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舞蹈学院质量发展分析报告-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
2015年度舞蹈学院质量发展分析报告
2015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下,学院在做好本科日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本科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2015年度学院本科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201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2015年我校重点推进201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实施工作,学院以此为契机,广泛调研、认真论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合理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学院继续深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进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建设以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引领的教学与学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依托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的建设,推进民族舞蹈表演、教育、编导、理论专业建设,强化学院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了解掌握民族舞蹈表演技术技能、理论功底过硬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
(二)2015年学院建设基本情况
学院继续贯彻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拥有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3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博士学位授予点1个,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MFA艺术硕士点1个,并招收新疆定向班学生。现已形成以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多层次的教育结构,在国内舞蹈人才培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438人,2015年本科毕业生117人,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
二、学院在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方面的举措、经验与成效
(一)招收少数民族考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舞蹈人才
根据近十年以来招生情况,学院本科少数民族考生被录取人数逐年下降,究其原因是在招生考核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考生考核标准过高。为了发展民族舞蹈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级舞蹈表演人才,经学院领导研究决定,特计划申请在2016年、2017年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招收民族英才班。该计划经过和学校领导研究已得到批准。2016年少数民族英才班招生的三个考点分别为:西宁、昆明和呼和浩特,计划招收舞蹈表演专业男生18名。2015年12月30-31日、2016年1月30-31日及2月20-21日,学院招生小组到西宁、昆明和呼和浩特三个招生考点进行招生,考生报名踊跃,招生考试顺利进行。目前,招生后续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同时,学校应西藏自治区政府的邀请,拟为西藏山南地区歌舞团代培40名舞蹈演员(中专—大专)。学院接到学校的指示并与经主管领导,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二)深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强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院继续加强对教师的上课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督察,组织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等深入专业课堂进行听课、看课,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本年度内多次深入专业课堂进行听课、看课,对教师的上课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督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在规范教学秩序的工作中,从全院的课程安排到管理,实行严查、抽查等制度,对于教师与学生随意调课、迟到、早退、缺勤等状况均做了严格的监控,使各门课程教学得到保障。
学院对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情况、任课教师上课纪律情况、教师教案(备课)情况、班级日志的执行情况、教学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学生课堂到课率情况等方面都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围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加强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确保学院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均衡发展
为提高学院民族舞蹈教学水平,学院坚持“引进来”的原则,每个学期都聘请民族舞蹈专家来院授课。2015年9月-12月,学院聘请了安徽花鼓灯专家娄楼老师来院授课,为12级毕业班学生教授安徽花鼓灯课程;2015年11月,学院聘请山东海阳秧歌专家张荫松老师来院授课,为15级教育、表演专业学生教授海阳秧歌。
同时,学院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教改项目,从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学院还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请各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请老教师谈经验,请年轻教师谈想法,更好地开展本科教学工作。2015年学院教师蒙小燕教授担任主持人的校级教改立项项目《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民间舞课程体系深化内涵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在校级项目评审中获优秀项目;徐小平教授担任主持人的校级优秀课程《编舞技法》在校级项目评审中获优秀项目;苏自红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民族舞蹈编导系列教材》、崔高霞老师主持的校级素质教育通识课程《音乐名家与名作》验收合格。在项目中期检查中,罗铭老师主持的校级优秀课程项目《教学剧目(一、二)》顺利通过检查,继续建设;蒙小燕教授主持的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北京市共建经费支持)《表演(民族舞蹈表演)》通过检查,继续建设。在北京市一级的教学项目中,由色尕教授主持的项目《佤族舞蹈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建设》获批为2015年度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面上项目。
