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和改革探索
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和改革探索
摘要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见解,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现状提出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路,会计足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单位的一项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深入改革,也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
预算会计;会计体系;核算基础
正文
近年来,政府预算和信息公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预算会计作为政府预算和财务信息的技术依托,在披露预算和公开政府财务信息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国际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加之目前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体系混乱,信息公开不够充分,使得预算会计改革成为必然。我国的事业单位体系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来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向多样化、多层面、多渠道转变,但其根本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同国家 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自身的预算会计和财务管理应当受到国家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和财务管理与国家财政的预算更好的衔接起来。
预算会计是单位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预算会计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行为,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通过设立会计中心,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统一核算。这样的核算模式有利十单位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建设,通过为核算中心配备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核算系统,有利十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为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其次,预算会计足强化国家财政监管职能,防止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要求。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单位管理层对资金进统筹管理。严格控制每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对票据进行仔细审查和复核,对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杜绝。另一一方面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拨款的使用进行监管,提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防止违法、违规、违纪等犯罪行为的发生。预算会计足确保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政策实施的要求。单位的“收支两条线”是指在收入方面,撤消了单位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将各项事业性费用收入商接存入国库,在支出方面,由财政部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会财政专户拨付。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预算会计。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行业分领域的设置会计制度,造成会计制度的条块分割,会计信息不全面,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管理责任。这点在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现象相似,但在2006年国家统一了企业会计制度的行业规定,而预算会计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合理性已经充分显现。
(二)收付实现制度不合理。由于会计信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越来越重要,而收付实现制度虽然实现以收抵支的核算目的,但却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难以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实质和全貌。而且财务风险高,不利于全面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同时收入和费用之间非对称性,不能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与发生的行政事业成本之间的关系,不能进行准确的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对于整个财政、事业资金的管理和业绩考核都是不利的。
(三)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灵活性。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世纪制定的,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 展迅速,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变化,公共财政制度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在这些变化面前,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过于死板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需要我国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以建立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四)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 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转换,其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透明高效率的公共财政体系,而现在我国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导致核算简单,财务报表内容过窄,无法反映财政的实际情况,没有披露国有资本的安全情况、养老金、失业金等的使用和安全以及各级政府在其他财务方面的受托责任的信息,也没有提供反映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的报告。同时报表中结构和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
(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1997财政部首次针对事业单位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后又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颁布相应的会计制度。但是同前缺乏关于单位预算会计的专门统一的制度,单位预算会计的执行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法规依据。此外,不同行业和性质的事业单位间遵循的会计制度存在差异,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六)部分资产科目的核算存在漏洞。目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确认和核算方面不同一般的企业,尤其是在对资产后续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面,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处理原则,这样的处理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取决单位是否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收益期内进行分摊,实行内部核算的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一次性摊销。这样的摊销方式存在很大的漏洞,容易成为事业单位操纵利润的手段。
(七)预算会计核算体系产生的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实施预算会计,对于事业单位,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出单位实际可支配资金的多少,存在较大的资金支配风险,不利丁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目前在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能够提供整体的预算报告,但是由于资金使用的多元化,无法真实反映出各项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同时各个单位具体的财务报表都是分编分报的,各自处于独立状态,无法从总体上完整反映出单位的各项数据和指标。
(八)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激励制度。目前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预算目标,但是预算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事业单位缺少预算目标奖励和惩罚措施。事业单位以完成既定的预算目标为最终任务,没能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单个员工身上,导致预算目标制定定过低,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有待迸一步提高。
二、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探索
(一)积极建立会计目标按照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理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
供了一个“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性建议,其宗旨是倡导建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新公共管理模式,也正指引着国际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发展趋势。而我国现行制度下提供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公共部门是否正确执行了预算计划,无法报告其绩效情况及受托责任信息。因此,客观上要求把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合并拓展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拓展是从根本上转变会计观念,较为全面地采用国际通用的公共会计习惯做法。它将不仅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可核算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极大地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
