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在法国读博士》有感 乌龟童鞋
越努力 越幸运
——读《我在法国读博士》有感
乌龟童鞋
2012年的国庆即将来临,还有中秋作伴,双节同庆,结果是放假八天。对于我们不回家的孩纸来说的确应该想想这八天该怎么过。借几本书是必须的,看与不看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在法国读博士》这本书上学期看见过,并且把名记了下来,因为它的名字让我印象很深刻,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看,这回它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一定不能错过了。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错,名副其实。
读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淳朴而又生动的语言及作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作者是苏旭,北京人,留法之前是国家外事机关干部,事实上,回国后还是国家外事机关干部,虽然工作的形式没变,但本质变了,因为作者的思想和境界变了。这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淳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他是如何在工作十年之后被举荐留学和在法国留学三年零仨月遇到的重重困难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全过程,同时也描述了中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以及法国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了法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就作者本身来说,在北京长大,且从小就能在外国语学校上学,这样的外在条件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是作者生活的年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可如果说因为家里有条件,从小受的教育好,他才能去法国留学,甚至博士学成归来,这样说很片面很牵强。很好的家庭条件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者自身无懈可击的求学态度。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知道,在工作的十年中,他一直是踏实努力,肯干能吃苦,用他自己的话:“多年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点我完全相信,不然两个不一样的留学机会怎会争着找上门来供他选择?
我一直在强调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过分的渲染,平凡朴实却一点也不平庸,有很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流露着积极向上的情怀。这种叙述方式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作者的,他用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带领读者走进了他的世界,并且深深打动了读者(至少我被感动)。字如其人,文也如其人,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做事一丝不苟、踏实、真诚的态度。有一种力叫不欺之力,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大小之分,盖一间房子也好,写一篇文章也好,削一个苹果也好,都会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珍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以虔诚的心去完成他们,所以又称至诚之力。我觉得作者很是符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法国的三年里,从进修生到注册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再到注册博士、拿到博士学位,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恐怕只有亲身体会后才能真正理解。法国与中国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些方面的不同在生活上和学习上明显地体现了出来,所以在法国要适应法国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要经得住外界的诱惑。克服生活上的不同很难,可是克服由于语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导致的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更难。初到法国,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下课需要借法国学生的笔记来整理笔记,后来写论文的时候为适应法国人的阅读习惯也费了不少功夫,改了一遍又一遍,好事多磨,最终在导师严格又耐心的指导下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很有质量的完成了论文。在生活上,作者争取到了国**家的资助和学校的奖学金,再加上他帮人看家的工资,经济上的压力相对自费生来说要小得多。说起自费生,他们才是大多数留学生在国外的真实写照。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不工作就没有经济来源,吃饭都是问题,而所谓的工作工资并不高,却费时更费力。工作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工作之余由于体力的消耗对学习效率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习在时间和效率上都得不到保证,同时身体也在倍受着煎熬,异常的艰辛(现在应该好多了吧,我也不清楚)。这样的条件下,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放弃了,不管结果怎么样,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待梦想的勇气都值得我们去尊敬。
作者是幸运的,而幸运源于他的表现。
一直以来,他得到了很多外界的帮助,大到国*家、学校,小到导师、图书馆馆长、同学和同事,当然,家人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同样重要。国*家和学校对他经济上的支持;导师和图书馆馆长德维尔夫人对他学习上的指导;同学同事对他生活上的帮助;家人给与他精神上的依靠与寄托。这些帮助在他的求学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这些幸运的帮助与作者本身密切相关。有这么一件事值得一提:可以说没有德维尔夫人在最后阶段的帮助,作者就完不成博士论文,也就拿不到博士学位。但正是这样一位给予作者帮助如此之大的图书馆馆长也同作者发生了争吵。作者与德维尔夫人发生激烈争吵后,他搜集了一些关于西88藏的资料给德维尔夫人看,他用行动和事实表明了他的立场,虽然有限的资料一时改变不了德维尔夫人的观点,但她并不生气,反而赞许他的这种精神。
“我留学三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位。这也是我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是我所走的几十年人生旅途中感受最深,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心路历程。”
——苏旭
以上就是我对此书从作者、文字、作者的经历几个方面谈及的大致感想。
八天假虽然长,但也很快过去了,有时感慨时间过的真快,细一想,的确如此呢!
