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民族大学辉煌发展六十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刘亦格
“中央民族大学辉煌发展六十年”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系部名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 专业: 新闻学
年级:2010级班级:新闻2班姓名:刘亦格学号: 101909
2实践地点: 中央民族大学及周边家属区、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实践时间: 2011年7月1日 至 2011 年7月30日 共30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
正值中央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7人组队进行调查并研究民大发展历史进程。其目的有二:
一、增进本校同学对母校的深入了解,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知道民大、了解民大。-
二、实践内容:
我们将分这次的实践结果分为七个部分做介绍,分别为民大发展六十年之党的关怀篇、校园环境变迁篇、知名教授篇、知名校友篇、教学发展篇、学术科研篇、校庆赞歌篇。我负责的是参与整体脉络的敲定、所有历史照片的查找和提供以及校庆赞歌篇。
在7月1日-2日,我和组员们共同敲定了主题、历史脉络、各部分主题、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等。7月3日-15日,我通过走访民大家属区退休老干部、各院系、党团支部、团学五大系统等搜集到了所有所需照片,包括许多珍藏绝版纪念,同时完成了校庆赞歌部分的相关采访及搜集工作。7月16日-7月30日,我在东北老家继续进行调研,分别在吉林师范大学及东北大学作了关于“中央民族大学辉煌历史及知名人物”的抽样调查,并有幸当面采访到了吉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院长付军教授和东北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张庆灵教授,得到了详实的调查结果并进行汇总,将结果融入了前六部分。
三、实践结果: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辉煌发展六十年”主题的调查研究,我认为中央民族大学在以往的六十年以“美美与共,知行合一”为主旨,在教学方面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重视学生思想,培养全方位人才;在行政方面做到紧跟时代脚步,听从政府指挥,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坚决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党政分开,又高度统一。在校风方面,保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既大力发展各类社团,彰显自由民大学子之风,举办各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又不过分放纵,以团学系统五大组织、各院系学生会等正确领导各类社团。因此,在民大学子、老师及家属的200份样卷调查中,认为“民大非常不错,无需改进”的占10%,认为“民大基本不错,比较满意”的占65%,认为“民大比较一般,仍需改进”的占20%,认为“民大非常不好,需要根本调整”的只占5%,认为“对民大完全不了解,不知道”的完全没有,可见民大人对民大还是比较满意的。而在吉林师范大学及东北大学各200份的样卷调查中,认为“民大非常不错,无需改进”的占30%,认为“民大非常不好,需要根本调整”的占20%,认为“民大基本不错,比较满意”以及“民大比较一般,仍需改进”的各占10%,认为“对民大完全不了解,不知道”的占30%。可见对于外省外校生而言,民大的知名度仍不够高,影响力及招生力仍有待加强。此外,在对两位教授的面谈中,我了解到在高级知识分子眼中,民大是历史很悠久的,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很先进的唯一拥有中华56个民族学子的综合型大学。这个认知还是较准确的。但是两位教授同时也谈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理科实力不强,文科学院设置不够完善,民族学类学院设置较杂,甚至校园太小、学生太多等等具体问题。在两次具体而深刻的采访后,我了解到了民大在外省外校的“同行”们眼中仍是有着巨大实力、吸引力及潜力的。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经过一个甲子的发展,无论在科研教学、党政管理、校园建设还是学气校风方面民大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民大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所以决不能从此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应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开发潜力,争取达到世界民族学校的巅峰。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虽然暑假期间即使是在东北也有零上30多度的高温,我不得不冒着酷暑来回奔波发送并取回抽样调查报告、并连夜分析总结,准备采访资料,甚至在去沈阳的火车上都向旅客们调查他们了解民大的请过,不过我培养锻炼了才干,增强了敢于接受挑战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回报母校的观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调查、新闻分析等等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整整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很庆幸在这个假期里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来挥霍自己的时间。终于算是开始将自己这朵温室里还套塑料袋防风的娇贵牡丹拉了出来,慢慢的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最终能用最小的眼泪化作纯净的水滴,反射出耀眼的彩虹。可以意气风发,可以年少轻狂,但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只望自己能不辜负家人、朋友、恩师、母校的殷切期望,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此次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虽然准备了很多资料,但是当真正动手实践时却不知如何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分发调查问卷时好多学生问我民大的具体情况,可是我却仍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导致很多回答模糊不清;在采访过程中,我仍会感到紧张,仍不够自信,发现书本上很多理论在实战中用不上,而在实战中很多经验又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所以有时会有表达不清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一定注意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偏废任何一方。