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9: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

第一篇: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应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扩大企业规模,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经验教训;启示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实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战略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我省的GNP具有双重功效。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WTO,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片大市场,寻找着机会。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庞大、管理水平高,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外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以制定适宜的战略与策略对抗国外企业的竞争。

本文就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及教训,以对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一般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见表1:

表1 各国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

国家 美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荷兰 中国

比值 1:1.8 1:2.4 1:3 1:4 1:4 1:0.

3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

国家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GNP的贡献程度,法国、荷兰为5,英国为4,日本为3.4,美国为2.8,中国为1.3。

(二)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近几年来,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庞大。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如荷兰著名的CSM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子公司普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经验的乳酸盐生产商,普拉克公司的工厂分布在巴西、西班牙和荷兰,同时它具有一个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再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的达能公司其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33亿欧元。新国际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其方便食品事业部在中国大陆有12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方便食品生产商;其饮品事业部在大陆有9个生产基地,其糕饼事业部在大陆有3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糕饼生产商;菲律宾晨光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陆的投资也达到了1亿2千万美元。就是这样的一些巨无霸企业已经或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

2.国外农产品加工水平比较高。

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豆类加工,经过初级加工可得到豆油、色拉油,色拉油加工比普通豆油加工精深些,所以其增值程度也高一些。大豆还可进一步精深加工出大豆磷脂,其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年产100吨粉磷脂,可创产值500万元。在国际上,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 3000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等等,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这表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3.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品种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

Leatherhead Food RA最近针对全球12个主要市场所做的统计,显示1999年的休闲产品的总产量达440万吨,约合300亿美元。美国每年每人的平均消费量达8.6公斤,其次是荷兰和英国,分别为6.5公斤和5.7公斤,较低的是意大利和巴西,分别只有1.5公斤和1.7公斤。各国、各企业看好的休闲食品的生产,致使休闲食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使全球休闲市场相当集中,跨国性的企业和品牌对休闲食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百事公司旗下的Fritoby就宣称占有全球40%的市场,第二位的Procter&Gamble则降到5%的占有率,另外一些2-5%占有率的公司则包括美国的Nabisco公司、德国的Intersnack与Bahlsen公司等。

4.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他现代企业一样,经历着现代管理的冲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国际性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高。主要表现在:(1)企业管理主题的层次较高。管理主题是指某一时期企业管理所侧重的关键问题。当前,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主题已经跳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转向侧重于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竞争也从低层次的价格战转向了高层次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面的较量。企业在前瞻力和判断方面有着很大优势。(2)企业的产品优势。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所以他们拥有品种繁多的产品系列。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的开发、生产都非常稳定,质量可靠,成本较低,他们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雀巢、康师傅、达能、上好佳、百威啤酒、米勒啤酒等,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有利的政策导向。

政府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费政策等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的控制性政策、协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对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企业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扶持。

二、启示与借鉴

1.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和发明或引进新技术。

以市场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企业内部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的改进。市场需求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之分。对于现实需求,企业只能适应,企业内部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加工制造、内部管理等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来组织企业内部的制

造资源和企业管理。此时,对于潜在市场需求,企业有一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把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并引导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2.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大企业集团,做大规模。

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很难与国际性企业相提并论,这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尤为明显,我国有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仅有133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0.3%。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以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其规模非常小,有的甚至就是一些手工作坊,面对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挑战,无力回应。就乳业来讲,上海光明排名第一,其年销售额15亿元,利润7000万元,而雀巢年营业额133亿欧元,1999年在中国销售额为38亿元,是光明的2倍还多。目前,中外企业对乳业市场争夺战已拉开序幕,国内乳制品品牌渗透率:光明是9%,其次是雀巢5.9%,三元5.2%,达能3.4%。

现在,政府部门已意识到这潜在的危机,开始把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做大作为农业调整的重大步骤,改变现有发展格局,所以企业应抓住这一两年时间,大胆进行调整改革,以迎接国外企业更大规模的挑战。而做大规模,可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做大规模,可以增强资金和技术实力,及时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做大规模,可以树立品牌,打名牌战略,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以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目标。

农产品的初加工方式收益有限,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许多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跟在外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而且,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的磨擦。在共同争夺中国这片市场过程中,外企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地转让给我国企业。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便从对外国企业技术上的依附独立起来,彻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由于我国的特殊性,要求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政策只限于国有粮食收储公司,而在农产品加工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却享受不到,必须通过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国有粮企再售给加工企业,相应增加了税金和费用,不利于非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再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市场的行政性分割、封锁等导致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和统一的大市场。

