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可保留教学点
《标准》规定,农村学校设置应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教学点。对农村边远山区、生源相对比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学生食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方便学生就学。在城市学校设置中,城市和小区建设必须同时同步规划学校布点,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新建学校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铁路和无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旁,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小学、初中每班不超过45人、50人
关于学校班额,《标准》明确,完全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每班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
《标准》提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要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和意外灾害时应急避难空间。学校主要出入口,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疏散。城市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紧靠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设置警示标志。学校各类设施应兼顾残疾学生的使用和安全,实现无障碍要求。
《标准》明确了学校建设用地的构成,不同规模学校建设用地的标准,强调学校建筑结构要安全坚固,在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区域,严禁使用预制空心板及预制楼梯。寄宿制小学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生均5平方米,寄宿制初中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5.5平方米。
公用经费中拿出15%用于维护装备运行
《标准》规定,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台数按班额配备,人均1台计算机。学校要建有藏书室、阅览室。生均藏书小学15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和电子图书、音像资料和电子阅览计算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要按照每生一床的标准配置床铺。《标准》特别提出,学校装备达标后应建立维护装备运行的保障机制,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添置、更新、维护教学仪器设备及教学资源。
第二篇: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附件: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8号),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发[2011])12号)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冀发[2011]10号),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既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也是实现我省县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是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实施《标准》应当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设区市、县(市、区)根据《标准》制定本地义务教
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第六条 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教学、图书,实验用房应当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同时也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
第七条
农村完全小学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6—12个教学班,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12—30个教学班;城镇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18—36个教学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18—36个教学班之间.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级中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可适当缩小办学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远期规划班额应控制在40人以内。
第三章 办学条件
第八条
学校必须设置独立的校园,占地面积应当满足建设必要的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
生均占地面积:分中心城区(指各设区市、县级政府所在地的老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周边建筑已定型,学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的新城区,以下同)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两类。中心城区小学一般不低于15平方米,初级中学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中心城区以外小学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初级中学一般不低于25平方米,寄宿制中小学相应增加生均占地面积。本《标准》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技术教室、图书馆(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当设合班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设置图书馆、科学类探究实验室。
第十二条 校舍生均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6.4平方米;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10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按照小学不低于5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5.5平方米,学生食堂生均建筑面积按照不低于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
第十三条
绿化用地: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低于每生0.5平方米,初级中学不低于每生1平方米。
第十四条 学校的运动场地设置应当满足以下要求:完全小学18个班及以下应当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4个班及以上应当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级中学应当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8个班及以下应当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7个班及以上应当设置300—4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
中小学校均应当设置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每 6个班应当设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每所学校应当建一块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健康快乐园地。
本《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学校运动场地,必须达到以上标准。在中心城区,已有学校用地确实受到限制时,可不设环形
备学生用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10:1。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校园网,实现“班班通”。
第十八条 学校图书装备应当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的规定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馆(室)藏图书内容应当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及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馆(室)藏图书,小学生均不低于25册,初级中学生均不低于40册.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子读物,逐步实现图书馆(室)的计算机管理。馆(室)藏图书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剔旧、更新,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第十九条 农村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安全,卫生的原则配备取暖设施,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4℃。
第四章 师资队伍
第二十条
校长实行任命制或聘任制,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品德高尚,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基础教育工作,掌握教育工作规律;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相应层次学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经过培训获得岗位任职资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依据国家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冀政办[2003]5号)规定的编制标准,足颧(额)使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教学管理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坚持以教学不(为)中心,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培植学校特色.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学校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因材施教,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时间。教育教学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教科书必须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定,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各种形式的教辅材料。
学校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举办各种形式的“奥班”、“奥赛训练班”等。
第六章 学校管理
第三十五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当依据《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规定,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合理设置教育、教学、总务等中层管理职能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当设立学科组、年级组,规模较小的学校管理机构可合并设置。机构设置要精简高效,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三十六条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学校必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职工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聘用教师,按岗位聘任教师。
第三十八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1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毕业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学生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籍资料齐全,及时分类归档。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当积极参与区域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与本市、本县(市、区)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第七章 公用经费
