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界定和辨析
政府预算会计:用于确认、计量、记录预算批准和预算执行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事项,报告预算拨款和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系统。用于反映支出周期各个阶段所发生的财政交易情况,其主要包括拨款、承诺、核实、支付等账户。
政府财务会计: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的财政交易或事项,报告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运用公共财务资源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账户。
在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基础上形成的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在以下方面也有着较大区别:政府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反映政府机构在特定期间财政交易细节的运营状况以及反映政府在特定期间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资金流量。决算报告则主要反映预算批准情况的法定预算表、反映支出个阶段具体预算运营表以及预算资金的实际收付的收入支出表。在信息使用者方面,政府财务报告是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债权人反映。而政府决算报告是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社会公众反映。在内容上,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目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还缺乏明确的数据来源。决算报告是一级政府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结果,其数据来源是各级预算、汇总。由于以上这些差异,决算报告便于公众理解,及其本身所反映的内容的性质决定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政府财务报告向债权人反映财务运营情况,且也便于准确计量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
主要观点:预算会计向社会公众反映信息,便于理解,故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向债权人反映政府财政资产、负债及运营情况,较为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便于债权人获取准确信息,故采用权责发生制。
第二篇: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第17卷第4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7 No.4 2011年8月J.CENT.SOUTH UNIV.(SOCIAL SCIENCE)Aug.2011 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张曾莲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与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预算会计越来越难以满足公共领域的信息需求,政府 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既定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如何既提高会计系统的信息含量与质量,以满足政府部
门财务管理的需求,又不削弱会计系统预算管理的重要功能,已成为改革的难题。从分析现行预算会计的局限性
着手,通过比较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结合的两种方式,提出第三种方式,并阐述这种结合方式的总体思 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公共财政;公共管理;财政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4?0098?06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预算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
以及事业单位会计组成。目前的预算会计是极不完善 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混合体,既不是真正意义的 政府财务会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 结果和现金流量,也非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预算会计,难以完全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现行预 算会计在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方面存在不足,例 如现金制、单一历史成本模式、会计科目不健全、会 计核算方法不足、会计报表体系不科学等。(一)不能满足政府财务管理的需要
一是无法准确反映政府的资产状况。政府的资产
始终是以其初始实际成本计量和反映的,在资产持有 期间不确认减值损失,资产价值可能被高估。在单一 历史成本模式下,货币的时间价值得不到反映,资产 反映的价值不准确。具体如下。
(1)部分存货没有作为资产确认。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库存材料是大宗购入进入库存的并陆续 耗用的物资。对于数量不大的办公用品,随买随用的,按购入价值直接列为支出。
(2)无形资产没有作为资产确认。行政单位会计制 度没有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在历史成本模式下,软件 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历史成本而无法 计量。
(3)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面。主要是固定 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4)结转自筹基建科目存在的问题。
二是无法准确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在现金制
上,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不 确认,形成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这可能夸大政府真 正可支配的财政资源,掩盖当前财政困难,加大政府 未来的财政风险。
三是行政运行成本无法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1)政府部门核算的支出不能涵盖其全部的成本
信息。在现金制下,资产按照取得时的费用作为支出,不能客观反映政府部门运转过程中的实际耗费成本。政府部门在现金制基础上确认支出,支出项目基本上 只反映行政单位流动资产的耗费,对固定资产的耗费 反映不足;只反映有偿取得实物的耗费。
(2)没有为专项资金设立支出类一级科目。专项资 金支出目前是在拨出经费和经费支出的明细科目核 算,导致明细核算相当复杂。
(3)缺乏行政运行成本科目,不能准确地计量机关 运行成本。
四是政府的财务绩效无法确认、计量和报告。由
于现金制、资产占用不实、缺乏成本核算等,政府财 收稿日期:2010?12?01;修回日期:2011?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ZC79036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CCA10088).作者简介:张曾莲(1980?),女,湖南长沙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会计学博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政府会计.第4期张曾莲: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99 务绩效评价不准确。
