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旅游美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历史101 学号:1005010102 姓名:赵萍萍
感受旅游美
生活的形式越来越纷繁复杂,人们的生活节奏正逐步上升,工作、婚姻、房价等等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不再是自由的人,而是生活的奴隶。正因如此,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疏了许多。现实的社会让人们理解到自然的重要性,旅游自然而然的成为人们选择放松的最佳方式。
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主体直接参与,是生活空间的转移完全摆脱了角色身份及时间束缚。在旅游活动中人们得到的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享受。旅游简而言之就是人们放下心理包袱去另外的地方游玩,现在的人们迫于人们生活压力或环境的影响去寻求一份心灵的慰藉。
旅游在逐渐升温,人们选择出游的次数频繁,所以对旅游地点的选择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心情,现在的旅游圣地大多被符号化,人们只是凭它的名气,盲目的随大众旅游,却不能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为此,旅游首先应该具备识别能力和良好的心态,在旅游活动中把握自己的方向。
旅游成为一种出游形式走进千家万户,在旅游中最需发现的是一种美,即旅游美(旅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是指旅客与旅游景点的相遇创生出来的,它是人类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美的自然呈现。旅游美给人一种最高的心情抒发。
旅游活动走进人们的视野,红色旅游了解长征文化。学习长征精神的精髓,像遵义的遵义会址。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不仅是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全中国人们的转折点,它挽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它承载历史的厚重感,是胜利的光辉,将把历史的记忆永远的载入史册。红色旅游活动中重在体验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只有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方能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在这类旅游活动中美与陈旧的历史碰撞产生的责任感。
当然红色旅游只是旅游的一部分,还有生态旅游,在身边的就有,正如一首诗这样写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步田”。花溪的美用这首诗再恰当不过了。花开的日子,河水静静的流淌,树林重重包围,更似一番世外桃源。逃离城市的喧闹,与花作伴,与草木作邻,浑然不知外面的环境恶化,远离废水、废气、废渣的侵蚀,恍若一片人间天堂。这就是人与物相遇产生心灵上的共根,旅游美便自然呈现。
美不是随意的,它是主客体之间的碰撞摩擦产生的,人们在活动后产生的美感经验,对旅游加以评价,便把旅游地符号化。真正地旅游不受符号化的束缚,而是靠自身的美感体验反馈给自己的最真实的感受。在符号化的过程便天然形成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只是用于参考的标准,而不是恪守的真理。所以旅游重在于亲身经历,例如在火焰山关于火它的的传说之二维吾尔族民间传说天山深处有一只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最高统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恶龙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杀。恶龙带伤西走,鲜血染红了整座山。因此,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这就是火焰山的来历,它带着一种朦胧的传奇色彩,给人以无限的想像。
旅游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旅游地的打造,旅游地的建设要按照美的规范来塑造,一是旅游地应具有一种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的美;二是旅游地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气息来开拓人们的视野,熏陶人们的内心世界;三是旅游地的环境条件一定要优越,保持一种舒适宁静的环境是旅游地的首要具备条件;四是旅游地的景观组合一定要密集,而且景观都必须具有欣赏价值才能吸引游客的眼光。
旅游活动中有五个节点,即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是旅游者鉴别旅游地的优劣的标准。旅游是主体在条件允许之下自愿做出选择,是在远离日常生活空间转移到一个具有观赏性的自然景观点,在游览活动结束后人们对此次游览给予的评价及其感受。