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加强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的了解与沟通,争取在以后从事新闻职业时能更加从容镇定、得心应手。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无论是德高望重的院长、教授,还是和蔼可亲的老师、校工;无论是热情活泼的同学、朋友,还是历经沉甸甸的历史却心态超然、神情淡然的民大家属,都让我学到了智慧、勇气、热情以及豁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些人:6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民大一起成长,如今也到了
花甲之年。一个甲子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为民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已渐入耄耋。可是在饱经沧桑的脸上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甚至都不是曾经被排挤打压过的痛苦与愤怒,而是时光沉淀过后的真正的超然与平静。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在他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后,在他们略带骄傲的讲述中,我终于明白:他们是我,也应该是所有民大人及民大真正感动、感佩以及感激的一群巨人。
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我都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同时这也拉近了我与母校及社会的距离,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在那片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此次实践中得到了许多的感悟,虽然有遗憾,但绝不会后悔。真的很希望在以后的每次机会里,我都能更上一层楼,最终能展翅遨游于九天之上!
第二篇:西南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西南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又是一年暑假。这个假期,我社会实践的地方是武侯区望江街道棕东社区,主要工作是负责青少年教育,即组织社区的青少年参加活动,充实他们的假期生活,并从中学到知识。
首先介绍我的工作团队,我们一行共7个人,一个组长,其余6个各负责一个社区,而我被分配到棕东社区,除了各个社区自己举办活动,还有六个社区联合举办的活动。
我们的工作以六个社区联合举办的“望江街办青教开幕式暨趣味运动会”揭开序幕,活动在望江公园举行。此次暑期青教活动的主题是“除陋习、树文明”和“向‘双百’人物学习”,希望在丰富社区青少年暑期生活的同时,进行先进的精神文明教育。街道党工委书记苏勇、街道团工委书记方鹏以及各社区“五老”代表和社区青少年前来参加了此次活动。开幕式上,街道团工委书记方鹏致辞,他说明了开展暑期青教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宣布2010望江街道暑期青教活动正式启动。棕东社区彭根荣奶奶也代表“五老”人员做了讲话,并对今年系列活动寄予厚望和大力支持。除了画海报等有关世博会的活动,还有“瞎子敲锣”、“海底捞月”和呼啦圈、过山车等五个趣味运动,把活动推向高潮,为我们的青教活动开了一个好兆头。在开幕式的精彩活动后,我们开始了自己的社区活动。首先我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环境,开始策划这个假期可能开展的活动及其时间表,张贴通知,宣布暑期青教活动开始。在第一天的棕东社区交流动员会上,我和小朋友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根据情况相应修改活动内容。在这个见面会上,出现了一个小问题,就是有两个小朋友打架了,由于事先没有预见到,一发生时倒是让我手足无措,虽然很快就平息了,心里还是多了一层压力,不知前路将会怎么样。
根据今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我首先举办的活动是“上海世博会知识竞赛”,让青少年了解国家大事,并深入了解世博会这一世界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比赛分必答题、判断题、风险题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结束后都穿插有观众答题,与观众达成互动。
第1页,共3页
我们的活动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还有运动会。立秋已过,不见清凉,夏日炎炎,但挡不住人们活动的热情。2010年8月9日早上,棕东社区的青少年们在本社区的运动健身场地开展了一次户外游戏。游戏共有耳语传真猜成语、夹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和结对而行五个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时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在耳语传真猜成语环节,小朋友夸张的动作表情、诙谐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时而呐喊助威声起,尤其是最后一项的结对而行,两人一组,双脚绑在一起,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次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既让同学们体验了运动的快乐,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除了各自举办活动,我们棕东社区也向外发展,和其他社区联谊。7月29日,棕东社区和郭家桥社区在棕东居委会举行一场象棋、五子棋比赛。此次比赛旨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促进社区间交流,让青少年认识更多的朋友,而开展的一项益智活动。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少精彩的棋局,实践再一次证明,小朋友的智慧是不容小觑的。比赛过程中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仅体味到了活动的快乐,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以棋为友,以棋会友,为炎炎夏日带来一缕友谊的清凉。棕东社区最后举办的活动是“我是小明星,才艺大比拼”,说到才艺,现在的小朋友不是当年的我们能比拟的,唱歌跳舞、诗词朗诵、笑话小品,更有古筝和横笛来助阵,真是精彩纷呈!
