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06:2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能通顺流利地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任务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能通顺流利地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任务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爱的伟大。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一段地震的录象。

上课开始,先请大家看一段录象。(课件1:地震录象)

2、这段录象记录的是什么时候的画面?(地震)(课件

2:地震的废墟画面。)看了这段录象,你想说什么?

3、大屏幕上的这段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时的场面,请大家轻轻地读这段话,呆会儿用这段话通顺地介绍这个场面。(稍做准备)。

(课件3出示: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城市陷入一片混乱,成千上万的人被埋在瓦砾堆里,昔日繁华的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同学们可真能干,这段话里有好几个生字,你们居然这么快就能认识,而且流利地把这段话读下来,大家的预习做得真不错。

4、孩子们,刚才这段录象和这段介绍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吧。而就在这片废墟中(课件4:废墟画面)一个叫阿曼达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5《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请大家打开课文,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把它画下来。

2、交流学习收获。

(课件6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板书“了不起”再读课题。

过度: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那他们到底了不起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三、从“挖”入手,悟父亲之执着

(一)引入:无情的大地震让阿曼达所在的学校也未能幸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顷刻之间变成了一座废墟。在这片废墟之上,孩子们的父母个个哭天喊地,悲痛欲绝,然后绝望地离去,然而阿曼达的父亲却在废墟上重复做着一件事。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5到第12自然段,父亲重复做着什么,找出一个动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

(三)别看一个简单的挖,这里包含着太多东西,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读课文5——12自然段,然后完成这个填空,(课件7出示:在一片废墟之上,父亲()地挖着。)你觉得在这片废墟之上,父亲怎样地挖着?你的理由是什么,找出句子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四)交流反馈。

1、谁先来说?

预设一:我认为在这片废墟上,父亲在坚持不懈地挖着。我找到的句子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个小时……”我从这里的“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看出他挖了那么长的时间,说明父亲是在坚持不懈地挖。板书:坚持不懈

(课件8出示:“他挖了8小时,1 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个小时……”)

2、你说的真好,那你能把这种坚持不懈读出来吗?

3、同学们,这位父亲在废墟上整整挖了38个小时,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个小时,却要“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这样一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分开来写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艰难。

5、那你能读出这种艰难吗?

6、是啊,孩子们,38个小时哪,再过10个小时就是两天两夜,你能坚持吗?就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让你38个小时做同一件事情也难以坚持呀,何况是在一片废墟上挖掘。这种坚持是多么的惊人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7、这个句子仅仅让大家想到了“坚持不懈”这个词吗?你还想到了哪些词?(执着、坚定、不言放弃等)

8、那这个句子除了让大家体会到父亲的坚持不懈,还体会到什么?(老师范读)

9、学生回答:我还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感受到父亲在不顾一切地挖着。(板书:不顾一切)

10、引读:父亲不顾(满脸灰尘)地挖着,不顾(双眼布满血丝)地挖着,不顾(衣服破烂不堪)地挖着,不顾(到处都是血迹)地挖着。

11、孩子们,这是血肉之躯哪,整整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父亲就用这两只手在断垣残壁中挖着,父亲跪在地上的双膝早已经伤痕累累,父亲的双手早已经血肉模糊,可是父亲还在不顾一切地挖着,你能不顾一切地来读读吗?指名读。

12、父亲的这种不顾一切还体现在哪里?