旅游活动过程中或结束给人们的美感经验分为五种,即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旅游地借助神话来打造旅游标示物,成功打造一个旅游地标,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空凭想像打造出神秘的天姥山,接着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情感得到自由抒发,自然流露出对旅游地的喜恶;然后给人一种自由。解脱舒服的畅爽诗性,散发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最成功的是狂欢诗性,使人融入其中,忘乎所以,纵情于景。就如西方的狂欢节,用一种欢乐的气氛和氛围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最具评价标准的是梦幻诗性,是我们给此次旅游活动的评分,在带给我们多少值得回忆的东西,在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多少的价值的东西,是对旅游评分的主要标准。
对于旅游活动有五种对象,即拟态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纪念品景观。由于人们并不是首先直接接触景观,而是传播没接通过对象征性事件爱暖和信息进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这就是拟态景观;感受到拟态景观加剧我们队旅游的追求。即由山、水、林、气、筑组合成一个实体的景区,用规范设计形成一定可观性的景点,即对城市的打造有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便形成环境景观;在旅游活动中不仅需要自然生态景观,也要树立一个有文化的空间,即场所景观才能使二者达到融合;旅游地带给心灵上的慰藉后又怎能少了纪念品呢,它带着旅游地的特色给旅游者永远的纪念。
旅游与二者破天荒的结合在一起。不是偶然,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哪一次旅游活动中。你与花的碰撞,你与水的碰撞,你与山的碰撞,你与石的碰撞,都是主体审美现象的产生;换化做一股心灵的电波刺激着对方,人为自然的美所吸引和征服,并深深的恋上一瞬间感觉所创生出来的美。
旅游美的提出更是形象表达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感情色彩,它是主体与景观二者之间的喜恶关系更直接阐述出来。旅游美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乏味的词语组合而是增添浓厚的美的感觉享受的自然呈现,它像吃一块巧克力一样,那淡淡的味道换回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改变了单调的生活环境,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精神的交流。
旅游美是美与美的碰撞,它融汇了所有美好的事物,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最高心灵的沟通。它彻底颠覆了人的主观感受,把人带进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外界的繁杂形成天然的屏障,隔离了所有的烦恼,冲刷了人的内心世界,带走所有的污垢和尘杂,是一台天然的清洁器。旅游美的有机组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到外面的郊游方式,而是去发现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是用心来体验的,与山水的对话和沟通,产生无限的幻想。
现在乏味的生活太需要一种新的调味剂,旅游美便应运而生,美与旅游的自然结合仿佛天造地设一般的自然,勾起人们对美的无限的悬念和追求。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无数次的加工和提炼造就而成,是在旅游活动的最深层次的感受,例如在泰山看日出,你的目光和弥漫着光芒的日出相互摩擦产生出一股炙热的能量融汇在心中,打动着你的内心世界,牵动着你的心情的转换,一种崇高的美引领着我们的思想。也许是太多的压力花光了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逐渐的我们增加对一种宁静的追求,对大自然的向往。在追求旅游的这条路上,需要重拾以前的那份对生活的热情,为自己酿造美味的蜜。
旅游美的光辉无处不在,它照耀着大地的万物,美与自然的交流正融洽的汇交在一起。我们的身边都漂浮着美的影子,单调的物质世界给予我们的太少,完全不能满足对现实的期待。生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旅游便是使这种感情抒发的最佳方式,在这种活动中的我们来追寻一种超自然的美,所有给予的感情都幻化成一场美丽的梦。在这场梦中,从未打乱着正常的次序。
第二篇:发现美,感受美(共)
发现美,感受美
青春,我与心灵有个约定,要和快乐一起同行。
青春是一个让孩童羡慕让长者感叹的岁月,它意味着长大、意味着独立、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精彩的开始。而我们正大把大把的拥有并挥霍这段镀金的流年。
青春年华期的我们总是被羡慕着,宽容着。因为我们有活力、有精力、有朝气、更有着年轻,就像7、8点钟的阳光,明媚且充满了潜在的巨大力量;就像含苞怒放的花蕾,一切都是如梦般的美好。不过上帝总是公平的,在把好的东西送给我们的同时也顺带一些不甚好的东西。青春年华固然赋予了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也带给了很多让我们无法释怀东西,就像潘多拉魔盒似的,让我们高兴并痛苦着。比如迷茫、比如„„
关在透明的玻璃瓶里的蜜蜂总是撞来撞去,即使头破血流还是如西班牙斗牛追逐红色那样的固执倔强,因为蜜蜂想找到自由的出口。现在的我们就像那只顽固的蜜蜂在青春年华给我们营造的世界里撞来撞去,只为找到属于我们的“自由”的出口。
如果说大学是碧波荡漾、“莲绵不断”的荷塘。我们就是那采莲的少男少女,我们现在在荷塘的一面嬉闹,而莲却在荷塘的另一面随风舞动。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叮咚作响的溪流,我们就是溪流里的沙石,时动时静,方向迷茫且不定。如果说„当然了,嬉闹与迷茫是我们这个年龄的特性(或者说是个性)无可厚非的,也总会过去的。总会有有一天我们会采下一束莲,总会有一时我们会腾浪而起,筑起一座山石。就像再大的风雨也有停的时候。再强的雷电也有弱的时候,雷雨渐息,阳光总会散射出他灼目的光芒。