此外,举办的较大型活动还有“双百”英雄人物知识竞答、观看电影、环保志愿者、参观四川博物馆等等,这个假期大小活动总共19个,涉及思想教育、课程辅导、户外运动、志愿服务以及素质拓展等五个方面,兼顾培养青少年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素质。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假期,这段时间里,我结交了一帮共同奋斗的好朋友,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还有一直支持我走下去的朋友们;当小朋友们打架、吵闹时,我学会了冷静思考,没有了开始时的慌乱。在为他们准备活动时,自己也学会了许多不曾接触到的知识,学会了与小朋友沟通,明白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了解并成为朋友才是最好的,其实“坏孩子”并不是天生如此,只因少了一个懂得倾听的人;为期一个多月的工作,由一开始的兴奋到慢慢的劳累,曾经想过放弃,但是,我的朋友一直鼓励支持我,让我一直坚持下来,真的,感谢他们。
这个暑假不只是积累经验、了解社会、体验社会这么简单,更主要的是,我学会了珍惜,感谢有这么一个不寻常的经历!
2010年8月28日
第三篇:从道路运输发展见证共和国六十年辉煌历程
从道路运输发展见证共和国六十年辉煌历程
沧桑岁月,弹指挥间。不经意间,共和国走过六十年光辉历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见证了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国富民强的历史变迁的同时,也见证了崆峒区经济社会澎勃发展的今天,“衣、食、住、行”这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需求的发展演变。
记忆中的过去,老百姓的“衣”是色彩沉重的土布衫、老棉袄,岁月是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捱过的。现在,老百姓春夏秋冬四季衣衫件件新,不仅如此,还要讲究穿起来是否舒服,是否有气质,是否显派头。于是,裘皮、真丝、纯棉、彩棉、羽绒等诸多面料,哪样舒服穿哪样;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等各类款式的衣服,装点了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杉杉”、“李宁”、“花花公子”、“金利来”、“阿迪达斯”“耐克”等等各种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人们富足的好标签。
记忆中的过去,老百姓“食”的是洋芋、咸菜就棒子面等粗茶淡饭,只有逢年过节兴许才能吃上一些肉,一年四季的饭桌上永远是洋芋、萝卜、咸菜老三样,现在,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猪牛羊肉、鸡鸭鹅以及各类海鲜应有尽有,天天像过年。此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科学饮食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老百姓比以前吃的少了,可是食谱却越来越精致和科学了。早餐不再是十几年“一贯制”的黄面馍+咸菜,如今,牛奶、面包、鸡蛋成了主角。餐桌上主食、精粮地位下降,蔬菜、水果、杂粮受宠,从量到质的变化,是营养摄取比例的上升,是老右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具体表现。
记忆中的过去,老百姓的“住”是靠几代人积攒建成的瓦屋或单位分给的一两间公房,一家三代十几口人住在一起,拥挤不堪。现在,老百姓住上了三房一厅、四房两厅的套房或有天有地的小楼房。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更注重居住环境,绿化指数以及房屋的建筑风格、装修风格。许多家庭甚至拥有多套房子,多出的房子向外出租,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记忆中的过去,老百姓“行”大多数是靠脚走路,小部分家境较好的人家有辆自行车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今天,天平、西平铁路、平定、西长风高速公路建设即将通车、省道218线和304过境段改造,平凉前支线机场全面建设中……国家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投入,使我市道路交通越来越顺畅。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城乡公交一体化车辆遍布城市大街小巷和农村各乡镇、集市,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的出行方式。长途客车高档、舒适、安全,快捷,很好的满足了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轻便机动车、摩托车也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开上了自己的私家车,驾校里学汽车办驾照的学员逐年增多。尽管目前购汽车的家庭比例还不是很大,但汽车在我市家庭中的拥有量正呈上升趋势,普通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正在消然间发生变动,以步代行的年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尘封的记忆。
时光在一天天、一年年中悄悄滑过,不经意间崆峒人的衣食住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稍加回忆,每位崆峒人都能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崆峒人的家庭消费已由过去单一的“温饱”型转为向“小康”型迈进。平凉的消费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衣”为例,过去人们喜欢穿“的确良”、涤纶等化学纤维材料做的、耐穿的衣服。现在人们更注重服装的舒适程度,喜欢用棉花、麻、蚕丝等天然纤维做的衣服,认为这种料子既环保又舒服;以“食”来说,过去只求果腹,现在不仅讲究吃山珍海味,还讲究纯天然和绿色无污染;拿“住”来说,过去没有钱是绝对不敢起房子的,更不会去借钱起房,通常是铆足劲攒钱,“三代积攒一代住”,而现在,钱不够便向银行贷款或是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再没有过去那种怕负债的沉重心理。如今在崆峒,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三居室住房已是司空见惯。适中的房价加上住房消费贷款,很多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的年轻人都购置了一套房;拿“行”来说,过去如果能拥有一辆“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便已经很满足了,而现在,老百姓虽有了摩托车、电单车,可是还是想办法赚钱或者贷款买一辆小汽午,真正实现“小康”。
作为一名崆峒交通人,回顾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崆峒区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走过的一段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千折百回、道路艰辛,诚然是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结果,是全区交通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