最后,总结:幸运不是偶然的。
第二篇:《我在法国读博士》读后感
读《我在法国读博士》有感
大一第一学期的那天,偶然在图书馆小说阅览室看见这本书的名字,我就毫不犹豫地取下了它。翻了翻,浏览了前两页,我断定,这一定是我大学里必读的一本好书。
《我在法国读博士》讲的是,我国国家机关一个外事干部被派往法国公费留学,由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周围众多中外友人的帮助,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功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的事。这件事是主线,但,其中作者结合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描述了中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以及法国学生的学习生活,反映了法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和社会道德。
这本书是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好书,看完它,我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启迪。
其实,选择这本书得当初就是因我看到前几页中描写的作者在遇到优越的新工作环境、条件和出国留学深造但困难重重的两种选择下,最后想起了母亲的临终教诲:“你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这是我们的唯一财富。”这些话在母亲去世后一直激励着他,鞭策着他,使他考上大学,当了国家机关的外事干部。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母亲因悲伤过度而偏瘫,但仍竭力照顾,教导她和哥哥姐姐,她相信知识和学问终会有用,对儿子的学习一直抓得非常紧……经过再三思量,他最终决定放弃优渥的新工作,全力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去到法国,完成自己的梦想。作者的情况和我有点类似。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知识就是力量,是我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我也从小就认定了这句话,并且现在,我考上了大学,更深刻的认识到了这点。
以前,我总认为,只要熬过高考,就万事大吉,什么也不用担心,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在大学里玩,上网,和朋友尽情享受生活。只等着四年后拿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出去找一份喜欢的工作就行了,生活将会无限轻松美好。但实际是—我在高考时发挥失常,与一本大学失之交臂,只够上一般的二本大学。录取到了延大,目前专业较冷门,需要拔尖才能有好的前景。但延大是在我比较中意的地方,环境清幽些,适合静下心来学习。我的专业—环境科学,也完全是我自己选的,是改善环境,保护地球,造福人类的光荣而艰巨的学科。我自己本性特别喜欢大自然,喜欢到环境优美的地方亲近青山绿水,草原大海,他们使我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我希望自己学有所成,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出一份力。
大学校园也比较复杂,真正到这里来生活一段时间,我感受到自己过的完全不是想要的那种惬意、自由的学术氛围、生活氛围。有时,会因脸皮太薄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喜欢的、正确的,也是完全应该做的事。大学里,同宿舍同学之间关系比较亲密,常一起去干甚么事,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的养成事事跟风、失去自我的坏习惯。不但是行动上,思想上的不理智,盲从习惯是最可怕的!
看到这本书,那个最初的梦想又深深敲击着我的心房。我看到作者
面临抉择时的犹豫与最后的选择,以及真正到法国留学时遇到的种种巨大的困难,他的挣扎,他的行动,他的幸运,他的理智思考,他的勤奋刻苦追求梦想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最终的成功的喜悦。
这本书我读了大概两遍。我如痴如醉的跟着他的经历,仿佛也看到现在的我的挣扎、彷徨。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法国博士学位是不掺一丝假的,这全依赖他对学习的热情,对许多事情处理得恰如其分。要获得博士学位,其中需要的个人素质是十分全面的。在这里,读博已不仅仅是学习这件单一的事,更需要他对外面纷乱的花花世界的正确认识与得当的远离。但这又不是与世隔绝,束之高阁,脱离社会式的学习与研究。而是巧妙地管理时间,有效的保证了学习为重,深入探究学问有保障,有结交到了许多在各方面有成就的益友,同时领略了法国异域风情的特色,极好的丰富了个人阅历。
留学法国,作者虽有幸受到许多人的帮助,没有特别艰苦的打工经历。但在书中,他也介绍了身边许多留学朋友,艰难的半工半读经历。比如,他的好友玛蒂,一个攻读法国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的女孩,她一直照顾一个老太太,整晚不得空闲,可以看书,所以一年下来连个像样的论文提纲也没写出来。后来老太太去世,她险些流落街头,在作者的帮助下才渡过难关,但由于时间有限,半工半读的生活以及导师的不甚认真,她的论文一直进行得非常慢。还有中国同学张志铭,由于在国内外生活质量反差较大,和妻子闹起矛盾,最后他还是不知上进,只一味抱怨,妻子跟他离了婚,他不专心于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又差,屡次失去打工机会,在巴黎呆不下去最后回了国。从他身上,我看到,不管是以前多优秀的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如果不自己勤奋,奋斗,自立自强,坚持不懈,还是有可能被彻底打败,沦落到狼狈境地。其实许多自费留学生在国外都有打工经历,甚至有的人一直要靠打工维持国外高额的消费。
