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4 17: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美德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第一篇: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有着深厚久远的传统道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人传诵。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反映着个人自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幼儿传统美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经济不断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思想,新观念注入了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可随之而来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缺失。纵观人们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幸福观等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深思和担忧。金钱至上、安逸享乐、贪污腐败、互相攀比、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和正在影响着年轻而幼小的心灵。一些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更谈不上尊敬他人,不懂得奢侈、浪费是可耻的,更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和劳动,对家长、老师消极抵触等等。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及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更离不开社会的现实生活,离不开幼儿直接接触的社会环境的潜意识影响,时代变革更使小学生思想超前接触社会,特别是独生代的到来,众星捧月,身居“皇位”,在被幸福包围的同时,“孝、礼、勤、诚”等传统美德常被淡化,所有的生活琐事家长全包,不用孩子张口,吃、穿、用、玩,应有尽有,档次不凡。

传统美德缺失现状为我们敲响了道德教育的警钟,为此,中央做出系列重大举措。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特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战略性文件的制定和发表,更加说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刻不容缓。

同时,当代小学生道德教育应在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与升华,道德教育的原则、内容与方法被赋予新的观点与要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人的行为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剧增,节约、环保、和平等被纳入到道德教育之中,更加剧了道德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生之计,莫如树人。”品德教育作为育人工程的核心和内核,学生期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关键时期,只有从早抓起,才能奠定坚实的良好个性和品德基础,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健康文明,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幼儿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首先是以道德教育为出发点,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今天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根。同时,中国传统小学生道德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由于强调家庭伦理对个人的辐射规范和对社会的维系,及早进行小学生德育受到推崇,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的道德品质,并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核心思想。王应麟在《三字经》中归为“十议”:人之论、父母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议、凡训蒙、需讲究。这不仅是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道德情感培养的逐步扩展和深化过程。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但又是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形成,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为更好的传承中华美德,有效地进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我院把价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和做事的态度、习惯等非智力要素上,让幼儿生动活泼地度过一个愉快并能终身受益的童年。

(一)爱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最高境界

中华传统美德“孝”为首。幼儿道德情感最真的表现是自然情感流露,血缘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凝聚力,子女对父母会产生本能的依恋情感,传统家教因势利导,把这种依恋转化成幼儿对父母家人的关心、体谅和爱(孝),并友爱同伴(谨信),而达到“泛爱众”,怀普及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终形成亲仁的道德品质(仁)。这样,不断扩大“爱”的内容与范围,从而达到道德情感的升华。孝悌,是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长上;谨信,提出孩子应处事严谨,对人要言而有信,诚实无欺;亲仁,让孩子亲近思想好、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实践“仁”的道德行为。这个以扩展和深化孩子道德情感为切入点的传统教育与当代关于道德发展历程的研究不谋而合,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为此,我们把“爱”的教育作为传承中华美德,开展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五爱”、“三讲”的道德教育目标,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爱家人——从爱最亲的人做起,激发最初的情感。爱同伴——从爱身边的人做起,激发爱的情感。爱幼儿园——幼儿园是幼儿每天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小朋友从每个人、每件小事做起。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爱祖国——这是每个国人应有的情感,而幼儿的爱国情感则要经历以上诸多的爱,即从小爱到大爱这样的过程。讲礼貌——礼貌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要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习文明举止,学会礼貌待人。讲诚信——向幼儿进行诚实教育,使孩子懂得诚实的重要,诚实的光荣。讲规则——介绍幼儿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养成守规则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如在“爸爸妈妈我爱你”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夸爸爸、夸妈妈”演讲比赛、看父母工作场景的录像、为父母献爱心卡等,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了幼儿对父母深深的爱。中二班有位小朋友,在看到爸爸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来回穿梭、顶着烈日指挥交通的情景后,回家后主动为爸爸捶背、端茶。爱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根开花,孩子从爱家人扩展到爱同伴、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洋溢着深深的亲情、友情和稚嫩的爱国之情。