现在的我们有时会些许迷茫,迷茫于不知道做什么。有时会自问我们就这样一事无成庸碌的过完自己的大学生活(我想大多说人都会这样扪心自问吧)?或许会有很多人来反驳我,会说:“我们是来学习的!”。诚然我们是来学习的,但是因为没有了高中时那种升学的压力,我们很多人已渐渐懈怠,或者说有了更大的抱负,已经不止是拘泥于学习!不过由于我们所处环境的局限(现在我们毕竟还是学生),和意志力不够坚定,有很多抱负很难如我们所愿那样变为现实。所以有时我们就会迷茫,其实我们会产生这种迷茫心理也是因为我们有颗上进的心,但我们这颗心过于稚气,经不起太多挫折也没有太多的耐力,所以总是与成功擦肩而行。
阳光总在风雨后,因为风雨的惊扰我们才会感受到阳光的明媚,也才有了彩虹的美丽。因为我们有迷茫所以后来我们才会明白许多、懂许多。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刘艺柱老师的讲座,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从刘老师的讲座中受益匪浅。刘老师的讲座让我顿悟: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是好的,但是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每一件事情,就像人是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的,要想吃胖就要一口一口的吃,必要的话还要一日多餐呢。我们时常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我们这些青春正浓的学生实在是困难啊)。其实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扎到人堆里是找不到的,把自己看低一点。(但这个放低自己不是说要轻视自己,而是把自己当成高楼大厦的一块基石,虽很小但也有他一定的作用)。就拿以后的工作来说,没人一进厂就拿高薪坐高位,每个人都是要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才有机会争取高新和高位,但是如果我们缺乏意志和耐力,那高新高位我们永远都不会得到的。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都能从一些“偶
遇”中发现一些“美”,我相信我们的迷茫就会很少。我们真就能够与心灵相约与快乐同行,2011-5-24
第三篇:旅游感受(模版)
2013年的7月13日至18日,是我和相处3年的孩子们的一次大连之旅。随行的孩子是:弓昊然、赵新宇、樊子菲、郭钦湜、赵晨阳、李少聪,乘坐豪华大巴,路经石太高速、京石高速、京沈高速、沈大高速,行程1326.5公里,时间18个小时左右。我们第一天早晨5点30分出发,下午7点到达北戴河,休息一夜,第二天下午2点到达大连,几天内连续观察了星海广场、海滨浴场、发现王国、旅顺军港、旅顺蛇博物馆、清军南子弹库、军港公园、圣亚海洋公园、俄罗斯风情街等几大景点,最有意思的是海滨浴场,在那里我们轻言目睹了大海的风采----首先是乘坐游轮绕行海港一圈,迎面吹来轻柔而凉爽的海风,仔细品一下还有淡淡的咸味呢。坐在游轮上,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左摇右晃真的和在空中一样无助,心惊胆战,但是这种感觉很快被大海的美景迷惑了: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海鸥自由自在的翱翔在辽阔的大海上,不时发出几声欢歌。游轮上的游客忙得连眼睛都顾不过来了,雪白的浪花一浪赶着一浪,拍打在船舷上发出一阵阵哗哗的水声。碧绿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波荡漾、一碧万顷,看!小岛,几个精致而且百绿相间的岛屿矗立在海水中,经受着大海的洗礼,把美丽的大连海滨装点得更加绚丽。那时候我在想,和大海相比,什么还是伟大的呢?没有,怪不得有词语叫“海量”呢,将近一小时的与大海亲密接触,我们还光脚丫体验了赶海的乐趣,清凉的海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刷在自己和孩子们的身上、脚丫上、腿上、、、、、、直至心里。从孩子们的笑声里、欢呼中就可以感受到心有多乐了,景有多美了!另外一个感兴趣的是海底世界--------只是在书上学过“景色奇异”,但是亲眼看到后又是一番景象:颜色艳丽、形态各异的魅力珊瑚;一个又一个奇大无比的海龟有限的游来游去;大大小小的鲨鱼、颜色艳丽的海水鱼、奇形怪状的海底贝类、飞速游动的特大电鳐、美丽的珊瑚礁、各式各样威武和神奇的大虾、小小的种类异同的小浮游生物都真正的印到了自己的心里,是呀,怪不得孩子们会一阵又一阵的欢叫呢,何况自己是个43岁的中年人。其中现代化的科技也应用的淋漓尽致,长118米的海底通道,美轮美奂的海底梦幻体验通道(长10米,寬米,高5米,声、光、点、电齐备)和训练有素的海狮、海豚、海象表演都令人流连往返!愉快的旅途准时短暂的,不知不觉5天过去了,7月18日,我们登上了返回的旅程,这一次我觉得自己没有白去,为什么呢?一是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平原展现在眼前:深绿色的,茫茫的“青纱帐”(芦苇荡)时而有一片又一片草塘,风儿吹过,一浪赶着一浪,惊起一群群飞鸟,也许也像书上的《可爱的草塘》中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情景吧。穿过青纱帐,路过无边无际的东北平原,有千倾玉米地、稻田、麦田,但满眼都是绿色,录得发亮,;绿的鲜艳,绿的肥沃。再过来是进入河北地段,那里是产麦区,养殖业、水产业并进,上万亩的桃树林一路相随,偶尔露出红红的果实,那桃子是又大又甜赛仙桃呀!有一个叫月亮湾的地方不知是不是苏教版上的月亮湾,不过,在我心里觉得就是,因为那里和书上一模一样,这就是文字和现实之美。返回山西境内,山多了,岭也多了,水少了,绿色在减退,不只是观感,就是自己也在想这就是高原和平原的差别吧?黄土地、黑土地的差别?但是景象别有一番:层层梯田,洼洼坑坑,叶子小了,颜色也在减退,可惜的是高速路两旁的绿化不太好,给人感觉酸酸的。好了,一路平安回到榆次,虽然晕车,不舒服,但是收获颇丰,一句话“大连真好,大连真的值得一去!”