我又想起了妈妈常对我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联系我的现况吧,我考上大学,每年高额的学杂费,每个月的生活费目前还都是父母给的,无论如何我再用他们的钱都不是名正言顺。自己也渴望自食其力,那样心里也会更加多对自己的肯定与自信。而且,四年后,我的专业必须是各方面优秀的尖子生才能有好的发展。我的学业有来自现实情况的压力,也有自己渴望学有所成的动力。我所要做的就是将压力转化成动力,自力更生,坚持奋斗,给自己一个希望,当然这也是我渴望的生活。困难就在那里,我得把它们变成垫脚石,进步一点点,每天完成重要的,紧急的事情,只有这些是我目前所能做到的。
远大的目标,现在于我而言还像梦那样遥远、飘渺,有什么诺言语我也只是巨大的压力。这本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见识,更多的借鉴,更多的勇气,更多的坚强。
能源学院11级环境科学专业赵姣姣
***
第三篇:读化身博士有感
读化身博士有感
从文章的简介中就吸引了我:可以一下或一天变成另一个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干什么都可以,没人会指责你,但是不能太久,不然就会成了别人,再难变回自己,这很危险。
文章中的杰基尔博士他是个聪明绝顶的科学家,他找到了一种方法,把幻想变成现实,他拥有一大笔遗产,他在他从事的领域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直到有一天他的研究成功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像一只笼中鸟,他杀了人,却无比畅快。他的欲望得到了无限的释放。可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也不可能容纳罪人。可那份善,恶的两面越加明显,直到被恶占领。药物也不能再起作用,杰基尔博士忏悔了,最终离开了人世。
人的两面性的可怕,也从中体现了出来。曾经听人说过:“人的一生是在逃避中度过的”。当然,人们却喜欢,或者天生就爱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当最好不要像杰基尔博士一样被恶而束缚。
From the articl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ttracted me: once a day or to become another person can follow one's inclinations, what can be, no one will accuse you, but not too long, or it will become someone else,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back into yourself, it's dangerous.In the article, he is a clever scientist Dr Jekyll he found a way to turn fantasy into reality, he owns a large estate, he is engaged in the field in his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 until one day his research was successful.He became another man, just like a caged bird, he killed people, but very carefree.The release of his desire to get the infinite.But there is no perfect thing in the world, it is impossible to accommodate the sinner.Can the good and bad two sides of the more obvious, until it was occupied by evil.Drugs are not rise, Dr Jekyll confession, eventually passed away.One of the two sides of terrible, also reflected from it.Have heard people say: “person's life is spent in the escape”.Of course, people are like, or is inherently love their good side.When it is best not to like Dr Jekyll was evil and bound.
第四篇:我读经典有感
我读经典有感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故事,也是一个蕴含着深刻道理、个人以启发的故事。它证明了,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世间没有做不成的事,一切皆有可能,人是可以超越极限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英国人不顾全家的反对坚决去航海,但在一次海难中流落荒岛,历尽艰险,坚持不懈,顽强的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获救的事。他在岛上有自己的王国、仆人,大批的食物等,这全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在吗、在对孤独和寂寞的时候,有的人抱怨沮丧,灰心低头,甚至选择极端的自杀,但他却挺过了二十六年。他,就是鲁滨孙!