(四)提高学生自主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搭建艺术创作平台,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堂走向舞台,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
积极参加各项舞蹈赛事,获得累累硕果:今年7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在四川凉山举行,学院选送的5个节目全部获奖。其中,由郝欢、关鑫同学表演的朝鲜族群舞《阿里路》、尚卫东、戈庆丰同学表演的藏族群舞《布衣者》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作品奖,而荣获此项荣誉的作品只有6个。朴耿武同学表演的独舞《哼嗦哩》、谭均元同学表演的《声闻》也获得了十佳作品奖。本年度的另一大舞蹈赛事是第十四届北京舞蹈大赛。学院学生也在本届大赛中战绩骄人,硕果累累:群舞《阿里路》获得本次大赛最高奖项作品金奖;群舞组《布衣者》获表演一等奖;朴耿武同学表演的独舞《哼嗦哩》获得表演一等奖;张志董同学表演和创作的《哏哩》获得创作、表演二等奖;李美静同学表演的《紫陶灵》获得表演二等奖等。这次大赛学院学生共斩获表演一等奖2个,表演二等奖4个,表演三等奖13个;创作二等奖6个,创作三等奖11个。此外,2015年10月参加国际蒙古舞蹈艺术展演,学院民族舞蹈剧目《传说》获得优秀创作及表演奖;11月参加北京舞蹈学院“学院奖”比赛,学院选送3个原创作品参赛。2015年11月选送民族舞蹈作品《草原汉子》荣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金奖。
通过演出实践与教学成果展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为学生 “走出去”创造更多的机会。学院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2015年5月-6月,学院开展了《民风炫舞》第一季演出活动,其中毕业班晚会一台(男子舞蹈天团专场2011届新疆定向班毕业晚会《飞吧!雄鹰》晚会;大一新生晚会一台(2014届表演专业《 青春 • 朝阳 》晚会)5月15日和5月23日,推出2013届表演专业炫舞 • 青春----《和黎明一起奔跑 》晚会和;5月31日,学院第十二届《新人杯》舞蹈比赛颁奖晚会《 五月的鲜花 • 五月的我们 》晚会;6月3日,2012届新疆定向班《 西域之韵》晚会。在筹备晚会、排练节目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统筹安排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交流机会,积极与国内外大学舞蹈院校、舞蹈专家开展交流,通过舞蹈教学、舞蹈成果展示等方式,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015年,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双管齐下,不仅注重“走出去”,还强调“引进来”。2015年8月,学院随北京市民委赴希腊交流活动;9月赴韩国参加韩国第24届全国舞蹈节,主场开幕式晚会,演出的节目深受欢迎。学院还特别邀请了国外知名的舞蹈团和艺术类院校的舞蹈教师到校举办讲座,进行学术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2015年5月18号,学院与美国纽约乃霓现代舞蹈团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双方的舞蹈剧目展示,并在剧目编导就剧目的创作意图与手法,动作解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6月11 日,学院与来访的韩国檀国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戏剧电影舞蹈学院来进行了两校的教学剧目学术交流。2015年举行学术讲座十余场,开展了《其中奥地利匹斯堡大学Nicoie Haitzinger教授以《舞台理念及当代艺术表演》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韩国知名学者蔡熙完教授《韩国舞蹈的源流和美的世界》讲座。在两岸交流方面,2015年9月、10月学院师生参加了中国舞协举办的协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与展演活动和随学校国际合作处赴台参加民族舞蹈交流活动。
国内交流交流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学院教学交流活动和创作采风实践活动,2015年邀请张守则老师、孟广城、杨勇、肖承业等知名教授分别针对“芭蕾舞旋转、跳跃技术”专题、“中国舞旋转技术”、“思维舞蹈教学法”等专题进行课例讲座;还邀请了知名演出团体陶身体剧场-工作坊的演员们,并请该舞团艺术总监陶冶先生教授陶针对身体技术组合的方式与学院师生进行交流。在创作采风实践方面,2015年7月,在徐小平、徐平教授的带领下,原创舞剧《永远的马头琴》创作团队赴内蒙地区采风。此次采风活动收获颇丰,为创作舞剧《永远的马头琴》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素材。
三、影响舞蹈学院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5年舞蹈学院成绩是明显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待解决。
(一)民族舞蹈教师队伍梯队问题
从1957年舞训班至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已有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本学科带头人及优秀的表演人才和编导人才。这是因为学院有以马跃等知名教授为代表的雄厚的教师队伍,这样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在全国艺术院校是少有的。同时,他们建立了一批成熟、完善;行之有效的本科教材体系。
但目前大批老教师退休,舞蹈学院急需培养一批在民族民间舞专业教学上的年轻的学科带头人。目前教研室虽然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但从职称结构上有待提升。
(二)舞蹈教学硬件设施及教学条件的不足
舞蹈专业用教室的短缺直接影响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主要问题:学院课程很多,教室数量不足;没有舞蹈专业考试用的大教室;没有舞蹈专业课--毯子功技能技巧专用教室;没有舞蹈专业的排演实验室。这都需要学校继续继续给予长期的规划与支持。
(三)舞蹈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由于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学生艺术实践水平的高低,也是舞蹈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但是,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才能得以实施,如演出、比赛的舞蹈作品的创作、音乐、服装、道具的制作、舞美灯光、音响的设计使用、交通、餐饮、劳务等等的支出,仅靠学校教学经费的拨款就无法进行实践教学。为此学院希望学校修订创收经费的管理规定,从政策上给予舞蹈学院倾斜。
(四)学生工作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1、由于舞蹈专业从小开始学的特殊性,本科学生入学均是舞蹈中专的基础,有很多学生不满十八岁,普遍从生理年龄到心理年龄均还不成熟。
2、因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负荷较大,文化理论课的比重也大,因此需要体力加脑力同时超大的付出,身体能量的消耗是文理科学生的几倍!
