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 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四(3)传统美德 崔立威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仍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完整地延续了下来,独秀于世界文化之林。儒家经典所承载的传统道德精华,不仅凝聚成民族之魂,更铸造了东方文化特有的神韵,时代传承,蔓延不绝。
在传统美德课中,我们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德育课只注重说教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儒家文化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阐释,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和经典文化,然后学习和讨论这些优秀品德在我们现实社会的意义,以及应该如何摄取这些思想,如何将它们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意识和参与精神,使中华传统美德能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从日常生活中来陶冶情操、形成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达到中国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崇高境界。
本学期我校开发了“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旨在梳理“传美”内容,系统进行“传美”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民族到底有哪些传统美德,该如何去继承这些美德;同时让学生理解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瑰宝。
本课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的第一课,我通过调查“假如给你一个自由选择国籍的机会,你将希望成为那国人?”,使学生能正视中学生缺乏爱国情操的现实,同时用社会上道德沦丧、儿童青少年缺乏责任意识等等事例,使学生深切认识:在现实的中国,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使学生理解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意识和参与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和谐亲情源于孝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孝是稳定社会很重要的手段。本课分为两节课来上。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书中那些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行,那些是需要摒弃的糟粕;中国孝文化的现实意义。第二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如何看待丁克家庭?”,“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出国?”等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学会应该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通过提高自己“孝”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创建和谐亲情、获得人生的成功。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深切理解中国孝道在现实中国社会的积极意义。
尊师重道,齐家治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通过学习我们将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傅,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重知识、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通过尊师更好的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如何看待信息时代下教师的价值”,使学生理解了教师职业的辛苦和不足以及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人生观;同时提高了自己“尊师重教”的道德品质,树立以良好的学业成绩、成功的人生回报教师的信念。
总之,本学期的传统美德教学有长处也有很多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争创佳绩。
第二篇:2014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总结
2014学年
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活动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作为传统我校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拥有着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较高标准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较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三高”的确立,让我校逐渐形成了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机结合,也逐渐创设了以“传统美德”为精神力量的德育教育风格。
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加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渗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式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祭奠,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 ”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了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唐诗》到高年级的《名人名言》。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到“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再到“精忠报国”。以“孝”为基础,以“勤”为保证,以“仁”为根本,以“忠”为追求。确定了我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学校也更加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未进教学楼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八个雄浑有力的大字“求知,修德,强能,报国”这八个大字不仅是我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精髓,也是全校师生的警示语。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美德的无处不在。
为了使传统美德教育更深入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力图让每面墙壁说话,从教学楼的一楼开始我们针对不同楼层年级的特色,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联动车,从浅显的语句,到可爱的卡通造型,从学生简短的感悟体会,到稚嫩的简笔画无不渗透了对美德的理解。在每个教室门前的特色展板上,学生更是积累
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园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主题,更令校园环境增色不少。每当看到我们那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楼,修剪整齐的花木草坪,庄严肃穆的校训,我们都会不由的想到:一群炎黄子孙在勤奋的学习,工作,他们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傲努力的为建设锦绣中华而奋斗着。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美德教育之最。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针对这样的原则,我们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六多”方案。即多用通俗鲜活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协调疏导的方法、多鼓励积极参与,多启发个性讨论。围绕“六多”,传统美德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各项美德计划。
首先,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各学科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但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了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我们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见证着传统美德的深入人心及震撼力量。结合“四教育”即“文明礼貌教育,尊老敬老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低年级的漫画大赛,用他们稚嫩的手笔,勾画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用夸张的漫画形式,展示出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对传统美德的新的诠释。中年级的传统美德小报在我们学校已经创刊发行一年有余,是我们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大亮点,无论在编辑、排版、美工还是设计上,都充分的展示了孩子们无法想象的才华,张扬了个性,同时也给校园创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高年级的“美德论坛”活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学生从未成年人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进步,着眼祖国发展,谈论身边小事。此外,学校还组织成立了校园小广播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宣传的窗口,组织了以传统美德为内容的演讲比赛,作文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再次,学校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峰纪念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七一的晓历史知传统教育,十月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等。此外,学校还利用爱国主义场所创建教育基地,如渤海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等都成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基地,在这里了解本镇历史,古化,实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美德的体验实践教育。
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我校还尤为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经验表明,高尚的情感、正确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经验同样适用于传统美德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向学生们讲道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几年来,我校始终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培养和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实行“五爱”教育立“三观”既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此,我们学校把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了“与文明签约,做合格学生”的系列活动,从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做起,使学生逐步改进自身的不良习惯,习惯成自然。如今,校园内外文明用语此起彼伏,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此外,我们又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相结合,在学校开展“五小行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即“孝、礼、诚、忠、勤”的传统美德教育。“五小行动”的实施与开展,使学生们为自己进行了合理的定位,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美德的感悟,也促进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