5.企业自身的机制与经营要进一步改善。

我国企业的自身的机制和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竞争环境是复杂的,加上成功“入世”,面临的是残酷的竞争。中国企业要学习管理、技术、制度安排,以期赶上并争取超过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而现在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多数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而战略管理一层上尤显软弱。现在,我国企业职能层的战略与事业层的战略相对而言比较成熟,而在公司层即企业总战略上尚显不足。所以,今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要花大力气来做好。

作者:王凤霞 江雪梅

第二篇: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王凤霞 江雪梅

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接着城乡居民的最终消费,其发展状况决定着城乡居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和多变的新需求的满足程度;其另一端是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农产品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实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过渡的战略过程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一环,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我省的GNP 具有双重功效。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WTO,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这片大市场,寻找着机会。国外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庞大、管理水平高,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国内的企业必须要全面清晰地了解国外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以制定适宜的战略与策略对抗国外企业的竞争。

本文就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经验及教训,以对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一般现状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N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N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

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GNP 的贡献程度,法国、荷兰为5,英国为4,日本为3.4,美国为2.8,中国为1.3。

(二)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近几年来,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庞大。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中的很多企业是一些跨国企业。如荷兰著名的CSM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专业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子公司普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经验的天然L(+)乳酸和乳酸盐生产商,普拉克公司的工厂分布在巴西、西班牙和荷兰,同时它具有一个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再如,乳业第一巨人法国的达能公司其年销售额为60亿欧元,帕玛拉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到60亿欧元,雀巢公司的年销售额为133亿欧元。新国际集团在大陆的投资达到12亿美元,其方便食品事业部在中国大陆有12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方便食品生产商;其饮品事业部在大陆有9个生产基地,其糕饼事业部在大陆有3个生产基地,是大陆最大的糕饼生产商;菲律宾晨光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陆的投资也达到了1亿2千万美元。就是这样的一些巨无霸企业已经或正准备进军中国市场。

2.国外农产品加工水平比较高。

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豆类加工,经过初级加工可得到豆油、色拉油,色拉油加工比普通豆油加工精深些,所以其增值程度也高一些。大豆还可进一步精深加工出大豆磷脂,其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年产100 吨粉磷脂,可创产值500万元。在国际上,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3000 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等等,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这表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3.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品种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Leatherhead Food RA最近针对全球12 个主要市场所做的统计,显示1999年的休闲产品的总产量达440万吨,约合300亿美元。美国每年每人的平均消费量达

8.6公斤,其次是荷兰和英国,分别为6.5公斤和5.7公斤,较低的是意大利和巴西,分别只有1.5公斤和1.7公斤。各国、各企业看好的休闲食品的生产,致使休闲食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使全球休闲市场相当集中,跨国性的企业和品牌对休闲食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百事公司旗下的Fritolay就宣称占有全球40%的市场,第二位的Procter&Gamble则降到5%的占有率,另外一些2~5%占有率的公司则包括美国的Nabisco公司、德国的Intersnack与Bahlsen公司等。

4.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

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其他现代企业一样,经历着现代管理的冲击。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国际性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高。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主题的层次较高。管理主题是指某一时期企业管理所侧重的关键问题。当前,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主题已经跳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逐渐转向侧重于企业外部的战略管理,竞争也从低层次的价格战转向了高层次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面的较量。企业在前瞻力和判断方面有着很大优势。(2)企业的产品优势。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所以他们拥有品种繁多的产品系列。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的开发、生产都非常稳定,质量可靠,成本较低,他们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企业都拥有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雀巢、康师傅、达能、上好佳、百威啤酒、米勒啤酒等,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有利的政策导向。

政府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费政策等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的控制性政策、协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对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企业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扶持。

二、启示与借鉴

1.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和发明或引进新技术。

以市场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企业内部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的改进。市场需求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之分。对于现实需求,企业只能适应,企业内部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加工制造、内部管理等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来组织企业内部的制造资源和企业管理。此时,对于潜在市场需求,企业有一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把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并引导其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2.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大企业集团,做大规模。

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很难与国际性企业相提并论,这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尤为明显,我国有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仅有133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0.3%。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以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其规模非常小,有的甚至就是一些手工作坊。面对国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挑战,无力回应。就乳业来讲,上海光明排名第一,其年销售额15亿元,利润7000万元,而雀巢年营业额133亿欧元,1999年在中国销售额为38亿元,是光明的2倍还多。目前,中外企业对乳业市场争夺战已拉开序幕,国内乳制品品牌渗透率:光明是9%,其次是雀巢5.9%,三元5.2%,达能3.4%。现在,政府部门已意识到这潜在的危机,开始把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做大作为农业调整的重大步骤,改变现有发展格局,所以企业应抓住这一两年时间,大胆进行调整改革,以迎接国外企业更大规模的挑战。而做大规模,可以扩大产量,降低成本;做大规模,可以增强资金和技术实力,及时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做大规模,可以树立品牌,打名牌战略,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以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为目标。

