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16年计划
###县中医药学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县中医药学会在县科协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和学会委员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活动。贯彻学习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三服务一加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群众社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活动、科学普及、服务会员和单位会员、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工作和社会委托的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增强学会发展的活力
1、按学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发展新会员,为学会补充新鲜的血液,同时发展单位会员,全年发展新的会员4名,单位会员1家。现有会员80名,单位会员10家。按规定收缴了会员单位的会费,为新会员办理了会员证书,理事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2、顺利通过县科协对学会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常务理事会专门研究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的各项务实工作,使学会的各项工作做到了“组织落实”,明确我会的发展方向。
3、搭建起举荐人才的平台,大力选拔推荐各专业专家至各中医药学术组织任职。
2015年先后推荐了3名专家省市相关的专业学术组织担任委员;推荐2位专家到市中医药学会专家库担任评审专家;推荐骆家富同志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地方名老中医评选活动,并顺利通过。推荐高加齐、张茂根两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参加省中医学会举办的中医传承师带徒活动。配合完成了###县首届名中医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群众评议等程序后,中医院洪侠副主任中医师当选,年度内共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常务副会长主持的办公会4次。完成省中医局下达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巡讲活动”;成功推荐吕义贵、张坤两位青年医
师为省中医学会肛肠病委员会首届委员。
4、学会组织理事会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挂靠单位——###县中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各项政治活动,不断善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树立全局意识和红线意识。
二、发挥科技社团的优势,努力推动县域中医药事业
1、继续承接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达的每年一次“###县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2、完成了省中医局下达的###县第三批“师带徒”继承工作的每月一次的“专家专题讲座”工作,今年共安排了10次,(自3月份开始)。
3、顺利按时完成了2015年度省市级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吸引了全县中医药人员参加,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4、积极申报市级继教项目“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医妇科常见病研究进展”“中药膏方的研究推广与应用进展”等。
各中医类学科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的举办,主要涉及各学科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以普及兼顾提高为主,已经做到常态化、经常化,有受邀派专家下基层讲座,受到业内会员的欢迎和热捧。
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大大增强了学会的学术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临床各级中医师们的诊疗水平,涌现出许多年轻的中医药人才,繁荣了###县的中医药学术。
四、主动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提高群众养生保健意识 配合开展中医膏方节,冬病夏治等活动。
学会组织中医药科普专家十多人次,先后到老年大学、县委党校、县实验小学开展健康保健专题讲座20余场,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讲座10余场。围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开展科普宣讲活动,于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暨中医药宣传日”在县中医院、县青年圩广场和顺河居委会开展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中医药的防病治病及养生知识。
长期和《###报》合作,开展面向群众的中医药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讲座,大受欢迎。及时向《蚌埠日报》和###电视台发送资讯,宣传报道学会活动。
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县中医药学会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一个中心、两座桥梁、三个提高”的工作定位,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完善相关制度建设,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充分发挥老前辈、老专家的作用,集思广义,为学会发展出谋献策,为推动学会建设和学术发展多做贡献。定时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围绕中医药工作重点,服务学术进步、服务科学普及、服务会员发展,推进学会创新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创新活动平台,推动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继续抓好县中医学术会议的召开,提高年度学术会议的质量,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严谨的学术环境,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和争鸣,促进学术思想繁荣。吸引更多的中医工作者参加学术会议,研究如何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发展。
二、夯实“三个一”工程,推动中医药宣传普及工作 三个一”工程,即:一本书籍、一个网络、一册指南。
一本书籍,即向学会成员推荐一本中医经典,在学会内掀起“读经典,治今病”热潮,努力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学会成员的理论与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一个网络,即重视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依托挂靠单位中医院优势,利用医院网站、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学会的动态。鼓励学会成员积极撰写科普文章,采用不同形式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和调理等健康知识,健康知识等。
一册指南,即编辑一本关于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调养的指导性宣传手册,在群众中广泛发放,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三、认真做好学会建设,促进学会健康发展
认真做好学会会员的吸收工作,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做好到龄会员退出与工作交接工作,确保学会工作的持续性和规划的有效性。认真组织好###县首届中医
方歌大赛,吸引更多的青年中医药人才参加,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市级比赛。推荐青年骨干加入省市级中药药学会和各类专业委员会。
###县中医药学会
2015年12月20日
第二篇:邯郸市中医药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邯郸市中医药学会2010年工作总结
邯郸市中医药学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邯郸市中医药学会自2001年11月换届以来,严格按照《邯郸市中医药学会章程》规定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于2003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荣获“河北省先进中医药学会”称号,现总结如下:
1、会务及活动情况
每年召开理事会1次以上,常务理事会2次以上,并发布会议纪要。主要活动有:
2002年12月主办“中国第二届扁鹊、燕赵历代名医学术论坛”会议。
2003年6月将“努力整理、发掘、发展燕赵(邯郸)中医学术和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整理邯郸市名老中医经验,如在名老中医李书芳老师故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04年举办名老中医田成庆教授学术研讨活动。
2005年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学日”期间,举行讲课、义诊等形式的纪念活动。
2006年承办“河北省中医眼科会议”。
2007开展了“中华中医药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开展了名老中医田成庆教授学术研讨活动,极大促进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孔增科教授开展了“医疗单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
2008年6月份参加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2009年7月组织开展送医下乡活动。2010年5月16日在邯郸明仁中医院召开邯郸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会议
2、组织建设方面
目前已组建“针灸专业委员会”和“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发展个人会员160名。
3、学会管理
每年均制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考核。