(1)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政府各期提供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不利于对政府活动的 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也不利于政府内部的效率 改进。
(2)预算会计只反映国家财政预算的收支活动和
收支情况,至于这些收入是否合理,有无遗漏流失,支出是否合规、是否有效益、效果等,则得不到反映。(3)预算会计仅核算和反映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对 于基本建设投资以及来自这些投资所产生的权益等,则未包含在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对用于资本性支出 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效果、经常性开支的成本效益等,也没从会计角度进行评价。
五是提供的预决算报告难以满足政府财务管理的 需求。
(1)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设计存在缺陷。从总体上
看,财务报表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披露国有资产预 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债务收支预算等会计信息,也没 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的信息。从报表结构上 看,财务报表项目设置不科学。例如,行政事业单位 的收入和支出项目既在收入支出表中列示,又在资产 负债表中列示。
(2)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明显的缺陷。预算会计过 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忽视了政府部门作为一个 独立的会计主体所应反映的必要信息,只侧重披露预 算执行情况信息,对报告使用者范围适用过于狭窄,未能提供政府绩效和成本报告,对资产和负债报告也 不充分。
(二)不能满足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
一是预算资金计量不准确,分配预算的依据不科 学。政府部门的预算资金来源多样化,除财政拨款 外,还有预算外资金。而预算外资金的确认与计量存 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预算外资金没有按照收支两条 线管理。预算内资金也没有计量清楚,例如基本支出 与项目支出被人为的用于调节收支。基本建设投资被 反映在预算会计外。
二是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现行预算会计主要披
露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信息,没在统一系统中反映预 算单位的实际执行信息,难以反映预算资金运动全 貌,也难以真实、完整地核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 府采购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预算、实施零基预算提 供信息,不能客观反映财政实际结余和预算执行结 果。
三是预算执行结果不准确,不利于正确年终结
转。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经常会遇 到预算已经安排,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如果 按照现金制的要求处理,容易造成当年结余不实,给 人为调节财政平衡提供技术缺口,造成财政虚假平衡。
四是单位财务决算敞口以及部门决算对预算调整
问题。由于诸多方面的局限,使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 单位的决算审批与监督检查工作一直难以深入进行,绝大多数部门单位的财务决算长期敞口。重预 算、轻决算,财政决算审批权限形同虚设,财政监管 缺位。
二、目前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 会计相结合的两种观点
针对现行预算会计面临的诸多问题,将现行预算
会计拆分为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已被理论界 和实务界广泛接受,但新的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 会计究竟该如何结合存在不同看法。实务界主要赞同 通过修补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来提供两套信息,即方式 一;理论界主要赞同新设统一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和 政府财务会计制度,即方式二。
笔者认为方式一和方式二并不冲突,在某些事项
上可以选择方式一,在其他事项上可以选择方式二。以方式二为主,以方式一为补充。具体而言,在会计 制度设计上选择方式二,按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 单位分别构建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两套制 度;在报告环节选择方式二,分别提供政府预算会计 报告和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分别满足内外使用者的不 同信息需求;在日常会计核算时选择方式一,通过设 计一整套包括预算会计科目和财务会计科目的科目体 系,一套人马,一套核算系统,一次录入数据,一次 编制分录,通过计算机实现两套账自动生成;在会计 基础的上选择方式二,政府预算会计仍采用现金制,政府财务会计则采用修正的应计制,以提供成本、绩 效等信息。方式一和方式二的整合运用要求政府预算 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要适度分离和整合(制度上分离,核算上融合,报告上分离),以最低的改革成本,满足 实际工作的需要。
选择分设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会计制度
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选择
维持目前总预算、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划分来设计100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
新会计制度是为了不增加工作量和与行政管理体制相 衔接。
三、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相结合的新思考(一)整体思路
笔者构建的政府会计体系由财政总预算预算会计
制度和财政总预算财务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 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 度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组成。
一是建立专门用于追踪整个预算执行过程的政府
预算会计系统,支持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支出管理改 革,防范政府部门和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对预算 资金的挤占、截留、挪用、超支等道德风险行为,以 强化财政支出过程对合规性行为受托责任的履行。政 府预算会计的建立应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 制度密切结合起来,明细账户的设置应和政府收支分 类改革相匹配;在具有较大财务自主权的支出机构 中,应根据部门预算的内容和预算执行的各环节,建 立拥有一套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机构预算会计。二是建立独立于政府预算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关注和追踪政府活动的长期结果和影响,客观反映政 府财务状况和财务业绩情况,促进和完善政府财务管 理。在此基础之上,适时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对政府
