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时间:2019-05-15 04:3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广东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各地要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及其实施意见要求和本标准规定,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并大力推进。对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未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尽快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比例。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8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力争达到5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达到10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达到80%。

三、各地要切实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生活设施改造、新装备建设、强师兴教等工程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四、省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完成情况督导制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每年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完成情况。

广东省教育厅 二○○六年八月十日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2,初中不低于10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4.3m2。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粤教基„2009‟95号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财政局(委),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精神,落实《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粤发改资„2009‟202号)的有关要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至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义务教育的要求。具体任务是:

―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到2011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其余地区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2015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学校布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各场室及设施设备、师资学历达标率等全面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有关要求。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到2011年,全省独立建制的农村中小学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三室一场”:标准配置教室、实验室(包括电脑室、语音室和小学的功能室)、阅览室和运动场(包括必要的运动器材);生活设施实现“五有”: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还要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执行国家和省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同步进行布点与建设,并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统计。

二、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要将规范化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的统筹。要根据生源情况、学校布点、学校规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和科学规划。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根据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农村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在保证学生顺利入学的前提下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确定,集中力量办好规模较大的小学。常住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原则上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小学。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办中心小学和1-2所片中心小学。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集中办若干所镇、片中心小学。初中原则上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学,一般规模的乡镇办1所初中,较大乡镇可保留2所初中,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集中办若干所初级中学。镇、片中心小学和初中要按照省有关标准和要求,建成规范化学校。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的计算将以规划保留的完全小学和初中为基数。农村保留的初小和教学点要纳入乡镇中心小学或片中心完小统筹管理,保障正常运作并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鼓励和支持各地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实行优质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体办学,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进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二)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制度。一是各市、县要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逐条对照,找出各校存在的差距,逐校登记造册。二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校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实际,制定全市、县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步骤、工作措施以及各校的建设目标、整改任务和具体计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三是学校要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逐条列出整改的任务、时间和责任人。

(三)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兼顾并重。要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教室配置不齐全,课桌破旧,照明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实验室、功能室的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缺乏,运动场、教师工作用房缺口较大,校园脏乱等问题,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要切实落实好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实施和谐校园行动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和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要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四)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强镇、强县(区)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按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标准,做好校舍防震抗灾工作。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安排要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正式通过的学校布点规划为依据,要优先安排规划保留的初中、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片中心完小,不安排规划撤并的学校。教育强镇、强县(区)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申报、评估和验收要以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为前提。

三、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要以县级政府为主组织实施,以镇为单位全面推进。地级市要根据省提出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目标和任务,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协调各县(市、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办、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参加的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要建立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加大投入,确保规范化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各地财政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各项资金的统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投入。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有关政策。要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部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2009年-2012年,省财政将整合部分中央奖补资金和省本级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奖补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2013年以后年度待资金落实后原则上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要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制定具体明确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办法,定期组织对辖区内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情况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认真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严格坚持标准。对原已评上等级的学校,也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省将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督导公布制度。每年12月底前,各市要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情况,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总数、通过验收的规范化学校数等,报省教育厅。省将不定期对各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要将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情况作为评估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重要内容,凡未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的,不得申报教育强镇、教育强县或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珠三角地区7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达标情况要作为考核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按时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专项资金或弄虚作假、套取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必须严肃查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 二○○九年十一月三日

第二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发布日期:2008-11-19 文号: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

(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

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2,初中不低于10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4.3m2。

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

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

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东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初中不低于23m。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初中不低于10.1m。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2

222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初级中学8m。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初级中学4.5 m。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

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

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22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初中不低于10m。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初中不低于4.3m。

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

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

222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

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

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

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

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管理职责 管理任务 管理要求

一、平等 对待 每位 学生 维护学生平等入学 权利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3.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

参加,接受各方监督。4.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建立 “控辍保学” 工作机制

5.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

6.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

7.及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

保留学籍,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标注。

8.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针对辍学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返校。满足 需要关注 学生的需求

9.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

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10.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11.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12.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服务人员。

二、促进 学生 全面 发展 提升学生 道德品质

1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5.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

16.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

社会责任感。

17.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18.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 学会学习

19.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0.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 学习习惯。

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 身体素质

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

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24.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

全员参与的运动会。25.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6.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27.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28.保障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规定标准,端正学生坐姿,做好眼保健操,降低学生近视率。提高学生 艺术素养

29.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

30.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3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

32.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 生活本领

33.增加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

34.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

35.充分利用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

36.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三、引领 教师 专业 发展 加强 教师管理 和 职业道德 建设

37.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8.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

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9.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

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4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

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1.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 能力

4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4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44.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

45.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教师 专业发展 支持体系

4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7.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48.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

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

49.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提升 教育 教学 质量 建设适合 学生发展 的 课程

50.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5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

5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

53.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实施以 学生发展 为本的 教学 54.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55.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56.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7.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建立促进 学生发展 的 评价体系

58.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

59.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60.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提供 便利实用 的 教学资源

61.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定期维护保养。

62.建立图书馆(室)、实验室、功能教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使用效益。

五、营造 和谐 安全 环境 建立 切实可行 的

安全与健康 管理制度

63.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64.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65.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建设 安全卫生 的学校 基础设施

