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匮参考书
金匮发微》
金匮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6年。作者注解《金匮要略》,结合个人临床心得,注文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本书与《伤寒发微》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题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金匮方歌括》
医方著作。六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本书将《金匮要略》一书之方剂、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用诗歌的形式加以概括,言简意赅,便于记诵。并附方解。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方论衍义》
金匮著作。三卷。元·赵以德撰。撰年不详。清·周扬俊评介赵氏注本“理明学博,意周虑审”(见《金匮玉函经二注序》)。后世注释《金匮要略》的医家,颇多引录赵氏的见解。原编删去林忆整理本25篇中最后三篇,是现存《金匮要略》较早的全注本。但刊本甚少流传。现存清抄本。
《金匮钩玄》
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戴氏所补订的内容,亦颇精当可取。因避康熙讳,将“钩玄”改为“钩元”。又《薛氏医案》收入本书,改名《平治荟萃》。现存明清多种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教学参考资料》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着。全书分22篇,每篇按因、症、脉、治等,将《金匮要略》原文重新编排使其条理化。为了便于讲解原文,故用提示、讨论以及附列参考资料等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和对比。选用历代医家注释亦较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编写体裁除每篇篇首有概说,末附结语外,论述各病均有小结。本书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6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金匮悬解》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作者学验俱半,能发《内经》《难经》之理,兼采诸家学说逐篇诠释《金匮要略》原文,并详述四诊九候之法。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现有多种清刻本《黄氏医书八种》本等。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系讨论内伤杂病的专着。全书3卷,25篇。系统论述了急性热病之外的各科、各类疾病、病症的理、法、方、药等。第一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是全书立论基础,主要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阐明各类证候的发生变化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二至第二十二篇分别论述痉湿暍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疟病、中风历节病、以及妊娠病、产后病、妇人杂病等20余种、类病症。所述病症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病症各有专篇。在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明确地划分为三娄,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对后世病因学说有直接启示。
《金匮要略》现存最早版本为元刻,注本颇多,以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较早,而以清·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最为著名。据统计,历代注释、发挥、方论及歌括也有百余家之多。
《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但在国内历代注家、研究著作有数百家之多,为历代研究、治疗急性热病的医学家所遵循,成为他们发展、发挥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的基础、依据和教育后学的课本。在国外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例如日本,不但收藏和刻刊许多《伤寒论》之珍本,并由日本再传中国而发挥了巨在的影响,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仅就先后传到中国而现存者也有60多家。再如《金匮要略》较好版本也有收藏于日本者,日刻本也不少,日本医学家之研究《金匮要略》而有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以特殊的重视,许多医学家在临床医疗中,仍然十分重视该书原方之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运用该书中成方制造的成药,也为日本医界所依赖。
《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著作。二十四卷。清·沈明宗编注。刊于1692年。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沈氏以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已非原貌,并认为“从来着书立言,必先纲领,次及条目”,因将《金匮要略》重予编排,以序例冠于首,将以下的方论部分略串整理,使之趋于条理。其所加释文却无太多新意。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曹炳章将其改名为《沈注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略去伤寒部分,仍厘定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伤杂病方面有:痉湿暍、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等40多种病证;外科方面有痈肿、肠痈、刀斧伤、浸淫疮等病证;女科方面有经、带、杂病、妊娠及产后等病证。此外还记述了急救卒死、脏腑经络病脉及饮食禁忌等。书中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丰富临床经验,提供了辨证论治及方药配伍的一些基本原则。本书提供很多实用有效的方剂,直到现在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书中也有个别封建迷信或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自北宋刊行本书以后,历代注释及研究《金匮要略》的著作颇多,故有多种刊本和注本。现存元、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魏荔彤释义。成书于1720年。魏氏注解《金匮要略》,在广泛汲取前人精义的同时,能结合临床实际并学习心得进行推敲,颇多个人发挥。尤其对所论病证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详。但在释义中,间或杂有附会之论。现存清刻本。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金匮著作。黄竹斋撰于1925年。编者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注文,整理归纳为集注本,并逐条加以论述。故本书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编者对前人一些论点不当的注文亦不加批判地予以录引,缺乏个人见解。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要略简释》
金匮著作。秦伯末编着。作者认为:“钻研仲景著作。主要是学习他的辨证和治法”(见本书虚劳病),遂打乱旧制,按病分为痉病、湿病、暍病、疟疾、虚劳病、消渴病、黄疸病、妇科病等37类、分列《金匮要略》原文,列举证治予以简释。原系《中医杂志》连载稿,195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金匮要略今释》
金匮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4年。陆氏综合《金匮要略》的历代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并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要略论注》
金匮著作。二十五卷。清·徐彬撰于1671年。作者根据徐镕本《金匮要略》的条文次序予以诠释,注文浅显易晓,简捷明快。注后或补以论述,旨在进一步阐发原书蕴奥,书中发表个人见解较多,颇为后世医家所重。现存多种清刻本、《四库全书》本等。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著作。十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精采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予以阐发,以求辨明要旨,书中删去林忆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于第22篇(妇人杂病脉症)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金匮著作。九卷。《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清·唐宗海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其中不免有附会的见解。现有多种清刻本。《金匮要略释义》 金匮著作。
①湖北中医学院主编。此书以词解、释义的形式诠释《金匮要略》原文,每篇以概说敷陈该篇大意,用结语总结该篇之要点。为切于临床实用,删去原本最后三篇。本书1963年初版,1973年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印,并将其列为《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
②黄树曾撰。作者认为《金匮要略》文字深奥,初学者不易理解,历代诸家之注释又未能尽善,遂着重以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诠解,并能联系所论的因、证、治疗等加以阐论和分析。在编次方面删去原本中最后三篇,并将《金匮要略》诸篇方剂附列于后。195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金匮要略述义》
金匮著作。三卷。又名《金匮玉函要略述义》简称《金匮述义》,《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42年。作者鉴于其父丹波元简所撰《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在采辑各家学说及阐述精义方面犹有缺漏,或有一定的局限性,遂将《金匮要略》原文,逐段进行注释。补充了赵以德、周杨俊、朱光被等诸家学说,结合个人的心得体会予以发挥。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
金匮著作。二十四卷。吴考盘编。刊于1931年。吴氏集古今《金匮要略》注本53种,择其精要对《金匮要略》一书逐篇逐条加以诠释。间附编者个人见解。末附《素灵药义》一卷。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著作。三卷。简称《金匮心典》,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金匮》之妙谛,发仲景之心声,故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清晰、注释能与临床相契合,对原文中难以解释的深奥文义,宁可缺略,不强予衍释。并改正原文传写之误,删略后人增添的内容,可称《金匮要略》注本中较好的一种。本书有多种刊本,上海中医学院基础理论教研组曾对此书进行校注,现存十余种清刻本,197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编。本书参考历代《金匮要略》注本等多种资料,结合临床对《金匮要略》原文各篇作了比较深入的阐析。卷首列概论,简要介绍各篇内容要点。各篇则载原文、原文分析、参考资料、按语等项,着重讲解各种病证的病机、证候和方治;并附按语,提出编者对有关问题的一些见解。196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金匮要略译释》
金匮著作。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编选。本书综合历代注本之精要,对《金匮要略》原文阐论与分析均较为详备。每篇前有概说,后有结语。对篇内条文,一般有校勘、提要、词解、语译、浅释、选注、按语等部分。方药部分多能结合古今医家的实际经验予以介绍。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金匮要略直解》
金匮著作。三卷。清·程林编注。刊于1673年。本书主要征引《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籍,并参考六朝、唐、宋有关著作,对《金匮要略》加以诠解。所谓直解,即“以经证经,要在直截简明,义理详明,期于取用”(见凡例)。这种以经解经的注释方法虽避免了以往某些注家囿于主观臆测,但却反映出程氏学术思想趋于保守而很少发挥出个人创见。现存清刻本。
《金匮翼》
内科专着。八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并内科著作,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论,概括该门病证的大致规律和治则。其次分述各种疾病的病证、治疗和方药。后附作者按语。尤氏对内科杂病的分类较细,论述简要清楚,选方也切于实用。现存几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玉函经》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卷五-六为汗、吐、下、灸刺、水等治法的“可”与“不可”及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卷七-八共收载方剂115首。作为一种较早的古传本,在校勘和研究《伤寒杂病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反映了一定的尊古崇圣思想。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金匮著作。六卷。《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6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沈明宗、魏荔彤及《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金匮要略》注本,结合个人心得,发扬其考据学的功力,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比较精详。方解部分,除选注诠释外,并参考古今方书增补了一些有效方剂,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1949年后有排印本。
第二篇:金匮大题 重点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
