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

时间:2019-05-12 07:3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

第一篇: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

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

一、窗的起源 窗,本作“囱”“通孔”,也指设在房屋、车船等的顶上或壁用

以透光通风的口子,一般装有窗扇。古时仅指天窗。而将开在墙壁上的洞口叫做“牖”。《说文解字》曰:“在墙曰牖,在屋曰囱”。汉王充《论衡・别通》曰:“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表明了窗和牖的区别。到了后来,窗和牖的区别渐渐淡化,至于其完全通用的时间则无从考证。而在综合了关于“窗”一词的语源、概念的描述,关于窗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信息:窗最初仅仅指透风的孔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装设在围护结构上的建筑配件,用于采光、通风或观望等。窗作为建筑上必不可少的构件其发展是与建筑的发展同步进行的,下面就从其起源、发展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它在中国的发展作个简要的概述

早在人类穴居时期,为采光和通风的需要,便在住穴顶端凿洞,谓之囱,是最早的窗。后脱离穴居,盖起房屋居住,便在墙上开窗洞,叫作牖。随着社会发展,房子越盖越大,为使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便在房屋前面开窗,于是逐渐发展为直棂窗、槛窗。当人们把采光、通风作用与装饰作用结合起来之后,五光十色的 窗子便陆续问世了

二、窗的发展演变

窗是伴随着建筑的起源而发明的。至于窗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则无从考证。现在我们只能从古籍和原始社会的遗址中了解到如下信息:当半穴居演变成原始地面建筑,围护结构分化成墙体与屋盖两大部分时,为了排除住宅内部篝火产生的大量烟气,出现了在固定的屋顶上开口用以通风排烟和采光的结构式 样,古代称之为“囱”。囱即“天窗”,实际上是开在屋顶上的洞口,而这种洞口就是窗的雏形了。

囱虽然解决了室内通风、排烟和采光的基本要求,但很难避免雨雪的侵袭。于是“牖”便出现了。牖即“侧窗”,是开在墙壁上的洞口。牖的产生是我国古代通风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早期的窗功能原始,造型简单,甚至毫无装饰,我们可以从出土的西周中期的刖人守门方鼎中初见端倪(见图1)

鼎分两层,上层为西周中期的方鼎,附耳垂腹,口下饰变形兽面纹,四角附龙;下层像房屋,两侧的田字形窗洞造型虽然简单,但是已经表明了窗从西安半坡时代那种仅仅起排烟、通气作用的屋盖通孔发展到了兼具采光功能的建筑构件。

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挖掘出了窗用的铜百叶,表明那时的窗已经可以开启了。大约在汉代,建筑上开始出现直棂窗,这只能从出土的明器中得到证实(见图2)。

隋唐至宋,窗的发展日趋成熟,但仍以直棂窗为多,花饰窗兼有(见图3)。

直棂窗有版棂窗和破子棂窗两种,版棂木条横断面为扁方形或方形;破子棂断面为三角形,尖角冲外,平面冲里,以便裱糊。另外,《营造法式》里还有 电窗和阑槛钩窗形式的记载。唐代房屋空间宏大,窗的面积较之以前增大,而且产生了启闭功能,从而使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及至明清,槛窗、支摘窗成为时代主流(见图4)。

这一时期窗的工艺技巧日益多样,装饰手法不断翻新,重整体表现,重细部刻画,从而达到了远观有效果,近看有内容的艺术层次。另外,此时园林空前发展,漏窗随之发展起来。而后,窗的发展进入到现代窗的发展阶段。

三、窗的几种常见的形制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中窗的式样和图案变化要灵活得多,丰富得多。

它并不是如同西方古建筑那样,在一个个窗洞上安装窗扇,而是整片连续组合成为通透的墓式墙。其实,在一般殿堂正面,门和窗在形式上没有明显区别,门实际上就是落地的窗。

用于厅堂殿阁的窗有如下几种:

一,格窗窗,一般用于厅堂前檐,常以四扇或六扇作为一樘。

二,半窗,多用于厅堂的次间以及暖阁,暖廊之类的檐柱间,与下部的百粉或清水磨砖的半墙配合使用

三,花窗,是一种开在房屋壁面上,仅供换气用的固定窗式。多用木格,以便夹纱,糊纸或夹砺壳(也称明瓦),云母片。

此外,还有落地长窗和拆装灵便,遮挡视线的窗栅和单取装饰效果的假窗。山村民居中,又常设置带壁柜的宽窗台窗。一般民用的厨房及杂用间仅安放简易粗朴的直棂栅窗。

窗在图案装饰上又有种种不同,明清以后的宫廷中,格扇窗的细棂常有很细巧的图案,如三交六椀、双交四椀等菱花,周边并配以精致的雕刻,造成一种淡雅肃穆的气氛,与宫廷建筑中的富丽堂皇相谐调,而一般民居中棂条多组成步步紧,灯笼框等图案。庭院建筑中则采用自由的,变化丰富的冰裂纹,冰裂纹加梅花等图案,显得飞动和轻盈。