4、学会工作计划
由于学会缺乏活动经费,严重影响了学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今后有待克服困难、实现突破。
邯郸市中医药学会 2010年11月25日
第三篇: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07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07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臵,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07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07,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25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07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⒊国际学术会议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2007年在国内组织了‚第二届国际中医肿瘤学术大会‛、‚防治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等6次国际学术大会,先后组织专家赴英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充分发挥了学术团体在增进国家的民间友好往来中的作用。
(三)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 1.继续教育项目
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项目内容涵盖了中医临床各科、中医经典、中药、管理等方面;项目层次不仅有针对性的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开办了高级培训班和研修班,还为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人才开办了适宜技术专项技能培训班等,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才对知识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人才培养
为了贯彻实施党中央确定的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吴仪副总理提出的‚六名‛战略(名院、名科、名医、名厂、名店、名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激励优秀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2007年举办了系列表彰活动,得到了中医药工作者们的一致好评,在行业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
(1)评选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
为了促进中医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会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医医院优秀院长评选活动。经过评审专家的最终审核,共评选出全国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优秀院长180人。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为提高中医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组织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评选活动
为了更好地继承名老中医药学家的学术思想,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开展了‚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评选活动,对丁义江等146位名老中医的高徒进行了表彰。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亲临会场为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并作了重要讲话,给予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以极大的肯定和鼓舞,在行业内产生积极影响。
(3)表彰‚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
为了推动全国女中医师积极投身中医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女学科带头人,开展了‚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的评选活动,并在‚2007(亳州)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为93位女中医师颁发了证书,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余名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4)表彰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 2007年9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21家单位‚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近300余名全国各地的中医护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5)‚名院共建、名医培养活动‛启动仪式暨‚拜师大会‛ 12月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联合举办了‚名院共建、名医培养活动‛启动仪式暨‚拜师大会‛,应邀前来带徒的12位国内骨伤界著名的专家均到会参加了大会。本次名师带徒培养周期为3年,学员们将采用‚定期会面、口传心授‛和‚异地传书、答疑解惑‛等方法拜师学艺,把名老中医的丰富经验进行整理研究,综合集成分析,掌握规律,使名医经验得到升华。
(四)科普工作 1.科普宣传
我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参与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
(1)组织中医药科普专家在具有‚小百家讲坛‛之称的国家图书馆定期举办系列讲座,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以及大中小学生提供了解中医、走进中医的机会和平台;
(2)组织各分会撰写高质量科普论文100篇,并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辟专栏进行刊登,同时在《糖尿病天地》、《养生保健杂志》等学会主办杂志以及《家庭中医药》等科普杂志上设立专栏宣传中医防病治病知识;
(3)免费向农村、社区、学校发放有关健康知识、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材料3000余册;
(4)编辑出版科普系列丛书《中医教您一招》、《带您走进中医古籍》,为群众提供了有益的中医科普读物;(5)组织医学专家开展了健康咨询和大型义诊活动,参与群众8万人。
2.表彰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为了表彰在中医药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开展了‚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经各省市中医药学会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及网上公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42家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努力开创中医药科普工作新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其他形式
(1)编纂出版国医英才系列丛书
进一步弘扬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编纂出版了《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共分《名师与高徒》、《名医与专科》、《名家与好药》三卷,分批推出国内影响较大的部分中医药大家以及围绕他们周围群体的相关绝活,分门别类展示他们独特的仁术、绝术和人格魅力,并通过出版活动加强了学会与专家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
(2)出版《全国名老中医处方墨宝精萃》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之瑰宝——传统的中医药处方文化,组织编撰了《全国名老中医处方墨宝精萃》,该书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与书法艺术熔为一体,是我会为名老中医树立形象的一种尝试,也是新时期中医药书籍编撰中的一种全新的形式,目前已由华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五)科技合作
我会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与著名企业等单位进行密切的科技合作。如与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了密切的双赢合作,扩大了学会的影响。
(六)奖励
中华中医药学会目前设有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科普著作奖和学术著作奖。其中,科学技术奖和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为了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两个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授奖一次,在行业内有较高权威性。
1.科学技术奖
(1)2006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
2007年5月,召开2006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授予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3项,授奖人数达500余人。
(2)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7年收到各省、市、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各分会等单位推荐项目135项,参评项目的整体科研水平较高,申报人员中不仅有中青年业务骨干,还有中医药界院士和知名专家;国家‚863‛、‚973‛、‚九五攻关‛、‚十五攻关‛等重大项目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果代表着我国中医药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多项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评审结果将在通过常务理事会后揭晓。
