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本站推荐]
国外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及启示
20世纪70年代前后,欧美等国均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以美国为例,美国现代服务业增长快、总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纽约服装产业、好莱坞电影业和硅谷电子产业,它们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形成一体化运作,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都市区是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载体,都市区在地区内形成劳动力、资金、信息的集聚,还拥有较好的交通网络系统,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进一步加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业发展政策。美国芝加哥政府于1989年提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经济”,大力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吸引企业集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芝加哥吸引了摩托罗拉、朗讯等一批IT企业落户,区域高技术产业得以飞速发展。
税收优惠减免。韩国政府制定了强化服务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措施,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
优化基础环境。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府着力解决住房、公共运输、土地供应等直接影响服务业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在2006年颁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建立服务业研究中心,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协助拓展服务业领域和国际市场,制定政策措施推动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技术利用等。
开放服务业市场。美国不仅积极推进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和亚太经合组织贸易自由化进程,还与加拿大、墨西哥、智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为服务业出口市场提供支持。另外,美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全球共享信息通信网络,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市场,有力支撑了本国通信产业的发展。
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拓展和发展环境建设,发挥科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我国中小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有效的财税支持措施,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国外中介服务业经验及启示
国外中介服务业经验及启示
发布日期:2006-08-1
5通过对美国、法国及巴西等国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发现, 发达国家和滋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中介组织的运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职能定位的合理性。非决策性、服务性、公益性、技术性及辅助性等是国外中介组织的职能范围。无论以追求整个行业或集团的总体利益为己任的非营利性组织(如行业协会等), 还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以获取利益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都是非政府机构, 都不具有制定决策的权利。如:美中贸易委员会便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会员性机构,它强调对会员企业没有约束作用, 不要求企业或指示企业怎么做, 也从不行使政府价格管制等职责, 而是在企业需要之时, 为其提供各种服务。作为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中社会事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履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沟通政府与民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等多方面的联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内容广泛、品质优良的各种服务。二是运行机制的市场性。国外中介组织的运作体现了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自发成立、自主运行。国外中介组织的产生不是基于外力的推动和行政安排, 而是企业或个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 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如参加法国雇主委员会的企业众多, 而这些企业完全是自愿的。由此所形成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物或代言人, 也不政府的派出机构, 而是在自主、公平、公开及公正的前提下承担其职能并获取利益。自我发展、自律运行。国外的一些中介组织在组织机构上实行董事会管理, 如美中贸易委员会即由董事会进行管理, 其成员由杰出的企业领导组成。中介组织在经济来源和经费维持问题上, 一方面来自于会员的会费。如: 按照美国税法规定, 协会不得接受任何个人尤其是政府的任何资助和捐赠, 只能靠收取会费维持运转。美中贸易委员会的经费都来自会员的会费, 企业缴纳会费的多少依会员在对华贸易或国际贸易中的规模而定。法国雇主委员会的财政达113 亿法郎, 均为会员缴纳的会费, 会费的标准视企业的营业额和雇员人数而定。另一方面来自于中介组织为企业或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收费。中介组织以其自身能力和获利空间进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并力图在竞争中取胜。国外中介组织无论是自发成立、自主运行, 还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都是依律运行、自我约束, 都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三是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国外中介组织的运行对其国内经济起重要的作用。首先, 中介组织通过为会员提供服务, 支持企业的经营, 促进企业的活力。如, 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 传递市场信息, 进行咨询服务;其次,对政府制定政策施加影响。