第四十五条 学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四十六条 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达到规定标准,并保持逐步增长。
第四十七条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四十八条 学校改建、扩建和校舍维护改造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学校不得举债建设。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完全小学参照本《标准》执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第五十条 本《标准》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2013-03-30 21:08:35)转载教育 ▼
标签:
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09年修正本)》,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既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也是实现我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是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实施《标准》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设区市、县(市、区)根据《标准》制定本地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布局应当依据城市或乡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高峰,综合考虑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合理设置。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可适当保留必要的教学点。为保证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生应以走读为主,平原地区小学不宜建寄宿制学校,山区根据情况小学高年级可适当集中建设寄宿制学校;初中可建设部分寄宿学校。提倡通过和公共交通解决学生上学远问题。
第五条 学校位置应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的地段,避开污染源处、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及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高压线缆、易燃易爆市政管线及市政道路等不能穿过校区。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识。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设置应避开化工厂、烟花爆竹厂、气源调压站、高压变电所、加油站、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第六条 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要按照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不同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整体协调。同时也应当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最大限度地提供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第七条 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办学规模一般应控制在12—30个教学班之间;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级中学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一般控制在18—36个教学班之间;小学部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部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可适当缩小办学规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远期规划班额应控制在40人以内。
第三章 办学条件
第八条 学校必须设置独立的校园,占地面积应满足建设必要的教学及附属设施、体育场地、绿化用地的需要。生均占地面积:分中心城区(指各设区市、县级政府所在地的老城区,人口高度密集、周边建筑已定型,学校无法扩建又不能搬迁的新城区,以下同)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两类。中心城区小学一般不低于15平方米,初中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中心城区以外小学一般不低于20平方米,初中一般不低于25平方米。本《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20平方米,新建初中生均占地面积要达到25平方米。
第九条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现行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及《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试行)》(冀教备〔2007〕5号)、《河北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标准(试行)》、《河北省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试行)》等标准执行,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环保、安全、节能等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 学校建筑结构要安全坚固。校舍应达到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型号、规格、质量等材料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满足设计的要求。
第十一条 校舍应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相互配套。其中:小学教学以及辅助用房应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初中教学以及辅助用房应设置普通教室、音乐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技术教室、美术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合班教室。
第十二条 校舍生均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基本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4平方米;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0平方米。寄宿制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按照小学不低于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学生食堂生均建筑面积按照不低于2平方米的标准建设。
第十三条 绿化用地: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低于每生0.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每生1平方米。
第十四条 学校的运动场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完全小学18班及以下应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4班及以上应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初级中学应设置300—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及以下应设置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27班及以上应设置300—4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一个。
中小学校均应设置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每6个班应设置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每所学校应建一块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健康快乐园地。
本《标准》颁布以后新建学校运动场地,必须达到以上标准。在中心城区,已有学校用地确实受到限制时,可不设环形跑道运动场,但必须有能满足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及其他必要的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至少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和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60米,初中100米)。
第十五条 学校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河北省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河北省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河北省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河北省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河北省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的要求配置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65元;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695元。第十六条 学校应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配备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需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每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的标准配备学生用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至少达到生机比8:1。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校园网,实现“班班通”。
第十七条 学校图书装备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规定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馆藏图书内容应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及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生均藏书,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20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30册。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电子读物,逐步实现图书馆(室)的计算机管理。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学校应按照安全、卫生的原则配备取暖设施,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4℃。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第十九条 校长实行任命制或聘任制,具有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水平,品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熟悉基础教育工作、掌握教育工作规律,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相应层次学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经过培训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条 足额使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齐各学科专任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切实满足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无临时代课人员。教师队伍年龄、性别、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寄宿制学校应按实际需要配备专门的生活辅导员和炊事、安全保卫等人员,生活辅导员纳入教师编制管理,炊事人员须持证上岗并定期体检,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第二十一条 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应全部合格,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不低于8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不低于70%。初中、小学教师能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建立教师进修培训机制,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第二十二条 教师应当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钻研业务,因材施教,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坚持教学为中心,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务,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培植学校特色。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学校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育教学管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管理规范。必须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定教科书。学校应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开设艺术(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学校要给予指导。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应急和防灾知识的教育,每年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和防灾避险培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第三十条 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一次科技活动、一次运动会。