四、窗的图案及雕刻手法 门窗上的雕刻工艺,是中国工匠数千年来摸索形成的传统技艺。中国古代窗的雕刻手法分为浮雕、透雕,然后有一些攒插,一些插接,它用了很多复杂的工艺。我们有时候一眼望过去,也就无非雕得比较花而已,但实际上他用了很多雕刻的工艺。过去工匠他注意很多细节部分,比如男人的肌肉跟女人的肌肉都完全不一样,而在雕刻时,凡是设计到女人的时候,脸上都非常平滑,而男人这种肌肉的起伏,它就雕得非常清楚。又比如,清代的时候有很多西方人到中国来进贡,因为这里有很多是洋人,是胡人,而在雕刻这些时,工匠又会区分开中国人与胡人,外国人。所以工匠在反映当时的那种历史背景,他也是注意当时的社会现象,把这些现象通过门窗来保留下来,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一种体现吧。

五、窗上的图案有何寓意 人物篇

1.如来:即如来佛,是万佛之组。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

2.达摩:达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风风火火渡江来”的说法。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常有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

3.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于大肚弥勒佛造型,是解脱烦恼的化身——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4.观音:观音慈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5.钟馗:扬善驱邪。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6.财神:招财进宝之意。

7.八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庆寿。八仙是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钟离、曹国舅、蓝采和。有时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宝。八种法器是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

8.罗汉:有18罗汉、108罗汉造型。均是驱邪镇恶的护身神灵。9.寿星老:寓意长寿。刘海:与铜钱或蟾一起寓意刘海戏金蟾或叫仙童献宝。动物篇

1.龙:祥瑞的化身,与凤一起寓意成双成对或龙凤呈祥。2.凤:祥瑞的化身,与太阳梧桐一起寓意丹凤朝阳。3.羊:洋洋得意,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4.羲之爱鹅。王羲之是晋代书法家,从家鹅游水中悟出用笔之法,于是养成爱鹅之癖。

5.蝉:一鸣惊人。

6.熊:与鹰一起寓意英雄斗志。7.虾:弯弯顺。

8.龟:平安龟或长寿龟。与鹤一起寓意龟鹤同寿。带角神龟即长寿龟。龟也代表了坚定。

9.蟾:蟾与钱谐音,常见蟾口中衔铜钱,寓意富贵有钱。与桂树一起寓意蟾宫折桂。常有三脚蟾与四脚蟾之造型。

10.仙鹤:寓意延年益寿。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与松树一起寓意松鹤延年。与鹿和梧桐寓意鹤鹿同春。11.獾子:寓意欢欢喜喜。

12.狮子:表示勇敢,两个狮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狮子寓意太师少师,意即位高权重。

13.喜鹊:两只喜鹊寓意双喜,和獾子一起寓意欢喜。和豹子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喜得连科。

14.驯鹿:福禄之意。与官人一起寓意加官受禄。15.麒麟:麒麟送子。祥瑞兽,只在太平盛世出现。

16.蝙蝠:寓意福到。五个福寓意五福临门。和铜钱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东海。植物篇 1.兰花: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兰花也象征了品性高洁。2.梅花:和喜鹊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3.寿桃:长寿祝福。

4.豆角:四季发财豆,也称之为福豆。5.葫芦:福禄之意。6.佛手:福寿之意。

7.百合:百年好合。与藕一块称之为“佳偶天成。百年好合”。8.麦穗:岁岁平安。

9.莲荷:寓意出淤泥而不然。与梅花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和鲤鱼一起寓意连年有余。和桂花一起连生贵子。一对莲蓬寓意并蒂同心。10.竹子:平安竹,富贵竹。竹报平安或节节高升。11.柿子:事事如意。

12.石榴:榴开百子,多子多福。

13.牡丹:富贵牡丹,与瓶子一起寓意富贵平安。14.菱角:寓意伶俐,和葱在一起寓意聪明伶俐。15.花生:长生不老之意。16.葫芦:福禄之意。17.树叶:事业有成。

18.缠枝莲:寓意富贵缠身。

六、窗的审美功能

由于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功能。我国古代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如“绿窗春梦轻”(陈克),“午窗残梦鸟相呼”(王安石),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种种微妙变化,融入人的意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云:“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漏。不知风雨几时休,已叫泪洒窗纱湿。”窗带来了秋风冷雨,而一腔悲绪也化作滴滴清泪,浸透窗纱…。

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为丰富。它巧妙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间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扩展景深的作用。

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突”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是园林风景有加,韵味无穷。

如同我国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已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味。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 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以儒济世”;儒学未来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 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 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

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凡是存在的即为合理的。”正是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存在和广泛的影响,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与合情合理性文化。“中国人不得不树立一种道德律,即提高‘仁’,亦即公正、慈爱的行为地位,把它作为一种绝对标准,以仁为标准,一切有缺点的人或行为,就能被发现其所不足。”这或许便是儒学所要达到的高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承的文化宗旨,正如张纯如所阐释的“文化影响力” “这种力量既可以剥削去使人成为人的那一单薄的社会约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变成魔鬼,也可以增加这一约束。”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

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中国全体国民都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理性和谐社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治世”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传统就是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

《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意思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

作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家学说,可供统治者利用的内容有:(1)天道观念;(2)大一统思想;(3)纲常伦理。《书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篅”,《荀子·王制篇》“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这一来,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体”了。所谓“两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两千年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根结底,不是中国人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