农产品的初加工方式收益有限,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许多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跟在外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而且,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的磨擦。在共同争夺中国这片市场过程中,外企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地转让给我国企业。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便从对外国企业技术上的依附独立起来,彻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由于我国的特殊性,要求政府更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如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政策只限于国有粮食收储公司,而在农产品加工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却享受不到,必须通过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国有粮企再顺价售给加工企业,相应增加了税金和费用,不利于非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再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市场的行政性分割、封锁等导致企业规模小、生产分散,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和统一的大市场。

5.企业自身的机制与经营要进一步改善。

我国企业的自身的机制和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竞争环境是复杂的,加上成功“入世”,面临的是残酷的竞争。中国企业要学习管理、技术、制度安排,以期赶上并争取超过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的企业。而现在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多数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而战略管理一层上尤显软弱。现在,我国企业职能层的战略与事业层的战略相对而言比较成熟,而在公司层即企业总战略上尚显不足。所以,今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要花大力气来做好。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项目《黑龙江省农业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大企业集团问题研究》课题)

第三篇: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业局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达到580家,实现产值950亿元、利税27.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840亿元。

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组织领导,促责任目标到位。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目标写入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将此目标列为今年2号议案。张学忙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围绕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各自职能,明确了部门服务的具体措施。市郊各区结合自身特点,对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成立专班抓落实。全市上下基本上做到了发展有规划、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落实有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位的工作机制。

(二)抓金融支持,促加工企业壮大。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引导融资对接等措施,落实和完善一系列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壮大。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近年来,市财政每年落实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补贴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安排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加工技改专项补贴。二是大力开展银企对接,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每年都组织2次市级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担保中介机构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活动,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直接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去年先后协助30多家加工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三是大力创新融资方式。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与市农商行合作,已为农业企业提供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融资近2亿元;通过重组壮大,新的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已经累计为企业委托放贷达1.8亿元,担保6.2亿元,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抓龙头企业,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坚持外引内扶,大力扶植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进,培植龙头企业主力军。依托武汉特大城市交通区位和物流、信息、资金、科技优势,坚持优势互补,以质取胜,着力招引扛大梁的加工项目,高龙水产总投资1.29亿元,建成了年加工8万吨的水产加工线;湖北绿泉蔬菜投资6900万,建成日加 工100吨全自动化绿色豆芽生产线2条;总投资5.5亿元的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3.6亿元,当年实现产值3.96亿元。二是引导和扶持本地企业在加强自身规模与实力的同时向外拓张。华发羽绒将原有工厂迁至武湖加工园区内,不仅规模得到扩大,还引进合作伙伴,将业务由原来单一羽绒加工拓展到羽绒及羽绒制品深加工;江夏区灵星禽业公司增加3000万投资,组建了集团公司,并在新洲建成年加工1万吨的保洁蛋生产线2条,扩大了公司实力和带动力。三是抓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天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股改,9家企业已进入上市后备库。

(四)抓园区建设,促企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各级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园区发展,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在原有17.9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3.5平方公里新规划的基础上,区政府利用三个国资公司,整合资金21.35亿元,加快食品加工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被可口可乐瓶装商生产(武汉)有限公司租用;黄陂区武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内台湾农民创业园内“七通一平”正在加紧建设,园区总规模面积达到6.2平方公里,全区近2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堆园区;蔡甸姚家山加工园区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三镇食品公司新农牛肉项目完工投产,世林福幸、新牧人食品公司入驻建设;新洲区先后规划了阳逻、汪集、徐古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汪集工业园区级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内4.1平方公里“三纵一横”主干道水泥路面建设和高压线路改造;江夏大桥农产品加工园规划面积2000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投资9000万元的藠头深加工项目和年加工5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汉南卓尔工业园由政府搭台,卓尔控股集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园区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对接,形成企业与企业上下游合作产业链条,真正实现行业企业集群发展。

(五)抓板块建设,促加工原料基地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根据龙头企业对原料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围绕企业生产发展建设基地,近年来重点围绕来福如意、武汉新辰、武汉小蜜蜂等蔬菜加工企业,建设新洲双柳、东西湖惠安两个10万亩蔬菜板块基地和江夏山坡4万亩藠头基地。全市今年新建12万亩的正规化基地,重点推进蔬菜、水产板块和畜牧小区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六)抓优化服务,促发展环境改善。积极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印发了《市农业局关于优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上门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从融资、项目支持、农商对接、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并在优惠政策落实、配套基地建设和相关手续办理上 跟踪服务。实行了重点龙头企业调度制度,按月对50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制定了市农业局领导走访企业工作制度,要求市农业局每个局领导对口联系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共对10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尽管武汉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良好,但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经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更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即使是规模较大的178家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放在全国范围内看,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规模依然偏小。2009年武汉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只有4家,排在第一的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的432亿元、河南漯河双汇集团的400.7亿元相比,差距很大。非龙头企业则大多受规模的限制,无法进行现代化生产,也无力开拓外面的市场,只能靠自己产品的低价销售占据农村或本地市场,使得收益甚微,企业难以支撑,生命周期较短。