履责所耗费的公共资源进行归集、分摊与核算,它不 但能为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支持,而且能为外部绩效 审计、评价以及绩效预算拨款等提供相关成本信息,最终促进政府绩效性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新公共管 理的绩效管理要求政府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全面、完 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 结果,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成本 费用,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受托业绩。构建满足这一要求的政府财务会计系统需要解决会计 模式选择、应计制会计基础引入、会计对象确定、会 计信息披露方式与形式、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构建等问 题。
(二)具体措施
建立以预算收支为核心的政府预算会计和以政府
及其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为核心的政府财务会计,从 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核算要素 和会计科目、财务报告体系等整个会计确认、计量、核算与报告方面进行规范。政府财务会计侧重反映政 府及其部门一切财务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分支,服务于财务管理。政府预算会计侧重核算和报告预算 收支情况和结果,服务于预算管理。1.重构政府财务会计
一是财务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1)财务会计应采用修正应计制,采用与企业会计 相似的确认原则与计量方法,反映政府财务状况与运 营业绩。应计制应逐步引入,先短期项目再长期项目,先会计、后财务报告、再预算,先修正应计制再完全 应计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主要还是 依赖现金制信息,至少是修正现金制信息,如何克服 现金制的不足,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2)综合运用多种计量属性。例如固定资产计量引 入重置成本,以衡量政府持有资产当前的市场价格水平,较准确地反映维持资产再生产能力所需的物质补 偿。无形资产计量引入可变现净值,以实物资本保持 概念为基础,日常会计处理采用现行售价计量属性,能使计价在时间和方法上保证一致性,会计信息对各 利益方更相关、更有利于财务决策。政府投资引入现 值,侧重于计量未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充分反映 资产的未来经济价值。自然资源和或有负债适度引入 公允价值,有助于反应其真实价值。
(3)各会计要素确认的关注点各不相同。①政府资 产的确认主要关注非金融资产。绝大部分国家在政府 财务报告中仅要求确认金融资产,以反映政府清偿负 债或承诺、或者为未来活动提供资金的能力。但金融
资产仅是政府受托管理国家资源中的极小部分,大量 政府资产以非金融资产的形式存在。非金融资产源于 各届政府项目的产出积累,以及祖先遗留或战争中获 取,对其合理披露是评价政府资源管理绩效和产出效 率的前提。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 财务报告中确认并披露更广泛的政府资产,以反映政 府控制资源的整体情况。需计提折旧的资产还须考虑 折旧。②政府负债的确认主要关注推定义务。目前多 数国家仅确认法定义务,如应付工资等。而社会福利 引致的巨额未来支出承诺、政治承诺事项、环境负债 等导致的推定义务,因其产生时尚未发生法定义务,往往未在政府财务报告中确认为负债。推定义务的处 理可以考虑披露成本和绩效评价的需求,采用适当方 式在表内或表外确认或披露政府推定义务。③政府净 资产主要关注政府履责能力的持续性。政府净资产为 负表示政府现有资源无法履行当前和未来的义务与责 任,需要通过征税等方式补充额外的经济资源。而净 资产能否真实反映政府履行责任的持续能力,有赖于 政府资产与负债确认的合理性与对称性。④政府收入第4期张曾莲: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101 是政府履行职责资源耗费的补充,它表示能实际为政 府带来的可支配经济资源。政府不能采用应计制确认 收入,政府收入的可支配特性决定了政府只有在其有 权动用该项资源时才能确认为收入,而不是取得收款 权利就应确认收入。⑤政府费用应与政府履行职责的 情况配比,其合理地确认与计量是正确评价政府履责 成本、政府行为效率和效果的前提。为了全面反映政 府资源的总耗费,应按照应计制的要求,将政府所有 的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都确认为费用。增设运营成 本科目,反映成本核算情况。二是财务会计核算的改进。
(1)为了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
质量,财务会计核算应遵循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专款专用、满足财务管理 和全面性等一般原则。
(2)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应涵盖财政部门、主管 部门及所属单位、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和税务部门、承担政府资产负债的管理部门的经济业务活动,包括 政府收支预算、部门预算收支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 单位预算,具体包括财政支出形成的资本金、政府债 务的发生和偿还、政府债券的发生和收回、预算单位 的全部收支和财务活动、与政府预算紧密相连的税收 征缴、国库缴拨、政府代管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及住 房公积金等。
三是财务报告的改进。
(1)明确财务会计目标。财务报告是对行政事业单 位财务状况和财务收支结果的总结,是进行财务管理 和业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新的财务报告目标应符合宏 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业务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财 务状况和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加强部门财务管理。(2)新设会计报表体系。目前会计报表体系基本由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相关的明细表、附表和附 注组成,已不能适应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 需要,应新增一些内部会计报表,例如成本明细表、绩效相关报表、统计报表等。通过通用目的财务报告 披露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会计 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披露有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以及政府运营成果等方面 的信息。凡是引起政府资源存量发生变化的事项或交 易都应包括在财务会计系统中。政府财务会计系统需 通过资产负债表、运营业绩表和现金流量表等通用财 务报表实现上述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编制部门财 务报告,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各级政府合并财务报告,乃至国家主体政府财务报告。2.重构政府预算会计
一是预算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进。
