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07:5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

第一篇: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

宁民字„2012‟ 号 宁强县民政局

关于开展《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工作的

情况报告

汉中市民政局:

为认真宣传贯彻《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实施,推进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陕西省民政局关于开展<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工作的通知》,我们于2012年7月15日至7月24日,认真开展了立法评估准备启动阶段和清理自评阶段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估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于2012年7月对《办法》开展立法后评估,期间,听取收集公墓管理经营单位、公墓管理执法单位、基层民政机构、丧葬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并向有关单位发放调查表,广泛收集资料信息;征询部分殡葬管理研究人员以及法律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程序的要求,县民政局对收集、调研的材料以及各方意见进行分析、整理、综合和论证并形成了评估报告。

二、《办法》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问题

(一)公墓管理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办法》自2000年8月起生效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推动我县殡葬改革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规范、完善了公墓管理制度。《办法》以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等为依据,在我县首次以政府规章形式建立起公墓管理基本制度,规范了公墓许可制度,细化了公墓管理措施,完善了公墓执法机制。促进了各项规定的落实,实现以制度推动工作。

2、提升了殡葬服务水平,促进了殡葬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民政等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措施,并以此为抓手促进殡葬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重视和加强公墓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适应形势、满足需要的原则,依法审核或者批准公益性公墓建设,促进了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增强了公墓设施的服务能力,完善了我县殡葬改革配套设施,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丧葬服务需求。二是重视和加强公墓行政执法,民政部门根据《办法》的规定,依法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以抓检查促规范,公墓服务单位的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逐年提高;同时,逐级建立起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大公墓执法力度,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建坟行为,严厉惩治违法违规人员,以法制手段促进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强殡葬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3、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近年来,我县以《办法》为主要依据,着力把好两关,加强公墓管理,促进了土地资源集约并保护了生态环境。第一,把好“许可关”,严格限制墓穴面积,根据县政府制定的殡葬管理工作规划,依法审核或者批准公墓建设,从总量上控制公墓建设用地;同时,严格执行殡葬设施管理的规定,对于不按照要求规划公墓用地,占用耕地 林地的,一律不予批准。从单量上控制公墓建设用地。第二,把好“执法关”,加强公墓执法,严厉打击乱埋乱葬行为,清理整治“城中坟”、“村中坟”,迁至公墓统一安葬,达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目的。

(二)《办法》实施十二年来,规范和加强了我县的公墓管理,使殡葬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做好公墓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县积极推进火葬等新型殡葬方式,成效尚不明显,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短期内无法消除。

2.殡仪馆,火葬场等殡葬设施建设不到位,功能不够完善。我县殡仪馆由于占地面积小,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目前只能进行简单的悼念活动,而火葬的方式不太符合我县当地的民俗风情,一直没有建设。

三、评估结论及建议

《办法》规范、完善了我县的公墓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对促进殡葬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办法》的若干具体管理制度的规定需进一步予以修改完善,鉴于国务院正在按立法程序修改《殡葬管理条例》,从为维护法制统一、确保公墓管理与殡葬管理相适应的角度考虑,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认真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及时掌握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修改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上位法和本评估报告,结合我县实际,及时按照立法程序对《办法》进行研究、修改和完善,上报县政府审查。

四、其他问题

公墓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在殡葬执法机构设置、执法经费保障、部门协同配合等方面,一些问题需要完善解决。对此,民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公墓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积极会同编制、财政、法制等部门以及依法负有公墓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权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依法需要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的,按程序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二0一二年八月七日

第二篇:立法评估报告及格式

立法评估报告范文及格式

为认真宣传贯彻《##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实施,推进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委关于开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立法评估的实施意见》,我们于年月日至月日,认真开展了立法评估准备启动阶段和清理自评阶段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开头语)

一、《办法》实施效果评价(概述实施成效)

(一)公民计划生育意识不断增强

《办法》颁布实施后,###紧密结合实际,高度重视###事业发展,面临年正是###工作“两年见成效”的关键年,牢牢把握贯彻落实《决定》和政府《办法》精神的机遇,做到###警钟长鸣、人口###常抓不懈,强势推进###工作纵深发展,确保了###工作“止滑回升”保持高压态势,强力推进###工作上等升级的重要保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纳入了各级重要议事日程

各级把宣传贯彻《办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用《办法》统一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和行动,切实制定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办法》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层层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办法》精神,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贯彻落实《办法》精神中,把贯彻学习决定纳入了各级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和 1

党课学习要重内容,###局组织培训村以上宣讲骨干 名,坚持辅导到位、指导到位、责任到位。

(三)宣传贯彻更加深入广泛

在学习宣传《办法》中,制作《办法》VCD光碟 盒和翻印《办法》对开公告宣传资料余万份,制作《办法》专题内容挂历份,为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组织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宣传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报道,分别在县、镇乡两级广播、电视台(站),电影下乡宣传队举办专题节目、领导讲座或专题报道。公路沿线的镇乡在公路两旁书写3-5条永久性高质量标语,每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书写了不少于2条以上规范标语。充分运用流动服务车和“三下乡”活动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做到了广播有声、电视(电影)有像、报刊有文,将《办法》精神、传输和渗透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部门整体联动形成强大舆论氛围

###同时利用“五一”、“世界人口日”、“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日进行重点宣传。参加县级部门创建优质服务的单位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办法》的标语。等部门积极与###局密切协作,齐抓共管进行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按照县级部门###创优的要求,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

(五)严格执法执纪成效明显

###各级认真组织实施宣传落实《办法》精神,周密计

划、科学安排、尽职履责,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

抓、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正确执法,坚决遏制###反弹势头,巩固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成果,把贯彻落实《办法》精神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要内容,逗硬执行“一票否决”制,近年来有 个镇乡、个村受到“黄牌”警告,个村受到“一票否决”。纪委、监察局和###局还联合进行督查督办,真正做到###工作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考核到位、问责到位,为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和责任追究情况