13、学生回答:我还从这几句话感受到父亲的不顾一切。“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课件9出示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当时父亲在这片废墟上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可是他根本没想这些,只是一直问别人是不是来帮助他的。看出他不顾一切。

14、是啊,大地震过后,随时会发生余震,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废墟上是最危险,还没完全倒塌的地方会再倒塌,有火种的地方会爆炸。父亲在废墟上挖也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可是父亲顾及这些了吗?(没有)对,他把自己的生死安危早已经抛到脑后,他的心里只惦记着孩子的安危,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会儿子。

15、学生回答:我还从“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到:‘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感受到父亲不顾一切,别人都认为没希望了,可是父亲不管有没有希望,还是埋头挖着。

课件10出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到:‘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6、被压在废墟之下的人本来生还的希望就很渺茫,时间又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所以很多人都失望了,都放弃了,可是阿曼达的父亲顾得了这些吗?哪怕只有%0、001的希望,他也要试试。

17、引读:

课件出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在这片废墟上,父亲就这样不顾一切地挖着,面对好心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的劝告,他除了拼命地挖,问的就是——谁愿意帮助我;面对消防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的劝告,他重复地问着——你是不是来帮助我;面对警察“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生命危险,马上回家吧”的警告,他重复的还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8、从这三句简单的重复问句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的坚持不懈、不顾一切、不言放弃)

19、让我们一起再来体会父亲的不顾一切、不言放弃。(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悟父爱之伟大

1、那么多人都劝这位父亲放弃,他为什么就如此坚持不懈、如此执着坚定、如此不顾一切地挖着呢?

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呢?请快速从文中找出一句话。

课件12出示: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念头”什么意思?(信念)只有一个念头,说明什么?(说明当时他的信念很坚定。)读句子,读出坚定的语气。

2、他坚定地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他坚定不移地相信他肯定能和儿子在一起,那为什么父亲的这个念头如此坚定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他坚信的依据。课件13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是这位父亲曾经对儿子说过的话,让我们全班来读读这句话。

想象一下,究竟什么时候或者发生什么的时候,这位父亲会跟孩子在一起?(快乐时,痛苦时;健康时,生病时;胜利时,失败时;得意时,无助时……就像现在这种时候,父亲也会跟儿子在一起,父亲做到了吗?他做到了什么?——读句子)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结合朗读。

(这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承诺;这是一位父亲对孩子责任心的体现;这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

让我们全班的男子汉们来承诺一番,男孩子读。

让我们全班的女孩子们把这份深沉的爱来诠释一下,女孩子读。

3、孩子们,现在老师再让大家完成一个填空,你能填吗?(课件14出示:在这片废墟上,父亲用()挖着。)

五、延伸拓展

由这伟大的父爱,父亲高大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我相信同学们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父爱,谁能谈谈吗?让人心痛的爱是一种爱,惊天动地的爱是一种爱,其实这种清风柔水似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同学们我们应该珍惜,应该感恩哪!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还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一本就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手与手相撑是山,心与心相连是爱,父爱如山,生死不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2、体会“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下面请大家来回顾一下,父亲了不起在哪里?(坚忍不拔、不言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心、伟大的父爱)

2、过度:在这样一位父亲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是如此的了不起。儿子到底了不起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二、学习课文13——23自然段,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

2、反馈: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沉着、冷静——我觉得阿曼达七岁,比我们还要小,就能凭着父亲的这句话,安慰同学们,告诉大家不害怕。(朗读)

面对困难不放弃——求生一直强从“只要”“一定”看出他对父亲的非常的信任。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有爱心——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

3、想象写话:

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

预设1:我觉得他不害怕,他一直记得爸爸对他说的话,是爸爸的话在支撑着他,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他不害怕。

预设2:我觉得也是不害怕。因为他的父亲可能经常给他讲如果发生一些危险时,不要着急,要想一想该怎么办,要学会镇定?

预设3:我觉得他很害怕,他才7岁,就是大人,在发生地震也会害怕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只听见四周是────

生:只听到同学们的残叫声,汇集成一片。

生:只听见爆炸声和楼房的倒塌声,很刺耳。

师:只看见──

生:只看见眼前一片漆黑,剩下什么也看不见。

生:慢慢的还能看见一些倒塌的瓦砾和断裂的石柱子。摸摸身上全是一些碎的石面儿和小石块。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已经感受到,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也像刚才我们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那样,通过写他在废墟里,在黑暗当中的语言、心理、神态、来表现阿曼达的了不起!