自儒学被汉武帝君臣定为正统正宗以后,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卖,农民得相当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夫的身份更加的特殊化或贵族化了。

“以儒治世”,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牢靠的在政治中得以发挥。“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一定目的,人要改变文化”,师儒和政权的关系,在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而“以儒治世”是历代统治者及传统士大夫所选择的,“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的一般观点,他们不过是把已经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的观点,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来。”从孔孟到西汉董仲舒“君权神授”到魏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学到唐韩愈的天命论到宋朱熹的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到明清各种儒学思想见解,都体现了把儒学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达到“治世”,维护统治的目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其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为其政权及其经济服务的,儒家文化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反映了中国历代的“国情”,正如金克木所言,“文化就是„国情‟,文化就是„国民性‟,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从一定的视角分析,儒家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要为国家培养官僚的文化”,历代统治者都公开标榜以儒家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儒家观念成为官僚文化的核心,其在“尚贤使能”“民为邦本”“仁政理想”“隆礼重法”“节用裕民”“修身为本”等方面,都对中国官僚体制及王政统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治世”的体现。

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在于其人性化、人情化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永恒的普世价值,相信在世人共同的努力下,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

四、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刘蔚华.儒学与未来[M].齐鲁书社,2002.【2】 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法律出版社

【3】 周月亮:孔学儒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第三篇: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作者:刘新飞

前言

我们企业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仔细追究其根源,恰恰是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在根本上背离了儒家的思想精神,如“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义利统一”“和为贵”“诚信”“反求诸己”的思想。然而在我们企业经营和运作的过程中,这些思想不但没有树立起来,相反提起儒家思想,有许多人想到的是腐朽没落,僵化教条、如何束缚人性、如何阻碍创新,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解造成的,也正是这种误解,使我们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思想和手段更多地停留在引进和消化上,而很少吸收再推陈出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关系的表面探讨上,在儒家思想对企业行为如何起作用的义理阐述上有所不足,在如何利用儒家思想建立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有所不足。本文试图结合实际的案例,用系统的方法分析: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生命周期的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市场上也基本上站住了,在这个时候,各方面的关系逐渐理顺。在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创始人的德才能力外,对企业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不只是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1.具备学习能力的领导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成长,能够提前发现企业将会出现的问题和原来管理中的不足,于是对企业原有的潜文化进行扬弃、总结提炼,并突出放大企业原有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适宜的方式强化企业的宗旨和理念。对内以人为本,企业员工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企业对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员工的满意和主动性化作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得到顾客的认同。并做出对社会负责的善行来,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顺利从青春期到盛年期到稳定期,而且还能够在这些阶段上不断地创新,克服这些阶段可能出现的缺陷,而不进入贵族期,而是进入一个新的寿命周期。

2.一般的企业领导者(创始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领导者感觉良好,看不到员工需求的变化和企业渐生出来的问题,领导者性格中的弱点开始暴露,员工因为企业效益渐长而渐高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这样的企业也有进行文化建设的,但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赶潮流,他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成文件和视觉形象,让外界看来,也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是没有得到员工心理的真正认同,没有起到改变员工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的作用,企业不能真正发挥员工的潜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样的企业大多能够过渡到贵族期,然后渐渐走入衰败和灭亡。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纯粹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经营企业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利润,但是有些企业利润的获取抛开了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甚至违法经营。于是为了获取利润,出现了以下问题:以牺牲环境、掠夺式消耗资源为代价,发展企业、追求利润,还觉着是大环境造成的,非这样做不可;采取送礼、腐蚀拉拢、偷税漏税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经营手段来获取利润,破坏着公平竞争的原则,也破坏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和风气。追求短期利益,不是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赢得顾客,而是靠欺骗来获取利润、以仿冒造假来获取利润。企业的“善行”较少,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社会,企业通过力所能及的善行来反馈社会,如慈善捐款、投资教育等公共事业。这些行为用事实说明了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会在社会公众、顾客及其政府、银行等相关方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会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很少。

2.诚信缺失

对待员工和顾客,重许诺,轻落实。对内,企业管理者言行不一致,对员工的许诺不兑现,企业出现了问题,不能真诚地解释原因,不能承认问题的存在,而是想法隐瞒,员工对企业没有信任感;对于利益相关方如企业供方,欠债不还,形不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顾客,重视广告的作用,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服务,产品出了问题,顾客投诉,不能真诚地承认、做好服务及后续补偿工作,而是想法推脱责任,达不到顾客的满意,认识不到诚信的价值。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诚信报告》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3.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1)在待遇上不公平。决策集中在企业主和管理层手里,工人和管理者之间待遇相差很大,对于私营企业,还常常发生侵犯职工权利的现象,造成职工的失衡甚至仇恨心理,企业的发展决策员工不认同,措施制度也不会很好地被执行,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在企业工作只是为了生存的权宜之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别说为了企业的发展主动创新了。一旦外面有了更好的机会,员工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企业;(2)不能满足员工发展自己的需要。如员工参与、创新机制建立不起来,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强调员工素质低,而提供给员工培训学习、提高技能的机会少。认识不到人才的真正价值,形不成吸引人才、留用人才、发挥人才所长的环境。