(二)实行权责发生制,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还没有从权益的角度出发,体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业绩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故改革的核心应当是使预算会计的财务报告由单一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以叙告国家预算执行结果为重点,更为广泛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状况 和财务效率的综合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信息既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能使社会公众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理财效果和财务状况。
(三)完善财务状况报表现行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均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平衡公式编制,表中都列示了收入、支出项目。今后资产负债作为静态报表要按“资产+负债=基金”会计等式编制,仅列示资产、负债,基金三类项目,不列示收入、支出项目。
(四)加强内控意识,从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起,国家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建立与实施负责总责,并对其真实有效性负全责。这就要求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人员提高内控意识,明确自己岗位的责任与重担,积极地参与到内控管理中来,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做到在制度准则面前,人人平等。有了这样氛围,那么各个部门之间一定会通力合作,真正地起到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
(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完成以下几点:第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制度,使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更加的合理。第二,要落实财务部门 的实施情况,加强对财务预算和管理,提高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工作效率。第三,单位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时,要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进行规定,以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时效性。
(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想要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第一,建 立健全的审计制度,设置一个完整的审计部门并配备上专业会计人才,监督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并且要保证审计部门资金来源的独立性,以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时效性,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第二,单位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制度结合,共同监督内部控制 活动的执行情况,最大限度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职能。第三,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要不定期进行公开内部审计,方便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对审计部门的检查,避免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资金的透明度,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
(七)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建设。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准则,结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具体状况,精简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整合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形成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此基础上,对特殊行业设定相应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遵循统一的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同时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天性。
(八)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对收益和费用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核算。对资产减值与折旧的处理参照企业的处理方法,增加事、单位财务信息的全面、真实、完整、可靠性,提高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将财政资金与预算资金进行严格区分,将单位的经营性收入作为预算外资金一并纳入到事业性收入中,防止单位“小金库”的出现。
(九)制度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管理机制。在整个预算体制还不甚健伞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制定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来对单位的预算会计作进行约束与监督,在目标管理中应当将预算的编制管理工作作为基础,保证预算编制作细致化、科学化,既保证计划编制的全面,确保单位各项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又能够避免计划外的浪费现象发生。间时对于预算会计工作要加强同标化的监督管理,实行实时化监督,保证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预算工作的质量,确保公共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吕孝侠 关于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会计之友 2001 【2】朱文阁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师
2009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师
2009
第二篇: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探索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探索
时间:2007-3-1 9:01:00作者:王湘辉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及趋势。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 问题 改革方向及趋势
严格来说,我国各级政府至今没有编制过一份全面、完整的政府层面的财务报告。由于我国目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政府财务信息主要是预算会计信 息,政府财务报告也主要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入情况说明书等组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虽然已经过多次改革,但是目前执行的“三制一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 单位会计准则》)仍不能很好地适应需要。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继续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方面。政府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是影响政府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目标,只有使用 者需要的财务信息政府才有必要提供。“三制一则”描述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1)各级政府用于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以及对宏观经济的 调控。(2)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用于各预算单位的核算和管理。(3)立法和审计机关用于对政府收支的审核监督。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仍主要局 限于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等政府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的仍主要是有关预算执行的信息。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为了提供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 产品,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其资金现主要来自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和向国内外举借的各种债务资金等。政府财政资金来源的变化,产生了新的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及 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即作为纳税人的广大人民群众随着保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开始关注政府资产状况、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支出结构 及其效果等,关心财政资金是否真正和有效地用于与国家、社会、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然而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使得这部分新增的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 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
