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的经验做法
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的经验做法
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的经验做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与健康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至2013年12月,全区户籍人口113.5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近3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4个百分点,先于全国1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16年我区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通州的养老服务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为创新思路,大力发展通州的现代养老服务业,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业规划先天不足、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认可度不够、护理型养老床位缺口较大、养老与医疗结合不紧、行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适应通州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注重理念创新,完善养老体系发展规划
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战略机遇期,我区必须尽早抓好,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亮点。要树立养老服务业既是事业也是产业的理念,充分认识养老服务业既是为老年人服务的福利事业,也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朝阳产业,还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政府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将养老事业作为新型现代服务产业培育壮大。要科学规划好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和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并通过对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提档升级、分类管理和调整转型,在养老服务业上发挥好主导作用。要整合民政、公安、卫生、社区和家政服务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呼叫送餐、钟点护理、动态监测、紧急呼叫、信息传播、交流互动、心理咨询、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培育和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
二、加大政策扶持,培育发展现代养老服务业
要研究探索制定养老产业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结合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政策制定、市场培育拓展、区位规划设计、细分服务方向等,以老年护理院、老年医院、老年公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为老服务机构为重点,在建设用地、用房、用电、用水以及税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体系。根据省、市规定,2015年每千名老人要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0张,而我区不足15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要达到养老总床位的50%以上,而我区注册民办养老机构仅9家,总床位718张,不足养老机构总床位的20%。建议组织实施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倍增工程。一方面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发挥好正在建设的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农村敬老院的改造力度,使5万人以下、5-8万人、8万人口以上的镇敬老院床位数分别达到200张、250张、350张。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大力培育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建议区级层面建一所床位800张左右的民办养老机构,每个镇也要建一所与镇敬老院规模相当的民办养老机构。要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确保养老机构建设资金、民办养老机构建设扶持资金、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扩大医保范围,实现养老与医疗的无缝对接
必须认真落实苏政发〔2014〕39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护理型床位达到养老床位总数30%的要求。要积极推进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服务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卫生健康服务便捷对接。卫生行政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相关部门应将其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要通过整合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推动区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服务室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推行家庭医生、老年病房等服务,打通医疗机构老年病床、养老机构床位和居家养老之间的转诊通道。通过加强医疗机构对养老服务的医疗支持,形成医院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尽最大努力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四、提倡志愿服务,建立互助型养老服务体系
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和鼓励建立专业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并通过开展经常性培训,提升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服务水准。鼓励和发展老人互助养老、小老人帮高龄老人、关爱空巢老人等养老服务模式,不断丰富互助内涵。对志愿者、老人互助等助老行为,要积极探索服务时间“储蓄银行”的构建,结合采取优先安排入住优质养老机构等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服务行列。通过大张旗鼓宣传子女尽孝、邻里互助、老人互助等敬老爱老护老的先进典型,弘扬孝亲敬老之风,在争先创优中充分肯定一线养老护理人员和志愿者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倡导社会合力做大做强现代养老服务业。
五、强化人才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水平
鼓励卫校、职校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对定向委培的养老护理专业学生给予学杂费减免,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专业队伍。通过建立一支由专业学校教师、等级医院专业人员和公办养老机构护理骨干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精神教育,增加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人文关怀和意外紧急处理等培训内容,加强对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成员,老人互助成员和养老服务志愿者的健康护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帮护能力和自身健康意识。建议政府将养老服务业单列为特殊服务行业,将养老护理人员单列为特殊服务工种,建立一支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养老服务员队伍,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市场化的服务,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有偿的、规范的、较为专业的养老护理和家庭生活服务。
六、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对养老服务业有效监管
尽快建立全区统一的养老机构运营评估机制和综合性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完善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资质评估与价格核定挂钩办法,按照服务项目、质量、成本、绩效、第三方评估意见,由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价格,并报价格主管部门核准备案。对公建民营和接受区级财政补助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要研究制定一套监督管理办法,使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和运营状况相挂钩。要实施机构养老服务标准,通过委托第三方专门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作为能否进养老机构以及进入后仲裁健康纠纷的重要依据。改革现行财政补贴和奖励的办法,将星级标准、服务质量和评估结果作为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鼓励养老行业在服务项目和质量上下功夫,通过竞争创立服务品牌,让广大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享受满意的养老服务。
第二篇:温岭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温岭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温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工作,全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举措扎实有力,具体做法主要有:
