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创新思路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万源市溪口乡党委书记 张玉红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略指导作用和核心地位,将党的工作不断提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工作的需要,也是这个历史时代的需要,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使党永葆青春与活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实行机关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统一动态管理、互帮互助机制统一建立、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使各领域的党建工作互相衔接,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1、狠抓思想学习建设,着力提升执行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建设一支学习型政党,乡党委始终紧抓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建设。一是定期组织集中学。充分利用各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乡党委每月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市委政府相关会议精神等知识。二是开设专题分类学。结合各支部实际,将党的方针政策及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分类有计划的专题学习,把本村、本乡经济发展融入到本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三是借组学习活动载体系统学。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及创先争优活动系统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学习李林森、脱贫奔小康”主题活动和深入学习“文建明工作法”、创新推行“五大机制”,不断提高乡党委科学化水平,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展致富。四是实践考察经验学。乡党委政府有计划的组织乡、村组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分管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类实地考察学习,以促进工作。
2、狠抓班子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战斗力。一是积极向上级组织争取汇报配强配齐乡党委班子成员;利用中心组学习活动加强班子队伍党风廉政、业务素质、思想认识等教育,牢驻防腐、亲民、务实意识,不断提高班子队伍战斗力。二是加强村支两委员班子队伍建设。以村支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严格按照“四评村官”,把选好配强村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探索推行村干部选任竞争上岗制、岗前承诺制、群众监督制等模式,从过去那种 “老实正派”、“稳当放心”转变到政治素质好、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且热心村级事务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书记岗位上来。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同时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做到政治激励与经济激励并重、工作保障和生活保障并施、保障激励和约束管理并用,使村干部有奔头、有干头、有甜头,从而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增强整个队伍战斗力。
3、狠抓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注入新动力。一是大力发展党员,实现数量与质量并举,指导与监督并重。严格按照党章和相关规定的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确保新党员质量,把爱党爱国、为民谋利、遵纪守法、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对象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二是狠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党员发展源头,各支部采取入户或党员群众座谈会的形式,严格按照程序公开推荐优秀分子;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大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力度,对其实行跟踪培养,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使其尽快成熟。三是健全贫困党员帮扶慰问制度,班子成员挂钩帮扶联系1个村委会,机关干部每人挂钩帮扶联系1个组;每年乡党委和各村党支部要组织2次以上慰问贫困党员和残障党员慰问座谈会,做好节前慰问关怀。四是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以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认真抓好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做好村级党员干部培训规划,成立了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时间、内容作了具体要求;多形式、多层次地抓好理论学习教育,利用党员“三会一课”的时机,运用远程教育等阵地,加强对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工作方法和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五是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积极探索培养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充分激发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和持久动力,实现与乡干部统一标准管理和任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对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要及时吸纳为后备干部。
4、狠抓责任制建设,着力增强合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乡党委,关键在制度。一是突出乡党委“龙头”作用。在抓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首先从机关党员干部的作风入手,以便民服务中心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抓手,狠抓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乡政府工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技能型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注重关心和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完善《党支部委员会分工负责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支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党支部党员考评制度》和《乡村干部管理及目标考核制度》、《驻村干部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使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户,解民忧、办实事,使乡镇干部要深入农村基层、情系农民,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基层,确保各项工作贯彻落实。三是大力开展“五民工程”,突出后进村转化。按照“动态管理”原则,每年排出10%相对后进村进行整顿转化,完善班子成员联村、驻村干部带村等措施,促进均衡发展、整体推进。四是抓好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征求民意、科学选址后,全乡5个村支部全建设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规范了制度上墙并配置了相应的办公设备,还分别建立了农村书屋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通过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的建设,为广大农村党员提供了交流学习和活动平台,其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5、狠抓基层民主建设,着力激发活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把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基层民主和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一是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进程。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以“四评村官”方式选举自己“当家人”,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二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干部群众民主素质。通过教育培训,转变村干部领导方式,提高工作能力;深化“五五”普法,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民主素质,淡化非理性民主、无政府主义意识和宗族观念,培育新型农民。三是强化公开、公正、公平,推进村民自治机制落实。村“两委”班子要严格按民主议事程序,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服务承诺等,并进行公示,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加大奖励力度,激发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按照目标考核规定,对任务完成较好、工作扎实有效的给予大力奖励,以提高其工资待遇。
