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管理办法(暂行)
附件2:
陕西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评估管理办法(暂行)
一、基本原则
我省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的参与范围为义务教育阶学段全日制中小学。创建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和突出过程性的指导原则,以评估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提倡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
2.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不搞地区照顾;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克服重硬件、轻软件,以偏概全的倾向。本着从严要求,严格把握,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
3.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各地创建规范化学校,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规范化学校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协调。
二、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一)省级规范化学校必须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其中新建学校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建校时间必须满3年。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 1.设有重点班或变相重点班。
2.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开设课程,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3.不按规定要求安排作息时间,擅自加班加点,利用双休日、法定节日、假期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4.不按颁布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征订教材的;接受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辅资料和音像制品。
5.违反国家、省招生规定,违规招生。
6.不执行国家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有乱收费现象。7.擅自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或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有营私舞弊、渎职失职现象造成重大影响。
8.违反规定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和教师排名次,单纯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评价和奖惩教师。
9.近3年有重大违法事件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10.评估中弄虚作假。
11.其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
三、申报与评估程序
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从2009年开始实施,实行市级申报,省上审核、抽查、命名的办法,基本程序为:
1.自评达到《标准》的普通中小学(含民办学校)均可提出评估申请。市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评估的学校进行复核并确认基本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后,于每年3月和9月向省教育厅申报。申报时需提交申请报告、申报表、学校自评报告和有关审核意见。
2.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对条件成熟的学校进行过程检查和指导,对部分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抽查。抽查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听取汇报、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听课、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充分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反映,按照标准逐项逐条核实、评估,并提出整改建议。
3.学校依据审查和整改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全面整改,整改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教育厅。
4.省教育厅根据审查、抽查和学校整改情况,经研究后,对各市区上报的学校命名“陕西省规范化学校”,并予以公布。
5.省教育厅组织对学校进行的抽查,所有专家均从省评估专家库抽取,实行异地专家评估。
四、管理办法
1.省级规范化学校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前,学校应主动申请复评。经复评合格的学校,可保留原称号;复评不合格的学校,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期1年,整改期满仍达不到标准的,取消其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
2.省级规范化学校改建、扩建,校区迁移及学校合并应按复评程序进行复评;学校未提出复评申请或复评未通过的,其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自然取消。
3.省级规范化学校违反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在社会上造 成不良影响的,给予黄牌警告,进行为期1年的整改。整改期满仍达不到标准的,撤销其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
4.被取消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的学校,2年后可重新申报;被撤销称号的,3年后方可重新申报。
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省级规范化学校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检查,帮助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等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其示范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五、组织领导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规范化学校的建设,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办好人民满意基础教育的一个有力抓手,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做到统筹规划,分层实施,循序渐进。
(二)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加大规范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管理水平;要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发挥规范化学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把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三)各中小学要提高对争创规范化学校的认识,认真对照标准,以评估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被命名的规范化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 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篇: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管理办法
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以下简称“省级标准化高中”)的管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标准化高中,是指经省教育厅评审认定并授牌的普通高级中学。
确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其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主体不变。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履行办学和管理职能。
第三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其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相协调。
第四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管理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旨在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
第五条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各地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六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必须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的要求办学。
第二章
申报与认定
第七条
确定为省级标准化高中,须经申报、指导、检查、评审、认定等基本程序。第八条
凡经自查达到《陕西省普通高中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试行)》的省内普通高级中学(含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均可申报。市(区)属学校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核签署意见;县(市、区)属学校,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申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签署意见;企事业单位所属普通高中、民办普通高中由学校举办者申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并经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申报。
每年的第一季度开始申报,第二、三季度进行过程检查与指导,第四季度由省教育厅组织评估验收和认证。申报需提交申报请示、学校自查报告和有关审核意见,填写申报表。
第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申报学校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科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省教育厅根据需要,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学校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考察指导应就申报学校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就学校建设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形成书面考察报告;省教育厅根据考察报告给学校下达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指导意见书。
