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学习心 得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有感 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肥城市小学数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课堂观摩研讨会我的收获非常多,不仅领略了各位青年骨干的驾驭课堂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让我对同课题的巧妙设计大开眼界!领略了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特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参加了这次活动,观摩了几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从中让我吸取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改教学的实施。
让我感受到了数学骨干老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个人素质方面:
每位执教老师的个人素质是非常高的,纯正简练的语言,美观规范的粉笔字,课堂巧妙处理问题的智慧,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巨大差距。
二、教学设计方面:
注意创设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没有生活的教育是空洞的,生活就是教育。比如:汶阳中心小学的刘梅老师的引入环节设计巧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设计环节紧凑,探索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也非常有效,会使学生的研究过程清晰流畅,明确自己研究的问题重点。
三、研究的氛围: 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就在身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些老师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
参加了这次活动提升的不仅是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大家感受到了探索研讨的氛围,这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深远,激起了我的更多的思考,激励了我以后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决心!
第二篇:高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高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有幸参加了2014年4月26、27日在白银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在近两天的学习中,领略了三位全国小学数学赛课 一等奖获得者的风采,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前提是看学生是否高效参与课堂学习。就如罗建华老师讲授的六年级《解决问题》,整节课老师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难点全由学生探究,学生交流,学生总结。
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思想,走下讲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可说可不说的让给学生。就如孙贵合老师说的三个学生抵得上一个老师,我们不要小瞧了学生。放开了课堂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才有可能创造高效课堂。如强震球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老师和学生比赛画圆,学生感觉和老师是平等的,积极性高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回顾三节课堂,精雕细琢之处比比皆是,雷震球老师的用皮筋和线绳比赛画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同圆的半径是等长的。还有罗老师对课件的精益求精,孙老师对学具的精密设计,这些不仅成就了他们,更让我们对他们的敬业精神由衷钦佩。可以说细节成就了专家。
三节观摩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激励式评价方式即时、灵活的评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精心设计成就高效课堂。
4、高效课堂重视思维训练,融合综合素养的培养。
5、高效课堂组织形式不拘一格,小组合作,同桌交流,师生交流随时变换,形式多样。总之,课堂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感受名师风采,领略教学思想
2012年5月12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贵师大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夏青峰、徐长青、刘松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虽然时间短,但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领略了大师的课堂风采,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对几位老师的课谈自己的感受:
一、注重课前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课前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融洽的交流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也是课堂的良好开端。课前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学习中。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精彩的导入,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就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回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三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
三、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是师生沟通的催化剂。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看似搞笑,其实风趣中蕴含智慧,平实中体现深刻,课堂中妙语连珠,幽默诙谐,笑声连连,气氛轻松,不经意间就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沁入学生心间,他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的这种课堂语言艺术有效构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他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作长者、学生的长辈,而是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当成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乘法分配律》本是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堂课充满欢声笑语,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四、从简单的课堂中体现价值
夏青峰校长提出的“追求简单而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让我印象深刻,也将是我一直不会停止思考的问题,带着问题听了夏校长的专题报告和《小数的意义》这堂课,感受到了夏校长课堂的“简单”,更感受到了名师的风范。简单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简单是对教学的本质有着清醒认识之后的返璞归真。简单课堂要让教学、课堂变得简单,简单的实际上是最不简单的,它充盈着教师的智慧,寻求简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简单的实际是最为深刻的,是对文本深刻解读之后的深入浅出,是对学生深入了解之后的准确把握,是对精心预设之后即时生成的正确引导。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简洁的课堂结构是引领学生直达灵魂的过程和捷径,是一种令所有老师向往和追求的课堂境界。