第三十一条 学校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科学地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和成长历程。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六章 学校管理
第三十三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设置分管教学、学生、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三十四条 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必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学校必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教职工管理制度,完善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依法聘用教师,按岗位聘任教师。
第三十六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对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不低于99.9%,初级中学在校生年巩固率不低于94%。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上课时间不早于8:00。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师生完整休假。
第四十条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饮食、住宿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卫生,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注重营养搭配和饮食卫生,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第四十一条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规定,配备专(兼)职学籍管理人员,规范学籍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学籍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流失学生复学责任制度。学生学籍变动手续规范,学籍资料齐全,及时分类归档。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积极参与区域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加强与本市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第七章 公用经费
第四十三条 学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四十四条 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达到规定标准,并保持逐步增长。
第四十五条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四十六条 学校改建扩建和校舍维护改造所需资金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学校不得举债建设。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非完全小学参照本《标准》执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标准》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
第四篇: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要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当前实际,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办学基本标准》)。
第二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独立初中、完全中学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作为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本《办学基本标准》是地方各级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阶段评估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其设置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
入学半径:小学2千米左右,初中3千米左右。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初中不超过45分钟。
第五条 小学班数一般不超过24个;独立初中班数一般不超过30个;完全中学初中部班数一般不超过18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班数一般不超过36个。
2010年起,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50人。
第三章 校园校舍
第六条 学校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第七条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小学不低于5.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6.4平方米。
第八条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高压输电等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寄宿制学校男女生宿舍分设且相对集中,食堂符合有关标准。
第四章 装备条件
第九条 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的课桌椅。
黑板、讲桌、板书工具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条 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达到省定标准,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第十一条 生均藏书,小学不少于20册,初中不少于30册。
有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工具书、报刊、音像资料、电子读物等。
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一般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l%。
第五章 师资队伍
第十二条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2004〕65号)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满足教育教学和教师离岗进修的需要。
第十三条 校长应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
实行校长任期制,每个任期3—5年。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符合省有关规定。
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第十四条 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和定期流动制,教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时间符合省有关规定。
实行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
第十五条 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基本配齐各学科教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第十六条 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
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六章 办学经费
第十七条 学校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按规定标准得到保障。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不得降低。
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经费预算,加强经费管理,按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第七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十九条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十条 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监督保障作用,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学区学龄前1年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学区,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照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
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辍学生复学责任制度,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不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第二十二条 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衡配备各班教师。
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
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完整休假。
第二十四条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
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严格按照省定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选用教材。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开展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文艺活动。
第二十七条 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十八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第二十九条 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条 各年级全科合格率:小学不低于97%,初中不低于95%;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合格率不低于93%。
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小学98%,初中不低于96%。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不低于95%,近视眼年新发病率7%以内。
第三十一条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管理规范。
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校园校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设计规范。