(3)管理者不能真正地对员工尊重、关心和信任,和员工的沟通少,只是利用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

4.在制度和行为上

(1)不重视制度的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制度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制度没有尊重严肃的态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随意性强。

(2)存在着制度的空洞。如在全员参与、创新方面、员工的权益福利保障方面、规范领导行为方面没有制度或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制度;(3)制度的有效性差。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和企业实际真正地结合,而是为了搞形式,对付上级或获取证书用;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对公司的制度不能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完善,使制度慢慢失去约束力。第四、规章制度往往只约束员工,不约束领导,管理不是靠规章制度,而是靠领导的意愿、偏好等不成文的规则,这样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削弱,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坏。另外,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

5.缺乏学习创新能力

(1)表现在“跟风”和“两张皮”现象严重。不能对外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真正地吸收,在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红火了一阵后,就慢慢黯淡下来;还有现在搞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各种认证,许多企业想的不是如何根据标准反思自己的不足,把企业的管理真正搞上去,而只是拿证作宣传,搞速成,于是实际做的一套,文件写的又是另外一套,就象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买椟还株”.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别人的企业搞文化建设,自己的企业不能不搞,于是模仿别人的企业,请能人编口号、写册子,号召员工齐行动,花了钱,轰轰烈烈一阵后,不合格品照样出,员工的不满比以前一点也没减少,顾客的利益照样漠不关心,内部的勾心斗角、部门的利益之争照样存在,管理者的行为没有丝毫改变。

(2)不能从错误、矛盾和冲突中学习。当企业出现了问题,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惩罚或掩盖,而不是去找真正的原因。

二、借鉴儒家思想管理企业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的古代和现代,有许多人以儒家理念经营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形成了儒商精神。他们做生意如同做人一样,讲究德行,以仁义为立身之本,以仁爱之心对待同事、职工,使企业内部充满凝聚力和详和;对待顾客,坚持以义取利、以诚待人。日本及东南亚等亚州国家创造的经济奇迹,也证明了儒商精神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下面仅举几例对借鉴儒家思想经营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具有儒商精神的李嘉诚

对于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人们都惊叹其成功,他赤手空拳起家,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和商业神话,如果我们探索其成功的原因,会发现他父亲从小灌输给他的传统文化,在他日后的成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从小会诵《三字经》《千家诗》,这些童蒙读物,使他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他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给他留下一文钱,却给他留下了“求人不如求己”“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做人须有骨气”“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贫穷志不移”的遗言。这些道理和父亲遗训变成其灵魂的一部分,并成为其从商和做人的准则,使他终生受益。父亲去世,“孝心”使十四岁的他,当时只有一个心念,就是要养活母亲和妹妹,他谢绝了舅父供他上学的好意,毅然辍学,别无选择地走上了挣钱养家之路。第一份工作就是茶楼堂倌,然后做过钟表学徒工、推销员,在当时纷纭变幻的世界里,刻骨铭心的先父遗训,使他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残酷的求职和打工生涯中,他时时以此言鞭策自己,“诚”“信”“勤”“敬”“谦”成就了他骄人的业绩。

有一次当别人说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时,他认为自己首先做好了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纵观他商海搏击数十年的经历可以知道,虽然他的企业采用的是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是他奉行的是“反求诸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待人、以和为贵、广结善缘、“仁爱”等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

例如:李嘉诚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在长江厂后来发展的过程中,他的真诚、信誉、为顾客着想和勤奋使他抓住了公司发展的机会。为保证质量、不断地推出新样品,他不惜重金聘请香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订单很多,但厂子资金有限,设备不足,怕影响质量和交货期限,他不敢放手接订单。资金的限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他伤透脑筋之时,一位欧州的批发商对他能在这样简陋的工厂里生产出这么世界先进水平的塑胶花感到惊奇,答应先借给他资金,让他扩大规模,然后再做生意,大量订购他的产品,条件之一便是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作担保。在他找不到担保人的情况下,虽然批发商只表达出了订购三种产品的意向,但他和设计师连夜赶出9款样品,每种产品都设计了三种样品,以期打动批发商,即使打动不了,就送给他做纪念,争取下一次合作。批发商对他的样品非常看好,但更看好他做生意奉行的诚信、互利互惠的原则。最后批发商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誉,就是最好的担保,就这样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也把产品直接销向了欧州。

(二)蒙牛的诚信文化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而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忠实实践者,也正是他的忠实实践,催生了蒙牛。“财散民聚,财聚民散”是他的养母从小教育他的,也是他经常说他的话和做的事。

“诚信是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蒙牛的口号之一,他们认为诚信是一种战略资源,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包括了对顾客的诚信,也包括对员工的诚信。对待质量,他们的理念是“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产品质量的好坏等于人格品行的好坏”“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对于服务,他们把“最可爱的人”安排在第一线,与客户打交道,正是这种理念,才有了蒙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才有了顾客的认同和市场。对待员工,诚信体现在了言行一致上,分配公平上,这样员工才愿意为企业卖命。

三、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借鉴

(一)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形态,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处事原则进而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儒家文化已经通过企业员工、社会文化等方式被带入企业,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不能直接用来治理企业,必须通过中介物质、制度、行为来实现。儒家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以精神层次为指导,用精神层面向其他层次渗透。