论治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表里同病: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痼疾加卒病: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审因论治: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痉湿暍病脉证治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湿病 利小便: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寒湿在表: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甚不可以火攻之。风湿在表: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甘草、白术、黄芪)
暍病伤暑热盛: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症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正治法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狐蜮病:狐蜮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食于喉为蜮,食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食于上部则声暍,甘草泻心汤主之。虐病脉证并治
虐母:病虐,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虐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
1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汤主之(桂枝 芍药甘草 麻黄 生姜 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2寒湿历节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
重症证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证治1虚劳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2虚劳里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桂枝 甘草 大枣 芍药 生姜 胶饴)3虚劳腰痛: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干地黄 山茱萸 薯蓣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炮附子)4虚劳风气百疾: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5虚劳不寐: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穹)6虚劳干血: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
证治1虚热肺痿: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大枣)2虚寒肺痿: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痈证治1邪实壅滞: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苇茎汤(苇茎 薏苡仁 桃仁 瓜瓣)2血腐脓溃: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桔梗 甘草)咳嗽证治1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苑 款冬花 五味子 大枣 半夏)2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涎沫,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麻黄 石膏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 五味子 半夏)奔豚气师曰: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证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甘草 川芎 当归 半夏 黄芩 生葛 芍药 生姜 甘李根白皮)2 胸痹心痛短气
证治主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瓜蒌实 薤白 白酒)重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虚实异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急症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心痛证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腹满寒疝宿食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实热证: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证治1里实兼表寒证: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厚朴 甘草 大黄 大枣 枳实 桂枝 生姜)2里实兼少阳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柴胡 黄芩 芍药 半夏 枳实 大黄 大枣 生姜)3里实胀重于积:痛而闭者,厚朴三五汤主之。4里实积胀并重:痛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需下之,宜大承气汤。5寒饮逆满: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附子 半夏 甘草 大枣 粳米)6脾虚寒盛: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蜀椒 干姜 人参 胶饴)7寒湿积滞: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 细辛)寒疝证治
血虚内寒;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五脏风寒积聚病脉症
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坚,其睥为约,麻子仁丸主之(麻子仁 芍药 枳实 大黄 厚朴 杏仁)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四饮与主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1饮停心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2饮及脾胃: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3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下焦饮逆: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4留饮欲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甘遂 半夏 芍药 甘草)5肠间饮据称实:腹满,口干舌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防己、椒目、葶苈、大黄)悬饮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芫花 甘遂 大戟)溢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小青龙汤亦主之(麻黄 芍药 五味子 干姜 甘草 细辛 桂枝 半夏)
支饮1膈间支饮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狭义痰饮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3支饮腹满: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4支饮不得息: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随证施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消渴小便不利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肾气亏虚: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小便不利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着,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淋病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水气病脉症并治
分类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癕脓。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攻下逐水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风水1表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夹热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防己 黄芪 桂枝 茯苓 甘草)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气分
阳虚阴宁: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实、白术)谷疸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栀子、大黄)黄疸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 大黄 枳实 豉)
热盛里实: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大黄 黄柏 硝石 栀子)
湿重于热: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黄疸兼证辩证 兼表虚证: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兼少阳证: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虚黄: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惊悸吐忸下血胸满瘀血病 证治
虚寒吐血: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柏叶 干姜 艾叶)
热盛吐忸: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虚寒便血: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阿胶 黄芩 灶中黄土0
湿热便血: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淤血: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其人言我满,为有淤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淤血也,当下之 呕吐捓下利病证 证治
1主之(吴茱萸寒证(1)肝胃虚寒:呕而胸满者,茱萸汤 人参 生姜 大枣)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2)阴盛格阳: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虚寒胃反: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半夏 人参 白蜜)(4)阳虚饮停: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2主之。(热证(12)热郁少阳:)胃肠实热:食已即吐者,大黄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甘草汤主之(4)热利兼呕: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3主之寒热错杂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4小半夏汤主之。(寒饮(1)寒饮呕吐:2)饮阻气逆:胃反,吐诸呕吐,谷不得下者,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茯苓 泽泻 甘草 桂枝 白术 生姜)
(3)寒饮搏结肠胃: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4)呕后调至: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哕证治
1主之。胃寒气逆: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2胃虚有热: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虚寒下利脓血: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疮痈肠痈浸淫病脉症
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肿,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仁、附子、败酱)2脓未成证治: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着,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大黄 木大牡丹桃仁 瓜子 芒硝)
阴狐疝: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胚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 茯苓 牡丹 桃仁 芍药)
恶阻1恶阻轻证: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2恶阻重症: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腹痛1阳虚寒盛: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2肝脾失调: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泽泻 川芎)胞阻.: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肿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芎归胶艾汤: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妇人产后病脉症并治
产后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