(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武汉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由于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近些年武汉充分发挥科教 大市的优势,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拿出大笔资金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总体来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武汉的资源禀赋、科教优势、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不多,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全市除3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三)品牌创建相对滞后。虽然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产值较为可观,并形成了八大产业集群,但精品名牌少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只有爱帝针织内衣和统一果汁饮料2个中国名牌,均于2004年评定,此外,汉口精武鸭于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自2004年以来,6年时间内,武汉市没有培育出一个农产品加工业中国名牌。上述3个品牌,不论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强差人意。爱帝针织内衣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实缴税金1420万元,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武汉统一果汁饮料得以上榜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了台湾统一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虽然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实缴税金1.4亿元,但与娃哈哈、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等行业巨头相比,差距很大;汉口精武鸭2009年销售收入才4.6亿元,实缴税金也只有724万元,显然还处于成长初期。

(四)精深加工较为薄弱。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其中深加工占80%,武汉市分别只有55%和40%左右。从武汉市已经形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八大产业集群来看,粮食、油脂、蔬菜、水产、饲料等半数以上的产业集群以粗加工为主,即使是以深加工见长的乳制品、猪肉制品和禽蛋制品产业集群也存在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拉得不长,加工产值在行业中占比较小等问题。以水产加工为例,武汉市2009年水产品总产42万吨,而武汉市水产品产业集群的年加工能力只有14万吨,且有相当比例属于粗加工,即使满打满算,只能消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五)产业外向度不高。2009年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1.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只占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1.2%。而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30亿元,和武汉市同年水平基本持平,但其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60亿元,占该市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0%。可见,外向度不高是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武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发展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

(六)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近年来,虽然政府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一是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且多数位于农村地区,缺乏高价值的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一般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难以通融。目前由于市农业担保公司的介入问题虽有所缓解,贷款门槛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

三、有关工作建议

第四篇: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重点农产品商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结构的调整,荆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成为了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

一、荆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

到2005年,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50家,从业人员21.5万人,年创产值17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0%,占轻工业产值的70%,农产品加工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提供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3%,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围绕大宗农产品加工,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油料、棉花、林木、食品饮料、水产品、畜禽产品、水果、纺织(服装)、造纸、医药等十大产业门类,其中粮食、棉花、油料、森工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5%以上。目前,全市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油料加工能力达50万吨以上,棉花加工能力达260万担,林木加工能力达100万立方米

(二)积极推进优势板块建设,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利用

如何将 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极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既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又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按照中、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荆州实际,我市把水稻、棉花、油菜、瓜果菜、畜牧、水产、林木森工确定为7大优势产业,并制订了建设规划。目前,棉花、水稻、油菜、柑桔被纳入全国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优质稻、双低油菜、优质猪、优质水产品、速生丰产林、柑桔、优质棉被纳入省九大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随着结构调整的升级,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六大原料基地,即250万亩优质稻基地、35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30万亩优质棉基地、18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50万亩意杨基地、200万头优质三元杂交猪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三)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近几年来,先后引进了英国吉象、上海望春花、四川剑南春、湖北金龙泉、中粮集团五丰行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市,通过引进一批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建成了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荣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开发了松滋白云边酒、天颐双低菜籽色拉油、银欣福娃雪饼等一批名牌产品,提升了荆州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家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2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几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形成了以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湖北金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或近5亿元的第一梯队,以湖北五湖集团、荆州市天绿源米业公司、湖北键良粮油有限公司、荆州基立新型复合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第二梯队,以洪湖德炎水产品有限公司、荆州市森鑫人造板有限公司、石首市恒欣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第三梯队。同时,还有一大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应运而生。如洪湖蓝田的系列食品、德炎水产品公司的系列水产品、公安金安和洪湖洪林的棉纱、监利银欣集团的米业及其食品、监利天河以虾类为主的水产品、沙市的皇冠味品和大风车食品、公安的津津乐味品、江陵的文龙鹿酒等都走俏市场,深得用户的好评。特别是天颐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天颐牌系列色拉油、银欣集团生产的福娃雪饼和荆珍雪米、荆楚种业的荆楚牌系列农作物种子、金安纺织公司生产的荆雄牌纯棉纱、吉象公司生产的吉象牌纤维板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并形成一定影响,有的还打入了国际市场。目前全市有1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了省级产地认定,面积达80多万亩,共获标识性农产品94个,其中绿色食品标志67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7个,居全省第一。