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属典型的内陆欠发达地区,境内铁路密度小,水路通航河流少,航空能力更无从淡起,道路运输是占主导地位的运输方式,全市90%以上的客货运输量由公路运输完成。新中国成立时,崆峒境内只有汽车10余辆;1959年,成立了第一家专业运输企业—平凉市汽车运输队;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至1989年先后开辟了2条城区公共交通线和11条远郊公共营运路线,营运公共车44辆、营运单程140万公里,年客运量380万人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道路运输业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局面。曾经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以前从平凉去趟兰州得二天二夜才到,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如今旅客运输不再仅仅以客运班车为主,形成了旅游、包车、出租客运为辅的多层次道路旅客运输网络,农村客运得到了大力发展,运输枢纽实现客运“零换乘”,客运网络覆盖面不断提高,“人便于行”的奋斗目标得到充分体现;以前外地运来的瓜果蔬菜及其它农付产品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导致部分腐烂价格偏高无人问津,现在由于交通甚而设施的不断完善,运输的逐年一时半会换代,使得货物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保证了各种农村产品个个光鲜价低质优,如今货运车辆正逐步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货物运输以提供安全、优质、快捷、方便的运输为前提保障,发展干线快速货运服务,物流运输和专业化运输,实现长短途一体化运输“无缝衔接”的发展目标;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道路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道路运输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服务行业属性,按照“路运并举、和谐交通”,“运用现代化科技改造传统运输产业”的目标要求,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使我区道路运输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道路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至2008年,辖区共有运输企业22户,其中:客运企业3户、货运企业19户、维修企业221户、运输服务业27户。拥有各类客货运车辆3058辆,其中客车111辆,货车2947辆分别是1978年的6倍和134倍,年客运量152万人,旅客周转量10798.89万人公里,年货运量798.58万吨,货物周转量56766万吨公里,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倍、83倍、473倍、223倍。60年来道路运输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运输规模的显著提高,交通运输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提升了道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见微可以知著,以小可以喻大,我区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像一块平面镜,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卫生等各方面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尤其是道路运输经济的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道路运输企业竞争实力的逐步增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日益规范,这一切,是我们崆峒交通人眼里看到、亲历亲为、切身体会到的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60年来的发展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未来充满挑战,同时与机遇并存。当前道路运输事业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发展期,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提高道路运输发展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新中国的经济腾飞再次谱写新的华丽篇章。
第四篇:建国六十年辉煌历程:卫生事业发展与成就(二)
建国六十年辉煌历程:卫生事业发展与成就
(二)二、回望建国六十载医疗卫生事业变迁
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从“东亚病夫”到“健康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目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降至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降至14.9‰,这三项健康指标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一)公共卫生——实行疫情网络直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方针,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先后消灭了天花、丝虫病,并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今年6月,我国启动6项重大公
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迈出第一步。
2.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我国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38种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日、周、月、季、年的疫情分析和定期信息发布已形成制度,我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2007年底,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95.99%;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达到79.04%。截至
2007年底,全国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3.44%。
3.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自1950年开始,我国开展群众性普种牛痘疫苗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初,彻底消灭了天花。从1978年开始,全国普遍实行计划免疫,采用卡介苗、脊灰、麻疹、百白破等4种疫苗,预防结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6种常见传染病;2002年,国务院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07年,国务院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出血热疫苗、钩体疫苗和炭疽疫苗等纳
入国家免疫规划,可预防15种传染病。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形势,我国不断加大防治力度。国家对艾滋病患者实行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结核病患者实施以免费治疗为核心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血吸虫病防治规划覆盖全国448个疫区县。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94%。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完善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面,我国积累了宝贵经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和防疫工作,累计救治灾区伤员301万人次,住院伤员近10万人,紧急转运重
伤员1万多人,创造了非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伤员转运纪录。
(二)医疗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农村三级网络
1.医疗机构遍地开花
建国初期,中国的医疗事业是极不发达的,“看病难”是困扰市民的突出问题之一,医院少、医生少,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与中国人口众多的局面构成鲜明对比,在医院看病挂号排长队的现象