根据###开展《办法》立法评估实施意见,全县在精心

准备宣传动员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清理自评,均按要求对照评估,如实填报了相关表册,并收集整理材料和典型案例形成了评估报告。

(一)年月日前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清理的时限从年

月日至年月日,根据统计总数人,其中人。

(二)年月日后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清理的时限从年

月日至年月日,根据统计总数人,已受到处理人,其中处分人。

(三)实施资格限制的实行“一票否决”的情况。

1.清理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受到资格限制人,其中受

资格限制的各级各类代表人,撤销劳动模范称号的人,限制村组干部人,视为不具备录用、聘用的财政供养人员人,应受到资格限制而未受资格限制无。

2.清理时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受到资格限制人,其中受

资格限制的各级各类代表人,撤销劳动模范称号相关的人,限制村组干部人,视为不具备录用、聘用的财政供养人员人,应受到资格限制而未受资格限制无。

除纪委监察、###部门外其他责任追究主体贯彻落实《办

法》的情况和特殊人群根据《办法》受到责任追究的情况无。

三、存在不足。(概述困难)

1.违法违纪行为发展特点和原因。在调查、座谈、了解

中发现行为主要在农村,其特点具有“两多”:一是贫困###的多;二是###的多。造成的原因存在“两少”:一是平时教育的时间少;二是信息掌握少。症结是观念未彻底改变。

2.根据《办法》落实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原因和建议。《办法》颁布实施两年多时间以来,在具体涉及到人和单位遇到的困难;一是人力不足。要处理党员干部###行为,县纪委、监察局和###部门承担的业务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少人力严重不足;二是物力和财力不足。要到基层调查取证和组织处理,需要车辆等物力财力作保障,在基层没有专项经费;三是调查取证难。特别是流动人口在他乡,平时不回户籍地造成调查难,取证难,在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和按程序的必要材料,造成组织处理难;四是把政治待遇看得平淡。

觉得怎么组织处理无所谓,基层的村社干部务工报酬不高,觉得当与不当村社干部都一样,市场经济利益的冲击太大。

3.《办法》贯彻落实普惠性政策的影响情况。经调查《办

法》在贯彻落实中受教育、民政、医疗、社会保障、征地补偿等普惠性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是有的普惠性政策对违法享

受资格没有限制;二是少儿的教育,医疗成本降低,土地补偿等得到更多实惠远远超越处罚,享受困难补贴和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三是费征收难度增大。处理的法律法规缺乏行之有效的依据,措施、办法、手段较少。

四、建议意见。(概述措施)

1.进一步贯彻落实《办法》的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强党员干部法律法规的宣传,转变生育观念,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二是加强目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目标考核力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实行条块结合整体联动,实现资源共享,情况及时通告,调查核实处理积极配合;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各地实际,建立长效新机制,在户口登记、房屋拆迁补偿、教育、医疗和劳动社会保障普惠性政策与###政策的协调匹配,共同推进《办法》贯彻落实;四是对财政性供养人员###的问题处罚力度还要加大。

2、《办法》中第 条未明确###处理的时限,应明确《办法》颁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追究,对《办法》颁布实施的责任追究处理从发现之日起实施;

3、对财政性供养人员处罚力度还要加大。

4、违法的问题,应明确几个部门的职责,实行备案制,没有执行的也应纳入追究内容。不能以工作难度大、不好追究、保护隐私等,出现各自抓各部门的事情情况。

5、在制定《办法》实施细则中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出台普惠性政策中与###政策相匹配协调,尽量做到文件相关内

容不矛盾、不冲突。

主题词:###责任追究立法评估报告

第三篇: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报告 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一、《办法》产生的背景及实施概况《办法》产生的背景 我国于1997年11月1日颁布我国第一部直接针对建设领域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走上了法治轨道,也是在此法颁布后,出台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法规,2000年1月30日颁发的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是国家层面的关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法规。浙江省早在1995年8月9日的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就通过了《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和相应的法规,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1年12月28日在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决定》,并以省九届人大第61号公告公布了现行的《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杭州市根据国家、浙江省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杭州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要求,通过正常的程序,于2003年10月8日以政府令([ 2003 ]第195号)的形式公布了本《办法》。后随着国家与省相关法律与法规的变化,结合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办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并于2005年以政府令第214号再次予以公布,形成现行的《办法》。《办法》的实施概况 在《办法》出台后,市建委有关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即各区、县的建设局及杭州市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各区悬质量监督站对“办法”开展全面的贯彻执行,并组织了不同类别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了学习贯彻,并召开了杭州市相关质量检测单位对检测质量及工程检测资质进

行检查,以保证质量评估的正确性和公正性。为了使《办法》能落到实处,市建委对杭州市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分层次、分工程项目,逐级健全了相应的质量监管机制,市、区、县建设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确定了质量监督机构,并具体委托了相关的日常质量监督管理的项目及内容。质监机构也制订了相应质量监管的工作程序与操作办法。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也进一步落实了质量保障机制,设立了工程质量小组及工程质量专责管理员等组织体系,使质量管理成为各质量主体的重要日常工作。

二、《办法》实施绩效的评估 《办法》实施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情况 《办法》实施前杭州市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与现在有一定的差别。首先,管理范围尚未把萧山、余杭包括进来。由于本《办法》尚未颁布执行,是直接按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操作层 1