(1)分阶段选择会计基础。政府预算会计仍应以现 金制或修正现金制为主,反映政府预算收支的执行情 况。当预算系统以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为目标 时,它将侧重于资金的过程控制。在该目标要求下,由于现金制下的现金信息将比应计制下的资产与负债 信息更能方便信息使用者理解,预算系统往往采用现 金制。当预算系统以控制政府全部资源的使用绩效为 目标时,它将侧重于对政府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结构 与流量的反映,应计制将弥补现金制在资产与负债信 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当预算系统处于过渡状态时,它 可能采用修正现金制或修正应计制,预算系统主要报 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以反映政府财务资源的使用 情况。
(2)预算的计量。预算会计旨在追踪拨款及其使
用,即追踪和记录涉及财政拨款及其使用的营运事项,它覆盖拨款、拨款分配、拨款增减变动、承诺、核实/ 服务交付阶段的支付义务,以及现金拨付。各国预算 会计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多数发达国家通过预算会计 对支出周期各个阶段的交易进行会计记录,至少在承 诺和付款阶段有此记录,要么由支出机构,要么通过 集中控制程序进行会计记录,这两种预算会计都是不 充分的。
二是预算会计核算的改进。
(1)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流转的全过
程。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各级财政部门的国库 管理机构直接对用款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 制。新的预算会计系统可由各级财政部门代表本级政 府预算会计主体,核算本级预算资金的取得、分配与 实际使用等资金流转过程。政府预算会计制度与政府 收支分类改革密切相关,政府预算科目的设置应按照 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口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当然,政府预算科目的设置,也要考虑到会计技术和方法的 内在规律。预算收支执行核算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 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2)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合理制定日常公用经费 定额。要求将非税收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或事业 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收支、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首 先,要求预算会计的收支计划,必然根据综合预算的 要求,全面反映本部门收支活动的完整情况,不能是 有的收支反映,有的收支不反映。改进各个部门的支 出预算按“两类三块”的支出结构编制方法,两类是指
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可以采用新的分类标102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
准,例如经济分类。三块是指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 费和项目经费。在一定的人员编制与工资性收入政策 下,人员经费是固定成本与不可控成本,而日常公用 经费与项目经费是可控成本。实际工作中应将内容完 整作为规范部门预算的前置条件。合理制定日常公用 经费定额是规范部门预算的关键环节,核心是与日常 公用经费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确定。大多数财政部门 在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定 额本身,而对与定额所对应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划分则 重视不够,进而与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项目支出相互 混淆。
(3)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是规范预算会计的努力目
标。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公共支出项目决策时,必然按 照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公共部 门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由于社会对公 共服务的需求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财力的矛盾的,项 目的选择只能按先急后缓,优先安排急需的公共服务 项目。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 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项目绩效为目标,将分配财 政资金与提高预算绩效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预算报告的改进。预算报告是在财政结
束时发布的实际与预算的比较财务报表。报告期间实 际预算执行情况和该期间预算的比较时政府受托责任 的组成部分。预算报告可按两种方式编制和提供:将 法定预算的会计主体按预算基础编制收入、支出 和基金余额变动表,作为基本财务报表对外提供;将 预算比较表作为必要的补充信息对外提供。考虑到我 国目前预算弱化、预算的核算和报告不充分等,将预 算比较表作为基本财务报表提供是一种更为可取的办 法。预算执行情况主要通过预算与实际对比表实现。该表按照与预算相同的确认基础来确认实际收支,并 与预算收支相比较。
3.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协调
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在履行政府财务受
托责任时相互补充,尽管研究时分开,但它们是政府 会计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通过信息的协同,实 现功能的协同。两者协调的取向包括会计基础的协 调、会计要素的协调、会计科目的协调和会计报告的 协调等。
一是会计基础的协调。根据政府会计的目标,政
府会计应提供以财政资金收支信息为主,同时提供财 务活动和结果方面的信息。通常,预算会计以现金制 为基础,财务会计以应计制为宜,两者的会计基础不 一致。财务会计采用现金制时,预算会计可以采用承 诺制+现金制,使用承诺制旨在对预算的执行加以控 制,防止预算超支,而使用现金制旨在反映预算执行 的完毕。事实上,如果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将完全 融入到预算会计之中;财务会计采用修正现金制时,预算会计应采用承诺制+修正的现金制;财务会计采 用修正应计制时,预算会计应采用承诺制+修正的应 计制;财务会计采用完全应计制时,预算会计仍应采 用承诺制+修正的应计制,因为预算资源主要是财务 资源,而完全应计制对应经济资源流动观念,预算会 计主要关注预算资源的流量,不需要对实物资产加以 确认和反映,因此,预算会计没必要采用完全应计制。为了降低改革成本,大部分会计账户可仍采用现金 制,期末通过数据转换或调整方法编制部分事项应计 制的财务报告;对部分会计事项,例如折旧,采用应 计制核算。
二是会计要素的协调。由于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
预算会计的基本原理不同,两者会计要素的设置也不 同。原有预算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以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为 目标,服务于政府预算管理。而政府财务会计需要提 供政府部门所有的公共财务资源的交易或事项,其会 计要素设置应有区别,它不但关注资源流量,更关注 资源的存量及其状态,而政府预算会计主要关注预算
资源流量,对两者共同部分加以协调。
三是会计科目的协调。为了克服现行预算会计体
