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

时间:2019-05-12 07: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

第一篇: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

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

郝穴小学六(5)班 罗俊杰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我是郝穴小学六年级五班的罗俊杰。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

诗词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中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最自豪的文化传承。诗词是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格律词的总称。楹联又称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对联、门对等通称。诗词楹联在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诗词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过年贴的春联,我们语文书中的古诗,绝句等。江陵是仙鹤的故乡,在我们龙渊湖畔,就有很多关于仙鹤的古诗词。例如“横枕江陵千里梦,畅游鹤渚满园春”;还有咏鹤七绝句,例如描写志向的“弄影清波玉颈弓,翩翩起舞戏春风。明朝一展凌云翅,携得丹心上九重。”

我们郝穴小学的校园内也是到处都是诗词楹联,是书香校园。我们学校有很浓厚的学习诗词楹联的氛围,我们要感谢学校老师为我们创造的良好氛围。

我们学习诗词楹联,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学好了诗词楹联,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在此,我呼吁大家踊跃学习诗词楹联,将来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第二篇:诗词楹联集锦

诗词楹联集锦

三门峡赋

豫西明珠,第一坝涵清泻玉;中原巨镇,金三角致美增祥。隔河一呼晋地,越山而望南阳。接长安之王气,采洛阳之芬芳。近观长流之浩漫,远属邦畿(ji)于夏商。历秦汉而代序,腾盛世之崇光。

若夫奏德音于赤县,毓文明以发祥。古民服田,居仰韶于胜址;轩辕铸鼎,传启世之典常。虢(guo)墓现青锋,铜心玉柄;晋礼倾社稷,齿寒唇亡。白马奇谭,推物理而知谬;青牛紫气,著瑰论以显扬。林中抚弦,魏仲先之古雅;军前荡寇,张伯玉之雄强。植甫极贞明,广种桃李;靖华多著述,近承义方。见人文之博洽,张古韵于昊苍。尔乃游都市之殷庶,惊巨变于沧桑。美政和谐,传嫁惠于百业;高桥宛转,系康衢于十方。五基地格局秩秩,九链条产业煌煌。涉涧河而弄碧,钓平湖以含沧。秀木排云,舞婀娜之青柳;重楼拔地,承俊彩于朝阳。淀鲜葩于丰岁,揽风物之阜昌。展千姿于库区,天鹅起舞;通三省之商贸,修轨益彰。

至于河山俊秀,客子开吭(hang)。问陕州于封邑,怀旧治之甘棠。吟唐宋之佳句,访上官于轩房。迷仙境于云蒙,石投古洞;礼佛踪于熊耳,碑伫(zhu)空厢。豫西峡珠飞练舞,大淙(cong)潭水落虹翔。观胜概于三门,槽道避险;寻禹迹于砥柱,中流引航。亚武山之奇险,玉皇尖之苍茫。集万类之闲美,醉好景以衔觞(shang)。

大禹治水之地,秦赵会盟之乡。居厚壤而隆盛,感民风之淳良。铭曰:三门福地,瑞鸟回翔。天赐煤铝,浪接银潢。名城扈扈,大国

堂堂。齐开懋业,水远山长!

第三篇:诗词楹联

诗词

1.表达爱国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2.劝人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唐)李涉《岳阳别张枯》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偶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3.朋友送别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4.思念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岳阳楼记》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5.儿童生活情趣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含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鹤雀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幸》 9.秋天的景色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10.冬天的景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吃梅花》 11.描写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12.描写江河湖泊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蛋暮江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4.反映边塞生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其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15.述志抒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0.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幸》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 游 《冬夜读书示字聿》

楹联

1、写景类对联

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2、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5、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6、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7、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8、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9、窗前莺共语,帘外燕双飞。

2、爱国联

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2、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3、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学习做人的对联

1、尽力量为善,振精神读书。

2、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

3、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

4、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5、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9、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0、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11、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大海有实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1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6、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4、趣联