1.儒家文化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影响

(1)儒家文化的团队精神强调个体的行为不能危及集体的生存和发展,个体应服从集体。论文格式对于君主及士大夫而言,应修身正己,实行仁政,讲求大义,所作所为合乎整个统治阶级的利益,不能任意恣性,鱼肉百姓,否则“水能载舟,已能覆舟”将危及统治阶级的集体利益。在企业中则要求领导者个人修养、道德水准达到一定的高度,为人处事公正、符合企业整体的利益。对于员工而言,则强调“舍身取义”,为企业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到一起。

(2)追求整个企业乃至这个社会的和谐共存、稳定发展。在一个组织内部,强调“和”为贵,成员之间精诚团结、风雨同舟。这种“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也不是面和心不和,甚至搞宗派,拉山头,而是“君子和而不同”.“和”并不排斥竞争,而是“和不忘争”,“内和外争”.在整个企业内部,各阶层和睦共处,各按其位。

2.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

人的眼神、表情、说话的语气节奏、处事方式、行为举止的做派都能够透露出文化、修养及品位。个人的行为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的渗透,其中家庭教育对个人修养的影响最大。儒家文化中对“家”极为重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亲应爱子女,子女应孝敬父母。感谢亲恩,子女之间应互相爱护,互相关照,家庭成员之间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抵御世间的风风雨雨。爱人的思想通过父母之爱传递给子女,教会子女如何爱人。“孝道”、“知恩图报”、“勤俭节约”等品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儒家文化中关于“教”学的研究比较深刻。从孔子收弟子讲学到开设学堂,对现代教育仍然有借鉴意义。学校通过设立教学计划,组织教师讲课,将知识及做人的准则传递给学生。教师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奖励学习典范的模式将“忠”、“诚”、“孝”等理念灌输给学生,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准则。社会则是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使个人行为得到完善。这些规范行为的模式为企业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了借鉴意义。儒家文化通过“言传身教”,道德约束的方式达到规范个人的目的,这一方法被融合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中,并被企业所接受。儒家文化对企业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员工的处事方式。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下级对上级要做到忠诚和服从,而上级对下级要尊重信任、以礼相待。员工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团结。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做到关爱下属,对员工以诚相待,对客户真诚;而员工做到对客户及外部人员有礼貌,对内部同事关爱照顾,那么企业经营绩效会稳步增长。

3.儒家文化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

儒家特别注重挖掘“礼”所蕴含的文化。“礼”是制度规范,其背后蕴含的精神是做事恰当。恰当的具体含义是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又为了群体结构的维护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孔子云:“礼之用,和为贵”.“礼”以达到“和”的程度为贵,但不能为了“和”而不讲差别,而要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次序。企业文化制度层面设计原理与“礼”的原理相同。利用制度规范来制约员工的行为,从而维护组织正常有序运行。在保证领导者权威性的同时,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的氛围。

儒家“礼”需要配合“仁”方能完成。虽然有强制性,但约束力是靠道德约束来实现的。通过宣扬“合礼的行为”方式,使人们主动接受,主动学习“礼”的规范,依靠群体压力,使群体中的个体依照“礼”制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制度文化,除了道德约束外,还有强制性的奖惩措施,并以奖惩约束为主。迟到了,罚款;早退了,罚款;工装穿戴不整齐,也罚款。制度的推行的确应依附强硬手段,但更多地应将它演变为个人自觉遵守的规范。一个公司如果员工每个月上缴的罚款过多的话,说明这个企业的制度规范一定有问题。规范制度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有序地被完成,是可以被大多数人遵守的规范。如果规范制度难以被施行,就说明这个规范制度是缺乏可执行性的。“礼”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所有员工对老员工的尊重。虽然中国对老字辈的尊重不如封建社会严苛,但在企业中对年长者及老资格的尊重仍会出现。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会更明显一些,一些退休的员工被返聘回单位,继续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可是这种现象正慢慢消失,现在的企业更喜欢招聘年轻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的年限越来越短,企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经济要求适者生存,有能力的人被放在第一位。企业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喜欢培养、招聘年轻的员工,年长的员工不再被委以重任。而员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一家单位积累经验后,合同期满愿找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

4.儒家文化对企业物质文化的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强调通过物体体现精神。《礼记·礼器》中提到:“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起初者也。„„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覃之安,而稿和之设。”礼中包含继承先辈不忘本的思想。体现在器物上:祭祀用浓酒时,高处摆放着淡酒,因为浓酒的根是淡酒;使用快刀时,高处挂着钝刀,因为快刀的根是钝刀;使用柔细的席子时,高处挂着粗硬的席子,因为柔细席子的根是粗硬的席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就是通过物质来表达企业的文化,如名称、标识、服装、产品包装、广告等均可用来传递企业文化,其中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还是员工的个人形象。顾客对企业员工印象的好坏会直接反射到对企业整体形象地评价上。儒家文化通过礼仪规范人的行为,进而影响个人的着装及精神面貌等。儒家文化表现在服装上,要求员工穿衣要庄重、整齐,打理好个人卫生。体现在员工风貌上,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个人修养、道德情操,时时刻刻为企业、顾客着想。除此之外,企业物质文化中的标准色、图形、名称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设计企业名称时,应体现民族特点,融入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出有本企业特点的名称。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均会考虑到中华民族的特点,采用一些有积极含义的词语为外资企业的命名,其效果远胜过音译,如通用、奔驰、宝洁、宝马、可口可乐。