尽管中介组织不是决策机构,但是由于其在各国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甚至政府对中介组织有较深的依赖性, 对政府政策法规的出台有较大影响。如, 经常在对华贸易的相关立法过程中向参众两院议员阐述其观点, 为中美间的贸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游说工作, 从而影响其相关决策。在中国加入WTO 的中美双边谈判过程中, 美中贸易委员会在美国政府、美国商业界、美国公众以及中国政府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意愿的表达, 对中美谈判以及双边协议具体条款的产生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 中介组织为了自身的发展, 也必须与政府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再次, 中介组织的发展对各国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仅就一些国家1986 年专业经济服务就业增长率的情况便可说明这一点。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国外中介组织的发展对于加强一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通过国际市场调研、国际惯例和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 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 成为企业跨国经营最经济、最有效率的办法。特别是, 在现代世界经济舞台上, 刀光剑影、博弈激烈的背后, 其实体现着产
业代表的力量, 而相比之下政府的角色相对被动。如, 多数情况下, 美国有资格、有能力督促政府启动重大对外贸易保护措施的集团,是政治影响力巨大的产业协会。
国外中介组织运作的启示:
如上所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而加快、扶持中介组织的发展并使其规范有序则成为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介组织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 真正发挥中介组织应有的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的数量有限, 规模狭小, 实力较弱, 分布失衡, 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仅就行业协会来说, 目前近300 家行业协会在行业的覆盖率只有40 %左右, 而且会员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则难以寻找与政府及社会沟通的渠道, 难以在新形势下寻求利益保护的代言人。特别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问题上, 中介组织严重“缺位”, 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 加大了企业运行的成本和风险。因此, 我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应该进一步发展中介组织, 既应大力发展非营利性中介组织, 也应大力发展营利性中介组织, 充分发挥其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发挥其在产业标准的制定、维护及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作用;发挥其公正、客观、独立的有偿服务功能;发挥现阶段在增加就业方面的作用。
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发展中介组织, 使其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中介组织发展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问题, 也关系到中介组织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能否有序并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一方面,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 相当多的中介组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发成立和自主运行。许多中介组织或者由政府部门设立, 或者与政府“联姻”, 进而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形成新形势下的政企不分, 影响了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也容易滋生中介垄断, 阻碍公平竞争的进行。其次, 一些中介组织难以实现自我发展。中介组织的会员缴费机制不完善, 缺乏科学性。特别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中介组织不能为企业或会员提供实质性的、优良的服务, 因而有偿服务收费这一资金来源也显得欠缺。在这种状况下, 中介组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便不可能有效实现。也正因为如此, 一些中介组织更愿意挂靠政府, 更愿意成为大企业的利益代表。
再次, 中介组织的运行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对于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其具体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由此引起中介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条块分割、地区部门封锁的现象;引起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后果。一些中介组织用不正当的手段承揽业务, 随意地处理业务, 甚至为企业提供非法服务。有鉴于此, 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应特别注重其市场化运作, 与政府脱钩, 真正按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运行,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应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关中介组织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中介组织的主体资格、活动范围、权利义务, 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于中介组织的收费标准以及其运行中的违法处理等诸多方面都应不断完善, 进而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并良性地发展。
三是应注重提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制约我国中介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仅以行业协会来说, 一些行业协会成为政府分流人员、安排离退休干部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使得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也使得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即使经营服务性的中介组织, 由于资格认证和注册登记制度的相对落, 大多数从业人员也难以胜任。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 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 培养其职业道德, 规范其职业行为。