第四篇:感受数学美
论文编号
枯燥数学课堂反思之感受数学美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的,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从让学生学会“识图”、“鉴赏”、“游戏”、“发言”、“创新”、“质疑”六个方面简单地探索了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审美能力。关键词: 学生 数学 审美 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应用的普遍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这三个特性使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的,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数学审美教育。注意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当学生发现数学确是一个美的世界时,便会改变对它的成见,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让学生学会识图,在识图中感受数学的“形状美”。
英国数理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之美。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影子,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后,我布置给学生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乡镇一角的街景,从中去发现一些熟悉的数学图形,并让学生归纳,有哪些图形是相似的?如:在教《轴对称变换》的教学中,可让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教师里有哪些也是对称的图形呢?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在学习《圆的基本知识》时,我把圆同描写太阳和月亮的优美诗句、声音与色彩以及数学史上对圆的美学认知的发展历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利用网络搜集将生活中的圆展示出来,如当小雨滴落在湖面上荡起的涟漪,那种震撼的美,学生屏息凝神,看呆了,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此时的内心体验要比老师的说教好上千百倍,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感兴趣?新课程提出的情感目标也就落实在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细节无处不可美,一句动听的表扬,一个感人的眼神,一份漂亮的板书,一次有趣的数学活动„„就在这不经意中,数学之美便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还可适当地延伸知识,介绍奥运五环,带给人们美感享受的同时,又昭示出人类体育运动之美。学习“集合”时,可把它与罗素的“理发师悖论”,特别是集合论的创立者康托尔的故事,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课余的时间,我们还可带领学生漫游在数学“王国”,如:在数学的园地里,完全正方形作为一朵沁人心脾的奇花,曾陶醉过多少观赏者!五种正多面体以其形式美带来的神秘感,使古代人曾把它们分别作为火、风、水、土、空气的象征,而这五种图形总名之为宇宙的图形。由宇宙美神得到的黄金矩形是最令人心醉的优美图形之一。它在形式比例上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因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诸如像柜、图书、杂志、火柴盒及至国旗都采用了这一优美的图形,以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的享受。
通过以上的体验与学习,学生能感觉到数学是美丽而神奇的,数学美不胜收。在识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审美的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叹数学的“和谐美”。
美是艺术的一种追求,美也是数学中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数学是美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能力,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审视所学生的数学知道,研究数学发现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芬奇说:“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一切符合黄金分割值的图形都是最美的图形”。所以我在讲授“黄金分割”的知识点时,先跟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体形是否标准?那么,你们回家用尺量一下自己上下身的值,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到明天我们学习黄金分割了之后,你们便可以得到答案的。”同学们立刻被这一“黄金分割”所吸引,兴趣十足主动积极地去预习这一节课,真正达到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在学习应用题时,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使学生从感受到数学中这富有秩序的设置和乘法的美等。因此,我们应该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多元教育因素,有意识地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美的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数学之美很难定义,但只要我们细心鉴赏,就能在学习数学时感受到美的愉悦。
三、让学生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关注的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学生将会学得最好。数学游戏就是其中最受教师和学生喜欢的形式之一。游戏与教学相互包含,使学生们在愉快游戏的同时自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大开放。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如教学《对称、平移与旋转》时,若能把“跳棋”搬进课堂,学习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称的基本特征,不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又初步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四、让学生学会表达,在表达中体会数学的“抽象美”。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教学如果不经过学生兴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智的挑战与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不经过比较反思、独立判断,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很难说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学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抽象美”。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让学生学会创新,在创新中感悟数学的“变幻美”。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例如学习了点关于直线对称点求法后,就要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去分析,对原题进行加工、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题目可以是这样的:一条小河l的同旁有两个村庄A、B,在河边修一个抽水站,问该站应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它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之和最短?