产后腹痛1血虚里寒:产后腹中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2芍药散主之。(枳实、芍药)气血瘀滞:.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3淤血内结: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淤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 桃仁 蟅虫)虚热烦呕妇人乳中虚,烦乳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生竹茹 石膏 甘草 白薇)热利伤阴产后下利虚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干苏叶)脏躁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数欠伸,甘草大枣汤主之
月经病1冲任虚寒夹淤: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吴茱萸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桂枝阿胶 生姜 牡丹 甘草 半夏 麦门冬)2冲任虚寒: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3瘀血内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4淤结成实: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水蛭虫 桃仁 大黄)5水血并结血室: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并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腹痛1风血相搏: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2肝脾失调: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3脾胃虚寒: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转胞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⒈血痹的病因病机、主要症候、治疗方药 ①病机: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不畅,阳气痹阻。②症候:局部木和轻微疼痛。③治法:益气通阳,和营行滞。④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⒉痰饮病的分类、代表方剂
①痰饮: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腹满,呕吐,眩晕,苓桂术甘汤②悬饮:饮停两胁,咳唾引痛,十枣汤。③溢饮:饮停四肢肌表,身体疼痛,无汗,大青龙汤或小青龙汤。④支饮:饮停胸肺,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葶苈大枣泻肺汤。⒊肠痈如何辩证治疗,写出治疗方药
①急性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脉沉紧,脓未成,大黄牡丹汤(大黄、芒硝、桃仁、瓜子、牡丹)
②慢性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附子、败酱草)⒋风湿表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药
症状: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方药: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⒌胸痹的病因病机和主证主方
①病因:上焦阳虚,阴乘阳位,胸阳痹阻。②主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③主方:栝楼欔白白酒汤。
⒍转胞和下消一个小便不利一个小便自利,为何都用肾气丸
小便不利是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小便反多是肾阳虚不能化气摄水,病机均为肾阳虚,故均用肾气丸温补肾阳。
⒎胸痹如何虚实异治(枳实欔白桂枝汤与人参汤比较)
偏于实者多是阴寒痰浊偏盛,脉以阴弦为主,且干心胸满闷,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当以通阳散结,降逆除满,方用枳实欔白桂枝汤。偏于虚者,阳气虚馁,阴霾不散,蕴结心胸,其脉以阳微为主,并觉倦怠少气,甚则四肢厥冷,出冷汗等,当以补气助阳,方用人参汤。
⒏黄疸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的证治
①湿重于热: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药:茵陈蒿、栀子、大黄)症状:食欲减退,头眩,心胸不安。尚有腹满,小便黄赤而不利等症。病机:外感邪毒,内伤饮食,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无从外泄。治法:清泄湿热。②热重于湿: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栀子、大黄、枳实、豆豉)症状:心中郁闷烦乱,心中热痛。病机:湿热积于中焦。治法:清心除烦
⒐“治未病”的意义。
①治未病是一条纲领性原则,从虚实两面创立了治未病的具体方法;②知传是治未病的先决条件;③整体调节是治未病的关键,要点在已病之脏、欲传之脏、调控之脏,三者并治;④医用五行是一个开放的自稳调控系统。
⒑百合病的病机表现。(“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百脉泛指全身血脉,心主血脉,肺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皆的所养,如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故宗指“心肺”,百合病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⒒何为“肝着”病机、主症、方药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指邪气侵袭,导致肝经气血凝滞,着而不行所致的疾病。其症状可见胸胁痞闷不舒,甚则胀痛刺痛。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散结。(旋覆花,葱,新绛)⒓“肾着”的成因、主症、治法、方药 本病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冷汗久渍腰部,以致寒湿痹着,阳气不行,所以腰部冷痛而沉重。主症:腰部沉重湿冷(.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做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不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甘草、白术、干姜、茯苓))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⒔理解为何叫肾着方,治脾而不是肾。肾着,乃寒湿痹着于腰部,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本病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冷汗久渍腰部,以致寒湿痹着,阳气不行,所以腰部冷痛而沉重。由于病在躯体下部,邪着肾之外府,留着于经脉肌肉,尚未病及肾之本脏,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常,所以在治法上,不必温肾,当燠土以制水,去除在经之寒湿,则肾着可愈。
⒕痰饮的治疗大法(解释“温药和之”)。“温药和之” 是痰饮的治疗大法。饮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故用温药振奋阳气,开发腠理和通调水道,使邪气从表从下分消而去。“和之”表示温之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而应温药调和。⒖水分、血分和水分的概念。
①所谓气分,是由于阴寒内阻,阳气不行所致的,以手足逆冷,骨节疼痛,肌肤麻木为主症。②所谓血分,是指月经先闭,而后病水肿。经水先断的原因有二:一为血脉壅塞不通;二为冲任亏损,气虚血少。③所谓水分,是指先病水肿,水湿壅闭,经脉不畅,而后经水断绝。
⒗如何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一者强调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二者提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一句,为本条重点,黄疸的发病与血分有关。
⒘“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如何理解? 黄疸病的发病原因,多由于湿热内蕴,气化失职,小便不利,导致湿热无从排泄,日久发为黄疸,当利小便以排除湿邪,使热无所依,但黄疸自除,故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⒙了解近血和远血。便血在先,大便在后,出血部位距肛门较近,故称为近血。先见大便,便后出血,出血部位来自直肠以上,距肛门较远,故称为远血。⒚湿病的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风湿在表时正确的发汗法是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排出体外,利小便为治内湿的基本方法,内湿见小便不利,大便反块,但当利小便。(湿性濡滞,非阳不化,故发汗,利小便还应注意固护阳气,不可大汗,火攻和下法)
⒛何为痉、湿、暍病:痉病,病位在筋脉,由外感风寒,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以项背强直,口噤,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湿病,为感受外湿并兼风夹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所致,以发热身重骨节痛烦为主症。暍: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为主症。
21.寒湿在表,表实湿病一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湿病表里虚实异治有何规律?
风湿兼气虚一防己黄芪汤;风湿并重,表里阳虚一甘草附子汤。
风湿兼表阳虚(风重于湿一桂枝附子汤。湿重于风-----白术附子汤。)
22.中风: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渦斜为何谓中风?其病因病机,主症是什么? 特点,多因正气亏虚,偶受外邪诱发致病。病因病机:内虚邪中,经脉痹阻。23.同治历节病,但两者在病机,症状和治法上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比较?
均有不同。“桂”治风湿历节,证以关节肿痛,痛处游走发热为主,故治疗应祛风除湿,行痹清热;“乌”治寒湿历节,证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遇冷加剧为主,故治以温经驱寒,除湿止痛。
24.为久病血瘀,内有干血证之治法。方用大黄如何理解“缓中补虚”?
蛰虫丸。润以滋肝,攻中寓补,峻剂丸服,意在缓中淤血,达到淤血去新血生的目的。故谓之~
25.重甘温扶阳?治虚劳为何重在脾肾?如何认识虚劳侧
一是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病久,则营养之源不继,气血并亏;二是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中虚失运则阴阳升降失序。健脾胃,补中气治劳虚劳病是张仲景又一特色。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内育原阴原阳,肾阴肾阳失调会导致全身阴阳失调。治疗虚劳重视补肾是张仲景又一特点。因此,治疗虚劳重在脾肾。
阴阳两虚是虚劳的总病机,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唯有用甘温之剂以恢复脾胃键运功能,则气血自生,升降自调,偏寒偏热的症状自然消失。所以治疗虚劳当侧重甘温扶阳,并在治疗虚劳的方剂中有多首甘温调补之方。26.剂?咳嗽上气的四证型之病机,主症,代表方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
痰浊壅肺----时时吐浊唾,但坐不得眠----皂荚丸
饮热破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越婢加半夏汤
寒饮夹热----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 27.阳微,指寸脉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如何理解“阳微阴弦”?
振之象;阴弦,指尺脉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症。“阳微”与“阴弦”同时并见,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
28.积为脏病,何为积、聚、谷气?结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多属血分,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较难。聚为腑病,聚散无常,聚时结块,散时无形,走窜移动,痛无定处,时作时止,多属气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较易;谷气壅阻脾胃,木壅木郁,肝气失于输泄,气结肋下而致胁下疼痛,按之暂缓,不久气复聚而痛再作。
29.分析。怎样治微饮?从病机、症状,治疗及方药微饮指邪轻微者,但其本在脾肾之阳不化,因而由微饮在脾在肾之异。
其本在脾者,中阳不振,不能运华水湿,水停为饮。短气,小便不利,必兼见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心下悸等,治宜健脾渗湿,通阳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亦有下焦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气上泛心下者,其本在肾,兼见畏寒足冷腰酸,少腹拘急不仁等。治以温肾化气利水,方用肾气丸。
30.异同?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方在治湓饮上有何
相同点:二者均为表里同病,病机均与外感风寒,肺失宣降,饮湓四肢有关,症状均有恶寒发热,身体重痛。不同点:大青龙汤证是外寒内热,表证偏重。症状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象浮紧,舌苔薄黄。治宜散寒化饮,清热除烦。而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表证较轻。症状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象弦紧舌苔白滑。治以温里化饮,止咳平喘。31.剂有哪些?《金匮》里论述消渴的病机,治疗代表方
病机突出了胃热,肺胃津伤,肾虚三个方面。上消:卫气不足,荣气亏损;中消:胃热气盛,消谷耗津;下消:肾虚阳气衰微,无力蒸津化气。
代表方剂:肺胃热盛,津气两伤----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亏虚-----肾气丸
32.病机是什么?本篇治疗小便不利有哪几首方剂?各自
膀胱气化不行----五苓散;上燥下寒水停-----瓜蒌瞿麦丸;湿热夹淤。脾肾亏虚-----蒲灰散,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水热互结伤阴-----猪苓汤
33.风水: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水为风击,泛四水的病机,主症,治法是什么?