(二)坚持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和生活道德化

陶行知曾说,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道德教育更应生活化,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形成人的德性品质,让道德教育弥漫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使生活中的所有人都成为道德教育者,做到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管。根据未成年人教育规律及年龄特点,我们把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领域及孩子一日生活之中,使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当各种节日到来时,围绕节日内容进行专题活动;每学期制定各年龄班的德育计划,在各领域中实施;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月,利用主题形式进行,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如主题活动“家乡的水”,学生通过观察护城河混浊的脏水、听解放军清理护城河的故事、看河水污染后小动物生病的动画片、亲手操作尝试过滤护城河水等,激发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每周一早晨,全校举行升旗仪式,奏国歌、升国旗,用稚嫩的语言在国旗下宣誓、为国旗唱歌舞蹈,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

(三)找准传统美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点

西谚有云:“培养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二者结合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健康成长。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良好道德形成有巨大的优势和影响。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首先,积极与家长沟通,利用书信、电话、面谈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以求互相配合。如许多班级设置了家长信箱,多次利用问卷与家长交流。

其次,举行家长学校讲座。因为,有些道德问题虽然表现在学生身上,但根源却在家长身上,为此,我们进行了“家庭教育中孩子好品质的养成”等讲座,使家长进一步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与学校形成合力,加快了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步伐。

再次,开辟家园联系园地,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提出家园双方应引起重视的各类问题,建立《家校联系手册》,教师、家长分别记录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有针对性的商讨教育方法。

(四)重塑形象,用良好道德感染和引领幼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必先正己。一支具有优秀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能给人以熏陶和感染,是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应成为道德的楷模,做人、交往、行为的典范。学生除了平时在家的时间外,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教师一起度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效仿的标准,在有意无意之中影响着他们。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品行,以诚心、耐心、精心、爱心去关心和教育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终生负责。为此,我校持之以恒抓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把思想道德表现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之中。近几年来,我们先后在教工中开展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文明在我身边”、“我文明、二保文明”等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学文件、演讲会、专家讲座、自查自纠等,激发爱岗敬业的情感,强化道德、守法意识,做到用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行,使教师的行为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形成一种自觉而持久的行为。

师德建设活动洗涤和净化了教师的心灵和行为,学生的道德品行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

三、幼儿传统美德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中国数千年沉积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很多不合适的内容。如在“孝”的内容中,提倡晚辈对长辈、学生对师长、下属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新型建设人才的成长有所偏离,因此,我们应有鉴别地加以改造和吸收,并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内容,使之与时代合拍,不断丰富和发展。

1、自由、自主,学会交往、合作和分享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社会性发展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从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会交往、合作及分享,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使命。现代教育观摒弃了将知识硬性地塞给学生的做法,倡导为学生创设动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同时,由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之间的封闭,楼房的不断增高,家长的百般呵护,加之校园是集体生活,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致使老师要严格要求约束等,使学生的交往环境和交往能力受到限制。

为给学生提供广阔而自由的交往空间,我校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让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活动中,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2、张扬个性、学点“叛逆”

在传统美德中,晚辈对长辈、学生对师长、下属对上级的服从无可非议,理应继承。但决不能受其束缚,无条件、无原则、无思想的服从,要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辨别是非,拥有且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敢于维护自己尊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对长辈的要求和做法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同时,家长、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和孩子平等相处,互相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3、为创新插上翅膀

21世纪的发展需要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培养自主、创新的精神。学生时期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时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挖掘他们大脑中智慧的潜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品质。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引导学生寻找多种途径,尝试多种办法,肯定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并鼓励他们尝试探索最佳的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发现学习、探究知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使环境教育成为必修课

环境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我国现有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把真善美作为最高精神和价值准则来追求,年轻的父母也常常把礼貌待人、谦让、宽容、遵纪守法等作为对孩子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长期的道德教育中人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即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生存。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及行为尤显重要。

作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把环境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在校内建起了花园、绿地、长廊,动物雕塑及“小园林”、“小动物园”、“小种植园”等,在环境的感染熏陶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促使学生从环境认知到环境行为的转变,养成关爱自然、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品质及行为习惯。同时,发扬“尚俭”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节约的良好习惯。在学具的制作与环境的布置中注重废物利用,如提供大量的废旧画报、纸盒、广告纸等,让幼儿练习剪纸,制作服装,进行表演。收集各种饮料瓶子,和孩子一起制作装饰物布置教室,在节约的同时又增强了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今天的未成年人是未来的主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曲折、长期而伟大的育人工程,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将持之以恒,努力到永远。

第二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论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一、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不断综合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结合学生实际,我们从众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中选择了最具代表性、最有针对性。最富时代性的三个方面。即“爱国、勤俭、礼仪、宽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勤俭教育。俗话说“勤以立志,俭可美德”勤劳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所以应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习惯。