省教育厅组织的考察指导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进行。
第十条
根据学校整改到位的情况,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专家组人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查),按照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估。评估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反映。
专家组要切实履行责任,评估完毕要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学校基本情况、主要办学成绩和经验、办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专家组结论性的意见等内容。第十一条
根据评估与评审分离的原则,省级标准化高中评审委员会按照章程和检查组提交的检查报告,对照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省教育厅认定的重要依据。
评审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公平公开,不循私情。第十二条
省教育厅根据评审意见和社会反响,发文认定,并抄送省物价局,同时授予“陕西省省级标准化高中”牌匾。省物价局在来年秋季开学前,会同省教育厅发文,公示全省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的学校名单。
第三章
管理与评估
第十三条
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对省级标准化高中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的省级标准化高中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检查。
业务检查重在帮助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总结办学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第十五条 实行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制度。省教育厅对认定满六年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定期进行综合性检查评估,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项督查。复查评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评估方案。
第十六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按下列程序进行: 1.所有省级标准化高中原则上六年接受一次综合性复查评估。2.凡接受评估的学校,要按照评估方案认真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报省教育厅。3.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评估专家组向省教育主管部门提交评估报告。
4.省教育厅综合评估情况,将评估意见和结果向被评估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当地政府通报,并采用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5.省教育厅针对被评估学校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或委托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专题督查。
6.省教育厅根据督查结果和处理建议,对被督查学校进行表彰或者处罚。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可按照管理权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标准,对所辖区域内的省级标准化高中进行表彰、奖励和处罚。其中暂停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一年、取消省级标准化高中称号以及停止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学费标准等事项,须由省教育厅和省物价局发文实施。
第十八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在学校评估、学费标准等方面享受有关政策。
第十九条
省级标准化高中办学行为规范、实绩突出、示范作用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取得下列实绩之一的,给予单项奖励。
1.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成为当地的教研活动基地、教学和管理骨干培训基地;
2.积极承担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形成比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在推广实验成果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
3.为薄弱高中提供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取得突出成效; 4.与社区加强沟通与合作,成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5.在其它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有良好社会反响。
第二十条 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经省教育厅商省物价局同意后暂停其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一年。
1.不按课程计划开课;
2.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并以完成指标情况奖罚教师、学生; 3.举办重点班;
4.在职教师对本校学生实行有偿家教和托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省教育厅取消其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商省物价局停止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
1.暂停执行省级标准化高中收费标准一年后,整改工作仍不到位;
2.有关部门不足额拨付教师工资或违反国家政策平调学校办学经费;
3.学校举办或变相举办复读学校(复读班);
4.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会)考和竞赛、检查、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学校集体舞弊或严重弄虚作假;
5.违反政策乱收费,造成恶劣影响;
6.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第二十一条
被取消省级标准化高中资格的学校,两年后方可重新申报省级标准化高中。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执行。在本办法发布前出台的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本质要求,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确保2010年完成省政府提出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目标。为此,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作好原等级学校向规范化学校的过渡认定工作。
原被评为省、市一级的学校原则上可认定为规范化学校,但未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的原省、市一级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并纳入验收范围。
原县(市、区)的一级学校,按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进行自查自评,整改达标后向所在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督导室提出申报,经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所在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定为规范化学校,各地级市人民政府督导室负责本地区原等级学校向规范化学校的过渡认定工作。
二、分级负责,作好规范化学校建设的验收工作。
县(市、区)规范化学校建设的验收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验收工作,应根据各地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实施细则,分期分批进行,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对验收合格的县(市、区)进行抽查。
各地级市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后,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提出督导验收申请,省人民政府督导室组织督导验收。
三、申报规范化学校建设材料及其报送。
自评报告:所在地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成绩与做法,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自评得分情况。
自评分说明:填写达标情况,有关数据及扣分原因。
各相关学校的自评报告与申报材料送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督导室。
各镇的自评报告与申报材料送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各县(市、区)的自评报告与申报材料送所在地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各地级市自评报告与申报材料送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以上材料均为电子版。
四、督导验收程序。
1、自评报告会;
2、察看学校;
3、查阅相关档案材料、专访;
4、督导验收组作评估报告。
第四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发布日期:2008-11-19 文号: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
(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
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2,初中不低于10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4.3m2。
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
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
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资料参考目录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资料参考目录
办 学 条 件
一、1、学校校园平面图。
2、学校占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统计表。
二、1、学校布局、设计规划图。
2、学校建筑设计及验收有关材料。