面的一些质量问题找不到相应的条款加以规范。使得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很忙,但工作效率不高,一些明显违反质量管理条例的现象,没有可具体处置的办法而使不少质量隐患不能及时消除。与《办法》配套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文件 根据《办法》的相关条款,市建委及下属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分别将日常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委托给相应的质量监督机构。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办法》,提升杭州市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工程建设行政部门还出台一批与此《办法》相关的行政法规,质量监督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操作层面的管理程序及处理意见。市质监总站根据《办法》,制订了一系列具体操作办法及意见如下: 1)杭州市建设工程结构质量监督抽样检测暂行办法(杭建监总[2003]13号)2)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的意见(杭建监总[2003]14号)3)杭州市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监督备案办法(杭建监总[2003]15号)4)杭州市建设工程监理工作质量检查暂行办法(试行)(杭建监总[2003]25号)5)关于进一步明确市政无压力排水管道闭水试验方法的通知(杭建监总[2003]31号)6)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单管理工作的意见(杭建监总[2003]37号)7)关于进一步明确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验收监督的通知(杭建监总[2004]4号)8)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质量跟踪评价办法(试行)(杭建监总[2004]7号)9)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跟踪评价办法(杭建监总[2004] 809号)10)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杭建监总[2005]9号)11)杭州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杭建监总[2005]11号)12)《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管理暂行规定》(杭建工发〔2007〕164号); 13)《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指引》(杭建监总[2007]23号); 14)《关于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结构工程、隐蔽工程验收的通知》,15)《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市质监总站还将质量与安全相结合,以提高质量监督的自觉性和效率,具体出台了一批相关的管理意见和程序: 1)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重大事故应急抢险,救助和控制预案(杭建监总[2003]5号)2)市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例会制度(杭建监总[2003]7号)3)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一体化监督巡查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杭建监总[2004]45号)4)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一体化监督工作程序(杭建监总[2005]4号)5)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管理规定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一体化监督巡查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杭建监总[2005]5号)6)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投诉处理规定(杭建监总[2005]6号)7)杭州市各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质量检查管理办法(杭建监总[2005]13号)8)“三位一体”监督小组工作制度(杭建监总[2005]34号)9)《市政工程高架桥梁交通门洞质量安全设置规定》(杭建监总[2007]26号)10)《地铁工程深基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监督规定》(杭建监总[2007]47号)。各区、县质监机构也根据当地具体工程实际,在本《办法》的指导下制定一些相关的 2

质量管理操作办法,对提高质量管理的实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办法》的执行及其绩效 本《办法》未出台前,杭州市工程质量监督主要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在执行过程中,未能结合好杭州市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的工程质量监督。如:未出台前杭州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发展较快,工程结构质量与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而国家《条例》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监督管理未明确,本《办法》(第十六条第5款)明确质量监督机构有权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查的权力,补充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内容,加强了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对有关内容进行了如下完善:

1、明确了责任及业务,为进一步规范各责任主体的行为作好了工作准备,《办法》明确了由五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检测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任何单位均不可推脱其相关的责任。

2、强调政府监管的分工:市区、萧山、余杭及各县市的分工。责、权、利挂钩,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管理到位、有效地保障了监管的绩效。

3、明确了对各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管内容,以行为的合法来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理清各主体的各自责任,规范了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4、统一了监管机构的检查区域、内容、程序、要求。量化了各阶段节点的时间控制,提供了监管部门的管理责效。

5、明确了对质量事故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树立了依法监督,严格执法的监管形象,提高了监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依法监督的能力。

6、在《办法》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各建设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对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制约。提高了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工程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几年来,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从原来的80%提高到100%。据统计自《办法》实施后,工程结构质量未发生过一般及重大质量事故。为了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管,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通病,降低工程竣工后的投诉频率。杭州市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于07年初经过对有关城市考察学习,起草发布了《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管理暂行规定》,编制了与其配套实施的《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指引》和《住宅分户检验监督实施细则》等。以上制度于07年6月实施后至今,已竣工交付的60项住宅工程,几乎投诉为0。住宅质量通病问题投诉明显减少。

三、《办法》立法内容的评估 对于本《办法》的具体条款涉及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构、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勘察、监理及施工单位,各方面具有各不相同的利益和视角,且常常是相互对立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次评估中,对工程建设领域内的不同类别的单位及同一单位内不同岗位的人员征求了意见。对《办法》在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作出了评价,现将相关评估内容归纳如下。《办法》中条款的合理性评估 关于《办法》中具体条款的合理性主要从责任主体及质是责任界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是否符合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社会群体会对自己熟悉或利益相关的质量问题 3

提出自己的评价,作为一个需要社会各有关主体执行的法规,必须考虑社会公众利益与各相关责任主体以及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相平衡,因此,本次评估中,对不同责任主体进行了走访,征求了他们对《办法》中相关条款的意见,也请他们对现行《办法》作出相应的评估,现将走访及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行政主管及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估意见 从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历史与现状看,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站都在工程质量监督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已具备了完成工程质量监督所要求的人员素质、队伍规模以及管理能力和手段等方面的条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将日常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委托给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站,他们起到了本《办法》中所指的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从《办法》实施以来,从行政管理及日常质量监督实践中可以看出,《办法》从合理性方面基本上是符合一个地方法规的要求的,从管理监督方面来分析,《办法》24项条款中,合理性评估最高是100%,最低是57.1%.具体分条款的合理性评估如表4-1: 表4-1 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对《办法》的合理性评估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一 100 八 82.3 十四 69.2 二十 100 三 83.3 九 78.6 十五 69.2 二十一 78.6 四 57.1 十 87.5 十六 93.3 二十二 100 五 94.1 十一 76.9 十七 93.3 二十三 93.8 六 94.1 十二 80.0 十八 69.2 二十四 100 七 94.4 十三 85.7 十九 100平均

分析表4-1中合理性评估较低(75%以下)的条款内容,主要有第四、十四、十五、十八条。其中第四条相对较集中的意见是关于设计图纸质量的问题,由于当前图纸质量主要是由设计院自身保证,加上图审单位审查,在《办法》没有对图审单位的质量要求,只是要求设计单位是不太合理的。第十四、十五条的内容是对监理和检测单位质量行为的要求,主要意见集中在对这两类单位的实际质检人员资质把关不严,质量监管往往出现空白点。第十八条主要是关于质检单位竣工验收后报送质监报告的时间要求不太合理,由于目前质量监督的内容及程序不断增加,原定的7天时间往往不能完成。建设单位的评估意见 《办法》中涉及建设单位的内容主要有三条,即第八、十一条和第十八条的一部分,建设单位对条款的合理性评估水平较高,其中第八条的6个条目中,均在80%以上;第十一的6个条目和第十八条均为100%。在对第八条的不合理评估中,主要针对款