3、舞蹈专业学生的住宿较为分散,与普通大学生住在一起弊端较多,给学生管理上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学生文化理论课的学习状况偏差,尤其是公共基础课迟到、旷课的现象较成问题。学院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公共基础课改变考试形式。另外从为有利于舞蹈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角度出发,迫切希望学校考虑将舞蹈学院的学生宿舍集中安排,做到舞蹈专业的学生集中住宿在一幢宿舍楼,以便于舞蹈专业学生全方位的管理和日常生活的管理。
第二篇: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朴永光教授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活动中作了一场“话说多样性的民间舞蹈”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朴永光教授主要围绕民间舞蹈的概念,从学理上将民族舞蹈、民俗舞蹈和民间舞蹈等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不同时代为背景,在不同向度和层度中解构并建构出民间舞蹈同民族和民俗舞蹈的关系,强调了民间舞蹈作为民族舞蹈向度之一所包涵的多样的地方属性,以及不同表演主体所代表和负载的不同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此外,朴教授还就民俗舞蹈的民俗仪式性与民间舞蹈的民众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点出了民间舞蹈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性、民众性、承传性、变异性等特性,娱神、娱人、娱鬼、慰灵等多重功能属性,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和即兴娱人的性质。他还结合生动的图像和影像资料将观众从讲堂带进田野,体悟民间舞蹈多样的民俗特性和丰富的生活个性。
在比较中界定概念的同时,朴教授还将民间舞蹈概念进行了当下情境化的解读。他在认同和借鉴资华筠教授舞蹈文化生态学视角的基础上,区分了三个不同文化时空中的民间舞蹈并以具体的田野个案同当下的民间舞蹈作品进行比较,结合丰富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貌、绘声绘色地为观众分析了不同情境中舞蹈文化的语义变化,探讨了变化的时代和历史原因,回顾了国内外具有丰富文化意味和寓教于乐的舞蹈教材,对照和关注当下幼儿舞蹈教育中所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民间舞蹈对幼儿舞蹈教育和心智开发的价值。他最后提出在舞蹈文化大花园中,应具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态度,共同追求“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文化目标。
第三篇:内蒙古民族大学美育发展报告
内蒙古民族大学美育发展报告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近三年设立美育课程88门,开课41门,占美育课程总数46.6%;美育课程任课教师60人,上课教师39人,占美育课程任课教师总数65%;美育课程选课学生人数达到11232人。
对于一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新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无论是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还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成长道路,美育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校从自身出发,依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美育工作文件精神,近年来重视美育,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美育工作健康发展
学校将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发展美育的职责,将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切实抓紧抓好。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美育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研究完善学校美育工作有关规章制度,使美育制度规则体系能够及时适应实践发展需要,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发挥平台作用,组织策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
我校有关教育研究所以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为基础,肩负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结合对接实践等任务。通过学术研讨会、实践基地建设、课题项目申报、地方政府及中小型企业项目合作等形式开展项目及研究活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外联合、以美育研究为中心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研究基地。
为了使一批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地经济和教育的实际发展现状,利用自身优势,本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着力培训、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协助组织开展国家培训计划下中小学美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2013年9月,我校美术教育研究所协助策划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国培计划”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研修班。并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厦门大学张晓露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陈伟和等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2016年3月,我校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培计划(2015)” 中小学优秀青年美术骨干教师研修班的策划和授课任务。此次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了首都师大尹少淳、北京师范大学梁玖、赤峰学院都仁仓、自治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曹丽莉、通辽市教育局教研员关凤芝等专家教授做了主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对科尔沁博物馆、通辽市第二中学、通辽市实验小学等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等。
我校在协助组织策划美育骨干教师培训中,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多种途径提升美育任课教师,特别是中小学美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传播创新新型教学理论,有效落实新课程,重点培训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小学的美育教师,为自治区美育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及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找到了途径,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积极开展形体、姿态、动作美教育