师: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去倾听他在想什么?他会说什么?(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心想:我一定要坚持住!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的,他不会仍掉我不管的。爸爸我在等你!我相信,你一定会来救我的!)(“你们不用害怕,我爸爸是个很伟大爸爸,他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爸爸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的。”)(阿曼达在废墟底下等待着、盼望着,他相信爸爸不会离开他,如果爸爸真有危险,别人也会救咱们的,我总相信,我活着,爸爸也一定活着。)

师:阿曼达就是凭着对父亲的信心,凭着他牢记牢记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的生死离别啊!现在终于逃出死神的魔掌。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惊喜,把他们父子俩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我读父亲的话。你们读阿曼达的话。(师生对读13 ──23)

三、联系父与子了不起

小小年纪的阿曼达在灾难面前显得如此的冷静和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了不起,你觉得他的了不起来源于什么?

四、感情升华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生: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

生: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师:苦肉终于团聚,父子心灵相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幸福。爱让他们这样幸福,被爱让他们如此幸福。

生:再幸福地读一次: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七岁的阿曼达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他一定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父子俩就是凭着这句话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生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们读到这里,回味这个故事的感人至深的一幕,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好好想一想,父亲的话语,父亲的一些动作,令你感动的哪一个。请找一找,一会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读: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生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第三篇: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井陉县职工子弟学校 孙建平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2、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3、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搜集家庭中父爱、母爱的资料。

3、准备写好的幻灯片。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2、让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浓浓的父爱亲情。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自古以来,爱,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美好的情感。然而,究竟什么爱才是最伟大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揭题。

2、解释“*”号。

二、互助学习,疏通文意:如果你当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

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

3、爸爸挖了38小时,难道他不累吗?

4、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呢?

三、朗读感悟。

(一)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样?

2、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废墟38小时(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在父亲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4、在地震后,儿子有什么表现?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不曾放弃:“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二)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讨论交流。

⑴①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昔日充满……已变成一片废墟。

⑵他不停地挖、挖……挖了38小时。他这样做是因为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

⑶他救出了包括儿子在内的14个小孩。

⑷儿子一直鼓励同学,他父亲一定会救他们出去。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父亲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讨论: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

教师小结:

这位父亲是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得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态,却作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的精神没有失常,因为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之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讨论后朗读:本文的标点符号有什么特别之处?(叹号多---15个)你能把这些叹号的感情表达表达出来吗?(这些叹号大都集中在哪里)

小组讨论:这些叹号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读出这种感情,然后交流。(朗读)

⑴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的儿子!”(悲痛、绝望)

⑵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信念坚定)

⑶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欣喜若狂)

⑷“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激动无比)

⑸“……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信赖、骄傲)

⑹“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先人后己)

(六)指导看图,读出文中与图意相关的句子。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七)整读全文,试着分段,并概括段意。

(八)课文结尾对这父子的评价是“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父子俩都了不起,都有坚定的信念。父亲靠坚定的信念救出了儿子;儿子靠坚定的信念,忘记了恐惧,鼓励同学,等待父亲救助。)

板书:有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全文。

1、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

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1

*

中的父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高 娃 课前交流

师:我的名字叫高娃,猜一猜我是来自什么地方的老师? 生:我猜老师来自内蒙古。师:为什么?