2.政府财务信息的会计基础方面。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是两种最基本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在现金收到和实际支付时才确认交易事项,主要提 供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权责发生制在交易事项发生时就予以确认,而不考虑现金是否收到或支付。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财政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仍实行收 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只确认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的事项和交易,并计量一定期间现金收付差额。收付实现制符合传统政府管理的特点,有利于安排预算拨款和款项 支出的进度,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的结果,预算短缺与政府借款需求接近。但是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拓展的今天,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能如实反映政府当 前的公共受托责任,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造成财务状况扭曲。收付实现制下,财政支出只包括当期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反映当期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 政府债务部分,从而使其成为“隐性债务”。在我国,这类隐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中长期国债中尚未偿还的部分、政府部门因未决诉讼产生的或有负债、社会保险 基金的支出缺口、养老金负债、地方政府欠发的工资等。收付实现制所“隐藏”的这些政府债务容易夸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的平衡现象,给财政经济 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3.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虽然“三制一则”对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作为社会公众和纳税人无法接触到有关会计报告,只能通过 各级政府行政长官,主要是财政和计划的官员在每年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议期间分别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况报告来了解相关情况。但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及结果外,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关于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政府负 有受托责任的国有资产、历年各种债务、累计现状、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或称净资产等都没有得到全面完整的反映。其他报告即使提供了财务方面的信息,也由于 它们涉及的内容、报告的重点不在于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对于那些不具备专门知识的读者来说,也很难将这些报告与政府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状况联系起来。即使是 政府有关部门也只能得到预算、决算等基本的财务信息,无法从会计报告中了解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进而也无法评价政府工作的好坏。
4.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问题。从理论上说,政府行政当局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社会公众、立法机构等各种使用者使用政府财务报告,由于提供财务报 告的立场与使用财务报告的立场往往不一致,必须考虑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问题,即如何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客观公允地反映政府的业绩和受托责 任。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以其公正、中立的身份,通过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不偏不倚的审计,提供客观、公允的鉴证报告,使政府财务报告取信于使用者,以解 除其受托责任。这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程序,而必须将政府审计报告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因为政府财务报告表述的业绩如何卓著,也只是一家之说。只有 经过审计鉴证,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我国,政府财政报告还没有经过独立审计的先例,官方审计机构也属于政府序列,审计监督的效果及独立性都有待提 高。目前在审计方面已经颁布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但是一个规范的政府审计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及趋势
1.由收付实现制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转变。我国需要对现行政府会计核算基础进行调整。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对成本和费用进行准确的核算,可连续 地、客观地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如实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防止其将自身责任转嫁给继任者,还能为分析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综合信 息。我们把介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个区间范围内的其他会计核算基础称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虽然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已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了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会计的改革,但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盲目“一 步到位”。我国政府会计可参照美国“逐步扩展”的方式,先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过渡,最后视客观实际情况的需要决 定是否转为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2.加强政府财务报告中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范围 的扩大,社会公众对财政收
支状况的透明度、财政支出的作用、结构及其效果等,愈加关注。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包括两方面:(1)财务信息的公开性。政府应公 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财务信息,以利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运营活动以及财务风险。政府财务信息应通过相关媒体对外公开披露,使得财务信息需 求者可以从不同渠道及时地获取。(2)财务信息的明晰性。公开披露本身未必导致透明,因此,政府公开披露的信息,还要利于使用者判断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 业绩和潜在的财务风险。
3.建立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报告主体各项活动所进行的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是为满足外 部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政府的财务状况,是披露政府财务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化,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建立与国际接轨、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势在 必行。
4.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鉴证制度。在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告都必须由政府审计师鉴证后,才能向使用者提供和公布。也就是说,审计报告成为政府 财务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的财务报告都必须经过独立审计才能提交国会。同时,由国会任命的联邦审计总长领导的官方审计机构—美 国会计办公室,时刻盯着政府怎样花纳税人的钱。而我国却无此方面的规定,如果在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同时没有一个完整的政府审计规范与之相配套,那么改革 后的政府会计的应有作用也就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应在加强政府会计建设的同时尽快制定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法规。
综上所述,改革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科学并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仅仅能够使得广泛的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 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有关政府的受托责任、财务管理、偿债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更主要的是将加强对政府的整体财务状况和工作绩效的监督,适应政府提出的“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纲领和建立透明政府、绩效政府的目标。
作者:王湘辉 来源:《经济师》2006年第12期
第三篇: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政府会计改革初探
摘要:政府会计基础改革必然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势必同样需要对现有政府会计人员开展大量的培训工作,必须考虑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后续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水平,提高政府财务核算水平,以满足政府财务管理的要求。由于目前还不可能马上实行应计制,现金制和应计制的并存势必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以保证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处理好两种核算基础的关系,不能相互排斥,而要相互补充、有机结合。另外,政府会计基础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信息、数据的调整与转换,这就要求有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对现行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要进行改革首先要完善现行的信息系统,将信息进行整合与沟通,必须与新系统兼容,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科技,对现行管理方法、会计工具进行改进,提高信息化程度,改革过程中必然节约更多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改革的效率。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