总之,企业的物质文化必须与企业精神文化相一致,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通过物质文化的宣传,从物质文化中折射出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等企业理念,缺乏了企业精神文化作核心和灵魂,企业物质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变得毫无生气。而儒家文化通过对企业精神层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其“教”与“学”的理念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修正有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二)融入儒家思想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文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企业中融入优良的企业文化,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不良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经验融入企业文化中,并真正为企业所应用。儒家文化中关于治理、教学方面的理论,为企业文化的修正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西方文化发展理论及经验为企业文化的融入提供了经验基础。

1.在精神理念方面

(1)从职工最关心的内容做切入点

在做企业的儒家思想培训时,可以从职工最关心的孩子教育、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身体健康入手,在这方面儒家思想有无穷的伦理资源,而且非常地适用,能说到员工的心理去,非常容易实行,把道理讲透了,员工就会试着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以前的缺点,改变自己过程中的难度和反复,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行为的改变导致对别人看法的改变以及别人行为的改变,这种效果会使人的心灵产生震动,体会到以前没有的快乐。即使看不到明确的改变,他也会比在企业更有坚持的耐心。比如说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言行其实就是家长言行的影子,通过儒家思想的学习,人会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真要改变孩子行为的话,就必须力行儒家思想教诲,对家庭成员仁爱和谐、对孩了诚信、克制自己、给孩子做榜样等,孩子稍有改变,就会很高兴,从而激起在各方面去实行的信心。但是有时效果并非很明显,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也很难,这时候,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交流心得和方法,使员工从心理上真正认同这种思想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一些人会自觉地把这些理念用于实际工作中。

(2)在企业管理方面进行引导

在员工对儒家思想有了认同以后,再进行儒家思想用于企业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引导培训,如儒家思想对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战略、营销、生产和运作等方面的运用,另外要应用儒家思想的观点针对现在企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使企业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比如说企业质量不高,服务水平差,顾客抱怨多,那么就重点讲儒家思想在这方面的意义,“反求诸己”就是企业不能抱怨外部环境和顾客,从内部找原因,“仁爱”“和谐”“诚信”等观点的阐发使企业的员工能够理解顾客,尊重顾客,提高处理好与顾客关系的主动性。通过培训只能使大家在思想上有这么一个意识,而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员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看到效果如不合格品的降低、同事关系的融洽等,从中体会到自我提升的乐趣。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做出表率,修己安人,让员工看到企业管理者行为的改变,这样能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力行这些教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员工也会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如企业管理者就以前的错误向员工真诚地解释道歉,以前板着脸的领导开始主动与员工沟通,通过公司的决策、事件体现出这些思想来。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贵州海尔一名职工因煤气泄露而中毒,企业管理者把员工送到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而且还给所有的员工安装防煤气泄露装置,这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真实体现,这一行为比喊无数遍以人为本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在行为制度方面

把企业的精神理念、目标和愿景内化为企业的制度和员工的行为,要对企业的制度进行调整完善,在这方面我们要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企业生产和运作方面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方面的、顾客需求调研方面的等等,有许多具体的科学的操作方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必须学习。另外,要把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谦敬”的观点,转化为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工作,尊重工作的精神。

对于儒家思想在企业物质层面的作用,主要通过精神理念和行为制度层面体现出来,如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在这方面不再多作论述。从百家博弈中成长壮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的精髓已传至世界。儒家文化不仅从伦理道德、观念意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管理哲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养分,也有许多关于管理活动、预测和战略决策方面的精辟论述,至今仍需我们认真地研究、学习、挖掘,这是我们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智慧资源。企业家是当今最有力量改变世界、创造公平正义社会的一群人,应结合国情和现实需求,充分借助这些文化精华,力行圣贤的教诲,构建起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文化,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其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积淀,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发展绵延不绝,横亘古今。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义理上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人的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儒家思想构建企业文化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我希望对企业的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BuHui/Com]

第四篇: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

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儒家思想,核心是“仁”。

儒家思想之精华——仁、义、礼、智、信,此五常正是治疗现今人伦道德衰微,人情疏离,社会冲突的一剂良药.,所以儒家文化受到中国多数人的认可和尊重.但综观历史,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凡是儒家文化被削弱的时候,国家必定强盛;凡是儒家文化发展到最强大的时候,国家必定蠃弱.所以儒家文化在为中国带来利的同时也带了对中国的危害.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危害: 一,从历史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儒学制国,结果国家不但没有强盛,反而很快被灭.西汉武帝以前,没有实行儒学,实行了黄老学说,国家逐渐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为了对付匈奴,采用了加强集权,这个时候儒学站了出来,他们的投机获得了君主的欣赏,从此以后,儒学更是时时刻刻的鼓吹君主,一直持续到毛泽东的批孔。西汉的灭亡可以看做是儒家同法家斗争的结果,在整个西汉,法家是有一定地位的,所以西汉时期,国家很强大„„„„„