66.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67.将校舍安全信息等录入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校舍安全隐患要向主管部门及时书面报告。

68.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落实日常

卫生保健制度。

69.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开展以 生活技能 为基础的 安全 健康教育 70.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71.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

72.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

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营造 尊重包容的 学校文化

73.树立尊重差异的意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环境。

74.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

氛围。教育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

75.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合理布置和设计校园,有效

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76.每年通过科技节、艺术节等形式,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

六、建设 现代 学校 制度 提升 依法科学 管理能力

77.每年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

78.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79.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

80.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

规则、议事规则等。

8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制事务,或聘请专业机构、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建立健全 民主管理 制度

82.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83.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8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85.设置信息公告栏,公开校务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86.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校长信箱,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听取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87.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

88.建立师生申诉调解机制,畅通师生权利的救助渠道。构建 和谐的 家庭、学校、社区 合作关系

89.完善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

90.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

91.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92.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

第五篇: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基一[2014]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就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92条要求,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教育部2014年8月2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标准。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应考虑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强调学校内涵的提升。本标准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是对学校和校长进行考评的重要依据。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推动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和接班人。

(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树立公平的教育观和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办学水平,教好每一个学生,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安全和谐充满活力,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切实可行的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开展以生活技能和自护、自救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和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校长依法科学治理能力,拓宽师生、家长和社会民众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建立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内容

管理职责、管理任务、管理要求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

3.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4.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免费的规定。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5.执行国家学籍管理相关规定,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学籍管理。

6.执行学生考勤制度,每天统计学生到校、上课信息,实行缺勤跟踪。7.及时将学生辍学情况书面上报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标注。

8.主动联系辍学学生家长,针对辍学原因,积极帮助学生返校。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9.制定保障教育公平的制度,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习、家庭、身体、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10.坚持合理便利原则满足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需要,并为其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11.创造条件为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兼职教师。

12.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情感关怀,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寄宿制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配备服务人员。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1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5.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统筹课程资源,落实全员责任,体现综合育人。

16.创新德育形式,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17.在学校管理各个环节分层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18.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9.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0.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23.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24.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25.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6.配齐体育教师,加强科学锻炼指导和体育安全管理。有效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器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

27.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

28.保障室内采光、照明、通风、课桌椅、黑板等设施达到规定标准,端正学生坐姿,做好眼保健操,降低学生近视率。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29.按照国家要求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课。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艺术爱好。30.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艺术教师,设置艺术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满足艺术教育基本需求。

3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

32.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

33.增加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适当布置学生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掌握初步劳动技能。

34.为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劳动创造机会,采用“校园加农户”等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卫生保洁、绿植养护、种植养殖等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劳动。

35.充分利用各类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学工、学农等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寒暑假布置与劳动或社会实践相关的作业。36.指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完成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

37.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8.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9.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4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1.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4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4.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

45.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4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7.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48.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

49.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50.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5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活动。52.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53.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54.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

55.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

56.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7.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58.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

59.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状况。60.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标准。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

61.按照规定配置教学资源和设施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建立资产台账,定期维护保养。

62.建立图书馆(室)、实验室、功能教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面向学生充分开放,提高使用效益。

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

63.积极借助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

64.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65.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溺水、交通事故、不法分子入侵、校园暴力、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

66.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

67.将校舍安全信息等录入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更新,定期对校舍、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和器材、消防设施、饮用水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校舍安全隐患要向主管部门及时书面报告。

68.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落实日常卫生保健制度。69.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卫生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宣传容。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

70.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71.普及疾病预防、饮食卫生常识以及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知识。

72.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自护能力。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

73.树立尊重差异的意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环境。

74.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引导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安全上网。75.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合理布置和设计校园,有效利用空间和墙面,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76.每年通过科技节、艺术节等形式,因地制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77.每年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校能力。78.依法制定学校章程,规范学校治理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79.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定实施方案,客观评估办学绩效。80.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规范的办事程序,完善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81.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法制事务,或聘请专业机构、人员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处理法制事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82.定期召开校务会议,民主决策学校重大事项。

83.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84.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事项,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85.设置信息公告栏,公开校务信息,保证教职工、学生、相关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

86.落实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设立校长信箱,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听取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87.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

88.建立师生申诉调解机制,畅通师生权利的救助渠道。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

89.完善家长委员会,设立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育人合力。

90.引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密切学校与社区联系,促进社区代表参与学校治理。

91.主动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改革发展。92.有序开放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服务社区居民

三、实施要求

(一)本标准是对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差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标准和本地实际提出实施意见,细化标准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促进当地学校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本标准对学校治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本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指导具体工作。

(三)学校要将本标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依据,树立先进的学校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校长和教师要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把标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四)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本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督导评估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下载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学习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反复多遍,标准之精华在脑海中充盈、......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和《河北省实施办法》(河北省第十一届......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工作总结

    践行标准 创新管理 推动学校品质提升 --姜堰区东方巴黎城小学《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工作总结 自去年8月我校开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工作以......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可保留教学点 《标准》规定,农村学校设置应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教学点。对农村边远山区、......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自评报告z

    关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信宜市池洞双垌小学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党政领导和中心校直接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勤奋、求......

    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本质要求,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快推进......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92条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招生入学方案,公开范围、程序、时间、结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坚持免试......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