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第五章 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导向,优化服务业结构,完善服务业布局,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完善城乡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发展一批集散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形成食糖、汽车、钢材、有色金属、建材装饰、农资农机、中药材等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投资和管理咨询、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推进连接东盟、辐射内地的出省出海出边物流通道、物流设施和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形成全国性、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专业性物流中心相协调的物流区域布局。积极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千亿元产业专业物流,带动第三方物流,完善配送体系,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建设南宁、钦州、玉林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积极发展会展服务,加强会展设施建设,整合展馆资源,培育市场主体和会展品牌,创新办展机制,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发展法律仲裁、会计税务、咨询评估、工程设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服务经济。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面向城乡居民生活,丰富服务产品类型,增加服务产品供给,扩大服务消费。加快完善建设城乡大型消费品市场,优化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推进中心商业区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发展购物中心、中小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以及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现代流通方式,提升住宿餐饮业水平。鼓励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家庭服务业。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业态。促进服务消费方式多样化、便利化。培育一批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大型商品市场。
第三节 大力发展金融业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继续实施“引金入桂”,鼓励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深化改革,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发展信托投资、金融租赁、创业投资、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规范融资担保、金融中介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服务。扩大直接融资,鼓励更多企业成为上市公司,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围绕打造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设连接东盟的区域性人民币结算中心、离岸中心、投融资中心和金融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到2015年,力争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万亿元和2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700亿元。
第四节 加快发展旅游业
顺应旅游市场新变化,发挥旅游资源潜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大众化、多层次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建设旅游强区。着力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山水观光、滨海度假、红色旅游、边关风情、民俗民风、休闲健身、节庆活动、宗教文化、科考探险、生产体验等旅游产品档次。积极创建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开发一批新兴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乡村游、自助游、跨国游等新兴旅游方式。重点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大新和凭祥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西江旅游带、红水河生态旅游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以及百色、河池、龙州全国红色旅游基地等项目,打造桂林、南宁、北海、梧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培育发展一批旅游强县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到2015年,力争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第五节 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
构建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网络设施及宽带无线城市、农村宽带网络。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建设南宁区域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发展广西与东盟国际数据通信业务。扩大农村地区通信覆盖面。加强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北部湾数据资源和交换中心。积极发展物联网。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广西数字认证中心,逐步形成面向中国—东盟的数字证书认证体系。加
强信息网络监督、管控能力和无线电频谱监管设施建设,确保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和基础数据库,实现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指挥决策、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档案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善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培育发展网络出版、数字娱乐等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技术人员培养和信息知识普及教育。
第六节 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以及工业企业分离非核心服务业务,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实施服务业百强工程和品牌发展工程,培育一批年营业额超百亿元的大型服务业集团和知名服务业品牌。鼓励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桂林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服务企业重组改造。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拓展旅游、运输、劳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引进跨国采购、国际会展、国际市场中介等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
税、融资、土地、政府采购、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劳动密集、技术先进、节能减排、便民利民等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力度。制定重点服务行业标准,重视新兴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新型服务业态市场管理。
专栏10: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聚集区:“一个核心区、三个功能带”,即以南宁市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和南北陆路通道服务业集聚带、西江黄金水道服务业集聚带、沿海开放通道服务业集聚带。
物流区域布局:南宁市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崇左市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为专业性物流中心。
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以及南宁、柳州食糖现货交易市场,大型工业品、粮食及农资商品、中草药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等工程。物流业: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机场空港物流园区、中国—东盟南宁国际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柳州制造业物流中心、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玉林机电设备物流中心、梧州西江经济区域物流中心、贵港综合物流中心、玉林国际商贸物流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园区、贺州农产品专业物流中心、中国—东盟凭祥物流园等工程。
会展业: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广西)花卉博览会展览和交易中心、南宁华南城会展中心、东盟博览会柳州汽车分展中心、桂林旅游博览中心、梧州国际人工宝石展示中心、北海冠岭会展中心、钦州保税港区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展示展销中心、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展中心、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展中心。旅游业:重点建设完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红水河生态旅游区、红色旅游等基础设施、南宁凤亭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区、大明山都市休闲旅游区、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北海邮轮码头及涠洲岛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景区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信息化工程。
第二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服务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适时申请开展电子商务国际结算业务。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支持郑州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加快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基地建设,扶持具有中原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金融对中原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文化市场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兰州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天,黄河之都兰州,已从过去单纯的工业城市,变成大西北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立足转型打造服务业新格局
我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服务和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近年来,我市从省会城市的特点出发,按照“三产抓转型”的思路要求,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发展与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生产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搞好陆港物流园和东部物流基地等现代物流产业园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材、机电、农副产品等物流中心和大型市场建设,着力构筑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生服务业。市委、市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重点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受到百姓称赞。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超市来兰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强便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方便了居民生活。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商业业态的发展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所谓“顶天”,就是引进能够代表国际国内发展潮流的高水平商业业态,以订单式的开发模式,把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一次打捆式地引入兰州,推进兰州服务业态的高端化。所谓“立地”,就是民生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老百姓的休闲、购物、餐饮等。同时,充分利用兰州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