在抓好养成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从小山村稻田中传出的劳动号子声,到山岭上同学们埋锅做饭的欢笑声;从野外的生存训练,到残酷的极限考验;从宽敞明亮的教室,走到低矮简陋的农村小学;从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到军营中的小战士,小指挥官。从城市到农村,从校园到军营。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明理。实践出真知,在体验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以“我是附小小主人”为主题的金点子大赛中,同学们发挥奇思妙想,针对各种现象,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并被学校和班级采纳。这样,在学生们心目中形成了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班级的主人,我是学校的主人的主人翁意识。
四、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合力推进传统美德教育进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影响。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首先,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初期,我们采取孩子做,家长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我们开展了“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即:“鞠躬、让食、抄三句话”。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写下活动的感受。同时要求家长虽然不参加活动,但要写下看到孩子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其次,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中期,我们采取了孩子做,家长同做,共同实践中华美德我们开展了以“我和父母同做”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仅仅围绕“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通过实践参与让其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使学校、社区的要求较好的落到实处。推动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形式,家长们感触颇深,他们感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会做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美德的熏陶和感染,使自己的心灵和情操得到了净化。孩
子们作为一个文明的小使者把传统美德带到了家中,传到了社会,实现了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通过一个社区影响社会的教育目的,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源泉。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加强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将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第三篇:_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承,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然而,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学习中华民族美德的意识非常淡泊。所以对当前小学生的美德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对于人一生来说,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教师工作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切实可行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一、学会做人。
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要尊重别人;要诚实守信;要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学校出发,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更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懂礼貌、尊重人、讲文明。并通过多种形式宣扬美德教育。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德育主题班会,办班报,搞宣传,进行演讲、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启示或得到熏陶。同时,我们还进行榜样教育。对好人好事、文明标兵等进行奖励,在学生身边树立榜样。这样使他们向好的方面看齐,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实践中渗透美德教育。
1、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通过劳动,促使学生抵制“不劳而获”和轻视体力劳动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和“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爱护集体的精神,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勇于奋斗和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从而抵制比吃比穿,爱好虚荣的行为;培养学生勤劳、勇敢、果断的个性心理品质。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意味着对法律、法规、纪律、习惯等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合作态度。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保护环境、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此外,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根据地等,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
三、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渊远流长,古代文明深奥而博大,浩如烟海。我们选择古诗、成语、《中华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内容,对小学生开展系列活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孩子们在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道理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为孩子的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51-论文-网-欢迎您
四、开展孝敬父母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为了让孩子们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活动,引导他们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做个能干的小帮手。此项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家长们都说他们的孩子现在转变很大,我们感到很欣慰。51-论文-网-欢迎您
五、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和一些特别的纪念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九一八、七七事变,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让孩子们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您
总之,本学期的传统美德教学有长处也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创佳绩。
第四篇: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主题: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礼仁信俭,培养学生有孝心和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出示幻灯片1.2)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讨论: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出示幻灯片3)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学生2: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学生3: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甚至我们还要感恩自然,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雨露,蓝天碧树,四季变换。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三、讨论: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四、继续讨论: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其他的人?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教师总结。1.分组讨论发言 2.教师总结
3.教师出示三篇文章:(1)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2)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3)学会感恩,应该是对待他人的一种积极态度;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学会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只有学会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五、感恩小故事
1.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的全部。”
3.《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4.孝顺儿捐肾救母: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六、结束语:
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人才,因此希望你们做有德有才的人,不要成为有才无德的人。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父母养育你们,老师栽培你们,虽然这些是父母与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对你的好和爱。学会感恩,你才会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总之,希望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
第五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讲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1)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2)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3)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4)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5)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6)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7)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8)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9)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10)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业:当你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你们要如何做才能体现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