司空见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医院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上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08年,全国拥有卫生机构30多万个,医疗机构床位数近400万张。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29亿人次,住院治疗人次达1亿多。到2008年底,卫生人力总量达到698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为1.5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22人。老百姓可以轻松选择医院就医,得到优质的医疗
服务。同时,国家还着重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卫生服务。60年间,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专科医院的出现。它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推出不同的项目,有效的补
充了综合医院的空白,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医疗服务体系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可以缓解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它的发展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2.医疗环境显著改善
80年代以前,不仅医院的数量少,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急需提升。医院的硬件水平落后。设施差,极度
缺少检查和治疗器械,所能选择的药品非常少,能使用的治疗手段非常缺乏。
通过60年的发展,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各种先进检查仪器在稍大的医院已经普及,医疗技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国民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国民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3
5岁提高到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从缺医少药的岁月,到现在全国已拥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科室齐全、技术精湛的大型现代化医院和专科医院。病人看病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选择不同的专家和医生,普通病人也可以享受医疗专家的检查和治疗,预约、就诊、复诊都变得轻松,这些在60年前是根本无
法想象的。
一些新兴发展起来的专科医院更是提倡人性化服务和体验式服务,将治病和休闲、疗养相结合,有效减少病人的恐惧感和压抑感,增强了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极大的改善了就医环境,从根本上提升了医疗
服务水平。
3.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08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万个。各地积极探索双向转诊、收支两条线管理、药物零差率销售等制度,很多地方通过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全科医师团队”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一些地区社区
门急诊量已经达到地区总门急诊量的30%,缓解了大医院接诊压力。
4.健全农村三级网络
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加强。目前,全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90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6人。2008年底,全国县级医院近
9000所,乡镇卫生院近4万个,村卫生室61万个。
自2005年,国家组织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新医改方案提出,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三所左右
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
从2009年起,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
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
5.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60年来,我国在重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如在全球最早发现沙眼病毒,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成功开展世界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食管癌综合治疗世界领先,发现青蒿素为
抗疟疾最理想药物,小肝癌研究世界领先。
6.中医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工作,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所中医医院。
(三)医疗保障——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医疗救助覆盖城乡
1.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3年,我国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这是我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使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困境,受到了广大
农民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到2008年底,新农合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达2729个,提前两年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的目标。今后3年内,全国农民将有望实现在本省内看病即时结算报销。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新农
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2.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到2008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2亿。从2007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保障范围是面向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
镇居民,保障重点是住院和门诊大病等医疗支出。
3.初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政府除了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农合,还对新农合补偿后仍无法承担医药费的农民,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目前,农村医疗救助覆盖了全部农业人口的县(区),65%的县(区)