形体美是人类长期所追求和欣赏的,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力量素质的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举重物、负重蹲等。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同时也使肌肉发达均称,形成健美的形体。
姿态美是人体在空间的运动、变化的样式,它包括人体处于静止的坐、立和处于从事基本技能活动的走、跑、跳、投等。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队列练习,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课的组织措施和严格的课堂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站立、行走、跑、跳等姿势,给人以美感,形成身体姿态美。
动作美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美的动作应该是舒展大方,轻巧灵活,协调准确,富有力度感和节奏感(韵律感)。如:我校在健美操、安代健身操和瑜伽选项课教学和表演比赛中,配以节奏感相符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练习、表演和比赛,不仅使动作更富有节奏感,又使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几年来,上述三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每年有近三千人选(健美操、安代健身操和瑜伽课程),另外他们多次参加自治区、通辽市和我校运动会表演,少则三千人,多则五、六千人。同时学校还组织举办安代健身操大赛,参赛人数为两千多人,所有这些都深受好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体育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学校组建有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舞蹈团及大学生器乐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通过专场文艺演出引领校园主流文化。通过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各类文艺赛事,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着力打造品牌文艺活动,“Girl Show”文艺晚会、“稚子花开”迎新文艺晚会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品牌活动。我校学生代表学校赴韩国、俄罗斯进行交流演出,演出效果获得一致好评,并且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比赛,获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在这些国内外演出交流与比赛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开拓眼界,找到自己不足之处,从中得到学习,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学校每年运动会的开幕式和每天上下午比赛开始前及比赛间歇都要进行特色文体活动表演,为全校20000多师生面前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而踊跃参加,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更加激发广大同学参加特色文体活动的热情,吸引更多同学参加,推动了特色文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长盛不衰。另外,每年还举行足球、篮球、排球、那达慕、博克等比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广大同学参与特色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每年通过举办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知识竞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演讲比赛、“中华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演讲比赛、“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演讲比赛、中华美文诵读大赛、汉字听写大赛、“墨染青春 笔润梦想”纪念一二·九运动书画作品联谊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开展“四进四信”学习交流活动、“贯彻四进四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我学习﹒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北疆青年学习进行时”、“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毕业季系列活动等,邀请专家教授举办报告会、明辨会,组织签名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直至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有特色、有亮点、有特长的特色文体活动格局。打造了42项具有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传统、专业特点特色的文体活动。2015年我校承办了第十届全区大学生运动会,在开幕式上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多彩民大》的表演,组织8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奋勇拚搏、吉祥安代、太极神韵、让青春飞扬、瑜珈精灵、走向辉煌”等6个乐章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充分表现了我校长期以来开展特色文体活动的成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与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我校霍林河校区六号公寓楼524房间因宿舍积极参加“三走”活动,每人每月锻炼时间超过20小时,获得了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授予的2015“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称号。
五、设立学生社团,发挥其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明的积极作用 学校成立有书画协会、手工艺协会、民歌协会、街舞协会、演讲社、话剧社、国学社等艺术类校级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经常性的开展社团活动,在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们进行艺术训练和展示才华的重要基地。每年一次的社团文化节更是通过民族歌舞展演、少数民族风情展、蒙古语小品专场演出等活动来传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加强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六、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及街道村镇开展联谊活动,展示大学生的艺术才能 为助力通辽市创城活动,大学生艺术团深入到社区举办“民族兄弟手拉手·文明创城我先行”专场文艺演出;为宣扬农村文明新风尚,学校组织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到农村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从各学院选派的文艺骨干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到农村开展文艺演出、迎新送春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的艺术活动走向了基层、走向了生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提