湓全身;主症: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发病急,头面先肿,迅速遍及全身;治法:当发其汗。
皮水:外感水湿之邪,表证已罢,水湿停于肌腠之间,或脾虚失运,泛湓肌肤。主症:其脉亦浮,外证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发病缓,足踝部先肿,后遍及全身。
治法:当发其汗。正水:胃气不足,气化不利,影响肺脾功能;主症:其脉沉迟,外证自喘,发病缓,腰以下肿甚;治法:温肾化水;石水:肾阳虚衰,阴寒凝结于下焦。主症: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发病缓,下肢肿甚,遍及腰部。治法:温阳散结。34.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水气病治疗的原则是什么?1因势利导:腰
以下肿,以利小便;腰以上肿,以发汗为主。2水气亢盛,症状急重,利水药无效时可选用攻下逐水:在患者正气不虚可耐受攻伐,此法。
35.主症,治法,方药?防己黄芪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病机,防己黄芪汤:病机:风水表虚。主症: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以肿为主。治法:益气固表,利水除湿,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越婢汤:风水化热,虽汗出而表不尽解,表无大热,郁热在里。主症:恶风,一身尽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治法:发汗利水,兼清郁热,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防己茯苓汤:病机:气虚阳郁。主症: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当有小便不利,脉沉。治法:通阳化气,分消水湿。防己黄芪茯苓桂枝甘草。【百合病】因为轻质不遂,郁而化火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消,致心肺阴虚内热,以致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为异常,以口苦小便赤脉象微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百脉一宗】百脉指全身血脉,宗本也,人体百脉同出一源(心脏)
【奔豚】一种发作性的疾病,病发时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起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冲气下降,发作停止,发时痛苦至极,缓解后却如常人。
【胞阻】妊娠下血伴腹痛的病症。【辟辟】口中干燥。
【不仁】肌肤麻木失去知觉。
【虫行皮中】皮肤中出现痒如有虫爬一样的感觉。【瘅疟】阳热炽盛,表现为但热不寒的疟病。【恶露】分娩后阴道流出的余血浊液。【肺痿】因为咳喘日久不愈,肺气衰微,津液耗伤或上焦阳虚而致的以气短嗑吐浊唾涎沫,反复发作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凤痹】以肌肉麻木和疼痛为主症的疾病。【风气】自然界的气候。或者泛指病邪,因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入人体,能引起多种疾病。
【风水】因风邪袭表,肺失宣肃,水溢肌肤而致的水肿病,谓之风水。以浮脉、外证骨节疼痛头面眼睑肿甚为主证。
【伏饮】潜伏于体内,根深蒂固,难于攻除,伺机而发的一种饮病。
【趺厥】一种足背僵直,行走不利,只能前行,不能后退的疾病。
【肝著】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之病名。
【黄汗】营卫郁滞,湿热交蒸而致的以汗出色黄如柏汁为主症的疾病。
【寒疝】因寒邪凝滞而致的以发作性绕脐冷痛为主症的病证,常见于肠痉挛的病人。【狐惑】因湿热内蕴感染虫毒等所引起的眼赤咽喉及外阴溃烂且多兼有狐疑精神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病相似。
【梅核气】病人自觉咽中有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对饮食一般无妨碍,还伴有胸闷叹气。【将息】养息调养的意思。指服药后护理之法。
【脚肿如脱】两脚肿胀,似乎要和身体脱离一样。
【浸淫疮】皮肤病的一种,疮面流黄水,可由一处染及他处。
【痉病】痉病的病位在筋脉,有外感风寒,津液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以项背强急口禁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
【靖言了了】精神安静,语言不乱。
【咳逆倚息】咳嗽气逆,不能平卧,须倚床呼吸。
【咳嗽上气】以气逆咳喘胸闷憋气甚则不能平卧或喉中痰鸣为特征。
【里急】腹中有拘急感,但按之不硬。【历节病】肝脾肾精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流注关节闭阻气血而致的以关节疼痛肿大,甚则僵硬变形不可屈伸为主症的疾病。
【血痹】由气血虚弱,外感风邪血凝于肌肤而引起的肌肤麻木不仁的一种病证。
【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
【阴阳俱微】此指营卫气血皆不足。
【阴狐疝】一种阴囊偏大偏小,时上时下的病证,多指患者腹股沟内一侧或两侧有可复性肿块突起。
【阴阳毒】感受疫毒所引起的发斑咽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有阳毒和阴毒两类型,属急性热病范畴。
【溢饮】水饮阻于四肢肌表,肺失宣肃,腠理开阖失司,当汗而不能汗,身体疼痛沉重者,谓之溢饮。
【郁冒】郁:郁闷不舒;冒,头昏目不明,如有物冒蔽。郁冒即头昏眼花,郁闷昏冒之意。
【脏躁】藏阴不足,虚热躁扰所致,一般表现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频作欠身,神疲乏力还伴有心烦失眠情绪易于波动。
【癥瘕】腹中有积聚痞块的统称。@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言腹中痞块,时聚时散。【转胞】小便不通,脐下急迫有似膀胱倒转不得明。
【声喝】说话声音嘶哑 【胞系了戾】
【目如脱状】膀胱之系缭绕不顺。
【脉脱】指一时性脉相乍伏不见,多由邪气阻遏,脉中血气一时不通所致。
【疟病】感受虐邪引起的疾病,症候以往来寒热发作有时为其特征。
【疟母】治疟病久而不愈,邪气与痰血结于胁下而形成@块的一种病症。
【平人】外形好像无病其实内脏气血已经虚损之人。
【热入血室】妇女在月经期间感受外邪,邪热与血相互搏结于血室而出现的病证。【洒渐】形容如凉水洒淋身上一样,感到寒冷从脊背发出,不能自持。
【少腹如扇】形容少腹恶寒犹如风吹状。【湿痹】湿邪流注关节,闭塞筋脉气血,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太过不及】脉相胜过正常为太过,弱于正常为不及。太过主邪盛,不及主正虚。(关脉稍弦)
【痰饮】水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的病证。
【五脏风寒】肝受邪而输泄失职,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临床以胸胁胀闷甚至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胁下逆抢心】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虚劳】以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慢性衰性疾病。
第三篇:金匮读后感想
在还没开始进入之前,我想先通过金贵要略的第一章节来带出金贵要略的中心思想。这个章节说明了脏腑经络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症候并提示根据脏腑经络的病机反映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治疗法则再根据疾病传变过程列出其治疗思想还根据疾病部位,性质而确定具体治疗方法。通过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金贵要略也清楚为后世带来了“理,法,方,药”的治疗原则而要用这些原则的前提是要以“整体观”也就是金贵要略的中心思想才能有效地给与治疗。就是因为整体观,张仲景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末病”的观点而靠脏腑经络传变规律来解决这个观点疑问。所以张仲景就用整体观来做为指导思想而通过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结合四诊八刚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