生:我在电视里听到过高娃一般都是内蒙古的名字。师:有没有人知道高娃是什么意思

生:我猜老师的父母是希望你尽快长高,高大,你的知识也每天在成长当中。

师:你的猜想我的父母包好这美好的祝愿。可是高娃这两个字来自蒙语中的词语,意思是美丽。师:教学生用蒙语问好

师:我们来聊聊天。512大地震哪些报道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有个小男孩自己被压在废墟底下,还唱歌,让营救的队员不紧张。生:有个小男孩躺在担架上敬礼。

生:有个小女孩自己跑到半路后来回去叫同学,埋在废墟下。生:有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背为孩子挡住了坚硬的石块。

生:一个父亲从下午就开始挖,只用一双手,一个人默默地挖,……第三天夜里终于挖到儿子,儿子已经死了。他抱着儿子坐了一夜。师:听了他的介绍,天底下所有的人都会为父母之爱感到震撼。有一年,在洛杉矶发生了同样大的地震,我们就去看看这次地震中发

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上课

师:这册书第6单元安排了一组有关父母的文章。默读导读,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的要求。

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标上自认段,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生:自由读书 【出示词语】 洛杉矶 混乱 昔日 疾步 保着 瓦砾

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颤抖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非常动情,这些生字你能都读准确吗?谁来读第一行,生: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师:第二行。生:疾步 保着 瓦砾

师:也读得非常准确。疾步的“疾“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在这个词中选第几个。生:第四个。师:疾步是什么意思? 生:迅速走过去。师:第三行

生:血丝 血迹 破烂不堪 颤抖

师:黄色的字“血”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谁站起来读。生:血丝 血迹 流血

师:看看生字中哪个字非常难写。生:颤抖的颤。师:为什么?

生:下面的日怕多一横。生:破烂不堪的堪难写。

师:拿起笔,打开生字表,在你认为难写的字下面写一遍。生:写字

师:回顾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挖开瓦砾寻找他的儿子,结果找到了儿子。

师:谁再来说?

生: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为了寻找他的儿子,不顾消防人员和巡警的劝告,挖得双手流血,儿子终于解救出来。

师:你对事情的结果很关注。那么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父亲很伟大的,儿子很善良的。师: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生:父亲伟大,儿子坚强。师:也请你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父亲做事坚强,坚持,一直挖了38个小时,儿子是善良的人,先不救自己,先救同学,他们之间的信任解救了自己,解救了同学。师:孩子你是个对文字很敏感的同学。生:他父亲很勇敢,不怕大爆炸,去找儿子。

师:正如同学们讲的,作者也在课文最后用一个词概括了这对父子。哪个词? 生:了不起。师:板书 了不起

师:你刚才说这位父亲非常勇敢,把这个词语写在这里。好不好。

师: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哪些文字深

深感动了你,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用波浪线画下来,简单写下你的感受。师:交流一下。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正音“血丝”。师:你再来读这两句。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这两句话还深深打动了谁?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师:还有谁,你来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父亲为了救儿子不顾一起去挖。生:他不顾艰辛,为了救儿子,也在努力地挖。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父亲的挖掘的艰辛。生:他挖了8小时,时间很久。师:他一共挖了多长时间?

生: 36个小时。

师:36小时有多久,算算,一天半的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啊,这么长的时间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用意何在。

生:这样可以体现父亲挖了好长时间。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个句子。

生:(缓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你为什么读这么慢? 生:因为挖得时间很长。生:体现时间很漫长,很艰难。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吧,他一定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危险吧,那从他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你能想象出他的动作、神情和他的内心吗?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师:父亲在用力挖着,在这个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那位父亲用不满血迹的手在瓦砾堆上使劲地挖,布满血迹的眼睛在努力寻找他的儿子,时间过得很慢,也很艰难,他的衣服破烂不堪,但他仍然在挖。

师:流血的岂止是父亲的双手,还有他的内心啊。

生:父亲不顾自己的安危,他心里想着的只有儿子,衣服破了,他依然坚持着没有放弃。

师:除了儿子,父亲此时心中完全忘了自己的安危。

生:这位父亲拼命地挖,一块石头接着一块石头挖,正是他想救儿子的心,让他忘记了伤痛,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

师:看似简单的几个数字,却让我们通过想象体会到多么深刻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齐声读读这段文字吧。

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为什么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你?