三、1、学校规模统计表。
2、学生花名册。
四、1、校舍建筑面积统计表(总面积、生均面积)。
2、学校教学、辅助用房一览表(包含数量及面积)。
3、学校运动场地面积统计表(包含总面积及生均面积)。
4、学校体育设施一览表。
5、学校体育器材一览表。
6、校园、课室及功能室按标准要求悬挂国旗。
7、教学仪器配备档案册。
8、计算机室电脑、多媒体教学平台及办公电脑统计表。
9、学校图书资料(总数、生均、目录、每年新增比例及目录)。
五、1、教职工一览表(含学历、职称、职务)。
2、校长聘书、学历证书、职称复印件。
3、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统计表(附学历、职称复印件)。
4、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5、校医基本情况及有关证书复印件。
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情况及有关证书复印件(如毕业证、C级以上培训证等)。
学 校 管 理
六、学校法人资格证复印件。
七、1、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
2、学校章程。
3、校长办学理念。
4、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5、学校制度集。
6、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意见。
八、1、校长聘书复印件。
2、学校机构及工作分工。
3、学校岗位职责。
九、1、校长办公会议制度。
2、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3、学校会议记录。
4、教代会制度。
5、教代会审议、表决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及重大事项决策等有关记录。
6、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有关记录。
十、1、学校各部门岗位职责。
2、各职能部门及场室的管理要求。
3、各部门及岗位责任人。
十一、1、学校人事管理制度。
2、教师聘任制度及聘书。
3、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
4、教职工奖惩制度。
十二、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意见及有关记录。
2、学校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有关制度、方案及记录。
3、教职工任职情况表。
4、教职工岗位职责考评资料。
5、教职工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及记录。
十三、1、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2、学校理财小组名单及相关制度。
3、学校财务结算资料。
十四、1、学校制订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
2、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配置情况。
十五、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及安全应急机制,突发应急预案。
2、学校安全工作机构。
3、有关安全工作的学习记录(包括培养学生自救自护能力方面)。
4、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等负责管理的专人分工安排表。
5、安全检查记录。
6、节假日值班护校人员安排表。
7、师生体检健康卡。
十六、1、学校学籍管理制度。
2、学校学籍管理机构。
3、学校学籍管理资料。
4、学校各年级班级学生名册。
十七、1、学校校务公开制度。
2、校务公开的相关资料或相关内容记录。
教 育 教 学
十八、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措施保障)。
十九、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或方案。
2、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施行因材施教的资料(如培优扶差资料等)。
3、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
4、教师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证明材料。
二十、1、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组织机构、人员与职责材料。
2、教学常规管理有关资料。
(1)学校、科组、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总结。(2)国家、省课程计划,学校课程设置计划。(3)课程总表、教师任课分工表,作息时间表。
(4)教师教学过程管理相关材料(常规要求及相关记录)。
3、上级有关减负的文件及课本资料征订的通知。
4、学校征订课本资料清单。
5、学校推普和使用规范汉字工作领导机构。
6、学校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要求。
7、教师普通话等级有关资料。
8、学生普通话及口语能力测试资料。
9、普通话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资料。二
十一、1、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要求。
2、德育工作制度。
3、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4、学校德育网络机构、人员及职责。
5、学校及德育机构的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6、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7、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资料(方案、讲稿、照片等)。
8、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资料。
9、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1)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
(2)心理辅导、咨询记录;
(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10、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资料。
(1)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2)工作计划、总结;
(3)活动资料(方案、记录、总结、照片等)。
11、开展法制教育资料(计划、小结、讲稿、图片等)。
12、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统计及证明材料。
13、升降国旗制度及执行情况记录。
14、学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规定。
15、教职工“三育人”先进事迹材料。二
十二、1、学校年级工作计划、总结。
2、体育课教案。
3、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资料(活动安排表、记录等)。
4、学校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校运会资料(秩序册、成绩表、照片等)。
5、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资料。
(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登记表;
(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统计表。
6、实施体育“两个标准”资料。
(1)国家体育锻练标准达标统计表、成绩表;
(2)实施体育合格标准成绩统计表、成绩表。
7、健康教育资料(教材、讲稿等)。
8、学生体格检查资料。
9、学校年级美育工作计划、总结。
10、学科渗透美育教育有关资料。
11、学校美育活动有关资料,如艺术节、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方案、记录、照片、作品等)。
12、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简介。
13、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释义。
14、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实施方案。
15、校园保洁资料(制度、分工、记录等)。二
十三、1、劳动教育的计划、总结。
2、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资料。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加生产劳动等(方案、记录、小结、照片等)。
3、学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情况调查资料。
二十四、学校每年举办全校性文体活动资料(方案、记录、成绩有、照片、总结等)。二
十五、1、学生课外活动安排表(含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
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资料(方案、记录、照片、体会、小结)。
3、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资料。(1)兴趣小组种类及基本成员。
(2)各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表、活动记录。二
十六、1、“三结合”教育网络机构、人员及职责。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资料。(1)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的措施。
(2)学校配合相关部门治理周边环境工作记录。
3、家长委员会组成人员及职责。
4、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及工作记录。
5、家长学校资料(通知、签到、讲稿等)。二
十七、1、班主任职责要求和管理制度。
2、家访工作制度。
3、班主任配备的花名册。
4、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
5、班主任工作资料(工作记录、主题班会资料、班级活动资料)。
6、班主任家访记录(每期每生不少于1次)。
7、班主任学习培训、工作经验交流资料(记录、讲稿、经验材料等)。
8、班主任工作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落实情况资料。
9、班主任考核评价资料(评价标准、考核结果、表彰奖励资料)。二
十八、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指导思想、评价内容、标准、评价办法等)。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资料(统计表、评价表)。
4、学生成长档案资料。
二十九、1、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
2、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3、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安排表,教研活动记录。
4、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及活动记录。
5、校本教研课题资料。
(1)校本教研课题立项资料。
(2)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活动过程资料(记录、教案、听课、评课资料等)。(3)教育教学论文。
6、每学期专任教师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情况统计表。
7、校本培训资料。(1)校本培训计划。
(2)校本培训过程资料(记录、讲稿、心得体会等)。三
十、1、学校信访工作制度。
2、学生、家长投诉案件受理、处理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