1、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2、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3、水近楼台楼近水,山环树木树环山。

4、院满春光春满院,门盈喜气喜盈门。

5、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6、静泉山上山泉静,清水池里池水清。

7、能文能武能创造,敢想敢为敢攀登。

8、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9、开花芝麻步步高,出土甘蔗节节甜。

10、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11、松下围棋,松子忽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12、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13、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14、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15、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16、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17、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18、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磨大眼小条稀稀,可推细推粗。

19、日照窗纱,个个孔明诸葛亮;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20、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1、将众山移开,东海在前,昆仑在后;让一阁独立,清风有主,明月有家。

5、春联

1、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

(红梅报春)

2、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普天同庆)

3、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看今朝(人杰地灵)

4、稻花钢花科技花万花竞艳

农业牧业工商业百业兴隆

(日新月异)

5、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

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春回华夏)

6、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极乐世界)

7、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8、7、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9、(苦尽甜来)10、8、两个天窗——出气,一扇风门——伸头

11、(乐在其中)12、9、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13、(扭转乾坤)14、10、大地播春光山青水绿

15、神州增秀色万紫千红

(春满人间)16、11、问如画江山九州壮锦谁铺就,17、听由衷赞语万里春风党引来(红心向党)18、12、滚滚春潮千帆竞发,融融春色万木争荣

19、(乘风破浪)20、1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1、(大地春回)22、14、春风送暖百花艳,特色兴邦万户歌

23、(春来喜气)24、15、时雨一犁遍地禾苗争茁壮喜迎丙戌千家富

25、春风几度满园桃李斗芳菲极目江山万木荣

26、(春风化雨)27、16、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28、17、人旺财旺家家旺,福添寿添岁岁添29、18、家居绿水青山畔,身在琼楼玉宇中30、19、闻鸡起舞春光回大地,跃马争春喜气到人间。31、20、春满书香门第,福系金粉世家32、6、行业联33、1、学校:今天祖国花朵

34、明日建设英才

35、(茁壮成长)

36、万里春风催桃李

37、一腔热血育新人

38、(尊师重教)

故事

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一.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二.秘诀1: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二.五枚金币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秘诀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三.三.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七.请不要开错窗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秘诀7: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第四篇:诗词楹联

2010年刘煌庄诗词楹联培训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的诗、联文化,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时代重人文,盛世重精神。为创建“荆楚诗词之村”更好地继承传统的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其诗词、楹联的魅力,更加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凝聚国人,震撼村人,在荣获“荆楚诗词之村”的光荣称号之后,为创建“中华诗词之庄”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一、培养学员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

二、提高学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弘扬传统的诗词楹联文化艺术殿堂,提高自身素质,巩固学习成果。

三、以唐诗、宋词、楹联、书法、弟子规、幼学琼林、家礼等为教学内容,促进学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本重点背诵、朗诵部分唐诗、宋词和优秀的传统楹联,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五、本难点教学诗词的平仄、背诵平仄,帮助学员分析结构,促进学员掌握规律,发现特点。

六、培养学员自己动手、动脑、写诗、写词的基本能力,初步做到让学员能写通俗易懂的诗词楹联。

七、完成上述教学工作任务外,教师可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学员特点、灵活增补教学知识。

八、教师与教师、教学与学员之间,要加强互动工作,共同学习,快速提高,只有这样,方能达到目标之地。

第五篇:诗词楹联常识

第二节

诗词楹联常识

一、近体格律诗近体诗,就是唐朝的诗。唐朝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的诗,全部称为“古体诗”。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诗规矩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一)近体诗固定的格式和规律

1.字数

句子格式有两种:每句五字称“五言”,每句七字称“七言。

2.句数

诗的句数有四句和八句两种。四句一首的叫“绝句”,八句一首的叫“律诗”。五言四句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四句的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八句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八句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3.平仄

近体格律诗中四个字的词组,一般都是按“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方式组合。这样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有韵律之美。