近年来,兰州以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三产转型升级,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目前,兰州国际商贸中心、鸿运·金茂广场、红楼时代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开工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多管齐下,兰州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1年,兰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3.48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78%,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举办大型节会扬美名显效益
在兰州发展上,国际马拉松赛事的举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超重量级事件。这场比赛留给兰州的不仅是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更有大气、自信和厚重、开放。连续举办两届“兰马”,让亿万观众从央视直播中看到了一个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兰州,居然是如此气质高雅、大气豪迈。在赛事活动中,提升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兰州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抓发展、治污染,拓空间、畅交通,强管理、提效能,保民生、促和谐,城市的开放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下,如何在营销城市上走出新路子、展现新形象?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兰州优势,通过举办大型节会赛事打造城市名片。“兰马”以其强大的聚合力,让节会效应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境内外客商和游客来兰州旅游、观光、投资,不仅给兰州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兰州热”。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方向和重点,强化景观体育所具有的拉动力、关联度和辐射性,统筹景观体育与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延伸景观体育产业链,带动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形态,优化现代产业结构,着力提高景观体育产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推动兰州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型和提升。
在“兰马”之外,还举办、承办了中国机器人大赛、“环青海湖”兰州段自行车赛、2011中国兰州MBA黄河漂流赛、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活动。而作为兰州招商引资重要平台的兰洽会也从当年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了由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贸易洽谈会,成了兰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依托这些重大节会赛事活动,兰州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集,更多更好地招项目、引外资、借外力,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大跨越的发展格局。
壮大旅游业精心包装抢夺高点
旅游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来发展,深入挖掘兰州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优势,注重整体规划,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黄河风情线、黄河文化长廊、华夏始祖园、陇上名人园、兰州老街的开发建设,围绕“吃、住、玩、看、游”等要素环节做足文章,不断提升旅游业档次和产业发展水平。
对比各地发展旅游的思路,要实现兰州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首先是规划先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目标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指导兰州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以说,兰州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黄金机遇期,兰州提出了“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这是兰州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彰显了兰州抢占西北旅游制高点的雄心壮志。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近年来兰州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带动集团化发展。在落实产业规划,完善服务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外来项目,延长产业链上大做文章,努力使“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创新思路落到实处,抢占西部旅游特别是西北人文旅游的制高点,打造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的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11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07.4万人次,同比增长58.03%;实现旅游收入102.93亿元,同比增长62.1%;全市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0752人,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790人。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则显示,兰州市的游客满意度指数大幅上升,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排名跃升15个位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284.3万人次,年均增长24.9%;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80.74亿元,年均增长25%。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引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社会流通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无论是在省内,还是在西北乃至全国发展物流都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2009年,兰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为我市建设辐射西北、通达全国、面向中亚地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机遇。次年,商务部将兰州列为全国46个物流示范城市,确定了兰州物流的重点发展目标。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兰州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市政府立足发挥兰州区位优势,明确提出把我市打造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
近年来,兰州抢抓发展机遇,全面优化整合现有物流市场,加快培育发展辐射全省、西北、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大市场,大力发展仓储业、配送业及打造综合主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兰州凤凰山钢材物流园、北龙口二手车物流园、安宁医药物流园、西固石化物流园、“主食厨房”九州配送园区和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州粮油仓储物流中心、安宁图书物流中心、中川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甘肃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统一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经相继展开。
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集装箱节点站和兰州铁路西货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建成,兰州区域性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功能、物流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物流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四篇: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标语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石嘴山市经济结构调整
3、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4、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5、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7、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强市富民、和谐幸福目标的现实选择
8、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职业教育六大产业
9、努力把石嘴山市建成生活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宜居乐业的幸福城市
10、打造商圈,打造市场,打造龙头,打造特色,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11、突出山水人文特色,着力打响“山水石嘴山、奇石甲天下”的城市旅游品牌
12、深入开展景区创A活动,打造精品特色旅游景区
13、着力建设发展“五大旅游区”、“十大风景点”
14、建设大口岸,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企业,发展大物流
15、加快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品种齐全、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
1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建设创新城市
17、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
18、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19、人人谋划服务业,人人参与服务业,人人推动服务业
20、切实加强领导,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1、围绕总量翻番、结构优化、就业增强、活力增强目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2、突出山水园林和生态宜居特色,着力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3、突出打造核心商业圈,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24、推进商贸流通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培育特色、打造龙头
25、着力培育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的名店名吃名街区
第五篇: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江山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如何发展?这是陈书记的第五问。本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一、制约江山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城市化滞后,缺乏规划基础。服务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二是要有人口聚集效应,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所以,我市服务业是缺乏统筹规划和促进其发展的体制、政策和法制环境,服务业内在投资环境不畅。
2、投资业主目标性不明晰。往往无中生有做文章,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变数较多,不像投资工业那样,目标、规则、条例有固定格式。目前服务业投资业主往往无法寻找到入门的指导部门。
3、服务业办公室权力有限,人员有限,财力有限,同时也无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无明确行业发展的重点和支持方向,缺少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体系。
二、加快江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要强化服务业体制建设,各乡镇及主要经济部门设立服务业办公室,派专人负责,便于全市服务业工作的开展。
2、要尽快研究完善产业政策。
3、要在税收、供地、金融服务、价格等方面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4、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
5、要强化服务业办公室的职能。
6、要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7、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遵循“用文化引领发展,用智慧带来实惠,把创意变成生意”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