明朝,儒家学派再次加强,明朝被灭是必然的;

清朝,前期,儒家学派并不完全被满族统治者所接受,所以政治比较清明。后期统治者也把儒家当成了制国之宝,结果不用说了,灭亡。

民国,乱世,儒家自然被削弱。

新中国,儒家被毛泽东强力打压,被削弱。

二、从儒家文化的本质分析

儒家文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君主文化,他们推行“君权神授”,皇帝为上天之子。皇帝自然喜欢的不得了,儒家自然获得地位。可以这么说,儒家文化一直试图通过拍君主(统治阶级)的马屁,获得君主的欣赏并接纳,同时获得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再者可以宣扬自己的儒家道义。

儒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人治文化,他们是在维护自己文化的同时,宣扬和其它文化共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儒家文化是一种懦弱文化,儒家学派大大的培养了背叛者,从历史来看,往往会发现更换朝代时,新的朝代很快的被儒家文化所认同,它需要获得新的君主的支持。

儒家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安慰和精神胜利的文化,这是这种文化最大的弊端,他们总是可以在失败中寻找到胜利的果实,至少是在精神上。

三、为什么儒家文化会获得如此的地位?

儒家文化是通过加强君主的权利,以及统治阶级的地位等等一系列道义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推广,并由此来获得大量的信徒---儒生,并提高这些信徒的地位和获取权利的机会。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是靠这种依靠统治阶级推广,并使用国家权力给予儒生地位和权利等手段实现了对整个中华文明的控制。儒家对华夏民族的影响:

1、消除了汉民族的好斗特性和尚武精神。

自从儒家进入了华夏民族的思想核心之后,便很快的消除了汉民族的好斗特性和尚武精神,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引用法家学者“侠以武犯禁”劝戒皇帝必须打压游侠和墨家。另一方面,提出“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德报怨”,君子,多么高尚的称呼和地位,你想做君子吗?那么不要好勇斗狠,要用嘴巴来讲道理。要用德行去感化敌人,就算他们杀了你的亲人,你也不要怨恨,要去感化他们,要以德服人。华夏民族以前是一个非常勇武好斗的民族,正是因为这种尚武精神才使得华夏民族的先辈们打下了广阔的疆土,为本民族的生存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自从儒家文化获得了精神统治权以后(标志是三国结束归晋),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变被全力打压,这个时候人们不再崇尚那些武力过人的猛士,也不再崇尚那些威镇天下的英雄,他们喜欢上了诗词歌赋,认为这些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可以更加接近自然,可以达到天

2、直接限制了儒家思想的以德服人、以德抱怨的基本思想。

它不准扩大疆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的领土疆域一直没有得以发展。华夏民族的疆域扩展

3、大大培养了华夏民族的阿Q精神

这种典型的自慰精神正是在儒家文化的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涵义下,认为自己总是站在正义的一面,坚持自己是正统,那怕自己错了,失败了,也会说,敌人是用了我们祖先发明的火药技术制成了炸弹,才把我们打败了,这个应该是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正是这种不敢正视自己的儒家精神,大大削弱了华夏民族的奋斗精

4、大大压抑了汉民族的反抗压迫的精神

儒家文化提倡不要反抗,统治者压迫人民,大家规劝他,慢点压迫,压太急了,人民会反抗的,要学会温水煮青蛙。长期以来有骨气的人民大部分都被杀死了,难怪鲁迅先生说,我们都是汉奸的后代。所以说儒家文化是绝对阻碍民主的。因为他们倡导的是上级统治下级,下级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儒家是站在取悦统治者的角度上考虑的.5、儒家文化害怕战争

每当战争爆发之时,也是儒家文化被削弱之时,因为儒生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培训,再加上中国古代的书生经常“手无缚鸡之力”。所以他们提倡和平相处,然后通过经济交往来传播自己的儒家思想,进而同化敌人。

第五篇:nba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NBA

中 国 的 影 响

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班级:药剂

姓名:李友磊

学号:11-1 201104011389

NBA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NBA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这个传奇的联盟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奇迹。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NBA明星及球队。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明星当属科比,在我的眼中他是最接近神的男人。但对于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姚明是他们的偶像。因为姚明的存在,中央台NBA比赛的电视转播率成倍的增加,无数球迷成了疯狂的姚蜜。火箭成了中国球迷自己的主队,他们为火箭的胜利而欣喜为火箭的胜利而伤悲,因为火箭队有个叫姚明的中国人,于是中国球迷就有了火箭情结。

于是NBA像洪水猛兽一样迅速登陆中国,那些NBA巨星们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NBA球队的比赛总会吸引无数的电视观众。每年NBA的休赛期,奥尼尔加内特(加内特博客,加内特新闻,加内特说吧)麦迪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来中国和球迷们搞派对,当然他们还会到训练营里去指导那些中国小球员去如何打篮球。

中国球员们也加速了登陆NBA的步伐,薛玉洋成为第三个被NBA球队选中的中国球员,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而易建联,孙悦等人的名字更是频频出现在2006年的选秀名单上,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NBA就像一个大家庭,它期待着更多的国际球员的加入,当然也包括中国球员。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NBA的锻炼姚明大郅都大幅度的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并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同时中国篮协还采取引进来的策略,小牛的技术顾问小尼尔森就长期是中国国家队的座上宾,而小牛队的助理教练哈里斯更是成为中国队主教练率领中国队挺进雅典奥运的八强。