3、礼仪教育。是指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待人接物要和蔼可亲、平等、公正、礼让。它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社会风貌的现实反映。对中学生来说,礼仪反映着这个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程度,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使学生懂得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礼仪”教育。以上三种教育。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机整体。

4、宽容。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宽容,会让人心中充满快乐;宽容,显示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当人与人之间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休养的关键时刻。有的人可以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往往会顿失前嫌,化险为夷,一切风平浪静;而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往往会火上浇油,小事变成大祸,后果难以设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陪进身家性命,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果双方遇事时能够冷静一些、宽容一些,都让一步,那么则会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宽容,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更显示出一个人一种高雅的风度。宽容,可以让社会变的更加和谐;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可以宽容时,请多一些宽容吧,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相信多一份宽容,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二、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

教育形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因此要探索多样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是以思想品德课为主线,渗透各学科的教学,注意德育的情感性。在实施学科德育过程中注入情感,寻找最佳结合点注意德育的针对性。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意德育的鲜活性。按照时代的要求促使德育与学科教学达到整合。

二是重视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积极引导,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远足、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及科技展、运动会、主题班会等。把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结合起来。

三是以推优入党为主线,继续办好业余党校。建立学生党小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业余党校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目的,使之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信仰。四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发展。五是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增强德育工作的高效性。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我们保定一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此项教育应该是我们研究的永久性话题。社会在发展,观念在转变,但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与内涵不能变。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保定一中盛开的更加鲜艳

第三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颗明珠——师德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盖了所有积极向上的,富有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优良品德。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运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眼光来审视当今校园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师德是重中之重的传统美德一点都不为过。教师曾一度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师德 行为世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我校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几千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从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规范世人,治理国家,而且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有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根准绳来约束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我们的民族会更加兴旺,我们的国家将会愈发的飞黄腾达。作为当代的一名教师,如何将师德演绎的更加精彩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每位老师仔细推敲,耐心琢磨,才能将师德独具的魅力彰显出来,与学生的尊师爱友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对于肩负着教育祖国下一代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教师来说,要想给学生立规矩,首先自己就得遵守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达到行为世范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时时刻刻都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六种品行,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

为贯彻落实东丰县下发的相关文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精神为宗旨,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学生的日常行为,把我们本土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我对这份输送人才的教育事业充盈着无限的热爱。在这份爱的驱使下,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忠爱人民伟大的教育事业。事业是伟大的,教师是平凡的,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如既往的奉献着我们的青春。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世人给教师带上了无比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这个“花环”更加绚丽夺目。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观念,摈弃道德滑坡等不良风气,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心灵的那片沃土。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学生天生就具有向师性,学生每天面对着什么样的老师,他就会向着自己所崇拜的形象去发展自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他们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科学严谨。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

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为之贡献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师德则是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当学生们干涸的心田得到沐浴时,才能绽放娇艳的花朵。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族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的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并使之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心服口服的接受,百分之百的信任。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只有发自内心地忠爱教育事业,才能无怨无悔地付出,同时最大地享受教育生活。忠爱教育事业,就是要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把满腔的爱融入教育工作之中。教育事业需要的事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在名利面前斤斤计较。

二、甘于奉献,辛勤耕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欲叶茂先培土于根“的基础性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偏不倚。对学生强调严慈相济。中学生心里发展处于最微妙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适应孩子的心里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提高教育孩子的语言艺术,尊重学生,是孩子走向良好,健康的发展道路的必要前提条件。

教育不仅是艺术,也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田。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我要用我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师爱、母爱和友爱汇成一条小溪,涓涓流入学生心田,塑造一批又一批具有爱心和良好品质的国家栋梁。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是一个人一生中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愈发地感觉到“师德”这一词语的沉重。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时代赋予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就要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新时期的教师要求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辅助学生的成长,要把师德体现于具体行动中,强化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强调热爱学生的同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进取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宗旨,把中华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师德做好,向社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东丰县实验中学

第四篇:爱国主义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旋律(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 是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旋律

老街基乡立小学

牛丽萍

爱国主义教育是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旋律

爱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从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入手,进行系统的生动的的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树立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思想酌情首先根植于对家乡、对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在实践中的体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的整体优化

