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洪艳参观北大荒博物馆后的感想
参观北大荒博物馆观后感
数学研修班 朱洪艳(建三江分局七星一中)
为增强我们对垦区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进一步理解北大荒精神的新内涵,2009年11月21日上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建三江校长、教师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在分局教育局夏局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北大荒博物馆。本次参观不仅让各位学员了解了黑龙江垦区的历史文化,也让北大荒的精神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每个学员的心中。
北大荒博物馆内共设有6个展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北大荒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了解到了我们北大荒的发展历史,开荒人的光辉事迹,感受着开荒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看到馆内的图片、实物、模型,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农垦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史,感受到了老一代垦荒人为垦区的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北大荒精神。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素材,无一不使我们对北大荒人那“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看着北大荒博物馆内的浮雕,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雄伟,更是心灵的一次震撼。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五十年代,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复转官兵、内地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和科技人员等群体,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现代化的农场、先进的耕作机械、丰富的北大荒文化、实力雄厚的垦区龙头企业,这些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激发了我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用先进人物教育人,用光辉事迹感染人,用现实活动鞭策人。通过此次参观活动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通过参观,我深深体会到,北大荒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它令我们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祖国、热爱北大荒的真实感情。
作为一名北大荒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的父辈,在开发北大荒中,不但创造了人类农业开发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更创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北大荒人的殷切期望,作为北大荒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感到身上的责任,因为我们肩负着为垦区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深深地懂得:要使我们北大荒可持续发展,要使我们建三江分局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努力拼搏,更需要我们的后代持之以恒的追求,他们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前沿理念将决定着我们北大荒的未来。
黑土地养育了一辈辈北大荒人,黑土地上也孕育出了北大荒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几代北大荒人身上不但得以传承,而且在新时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时代赋予了北大荒精神新的内涵,它将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一定会鼓舞着我们在学习期间不懈奋斗,刻苦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每一个梦想。弘扬和传承北大荒精神,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做北大荒精神的传播者。
第二篇:朱洪艳规划纲要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数学班
朱洪艳
前几天我们分别听几位专家、教授和学员对规划纲要进行了解读。在他们的引领下,这段时间我又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进行了阅读。通过对纲要中实施部分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这个规划纲要最应该学习的是领导,那么我们作为老师的在这其中能起的最大作用就是领会纲要的精神并做好宣传。所以,今天我觉得我的发言不应该是解读纲要,我更想作为一个宣传者,向在座各位进一步宣传纲要,同时谈谈我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的一点儿体会。
我今天主要谈的内容是《规划纲要》的第二部分第二章义务教育: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了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
《规划纲要》中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二)、解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权利平等 在就任教育部部长一星期后,袁贵仁提出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新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表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受教育权是公民基本权利。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和目标,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而均衡发展,无疑又是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和方向。
但在现实中,教育却被列为“新三座大山”之一。这不仅是因为教育收费领域存在种种不规范,更因为频发的诸多教育乱象,已在中小学教育中发酵成为潜规则。前不久,央视曝光了其中八个,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如“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择校费“被自愿”;升学率还在争第一;“重点班”改名“创新班”„„这些“教育潜规则”中,不论是择校问题,还是“重点班”现象,折射出的都是一幅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真实教育图景。(例子)现在,袁贵仁部长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实可以看作是对此针对性开出的一副良药。
袁部长提出了实现均衡发展的几个环节,(课件展示: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也提到达成目标的具体年限。就等于不光有了“路线图”,还给出“时间表”,自然振奋人心。不过,地区间、城乡间、学校甚至班级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由来已久,也不算什么旷世奇症。长期关注中国教育的人,大多能为之把脉开方。因此,问题关键在于有了药方后,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照方抓药,确保教育实践沿着划定的均衡发展路线图行进。
我曾看见过这样一句择校广告语,说“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前途”,听着就让人揪心。如果义务教育资源能更全面普及和均衡覆盖,就能抑制制造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不公,社会公平才有保证。所以除了强化行政监管之外,义务教育更为深重的教育公平问题,必须正视。没有相应的政策配套和更完善的教育投入,均衡发展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教育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乡村教师薪酬福利的制度化保障,都关系到改革成败。(举例子)其他如人口流动的加剧、居住布局的更新、人户分离的增多,也都是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固守以户籍为基础的布局,显然需要改变。只有努力追求均衡普及的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分布,恢复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教育不公问题,袁部长提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2、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有保障的。
(1)最大保障来自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将促进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部200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在成都、2009年在邯郸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极大推动了各地发展的进程。前不久教育部在邯郸再次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时,越来越多的省市推出了典型经验。在《义务教育法》的规范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政府责任。国家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等,从国家层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点儿我们在张晓明院长前段时间已经做了详细得解读。
(2)建立四个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规划纲要》课题组组长董奇曾表示,为在未来十年内要真正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次纲要的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强调了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其中在纲要的很多部分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义务教育的监督,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这个制度概括起来应该是四个制度: 第一个制度,要建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第二个制度,要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