(四)坚持因地制宜,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县有优势产业、乡村有骨干品种和拳头产品的要求,在调整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上进档次,取得了初步成效。如石首市的平原林业,松滋市、公安县的生猪和水果,洪湖市、监利县的水产和粮食,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县的无公害蔬菜,都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近几年,各地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连片发展,向工业园区集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洪湖新堤水产品加工出口区、洪湖蓝田食品加工专业区、监利新沟大米和食品加工园、沙市岑河针纺工业园、公安夹竹园农特产品加工园区等,已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区域经济和园区特色。

(五)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近几年来,各地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组织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到农村建基地签合同,有效地推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各类农村市场中介组织达到3500多个,其中专业协会达到600多个,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网络农户达60多万户,带动基地400多万亩次。具体来讲,大致有五种模式:一是以湖北天荣现代农业股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二是以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三是以公安县民惠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农户”模式;四是以荆州区川店镇花卉苗木等专业协会为代表的“协会+农户”模式;五是以荆州康尔美家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通过合同、合作、股份等形式与农民结成紧密或松散的利益关系,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如松滋的荆州云祺实业有限公司通过银企联手、校企联姻、村企联建、户企联结,采取完善扶持政策、挂靠科技后盾、建设专业基地、培植经营大户等措施,由云祺公司发起成立的云祺生猪产销协会已发展会员1500余名。该公司采取“七提供一回收”的紧密联结形式,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先后与14个乡镇近2000农户建立了紧密型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关系。为推动生猪品改,扩大优质“三元猪”生产规模,该公司还开展了以粮换猪、以猪换饲料等新业务,建立了“三元仔猪”市场和相对稳固的育肥猪回收销售体系,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近几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有一些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与当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不够。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言,主要表现是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目前,我市虽然有1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但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或近5亿元的只有3家,税后利润过1000万元的只有6家,年上缴税金过1000万元的只有2家。就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主要表现为“六多六少”,一是粮油加工多,其它加工少;二是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较低;三是传统工艺多,高新技术少;四是小型分散多,规模经营、集团化经营少,目前除天颐科技、天荣现代农业等少有可数的几家企业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在县域内,并且主要分布在乡镇,有的甚至在村组,业主大都是以一品一业自发发展起来的,缺乏集约经营和规模效应;五是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六是内向型企业多,外向型企业少。

第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亏损企业比重大。据初步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0%左右亏损。造成企业效益差、亏损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产品附加值低,加工利润微薄,无利可图。有的是经营不善,还有政策问题。如国有粮食企业由于国家政策变化,许多自营企业没有了原来的优惠条件,收购资金缺乏,经营陷入困境。

第三,管理体制不适应,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脱节,服务和管理部门协调困难,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分布在农村的企业难以享受家产品加工环节利润,不利于发挥农产品加工与农业的互补优势。

第四,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手段相对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且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有的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质量检测手段也很差。这既不利于企业打造新的品牌和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产品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第五,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一是企业贷款难。目前明显存在着大企业贷不足、中企业贷款难、小企业贷不到的问题。二是土地政策影响企业扩大规模。龙头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新上项目,需要连片征用土地,但加强土地征用管理的政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流通不畅。当前整顿超限超载,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企业难以接受,导致农产品销售受阻。

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资源丰富是荆州的一大特色,又是荆州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优势板块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荆州蕴藏的巨大潜力。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平均为3.7:1,国内先进地区为2:1,而荆州为1.1:1。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验,引进利用现代加工技术,下大力气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向农产品加工广度、深度和精度进军,是推动荆州经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荆州农产品加工业完全可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较快速度的发展,使之成为荆州经济的重要支撑。

(一)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

发展荆州农产品加工业,要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加工企业基础,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企业经营规模化、技术装备高新化、加工产品优质化的要求,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一个“3”、两个“6”、两个“8”战略,即“36688”计划。

一个“3”,就是抓住三大重点,即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

两个“6”,其中一个就是力争建成6大基地,即监利县粮食加工基地、洪湖市水产品加工基地、石首市林木加工基地、松滋市食品饮料加工基地、公安县棉花加工基地、城区农产品综合加工基地。第二就是实行6个转化,即在加工方式上,从分散型加工逐步向集中加工区域转化;在加工层面上,从初加工向精加工、深加工转化;在加工门类上,粮食从精米加工为主向食品加工转化;棉花从以轧花的初加工为主向纺织、成衣加工转化;畜禽、水产品从活鲜产品加工为主向冷冻分类加工转化;林产品加工从提供工业原料为主向工业制成品转化。