(一)和款

(四),款

(一)中是要求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提供施工图审批文件,可目前施工图已不不再需要审批,只有部分施工图需要审查,也无法拿到审批文件。款

(四)中要求提供施工方案不太确切,且施工方案很多,有的施工方案在办许可证时尚未确定,所以要提供全部施工方案不合理,建议提交施工组织设计较合理。勘察、设计单位的评估意见 《办法》中直接针对勘察、设计单位的条款只有第十二条,共6款。在合理性评估中对款

(五)的意见较大,款

(五)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规定提交质量检查报告”,对于工程设计单位目前没有设计质量检查报告,设计质量直接体现在设计图纸上,由设计单位自身评定质量问题也不具有客观公正性。施工单位的评估意见 《办法》中针对施工单位的直接条款只有第十三条,含8款。施工单位对各款的合理性评估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单位负责人对第十三条的合理性评估达100%;中层管理人员及项目 4

经理意见较集中地对其中的款

(八)的合理性提出了不同意见,该款为“其他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目前情况来看,不少界定不清的质量问题均推到施工质量上来,因此,这样笼统地提法使施工单位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且施工单位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会造成施工单位过多承担责任与义务,而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款

(三)中没有提到施工机械问题,随着施工要求的提高,施工机械的增多,应将施工机械选用列入施工方案之中,或直接将施方案改为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单位的评估意见 《办法》中充分重视了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并专门用一条(第十四条)共8款进行质量监管要求。监理单位分三类工作性质的人员进行了分类调查访问,总体对第十四条的合理性给予了满意的评估,不同意见主要是监理单位负责人对款

(八)的非明确性质量要求,即“其他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应说明责任、义务界定,表述不严密;其他应承担责任义务应明确,这样容易将一些非监理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也推到监理单位来,且往往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捆绑在一起,责任和义务不明确。检测单位的评估意见 《办法》中涉及检测单位质量问题的主要为第十五条,共设6款。检测单位对第十五条中各款的合理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中前4条和第6条均为100%,只对第5条的内容合理性提出了意见,主要是目前检测单位的质量监督属于技术监督局管理,而《办法》中要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检测报告形成程序、数据及结论规范、准确、真实”加以监督管理,对于检测单位属于被双重管理,有时难以满足不同的质量要求。对于《办法》质量管理条款的合理性问题,从质量形成的各方主体而言,总体评估是比较满意的。其中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由于管理体制的变化引起的管理范围、责任及义务界定上,以及非限定性条款的理解上。《办法》中条款的可操作评估 《办法》可操作性评估主要对执法主体的明确性,时间的适时性,操作程序的完备性等方面提出评估。通过对建设工程各质量主体在实际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与《办法》中规定的有相矛盾的地方或难以实施、难以界定的问题进行访谈,可以看出不同质量管理主体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差别,对《办法》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可操作性的问题是与条款的合理性相关联的,往往表现为对合理性有疑问的条款在可操作性上就较差。现将有关部门对《办法》的可操作性评估情况分述如下: 行政主管及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估意见 从行政管理及日常质量监督实践中可以看出,《办法》从可操作性方面基本上是符合一个地方法规的要求的,从管理监督方面来分析,《办法》24项条款中,可操作性评估最高是100%,最低是66.7%.具体分条款的合理性评估如表4-2: 表4-2 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对《办法》的可操作性评估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条款编号 合理性% 一 100 八 90.0 十四 88.2 二十 100 三 88.9 九 81.3 十五 66.7 二十一 82.4 四 72.2 十 93.8 十六 100 二十二 100 五 94.1 十一 77.8 十七 100 二十三 93.8 六 84.2 十二 75.0 十八 75.0 二十四 100 七 94.7 十三 93.8 十九 100平均 分析表4-2中可操作性评估较低(75%以下)的条款内容,主要有第四、十五两条,在75%的有两条,即第十二条和第十八条。

其中第四条相对较集中的意见是关于设计图纸质量的问题,从目前杭州市乃至全国工程建设领域来看,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要对设计单位的图纸进行质量监督的操作性不强,一方面质监机构没有相应的人员构成,另一方面当前的审图是第三方进行,且审图的内容也与工程质量的关系不太大,且图审单位的质量问题在本《办法》也未加以体现。第十五条的内容是规范质监机构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要求,在操作性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际监理人员资质,以及监理挂靠等问题上质监部门无法制约。第十二条是针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监机构对于勘察、设计单位的制约力不强,尤其表现在设计单位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到位率以及各阶段质量验收时设计单位不能及时到位,而质监机构又无法体现监管的强制性。第十一条对建设单位的不合理分包及肢解发包行为导致的质量问题在责任主体上难以界定,质量监督机构无相应的处罚权限,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受到影响且实施效果降低。第十八条是针对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这个条款的可操作性较低主要表现在质监机构对检测单位的检测质量无权监督,检测单位的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对于工程质量的实际检测情况只能通过检测单位的自律性来解决,质监机构只能承认质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对质量过程无法法监管。建设单位的评估意见 除了对非限定款的可操作性有些疑问外,建设单位对《办法》中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基本是认可的。其中第八条第5款,第十一条中第5款均是非限定性条款,即“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资料”和“按规定提交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由于这些非限定性条款,使建设单位在准备资料具有一定的肓目性,也会使质监机构在要求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例如,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质监机构要求提供、消防、卫生等方面的验收文件,但一般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往往还未能办好这些文件,给建设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勘察、设计单位的评估意见 勘察、设计单位对于《办法》中条款的可操作性是基本认可的。只有对于“