四是应加强政府对中介组织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
系, 既防止政企不分,又要有效地实施政府对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在我国目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状况下, 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中介组织的不断发展, 其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真正按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运行,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应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关中介组织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中介组织的主体资格、活动范围、权利义务, 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 对于中介组织的收费标准以及其运行中的违法处理等诸多方面都应不断完善, 进而使其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并良性地发展。
三是应注重提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制约我国中介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仅以行业协会来说, 一些行业协会成为政府分流人员、安排离退休干部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使得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也使得专业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即使经营服务性的中介组织, 由于资格认证和注册登记制度的相对落, 大多数从业人员也难以胜任。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提高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 不断增强其服务意识, 培养其职业道德, 规范其职业行为。
四是应加强政府对中介组织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之间的关系, 既防止政企不分,又要有效地实施政府对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在我国目前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状况下, 中介组织的发展已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中介组织的不断发展, 其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第三篇: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前段时间,组织安排我参加省政府在香港金融管理学院举办的现代服务业领导干部培训班。两周的学习培训,不仅系统学习和了解了现代服务业的新知识、新模式,而且亲身感受到了香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和氛围,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特别是香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对我市发展服务业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一、香港服务业发展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人口680万,是亚太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服务枢纽之一,是跨国公司云集的地区总部。目前,香港服务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运输、仓库及通信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金融服务、贸易和物流、旅游、专业服务成为香港服务业的四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90%以上。
二、香港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和策略
(一)发展理念
香港政府奉行“大市场、小政府”及开放性发展理念。多年致力于人才、教育、市场制度和监管等营商环境的优化,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诚信等带来的社会交易成本,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政府从中介、码头、金融等领域退出,为民间资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对服务业持开放性态度,鼓励对内、对外的开放。近年来,香港政府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推广,1997年成立推广服务业策略小组、投资推广署、旅游发展署、香港贸发局等部门,每年都对有关的行业进行宣传。
(二)发展策略
香港政府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努力成为每一环节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从城市整体的产业规划、运行基础建设,到吸引企业进来、帮助企业运营生产,再到产品推广和运销,所有的环节都可以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负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功能强大的产业孵化链(规划-基础建设-招商-服务-推广)。
1、系统的规划、整体的发展。香港政府十分注重产业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互补性,强调产业资源的集聚度、辐射能力、融合和互补。如在建迪斯尼过程中,评估了对海洋公园的影响,并于迪斯尼开业后紧接着对海洋公园进行重新规划,使两者成为互补,以提升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
2、鼓励私营机构参与政府规划项目。香港政府非常注重进行公众咨询,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类机构的参与政府规划项目。如在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的规划阶段,政府举行了发展计划概念规划比赛,从中选定一些设计方案。
3、注重营造产业的软性基础。香港政府十分注重产业孵化所需的文化、人才、经营环境等产业发展的软性基础,大力培养、引进、重视服务业专门人才,开拓市场空间,促进产业的升级。
4、用服务招商。为了吸引企业入住园区,香港除了租金和国民待遇等方面政策外,还配备公共高科技研发设计和专业技术人员。如数码港建立了人体动作捕捉室,可以同时容纳四组团队进行人体扫描、动作捕捉工作,入住的公司只要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用低廉的租金使用这些仪器。