五、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听了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感觉很兴奋,课上得太完美了,课上解决了很多问题,始终一环紧扣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40分钟,始终紧紧地抓着学生的眼球,每一道题的引导非常到位,点拨亲切自然,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原有水平。听了刘老师的课,我感觉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我们以往所追求的“高质量”、“高密度”、“高强度”的课堂,也不是空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泛泛而谈的形式化教学。真正的有效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兴趣的培养上,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探究活动。
总之,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诠释着理想的课堂,用精辟的语言展现了一堂堂经典难忘的课堂。名师们独创的设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他们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全新视觉的思考,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还能有机会参加,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课堂就是一种生活
课堂就是一种生活
——“名师小学习作教学研讨会”于永正习作教学《对话片段》评析
双流县棠湖小学:温文勤
他,一个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一个内心依然真诚,依然执着的人,一个仍旧活跃在教学前沿的人,一个始终坚守自己思想的人。他的为人为文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儒雅,他就是于永正。
于老说,语文课堂就是一种生活,就是呈现师生生活状态的一种载体。我们的现在课堂有太多的抒情,有太多的花架子,有太多的装模作样,我们作为教师要追求课堂的亲切、自然,越自然越好,越自然越让学生亲近。“大法至简,道法自然”,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的确,我们的语文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就是教会孩子怎么读文,怎么写字,怎么说话,怎么写作。我们的语文永远姓“语”,永远植根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不可改姓,不可移植。
走进他的课堂,直面他的思想,我的内心触摸到几个简简单单的词:扎实、自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没有精心设计的导语,没有课件的辅助,没有音乐的渲染,有的只是平淡,简单。而我的思想却在这平淡简单中得到了洗涤。
亲近学生 俯身交流
于老的课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夸张的表演,但却有方向,有指引。他主张“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中,于老真正做到手把手教学生分段、写提示语,通过角色朗读、小品表演式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时,于老走近孩子,俯身指点;学生交流时,他顺势引导孩子在提示语前加上动作、神态„„学生在边读边修改的过程中逐步悟得了写作方法。学生读完后,他用分数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们的写作成果,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于老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当他快下课时才发现有一个孩子没有按照要求写时,他在课后自评时还不住地惋惜自己没有及早发现给与指导。
真水无香 大象无形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于老就是一直践行这样的教学思想。大象无形,真水无香。这位在小语教学前线行走了多年的老人,今天依然步履矫健,脚踏实地地走着,怎能不叫人心生敬慕。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太过于喧嚣,太过于浮躁,太过于功利,太过于伪装。地沟油,三聚氰胺-------伪劣的东西太多太多,它们正肆意侵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的生活呼唤原生态,呼唤真实。语文教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如此。
第五篇:“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和谐互助 高效课堂”观摩学习心得
这周二在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去进行了英语学科的听课研讨交流活动,通过观摩九年级李老师的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section A period 1和八年级陈老师的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section 1a-1e,,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所学所感。
李老师这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展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以后课前要让学生清楚教学目标。随后,李老师组织学生进入了Check the words(“同桌互助,检查单词”)环节,同桌两人一个读汉语一个说英语,使全班每个人都加深了印象。接着李老师开始正式进入新课内容,第一步,从How to describe people’s appearance? 和 How to describe people’s personality? 两个方面教给学生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的句子,学生用所学句子逐个造句,学以致用。第二步,学习本节课重要句型“used to be+形容词”和“used to+动词原形“,组织学生用其造句。第三步,做听力,对完答案后,通过一个动画视频,将对话形象生动地演绎一遍,使学生融入情景,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句子地用法;第四步,互助提高,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用used to be做出疑问句,一人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第五步,写作训练,使用used to be句型描写妈妈的变化,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最后,总结回顾。
这节课既练习了口语,又涵盖了中考考点,学生听说读写都得到了练习,作文练习有素材、有方向。通过集体评课这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学生作文部分可以用投影展示讲评。
陈老师这节课课前让学生做了放松操,是一个亮点,背景音乐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也呼应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Make friends,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了学习情境。第一个环节是revision:用…than…描述不同,用as…as描述相同,而且学生在回答完毕后说come on!体现了课堂特色。第二步,进入新课内容,Check the new words,学习新句子,并逐个造句。第三步,拓展提高,做听力。第四步,互助提高,通过做练习巩固新知,并学习了新的知识点:比较级+比较级,越来越…。第五步,总结,这个环节反映出学生素质高,课堂听课效果好,教师教学能力高。
针对这节课的听力,在评课环节教师们百家争鸣,提出了改进措施,比如挖空、听关键词、设置问题,降低听力难度等。
此外,团结互助高效课堂的新授课流程为 1.Check the new words.Show and read.2.Talk and learn.Leading to the new topic.Listen and practice.3.Extend and improve.Explain the key words.Making up the new conversation.4.Practice and improve.Do the exercise.5.Sum up.Summary and homework.阅读课的流程为 1.Lead in.2.Reading.3.Read and answer question.4.Grasp key point.Practicecomprision.Fill in blank.Retell.Writing.5.Summary.两节课学生的“输入”好,“输出”也好,体现了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能力。我要将“互助高效”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汲取两位老师身上的优点,多多提高我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