升。学生发挥自身专业特点赴敬老院、希望小学、残联等一些社会机构进行慰问演出,为他们带来了欢乐,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好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帮助我校学生提高尊老爱幼,诚实友善,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美育教学与研究
在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把培养中小学美育师资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探索构建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大纲,进一步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技能的课程,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和民族特色、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每门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课堂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丰富、现代教育信息更新、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学生视野的扩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动手能力上都有所体现,对培养美育师资队伍提供保障。
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学校要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应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的人才。
(二)经费投入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场馆建设,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三)美育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学校要通过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引进美育教育人才,兼聘本地区具有造诣的民间艺人,培养一批美育教育骨干教师,推动学校美育教育全面发展。
第四篇:2014-2015年下学期教务处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4-2015年下学期教务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组织考试
这次考试,从考试动员到复习到考务安排,从监考到阅卷,从登分到数据分析,都比较完满的。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于大家较好的执行了监考任务要求,考试结果较真实,较好的反映了考生的真实水平和现状。从中考阅卷到高中学业水平教师教师监考到初中期末考试,初中教师经历了高强度的监考任务,在组织监考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29号监考中,没有安排参见学业水平监考的老师监考,把他们的监考任务挪到了30号,体现了组织过程中的人性化。7月1日安排教师阅卷,又考虑到政治、地理、历史因部分教师中考阅卷出现一人批改两个年级的试卷,特意安排了赵玫、崔阳、付敏协助批改,在老师们的努力下,试卷批改按时完成,在这里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特意感谢赵玫、崔阳、付敏老师的帮助。本次考试的又一亮点是考试过程充分按照中考要求严格进行,学生进入考场除携带考试用具外,书包、书籍、文具袋、眼镜盒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能带入考场,教务处准备草稿纸,严字当头,因此,成绩充分体现了其真实性。
(二)、试卷命题分析
纵观各科试题,试题总体难易兼顾,重视双基,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能力。从局部来看,除英语、物理学科试题较难班级及格人数出现个位数外,其余学科与期中考试对比,无论从及格率、优秀率都有较大进步。
(三)、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分析(见质量分析统计表)
初一年级:从班级及格率来看各班总体较为平衡,其中140班较为突出。班从优秀生来看差别较大,139班9名,141班8名较为突出,140班稍弱。
初二年级:从班级及格率看各班总体也较为平衡,136、137班较为突出都超过了50%,从优秀生来看,138班、134班稍有凸显,136班稍弱。
从学科分析,初一语文140班、数学140班、英语141班、历史139班、地理140班、生物139班、政治140较为突出,因此总体对比,初一140班总体实力相对较强。
初二语文136、137班、数学138、135班、英语134班、物理134、135班、历史135、137班、政治135、136班、地理138、生物137、134班相对较好,总体实力135班较强。
(四)、存在的问题:
1、与往年相比,尖子生还不突出(初一没突破700、初二没突破800分),与我们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逐步提高。
2、需要进一步提高中等生的成绩。
3、偏科问题相当突出。从此次考试成绩看,发现大部分同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科现状,偏科已成为制约我们学生提高总成绩的“瓶颈”,需要任课教师去补差补缺。
4、班级后进生比例过大,严重滞后班级的整体水平,班风班貌及学习氛围的形成和维护有很大难度。
(五)、后期工作的建议:
1、全体教师要端正意识,明确责任,真正落实“认认真真抓教改,扎扎实实抓常规,不遗余力提质量”的要求。
2、加强补差培优工作。
面对我校学生的现状,对于尖子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协助学生弄清楚他们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对于落后生要讲究策略,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015年7月
第五篇:教务处语文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教务处语文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已经揭晓。为了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各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现就我校1—6年级语文卷面上所呈现的问题,并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了解和认识,在此作一质量检测分析。
一、命题说明
各年级语文试卷的命题注意体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多层面、多角度检测当前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性特点。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从语文基础知识(拼音、字词句、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和习作能力等三个板块进行考查。并且这次期中检测各年级语文卷的作文题目都很具有开放性,如:三年级的习作:我的……(爸爸、妈妈、邻居、同学、朋友等),四年级的作文
(一)我爱(),(二)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五年级:
1、我心目中的老师,2、对手。均有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本学期共有学生643人。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普遍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积年累月,致使学习基础薄弱。各年级各班均有个别学生上进心不强,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书写不规范,审题、答题粗心大意,导致成绩不合格。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员参考,各年级三率情况统计(见汇总表)