两个“8”,其中之一就是搞好8个结合。一是“大中小”相结合。既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又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加工企业,促进扩展壮大,向中型和大型加工企业迈进。二是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既要加强技术创新,开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实行原始集累。三是大宗产品与特色品牌相结合。要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品牌、打造品牌,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又要发展大宗农产品的加工,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和市场供应的需求。四是拓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结合。要在争创农产品品牌,保证国内市场的有效供应的同时,又要瞄准国际市场,实行“外向带动”。五是开展技术创新与发展传统风味产品相结合。根据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要求和产品市场需求,引进和消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和成果,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同时,要注意保持和发展地方传统风味产品的加工,形成特色产品。六是发展加工园区与培植市场相结合。按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布局的要求,农产品加工要形成加工园区或加工区域,同时,要注重培植市场,做到既有“市”又有“场”,使农产品加工业有相应的园地加工,加工后的产品还要有相应的市场销售。七是培植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产品供应基地相结合。要按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设计要求,采取就地就近的办法,切实抓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充足的产品资源。八是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本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外商的资金优势、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国内外的市场优势,挖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潜力;同时启动民间资本,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二个“8”就是形成8大产业,即粮食加工、棉花加工、油料加工、林木加工、水产品加工、畜禽加工、水果加工、蔬菜加工。

(二)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科学指导,分类实施

农产品加工,必须由企业来实施。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上,既要考虑农产品资源分布状态,又要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形成的市场和品牌,还要考虑农产品产区的地理、交通等条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荆州的实际,农产品加工区域可按以下布局:粮食加工以监利为主,棉花加工以公安、沙市为主,油料加工以江陵、监利为主,水产品加工以洪湖、监利为主,林产品加工以石首、沙市为主,水果、蔬菜产品加工以松滋、荆州区为主,畜禽产品加工以公安、松滋、监利和荆沙城区为主。在具体实施中:

1、以产品多元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一是以天荣、银欣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精制米面及米面制品。天荣公司目前建起了10万吨精米加工厂、10万吨面粉加工厂和18万吨饲料加工厂,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综合加工能力最强的粮食加工企业。银欣公司拥有4个精米加工厂,可年加工稻谷25万吨,并建有年生产饼干6万吨、米果3万吨的食品加工生产线,粮食加工能力在县市中首屈一指。要继续做大做强这两个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力争这两家企业消化粮食达到80万吨左右,占全市商品粮总量的60%以上。二是以天荣饲料、通威饲料、津纲饲料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饲料产品。荆州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年饲料需求量100万吨以上。要进一步加快饲料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产品质量,使饲料加工产值规模达到10亿元左右。三是以白云边、黄山头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优质酒及酒精产品。在扩大优质白酒生产规模的同时,利用荆州稻谷资源丰富的优势,争取国家支持,发展符合环保方向、节约石油资源的燃料酒精。四是以基立公司为龙头,大力开展稻草、稻壳、米糠等的综合利用。公安县基立新型复合材有限公司用稻草加工中密度纤维板,广泛应用于家俱制造、室内装饰、地板基材等领域,产品具有无毒、环保、阻燃的优异性能,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重点新产品推广项目。目前该公司年生产中密度纤维板能力5万立方米,每年消耗稻草12万吨,带动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2、以提高附加值为目标,继续抓好棉花深加工。荆州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现有奥达、一棉、沙棉、金安、正源等年产值过亿元的棉纺企业5家,但棉花加工主要集中在纺纱、织造领域,印染、服装行业发展滞后。要进一步抓好棉纺行业的改造升级,在此基础上配套印染后整理,发展服装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棉籽和短绒的综合利用,拓宽棉花加工的获利空间。

3、以扩大规模、形成特色为重点,突出抓好油料加工。荆州是国家规划的九大特色农产品基地--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基地的核心地区,发展油菜籽加工大有可为。要紧紧围绕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大龙头,做好双低油菜加工这篇文章,把荆州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双低油菜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油脂加工企业,油菜籽加工能力达到了50万吨,“天颐牌”双低油菜籽色拉油产品已进入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大型超市。

4、以综合利用为根本,稳步发展林木加工。湖北吉象人造林股份有限公司以意杨等短周期林木为原料加工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可年产纤维板22万立方米、印刷板1000万平方米。要以吉象公司为龙头,以森鑫、东森、福洪等企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人造板加工,使荆州板材加工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以上,成为中国重要的人造板加工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蓝星、共创等家俱市场的辐射,引进国内外家俱制造企业,大力发展家俱制造,形成“前店后厂”的发展格局;依靠帅伦纸业、大枫纸业、拍马纸业等企业的带动,利用荆州稻草、芦苇、棉杆、竹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造纸业。