1、优化环境抓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温岭市服务业兴市战略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服务业引导资金从最初的5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不断加大土地指标倾斜,在今年新增的1900亩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600亩用于服务业项目。同时,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服务业发展大会,落实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用纯金奖牌表彰奖励一批服务业重点企业,在城区主要道路设置千余幅服务业发展标语,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资。建立健全服务业重点项目一事一议制度,进一步简化项目入驻程序,仔细摸排盘查工业厂房、村留地等可用于服务业发展的存量土地资源,及时更新和充实服务业项目储备库。从7月份开始,每月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督促责任单位按照“抓开工、促进度、保竣工”的要求,全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精心编制服务业招商目录,充分利用石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对服务业项目进行重点推介,成功引进了银泰城市综合体、宝派(中国)少儿服饰总部迁址温岭等项目,总投资5亿多美元的台湾义大世界、总投资12亿元的浙台海洋产业投创中心等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3、完善机制抓保障落实。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在建立市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将市三产办升格为正科级的事业单位,还在主城区街道、五个省级中心镇设立三产办,在各镇(街道)成立统计服务站和代理机构。成立服务业联合会和物流、旅游、市场等14个专业协会,形成统分结合、部门协调、齐抓共
管的组织体系。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将服务业工作列入市领导重点调研课题、市委读书会主要议题和市人大评议内容,建立重点服务业项目、企业市领导联系制度。探索建立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按照“月汇报、季分析、年总结”的要求,及时解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积极开展服务业季度运行分析,深入分析当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三是强化目标考核。从2007年开始,将服务业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又根据台州市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会和台州市政府工作责任书要求,将服务业占比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制定出台了《2011服务业工作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在各镇(街道)、服务业职能部门考核目标体系中的比重,以考核助推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篇:现代畜牧业发展经验做法
突出“四带”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县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的实践与探索
**年,**县被列为全省首批现代畜牧业培育重点县,几年来,该县紧紧抓住机遇,围绕建设“山区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坚持抓龙头建基地、上规模扩总量、强科技创品牌,突出四带”,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年全
县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8.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72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62.8%。其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基地带园区,以标准化建设壮大规模养殖
在建设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过程中,**县坚持走“改造传统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路子,以建设产业基地和养殖园区为抓手,引导农户由分散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着力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县**-2015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以生猪、牛羊、土鸡养殖为重点,围绕交通主干线和新农村示范片,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重点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打造园区扩大规模。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适度规模养殖户”的模式,通过土地集中、项目配套和技术支持,连片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园区,形成“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格局。到**年已建成驷马镇、元山镇、灵山乡等畜牧产业示范片5个,中岭村、通木村等示范园35个,养殖小区181个,规模养殖场1726个。**年全县出栏生猪130万头、家禽396.7万只、肉牛8.9万头,畜禽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65%以上。培育主体抱团发展。大力培育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专合组织、规模养殖基地横向联合,采取“四供一统”、订单养殖等经营模式,构建养殖基地带小区、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格局。全县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00多个,带动农户3万多户。
二、坚持龙头带大户,以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举措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强化引领带动作用。培育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通过改造重组一批、招商引进一批、新建培育一批,促进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引进广东温氏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年产30万吨饲料厂和5个年产10万头仔猪扩繁场。目前,温氏30万吨饲料厂、通木村种猪场全面投产,发展合作养户370户。全县培育畜禽加工龙头企业11个,年产值9.8亿元,带动养殖园区35个,带动农户6400户人均畜牧增收4500元以上。“四方联盟”铆劲利益链条。推行龙头带动、专合组织、农民参与、部门服务“四方联盟”机制,龙头企业通过品种推广、科技示范、效益带动和市场服务等方式组织农民进入产业链,企业把生产环节的利润让给农户,重点在销售和加工环节赚钱,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温氏公司采取“公司+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实行“六统一保”运行机制,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猪苗、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组织疫病防控、统一回收育肥猪,保证养户每头商品猪获利润150元以上。产销一体拓展市场链条。大力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帮助畜禽产品拓展销售市场,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提升畜牧业附加值。引进四川德源食品公司投资6400万元建设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生产线,生产的“德锦源”牌猪肉产品远销重庆、上海等地;**本地企业生产的“巴山土鸡”、“朱老头”腊肉等产品畅销市场。
三、坚持科技带质量,以规范化生产提升发展质效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品质品牌为目标,促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实现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品种改良优化结构。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立“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和西杂牛良种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生猪、肉牛人工授精,“良种场+精液供应中心+养殖户”的良种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畜禽饲养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全县建成28个生猪集中供精站、38个肉牛改良点,生猪以DLY为主的良种面达到90.6%,肉牛良种面达到92.8%。生态养殖提升品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养殖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推行“畜+沼+x”、“园中场”、林下养殖等养殖模式,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驷马启昌生猪扩繁场利用猪粪带动周边3个村农户种植商品蔬菜120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利用牛粪种植优质牧草150亩,年节省饲料费用12万元。依托优
势打造品牌。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畜禽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全县申报认证启昌、鑫旺等无公害畜禽产地及产品17个,国家工商注册“思千里”土鸡、“朱老头”腊肉等品牌8个,“昌陵牛肉” 获国家著名商标,镇龙瓦灰鸡申报认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四、坚持项目带投入,以市场化运作激活发展活力