(二)良好表现
1、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大多数考生对汉语读音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牢固,能够根据所给的拼音正确地拼读汉字;师生平时都比较重视字词的积累,因此,考生能写出常见的词语,大多能在正确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2、课内积累比较扎实
试卷中按课文原文作答的试题,考生的得分率都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在课内积累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教材中的重点课文或语段,学生都已经熟背,而且学生也已经掌握了这类试题的答题方法,若不出现错别字,基本上很少失分;对课内重点句子、古诗词、名言警句等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能够自如地进行作答。
3、个性特征表现突出
测试卷中有关个性化试题(如:三年级的小练笔,考察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各种各类动植物的观察和了解,还有2—6年级的阅读理解等),考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各年级考生能够正确理解阅读短文的内容,能把文章的主题和个人的体验结合起来作答,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没有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学生思维开阔。
(三)存在问题
1、书写质量差。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不时能听见阅卷教师抱怨学生的书写太差。主要呈现这样几个缺点:①学生的书写质量没有优劣之分,都呈现下坡趋势。②涂改现象严重。③字体小,书写不规范。④字迹潦草。
2、识字质量差。
学生答题时错别字太多,这是造成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识字量不达标。②同音字混淆。
3、语文技能缺陷大。
从本次测试的卷面来看,学生的语文技能较差,表现在:
① 审题不细致。
② 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能力差。
4、阅读理解和作文仍是老大难。这次语文期中测试各年级所暴露出的问题更多地还是集中体现在“课外阅读”和“作文”方面。
原因分析:(1)对于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审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弱,这更加使得“课外阅读”成为了一项难题。课外阅读题,学生之所以出错多,主要原因还是阅读能力差,没有读懂题意,不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更抓不住中心。个别同学不去动脑,对问题的理解停留在囫囵吞枣的程度上。仔细梳理内在原因有以下4点:
①他们没有做到用四步阅读法去读短文。(介绍四步阅读法)
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读准字音,大体知道短文意思。第二步:读懂每一道题目的意思或要求。第三步:带着问题再读两遍短文,解答问题。第四步:检查问题和答案是否一致。
②没有仔细审题,题目没弄明白就急于动笔做。
③面对问题,没能积极思考,不能从文章中找答案。
④不会灵活变通,见到新的题型,不知道动脑考虑明白再答。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只在期中考试中出现,平时在答课外阅读卷,单元卷中的阅读题时我们就已经发现了它们的存在。每次在讲评时,除了讲解正确的答案,我们还针对每一个问题,介绍阅读的方法。但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只能常抓不懈,并且要不厌其烦地讲解方法。丢分多的同学,大多数是一些上课不愿发言,不积极思维的学生。想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课堂的听讲。因为老师在对每篇课文进行讲解时,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的提问。这和回答试卷中的课外阅读题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用嘴来回答,一个是用笔来回答。但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不爱发言,拒绝思维。所以,今后怎样调动他们热忠发言的积极性,还要再找到更好的方法。
(2)关于作文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有的学生文章写得不具体,有的错别字比较多,有的层次不清楚,但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不会审题。题目中的要求并不难,但就是因为没有审清题意,结果扣了走题分15分,这也是造成班级作文正确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学生,写作时速度太慢,没有写完就匆匆结尾,都导致了作文的丢分。另外,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描写不具体不生动,这方面,还要从平时抓起,点点滴滴,训练学生写具体、生动的文章。
四、改进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重在平时,重在过程,应求真、务实。
1、总体把握教材要求,挖掘理解每节内容。
结合每学期教学计划交流,学习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掌握本册教材的教学总目的要求,熟悉每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关键,制定详细单元教学策略。部分内容要体现在备课的单元分析和单元反思中。边备课边在书中点批和眉批,注重标注哪部分是重点,哪个知识点怎样落实,采用哪种方法等。
2、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运用好网络教学资源,借鉴其中有用的课件,图片,案例等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语文课要运用标准朗读磁带,运用光盘,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口语交际训练,重视朗读能力的指导,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学生的思维。
3、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培养优生和辅导后进学生。
优生培养可以提高平均分,后进生转化可以提高整体名次。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练习设计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后进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中间学生侧重鼓励,向优生看齐。
4、渗透思想,体现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交给学生朗读的能力和技巧,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分析综合的方法。这种思想和方法要渗透在教学的每一分钟,每一环节上。
5、注意细节,培养习惯,提高质量。
主要是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格式规范的习惯。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细心。
6、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语文听说读写技能。
7、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才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