(四)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规定提交质量检查报告”的款,工程设计单位认为应明确是什么质量检查报告,若是设计质量检查报告,不应由设计单位自己提出,若是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则不能只是设计单位的问题,因此,此款在实际操作时难以实施。另外,对于指定设备问题,当遇到专利产品时,如何操作,本《办法》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会引起一些麻烦。施工单位的评估意见 施工单位对于《办法》可操作性的评估中,单位负责人及项目经理均认为可操作性较强,对可操作性提出问题的主要集中于中层管理人员,较集中的问题是款

(二),另外,还有款

(四)、(七)和款

(八)。其中款

(二)主要是关于人员的挂靠问题,从施工单位的角度认为不必局限于本单位持证人员,这方面问题较突出,现场出现挂靠的持证人员数量较大,这也是质量监管中的一个问题。对于“

(七)有严格的质量整改措施和事故处理程序”是否应当明确在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后应作出整改措施,当没有问题时作出措施显然是盲目的,不可操作的,只有针对具体的质量问题或事故,才能作出有操作性的措施。监理单位的评估意见 监理单位分三类工作性质的人员对《办法》的可操作性在总体肯定的前提下,均提出一定的问题。意见相对较集中的是款

(四)和款

(六),对款

(二)、(三)、(五)和

(八)也有一定的意见。款

(二)、(三)实质是同一个问题,与施工单位中的问题相似,主要是持证人员的挂靠问题,目前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收费偏低,持证人员挂靠问题比较普遍,对于严格执行《办法》有一定的难度。款

(四)中分阶段给出监理结论的要求只适用于房建工程,对于市政工程等其它工程,阶段不明确,操作起来有困难,应当给予明确。款

(六)是关于监理在发现质量 6

问题的上报程序问题,虽然《办法》中没有明确,但实际操作上要求监理直接上报质监机构,作为监理方在操作上与监理的基本机制有矛盾,可操作性较差,因为监理方的受建设方的委托开展工作,监理方应上报给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上报质监机构,这样的操作程序较合理,在操作中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检测单位的评估意见 检测单位对《办法》中条款的可操作性是肯定的,只是对非限定款的操作上,提出应当加以明确,否则在实际操作上会出现主管部门间和实际操作单位及人员间的矛盾,不处于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质量形成的各方主体对于《办法》质量管理条款的可操作性评估来看,总体评估是比较满意的。得分相对比合理性评估稍高,这一方面说明此《办法》的可操作性是较强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其中出现一些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问题之上。本办法的法律责任的界定及处罚合理性评估 《办法》是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而制定的,涉及到的责任主体是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且对形成整体质量产生影响的各行为主体,《办法》中具体对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和检测单位进行了具体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并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质量管理的权力,同时明确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把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委托给质量监督机构加以实施。《办法》中包含了与工程质量相关的主要责任主体,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界定是比较明确的,也是符合工程质量的实际形成过程的。《办法》确立的以质量监督机构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证明是合理的,也是可操作的。《办法》中只给予质量监督机构日常质量管理的监督权限,并没有将行驶政主管部门的所有管理权限委托于质量监督机构,质量事故处罚权仍然留在行政主管部门,这是符合当前国家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的。《办法》将工程质量档案管理权委托给了质量监督机构,是符合杭州市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也是合理可行的。《办法》对各质量责任主体间的质量责任界定也基本上是合理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各责任主体的认可与配合,证明是可行的。对于一些非限定性条款的责任界定大都可以由其它法规来规范,一些新情况在现行法规中无法找到相应的条款可依照的,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根据当时情况由相关各方协调解决,本着以保障工程质量的原则,由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各方立场加以解决,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应当将这部分内容在以后的相关法规中加以规范,逐步减少这些非限定性条款。本《办法》涉及到的处罚办法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掌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按国务院条例处理,由于国务院条例中的处罚均是针对一些较大的质量问题提出的,处罚的力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出现。在日常质量监督工作中较多遇到的是一些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苗头以及质量控制过程中不到位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按国务院处罚条例的规定来处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工程进展,使质量监督处罚难以实施。应当在质量监督过程中设立一个简易处罚程序,并直接将简易程序处罚权委托给质监机构操作,以加强质监机构执行力度。

四、《办法》立法盲点的评估 本《办法》在立法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执行情况上均有较好的评价,对提高本市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办法》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所制订的条款总体仍然符合当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现状,仍然对强化我市的建设工程质量 7 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管理体制的一些变化,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机制,在《办法》制订过程没有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也不可避免的立法盲点。从工程实际情况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新工程类别的出现产生的盲点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与城市建设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工程类别,如地铁工程、隧道工程以及工程施工运行的安全检测等,这些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这些质量管理方面的新情况,在《办法》没有体现,质量监督机构也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规范,本《办法》第十六条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而言的,对其它类别的工程难以参照执行。出现质量问题在鉴定、处置等方面均存在技术上及管理上的一些特殊性,需要根据工程特点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必须出台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工程质量概念的扩展引起的盲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建设的深入与发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突出的表现在工程质量的外延特征上。过去工程质量主要是指本工程内部的质量问题,目前工程质量除了工程内部本身的问题以外,还延展到工程建设对周边的影响,即对在建工程周边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是由在建工程的质量控制所直接引起的,因此,就成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一个不可忽缺的内容。《办法》中未能对这方面作出明确的规范,包括对责任主体的界定、鉴定方法和程序的确立,以及管理权限的设定等。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导致的盲点 工程勘察、设计部门的质量管理机制是不同于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但勘察与设计质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这方面的质量管理必不可少。但当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是质量监督机构从人员构成、技术办量等方面均无法落实对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依靠勘察、设计单位的自律行为来保障其质量,《办法》中有关条款无法全面实施,虽然有图审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但审查的内容主要是设计对国家的一些强制规范是否满足,是否对社会公众利益有影响等相对宏观方面的内容,对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己审查。即使对图审单位提出要求,也无法从法规上找出依据,《办法》没有把设计图审单位作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也没有相应的条款加以规范,使这方面的质量管理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盲点。对商品混凝土、专利产品及自制施工设备机具的质量管理存在的盲点近些年来,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不断增多,商品混凝土已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项目,由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也不少,但《办法》中没有将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作为质量主体,虽然将其作为监管的内容,但质监机构无法做到事先、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只能在混凝土进入工程实体,形成主体结构后才能反映出混凝土的质量,往往造成较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需要把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管问题应更为细化地列入《办法》中加以规范。对于一般的工程建设用产品的管理有比较明确的质量管理要求,本《办法》中也涉及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对一些专利产品,如何从设计、进场检验、安装及使用没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在本《办法》中对设计单位明确规定了不得指定产品生产单位,这与专利的保护法规相矛盾,可见,对于专利产品应有专门的处理办法。8