5、以科技攻关为先导,突破性发展水产品加工。围绕三个方面加大科技入关力度。一是全力突破“四大家鱼”加工,积极开发鱼糜食品,提高“四大家鱼”产品的附加值;二是大力开展名优特色水产品加工,进一步扩大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鲟鱼、黄鳝、青虾、甲鱼、乌龟、长吻鱼危、田螺、螃蟹等产品的加工,加快开发甲鱼精、龟胶油、鲟鱼籽酱等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加快发展水生植物加工。同时,要充分发挥荆州湖泊面积大、水生蔬菜多的优势,积极开发菱角粉、藕粉、莲心茶、莲米粥等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6、以成品化、系列化为方向,提高畜禽加工水平。发挥中粮五丰行公司的市场网络优势,开展畜禽屠宰和分割加工,扩大冷冻分割肉出口。加大天荣公司100万头生猪屠宰、50万头牛羊屠宰、1000万只鸡鸭屠宰等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积极引导鲜肉制品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全营养方向发展,同时搞好动物器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和药物提取。

7、以提高加工能力为手段,加快发展水果加工。抓住上海望春花公司投资果汁加工项目的有利时机,利用松滋、公安等地丰富的柑桔、砂梨资源,大力发展果品的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重点开发果汁及果汁饮料、罐头、果酒等市场容量大、前景广阔和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引进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为水果加工提供优质果源。开展果皮渣的综合利用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为标准,积极发展蔬菜加工。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及加工食品,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等初加工,积极推行净菜上市。以荆州市新力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扩大魔芋、冬瓜、西瓜等产品的加工规模。以天荣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蔬菜速冻库为载体,大力发展速冻蔬菜、保鲜蔬菜,建立荆州蔬菜出口基地。以荆州市皇冠调味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挖掘传统工艺,发展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各种干制菜、腌制菜。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发展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脆片、蔬菜罐头等产品,推动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三)切实加强协调服务工作

1.加强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有关事宜的协调和服务工作,不断解决农产品加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的管理体制,打破部门、地域、所有制界限,协调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各级主管农产品加工工作的业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和业务指导,搞好技术服务,为领导当好参谋、为企业服好务。

2.实行政策扶持。一是激励政策。鼓励干部带头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二是资金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开展银企对接,组织农业、金融、财政等部门以及重点龙头企业建立银企对接机制,向银行推介龙头企业,让银行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放心贷款。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四是继续认真执行“绿色通道”的政策,简化办证程序,以真正做到方便快捷、促进流通。五是建立担保机制,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提供保证。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民间借贷、帮助代储产品等多种途径筹集收购资金。

3.加强信息传递。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的作用,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信息的传递与服务,让农产品加工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形势,依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生产,供应市场。

4.推动科技进步。增加对农产品加工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加快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人才培训,促进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的信息沟通和合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五篇: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是提升一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发展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析了美洲、欧洲和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提出借鉴其先进经验来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产业;经验借鉴

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发展优势农业,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外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就如何借鉴其经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提出了相应对策。美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美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美国、加拿大等国为代表,其农产品物流集中体现了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数量非常巨大。例如,1991年美国储存谷物达645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存量的20%,为世界第一。由于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性,品种繁多,农产品贸易活跃,使得美国拥有一个庞大、协调、通畅、复合、灵活、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物流专用设备先进,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螺旋式等各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方兴未艾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根据农业网站Directag.com的调查,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l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占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五位,1999年农业电子商务总额达380亿美元。

(2)农产品物流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

美国的农业生产主体是以中小型农场主为主,大量连片的土地,便于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中劳动的节约,美国农业生产物流也实现了规模经营。20世纪80年代末,从事农产品物流的就业人员是农业从业人员的4.2倍,而且美国农产品物流产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人员。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实现了生产物流的专业化。就物流通道而言,美国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数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零售商的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少(见图1)。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等。全美合作社有6 000个左右,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高、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层次高。

美国进行了良好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的、相互独立的组织,资金是自筹的。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的高效运行起了关键作用。在美国,追踪(tracking)系统已经被证实在管理生产物流和追踪相关零售信息所具有的价值。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码(bar code)帮助企业进行收集销售信息,这些条形码的设计让企业知道自己食品供应链的物流流出状况和模式,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发展了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的高新技术回溯(tracing)系统,比如农场主使用电子耳标识和相关数据收集卡来追踪食品或农产品的免疫记录、健康记录和饲养记录等。这些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能使食品或农产品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其质量的价格。

(4)充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宏观政府调控,微观市场运行。

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的方式,主要是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从宏观上造成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的条件。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为此,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市场是商品经济运动的载体,在农产品市场中要把握农产品运动的规律。在美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美国农村中的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可以促进农产品“物尽其值”。