生:因为父亲为了救孩子,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生:“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位儿子知道自己能出去了,可是他还是要最后出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说的非常好,可是刚才老师让你们说哪些句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生: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告,心中只有儿子,想救儿子。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好多人都在劝告,只有父亲在挖。生:从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师:同学们,静静凝望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来问吗? 生:同样是孩子的父亲与母亲,为什么只有一位父亲在挖,而其他人没有作出行动。

师:你很善于提问,非常好

生:我想问一下。这些路人为什么说太晚了,没有希望。生: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师:谁还有问题?

生:有好心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没有希望了,他们的孩子也在废墟底下,为什么不去挖,而是拉着这位父亲?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这位父亲?

生: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么大的地震孩子还能活下来。

师:多大的地震 生:非常大的地震

师: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地震,读课文中句子。

生: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非常好。

生:因为随时可能会发生大爆炸,如果没找到他,自己还赔上一条性命。

师:你能不能说为什么其他父母此时不来?

生:因为如果发生大爆炸,自己的儿子没找到,倒赔上自己的性命。生:他们没有这对父子之间的约定。

师:如果没有平时的真诚交流,怎会有此时震撼人性的行动。没有人来帮助他,其他的父母也同样爱这自己的儿子美女儿,可他们此时都已经绝望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段话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师:为什么父亲眼睛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生:他希望有人帮助他,找到他自己的儿子。

生:他用祈求的目光看着他们。

师:他的心中只有儿子,同学们注意到了他此时的神态。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会留下来挖,他心中怎么想的? 生:因为他爱他的儿子。

生: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儿子还活着。师:为什么他认为儿子在等着他?

生: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这就是父亲36个小时一直不停地挖,他心中记住对儿子的承诺。一起读。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也是父亲对儿子爱的誓言。读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父亲用生命和鲜血来诠释一句朴素的爱的语言。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子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你是否发现文中这些深深打动你的语句都是围绕父亲的哪些方面来写的,结合单元导读来说说。

生:他想救儿子的念头。

师:他的这些想法你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中看出来的。生:时间描写,语言描写,还有动作描写。师:作者就是%D

第五篇: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五年级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地震”,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读,读出沉痛的语气。

2、灾难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痛,而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又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

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呢,请你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想想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三、精读课文

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此时孩子就在这一片废墟之下,在别的人看来这个孩子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请看课文第5-9段。劝说父亲的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么劝说的?面对他们的劝说,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体会体会父亲的心情变化。

如果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当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离开,你会怎么回答他们呢?指名说。齐读父亲对儿子说过的那句话。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指名读,听着同学的朗读,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从哪个字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你从这个挖字看出父亲怎么样?(劳累和坚持,决心,爱)读一读。

在这三十八个小时的挖掘中,废墟中的父亲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危险?(房屋突然倒塌,煤气突然爆炸„„)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在这样的一片废墟之中,这位父亲仍然不知疲倦地挖着——让我们一起满怀敬佩地读一读吧。是什么支撑着父亲38个小时的苦苦挖掘呢?(是爱,是承诺,是责任,是决心。)齐读父亲的那句话。父亲许下的仅仅是一句承诺吗?他许下的是一份对儿子的什么?(责任、爱)正是这份责任,这份深沉的父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发生在我国汶川的大地震吧。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图片,师解说。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此时此刻,父亲已经坚持挖掘了36个小时,可儿子仍然生死未卜,这一刻,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儿子说什么呢?(音乐)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一听。抓住语言描写,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就是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他养育了一个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请大家找出描写儿子的部分大声读一读,边读边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2、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阿曼达是怎样的?

3、你从哪里体会到?读出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师出示投影卡)

4、儿子相信父亲什么?我们听出了儿子对父亲坚定的信任。现在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很坚定,也很信任.谁再来读读?