对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加工、临时使用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临时构筑物的质量管理要求,而这些现象是一般的工程建设过程经常会发生的,也经常因这些临时设施无质量标准和正规的质量检验程序导致一些质量事故,有时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加以规范。质监机构的现场处置权设定存在盲点 质监机构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建设工程的日常质量行施质量监督,由于质监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力,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常会影响其执行力。虽然质监机构可以通过上报行政主管部门加以处置,但由于工程进展的时效性,这种处理过程往往会影响工程的实绩。因此,在工程质量监管的实践中,需要有一定的强制执行力加以保证。本《办法》除了在第十八条涉及到“发现建设单位违反工程竣工验收程序或实体存在严重质量缺陷、达不到竣工验收条件时,质监机构有权责令其改正并记入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外,没有设置相应的条款说明质监机构在发现其他质量主体有违反本《办法》行为或工程实体存在质量问题时,有何种处置办法及处置权限,也没有授权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部分行政处罚权,使采用强力保证《办法》的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点。

五、《办法》立法技术方面的评估 《办法》的立法态度严谨,与上位法作了良好的 接,因此,在相关概念的界定明确,条文表述较严密,没有明显的歧义条款。《办法》在局部款还存在一定的概念界定方面的问题,容易引起不同的理解。1.第十二条第(五)条“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规定提交质量检查报告”,由于第十二条是针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此条是指勘察设计的质量检查报告呢?还是工程实体质量检查报告? 2.第十三条第(四)条“使用检验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此处应与《办法》总体范围相一致,应将“建筑材料”改为“工程材料”。3.第十六条第(五)条“对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等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抽查”的“见证取样送检”不

六、《办法》后评估的总体结论性评价及立法建议 对《办法》的总体评价 《杭州市建设工太通顺。

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从颁布执行以来,对改善了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明确在杭州市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界定各责任主体间的质量管理及保障责任和相应的义务,责任、义务及管理权限的界定符合工程建设的规律,遵循了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与现行法律、法规协调,为各责任主体所接受,并能在工程建设过程自觉落实,也使得在日常的质量管理中有章可依,使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到质量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也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得以全面提高,经过几年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杭州市的工程建设质量状况,使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走在全省仍至全国的前列,基本上消除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纯粹的质量事故。因此,本《办法》的制定是符合立法程序的,所确立的《办法》是合法有效的;《办法》的内容也是合法、合理的,符合立法为民 的基本原则,同时体现了其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办法》实施以来的绩效是明显的,立法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关于《办法》的立法建议 虽然《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也发生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的质量管理问题。建议在《办法》的修订过程中加以考虑。(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外协工作质量管理监管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工程规模的拓展,社会专业化分工日益细化,有不少与工程质量相关的工作由专业队伍完成,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工程动态跟踪检测服务商,工程信息提供商等,这些单位均不是本《办法》中的质量主体,但他们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由于这些服务往往技术性较强,现存质量主体常无法有效地事前监管服务质量,如何通过现有的质量主体,来有效的监督管理这些单位的服务质量,除了质量监管责任以外,还需要明确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管程序与办法,将质量问题控制在实体质量形成以前,或者直接将相关部门作为质量主体加以明确,直接对其进行监管。(2)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管落实 本《办法》中明确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质量主体,本身勘察与设计经常是不同的单位,设计单位无法监管勘察单位的质量,反之亦然。目前的设计图纸审查制度没有审查具体图纸本身的设计质量,主要是审查设计的宏观规范性。本《办法》中将图纸质量的审查权交给了质量监督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上无法实现,一方面是质量监督机构没有相关的技术力量来审查设计图纸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与现行的图审制度不符合。所以,目前图纸的质量审查实际上是由设计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来完成,一方面缺乏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发挥设计单位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不利于设计单位为工程提供技术服务的自觉性。考虑到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的技术难度较大,在现行体系中尚未能落实到实处,干脆将这部分的质量监管责任明确交由勘察、设计部分自己负责,同时加上由设计单位在设计图纸送审时提交质量监管报告,并在工程验收时提交勘察、设计质量的后评估报告并由工程质量主管部门对报告进行评审的方式来进行监管。(3)增强质监机构现场质量监督执行力 由于质监机构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日常执行者,在日常管理中大量的质量问题往往构不成本《办法》及国务院《条例》确定的质量事故并追究相应的质量责任,为了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质量监管的效率,需要为质监机构设定临时处置权,由建设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委托的形式授予,为了合理合法地行施管理权,需要谨慎确定权限的使用办法。10

第四篇:立法质量评估报告1

关于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及省《实施

办法》情况的汇报

(2011年7月22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残疾人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市贯彻执行残疾人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现有各类残疾人---万人,占总人口的7.2%。在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万人,占25%;农村残疾人口为***万人,占75%;残疾人的家庭全年人均收入达不到正常人家庭收入的70%;全市残疾人对救助的需求依次为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康复救助、教育救助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河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实施意见》以及****政府市长签发的*号令、《****关于印发在全市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精神,市人大和各县、市区人大多次组织执法 1 检查,为各项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市”、“全省残疾人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先进市”、“全省残疾人事业宣传先进市”等,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