系三张皮的问题,如果维持目前的总预算、行政和事 业三套系统,则要求会计主体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和 预算分类记录交易,这是实现信息在支出机构与财政 部门之间实时传输的基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要做 到内在协调,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核算范围、分 类、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以及核算口径等方面,使两个子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协调性,有利于 两个系统会计信息的可比,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政 府各项活动的综合信息。在会计核算上,通过修改和 完善目前的预算会计科目体系,使修改后的会计科目 具备预算会计科目和财务会计科目,具备预算会计和 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实现一套核算系统提供两类信 息。在现金制或修正现金制下,财务会计的会计科目 的设置相对简单,财务会计更像预算会计,两者在会 计科目上的协调也相对简单。在修正应计制下,财务 会计将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要素,预算会计的基本原理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来 反映预算的执行。
四是会计报告的协调。对于中期报告来说,政府第4期张曾莲: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103 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满足于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而政 府预算会计报告主要满足监督和控制政府预算的需 要,两者之间不必协调;对于报告来说,政府财 务会计主要提供政府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现金流 量等财务报表,而政府预算会计报告主要提供收支的 预算和实际比较报表以及预算资源状态表。收入费用 表和收入支出表都是关注资源流量的财务报表,收入 和费用按照期间的配比,能够说明本届政府是否存在 向下届政府转嫁受托责任;而当期收入对当期支出的 弥补情况,可用于判断和解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两者反映的含义不同,但容易混淆。因此,在对 外的综合财务报告中,应在报表附注或其他地方对收 入费用表和收入支出的预算和实际比较报表进行协调 和说明。此外,还应注意财务报告主体的协调等。财 务报告主体不同于会计主体。对于政府财务会计来 说,除主体政府对外报告以外,一些关联性的主体也 要包含在政府财务会计报告之内;而实施政府预算会 计的主体应当是采用了法定预算的,某一会计主体是 否应包含在政府预算会计报告之内的判定标准是预算 资源的分配。两者在判定标准上的不同也是政府会计 报告协调应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会计理论与准则体系研究[M].大连:大 连出版社.2010:72.[2]谢梅.析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联系与差异[J].预算管理与 会计,2007(11):37.[3]路军伟.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双规制政府会计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论文,2006:81.[4]蔡芳宏,匡小平.对公共预算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协调推进的 思考.当代财经,2009(1):49.[5]李雄飞.OECD国家权责发生制预算和政府会计改革探析[J].企业经济,2003(2):31.[6]徐公伟.谈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J].财政研 究,2005(3):58.Thoughts on binding mode of governmental budget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ZHANG Zenglia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As China’s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continued to deepen,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 wa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meet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public domain,government accounting need reforms.Established in our financial and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how to improve both the accounting system's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qua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without weakening budget management function of accounting system,becomes a problem of reform.From an analysis of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budget accounting,by comparing two combined ways of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hird way.Key Words:governmental budget accounting;governmental financial accounting;binding mode [编辑:汪晓]
第三篇:关于预算会计转为政府会计的探讨
关于预算会计转为政府会计的探讨
树 叶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要求将各级政府将债务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却不能完整的反映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依然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预算会计核算时侧重于反映当年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而对在公务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屋、建筑物和其他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重视不够。许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家底不清,资产不实。同时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股权投资未能得到充分反映和重视。特别是总预算会计,作为政府财政的总会计,只能记录预算内、基金的收支节余情况,并不能对政府掌管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明确记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二)核算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下,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二、预算会计改革方向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预算会计应逐步向全面记录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转变。作为政府会计,要全面记录政府所有的资产、应承担的债务、形成的净资产,清晰的记录所有资产、债务、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等。