5、从儿子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勇敢)

6、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和阿曼达一起正在那座三层教学楼里上课,突然,整个教学楼开始剧烈地摇晃,你和同学们的身体也随着不停地晃动。轰——厚重的房顶像山一样向大家砸来,倾刻间,所有的人被压在了废墟底下。这时候,你看到的是——。你听到的是——对,房屋在不断地成片倒塌。还有什么?(同伴们尖叫的声音、哭泣的声音)

7、是啊,这时你又有什么感受?(很害怕。很恐惧,很无助。)

8、那大家说,七岁的阿曼达会害怕吗?是什么让战胜了恐惧?他还不住地安慰同学,多么勇敢!来,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读阿曼达说的话。男子汉,你来,勇敢地读。假如你就是阿曼达,在,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的漆黑的瓦砾下,你还会怎么安慰你的同学呢?

9、在那样突如其来的可怕的灾难面前,阿曼达表现出了超乎一般的勇敢、坚强,是什么给了他勇气和力量?(是父亲的话,是对父亲的信赖,齐读)是啊,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0、你还能从哪句话进一步认识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认识一个什么样的阿曼达?(先人后已,一心为他人着想)

11、听了阿曼达的话,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是啊,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之下,阿曼达首先想到的却是其他的同学,因此我们说他的确非常——了不起。

12、(出示投影)在这个回答之前,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13、从“颤抖”这个词中你能读出什么?是啊,父亲一刻不停地挖了38个小时,能不累吗? 你还能读出什么?父亲终于确定儿子还活着!多么激动。谁来当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这句话?

14、父亲经过了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他是多么激动呀!此刻,他唯一的念头是让儿子尽快脱离危险,将儿子紧紧地搂在怀中。这时,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15、说得好。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父子间的对话。这对父子马上就要相见了,父亲是多么激动,多么急切!而儿子却把先出去的机会让给了同学。是什么让他有这样可贵的勇气和爱心呢?(是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

16、是爱创造了奇迹,地震中的父与子终于经受住灾难的考验,重逢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此刻,正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他们重逢的喜悦吧!(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此时,儿子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父亲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把祝福的掌声送给他们吧!让我们再满含感动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四、拓展。(课件出示:文字,背景音乐)

师:大爱惊天地,小爱如和风,同学们的深情朗读,让我又一次重温了那感动人心的父子之爱、也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点点滴滴,你们感受过父亲对你们的爱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五、总结。

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深深的感动中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让我们在音乐中结束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吧,但是我想,关于爱的故事永远也不会结束。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过程

(一)首先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开始我这样对学生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很亲切、自然地走进新课。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接着让学生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用横线画下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在这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这种爱让父亲不放弃。

设计理念:“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四)接着让学生读中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这个教学难点,我想通过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主要设计这样几个导语;1.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间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

2.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3.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时候还是这句话。

4.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

5.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理念:“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最后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让他们为课文换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给与肯定,这一训练升华了情感,突破了难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解决了文章需要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所有关键或要点,而且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引用能力和表达说理能力。

(六)课外拓展

结合汶川大地震进行拓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有责任感

不放弃

了不起

儿子:信任 先人后已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意义构建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教学中,安排出足够的空间,在创造中生成精彩,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交流和情感的对话。这种预设仅仅是粗线条的设计,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随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预案,这样才是真实的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地震中的父与子》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课前活动:音乐起,出现大屏,听一首师: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生:这首诗写的是我和爸爸的事。师:你能说说你的爸爸吗?生:有一次我生病了,爸爸背着我去医院,爸爸虽然流了很汗,但是一句话都没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

    3小学语文五年级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

    题记:经过一年的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后,我们的高效教育模式初具雏形,学校决定请家长入校听课,为我们的新课堂教学模式问诊把脉,力求得到家长的更多支持,让我们的课改在春风中起航,逐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邵原镇花园小学 李佳佳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

    小学语文: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

    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了解课文了的主要内容,也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读书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一下上节课学的生词,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