第三个制度,必须建立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让全国老百姓、让媒体来监督。
第四个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做得好的要大力表扬,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今后三年、五年、七年时间内工作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能等十年以后看做得怎么样,而是今后每一年或者每几年进行评估,看看各地的义务均衡发展状况,我想这些制度的配套执行应该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
3、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几点建议
(1)、学校资源需要均衡。要减少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名牌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
(2)、教师资源需要均衡。教师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教育素质,因此非常重要。要多一些对教师的培训以及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并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校传帮带,有计划地选派优质资源学校的校长到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轮岗,选派一批名教师“走出去”,加强学校间教学活动的交流,促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3)、生源需要均衡。改革重点中小学制度,逐步取消重点中小学称号,限制和禁止“择校”现象发生,并按学区或中小学分配重点学校招生指标,通过生源均衡推进教育均衡。
(4)、教育经费需要均衡。教育投入的主体是政府,办好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4、二、谈个人学习纲要的体会。这次参加《规划纲要》的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识,传递了讯息。使我了解到,制定《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的具体体现。《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为中国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意义重大。《规划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六大发展任务,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高考改革、落实扩大办学自主权、教师队伍建设、政府投入责任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前面不论是专家、教授对纲要的解读,还是学员对纲要得解读,他们的讲话旁征博引,内容丰富,事例生动,通俗易懂,让我对《规划纲要》的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听后倍感教育和鼓舞。
那么我最大的体会是:教育事业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一个人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有可能真正把握教育的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
其实,我认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必须人性化,只有尊重人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在童年和青年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最能理解一个好的、公平的教育制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且在北师大读书期间,袁部长专心于学术研究,硕士期间有多篇论文发表。他的研究领域,从哲学的认识论,发展到价值论,再专注于价值论中的人学。“价值论的人学,就是关注人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或许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最核心问题。”有这样的领导在,让我对中国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总之,《纲要》的学习,给我带来许多思考,《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己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纲要的统领下我们定会大踏步发展,前途光明,前景灿烂,我看到了希望,我坚定了信心。
第三篇:参观博物馆感想(模版)
世界博物馆日我校学生参观博物馆
回首历史
——参观博尔塔拉博物馆感想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接触交错地带。一些民族兴起,消亡,更多的民族则逐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诸多古代文明在新疆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其基本内核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中之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我们高二16班全班同学有幸地跟着老师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的博物馆,作为文科生,我们为此感到深深地崇敬,对于历史,我们学会了敬畏,我们会记住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特别是对于新疆地方史,我们觉得,也很稀缺,更多新疆史实,让我们了解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耸立这一座令人向往的丰碑。
首先,我们第一个进入的是历史馆,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尊鼎,虽然我们已记不清它出土什么时候,它叫什么名字?但是,我依然可以记得那个锈迹斑斑的鼎,显然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它是多么的辉煌。接着身后,就是数年前的化大——象牙,它们象征着时间匆匆而过。再接着,我们走过一个弯曲处,看眼前,如同天边苍穹虽然近在眼前,感觉却是那么辽远,看脚下的复活节的石人,庄严而肃穆,它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在遥望着什么?在祷告着什么?……任苍穹变幻,他们依然不改自己坚守的位置,再往
前走,这是科技的发展,利用物理的倒影成像,给我们展现了察哈尔部落西迁的艰难历程,如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典籍,各种饰物……还记得我们第一个伊犁将军朋瑞,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这是何等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要向前发展,就要让我们高中生以史为鉴,明辩是非,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1年5月18日
高二16班博尔截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观后感 2011年5月18日下午,我们班组织去参观博物馆,对于从未去过的地方,内心总是充满期待,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上都吵吵闹闹的。
博物馆颇为壮观,还没有进入馆内,就被博物馆特殊的气势所感染,我们尤其钟情于楼梯上铺的红地毯,有一种参加颁奖典礼的感觉,鲜艳的红触动了我们那根不安分的神经,大门两侧具有民族风情的雕饰,精致又华丽,让我们对馆内的好奇更深了一层。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历史馆和民俗馆,步入历史馆,就像是进入
了时空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它不是它的器形,凝缩了博州几千年的信息向你释放着。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什么是巧夺天工了。在浏览神来各异的瓷器时,想的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的运行,让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步入民俗馆,有种步入大草原的感觉,蒙古包、银耳坠、人物像、牛羊像、蒙古刀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一塑塑逼真的人物像,精细的,每一根胡须,每一根眼睫毛都分明可见,掌心的纹理也清晰分明,刚看到时,心也不禁为这颤动,活灵活现的,蒙古包更是迷人,毡内摆设齐全,像家一样温暖,甚至边蒙古人的民俗元素丰富又美妙,各式各样的衣着让我们眼花缭乱,馆内还展示了蒙古人的历史,蒙古人的文字,蒙古人的生活用品。让我们对民族风情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展示了关于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一些历史及物品,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离开博物馆,我们还意尤未尽,还三五成群的讨论着馆内的物品,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华这真是博大精深啊。
2011年5月18日
参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留念
第四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今天我们党课第三小组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历史的正确选择,使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看完展览,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感动与感激。感慨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选择,最终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历史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馆就这样默默向我们展示着一段段过往,当我们即将走出陈列馆时,回想起这一路来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与不易,我不由得想起《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的话:“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将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地传诵下去。”而我想,金将军所说的故事,将由我们来承接,来改写。而我们,也必将如斯,珍重地接过这历史的篇章。
雪后的北京分外宁静安详,走出陈列馆,走下国家博物馆的台阶,踏上归途,同时,也走上了另一条心灵的道路。
几代人,一个梦,我们在路上。
第五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课程:服装史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就是江南啊!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还有熨斗,还有护额,还有皮鞋,还有肚兜,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源远而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