2.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提高我国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设立了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旨在对在中医药自主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2007年是该奖项的首届评审,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两位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获奖者,评审结果将于近期揭晓。
3.科普著作奖
科普作品在2005年纳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为进一步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繁荣发展我国中医药科普事业,并能够与国家奖励全面对接。中华中医药学会决定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著作奖评选活动。经过严格的推荐和评审程序,评选出了获奖著作。颁奖大会于2007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会‛上召开,会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共有46部著作获奖,其中一等奖5部,二等奖10部,三等奖31部。
4.国家奖励推荐工作(1)国家科学技术奖
学会每年向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优秀获奖项目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据我们统计,从我会设奖以来(2003年)至2006年共有14项成果获国家奖,其中有11项是我会的获奖项目。从国家奖励办网站了解到,2007年又有3项我会推荐的成果通过了评审,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为了宣传国家奖获奖者,号召广大中医药科研人员向他们学习。我会还专门建立了国家奖获奖者奖励机制,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首席专家‛,2007年有六位专家获此殊荣。
(2)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 今年我会按时完成了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的推荐工作。向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张军教授和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研究员,已通过了评审和公示。
(七)承担政府转移职能 ⒈标准化工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2007年我会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1)成立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设立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库,收录570名标准化专家,从中570份专家材料中遴选70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权威专家担任委员,并筹备成立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
(2)制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2007年7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并已开始筹备全国范围的推广实施工作。
(3)开展《中医肿瘤常见病诊疗指南》等8个新的标准化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拨款105万元。完成《中医艾滋病诊疗指南》等15个项目的中期审查。
(4)举办中医肿瘤、整脊等标准化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中医药标准化人才。
2.期刊工作
(1)积极落实期刊审读工作,推进编辑出版质量提高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承担了2007局主管中医药图书、报纸、期刊的日常集中审读工作,积极申报《中医药图书审核审读办法(试行)》、《中医药期刊审读办法(试行)》、《中医药报纸审读办法(试行)》的修订工作。
(2)统一编辑规范标准
为向学会主办的各期刊、杂志社转发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的通知‛;并协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完成了《中医药编辑手册》的编写出版工作。进一步突出了中医药出版物自身特色,完善了中医药行业的编辑出版准则。
(3)优秀期刊评选 为提高中医药刊物质量,繁荣中医药学术交流,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选活动,最终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36名,为提高期刊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第八届中医药好新闻‛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中医药新闻报道的质量,鼓励和表彰在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我会承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好新闻评选活动的相关工作。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归纳整理已经报送的参评材料。目前,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八)信息化建设 ⒈办公机关接入光纤专线
为提高学会机关的工作效率,2007年3月,学会办公机关接入了带宽为2M的独享光纤专线,使学会机关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学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
⒉开发学会门户网站
为充分展示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形象,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会员,学会实施了门户网站的开发工作,网站将于2007年12月交付试运行。网站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我会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而且加强了学会信息公开的力度,挖掘了学会为公众服务的深度,拓宽了学会和公众实现双向互动的广度,为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资源集成化、业务流程化的学会奠定了基础。
(九)其他
⒈开展学会首批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学会凝聚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批志愿者注册工作。截止至2007年10月,共发展志愿者1700人,为学会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⒉积极做好专家推荐工作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荐中医古代经典名方目录遴选专家的函》的精神,成立专家工作小组,并开展推荐工作,报送推荐专家名单。
三、经验体会与存在问题
回首2007年,学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全体中医药工作者的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离不开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如办公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新的一年中,学会将继续保持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继续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保持中医药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篇:中医药学会章程
中医药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医药学会(英文译名为: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第二条 中医药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及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康复、保健、生产、经营等单位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市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纽带,是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市中市药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团结广大中医药和相关的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遵循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优秀民族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促进中医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努力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服务。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促进中医药专业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本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宪法》关于“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及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坚持依法民主办会,不断深化改革,围绕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和卫生工作任务,开展各项活动。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中医中药并重,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中医中药 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南充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医药管理局的业务指导、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局的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会住所: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加强学科间和学术团体间的横向联系与协作;