学生继续讨论,将得到另外不同的几个题目:
延伸:(1)小河两岸(设两岸是平行的)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上修一座与河岸垂直的小桥,使两村庄间的距离为最短,小桥应修在什么地方?
延伸(2),在圆柱形铁皮桶的外侧A 处有一只小虫,请为它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使它沿桶外侧爬到桶内壁B处。
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在不断的自主创新中,享受数学之乐趣,感悟数学的“变幻美”。
六、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优化数学的“无穷美”。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也就是说“乐在其中,才会有吸引力和产生内趋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在质疑中优化数学的“无穷美”。
如:教学“轴对称”时,我先是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然后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恰当的评价,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对学生新奇怪异的想法我们要加以保护,决不能随便予以否定,遏制及嘲笑。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起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久而久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那么,对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一定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培养学生数学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美好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一双认识、欣赏并发现“数学美”的慧眼!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朱永新、杨树兵 《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3、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1.4、牟洪宇《问题解决中的审美教育》《中小学数学》2002.9
5、王振华《将游戏带进数学课堂后》 《中学教研》
第五篇:谈旅游感受
南戴河一游的感受
时光交替,冬去春来,人们终于从厚厚的衣服中解脱出来。5月的假期无疑成为了人们出门散心,活动身心的最佳时机!当然我也不例外,驾着5.1节日的春风,我和家人到海滨体验了一番。
志同道合的人还真多啊,偌大的海滨沙到处可见前来晒日光浴的游客!还有的是团队组织的旅游,跟着团队走了一路,也旁听了一路。导游讲起美丽的南戴河来还真是滔滔不绝啊!
南戴河海滨旅游区位于抚宁县城东南19.5公里处,东北隔戴河与避暑胜地北戴河海滨毗邻相望,一桥相连。该海滨旅游区东起戴河口,西至洋河口,海岸线长3公里,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南戴河海滨浴场沙软潮平,滩宽和缓,潮汐稳静,最高潮位1.66米,最低潮位0.66米,潮差1米左右,水温适度,安全舒适;海底沙细柔软,无礁石碎块,无污泥烂草;海水清澈透明。南戴河海滨旅游区是一个进行海浴、沙浴、日光浴的理想的天然佳境。著名书法家张仲愈先生来畅游时曾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浴”五个大字。
漫步在南戴河的海滩上,目光所及之处,我看到了一座高大的“天马”塑像,整个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海滩聚焦了前来旅游、休养的男男女女,说话声、笑声、潮起潮落的响声和金黄的海滩、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五彩缤纷的遮阳伞以及人们身上美丽服饰,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此时我突然想坐上游艇,一览海上风光!走到最近的一处游艇项目旁,我跟管理人员交谈起来。这位管理员是当地人,在南戴河居住了几十年,亲身经历了南戴河的发展历程!
据管理人员说,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南戴河已经成为基础设施配套,各种功能齐全,旅游景观众多的旅游度假区。被列为国家最高级别“4A”级旅游景区的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规模宏大,可领略滑沙、滑草、滑艇的乐趣,可到中华荷园观荷。仙螺岛游乐中心的跨海索道、观光游乐塔等项目,充满神奇、刺激,令人乐此不疲。还有天马公园、戏水乐园等等。
看着游玩的人们都陶醉在无限的欢乐中,我也迫不及待要尽情参观一下各个美丽景点!
第一个景点我就选择了仙螺岛。仙螺岛游乐中心位于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正面近海处,它是依托蓝天碧海的自然优势,根据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构思建成的。仙螺岛的开发建设立足高品位、高档次、注重文化性、观赏性、参与性、刺激性的完美融合,不仅弥补了秦皇岛无岛的遗憾,更为南戴河旅游景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游客们可以乘坐索道游览全岛,还可以在美丽的海中仙螺岛挑战蹦极!
时间真快,转眼我已领略了南戴河海上的风光和沙滩上的风情,还在娱乐区痛快享受了一番,真实不虚此行啊!
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