在开始进入前,我先大概介绍我将会讲的大纲:
解释金贵要略的思想,理论,治法特点
解释金贵要略里的常用的单味用药特点
桂枝
麻黄
附子
半夏
大黄
茯苓
干姜
白芍
白术
瓜蒌
根据读完这本书的阅读感言,我可以大概总结出金贵要略的特点
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
以脉论理:几乎每个章节都有用脉象来论述病理,所以可以确定当时的脉学已经有一定的进步和系统了。虽然同是寒饮夹热引起的咳嗽,可是却有表里的不同,而通过
“浮”“沉”脉阐述了饮邪偏表或偏里
脉证合参:通过《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的寒实证可以看出来。“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
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反映了这种思想
辩证论治:使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来治疗疾病。同病异治可以通过《胸痹心痛短气篇》
来得到证实。同为胸痹,因其虚实不一样,所以偏于实的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而偏于虚的用人参汤。异病同治则可以在葶苈大枣泻肺汤得到体现。此方可用
于肺痈喘不得卧,也可用于支饮不得息,可是由于病机都是痰涎壅盛,邪实气
闭,故可以同用。
据证论治,随症化裁:厚朴七物汤下提出呕加半夏,下利去大黄,寒多重用生姜就是依据
证情变化而做出加减
病因角度:
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方法:正气虚,邪气实和房事过度。
八法特点:
温法:寒症
清法:里热证
消法:食滞停积,癥瘕积聚
补法:阴阳气血虚 汗法:表实证 吐法:痰涎,食积 下法:燥屎内结,水结,蓄血,痰滞,虫积
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温下:大黄牡丹汤
逐下
润下:麻子仁丸
通瘀:血府逐瘀汤
攻瘀:大黄蟅虫丸
驱虫:乌梅丸
和法:肝胃不和时用(腹满,泄泻)
治法特点:
缓中补虚:这种治法可在《血痹虚劳病篇》大黄蟅虫丸看见。虚劳伴瘀,理论上应该
祛瘀可是虚劳干血已是久病,所以只能缓攻淤血兼扶正气。
因势利导:这可以在《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的瓜蒂散和大承气汤看见。宿食在下就用
大承气汤攻下,宿食在上温温欲吐则用瓜蒂散涌吐
相反相成:在《痰饮咳嗽病篇》的苓甘五味姜辛汤中的姜,辛温散以化寒饮,五味子
酸收以敛气止咳。两者相伍散寒祛饮而无温燥之弊。
调和阴阳:毋庸置疑调和阴阳就是张仲景的重要治法之一而其治法在金贵要略可以通
过桂枝龙骨牡蛎汤来证明。虚劳失精既是阳虚不固,也是阴虚火旺,所以
用桂枝汤来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固涩。
健脾气,补中气:脾胃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在所有疾病里张仲景非常重
视脾胃功能,所以在几乎每个方子力都有“姜枣草”目的就是为了
调和脾胃。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倍芍药并加饴糖,从而从桂枝汤的调和营卫变成建中补脾之剂。
补肾:肾是先天之本,藏精气所以在治疗虚劳腰痛时用了八味肾气丸目的就是为了通
过阴阳互生,达到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而肾乃是全身的元阴元阳所在,故此只
要补肾,其他脏腑的阴阳也可同时得到调理。
滋阴中兼顾其他亏损:在麦门冬汤里,虽然其主要治疗时治阴虚而导致的虚热肺痿,可是在阴里不能盲目滋阴,也要考虑肺气的盛衰,故在药方里加了人参,粳米,甘草,大枣目的就是要以土培金。
血痹虚劳病篇的治疗特点
五脏气血虚衰:补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虚-调节阴阳(八味
肾气丸);治脾-调节气血
阴阳两虚错杂证:补脾胃建中气(甘温扶阳以补脾气-小建中汤)
虚劳病虚实挟杂
虚多邪少:扶正祛邪(酸枣仁汤)
邪重致虚:祛邪为主(大黄蟅虫丸)
从常用单味用药特点来看,我们首先来看桂枝。桂枝在金贵要略主治有三。第一,桂枝主要治疗气上冲。气上冲可以在金贵要略的防己黄芪汤“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奔豚气病里的桂枝加桂汤“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苓桂甘枣汤的“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饮停心下的苓桂术甘汤的“胸肋支满,目眩,心下悸动,小便不利”和苓甘五味甘草汤的“气从小腹上冲咽喉”。总结来说从桂枝用方可以为气上冲总结出两种表现特点,第一,胸腹部明显上冲感(气从少腹上冲胸);第二,搏动感的自我感觉(自觉心悸)。
第二,桂枝治疗以心悸为主诉的疾病。桂枝能平冲降逆,宣通胸阳,甘草能缓急定悸。所以,桂枝甘草常常配伍在一起来治疗悸动也就是用来定悸平冲的桂枝甘草汤。在金贵要略里以桂枝甘草为基础的加味方有苓桂术甘汤(虚悸),苓桂甘枣汤(胸腹悸),桂枝加桂汤(气上冲胸而悸),桂枝龙骨牡蛎汤(惊悸而汗出),小建中汤(虚悸腹痛),黄芪建中汤(虚悸兼气虚)和苓桂味甘汤(咳逆而悸)。
第三,桂枝可治疗腹痛类的的疾病。桂枝配白芍甘草可以治疗腹痛就好像虚劳里急的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还有奔豚气病里的桂枝加桂汤。桂枝配赤芍牡丹皮,桃仁治疗下腹部疼痛就好像妇人妊娠病里的桂枝茯苓丸用来消瘀化癥来止下腹部疼痛。
再来就是麻黄,在金贵要略里可以主要分成四种。第一,主治黄肿 ; 第二,以咳喘为主诉的疾病; 第三,以无汗为特征的疾病 ;第四,以水肿为特征的疾病(水气病)。黄肿的意思是面色黄黯而浮肿的表现就有如水气病篇里的甘草麻黄汤主治“一身面目黄肿。。”的里水和越婢汤的“恶风,一身悉肿。。”不管有汗或无汗,只要有浮肿者均可以考虑用麻黄。以咳喘为主证的疾病均可以用麻黄来治疗就好像痰饮咳嗽病篇里的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以及咳嗽上气里的厚朴麻黄汤所主治的咳喘均用麻黄宣发的特性来宣肺以平喘。除此之外,甘草麻黄汤,大,小青龙汤也可以用在治疗无汗的疾病里因为用其宣肺以发汗的机能来解决无汗病症。
最后,麻黄也可治疗以水肿为特征的病症就好像水气病病篇的越婢汤,麻黄附子汤均用来发汗或以小便以排除身体的水分来治疗浮肿。除此,通过药物配伍也可以总结麻黄的功效: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2。麻黄配石膏:平喘3。麻黄配射干:开痰散结4。麻黄配黄芪:退肿和治疗身痛
5。麻黄配厚朴,杏仁:宣肺理气降逆
接下来要就是附子。附子主要主治的病症有第一,痛症;第二,腹泻,呕吐为特征的病症;第三,脉细微,四肢逆冷为特征的病症。以疼痛来说附子主要适合用于寒凝所造成的疼痛因其温阳散寒的特性而协助驱寒来缓解疼痛。这可以在 桂枝附子汤 的“身体烦疼,不能转侧。。”;大黄附子汤“肋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薏苡附子散主治的“胸痹缓急者”;附子粳米汤主治的腹痛“腹中寒气,雷鸣切痛”;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的“肢节疼痛,身体魁赢。。”和乌头赤石脂丸所主治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显示出来。总结来说,附子所治疗的痛症有:
1.全身性疼痛而且痛无定处(湿病)
2.关节性的疼痛(中风历节)
3.肋或腹疼痛(腹满疼痛)
4.心胸疼痛(胸痹心痛)
附子也可以用于治疗腹泻和呕吐可是前提是必须使寒凝所造成的,如果是实热的则不适合。在呕吐下利病篇里的四逆汤方所主治的“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则难治”以及下利寒证篇里的四逆和通脉四逆汤均用附子来治疗寒凝的呕吐或下利。以脉细微,四肢逆冷为特征的病症可以在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里见到二其机能均是用附子辛温散寒的特性来回阳救逆,可是通常需要与干姜配伍才能事半功倍。