种种的事实表明,NBA和中国篮球正在加速融合,中国篮球通过向NBA学习到了很多的先进篮球理念,而NBA则通过姚明打通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让NBA在中国扎下根深入人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少年希望沿着姚明的道路走下去,他们在篮球训练营里接受着正规的篮球训练,他们是中国篮球能够信赖的力量,有朝一日中国篮球就指望这些年轻人将中国篮球发扬光大,而让这些少年迷上篮球运动就是出自姚明的榜样作用和NBA比赛的深深吸引。

当大郅登陆NBA的时候,陈江华(陈江华新闻,陈江华说吧)还在上小学,而如今,17岁的陈江华已经代表中国队参加世锦赛。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中国篮球还会有更多的陈江华出现,这就是不可阻挡的发展的潮流。

也许,这就是NBA对中国一代人的影响,谁都希望像迈克尔-乔丹那样成为篮球界的老大,谁都希望能够像韦德那样闪电式突破,谁都希望像詹姆斯那样空中接力,谁都希望像姚明那样一夫当关。有这些榜样的激励,谁又说中国那些篮球少年不能够成为姚明,乔丹。JUST DO IT,这句NBA的名言可以激励那些无数热爱篮球的青少年,未来中国还会有姚明式的人物横空出世。为全球最知名的篮球联赛,NB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NBA已发展成为年收入40多亿美元的巨大体育产业组织。① 无论是NBA授权产品、电视转播权营销,纪念品及其衍生商品和附加价值,NBA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最大利润,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商业体系。NBA在中国举办季前赛,吸引了大批的中国球迷,并且提高了NBA在中国的知名度,打出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季前赛,让中国人更加了解NBA,间接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促进体育经济的合作。NBA在中国打出品牌之后,大批优秀的中国球员加入NBA。从王志郅加入NBA,到姚明在NBA取得巨大成功,以及易建联加盟密尔沃基雄鹿,中国球员的身影在NBA也开始大红大紫。在中国观看NBA比赛的人越来越多了,也让国人更多的关注篮球、了解NBA,直接带来的是CCTV5等体育类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为此,CCTV等电视节目从广告中也获取了更多的利益。与此同时,有关NBA的周边产品在中国热卖,同样为中国的经济添砖加瓦。NBA不仅从相关产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根据NBA的管理理念以及商业运作模式,我国举办了CBA联赛,各个地区的CBA的球队,对各地的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NBA不同,CBA联赛更多的是属于公益事业,是为了推广篮球在中国的普及所开展的联赛。之前,CBA一直都在亏损,直到2004年广东宏远队才成为我国第一支赢利的篮球球队。② 而且许许多多的著名品牌都不愿意赞助CBA球队,认为CBA的利润少之又少。但是根据NBA模式建立的CBA并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首先,在中国的联赛中,并不

都是由俱乐部为单位。例如八一队,它是一个由军队为单位的球队。每一名球员都是军人,而球队高层就是军队高层。通过在军队中大量的海选,获得队员。而且在转会市场上并不是由主教练与俱乐部商议,而是通过部队的协商,才可以进行转会。② 再有,中国的球员培养体制并不如NBA健全,NBA的下级比赛为全美大学生联赛,往下为高中联赛等,半职业的赛制大大扩展了选材范围和训练方式,这与中国的体院模式相比,拥有巨大的市场和人才优势。而中国企业联手NBA,也开始走出国门。在NBA 2005-2006赛季,匹克成为休斯敦火箭队主场的惟一一家中国运动品牌赞助商登陆NBA赛场,并于主场场地设有“中国匹克”的广告牌。随后匹克又成为继红牛之后的NBA官方合作伙伴并签约休斯敦火箭队球星肖恩·巴蒂尔。这些举措使得匹克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得到全面的提升,成功的突破李宁封锁而跃居一线品牌,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蒙牛集团与全球顶级体育联盟NBA结成官方合作伙伴,蒙牛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NBA本土合作企业。从大局看,NBA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更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下载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儒家文化对中国窗文化的影响 黄郑玲组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外国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序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既不是政治上的孤立,也不是经济上的制裁,而是采取文......

    浅论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500字) 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却以其......

    中国的面子文化对幼儿的影响

    中国的面子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是个崇尚面子的国度,爱面子是中国人的通病,某种程度上讲,爱面子是自尊的表现,但是“面子”扩大化的事迹很多,比如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论文

    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利亦有弊。这就要我们国人正......

    论易经对中国伦理文化的影响

    论易经对中国伦理文化的影响 沈阳大学历史系11届李鹤 沈阳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Ⅰ Abstract „„„„„„„„„......

    中国的语言文化对泰国社会的影响5篇

    中国的语言文化对泰国社会的影响 [诗琳通]: (用汉语说)谢谢!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感谢大会给我一个发言的机会,现在我将就中国的语言文化对泰国社会的影响做一简短介绍......

    西方法律史(古罗马法对西方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罗马法律文化对西方文化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我国儒家文化发展所具有的作用? 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为“基督教文化”,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 1。以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