6、狠抓产业经济建设,着力壮大实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我乡因地制宜,把握乡情,通过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模式,大力推行全民创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结合起来,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全乡将坚持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树花菜、银杏种植、生猪及旧院黑鸡养殖为龙头,充分发展股份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社,采用林粮间作模式(树花菜+优质洋芋、银杏+蔬菜、林下养殖)壮大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村委会成立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提供种苗、技术、管理、销售及配套产业发展入股,最终按比列分得利润,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柱,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集体经济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篇:“三举措”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三举措”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聚焦群防群控。基层历来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和试验田。要不折不扣的实现居民自治、村民自治。一要聚焦群众身边事。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和党建工作等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事,要聚焦这些重点领域,精准开展主题培训。二要聚焦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基层社会事务治理。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变化中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要聚焦建好网格。优化网格设置,建强网格党组织,推进网格员队伍建设,让“小网格”发挥“大作为”增强群众参与能力。设置部分公益岗位、监督岗位,整合各类协管员岗位,通过实际工作岗位历练,培育和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必须坚持法德互治。当前,基层法治基础还很薄弱,必须持续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建设法治广场、书屋等让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普法教育。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共同树牢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强化基层德治支撑作用。用德治“春风化雨”,培育良好风气,推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弘扬优秀乡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优良典型,引导群众爱国爱乡、孝老爱亲、重义
守信、勤俭持家,涵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创建文明村镇、平安村居,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在基层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环境。聚焦民间陋习,坚决打赢移风易俗攻坚战。
第三篇:“三强化”提升基层党组织三种能力
“三强化”提升基层党组织三种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
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战斗力。突出班子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鼓励本村中有经商致富经验、愿意为村庄发展作贡献、为人公道正派的各类精英人士加入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突出理论武装,加强党员队伍理论学习、党史教育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学可比的典型、寓教于乐的方式,弘扬核心价值,开展政策宣讲、传播先进文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突出从严治党,要抓实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对于成绩好的干部和党员进行奖励,对于混日子的干部依规处罚,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
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凝聚力。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党群服务中心这一载体重要平台布局合理化、建设规范化和服务综合化,形成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关爱服务等服务体系,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优化服务群众手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技能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提高服务便捷化、效能化水平。健全民主参与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各项工作开展中要组织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着力将好事办好,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强化发展功能,提升引领力。基层党组织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必须充分贯彻践行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充分争取利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好自身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民就业,推动农民收入增加。突出党员带头,注重激发党员干部的主体活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带头服务、带领服务,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服务教育引导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形成“带头致富有党员、扶贫帮困有党员、典型示范有党员”的良好格局。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
依林管护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年初以来,依林管护区党支部局党委、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林业局组织部的帮助指导下,以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地委“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战略部署,以“五双工程”为主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三好一心”活动为重点,扎实的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下面我就依林管护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管护区基本情况
依林管护区现有党员19人(其中在职党员15人,退休党员3人,流动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下设2个党小组。
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年初以来,我管护区在局党委、党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中,以“一建五创一捆绑”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建服务学习型党组织”。我管护区党支部按照林业局“双学”活动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管护区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落实管护区中心组学习计划,采用领带带学、先进引
学、党员帮学的学习方式组织开展学习活动。(领导带学:每月组织管护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2次以上;先进引学,让管护区的先进人物讲述个人事迹,传播正能量;党员送学,每月组织党员到管护站、防火塔等交通不便利和身体不方便的党员家中传达林业局会议精神)。同时,按照党组织的建设要求,认真抓好“三会一课”,做到支部活动有阵地、党员学习有场所。二是创建“五种魅力型党支部”。开展以创建“魅力党支部”为主要内容的“五创”评比活动。即在安全生产、森林防火、资源节约、增收致富、服务指导五方面创建魅力型党支部。创建安全生产魅力型党支部。我管护区结合“安康杯”活动,还在创建安全防火魅力型党支部方面下功夫,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1次,通过讲解安全知识、操作规程、现场指导、测试测验、签订责任状的模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了职工远离伤害。创建森林防火魅力型党支部。为了更好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党支部组织了一支党员义务宣传队,对管护区职工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其次,做好防火知识培训,举办了防火知识培训班1期;三是做好队伍组建工作,在原有的队伍的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扑火小分队,力争做到接到扑火任务立即出发。创建资源节约魅力型党支部。按照地委提出的“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方针政策,加大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我管护
区不定期对管护站人员展开培训,在采摘期到来之前,对入山采集人员进行教育,增强职工群众保护资源意识。创建增收致富魅力型党支部。以“全民创业”工作为主线,通过领导干部带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带党员、党员带职工、富户帮穷户,帮助扶持困难职工致富。创建服务指导魅力型党支部。结合林业局开展的“千名党员牵手千户家庭办千件事”、“到群众中去,为百姓服务”活动,制定了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大员保护责任制,将管护区职工分成6个责任区,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两个机关工作人员负责1个责任区,对管护区职工群众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为每名职工群众建立了详实的职工档案。三是实行党务捆绑式。为促进管护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适时出台了党务、行政工作“捆绑式”责任制,实行党政分工不分家的管理体系。通过党务和行政的捆绑,有效的促进了管护区春秋两防期间的值班值宿工作,管护区制定了三级值班制度,要求管护区值班人员不能擅自脱离岗位,有事自行串班,认真执行三级值班制度,其他工作人员要保持手机24小时内畅通,使春秋两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过党务与行政工作的捆绑,管护区工作热情明显增强。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党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安全业务和思想教育培训,让职工懂得在安全中作业,在安全中求效益,确保职工群众停产不减收,转岗不下岗。通过党务与行政的捆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