1、落实残疾人康复方面情况

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斐然。2006年到2010年,全市共有1.8万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占市“十一五”计划任务7000名的257.1 %。其中,为 368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占市“十一五”计划任务250名的147.2% ;新收训聋儿278名,占市“十一五”计划任务200名的139%;完成352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占市“十一五”计划任务230名的153%;安装普及型假肢542例,占市“十一五”计划任务150例的361%;组织供应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5953件,占“十一五”计划任务4000件的148.8 %。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实施“复明工程”、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市活动,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2万例,****和六个县(市、区)分别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白内障无障碍市”、“白内障无障碍县”荣誉称号。全市建设了54个乡镇(街 2 道)康复室、326个社区(村)康复站,培训社区协调员442名。

特别是我市开展的“曙光行动—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市”活动,把该项活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2008、2009两年连续被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十件实事。市残联作为承办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助残济困总会无偿为我市白内障患者提供人工晶体11000余枚;市、县两级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和纳入城镇医保及新农合报销范围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达925万余元。达到“发生一例,实施手术一例”的工作要求,几年来成功免费为1.32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脱盲率达100%。2010年3月,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第一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

2、落实残疾人教育方面情况

残疾人教育工作健康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效果明显,全市4个县(市、区)建立起了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渑池县的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正在建设中,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教育体系,通过开展福利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累计资助残疾大学生35名。

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基础。我市早已将残疾人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同步实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 达到了87%。在每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及录取工作中,残联会同教育部门为残疾人考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并为被大专院校录取的特困家庭残疾人大学生提供资助。近年来,我市接受正规高等院校大专以上教育的残疾人已达80多名,有64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和1700名小学生得到了各级残联的资助。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全市12名特困家庭残疾人大学生给予了每人2000至3000元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入学。

3、落实残疾人劳动就业方面情况

在全市的16.05万残疾人中,共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4.9万人。在全市城镇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符合就业年龄并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共有13130人,现已就业的有9400多人,就业率为71%;在全市农村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从业率也达到70%以上。

一是大力加强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在农村举办了各种农作物种植、家禽家畜饲养、花卉苗木种植、果树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在城镇举办了美容美发、中式烹调、计算机应用、电气焊、家电修理等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机构的设臵上,以市、县残疾人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以部分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在培训任务分配上,以向省输送和市级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为主,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县、乡残疾人就业培训机构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在培训费用保障上,市、县残联每年都从 所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50%以上专门用于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培志与培技相结合,既要树立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又要使他们学到有用的技术,掌握一技之长。2006年以来,我市共有10830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其中,送省培训残疾人共15批次、516人,市本级培训残疾人共10期、1124人,县乡两级培训残疾人共216期、9190人。通过培训,使残疾人学到了相应的技术,并使绝大部分残疾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或自主从业之路,从而使他们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

二是强力推进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河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和省政府127号令《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规定,我市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市、县两级残联,每年要对全市25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残疾人就业年审,对未达到安臵比例(河南省规定比例为1.6%)的用人单位,要下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书,并通过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形式,督促其履行按比例安臵残疾人就业的法定义务。2006年以来,我市已通过分散按比例安臵残疾人就业的方式,推荐安臵残疾人累计达2100多人;并对未达比例的用人单位,按规定征收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市、县两级现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500余万元。三是根据社会福利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向其推荐合适的残疾人集中就业。我市现有福利企业49家,共安臵残疾人职工1190人。残疾人职工全部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参加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实行了最低工资制,上不封顶,下有保底。

四是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途径。通过举办招聘会、新闻媒体发布残疾人劳务输出信息等,积极向北京、山东、江苏、山西等地输出残疾人劳务人员累计达1000余名;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积极同税务、工商、城管等部门协调,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政策,使我市120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渑池县残疾人养鸡专业户赵晓峰、义马市自办电脑门市的残疾人王春亮等一批残疾人,通过参加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培训班学到了一技之长,又通过残联免费提供的残疾人辅助器具走出了家门,在各级残联的扶持下自主创业,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部分残疾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试点工作。我市在陕县开展千户残疾人中蜂养殖扶贫基地试点工作,目前已对400余户残疾人进行了中蜂养殖的扶持,部分残疾人已从中受益。

4、残疾人扶贫方面情况

扎实进行残疾人扶贫工作。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扶贫解困是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先后采 取“救助”型扶贫与“造血”型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近年来,市残联从省争取到康复扶贫贷款达10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福利企业和帮助残疾人上种植业、养殖业项目,使部分残疾人家庭实现了脱贫;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5800多名城市残疾人和7000多名农村残疾人纳入了低保范围;帮助残疾人改造危房700余间;从省争取福利彩票资金150多万元用于44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给予农村特困残疾人每改造一间房屋补助2000至3000元,解决了他们的安居问题。市、县两级残联通过实施“十五”残疾人扶贫目标和攻坚任务,极大改善了我市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5、落实残疾人文化方面情况

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创造良好的扶残助残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残联每年在“助残日”前夕举办残健融合的“助残日”文艺晚会,多次参加“全省残疾人才艺展”、“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等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娱乐、健身活动,还成功举办了“三门峡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扶残助残书画展”、“扶残助残”楹联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丰富和活跃了残疾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新 闻在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出820余次,其中在省级电视台有130余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络传媒中1050余次。通过对残疾人事业的大力宣传,激发了残疾人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使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公众对残疾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扶残助残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6、开展扶残助残方面的情况

近五年来,通过扶残助残活动的开展,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对困难残疾人捐赠轮椅6000多辆,免费安排假肢500多例,缴纳新农合医疗金7500多人次,危房改造511户,助学2500多人次,捐赠辅助器具9000多件,慰问救助残疾人12000多人次。