欧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欧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荷兰最为典型,原因之一是它具有非常有利的区位优势——位于欧洲的中心。荷兰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物流产业,向世界各地配送了优质的农产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欧洲的配送中心。荷兰是世界奶牛大国、蔬菜大国和花卉王国,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有资料显示:荷兰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l:4,然而我国却只有l:l;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是5%,而我国却高达25%,每年要损耗8 000万吨。荷兰农产品物流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尤其是该国的航空运输网络。

荷兰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以及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鹿特丹港和斯希波尔机场是荷兰农产品物流通往欧洲“门户”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通道,58%以上的农产品和食品通过鹿特丹港和斯希波尔飞机场运往欧洲各地,再输送到世界各地。快捷、高效的物流,使得荷兰以发展鲜活农产品闻名,荷兰完成了全世界65%的花卉贸易。

(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了物流增值。

荷兰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地,有的当天就可以运到销地市场。

(3)发展电子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有最先进的拍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系统和订货系统,通过电子化农产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4)注重发展冷冻储藏,冷冻行业非常发达。

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的公司大多数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现代化的冷冻技术设备。这些冷冻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日常开支,保证食品和农产品的储存成本低,运输和配送顺畅,保证了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亚洲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先进代表是韩国和日本。两国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韩国为例,为了建设可乐洞市场与严弓洞市场,政府从市场规划开始就统筹安排,并组织方案论证,投入资金,实施市场管理,可谓“一杆插到底”。规划确定以后,资金问题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共同解决。等市场建成以后,政府公职人员组成管理与服务整个市场的市场管理公司。日本政府近年来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进行本国物流设施现代化建设,对大中城市枢纽地区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加强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

韩、日两国的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产业的主要特色。韩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人员情况等等。信息通过网络、自动应答电话、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3)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力量。

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且相当活跃。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O%是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的。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资源有限,很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小而分散的生产规模,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它们非常注重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海岛模式” 为特点的蔬菜物流模式(见图2)。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有效保障了城市的农产品供应。韩国通过“青苹果人协会”和农户以信用为基础,契约为纽带,联结了不同交易主体的利益,节约了交易费用。

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

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认识不足,还没有树立现代农产品物流意识;有关物流教育和培训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市场环境发育不完善;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物流信息不通畅,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政府缺乏统一规划。要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的农产品物流经验来发展我国相对滞后的农产品物流产业。

(1)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农产品物流实行归口管理。

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和法规来促进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如美国有《农产品销售协调法》,韩国有《关于农水产品流通及其价格安定的法律》等。日本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发挥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搞好市场服务),为农产品物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日本还确立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于1971年将制定于1923年的《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同时,日本为了消除多头管理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形成了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韩国则进行“一杆插到底”的农产品物流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我国应在政策上扶植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让农产品物流环节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2)发展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农产品物流特性千差万别,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路径多样化。但是,仍然是规模化、差异化和组织化的农民和生产企业主导着农产品生产物流,大型超市、连锁零售集团和批发市场主导着农产品销售物流。美、日绝大多数(农场主)农民加入(销售)合作社,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各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我国应建设产地专业批发市场,改造销地批发交易市场,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联接市场与农民,促进政府与农民的联系,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利益。在荷兰,访问者可以共享供应链上透明、准确、及时的信息,供应链变得更加活跃,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操作变得更加现实。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已经建立,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发展电子物流。

(3)引进、改进和吸收物流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美国,有些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RSS(reduce space symbology)条码系统,进行更为具体的基于食品供应链的标识信息,对每个产品的种子、施肥、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生产时间、生产线、生产地、生产所使用的技术和生产次序等等进行标示,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时,这些标识信息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荷兰则建立了电子虚拟物流供应链管理。我国应引进物流先进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现代化,实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整合物流和信息流。

(4)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我国农产品集散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大多是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形式建设。我国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功能相对比较单一,诸如笔者调查的浙江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主要物流相关功能有:电子商务、配货运输、仓储等。杭州市石桥路现有杭州笕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浙江省农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杭州市蔬菜限公司三里亭批发市场等,这里有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笔者建议在杭州市石桥路组建现代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创造更高的农产品场所价值、时间价值和加工价值。我国可以向荷兰学习建立专业型农产品(花卉、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向日本借鉴建立综合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5)加强物流基础教育和培训。

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基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让前沿的物流理论指导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实践;二是要建设与物流管理和物流学相关的学科,正式确立物流产业的学科地位;三是鼓励物流职业教育,改变现阶段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综合素质差的问题。

下载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集5篇)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筑农民增收的战略支撑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事关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桂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88%的人口是农业人口,76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的品质不优、价格低迷、商品率低、产品......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 。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

    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为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拉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种—养—加”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大力发展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建议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 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

    监利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监利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县经信局监利县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农业县,是国家命名的商品粮、商品棉、良种猪、优质麻、水产品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