鲁滨孙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在荒岛上一个人生活了那么多年,有过失落、悲伤、快乐、欣喜,但他全都挺过来了。这既显示出了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惊人的生存能力,更显示出了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品质。鲁滨孙在稳定了心情之后,立即和大自然做起了抗争,他靠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和一些简陋的工具,克服无数困难,挖凿山洞,建造房屋,驯养动物,种植谷物,烧制器具,烘烤面包等,并且从不气馁,这是非常难得的。
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得了疟疾的那一段日子吗?他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人照顾,这该死的疟疾却又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是多么痛苦啊。像我有一次发烧,烧到了39.3°,自己感觉天旋地转,非常难受,连睡都睡不着,后来还是妈妈带我去看了医生,又挂了两天的盐水,自己才好受多了。但鲁滨孙就大不相同了,他没有人照顾,甚至连最基本的药品和可以睡得踏实的床都没有,一脸病了十几天才好,还没人谈心来发泄苦闷,可见鲁滨孙是多么的可怜!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鲁滨孙在病的日子里放弃过吗?不,他没有。他一直希望这病快点好,没有一点自暴自弃,这也是他勇者风范的一次体现。
鲁滨孙的勇者风范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不止体现对抗病魔的坚韧不拔上,更体现在他的博爱之上。那是在他上岛后的第二十六年,一群野人带着三个可怜的野人上了岛,先杀了其中的两个。最后一个逃了出来,被鲁滨孙救下并培育它,使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显示出了他不抛弃的品质。我和他比就不行了,有时十分小气,就连同学向我借个东西都不肯给他,看来我确实应该多学学鲁滨孙的作风。
“不抛弃,不放弃。”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它可以使我们不惧怕困难,超越自我!
第五篇:写给在想(在)法国读博士的同学--步骤和奖学金
写给在想(在)法国读博士的同学--步骤和奖学金
【转自战法-ppzzssff】
常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提问到法国读博士的问题,本来想完整的写一篇整个过程的文章,可惜现在我的结果也没有下来,还是不敢说大话。不过可以先大概的说说步骤和奖学金。需要注意的由于我的专业是化工,所以对于奖学金的种类和申请步骤我不能说别的学科也一样,只能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前部分对于法国的博士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给现来法国读博士的朋友;后面讲了一点点具体步骤,给现在在法国,考虑以后要不要读博士的朋友。
先说一个很有特色的法国博士现象:
首先法国的博士和美国的,和中国的,或者说和我们感觉中的有些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的博士可以在某些企业的研究所里面读,而且一般这些题目都比较吃香,比较偏应用,拿到的钱也比较多。所以有的时候法国博士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工作者,不同的就是工作三年后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然后再说出国手段:公费,自费.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出来之后必需回国,不过某些要求上面肯定比后者松。愿意走公费的我这里只推荐http:///,国家留学网的网站,有很多项目,不一定针对法国。)
接下来说说自费吧。
我说的情况是普遍情况,不包含一些特别的,比如国内老板和国外某个教授交情特别好,然后推荐之类的。
学位要求:DEA,现在叫做MASTER DERECHERCHE。关于学位等效的政策,法国对于欧洲别的一些国家有,但是对于中国没有。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个人看来,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人在国内申请,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本身就不大。这个和法国博士录取的过程有关。
法语要求:一般来说,要求可以和人交流,至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科学交流的时候不要有太大问题。我就是生活交流还是有问题,不过如果用法语讲自己的PROJECT,问题不大。
