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06: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济南市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层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带动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8.2亿元,同比增长15.6%,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7.5%;吸纳劳动力就业147.6万人,占我市从业总人数的40.8%;服务业地方税收完成127.4亿元,占地方税收的45.2%,同比增长26.3%。今年1-9月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2.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6%,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完成税收125.5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地方税收的47.9%。围绕加快服务业发展,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导,着力构筑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我市发展服务业有着区位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围绕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重视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加强服务业总体规划的论证编制工作,并在其指导下,搞好各级各行业规划的编制,初步形成了覆盖服务业各个领域的规划体系。规划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服务全省、服务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服务城乡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确定了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同时健全工作责任体系、配套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驻济单位、社会各界重视、参与、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突出结构调整,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针对高端服务业比重偏低、市场开放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我市立足地方优势和基础,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规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一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进以金融、信息、商务、旅游会展、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业经济规模和效益逐步提高;软件业发展跻身全国先进城市行列,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等三大基地加快建设,为我市信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注入了动力。今年1-9月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72.5元,同比增长20.6%,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6%。二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传统优势,抓好商业聚集区改造建设,着力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引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其中,连锁经营成为我市主力商业业态,营业收入占全市的39.3%。三是提高组织化水平。发展壮大骨干企业集群,提高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和集散辐射能力。预计到年底,我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达到235家,过10亿元的达到38家。过亿元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部服务业的70%左右。

(三)突出政策推动,着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针对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市及时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重点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理顺完善服务价格、优先安排土地供应、实施人才高地工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改进政府服务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围绕意见落实,我市服务业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县(市)区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促进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一些长期困扰服务业发展的难点问题逐步缓解,服务业发展活力日趋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拉动生产总值增长8.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2%。

(四)突出投入拉动,着力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努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坚持市场取向运作,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初步形成多元投资格局。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加大政府投入。设立信息产业、服务外包等发展引导资金共7000多万元,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核心技术研发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杠杆带动作用,运用担保、贴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带动了服务业增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同时,加快构筑多元投资格局。从扩大开放、放宽准入入手,采取招商引资、合资合作、银企联手、资产重组、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扩大服务业投资规模。1-9月服务业完成投资514.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3.8%。

我市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省内外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总量规模不大、产业层次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实力不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济南工作的要求,围绕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领域,培育地方特色,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服务业总量规模扩大,产业层次提升,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到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任务目标,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做大做强金融龙头企业,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提升传统金融商贸区,规划建设新金融商务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整合物流资源,引导企业开展物流业务外包,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引进国内知名展会和品牌展览公司,努力做大国际信博会、国际茶博会等展会品牌,加快建设全省商品展示中心、博览中心和销售中心;培育发展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完善的投资兴业服务体系。

2、巩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引导零售、餐饮企业走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扩大引导消费,大力培育跨地域、跨产业、强实力、强带动的大型商业集团。大力发展批发代理业务,创新交易方式,规划布局11处立足济南、面向全省、辐射黄河中下游及环渤海地区的大型市场集群。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建设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区、东部泉水历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以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好奥体中心和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文化创意、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房地产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突出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努力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软件业发展,重点依托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建设,壮大齐鲁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等6大园区,全力把“济南软件”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亚洲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园区建设,建立专业技术平台,培育龙头企业及企业集群,延伸发展服装、玩具等相关产业,打造“动漫泉城"品牌,争创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创意设计服务业,争创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与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研发设计创意园,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以及城市景观设计服务业。

4、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围绕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加大内引外拓力度,着力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篇文章。在“引进来”方面,抢抓外资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和跨国服务企业对华投资战略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国际技术、管理和模式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落户我市。在“走出去”方面,积极发挥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用好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品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大力发展IT服务、金融、保险、财会、医疗、咨询分析、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等各种业务流程外包,努力将济南建设成为增长速度快、承接能力强、辐射区域广、聚集效应大,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和劳务合作贸易。

今后几年,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济南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自觉树立省会标准,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围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扩大招商引资,狠抓政策落实,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第三篇:市长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壮大财政实力、切实改善民生,客观分析财税工作形势,明确财源建设着力方向,落实财源建设政策措施,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前段时间,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财税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

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长林同志就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财源建设奖励政策作了说明,国税、地税就加强税收征管、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都赞同。下面,就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市财源建设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我市财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和财税质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财政实力、财源后劲、调节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源建设仍然还有很大潜力。