5、降低交易成本。政府努力营造公开的商业环境和开明的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监管,提供公正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资讯服务,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也极大地降低了包括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的诚信等在内的交易成本。
6、注重产业推广。1996年香港开始成立服务业推广策略小组,2001年成立“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2002年推出1亿港元的“专业服务发展资助计划”,在贸发局成立服务业拓展部等。政府各部门频繁参加各种国际活动、举办巡回推介活动、签订国际合作协议。
7、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香港政府结合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分布情况,规划建设
金融中心、旅游及网络枢纽、消闲花园和水上游乐中心、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货运门廊和科技中心五大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规划、重建和新建香港数码港、科技园、迪士尼乐园、大屿山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坚持综合发展理念,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平衡及历史、自然和商业的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资源的集聚度。
三、香港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香港现代服务业能够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机制。我市拥有泰山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而且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达,市场发育好,基础设施完善,完全具备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去谋划、去发展,就一定能实现我市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香港中西经济文化交融,开放是香港服务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世界各国的货物可自由出入,投资手续简便,开办企业门槛低,配套服务完善,商业环境公平,经济政策开明,特别是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监管,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等配套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我市实际,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健全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在投融资、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的税费负担,降低信贷门槛,增加资金投放。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要改革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理顺服务业管理体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合力。要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市场规范、行业管理经验。要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要做好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参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要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和使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是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近20年来香港从世界各地引进各类人才,会计师、律师、建筑师、规划师、评估师等10大专业团体的专业人员形成团体效应,仅会计师就有2.6万人,金融业雇员达到18万人,约占香港本地总工作人口的5.3%。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领军型、管理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现代物流、国际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今后,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把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监管。香港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许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针对我市服务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合理的实际,今后,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服务业管理方式,发挥好政府规划、服务、协调、监督作用,提高管理效能。要尽快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体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加快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制订一批急需的服务业地方标准,不断扩大服务业标准覆盖范围。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交流行业信息、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定位,要突出抓好物流、金融、旅游、商贸、总部经济和创意信息等6个重点行业的发展。
二要加强金融创新,做好融资服务。由于许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高成长、高知识密集的特征,在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过程中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重知识和技术含量、轻固定资产的特点,使得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著作权、商标权和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产权评估、交易市场体系又尚不健全,给银行融资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围绕核心企业,以大企业为中心,为配套的中小企业,开展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质押,保理业务等,还有自身形成的收费权益质押。