我们应用整分合原理,在学校形成“一组三位六线”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一组”就是建立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为组长,党政工青领导,思品教师、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参加的教育小组。“三位”是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为一体的教育。学校每学期召开三次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会,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宏观控制爱国主义教育方向;每双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做到抓大事疏而不漏、抓细则繁而不锁,促使学生德智美体劳全面和谐发展。目前学校初步形成以校长书记为核心,教师为主体、教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群团干部为骨干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实现了上下结合,内外结合、条块结合,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的整体优化,创造了校内外齐心协力新局面。

二、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整体优化,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的基础情感。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整体优化是依据《小学德育大纲》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并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确定高、中、低具体教育内容形成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在爱国主义认识的教育上,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情感上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在行动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系统教育。我校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共产主义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主体,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原则,并开展丰富多彩系列教育。坚持社会实践活动特色,使基地建设规范化。在贯彻原则、规范、养成教育中,注重“五育”活动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礼仪的系列教育。从学到知,从知到行,环环紧扣教育内容系列。我们主要采取多层次主题队会。班队会是依靠班主任教师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动活泼,小型有效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国家教委把班队会纳入了教学计划,这样,班队会就是学校向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无课本的课程,它针对性强、灵活、及时、收效大。

如我们开展了“让紫荆花更加灿烂”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香港,知道了祖国的伟大。又如,开展“中华英烈知多少”“可爱的中华”,以及“了解家乡黑龙江”知识竞赛,使学生对祖国更了解、更热爱。

加强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典范,宣传先进事迹,让学生学有榜样,走有方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向上立志成才的积极进取精神。

爱国主义基础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一种情感体验,热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他们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联系和发展中全面认识自己的国家,培养爱国基础情感。

三、挖掘和运用社会教育资源

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的整体优化。校外基地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激和行为训练有特殊作用,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其特殊作用就表现更为明显。可以在校外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可以定期活动的教育基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校外教育体系。如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服务的“红领巾敬老组”学雷锋小组,变单一信息灌输为灵活的疏导方法调节信息,充分活动中,组织出特色五字谱是“高、远、新、活、实”。被社会家长称为“国防教育的摇篮”与“育人才的摇篮”把爱国主义教育寓于课内外活动中,启发学生的心扉,打开孩子们的心灵的窗口,使他们在欢愉振奋的情绪里得到美的享受。玩得乐趣爱到理的教育,得到知的满足,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使知、情、意、行各因素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文化活动,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

爱国主义教育应“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文化,规范道德行为。使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有一个可靠的基石和丰富的内涵。我校以弘扬民族传统的风筝,在校内举办“风筝赛会”让学生懂得我国风筝游戏源远流长,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制作中组织学生学习、观赏、操作、比赛。成立了“风筝赛”学生评比团。这样将传统游戏同爱国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高层次、高品味的民族传统教育中,加深了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度和力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增强渗透意识,做到为人师表,搞好直协调主动做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达到目标一致。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把“文明、守纪、卫生评比”,“创建标准班活动”,“我为家乡增添彩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我为校园添一砖加一瓦“建校劳动,向学生进行爱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通过“园丁之志”和“与差生交朋友”爱生活动。把服务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为学生报务的思想。使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出现了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五、内容新颖,引人入胜的主题队会,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合格中国人”的系列教育活动。我们在低、中高年级分别经“团结友爱、争做互助小标兵”、“勤奋求实,做时代小主人”“自强不息,做跨世纪合格中国人”为主题,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十二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筹备,自己主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自我教育活动。通过与前辈比童年,感受新制度的优越性,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情感。将爱国主义,革命理想教育,艰苦朴素教育融化在活动中,在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

六、活动激情,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21世纪”人才发展。我们认为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只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一主旋律,根据少年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要有令人心悦诚服的说理,也要有激动人心的集体活动。这些大量寓意深刻、富有情趣的活动,切实有效地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才能树立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爱家乡的良好思想,培养他们的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也才能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五篇: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之我见.论文doc