半夏也是在金贵要略里的常用要药。半夏主要治疗的病症特征需要有第一,呕而不渴;第二,以恶心呕吐,腹满或痛及心下痞满为特点的疾病;第三,咽喉疾病如咽喉有异物感或声音嘶哑;第四,咳嗽痰多的疾病 ; 第五,失眠为主诉的疾病。半夏止呕的机能主要是通过两个,第一就是以其降气特性来降逆止呕,第二就是用其辛温特性来化痰饮燥湿来止呕。以呕而不渴这可以在小半夏汤里的“呕家本渴,渴者为愈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也”得到证明。在呕吐嵗下利病篇可以见到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半夏干姜散和生姜半夏汤里见到其机能。至于腹满痛或心下痞则可以通过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和大柴胡汤及附子粳米汤的肋痛来见证。半夏厚朴汤这是用来治疗咽喉部病变如咽喉部有异物感就是用半夏的降逆特性来降气涤痰。而以咳嗽痰多的疾病则可以从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里见到。最后以失眠为主诉的病症可以从半夏泻心汤里见到而其失眠是因为心下痞而影响睡眠。通过配伍半夏的功能可以加以扩大,比如半夏配生姜:治疗恶心呕吐; 配茯苓:治疗心悸失眠; 配黄芩黄连:心下痞满而烦躁;配姜辛味:治疗咳嗽痰多;配麻黄:面黄身肿及配瓜蒌薤白:胸痹胸痛
大黄在金贵要略里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主要可以分成三种,第一,专治疗腹满疾病;第二,主治痛而闭的病症;第三,治疗吐血,纽血和咳血。其治疗腹满的功效主要可以从大黄蟅虫丸“五劳虚极,赢瘦腹满。。”;厚朴七物汤“病腹满,发热十日。。”;大柴胡汤“按之心下满痛者”和己椒历黄丸“腹满口舌干燥”里看的到。痛而闭的意思是指腹痛兼有大便不通。痛而闭这个名词主要是见于厚朴三物汤可是却为大黄的功用带来了启示。再来就是治疗上部出血的疾病,大黄主要是通过其苦寒的特性来引血下行已让气火下降已使血静而不妄行来达到止血效果,而这可从泻心汤的证治来得到证明。在用量上,大黄以不同的用量会带出不同的功效,如果要达到攻逐瘀血来治疗腹痛用量大概是三到四两以上就好像大黄牡丹汤,下瘀血汤,大黄蟅虫丸,大黄甘遂汤和抵当汤;如果要达到泻下以攻积滞(寒或热积)用量则少于三两而且通常配伍枳实和厚朴就好像厚朴七物汤,大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己椒历黄丸和大黄附子汤。
下一个药就是茯苓。茯苓主治的病症主要可以分成两个,第一是主治眩悸,第二是治疗以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茯苓主治眩悸主要可以从小半夏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里得到证明。小半夏汤原是治疗呕吐的方,可是在小半夏加茯苓汤时,其主要功效是治疗眩悸“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此外,苓桂甘枣汤中的“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从这里可以对眩悸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眩乃是神志上的问题就好像眩晕或者也可以了解为幻想,可是从苓桂甘枣汤里的脐下悸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它是病人的一种自我感觉,感觉有一股气上冲。虽然眩和悸可以说是独立的个体可是通过金贵条文里,眩悸都是一起的,可见两者在临床上是一起出现的。以小便不利来说,可以从茯苓戎盐汤主治的“小便不利”来得到证明。此外,茯苓杏仁甘草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苓甘五味甘草汤均用茯苓的淡下渗湿的机能来治疗小便不利。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干姜了。在这里我将会同时也解释生姜因为两个的主治几乎一样可是生姜的特性是善走而干姜是善守故其搭配才会不一样,比如生姜通常配伍大枣甘草来调和脾胃,而干姜通常配合细辛,五味子或附子来温肺化饮和散寒。干姜的主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涎唾而不渴,另一个是腹部疾病也就是腹泻,腹满或腹痛。干姜主治的涎唾可以从甘草干姜汤的“肺中冷,必眩,多涎唾”和半夏干姜散“干呕吐逆,吐涎沫”以及小青龙汤里得到证明,可是前提是通常要在不渴的情况下才可用干姜,如果见烦渴这是他证了。腹部疾病主要可以从大建中汤,甘草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里看见。干姜在这三个方子力主要起到散寒止泻的效果,如果用在腹痛往往要与附子配合才能发挥其功效。
芍药的也是一味在金贵里常用的药。其功效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另一个是主要治疗任何急性疼痛。芍药治疗以腹痛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可见于妇科疾病也就是金贵要略的妇科妊娠病,产后病和杂病,这些妇科病均有腹痛的特征。就有如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假令妊娠腹中痛”,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和温经汤的“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而其中以当归芍药散“妇人怀娠腹中亏痛”和附子汤的腹痛最为明显。芍药治疗腹痛的机能主要是以滋肝柔肝来缓解疼痛。以急性疼痛来说,芍药的功用可以从中风历节病里去理解,就好像桂枝芍药知母汤所治疗的“诸肢节疼痛。。”和乌头汤的“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所治疗的急性疼痛。总结来说,芍药可以用于治疗大多数实证或虚证的痛证。
白术也是一个常用要药。白术的功效主要可以分成四个,第一,主治以头目眩晕为特征的疾病;第二,治疗风湿所造成的疼痛;第三,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的疾病;第四,治疗以吐水为主诉的疾病。以头目眩晕来看,这个主要可以从苓桂术甘汤“心下有痰饮,胸肋支满,目眩。。”,五苓散的“吐涎沫而癫眩”和泽泻汤的“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看出来。白术治疗眩晕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其温燥来燥湿健脾,以升清降浊。至于风湿所造成的疼痛主要可以从麻黄加术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和甘姜苓术汤得到证明。从这里可以了解到白术配伍麻黄可以轻微发汗以去表寒湿来止痛;白术配伍附子可以温暖脾肾来运化水湿以止痛而白术配伍茯苓可以通过渗湿利水来缓解疼痛。在这里可以证明的是如果要用白术来驱风寒湿用量得大,大约4-5两以上左右。
五苓散,茯苓戎盐汤和越婢加术汤都均可以治疗以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而起机理是通过与茯苓配伍来加强其利水效果。除此之外,白术也可以治疗以吐水为主的病症就好像五苓散治疗的“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和枳术汤所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而其止吐效果主要是通过燥湿健脾以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来达到目的而分量通常只用到2-3两左右。
再来要讨论的就是瓜蒌了。瓜蒌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用药,一个是瓜蒌根,另一个是瓜蒌实。瓜蒌根主要治疗以津液不足为特征的疾病如四肢拘急,或则是口渴。这个功效主要可以从瓜蒌桂枝汤,瓜蒌牡蛎散“百合病渴不差者”和瓜蒌罌麦丸“。。其人苦渴”里看出。这个主要是因为瓜蒌根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除了可以柔润经脉也可润上焦之燥而通常与牡蛎配伍来增强润燥效果。瓜蒌实与瓜蒌根不同之处就是瓜蒌实偏于通阳散结所以主治胸痹。胸痹主要是以喘息咳唾,胸背痛和短气为主证,但其病机主要是因为胸阳郁闭,所以治以宽胸通阳行痹。瓜蒌实主要是通过其宽胸中痰结和通行经络血脉的功效来治疗胸痹而常与薤白一起配伍来通阳行痹为治疗胸痹的主要配对。