成绩要求:成绩越好,申请成功越大,这个道理谁都知道。相对于美国什么PS什么推荐信来说,法国基本没有这些东西。成绩法国审理比较重视的就是M2RS的成绩,也就是MASTER第一年和第二年上学期(如果是工程师学校,就是2年级+M2RS上学期),对于中国的本科成绩法国人不会注意,甚至成绩单都不用。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如果要到法国读博士,最好还是在法国读MASTER DERECHERCHE,因为这个成绩他们比较相信和看中。而且博士申请需要太多的面对面的面试,不是像美国那样,电话就OK.奖学金种类:按照我们的习惯我还是把这个FINANCE翻译成奖学金吧,其实正规的说不能被认为是奖学金,而是一种财政支持。这种支持的种类比较多。
T1**类:主要是MINISTERE的。这个每年每个实验室都有,而且竞争相对来说比较激烈,主要是要求成绩比较好。曾经有人和我说必需拿到14分以上,我不知道是不是。不过由于法国这种奖学金的评选是一个人+一个题目这种耦合方式,所以老师在为自己的题目找人的时候也会特别小心,如果不是很好的PROFIL,一般也不会被老师选中。这个奖学金的钱大约每个月1300EURO,去掉税估计1000多,不过老师一般也会推荐这种博士去做助教之类的赚些别的钱。所以也有人说那这种奖学金的一般志愿是留在学校工作。还有就是BDI,就是一种专门为工程师学校的BAC+5准备的,资助单位一般是一半实验室,一半企业的情况最多。这
个钱和MINISTERE是一样的。
* KPS:ALLOCATION DE RECHERCHE在2007年涨了不少,现在的行情1650 EUROS BRUT,1390EUROS NET
其余类:这个包括的东西比较多。比如ADEME,是法国一个资源环境保护等等的相关博士题目的机构,比如CIFRE,也是一种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可能还是在学校实验室做企业的一些项目。著名的是CIFRE和ADEME(我提到的主要是能源,环境,农业方向的)。另外法国一些专门的科研机构也提供自己的奖学金,比如INRA,CNRS,CEA,CEMAGREF,IFP。这些奖学金的评选企业都会起到一些作用,对于候选人潜在的要求就是以后为法国企业效力,所以就算没有公开的说,在对于候选人的评选上面,会侧重法国人。这一系列的奖学金的钱都会多一些,大约税前由1700欧到2000多不等。而且这些博士的题目和工业联系紧密,并且进入这些地方读博士的三年可以算入“工龄”(每次我妈问我到底是在读书还是在工作的时候我都不知如何回答,呵呵。因为我是在读博士学位,但是也是在工作)。$ B2 q1 w$ ~: ^9 O------------: ~7 `)W+ H% ~
据我所知的CEA的钱是1990 EUROS BRUT,1520 EURO NET6 ~-{%.K)P
步骤:就是找题目,面试,选择。
找题目
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比如去ABG,CFR,CEMAGREF,IFP,CEA,INRA的网站上面看看。或者在网上输入一个地名和一个专业关键词和sujet de these 或者proposition de these。其实在网上找到感兴趣的题目不多,于是改成搜索ECOLEDOCTORALE,找到相关的ED后,看看具体下面有没有相关的实验室特别感兴趣,如果有,就联系实验室的头,如果没有,就联系最大的头。反正就是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一下,然后附件一个CV,然后问问对方有没有合适的题目,同时请求对方如果没有的话,就把我的信转给他的同事。这个方法还不错,一般只要CV不错,对方又有题目,都会回信。在我申请LYON的实验室的时候,就给一个头发了信,对方帮我转了,然后估计大家转来转去,我收到很多的SUJETS。面试
如果有合适的题目,而且老师对你的条件也比较感兴趣,就会建议你面试。一般法国老师比较喜欢当面的,而且个别好的老师还会主动提出报销你的车费。这个面试主要就是看看你以前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来法国,为什么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等等。对于我们中国人,法国人常认为我们不爱与人交流,不合群。这个和他们博士的群体合作的精神是违背的,所以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面注意。还有就是法语水平也很重要。
选择
由于法国的博士在申请FINANCEMENT的时候必需提供候选人的资料,所以对于MINSTERE的奖学金老师特别在意你会不会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一个老师会看很多候选人,同时我们也会一次申请很多的题目。但是老师最后必需选择一个候选人去申请FINANCEMENT,所以老师觉得你合适的时候也会问到你有没有申请别的题目这个问题。他们不太在乎你有没有申请别的题目,但是他们很在乎他们的题目是不是你的第一选择,而我们心里的第一选择只有一个。那么当你心中的候补题目的老师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怎么回答就因人而异了。我是实话实说,最后这些候补题目的老师都没有选择我。
但是我这样做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最后我的第一选择不能给我奖学金,那么我就什么也没有了。最好的办法是申请几个奖学金结果公布时间可以错开的题目,可惜往往大部分的奖学金都是在6月份出来,几乎同时。
说明:我前面说推荐信和动机信不是特别重要,这是因为一般法国教授给我们的推荐信都是全部好话的,而自己动机信写得不是特别好但是真的教授想要你,想帮你申请奖学金,他会帮你写和改的,因为当他选择你的时候,他的题目申请FINANCE的成败就和你的PROFIL紧密结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