(二)编辑出版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医药科学普及期刊和读物,中医药书籍、中医药信息资料;
(三)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鼓励、组织会员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会员及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
(四)普及科学知识,捍卫科学尊严,抑制伪科学和邪教的侵蚀,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广大群众中进行中医药学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中医药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五)加强同省内外中医药学术团体、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交往,广泛开展市际间的中医药学术交流;
(六)开展中医药科学技术决策论证,提出医药和卫生工作方面的决策建议,承办政策及有关部门在职能转变中委托交办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七)开发和推广中医药科技成果,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八)评选和奖励优秀中医药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学普及作品,培养、发现和推荐人才,奖励优秀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以及在工作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九)向党和政府反映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开展有关活动为会员服务;
(十)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创造条件兴办符合本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中医科技实体,不断增强本会自身实力;
(十一)本会对专委会实行直接管理,与各县、市、区中医药学会实行工作协调和业务指导。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凡承认本章程,符合下列会员条件者,均可自愿申请为本会会员。本会设个人会员、团体会员、资深会员。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本会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中医药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四)个人会员:医学院毕业,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药物、编辑、出版、组织管理部门工作,已获取中医药师以及相当职称,在中医药学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 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及其他在中医药科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在中医药方面有一技之长,取得相当医师职称后,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年以上,成绩突出者;热爱中医药事业,关心、支持本会工作的领导干部、科 技实业家、企业家及与中医药相关的民营事业单位的中医药工作者。
(五)团体会员:与本会专业有关、愿意参加本会活动,支持本会工作,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有一定数量科技人员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与依法登记成立的社团,以及医药企业单位。
(六)资深会员:本会会员中,取得主任医师、主任药师、教授、研究员或相应职称,有教高学术威望,从事中医药工作30年(含30年)以上,在中医药学科发展中具有带头作用,成绩卓越,有重要贡献,热心支持本会工作,能履行会员义务者。第九条 入会程序:
(一)本人提交入会申请书,由本会会员二人介绍或所在单位推荐;
(二)在各县、市、区中医药学会登记办理,再上报本团体审核批准统一编号发证,即为本会会员;
(三)团体会员、资深会员由单位或个人向本会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即为本会团体或资深会员。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享有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优先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享有对本会和所在专科分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
(四)按规定缴纳会费;
(五)同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书。会员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三条 会员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结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全市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通过提案和决议;
(六)推选名誉会长
(七)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的全市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有效。第十六条 全市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 理机关同意,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全市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全市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全市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
(二)筹备召开全市会员代表大会;
(三)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四)向全市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本会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九)筹措学会活动经费;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必须召开一次会议,因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二、五、六、七、八、九、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特殊情况下,增补或撤换理事会以上人员,须经到会2/3 以上常务理事通过。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因特殊情况可采取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为本会的分支机构,是非法人组织。专业委员会根据中医药学科设立,名称为“南充市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专委员会是理事会领导下的学术组织,接受本会管理,负责组织本专业的学术活动。
第二十五条专业委员会的设立和变动,由常务理事会决定。专业委员会民主协商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到期进行换届。主任委员不得兼任本会或其他社团的主任委员(原则上在职)。
第二十六条 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中医药领域内有较大的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职时最大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
(五)未曾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七)热爱中医药事业,热爱学会工作,责任心强。
第二十七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超过上述规定任职最高年龄的,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 团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八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任职一般不超过二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管理机关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九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全市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重要文件。
第三十一条 在会长领导下,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提出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意见,交常务理事会决定;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二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个人会费和团体会费;
(二)个人或单位、团体的捐赠;
(三)市财政局和市中医药管理局拨款;
(四)有关部门资助;
(五)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六)学会基金;
(七)利息;
(八)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三条 本会实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民主理财管理体制,经费收支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科技社团的财经法规和制度。