4.押韵

绝句、律诗一律押平声韵,不换韵。“押韵”也叫“叶韵”。

平起的诗首句起韵,仄起的诗第二句起韵,其下都是隔句押韵。

5.对句

对句又称“对偶”或“对仗”,就是上下两句配成对,字句平仄要相对,而且字义也要相对。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定要各自对仗。绝句只要求平仄相对,而不要求字义上相对。所谓对仗,具体说就是:平仄要相反;语法结构,甚至修辞方式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二)怎样分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的重要因素。作格律诗必须学会调平仄,然后按规定的平仄格式去创作。平声字读音较为舒和、悠扬,上、去、入三个调类的字则比较曲折、急促。作诗的人,为了使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使音节显得有起伏,能生动,就把平声字与上、去、入三声字交错在诗句中使用。因为上、去、入三声字读起来险仄、急促,所以就以“仄”字来代替,这就是平仄音律的得名由来。

从六朝以来,即以平、上(shǎng)、去、入四个字来作四种声调的代名词。“平声”就是调值与“平”字相当的声调,上、去、入可依此类推。明朝真空和尚曾在《玉钥匙歌诀》中提出四句口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后来《康熙字典》沿用了这个歌诀。虽然,歌诀对调值的描述不够科学,但不失为一种分辨四声的简易方法。

说普通话的人如何分平仄

由于普通话里,古入声字被分派到了平(阴平、阳平)、上、去三声里,所以最笨的办法,就是把约650个入声字都死记下来,除开这些字以后,其余的字,第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那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可是。650个入声字,死背起来,也不是一件令人高兴得起来的事。为了减轻大家的压力,我们选了159个混在平声字里的入声字(约占入声字的25%)。没事的时候,多看它两眼,看熟了,就好把它们从平声字里逮出来了。

混在阴平里的入声字(77个)

八 拔 菠 拨 钵 逼 插 拆 出 吃 答 滳 督 秃 突 掇 刮 搁 胳 疙 割 鸽 聒 豁 喝 壹 揖 夹 激 击 迹 绩 积 鞠 喀 磕 瞌 窟 哭 拉 黑 摸 劈 朴 七 漆 掐 曲 屈 杉 杀 塞 虱 湿 失 叔 刷 塌 踏 托 脱 剔 踢 屋 瞎 膝 悉 息 析 昔 夕 锡 压 摘 只 织 汁 混在阳平里的入声字(82个)

白 脖 博 雹 驳 钹 鼻 达 敌 读 犊 牍 独 毒 踱 夺 额 服 福 弗 伏 格 阁 革 隔 葛 国 猾 滑 盒 劾 涸 斛 忽 及 急 吉 棘 即 集 亟 脊 疾 夹 菊 局 咳 勺 舌 赎 孰 术 俗习席 龚 檄 十 石 食 蚀 实 辖 铡 札 宅 窄 贼 竹 烛 逐 足 卒 族 粥 轴 直 殖 执 侄 职 昨

帮讲四川话的人分平仄

讲四川话的人比讲普通话的人分平仄,有一个的方便的地方,就是在四川话里,旧的入声字,都归并到了阳平里,没有象普通话那样“入派三声”。所以,用四川话念出来的第一声,必然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必然是仄声。第二声里,除去入声字,都是平声,被排除的入声字,当然是仄声。

如何排除第二声里混入的入声字呢?这里介绍一个方法,那就是,在第四声念完后,念出短促的“第五声”。读“第五声”的字就是入声字。从“第五声”还可类推出一些入声字。举例:

1,天 田 舔 tian(52)铁

田和铁,不同音,田是平声,铁是入声字。类推:贴、帖、特、忑、忒,是仄(入)声字。

2,妈 麻 马 骂 灭

麻与灭,不同音,麻上平声,灭是入声字。类推:蔑、篾、脉。3,摸 沫 抹 磨 沫

沫与沫,同音,沫是入声字。类推:末、膜、没有、陌、、墨、殁、莫、漠。这个方法不科学,也不万能,但可以帮我们从阳平里排除一些入声字。

(三)格律诗的押韵和平仄格式 押韵,是指在需要押韵的韵位用同一个韵(或邻近韵)的字,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美。押韵字称为“韵脚”。律诗押韵的原则是,每联的对句必须押韵,即二、四、六句押韵;而且只押平声韵(仄声韵极少),一韵到底;首联出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前人作诗一般都是用“平水韵”。“平水韵”基本上是用的隋唐音。

律诗平仄搭配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对”。即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首字的平仄必须相对,而绝不能相同。其目的是为了在一联中声调有变化,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优美。二是“粘”。“粘”是指下一联出句的首字和上一联对句的首字平仄必须相同,即“粘”在一起。这样就会使上下两联的平仄不雷同而有变化。

律诗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平仄基本格式有两个:

(A)平平仄仄(平起式)

(B)仄仄平平(仄起式)

如果要组成五言律诗,其基本格式则在(A)式即平起格式前后各加一个平声,成为: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在(B)式即仄起格式前后各加一个仄声,成为: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五言律诗平仄基本格式有以上四个。然后,按照“对”、“粘”以及押韵原则的要求就可以把五律平仄的格式归纳出来。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以仄起为常见。

七律的基本格式是在五律基本格式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然后仍然按“对”、“粘”及押韵原则要求归纳出七律平仄的四种格式。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轨,仍以仄起为常见。

作诗通常按以上格式去搭配平仄,但也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掌握,即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有时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二、四、六字一定要严格按平仄规定,不能改变。

了解律诗的格律,绝句的格律也就容易掌握了。绝,即断绝、截断的意思。绝句即截取八句律诗中的四句而成。

二、词

(一)词的形式

词的形式名称叫做词牌。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词牌是歌谱的意思,犹如现代民歌有《杨柳青》、《紫竹调》等,写作时可以按照它们的曲谱填上歌辞一样。所以,古人把按照词牌写词叫做“填词”。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的名称变成种种特殊的格式,即专供人们填词时遵循的有关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的文学形式。不同的词牌,有着各自不同的字数、句数、分段、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填词时必须按照词谱,不可移易。这样,就需要查对《词律》、《词谱》等一类工具书;或者熟背几首名篇,按前人的格式,谱上时代的新内容。

(二)、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不同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押韵,主要区别在于:一是韵部不同于诗韵;二是上去通押;三是押韵的方式多样。

1、词的韵部

唐宋时代只有写诗的诗韵,没有填词的词韵;至少,今天还没有找到唐宋人所用的词韵书籍。其实,词最初是民间的歌辞,它的押韵,必然要比用作科举考试的诗韵为宽。

2、上、去通押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古体诗也可押仄声韵,但必须同一声调的字才能押韵。虽然在某些古体诗中也有上、去通押的情况,但毕竟是个别现象。从词的押韵来看,上、去通押的现象就比较普遍。例如,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以上声字“起”、“示里”、“里”与去声字“异”、“意”、“闭”、“计”、“地”、“寐”、“泪”押韵。总之,词的押韵实际上可归为三声:平声、仄声(上、去)、入声。

3、押韵的方式多样

词的押韵,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一韵到底。如《十六字令》、《沁园春》通篇押平声韵,《如梦令》、《卜算子》通篇押仄声韵,《忆秦娥》、《满江红》通篇押入声韵,等等。

(2)转韵。

有的词牌规定要转韵,如《清平乐》上阕为仄声韵,下阕为平声韵,全篇共押两个韵。《菩萨蛮》,全词共押四个不同的韵。

(3)平仄互押。

如《西江月》上下阕各有三句押韵,前两句用平声字,后面一句用仄声字。根据词牌规定,这个仄声字必须与前面两句的平声字同一韵部(词韵的韵部),即韵母必须相同。

(4)交替押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上下阕基本上都押平声韵。然而,在上阕中间,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去、宇”为韵,押入声;下阕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合、缺”为韵,押入声。上下阕的押韵都是由平转仄,再由仄转平。但是,这个平声韵是通篇从头贯穿到底的,而那两个仄声韵,却只是分别插在两阕中间的,形成了交替押韵的现象。