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之我见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它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道德教育陷入困境。青少年道德素质严重滑坡:一些小学生比吃比穿、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甘当小“皇帝”、小“公主”;更有 甚者,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临下,且日趋低龄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 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期,小学教育是每一个公民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站。所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具备创新精神而不失传统美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特长的专门人才。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美德的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学校全面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传统美德用一个通俗的标准来衡量就是我们常讲的修养,修养外显于行为就是懂礼节、有规范,也就是彬彬有礼。“尊师重道、团结友爱、谦虚礼貌、诚实守信、敬老爱幼„„”这些美德最初对应的就是“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同学之间有礼貌,答应别人的话就要努力做到,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一条条行为规范教育训练的内容。行为规范教育强调教育与训练相结合,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由外化转向内化的过程,而美德正是这一过程内化后的结果。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更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学校在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时,就是要将无形的变为有形。例如:每周升旗仪式、参加重大活动、接待外事活动时,要求师生穿校服,这是让学生明白在重要的场合着正装,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之道;学生每天早上离开家时要主动与家人告别,同样放学回家,见到家人要主动打招呼,这是让学生懂得礼貌首先要从对家人有礼貌做起;开展“与文明用语交朋友”等活动,将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客气”作为礼仪培训的重要内容,这是让学生懂得礼仪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有道是习惯成自然,我们感到要培养传统美德就要从培养好习惯开始。而传统美德也不是空洞的,她就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坐立行走、卫生习惯、劳动实践、对待同学、对待老师、对待家长、对待学习考试、对待困难挫折中,事事有美德,时时有美德,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将传统美德教育落实于日常教育之中,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提高其实效性。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资源。

春节、中秋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家庭、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品质;元宵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清明节反映了人们追怀先辈的寻根意识;端午节反映了人们悼念爱国先人的情怀和防疫健身的卫生习惯;重阳节反映了人们尊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传统节日活动是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最佳的有机载体之一。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就是肯定中华民族,就是热爱中华民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逢节假日来临,都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一句祝福,说上一句悄悄话,以此回报养育之恩。

三、开展环保活动使美德教育无限延伸

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自古推崇勤俭节约,天人合一。所以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皆有情,脚下多留情”的道理,开展植树活动和为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活动,让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为小鸟有一个温暖的家自豪;为了提高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让学生制作环保宣传展板,鼓励学生上街服务,清洗墙壁,打扫卫生死角,;为了保护环境,抵制“白色污染”,我们提倡少用一次性物品,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盛装物品;„„

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使学生懂得热爱自然、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的必要性。

“细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环保意识的熏陶下,学生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意义,学校在创建德育特色品牌的过程中,也将美德的力量在无限延伸着„„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志气、有理想、尊敬师长、遵章守纪、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等传统好品德。

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我们

首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儿童的模仿性强而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利用班队会、故事 会等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黄九龄温席”、“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等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其次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分成若干不同的档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品德较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灌输那些“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内容,启发他们 刻苦学习,提高成绩;对那些学习虽好,但孤高自傲的学生,要选择那些“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养成谦虚礼貌、团结友爱的美德。对于那些品 学兼优或品学兼差的学生也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然后,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如: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家长、师长的表率作用;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最后,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今,我校开展经典诵

读活动中已两个多月了,在活动期间,我发现学生身上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这段时间的背诵,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诵,这给了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激励形式(师领读、生领读、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②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记得孩子在诵读“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借此,我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那段日子,上课学生精力特别集中,我为此也高兴了好长时间;当孩子读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明白了读书需要眼、脑、口并用,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再读书时,学生用心多了,发言也积极多了;“衣贵洁,不贵华。”等则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诵读“对饮食,勿拣择”时,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挑食偏食的很多,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挑食偏食的危害,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后来从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有所改变,像钟世林不再乱花钱了,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了;王鹏吃饭不再挑食了„„

③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诵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传承传统美德的精髓非一朝一夕,而且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有把它无痕地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愿为此而努力!

下载传统美德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美德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合集)

    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主题: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孝礼仁信俭,培养学生有孝心和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第二讲 孝敬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程与......

    传统美德教育简讯

    简讯 第(2011)5号 阴田中心学校编2011年3月9日 弘扬节日文化 继承传统美德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设计活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传统美德教育(五篇范文)

    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六年级一班一、指导思想以德育教学为载体,通过切实可行的各项活动,把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发掘和利用各种宣传资源,把廉洁教育作为......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案 东港路小学 朱红 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活动设计说明:谦让是中......

    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方案

    会宁县太平中学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方案活动目的:1、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我校“书香校园”特色,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通过讲故事等活动形式......

    四年级 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四(3)传统美德 崔立威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仍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