三、预算会计科目设想
(一)资产类 国库存款,核算本级国库存款资金。
其他财政存款,核算本级在各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存款资金,包括专项支出资金、社保基金、非税收入款、往来款项等。对于部分有特殊要求的资金,仍采用专户、专账管理,不过不再是独立账套,而是采用在政府会计账套内设置专用账户和专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垫付资金,核算临时垫付的资金,此项资金垫付后应及时收回,不得长期占压财政性资金。
其他应收款,核算应收未收的款项。
一般预算支出,核算预算内资金列支的各项支出。基金预算支出,核算基金列支的各项支出。与下级往来,核算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往来款项。
政府投资,核算由政府出资进行的各项投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投资,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投资项目。
低值易耗品,核算政府采购的消耗性物品。在建项目,核算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核算政府所有的、非投资性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消耗产生的折旧。无形资产,核算政府所有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核算无形资产消耗产生的摊销。
待处理资产损益,核算政府资产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损益。
(二)负债类
与上级往来,核算与上级政府之间的往来款项。政府性债务,核算应由政府承担的各项债务。
代管资金,核算由政府代管的各类资金,包括社保基金、非税收入、往来款项等。
其他应付款,核算政府应付的各项临时性欠款。
(三)损益类
国有资产净值,核算国有资产去除负债后的净值。
一般预算收入,核算政府税收及非税收入形成的一般预算资金收入。
基金收入,核算政府性基金收入。
预算结余,核算一般预算收入减一般预算支出形成的结余。基金结余,核算基金收入减基金支出形成的结余。
其他国有资产损益,核算政府其他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收益或损失。
四、会计账套合并
我国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国库专户会计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是实行独立账套记账,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合并生成报表,无法完整的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想要组建完成的政府会计体系,则各账套必须合并。
(一)总预算会计的处理。
总预算会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将暂付款转为垫付资金或其他应收款,将暂存款记入其他应付款或代管资金科目,将地方政府性债券收入转记入政府性债务即可。其他科目如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与上级往来、与下级往来、预算结余等科目可仍按原科目记账。
(二)专项资金会计的处理。
专项资金会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时,将银行存款记入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以各银行账户为明细科目;将暂存款记入代管资金科目,将暂付款记入垫付资金或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固定资产的处理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各单位办公用房、公用车辆等固定资产也应并入政府会计体系,合并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固定资产
贷 国有资产净值
笔者建议,固定资产明细账仍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逐项登记,定期核查。同时,每年应计提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不同,可分别记账:
借 一般预算支出(基金支出)
贷 累计折旧
(四)无形资产的处理
各单位购买的电脑软件、国土部门储备的商业用地也应并入政府会计体系,合并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无形资产
贷 国有资产净值
笔者建议,无形资产明细账也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逐项登记,定期核查。同时,每年应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根据无形资产的用途不同,可分别记账:
借 一般预算支出(基金支出)
贷 无形资产摊销
(五)在建工程的处理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大部分是由项目实施单位记账和管理的,笔者建议,在建工程应由财政部门归口业务科室负责记账,项目实施单位实行报账制管理。在建工程资金拨付时,不宜记入支出科目,而应直接记入在建工程。
借 在建工程
贷 国库存款
如果是负债建设的项目,则如下记账: 借 在建工程
贷 政府性债务 工程完工之后,借 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
比如修建一条公路,工程资金虽然是当年拨付,但其发挥效益却是在以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内,因此,以累计折旧计入支出才是合理的。
(六)政府性债务的处理
政府性债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国有资产净值 贷 政府性债务
政府性债务必须逐笔设置明细科目,详细记录其新增、偿还等情况。
五、资产负债表
政府会计体系一旦建立,那么资产负债表就可以完整的反映出本级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
报表说明中还应注明或有债务情况、不能由政府自由支配的代管资金情况(如社保资金等)以及其他不能用于偿债的资产情况(如公路、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
笔者十数年基层工作,突发奇想,胡言乱语,贻笑大方之处,诸位谅解。
2014年12月31日
第四篇: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将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由收付实现制逐渐改为权责发生制。这一重大改革初步阶段已初见成效。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改善了以往会计体系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等缺陷,从而更好地反映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根据我政府会计基础的实际情况将权责发生制更好地引进和运用,可以尝试将其引进进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分步推进式。推进式也叫做次强式权责发生制,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其中加拿大是最典型的国家,从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中应用的权责发生制,提出以财务信息战略,将政府会计的责任框架进一步改革。