第三十三条 省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制定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作为2020年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各地执行本办学基本标准,在校园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应与实现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对学校办学的较高要求有机衔接,保证持续发展。
第三十四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除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以外,遵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非完全小学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特殊教育学校除另有规定外,可参照本办学基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学基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
第五篇:兵团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结合兵团当前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兵团公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 本标准作为对师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学校设置
第四条 学校设置符合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要求。
学校服务半径根据学校规模、交通环境及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小学不超过3公里,初中不超过5公里。第五条 学校规模和班数根据生源确定,符合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全小学一般不超过30个教学班,每班不超过45人;初级中学一般不超过30个教学班,每班不超过5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不超过45个教学班,小学段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段每班不超过50人。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 校园校舍
第六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校园规划按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布局。校园选址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校园内没有宗教活动场所,没有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没有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没有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不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等为邻;校园周边200米内没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学校有围墙、校门、校牌、自行车棚,国旗旗杆、旗台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寄宿制学校男女生宿舍分设并相对集中,食堂符合相关标准。第七条 学校建设根据学校规模分别达到《城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建标[2008]159号)中规定的基本指标和规划指标,用地、用房符合规定。
第八条 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中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高压输电等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第四章 装备条件
第九条 课桌椅、黑板、讲桌等常用教学设备配置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
第十条 实验室按照《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5-2006)装备,基本指标按基本配置装备,规划指标按基本配置加选配配置。满足2人一组实验需求。第十一条 小学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施能满足小学进行思想品德、语文、外语、写字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初中文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施能满足初中进行思想品德、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有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挂图、卡片、用表、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
第十二条 小学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施能满足小学进行数学、科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初中理科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施能满足初中进行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同时有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通用仪器、测量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和图片、演示器、实验安全保护用品、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第十三条 艺术学习领域专用教学设施能适应艺术教学特点便于学生操作、体验与感悟,满足教师多种形式教学和学生多种艺术学习活动的需要。教学设施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中配备目录装备。
第十四条 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专用学习设施能满足开展体操、田径、球类、武术等课程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需要的运动器械、测量及计时工具、体育挂图及软件、辅助设施等,学习设施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1号)装备;卫生保健设施能满足医务室安排中小学校学生发育和健康检查、治疗、机能测试、卫生保健教育和管理等所需要的设备、器材及辅助材料,保健设施按照《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装备。第十五条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教学设施能满足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及竞赛、艺术辅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
第十六条 根据学校规模配备1间以上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室中配备1套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学校计算机拥有量达到生机比初中10:
1、小学13:1,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第十七条 学校设有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有条件、规模大的学校建立图书馆。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小学、初级中学生均图书基本指标分别达到20册、30册,规划指标分别达到生均30册、40册。复本率不超过5本。同时配备一定数量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报刊杂志。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低于藏书标准的5%。
第五章 师资队伍
第十八条 按照《关于印发〈兵团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兵编办发[2004]年24号)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满足教育教学和离岗培训的需要。按照编制部门批准的“九定”方案设置学校工作机构、评聘教职工、设置各类技术岗位,按照学科配备教师。
第十九条 校长、教师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任教)时间符合有关规定。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
教师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综合考虑教师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第二十条 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不歧视、侮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向学生推荐任何教辅资料和从事有偿家教。
第六章 学校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兵团中小学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 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二十三条 坚持依法治校,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依照章程和制度管理学校内部事务。第二十四条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和动员辍学学生复学责任制度,严格控制辍学率。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第七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六条 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按兵团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在兵团颁布的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选用教科书,严格执行不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均衡配置各班教师,不设重点班。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第二十八条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90分钟。
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兵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不组织小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类竞赛活动。
不占用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
第二十九条 落实教学常规,学年有校历,学期有教学计划,每周有具体安排,教学各环节有明确要求。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等行为,并对学生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提出基本要求。
第三十条 不随意停课、调课和放假,不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十一条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职工表率作用。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三十二条 按规定开展课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6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每学年举办1次运动会。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校园足球活动。经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举办1次全校性的文艺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每年不少于10天,初中生每年不少于20天。第三十三条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以学科成绩评价学生,不以学生考试分数排名次、座位。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师执行本标准时,在校园校舍建设、条件装备等方面,应与实现师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对学校办学的较高要求相衔接,推动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第三十五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除法律法规和兵团另有规定的以外,遵照本标准执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中的义务教育学段、完全中学中的初中学段、非完全小学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