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新医改方案提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超过3.3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8.3亿。到今年底,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将开展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加上新农合的参保人数,整体上将有超过12亿中国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健康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高度重视,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享受医疗保障已成为有关部门努力的目标。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全国农村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医疗保障体系还将针对不同人群实现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将是我国短时期内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佳选择。尽管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仍
有待完善,但这些问题是无法掩盖中国在医疗事业上取得的巨大进步。
三、医疗卫生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在大多数人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解决温饱和改善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卫生防疫、妇幼保健、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等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人
口(特别是婴儿)的死亡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人均寿命。
1950年8月
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内地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并实施到1978年,但卫生资
源分配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1985年4月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这份文件清楚写明,卫生工作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防病治病,便民利民。
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将卫生事业定性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003年
突发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此次疫情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巨大危机。而抗击非典斗争的最终胜利,证明在非典的冲击下,中国经受住了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和一系列
经验及教训,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2004年
一份名为《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占44.8%,农村
为79.1%。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矛盾日渐突出。
2006年6月30日
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财政部、原人事部等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
策措施,这标志着新一轮医改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2006年10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此后,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路径开始清晰。
2009年3月1日
陕西省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尝试“全民免费医疗”,只要有神木户口,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镇居民,生病
住院所有费用报销90%左右。这一尝试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4月6日
这一天,注定将成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众所瞩目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新医改方案从无到有,数易其稿,只因其是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
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为了百姓不用贵药治好病,让百姓公平享有公共卫生的“阳光”。
本文由北京儿童医院挂号看病服务网整理转载http://
第五篇: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编排格式要求
附件2:
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编排格式要求
1.调研报告应当用A4纸纵向。
2.调研报告字数应在6000--15000字之间。3.标题格式: 题目(二号黑体字)。
正文部分:正文总标题(三号黑体字),正文(小四号宋体字,行距固定值18)。
4.加页眉,内容为:“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寒假社会实践成果”,(小五号宋体字)。
5.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右3cm,装订线0cm;页眉1.5cm,页脚1.5cm。
6.插入页码:位置(页面底端);对齐方式(居中)。
7.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采用尾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自定义标记为[1],[2],[3]„„连续编码。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标明引文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①专著
示例:[1]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英]霭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②论文集、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示例:[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③报纸文集
示例:[1]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④期刊文集 示例:[1]刘英德.明清文学史散论[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⑤学位论文
示例:[1]何伟.汉文标识方式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8.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置于当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9.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为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如: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如:
(一)、(二)、(三)„„排序;三级标题如:1、2、3„„排序;引言不排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