(三)词的句式及平仄安排

词有不同字数,不同平仄的各种句式,大体可以分为律句和非律句两类。

词中的律句,平仄格式与近体诗的句式相同,即以两字为一个节奏点,平仄交替,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并须避免孤平与下三连。这类句式可以说是律诗的句式在词中的运用。律句在词中占绝大多数;只有象《雨霖铃》等个别词牌,基本上不用律句。非律句是词中的特有句式。

楹联

(一)楹联六要素

1,字句对等

字句相等是指上下联的字数和句数都相等的意思,这是对联的第一个要素。有些书本上讲,对联的第一个要素是“字数相等”,这不全面。“字数相等”只意味着上联字数总和与下联字数相等,而事实上,对联有短句联、双句联、多句联的不同,因此,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总和相等,而且上下联句子多少也相等,即字相对,句也相对,方成为其对联。对联不管长短,都具有上下联字句相等这一要素。对仗的“仗”是取仪仗的意思,仪仗队总是两两相对,排列得十分整齐。对联也讲对仗,字相对,句也相对。

2、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又一要素。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组必须有相同的词性才能构成对仗。要做到词性相当,首先要弄清楚古人对词的分类。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按照诗的对仗,词可以分为九类,就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虚词、代词等。古人属对一般把字(词)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所谓的“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也就是要求下联的词与上联的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结构相应

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就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4、节奏相称

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也称为音步。所谓节奏相称,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句式一样。短联如此,较长的联也如此。

5、语意相关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所谓相联,一般地说,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一副对联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那就会留下拼凑的痕迹,不是好联。

6、平仄相对

关于“平仄和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1)、古四声与今四声不能混用。四声是汉语音律的具体表现,它是按照汉语发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等特点分为四种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略有不同,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都为“仄”;而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是“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是“仄”。古四声中的入声字在今四声中被分别归入去声、上声或阳平中,因此,有些字在古四声中是仄声,在今四声中可能是平声。例如,一、八、国„„。在对联的平仄问题上,现在有“现代派”和“传统派”两种不同的意见。目前,在实践创作中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双轨制”,古四声和今四声并存,但不能混用。

(2)、平仄交替与平仄相对。对联的上下联各联内部平仄要交替,即节奏的安排上,一句中基本上为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而上下互相对应的字,则要求平仄相对,即平仄相反。按照这一规律,上下联内部平仄交替,而上下联之间平仄对立,才能造成回环起伏的旋律,使对联的节奏鲜明和谐、悦耳动听,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在一些对联的创作中,声调的掌握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允许个别字不是平仄相对,这是根据七言律诗平仄规律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沿袭下来的,但,这也要考虑音步,每一个音步中总是最后一个音节重读,在这些节奏点上必须平仄相对。

(3)、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就是上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是对联创作中必须遵守的。这是因为,仄声字洪亮,有顿挫意,而平声字韵味舒长,有悠扬不尽的韵味,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稳定感。

为了初学入门,可以定一条“简行易记”的规则,尔后不断深化。那就是:上联单句逢双字平仄交替,多句末一字平仄交替,句末仄声;下联对句逢双字和多句末一字与上联平仄相对,句末平声。还有,独字句或三字以上的专用词语也作为一个音节处理。

(二)撰联七忌

(1)忌合掌。

撰写对联,必须上下联异义相配,方为合格。有人对“词性相同”这一要素产生误解,以为上下同义便是对仗工整,其实是犯了“合掌”的毛病。“合掌”是作联之大忌。什么叫“合掌”呢 两只手掌,本为对称,合而为一相对称便叫“合掌”。“合掌”是比喻上下联的对仗在意义上相似、雷同或差异不大。