挑战
成就
目前我国的会计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指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经一系列改革已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而预算会计目前实行的是1998年实施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预算会计制度。我国目前政府会计体系仍沿用原来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预算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建立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足鼎立”的会计体系模式是现实的选择。我想就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研究。
一、政府会计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的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核算的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的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目前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同样在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同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年5月24日,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表示,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展顺利,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科学设计中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翟钢是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的中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战略框架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翟钢特别提到,社会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关注度逐年提高。近些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越来越关注政府财政财务管理问题,建议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更全面地披露政府财政财务信息。因此,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透明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政府会计已经达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即不仅要核算预算收支,向公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政府财务会计制度,核算政府各组成部门及政府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以此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厦门大学副校长李建发表示,国际上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国家的经验,对正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我国显得尤为宝贵,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够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起到有益的提示作用。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对受邀嘉宾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安卓斯·伯格曼以及南非会计准则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厄娜·斯沃特积极提问,这充分证明了注重借鉴国际经验已引起我国业内人士的重视。
厄娜·斯沃特详细介绍了南非在制定公认会计惯例准则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以及成功经验,并针对选择准则制定模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可供选择的准则制定模式有很多:照搬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成立自己的准则制定部门,部分采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并根据处理本国问题的需要,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进行改编;完全依照国情制定自己的准则。中国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准则制定模式,同时也应将资源耗费的程度考虑进去。
在介绍全球政府会计准则使用情况时,安卓斯·伯格曼说,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是一套完整的便于各级政府使用的准则,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改善在经济增长关键领域的决策制定。实施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不只是一个会计方面的尝试,而且还是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变革,目前,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中国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时可以参考并采纳或部分采纳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目前的内容。
翟钢表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我国已经形成了《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转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科学规范和界定政府会计管理范围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研究报告》、《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报告,对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改革方案,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研究制定政府会计相关制度。此外,我国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交流与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积极促进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对一些重大的政府会计问题如公共部门会计概念框架、公共部门主体合并、服务特许权协议等,认真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穗红、石英华《美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特点与我国政府会计基础改革问题研究》2005年5月18日
[2] 赵建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50.[3] 王晨明.从政府会计环境看中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J].事业财会,2007(7):8-11.[4]胡志勇著.论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08.
第四篇:关于预算会计转为政府会计的探讨
关于预算会计转为政府会计的探讨
树 叶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文件,要求将各级政府将债务分门别类纳入预算管理。但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却不能完整的反映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依然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预算会计核算时侧重于反映当年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而对在公务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形成并拥有大量的房屋、建筑物和其他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重视不够。许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家底不清,资产不实。同时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股权投资未能得到充分反映和重视。特别是总预算会计,作为政府财政的总会计,只能记录预算内、基金的收支节余情况,并不能对政府掌管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明确记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体系不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尽管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正式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只有明确了预算会计的分类,才可以明确各个类别会计核算的目的,根据其活动目的考虑其会计核算的特点加以规范,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二)核算内容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政府职能的转换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来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包括对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而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而信息是由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所提供的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支撑。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实质上只是财政收支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特别是在诸如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核算和管理方面有明显不足。政府的固定资产只由行政单位会计记录,各级政府的财政总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情况,对长期负债以及其他政府债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和核算。所以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能全面地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整个财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核算基础不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当下,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能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是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如:
1.不能反映那些跨的大宗采购项目、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资金,从而会导致预算资金结余不实; 2.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使这些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失控;
3.不能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政府潜伏的隐性负债和财政危机也会被掩盖。
(四)会计财务报告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政府财务报告应关注整个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营绩效,应完整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有助于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满足人民大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预算不同,政府预算反映当年预算收支的现金流量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不仅反映预算收支,还要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不仅反映当年预算政策的执行结果,还反映以往决策累计的财务效应,是政府决策和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重要信息来源。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而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政府的受托责任;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的计量等问题,因而远不能满足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需要。
二、预算会计改革方向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预算会计应逐步向全面记录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转变。作为政府会计,要全面记录政府所有的资产、应承担的债务、形成的净资产,清晰的记录所有资产、债务、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等。
三、预算会计科目设想
(一)资产类 国库存款,核算本级国库存款资金。
其他财政存款,核算本级在各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存款资金,包括专项支出资金、社保基金、非税收入款、往来款项等。对于部分有特殊要求的资金,仍采用专户、专账管理,不过不再是独立账套,而是采用在政府会计账套内设置专用账户和专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垫付资金,核算临时垫付的资金,此项资金垫付后应及时收回,不得长期占压财政性资金。
其他应收款,核算应收未收的款项。
一般预算支出,核算预算内资金列支的各项支出。基金预算支出,核算基金列支的各项支出。与下级往来,核算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往来款项。
政府投资,核算由政府出资进行的各项投资行为,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投资,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投资项目。
低值易耗品,核算政府采购的消耗性物品。在建项目,核算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核算政府所有的、非投资性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消耗产生的折旧。无形资产,核算政府所有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核算无形资产消耗产生的摊销。
待处理资产损益,核算政府资产处理与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损益。
(二)负债类
与上级往来,核算与上级政府之间的往来款项。政府性债务,核算应由政府承担的各项债务。
代管资金,核算由政府代管的各类资金,包括社保基金、非税收入、往来款项等。
其他应付款,核算政府应付的各项临时性欠款。
(三)损益类
国有资产净值,核算国有资产去除负债后的净值。
一般预算收入,核算政府税收及非税收入形成的一般预算资金收入。
基金收入,核算政府性基金收入。
预算结余,核算一般预算收入减一般预算支出形成的结余。基金结余,核算基金收入减基金支出形成的结余。
其他国有资产损益,核算政府其他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收益或损失。
四、会计账套合并
我国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国库专户会计以及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都是实行独立账套记账,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无法合并生成报表,无法完整的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想要组建完成的政府会计体系,则各账套必须合并。
(一)总预算会计的处理。
总预算会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将暂付款转为垫付资金或其他应收款,将暂存款记入其他应付款或代管资金科目,将地方政府性债券收入转记入政府性债务即可。其他科目如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与上级往来、与下级往来、预算结余等科目可仍按原科目记账。
(二)专项资金会计的处理。
专项资金会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时,将银行存款记入其他财政存款科目,以各银行账户为明细科目;将暂存款记入代管资金科目,将暂付款记入垫付资金或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固定资产的处理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各单位办公用房、公用车辆等固定资产也应并入政府会计体系,合并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固定资产
贷 国有资产净值
笔者建议,固定资产明细账仍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逐项登记,定期核查。同时,每年应计提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用途不同,可分别记账:
借 一般预算支出(基金支出)
贷 累计折旧
(四)无形资产的处理
各单位购买的电脑软件、国土部门储备的商业用地也应并入政府会计体系,合并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无形资产
贷 国有资产净值
笔者建议,无形资产明细账也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逐项登记,定期核查。同时,每年应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根据无形资产的用途不同,可分别记账:
借 一般预算支出(基金支出)
贷 无形资产摊销
(五)在建工程的处理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大部分是由项目实施单位记账和管理的,笔者建议,在建工程应由财政部门归口业务科室负责记账,项目实施单位实行报账制管理。在建工程资金拨付时,不宜记入支出科目,而应直接记入在建工程。
借 在建工程
贷 国库存款
如果是负债建设的项目,则如下记账: 借 在建工程
贷 政府性债务 工程完工之后,借 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
比如修建一条公路,工程资金虽然是当年拨付,但其发挥效益却是在以后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内,因此,以累计折旧计入支出才是合理的。
(六)政府性债务的处理
政府性债务并入政府会计体系时,会计科目如下: 借 国有资产净值 贷 政府性债务
政府性债务必须逐笔设置明细科目,详细记录其新增、偿还等情况。
五、资产负债表
政府会计体系一旦建立,那么资产负债表就可以完整的反映出本级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
报表说明中还应注明或有债务情况、不能由政府自由支配的代管资金情况(如社保资金等)以及其他不能用于偿债的资产情况(如公路、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
笔者十数年基层工作,突发奇想,胡言乱语,贻笑大方之处,诸位谅解。
2014年12月31日
第五篇: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
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将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由收付实现制逐渐改为权责发生制。这一重大改革初步阶段已初见成效。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改善了以往会计体系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不及时等缺陷,从而更好地反映了政府的受托责任,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如何根据我政府会计基础的实际情况将权责发生制更好地引进和运用,可以尝试将其引进进程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分步推进式。推进式也叫做次强式权责发生制,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以收付实现制为辅。其中加拿大是最典型的国家,从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中应用的权责发生制,提出以财务信息战略,将政府会计的责任框架进一步改革。
2.全面引入型。全面引入型是指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预算执行单位的会计处理,以权责发生制为政府财务报告为基础,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政府预算。首先,在会计报告和预算编制中采用同样的确认基础,使预算信息和会计信息保持一致,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比较和控制。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反映政府运营成本,成本与绩效目标有机结合,大大促进了政府会计的绩效管理。最后,资产与负债的变化可以在预算中反映出来,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清晰地认识政府决策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