成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8.44亿元,比2005年增收22.28亿元,增长20.99%,完成年初预算的105.36%。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超过预期目标大有希望。第二,财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地税型产业和骨干税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55.83%。济钢、将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税源的中流砥柱,对全市财政收入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半壁江山,章丘、历下、历城、市中等县(市)区税收收入超过5亿,增幅均超过20%,历下今年有望超过12亿。第三,税源结构更趋合理。2006年,金融、房地产、钢铁、烟草工业和机械五大行业交税占全市重点纳税人的62.48%,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上半年,房地产、钢铁、机械、贸易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大,均超过40%,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06年分别占整个税收的34.51%、19.46%、14.08%,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综合效益。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纳税人,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差距和潜力主要有:一是财政实力还需增强。我市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内与青岛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5.31个百分点,居第16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二是税收比重有待提高。2006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6.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岛(85.16%)、莱芜(90.36%)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低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85%左右的比重。三是税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纳税大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力对地方财政支撑力较弱,市属企业财政贡献小于中央和省级企业;许多建成的工业项目尚未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第三产业一些优势行业税收贡献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这种过于集中的税源结构,特别是过分依赖资源型行业,遇到宏观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将会引起我市财政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是财源建设仍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经济基础差、收入总量低,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平衡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财源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财源建设的潜力和压力。我们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挖潜,广植财源,推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着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税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收入结构,依法科学征管,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增长建立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软件、文化、教育培训等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金融业无论从增长率还是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都表现出强劲势头。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依赖小、产出大,聚集财富迅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外部性极强,做好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取向,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增长模式,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应,实现规模实力、质量效益、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显著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高聚集度产业区,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互补和协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巩固、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形成多元化财源结构,分散财政风险,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空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业平等获得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部广阔市场。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发展差距是财源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在投资、金融、财税、外经外贸、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贫困县区适度的政策倾斜,营造县区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县区后发优势。通过做扎实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更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县域经济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把县域财政做大做强。

三、完善和落实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

会上印发了我市加强财源建设意见以及财政局出台的实施细则,长林同志也作了说明。会前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研究论证,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的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导向明确。《意见》围绕保障科学和谐发展的主线,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鼓励转变发展方式。重点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二是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鼓励财源质量提升。针对县域财源建设、税收收入比重提高、财源贡献大户、财政困难县区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都是为加快提升我市财税结构和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个导向,就是财源建设的方向,也是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万元专门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预算安排,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奖励,一次性补助200万元—2000万元,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财源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和动态增幅,相应调整扶持奖励幅度和分类补助标准,奖励幅度从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实。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意见》从组织实施、实施细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都作了扎实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综合治税部门责任,对支持政策作了详细分解,对奖励条件、标准、幅度作了明确规定,奖励面涵盖县区、部门、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特别要求县(市)区要把专项扶持资金纳入预算,体现出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征管,依法治税

财税部门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成果。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等骨干税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零星分散税源控管力度;严格税收执法,严肃征管纪律,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在抓好内资企业税源控管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对优惠政策到期的企业及时恢复征税。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税源动态控管体系,防治税源流失;完善税务稽查工作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发挥财税信息化功能,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综合治税成果,完善协税配合制度,加大区片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有潜力行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

(二)严格非税收入征收。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各责任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既不准乱收,也不准该收不收,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实现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适应财税、资金管理新形势,财政部门要研究建立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和必要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重点突破”原则,把所有应当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管理。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开发整理,也要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权益。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水资源费征管,努力变资源为财源,增强支持发展调控能力。

(三)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财税工作合力。为加强财源建设,会后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立即成立全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财源建设工作;市财政局抓好相关的具体协调工作;各县区、各级各部门要把财源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目标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加强调度分析和监督考核。各级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将财税工作放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做到思想有位置、领导有分工、工作有部署,超前谋划,解决好前进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支持财税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财政、国税、地税以及各护税协税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毫不放松调度收入情况,保证应收税费及时足额入库。对重点支出加大监督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支出规范有效,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确保不出任何问题。特别要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抓好最后一个多月的收入工作,努力超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任务。

同志们,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财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继续重视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超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信息来源:市政府调研室)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五篇: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

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5、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7、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强市富民、和谐幸福目标的现实选择

8、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职业教育六大产业

9、努力把石嘴山市建成生活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宜居乐业的幸福城市

10、打造商圈,打造市场,打造龙头,打造特色,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11、突出山水人文特色,着力打响“山水石嘴山、奇石甲天下”的城市旅游品牌

12、深入开展景区创A活动,打造精品特色旅游景区

13、着力建设发展“五大旅游区”、“十大风景点”

14、建设大口岸,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

15、加快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品种齐全、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

1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建设创新城市

17、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

18、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19、人人谋划服务业,人人参与服务业,人人推动服务业

20、切实加强领导,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1、围绕总量翻番、结构优化、就业增强、活力增强目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2、突出山水园林和生态宜居特色,着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3、突出打造核心商业圈,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24、推进商贸流通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特色、打造龙头

25、着力培育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的名店名吃名街区

下载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汇报(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江山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展?这是陈书记的第五问。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淮海街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事迹材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重大增长极,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最终定稿)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议材料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将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确定为发展主题,将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科技南开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科技服务市场、扶植科......

    围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围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在2006年我市出台了江发【2006】10号中共江都市委江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实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开放市场,实行规费减免,保障......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专题会议精神,按照区领导的指示要求,结合本街道工作实际,从财政、税收、规划、补助、奖......

    第五章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第五章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布局,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

    关于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铜陵市新兴服务业的 调查与建议 一、新兴服务业的科学涵义及其重要作用 (一)新兴服务业的涵义 新兴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伴随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