(2)忌不规则重字。

对联中,对于规则重字是允许的,且往往也是遣词造句的一个修饰手段。但上下联的用字不能不规则地重复。这是对联创作中忌讳的一点。

(3)忌失对。

撰联时,如上联复用了三个相同的字(如“海”字),下联也必须用三个相同的字(如“山”字)去对,如果少用一个就是失对。再如上联某处用了数词,下联相对处也要用一个恰当的数词去对,否则也算失对。失对更是对联之大忌。

(4)忌乱脚。

对联中,上联必须仄声收,下联必须平声收。如果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乱脚也是撰联大忌。

(5)忌孤平。

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的下联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往往容易犯“孤平”的毛病。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平脚句里,除句尾是平声字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被夹持在两个或多个仄声之间。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第三字不论便只留一个平声,属孤平。这是撰联之大忌。

(6)忌三平尾。

所谓“三平尾”,就是下联末尾三字都是平声。这也是撰联之忌,但往往为联家所疏忽。

(7)忌上重下轻。

撰联忌上联气盛,下联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

(三)对联的分类

1、从写作方法上分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

正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两山对峙,山根相连;或似两湖相联,水脉相通。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

2)反对。

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3)串对。

又叫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如果将上下联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完整。串联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从内容上分类,有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1)述事联

述事联是指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

2)状景联

状景联是指描写景物的对联。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状景联,而且有许多佳作。

3)抒情联

是指作者所寄托的或抒发自己感情的对联。

4)晓理联

晓理联是指用意味深长的语句作成对联,告诉人们某种哲理。

5)评论联

评论联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人物进行评论的对联。

3、从字数上分类,有短联、中等联、长联等。

1)短联

是指字数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断句的对联,通常以五字七字为主。

2)中等联,是指比短联长、比长联短的对联,一般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间。

3)长联,一般地说,是指全联超过四十个字的对联。把四十字作为长联的起点,是清人梁章鉅提出的。至于平时有人把二十多字至三十多字一副的也叫“长联”,4、从联语出处分类,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

1)集句联,是指全用古人诗中现成的句子组成对联。

2)集字联,是指集古人某碑帖中的字组成对联。

3)摘句联,是指直接摘取他人诗文中的偶句并书写的对联。从应用范围上分类,有门联、装饰联、交际联等。这种分类方式比较实用,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

1)门联,是指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或者雕刻、嵌缀在大门上的永久性对联。门联中,用得最多的,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节日用联。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放鞭炮、吃团圆饭、逛庙会、相互拜年等方式表示庆贺外,贴春联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烘托节日气氛的形式。中国幅员广大,又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过春节时,别的庆祝方式有同有异,但贴春联这一习俗却是极为普遍的。春节来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一副春联,为节日溢彩增辉。

2)春联的突出特点是吉利话多,共性多,适应范围广,有许多春联能够通用。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促使我们在春联的创作和应用上有所更新,尽量贴近生活,道现实之事,写眼前之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从实用出发,春联字数不宜过多,联句一般以不超过15字为宜。

下载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诗词楹联,传承国学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爱诗词楹联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爱诗词楹联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11期 在我们中老年人中,有非常多的诗词楹联爱好者。诗词楹联的美好情愫,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年少时日日......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有五千年之久。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文化历经沧桑,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才有现在人们所......

    传承国学经典

    主题班会 内容:传承国学经典,提升国人素养 班级:关兴小学六年级 指导教师:谢昭雪 时间:2010年11月13日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世界文化的......

    传承国学经典(范文)

    国学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几千年。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兴泉小学学生在......

    传承国学经典

    传承国学经典 培植文化校园 ——安溪县第十一小学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我校系由原城厢土楼小学于2009年9月升格为县直小学。规划重建后的学校,按50个班,2250人......

    国学传承

    国学该如何传承?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三字经》为代表的国学著作推到风口浪尖。对待传统文化精粹,批判性的吸收自无过错,但令众人费解的是,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