**县
委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产业发展,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和项目配套,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多元投入,切实解决畜牧产业发展的投入问题。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项目奖补、综合配套”,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按照管理主体、管理渠道、资金用途、使用方案、审批程序“五不变”的原则投入畜牧园区建设,公益性设施以财政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以公司带动农户投入为主,到户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让项目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去年来,全县投入畜牧项目资金27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配套投入42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28300万元,畜牧专项补助资金带动效应放大了10倍。创新产业融资模式。为加快畜牧业发展,解决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县政府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模式,成立四川畜旺牧业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三分”的方式,为有意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集中代建养殖园区,即统一圈舍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采购材料、统一工价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分户签订协议、分散组织施工队伍、分点核算成本。农户从养殖利润中分期回购圈舍或支付租金。公司成立以来,融资修建畜禽标准化圈舍8.3万平方米,带动135户农户加入畜牧产业发展,年新增出栏生猪7.5万头、土鸡25万只。拓宽社会投入渠道。采取引导业主先期投入、鼓励大户自主投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资本领办创办畜牧养殖园区和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元山镇在外务工青年贺春雷返乡创办振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孵报提供土鸡苗100万羽,出栏土鸡20万余只,带动300多户农户年出栏土鸡70多万只,农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
第四篇:长三角各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长三角各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做法
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发展到较为发达阶段的产物,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新型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体现。借鉴长三角各地的做法,取长补短,促进我省现代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通过合理规划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合理规划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嘉兴在2003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服务业规划的地级城市,在浙江省内率先编制完成《嘉兴市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无锡市在“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无锡建设成为服务业的“一高地、四中心”,即苏锡常都市圈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旅游度假休闲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苏州市出台的《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对全市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功能性布局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规划,极力打造1个高地,5条发展轴带,16个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服务业“1516”发展格局。其中最值得借鉴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提出的“规划大于市长”的理念,即在规划制定之后,一切都遵照规划执行,市长也无权力改动。上海市先后编制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上海市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制定了《上海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源的集聚。
二、通过与制造业及城市化的互动实现协调发展。长三角各城市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并呼唤着服务业的支持,以促使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制造业的发展,也在客观上为服务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总体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域内各个城市都将依托特色制造业及专业市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如,杭州提出服务业发展中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两轮驱动”原则。上海、苏州以及宁波等城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都根据各自的城市功能和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格局。
三、通过集群化实现块状发展。苏州出台的《服务业布局规划》在全市范围内提出了16个大的功能性集聚区,通过规划使集聚区体现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承载主体的作用,并锁定了服务业布局5大发展轴:沿沪宁主通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轴、沿苏嘉杭主通道大流通服务业发展轴、沿湖环山休闲旅游产业带、沿江现代物流产业带、沿沪浙服务业联动发展带。无锡提出服务业发展的“三港”(空港、水港、信息港)、“三沿”(沿江、沿湖、沿路)格局,并规划了“五大市场集群”、“九大集聚区”和市区15条特色街。扬州提出打造(3+1)集聚区,即港口、沿江物流集聚区,中心城区商贸集聚区,城郊结合部市场集聚区和瘦西湖旅游景区。上海按照“一区一强”的思路,建设了外滩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创意文化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等12个特色纷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部分集聚区已逐渐成为上海市对外的名片和标志。
四、通过突出重点及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为了避免类似于制造业发展当中出现过的产业结构雷同带来的恶性竞争,各城市都在发展特色服务业上下功夫。上海和苏州凭借自身制造业的超强竞争力,都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上海提出要拓展支柱性产业功能范围,加强对上中下游产业的专门服务;其次,要以开发区为基础,立足自身特点,开展针对开发区的专门服务。苏州则提出积极利用电子产业发达的优势,借助工业园区,采用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开发和拓展上游、中游、下游的产业服务功能,秉承“亲商”理念,初步促成生产性服务业积聚,进而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并提出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生产性服务园区的设想。
五、通过吸引外资实现开放发展。长三角各城市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制造业,而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则明显落后,本地资本已经很难弥补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因此,将服务业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工作重点。苏州将台湾服务业的引资作为发展服务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大力吸引境内外大公司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以及其它分支机构,逐步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锡成功引进了江苏省首家外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江苏益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并先后促成了法国著名服务贸易公司索迪斯、日本从事物流、贸易及简单加工为一体的专业企业黑田公司以及诸多澳大利亚企业投资的咨询服务公司在无锡落户。杭州市提出力求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拓宽融资的渠道。
六、通过打造环境实现跨越发展。上海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准入、税收、价格、产权变更等涉及诸多方面的扶持政策,设立了市、区两级现代服务业建设发展引导资金,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建设。苏州出台56条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对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再就业政策、土地供给等外部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常州早在05年就出台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5条配套政策,从资金、项目、人才、准入门槛上来激励服务业发展。杭州市把所有投资领域放宽管制、规范管理、降低门槛、减少收费、改善服务,全面实行“非禁即入”。镇江则全面推行行政服务承诺制,树立诚信观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并且进一步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肃责任追究。
七、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全面发展。如,绍兴市重视发挥个私经济主体在服务业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其个私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60%,并创办了民办学校(学历教育)32所、民营医院5家。苏州市则在一些投资周期长、资金要求高的服务业项目中考虑采取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的方式投入先期的开发费,待项目产生效益后,政府再逐步收回投资基金。无锡充分发挥外资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国别(地区)涉及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