强。在管护区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管护区党员干部与16户贫困职工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党员领导干部不定期的到贫困职工群众家中,了解职工群众生活情况。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按照局党委、林业局的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五双工程”、“三好一心”活动为统领,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重点,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继续深化五双工程,推进管护区发展。通过深化“五双五建”工程,扎实开展“一建五创一捆绑”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管护区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创新内业建设。突出以场所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化、为民服务正常化等内容,在资金紧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投入资金,结合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做好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夯实管护区工作阵地。同时,建立党建工作电子内业档案,节约办公用纸,使内业档案简单明了。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按照适应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党员分布多样化的要求,采取“支部分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办法,继续大力推广“支部+协会+种养殖户”、“支部+基地+种养殖户”等模式,形成“支
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群众富家业”的良好格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加强党员管理,提升党员素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经常性教育管理,大规模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党性分析评议等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载体,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党员教育实效性,同时,健全完善党员个人管理档案,建立党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党员材料档案袋,统一档案材料目录,统一党员登记册)。此外,党员受奖惩情况、民主评议、任职情况等资料也做为党员档案一项内容存档。
五是加强督促指导,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对党小组的管理,树立一个好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奖惩措施,确保各承诺事项落到实处。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党员结对帮扶等为载体,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每位党员都要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六是以好的政风推进好的作风发扬好的民风。我们将继续加大党务公开和企务公开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整顿工作作风,从而服务以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满意,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管护区。
第五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强化领导核心地位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领导核心地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当前,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现状
我街道共有个 51个党支部,2178名党员,其中25个村党支部,7个社区党支部。党组织起到核心领导作用,有效组织各个团体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随着2014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基层党组织尤其是25个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党支部、村委会、两新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连等村级组织中,一些党支部的核心地位被逐渐削弱,不利于战斗堡垒的巩固,不利于村的发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剖析
(一)工资职数少,促使党支部委员陷于被动地位。
主要原因剖析:在我街道乃至我县这个大环境中,同一个村的村两委干部的工资是相同的,不同的村的两委干部工资有差异,两委干部交叉率高的工资比较高。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政府财政拨款的工资只是根据该村村委委员的职数的多少和增加村委委员职数15%的支委干部职数进行划拨,再平均分配到村两委干部手中,导致支部委员误认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工资,而是是占用了村委委员的工资,工资的来源问题将支部委员置于一个显得累赘、尴尬的境地。
(二)缺乏专项经费,党支部工作难开展。
主要原因剖析:村的经费开支虽然要经过两笔会签,但是管财的主导权还是在村主任手上,所谓的两笔会签不过是种形式上的会签,有名无实,既起不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又削弱了党支部书记的地位。由于无专项党组织经费,个别党支部连开会都很难,党的组织生活基本上不能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开展其他活动提高党员凝聚力,在实际工作都免不了尴尬处境,致使党组织的工作大打折扣,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个别村干部不服从党支部管理,文化素质较低。
主要原因剖析:一是个别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不积极学习,也不向有经验的老干部请教,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比较低;二是部分年龄较大的村干部又喜欢摆老资格,倚老卖老,不服从领导,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做不好最本职的工作;三是部分新上任的村干部血气方刚,心态不稳,自以为是,不服从组织安排。
(四)党员的不规范管理影响到整个党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
主要原因剖析:一是部分农村党员长期外出打工,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员组织关系虽然在当地党支部,但是户口已迁出,难以管理。二是部分党员党性不强,有的几年未交党费,有的没有利益就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开相关的党员会议,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作。
(五)主次不明,影响内部团结。
主要原因剖析:一些并非一肩挑的村委主任,认为自己是经过全体村民代表选出的,而且管理的是全村村民,而村党支部书记只是管理党员的,自己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村的全部工作都应该由自己发号施令。而大部分不是涉及到党员的工作,上级政府部门也习惯性地交给村主任处理。当村支书与主任意见相左时,就会造成两种情况:一是软弱的村支书会选择交出主导权,致使村支部的作用被削弱;二是强硬的村支部会与村主任争执,最后造成村两委干部不和,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议
(一)增加村支部职数工资,保证支部委员经济的独立性。
按照每个村支部委员的职数,由财政拨付工资,同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在经济上让村支部委员感受到优越性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设立基层党组织专项经费,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
每年从各级财政党费中拨付一定的数额设立基层党组织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开支。同时制定相关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三)把好入口关,规范出口关。
一是妥善发展党员,建立党员公示制,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和举报,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被追究党纪或法律责任的党员,同时也要追究推荐其入党党员的党纪责任。二是规范出口关,应该确立能进能出制度,规范党员的管理,设立细则,每年对党员进行评估考核,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清退,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四)巩固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地位。
一是选好基层组织带头人,选择素质高、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提供政策上、技术上、经济上的帮助,将村党支部委员尤其是支部书记打造成致富带头人。二是政府带头树立基层党组织主导地位,县级政府部门,乡镇党委政府应将主要工作直接交接给党支部书记,再由党支部书记下发安排布置。三是每次换届工作完成,组织开展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侧重基层党组织主导地位问题。
(五)加强民主建设
一是完善党务公开制度,按规定公开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保障党员的知情权。二是健全民主决策,实行重大事项决议制度,保障党员的参与权。三是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