2.全面引入型。全面引入型是指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预算执行单位的会计处理,以权责发生制为政府财务报告为基础,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政府预算。首先,在会计报告和预算编制中采用同样的确认基础,使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保持一致,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比较和控制。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反映政府运营成本,成本与绩效目标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政府会计的绩效管理。最后,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可以在预算中反映出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清晰地认识政府决策的长期影响。
第五篇:浅析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
浅析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摘 要]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随着不同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经历了几次重大变革。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财政部于1997年制订并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又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构建起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经过十几年的运行,这些制度在政府预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保障和推动了我国政府预算的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的大趋势下,我国应适时改革政府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本文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改革的措施,服务当前政府预算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政府预算现状;政府预算改革思路;政府预算改革措施
当前,在全球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预算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改革的重点要求政府建立公共透明的预算制度,政府预算提供完整、公正、全面、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财务报告。要求政府预算报告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我国应适时改革政府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一、现行收付实现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这种核算方式主要特征就是以当年的现金收付为基础确认收支。当年预算收入是以实际收到的收入来确认,当年预算支出按实际支出来确认,这种核算方法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财政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政府资产状况。
政府部门增加的资产不管是流动资产还是固定资产,不管其使用年限都列入当年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保持原值不变。不提取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除非固定资产进行清理,资产价值才能反映在账面上,不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再如,政府用结余资金购买国债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除非到期或卖出,其债券收益不在账面反映,不能体现其公允价值,造成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政府资产的现状。
(二)不能全面反应映政府的负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政府负债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上只能反映实际现金支出的部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财务报告则不能反应。造成当期实际已经发生数和财务报告反应数不相符,造成现任政府办超政府财力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致使政府的负债得不到及时的反映,形成欠发工资、粮食亏损挂账,社保基金缺口等政府债务的延续。
(三)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失真,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收支状况,造成政府决策失误。
由于收付实现制按收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的依据势必造成权利和义务不同步、往往形成当年要承担的支出,没有在当年支出中体现。当年已实现的其它收入,没有在当年其它收入中体现如:利息支出,政府支付的社保金。一方面虚增了可支配财力,另一方面,政府待支付款项没有在账面显现,再如,有价证券及银行利息收入,都与账面反映不同步。这种情况往往给决策者提供不实的会计信息,造成政府决策失误。
(四)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难以保证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付为核算的标准,不是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收应付的,因此,造成收付实现制核算下的政府预算提供的财务数据缺乏充分的可比性。不同部门会计指标相互可比性较差,造成政府部门业绩不明,不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其核算真实性、有用性、及时性、清晰性得不到保证。
(五)不适应当前预算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相继出台,这些新举措有力的保障推动了预算改革,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会计制度配套。但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本身的局限,带来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部门预算改革需按部门分项目核算,如果一些项目当年无法支出,按收付实现制就形成当年结余,造成财政结余资金虚增。同样政府采购,如果采购和支款时间不一,一方面资产增加,而另一方面账面没有反映增加的负债,导致账实不符。不适应当前建立公共透明的政府预算体制的改革要求。
二、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改革思路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公共透明和世界接轨的政府预算制度,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而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按权责是否发生来确认,而不论款项是否收付。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利于准确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有利于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有利于客观填报财务报表。有利于建立公共透明和世界接轨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二)改革措施建议。