总结来说,金贵要略为后世的医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在理论,辨证,治疗上都带来了很完善的系统。一个单味药如果配上不同的药将改变其效果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就好像麻黄配伍桂枝用来发汗解表;配伍石膏用来平喘;配伍射干用来开痰散结以及配伍厚朴,杏仁用来宣肺理气降逆。除此之外,药物也有其用药规律,就拿胸痹心痛篇来说,瓜蒌配伍薤白治疗胸痹;瓜蒌专治痰实疾病;枳实配伍厚朴治疗气滞和痞重疾病;寒凝疾病则用附子;痰盛疾病用半夏和气逆疾病选桂枝。这些药物在不同的疾病上和不同的药物配伍上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说金贵要略其实在伤寒论出现后也成为另一著医学重要的典籍而其医学价值更是无可否认的珍贵。
第四篇:金匮茶研读报告(模版)
金匮茶文案研读详解
金匮茶是希瑞海金匮茶的简称,希瑞海(SheraHealth)金匮茶是感恩环球医药集团旗下品牌之一,主要以茶疗系列产品为主。旗下主力产品:希瑞海双降茶,希瑞海天喜茶,而希瑞海金匮茶是继希瑞海双降茶之后新推出的另一个茶疗产品,主要是为男性补肾虚、壮肾阳之用。
喝希瑞海金匮茶养肾抗衰效果
希瑞海金匮茶不同于一般的茶叶,也不同于中草药,它取药物之性,饮茶之味,两者配合,相辅相成,起到茶借药力、药助茶功的协同作用,收到解渴与保健调养的双重效应。
希瑞海金匮茶,由希瑞海研究中心男性健康专家组集多位医学界精英研制而成,希瑞海金匮茶是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神农架药食同源的纯天然草本植物萃取而成,清淤养肾,全面调理男性精、气、神,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希瑞海金匮茶能够有效调养整个肾系统,唤醒男性性休眠神经,全面提升男性性动力。它独特的萃取物可以增加血液的回流,释放人体自身储存的男性荷尔蒙,激活自身天然荷尔蒙分泌和有效运用,打通肾脏经脉,使肾脏精气充盈,并促进肾整体性系统第二次发育;纯天然活性成分可以提供性通道必须的营养,增强血液容量,使男性性能力得到提升,挽救处于危机边缘的家庭。
喝希瑞海金匮茶养出男人精、气、神
对肾进行全面的养护和调理
清肾淤: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空气环境的污染,人体新城代谢等都会给肾脏带来淤毒负担,常喝希瑞海金匮茶能清肾淤、排内毒,做无毒大丈夫,一身轻松、神清气爽。
养肾精:肾藏精,若肾精不足,则免疫力下降,百病侵袭。常喝希瑞海金匮茶让肾精充足、髓海旺盛、水火相济、阴阳协调,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运行正常,生机勃勃。
疏肾气:人生百病,皆因肾气不通,人体常常因气虚而发病,血瘀而病情加重或迁延难愈;常喝希瑞海金匮茶益气活血,气血畅通,免疫力增强,精神百倍,容光焕发。
“希瑞海金匮茶”具有明显优势:
1、引发了男性保健的二次革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睾丸激素水平以每年0.2%的速度逐渐下降,首当其冲的是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依照国际统计数据,40岁以上男性有50%会出现勃起障碍,这样我国有1亿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勃起障碍。自40岁以后睾丸重量就开始减轻,50岁以后其体积也缓慢缩小,至60岁以后就比较明显缩小。整体上导致中年男性缺乏激情,性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一直以来,男性更年期综合症、心力衰竭、生理功能障碍等成为最为困扰男性的疾病。据了解,中国至今没有几家医院设置男科,男科远不及妇科那样普及,更不要说男性的保健了。男性的保健问题似乎一直受到冷落,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男性有苦难诉。而目前国内的男性保健品市场多以外源激素为主,功能单一,大多是治标不治本,或者有副作用产生。“希瑞海金匮茶”具有一个强劲的性功能调节平台,丰富的氨基酸统率中枢神经系统,对性活动发出调控信号,调动激情;而“希瑞海金匮茶”独特的活性成份则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促使性腺激素等分泌增加,从而提高性欲;“希瑞海金匮茶”中的枸杞成分能增强勃起功能,让男女双方在性活动中找回年轻的激情。创造激情,从改善中年男性的性欲和性功能障碍开始。“希瑞海金匮茶”的出现不仅弥补了男性保健品市场的空白,更为现代医学攻克某些性功能障碍难题带来希望,并突破了目前世界上依靠补充植物雌激素来代替自身分泌的不足的难题。男性的保健革命从此爆发。
2、突破传统观念,进行理论重建
“希瑞海金匮茶”突破传统单一补肾理论,从中医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系统理论出发,首次提出全方位的清、修、补、激四项系统调理理论,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虚及性功能障碍人群。其以全面、深厚的健康理论和显著疗效,被各界评为世界第一个以中医理论为灵魂的男性健康尖端产品。
3、“希瑞海金匮茶”男性之间的馈赠佳品
“希瑞海金匮茶”是中医领域首个专为男人设计的单一通过茶饮就能彻底解决男性肾虚及性功能障碍的高品质功能型健康产品。不但品质优越、而且在整体调养男性机能方面功效显著,加之包装精美、大气,张显华贵。实为健康、时尚的首选馈赠佳品。
4、便于携带,口感良好
希瑞海金匮茶,每小包均采用国际流行的铝膜包装,密封防潮,便于随身携带,便于在工作时或差旅中当茶品随时享用。“希瑞海金匮茶”茶纯植物草本配方,清香爽口,可代替传统茶叶,上午泡一包,下午泡一包即可享用一整天。
5、纯天然成分安全无副作用
“希瑞海金匮茶”的研制者和生产者多年来一直秉承着科技造福人类的理想,从研制“希瑞海金匮茶”的项目启动的一开始,就强调“天然,无副作用”为产品的根本,并把这个理念一直贯彻到产品的生产中去,严格实行生产标准,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反馈。当“希瑞海金匮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销售时,已经在香港及全球盛行数年,并通过了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的认证,经过了上百万人的使用验证,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男性健康产品,保证是纯草本的,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
6、突破单一,整体调养,天然伟哥
从基本原理上说,“希瑞海金匮茶”不是补品,也不是性药。
从效果上来说,性药的功效主要是改善性功能,如“伟哥”。而“希瑞海金匮茶”的功效比性药要广泛得多,能够全面帮助人类预防与调理肾虚及肾衰所带来的一切问题,希瑞海金匮茶自身含有独特的活性成分,能激发性腺的分泌,有“天然伟哥”之称。另一方面,传统补品是缺什么补什么,如缺钙补钙,贫血补血等,而“希瑞海金匮茶”的作用原理是激发各个器官原有功能,使其自然分泌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激素,并促使机体从正常饮食中吸取并合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因此更科学、更持久。
7、真正的品牌,用事实说话
通过对近几十万名顾客的追踪服务得到的近万条信息反馈,统计得出下列一组数据: 有98%的人实现了完美男人的梦想,重拾信心
有95%的人告别了早泄,紧要关头不再是一泄千里
超过81%的人彻底治治愈了阳萎,从振雄风
超过76%的人不再感叹短小,美好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20岁
8、系统调养,整体强化
①.全面提升性能力
②.精力更充沛
③.提高性欲
④.增加性的吸引
⑤.增加性快感
⑥.调理及滋补性腺效果
⑦.对生殖器增加血循环
⑧.促进性荷尔蒙的生成⑨.消除紧张性刺激与焦虑令神经系统恢复健康
⑩.增加肾动力从而促进了血液循环来增加性动力
9、品质优越,过程简单
“希瑞海金匮茶”是首个单一通过不需要器械,不需要手术,不需要每天练习,单一通过休闲茶饮就能终极解决男性肾虚及性功能障碍的高品质功能型健康产品,只需每天饮用2小包“希瑞海金匮茶”。30天为一个周期,易于吸收,效果显著。
10、最佳成分比例, 针对亚洲人体质设计
“希瑞海金匮茶”独有的配方,经科学精心调配,每一包“希瑞海金匮茶”都能有效增加生殖器的血流量,增加生殖器的体积,使生殖器更长、更强壮、更坚挺,同时能增进性欲,预防不举和早泄,增加持久力和增加您的自信心。我们目前出售的“希瑞海金匮茶”为纯天然草本的安全配方(国际安全标准),主要针对亚洲人体质进行精心设计,是一个非常安全而有效的男性功效型健康产品。
11、产品起效快,长效而稳定