第三十四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五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制度,保障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六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十七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八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人代表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九条 本会的资产是公有资产,受法律保护。第四十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一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后报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二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需在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财产处理
第四十三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 本会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七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九条本章程经本会2012年 月 日第三次全市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五十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嘉兴市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工作总结
嘉兴市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工作总结
2018上半年,嘉兴市中医药学会在市科协、市民政局、市卫计委的指导下,在省中医药学会的关心支持下,理事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紧紧围绕中医药科技工作重点,紧密依靠全体会员和会员单位,在加强学会建设,学会间联系合作,完善规范化管理、繁荣发展中医药学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将学会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范学会组织建设,提升学会活力
嘉兴市中医药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理事会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学会章程,完善学会和各专业的管理及规章制度,并在学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严格按照学会章程和各项制度运作。上半年学会首先对现有个人及团体会员信息进行了重新梳理,其中对三位理事提出的辞呈进行了同意回复,目前我学会共有个人会员数1180人,团体会员数20个,其中理事数33人,常务理事数11人。其次学会自觉服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的领导,及时按照市民政局社会团体的审核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了2017社会团体的工作自查、总结以及其他事物的审查工作。
理事会准确把握学会职能和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始终把加强学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学会凝聚力作为本届理事会的工作重点。积极围绕推进嘉兴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社会这一主要目标,规范开展各项学会活动。在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遵循以科技促进步、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为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等活动搭建平台,使学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并进一步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建设。
二、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与健康”系列活动,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
理事会紧紧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与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系列活动,利用学会自身的优势,广泛开展多样性的学术活动,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上半年学会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举办“浙派中医走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培 训班”;
(二)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启动 仪式暨大型广场义诊活动;
(三)举办嘉兴市首届“中医药与健康”系列活动启动会 暨ppt制作、演讲比赛;
(四)召开嘉兴市中医药学会2018学术年会暨省市级继 续教育学习班及儿科、肛肠、眼科、糖尿病等分会2018学术年会并做好脑病分会换届准备工作;
(五)组织会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学会学术年会及比赛活 动;其中管志敏医生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有感入围全国“阅读中医”征文大赛评比;
(六)推动专业分会的科学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扩大专业 人才专家队伍建设,其中学会分别在4月、5月、8月向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推荐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新成立):刘杰、张爱军、陈康;丹溪分会(新成立):王文锐、张永建;肾病分会:徐业、曹建春、费德升等会员为候选人名单;
(七)全国首个“医师节”,会长沈瑞林、副会长兼秘书长 罗开涛代表学会向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医师们送上了鲜花和祝福。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中共浙江省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及嘉兴市委“两新”工委要求,为全面推进我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我学会深刻认识此次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整理资料并填写嘉兴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调查表并向上级党组织请示关于建立中共嘉兴市中医药学会党的工作小组的请示,其中组长沈瑞林、副组长罗开涛、党组成员马伟华、王敬民、张忠其、赵金龙、梁冰,名单已交上级党组织备案。
四、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完成主管部门交办任务 围绕中医药工作重点,服务中医药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学会学术性团体作用,认真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会专家去杭州参加“全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工作”;继续举办好嘉兴市“西学中”班的培训工作;学会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是提高全民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药鉴别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医药与健康进校园活动,丰富健康养生内涵,弘扬中医药文化。联合主办“浙派中医”巡讲活动;做好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的同时,举办主题中医养生体验活动,接受市民和中小学生体验和“中医养生文化馆”参观,学会会员认真讲解、答疑解惑、引导求助者避免进入外界养生误区,继续与南湖街道桂苑社区结对共建,共同建设“中医药养生陈列馆”和“中医药百草园”,为当地居民和小学生科普中草药知识。
五、2018下半年学会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专题学习,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按照国家民政部要求,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和“党建工作”,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承担政府提供适合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紧紧围绕政府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会两座桥梁作用,努力提升学会的四个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决策咨询、服务社会和科学普及能力,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具体学会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精神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做好学会党建工作。
(二)提升学术创新能力,继续办好嘉兴市“西学中”班,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
(三)提升服务政府与社会的能力,配合做好“接轨上海”、“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四)提升学会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逐步完善“学会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会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学会的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五)继续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全面促进嘉兴市中医药学术繁荣,以患者为中心,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决拥护“八八战略”,努力成为红船旁“卫计铁军”,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嘉兴市中医药学会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