三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金融服务。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渠道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提供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服务。
第五篇: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011年03月17日09:49手机看新闻
“背包旅游者”(Backpackertourist)是澳洲学者Pearce于1990年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一词汇特指旅行时间较长(国际上一般为连续旅行3个月以上),喜好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如青年旅馆),强调与其他旅行者的聚会交流,具有完全自助而又极具弹性的旅游行程,偏爱非正式和高参与性旅行活动的那些旅游者。具有这些行为特征的人,往往背负大包(Backpack)进行长途旅行,因而被称为“背包客”(Backpacker)。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是背包旅游学术上的先行者,也是实践上的开拓者和创富者。因此本文主要以澳洲为例,适当结合英美,概括国外背包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简述其经验对我国背包旅游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背包旅游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
从背包旅游者的规模来看,这一细分市场的人数蔚为壮观。澳大利亚旅游局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旅澳的大于15岁的入境旅游者中,背包旅游者占10.2%(Slaughter,2004)。英国每十个国际旅游者就有一个背包旅游者,背包旅游者在英国一年的旅游消费总额达7500万英镑,是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Churchill,1994)。
2.政府支持给力,政策保障齐全
国外背包旅游的宏观环境有利于背包旅游市场的发展。由于较早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规模和可观利润,澳大利亚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对背包旅游者异常重视,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背包旅游的发展。联邦旅游局的出版物《背包旅游战略》为理解和发展澳大利亚的背包旅游市场提供框架。这一出版物敦促政府、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为旅澳的国际背包旅游市场提供足够供给,也正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些政策使其成为世界背包旅游市场研究的佼佼者(Slaughter,2001)。针对背包旅游者喜好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特点,西澳旅游局(WesternAustra-lianTourismCommission)、北领地旅游局(NorthernTerritoryTouristCommission)和南澳旅游局(South Australian TourismCommission)三局联合推出专门的背包旅游者读物《真正旅行者的真实旅行》(RealTripsforRealTravellers),设计了三条环游三州的不同线路,通过澳背包旅游杂志TNT分发,鼓励背包客探索这片远离东海岸,但资源奇特的旅游温冷区域(AustraliaTourismEx-change,2004)。
工作着的假期制度(TheWorkingHolidayMaker)在澳洲吸引国际背包旅游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uqbil,2004)。澳大利亚和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15个国家签订了协议,使得这些国家的“假期工作者”一次入境后在澳旅居时间可达12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常常会一边工作一边旅行,最经常从事的工作是住宿业、酒吧和果园采摘。这一方面弥补了澳洲农忙时节劳动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向背包者提供了体验环游澳大利亚最省钱、最深入了解当地的旅行机会。
对于跨国乃至跨洲的长途背包旅游者来说,能否获得便宜的机票成为他们出游选择的重要决策因子。澳洲的交通部门在国家旅游部门的支持下,推出了大量针对背包旅游者的长途旅行优惠项目。澳大利亚的国有航空公司2004年11月起开出Backpacker-sExpress专机。它辗转于澳大利亚国内最受背包客欢迎的五个城市,并有背包国际航线一周两到三班往返于澳洲和澳洲最大的背包客源地——欧洲之间(曼彻斯特-墨尔本,慕尼黑-墨尔本),经停亚洲最热门的背包旅游目的地印度和泰国的交通枢纽(新德里和曼谷)。考虑到背包旅游者具有旅行时间长、预算紧张、喜交流的特点,飞机的头等舱改为咖啡和酒吧作为乘客的聚聊场所。背包者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该种飞机上乘务人员的职位,合同为期两年,既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乘坐航空器旅行的权利,又为航空公司节约了人力成本,还便于背包者身份的空乘服务人员为机上其他背包旅游乘客提供最个性化的服务——为乘客的背包旅行设计线路和出谋划策。同时考虑到背包者旅游日程的弹性化,这种机票的返程时间随时可签,不需另加手续费,而且永不过期。为节约成本,大多数的预订在线进行,同时网站上有澳洲其他与背包旅游相关的项目链接,如经济型住宿、探险类旅游项目、工作机会等等。这类班机上的服务最省,只提供简餐(AustralianTourismExchange,2004)。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力引导了背包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3.背包旅游配套设施健全,背包旅游服务专业化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拥有数不胜数的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背包旅游在这些国家被极大地市场化和商业化,给背包旅游者的出行带来巨大便利。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旅馆都加入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青年旅馆协会,拥有全球订房网络系统。目前世界上共有59个青年旅馆会员国协会,13个附属会员国组织,19个认可业务代理,广布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就读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缴纳较少的费用,办理国际学生等身份证明,在入住不同国家的青年旅馆时享受折扣优惠。在这些青年旅馆中能获得大量的背包旅游信息,不仅因为各种旅游景区和旅行杂志都会把他们的宣传手册和出版物免费定期地赠送给旅舍,使青年旅馆拥有全面而丰富的书面旅行资讯,更因为青年旅馆是背包旅行者集聚的场所,他们在此交流和分享背包心得和旅行资讯,提供了面对面旅行信息交流最活跃的平台。国际上背包旅游者数量的激增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青年旅馆这种廉价住宿形式的迅速扩张密不可分。