7、残疾人维权工作情况

近年来,市、县两级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维权工作,相继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累计为全市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500多人次;贯彻落实了国家《信访条例》,认真做好了残疾人信访工作,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坚决贯彻公安部等七部委有关文件精神,妥善处理残疾人机动车营运问题,市残联和公安、城管、建委等部门联合对残疾人机动营运车市场进行整顿规范,既照顾了百余名残疾人机动车营运者的利益,又保证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良好有序,没有出现一 例残疾人赴省、赴京上访问题;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编办给市残联增加了4个人员编制,并增设了组联维权部,使市残联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贯彻落实有关残疾人法律、法规、办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残疾人人口基数大,残疾人事业基础薄弱,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享受康复服务、就医、就学、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表现在: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在全省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和制约着残疾人事业与其它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相关媒体和新闻机构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宣传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残疾人劳动就业比较困难,特别是党政机关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意识淡薄,残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度较大;由于各级财政困难,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补贴等占用了较多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改变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项等。

四、对修法的建议

为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在修法时,应强化刚性规定,弱化倡导性规定,对应当履行法律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要有可操作性的惩戒措施。

2、在对执法过程中,加大执法部门的督促检查力度,做到有法必依。

3、加强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力度。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协同作战、多领域互动,保障残疾人的各种权益。

4、要求用人单位对残疾人职工的待遇不能低于当地或本单位的职工平均水平。

5、建议立法时,应增加残疾人家庭优先入住廉租房规定的内容。

以上内容若有不妥之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管理办法

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以下简称“省级标准化高中”)的管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标准化高中,是指经省教育厅评审认定并授牌的普通高级中学。

确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其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主体不变。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履行办学和管理职能。

第三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其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相协调。

第四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管理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旨在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第五条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各地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六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必须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的要求办学。

第二章

申报与认定

第七条

确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须经申报、指导、检查、评审、认定等基本程序。第八条

凡经自查达到《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试行)》的省内普通高级中学(含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均可申报。市(区)属学校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核签署意见;县(市、区)属学校,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签署意见;企事业单位所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由学校举办者申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并经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申报。

每年的第一季度开始申报,第二、三季度进行过程检查与指导,第四季度由省教育厅组织评估验收和认证。申报需提交申报请示、学校自查报告和有关审核意见,填写申报表。

第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申报学校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科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省教育厅根据需要,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考察指导应就申报学校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就学校建设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形成书面考察报告;省教育厅根据考察报告给学校下达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指导意见书。

省教育厅组织的考察指导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

第十条

根据学校整改到位的情况,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专家组人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查),按照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反映。

专家组要切实履行责任,评估完毕要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主要办学成绩和经验、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专家组结论性的意见等内容。第十一条

根据评估与评审分离的原则,省级标准化高中评审委员会按照章程和检查组提交的检查报告,对照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省教育厅认定的重要依据。

评审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公平公开,不循私情。第十二条

省教育厅根据评审意见和社会反响,发文认定,并抄送省物价局,同时授予“陕西省省级标准化高中”牌匾。省物价局在来年秋季开学前,会同省教育厅发文,公示全省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的学校名单。

第三章

管理与评估

第十三条

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省级标准化高中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省级标准化高中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检查。

业务检查重在帮助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办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第十五条 实行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制度。省教育厅对认定满六年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定期进行综合性检查评估,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复查评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评估方案。

第十六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1.所有省级标准化高中原则上六年接受一次综合性复查评估。2.凡接受评估的学校,要按照评估方案认真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省教育厅。3.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评估专家组向省教育主管部门提交评估报告。

4.省教育厅综合评估情况,将评估意见和结果向被评估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当地政府通报,并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5.省教育厅针对被评估学校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或委托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专题督查。

6.省教育厅根据督查结果和处理建议,对被督查学校进行表彰或者处罚。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可按照管理权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标准,对所辖区域内的省级标准化高中进行表彰、奖励和处罚。其中暂停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一年、取消省级标准化高中称号以及停止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学费标准等事项,须由省教育厅和省物价局发文实施。

第十八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在学校评估、学费标准等方面享受有关政策。

第十九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办学行为规范、实绩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取得下列实绩之一的,给予单项奖励。

1.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成为当地的教研活动基地、教学和管理骨干培训基地;

2.积极承担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形成比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在推广实验成果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

3.为薄弱高中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取得突出成效; 4.与社区加强沟通与合作,成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5.在其它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有良好社会反响。

第二十条 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经省教育厅商省物价局同意后暂停其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一年。

1.不按课程计划开课;

2.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并以完成指标情况奖罚教师、学生; 3.举办重点班;

4.在职教师对本校学生实行有偿家教和托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省教育厅取消其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商省物价局停止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

1.暂停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一年后,整改工作仍不到位;

2.有关部门不足额拨付教师工资或违反国家政策平调学校办学经费;

3.学校举办或变相举办复读学校(复读班);

4.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会)考和竞赛、检查、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学校集体舞弊或严重弄虚作假;

5.违反政策乱收费,造成恶劣影响;

6.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第二十一条

被取消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的学校,两年后方可重新申报省级标准化高中。

第五章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执行。在本办法发布前出台的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立法评估报告(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兴安岭地区殡葬管理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殡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生态战略,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9月27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 蒋祝平 2000年10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法

    遵义市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8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王秉清 2014年10月10日 遵义市殡葬管理办......

    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1999年7月30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

    海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海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243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殡葬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12年12月14日第五届海南省人民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

    贵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204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5-30 【生效日期】1999-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贵阳市殡葬管理办法 (1995年......

    山西省殡葬管理办法

    山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

    天津市殡葬管理办法

    天津市殡葬管理办法 天津市政府 【颁布日期】 19920603 【实施日期】 19920715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