1、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政府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更多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多种所有制形成的企业和广大居民依法缴纳的税款。企业和居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必然要求政府担负起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责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居民个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监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节约,是否能谋求最大化的福利。政府财政活动是否真实客观。势必要求政府预算提供正确、及时、完整、反映财务收支状况的财务报告。因此,我国应尽快修改、完善预算法,国家预算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引入权责发生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进行成本核算。
(2)政府的预算收入应当与企业的应付税金相互协调。
(3)预算支出应采用应计制。
(4)政府工资制度应引入成本核算制度。
(5)对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共性业务,可直接采用企业会准则执行,并就政府部门如何应用这些准则作出必要解释。
(6)对现行会计准测中个别准则,不适合政府部门业务活动特点的规定,进行补充、调整和说明。
(7)尽快研究出台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财务报告编制方法。正确、及时、完整的向纳锐人提供财务信息报告,以便他们对政府预算执行的监督。
2、政府预算改革与我国政府预算形式改革同步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政府预算都采用的是单一式预算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只有一种预算形式即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政府预算形式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尽快实行复式预算,建立
一个由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的新的复式预算体制,以适应政府预算改革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需要。
3、政府预算改革应与我国国家预算发展状况相适应。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重心是预算执行结果,目前,能提供的也就是预算执行结果。对于政府负债,准确核定的地方可用财力,需另外计算统计,财务报告没能体现政府预算管理的业绩和政府的工作效率,不能全口径反映预算结果。未能对或有负债实施有效监控,鉴于目前的政府预算的状况,国家预算必须适时引入权责发生制,全面、客观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另外,我国已加入了WTO,与国际间接触不断增加。政府部门也不例外,只有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相互间财政收支数量才有可比性,才能与世界接轨。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结合本国国情,考虑本国政府部门业务特点,循序渐进的推进。
4、政府预算改革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政府财务报告国际趋同做准备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近年来所执行的政府会计改革都是由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基本趋势,以达到提高财政透明度,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提供政府会计信息。以英国为例,2001~2002年财政,英国首次在中央政府部门预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2008年4月1日起英国中央政府开始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编制预算和财务报告。目前,各国在进行公共部门会计改革中参考和借鉴的国际会计标准主要有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进行政府会计改革,也应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国际会计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其中的可取部分加以利用,为政府财务报告国际趋同做准备。
5、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稳步推行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使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开和透明,有利于财政,财务信息的正确反映,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如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进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等。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的推动了改革的进程,鉴于目前政府预算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要经历一定的过程,需要我国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加以借鉴和吸收,我国只有适时研究出台国家预算改革方案,选择性的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内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试点,待积累了经验后,再全面扩广,只有这样国家预算才能使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公开、透明,财政信息,才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为适应新的改革需要、完善和改进预算会计制度适时采用权责发生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意义有四:
(1)正确、及时、完整反映政府财政会计信息,适应财政改革需要。
(2)有效制止政府不利行为,使各种政府债务公开化,透明化、对各级政府部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防止超财力上“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财政风险起到预防作用。
(3)为政府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平台,有利于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
(4)有利于国际财务报告相趋同,和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中级会计实务,2008年。
2、张娟、黄贇 经济科学出版社,财务会计.综合版.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