希瑞海金匮茶有效提取物能在短时间内渗透人体细胞,增强性腺功能,完全保持了睾丸酮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迅速提高人体血液中睾丸酮含量,使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睾丸酮重新苏醒,能够迅速扩张生殖器海绵体、使生殖器充血膨胀,迅速勃起,并使生殖器增粗、增长、增硬。饮用希瑞海金匮茶能够加速人体荷尔蒙的分泌,刺激大脑性神经兴奋中枢,使男性生殖器平滑肌充分松驰,迅速充血,进入性亢亩状态,使生殖器勃起坚挺有力,并可反复勃起,充分延长性爱时间,使性爱过程更持久!挺立的不仅仅只是某一器官,还有男人的尊严与夫妻生活的快乐。
12、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
我们的服务全天侯,全方位,一切为您着想,随时欢迎您了解我们的产品,随时授理您的在线订购要求。我们对“希瑞海金匮茶” 的质量效果非常的自信,并且提供100%的质量保证,您可以通过电话,在线订单等方式定购我们的产品,个人资料绝对保密,全国免费送货上门,方便快捷。如果您对我们有疑虑,您可以选择货到付款的形式:货送到您手上,您再把相应的货款交给送货人员,如果您不满意“希瑞海金匮茶”的效果,您可以随时退货,您只要一个电话,退货畅通无阻。
第五篇:伤寒金匮教学文集二
伤寒金匮教学文集二
第二章 试论伤寒中见杂病及其病案举隅
东汉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其中十卷论伤寒,亡六卷。宋•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六朝•陈延之《小品方》载《张仲景辨伤寒并方》九卷、《张仲景杂方》八卷。所载卷数虽不相符,但从中可见伤寒、杂病,古已分类。清•柯琴谓:“自晋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又说:“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伤寒之中最多杂病,内外夹杂,虚实互呈”,“条文不冠伤寒者,即与杂病同义。”并举“结胸、藏结、阴结、阳结、瘀热发黄、热入血室、谵语如狂、或因伤寒、或非伤寒,绘云杂沓,兼见杂病。”
笔者以为辨伤寒、杂病至关紧要,非特在目录学中,在临床应用中亦应探索究竟。从今现代医学角度,结合临床治验,录病案数例,一隅之举,或可寻一贯之理,不揣浅陋,尚祈同道指正。
1.伤寒(含痉、湿、暍、风寒外感、温病、瘟疫、温毒、夹食伤寒、夹痰伤寒、夹气伤寒、夹血伤寒、霍乱、阴阳易等)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当病原体毒素量达到足以激活体内某些潜在系统(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补体系统、激肽系统、凝血与纤溶系统)产生各种超生理剂量的生物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炎症介质、内源性有毒物质,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进程。期间显示为炎症、发热、微循环障碍、毒血
症、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缺氧、休克、脑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同病理时相,大体符合于伤寒传经(含两感、六经相传、直中、合病、并病、坏病等)。因此,伤寒概括急性热病发病过程(含传染病显性感染的传染过程)以及机体急性自稳态失衡的“应急”状态在中。《伤寒论》中六经既含纵向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相当于横向的病理生理过程。故六经为百病提纲,分司诸病,非仅为伤寒一证立法,无论伤寒、杂病、凡伤寒传经、杂病中脏腑损害急剧改变着均进入六经病证治范围。
2.杂病指无急性全身病理变化,可分为以下两种:
(1)非感染性以特定脏腑损害为主的慢性病证,如中风(脑血管损害)、历节(风湿病、免疫损伤)、虚劳(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胸痹心痛短气(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水气病(肾损害)等。其证多用杂病方。
(2)虽属感染性疾患但病理变化和症状、体征均局限于特定脏腑,如肺痿(结核病、慢性肺炎)、肺痈(肺脓肿、脓胸等)、痰饮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均已肺症状为主;黄疸(肝胆疾患)以肝、胆为主;腹满、寒疝、宿食和呕、吐、哕、下利等以脾、胃为主,故其证治亦多用杂病方。呕、吐、哕、下利若出现严重脱水、休克者则投以四逆辈从六经病证治。
3.伤寒中见杂病,指伤寒未罢,又见杂病。其情况大抵分两种:
(1)疾病较轻,全身症状减弱,发生局限于特定脏腑部位病证如小结胸、痞证等。
(2)病情严重,因特定脏腑器官损害,更导致全身症状加剧,机体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如大结胸、蓄血等。其余杂病,亦不外向前两者归类,因伤寒兼见杂病,故证治均列入《伤寒论》中。下举笔者早年治验病理,略加辨析:
【病例1】王某,男13岁,1960年12月13日入院。6日前发热、头痛、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呼吸困难,右胸部剧痛。体温37℃,呼吸66次/分,脉搏116次/分,无欲状,面色白,轻度发绀。右肺后上中下均叩浊,肺听诊有管状呼吸音。心界左乳线外0.5cm,心音亢进,节律正。白细胞12700/立方毫米,中性多核84%,杆状6%,淋巴细胞10%。X光所见:右上大片状模糊影,密度均匀。西医诊断:右大叶性肺炎、右胸腔积液。治疗用青霉素,静滴10%葡萄糖等,症状仍加重。
中医辨证:寒热往来,头痛、胸痛、默默不语饮食,心下按之满痛,脉浮滑,舌苔白腻,诊为太阳少阳并症、小结胸证。用柴陷汤除烦涤痰。
方剂:黄连、黄芩、清夏、生姜、甘草各12g,柴胡、糖瓜蒌各15g,生牡蛎20g。服3剂后胸痛减轻,7剂后胸透:肺炎吸收,仅有叶间胸膜影,后痊愈出院。
【病例2】金某,女10岁,1961年2月10日入院。发病半个月,喘,胸痛痰臭,便秘,右肺上部叩浊,听诊有空洞呼吸音。右二肋间隙有直径2.5cm大包状隆起,随呼气向胸壁突出,吸气则不见,触之剧痛。X光:纵隔障及大气管左移,右肺为弥漫性阴影。西医诊断:肺脓肿、包裹性脓气胸。用大剂量抗菌素及抽脓引流等,症状仍加剧。
中医辨证:身无大热,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心下满,痛及胸胁,短气烦躁,心中懊憹,口干燥,舌苔黄,脉沉紧,属大结胸证,用大陷胸丸。
方剂:大黄、芒硝、葶苈各15g,杏仁10g,甘遂2.5g。服3剂后排稀便,除隆起部触痛外,其它自觉症状消失,后治愈出院。
【病例3】孙某,男,11月,1969年12月14日入院,二个月来咳嗽,消化不良,以肺炎胃肠型,佝偻病,营养不良性贫血入院。查体:患儿外貌消瘦,面色苍白,因腹肌弛缓而呈蛙腹,双肺底有多数小水泡音,肝大肋下1.5cm,脾大0.5cm,血红蛋白7.6g%,红细胞261
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2750/立方毫米,中性杆状1%,分叶29%,淋巴细胞66%,嗜酸性4%。
中医辨证:发热,咳嗽,喘满,腹满按之软,食不下,下利,为太阳病外证未除,协热而利,利下不止,中气不能上接胸中之阳,属太阳病陷入太阴,缘于虚痞所致。诊为太阳太阴并证,痞证。用桂枝人参汤温之,以散其痞气。
方用:桂枝10g,人参7.5g,白术10g,干姜2.5g,甘草7.5g。3剂后迅速好转治愈。
【病例4】王某,男,32岁,1983年11月26日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危重型)入院。11月23日,开始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入院后主诉:周身乏力,头痛,腰痛,口渴喜凉饮。小便少、色黄、大便秘结、色黑。查体:酒醉貌,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发绀,鼻衄,皮肤有瘀点,少腹急结,舌红绛,苔黄而干,脉滑数。化验:尿蛋白(++++),白细胞0-2/高倍镜,上皮细胞2-4/高倍镜。血红细胞484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5.2%,血小板9万/立方毫米,白细胞22000/立方毫米,其中分叶50%、淋巴48%,异淋2%。生化检查:尿素氮116毫克%。
中医辨证:太阳传经,瘀热在里,热与血结于下腹,故“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诊为太阳“蓄血”证,投桃核承气汤加水蛭方用:
桃仁20g,桂枝、甘草各15g,大黄30g,芒硝、水蛭各10g。连服4剂,诸证消失治愈。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