在市场化的商业运作中,最能够吸引背包客的商业产品是探险旅游产品。但经营该类产品的单个旅游经营商的规模往往不大,他们便会联合起来招徕背包旅游者。如“澳大利亚背包旅游经营者联盟”(Australian BackpackerTourOperatorsAlliance)是专营澳核心探险旅游目的地的七大经营者的联合网络,而“澳洲探险”(AussieAdventures)则是自助旅行专家的团队联合,专门服务于追求高性价比的背包散客和小团队游客(Muqbil,2004)。
旅行经营商还越来越多地研究运用旅游促销文字。加拿大的旅游经营商不止是商人,而且已成为文化经纪人:他们把加拿大的形象、价值观和理想糅合起来,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梦中假期”(Reimer,1990)。旅行经营商不仅是社会和文化变化的结果,而且成为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新西兰的旅游宣传手册更是巧妙地利用了探险旅游者,使他们成为新西兰被展示风景的一部分(Cloke等,2002),打造新西兰“探险旅游天堂”的品牌,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对探险怀有浓厚兴趣的背包旅游者。
便捷的网络和预订服务也促成了背包旅游的盛行。国际背包旅游者通过网络预订各种旅游服务比例较高,在线的直接预订达39%,间接预订(通过旅行社网上预订)达到19%。网络预订流行的原因除了便捷快速外,价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许多国际航空公司推出“互联网机票”战略,吸引旅行者直接在网上订票以得到更多的折扣。电子机票的配合使用也使网上机票购买轻松易行。一些旅游网站还与航空公司等旅游企业达成协议,保证旅行者能在其网站上拿到低价旅游产品。如美国Orbitz与部分航空公司的协议规定,这些航空公司若未在Orbitz.com网站上提供最廉价的机票,就不得在其他地方销售。Priceline是美国另一个为广大自助旅游者所青睐的网上交易平台,其经营理念是“用户定价”的服务模式:允许消费者自行确定机票和酒店房间等旅游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以订房为例,只需旅行者事先在该网站上输入目的地及酒店大致区位,提交自己的价格,由系统自动搜索满足条件并愿意接受该价格的酒店。作者曾在Priceline上以30美元不可思议的低价拿到美国迈阿密市中心四星级酒店的套房(这一价格相当于当时波士顿郊区青年旅馆一张床的单夜价格),全部网上交易过程从价格发出到订单确认,用时仅3分钟。这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旅游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遍布西方国家发达的GDS。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即“全球分销系统”,是应用于民用航空运输及整个旅游业的大型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DS,遍及全球的旅游销售机构可以及时地从航空公司、旅馆、租车公司、旅游公司获取大量的与旅游相关的信息,从而为顾客提供快捷、便利、可靠的服务。另外,国外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如较高的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安全的银行电子交易平台,普及使用的信用卡和广泛的信用卡在线支付手段等等,都促成了背包旅游网络服务的高效和便捷。
4.背包旅游指南类书籍系列化系统化
对国际背包旅游者行前资料准备的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因特网是他们最经常的信息来
源,旅行指南则排在第二位。“在旅途中获得实用信息”是国际背包旅游者使用旅行指南最常见的目的,占83%,完全不使用旅行指南的背包者只占3%,比例相当低(LonelyPlan-et,2005),因而可以把旅行指南类读物作为国外背包客身份的标志和符号。
背包旅行指南之所以会在国际背包旅游者的旅行生涯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与国外旅行指南的成熟开发密切相关。以“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为代表的国外旅行指南独立客观、翔实全面、生动可信,非常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所有内容均由作者亲历的旅行经历编写而成,能发挥实时“向导”的实际作用。这些系列丛书的出版商专营本品牌的旅行指南书籍,拥有专业的旅游资讯采编队伍和专门的公关、营销及销售部门,市场调研机构也遍布全球各地。指南内容覆盖世界各地,拥有洲、国家、地区、州(或省)等许多不同级别和套系,并有专属的网站提供相关资讯。有的旅行指南的网站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语言可供选择。这些系列丛书各本都独立成册,方便旅行者随身携带。国外旅行指南的品牌化及其品牌业已树立的良好口碑,对推动国际背包旅游增长的作用不可小觑。以澳大利亚的“孤独星球”为例,其创刊已有34年,获得权威媒体的好评不断,俨然树立起在背包旅行圈内的“圣经”地位。
二、国外背包旅游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1.搭建背包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
由于我国背包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旅游服务的基础配套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背包旅游者的需求。背包旅游者是费用节约型旅行者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他们以选择经济型住宿设施为主,而国内很多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都是以团队旅游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缺少背包客所青睐的设施服务,大多已有的青年旅馆在价格和服务上也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扩张背包客栈和青年旅馆的数量,保证与国际青年旅馆标准的接轨势在必行。
在背包旅游的流动渠道上,要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和服务,改变我国目前去往景点景区的交通以旅游包车和私人小交通为主的格局,增量自助旅行公交线路和班次;建立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使旅行者能凭借语音或图示导引系统获得准确的自助交通信息。
2.规范背包旅游的管理保障机制和法律法规建设
背包旅游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兴事物,目前业内对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相应政策制度和法律规章来引导和规范背包旅游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安全保障。探险事故逐年上升,旅行者权益保障乏力。
除背包旅游安全外,背包旅游的基础接待设施、资讯信息、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需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规范行业发展,或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行业建设,从
而引导背包旅游市场的有序前进。澳洲旅游局对背包旅游市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值得中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