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
《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实施方案
一、选题背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孝为先的民族,我们的国度也是一个文明之邦,一个礼仪之邦。然而,在教学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我们发现文明、孝敬离孩子们渐远,他们不尊敬体贴父母及长辈:不帮父母及家人做事,常与家人顶嘴,冲家人发脾气,吃东西是不顾家长,只顾自己等。面对孩子的冷漠、自私,结合本学期有一篇赞颂亲子之情的文章《麻雀》,及五月有母亲节,六月有父亲节,我便特意设计了这次综合性学习。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亲人的感情,同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亲人的爱,并懂得如何爱亲人,同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活动准备
1、了解亲人如何关心自己,收集自己父母爱自己的事迹作品。同时去收集别人的父母关爱自己子女的亲情故事,及诗词歌赋等,并调查三年级学生是如何对待父母及长辈的恩情的。
2、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
五、活动过程
(一)、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
小组或班级进行调查哪位同学在家尊敬父母,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为爸爸妈妈洗衣服、为爸爸妈妈洗脚等等。
(二)、以手抄报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或画出爸爸妈妈在家做家务活的情景。
(三)、收集古往今来亲人爱孩子的故事,进行讲故事大赛。如:《孟母三迁》的故事
(四)《如何学会感恩》作文大赛
第二篇:感受母爱,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体验亲情,书写母爱”作文指导课
[教学设想]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缺乏监管、教育难、与父母有代沟,以至孝心在心中渐渐淡化,一谈到家庭就有种反感,一说到父母就更没什么好谈的。这种亲情的淡化,真情与心的偏离,又加上一般农村学生写作中不知道如何表达与抒发的情感的现象,我进行了这一堂亲情作文指导课。让学生体悟亲情,用真情与母亲对白,来一次心与心的真挚的交流,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通过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真情。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
3、领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习作真谛。
4、唤醒学生的心灵世界,抒写真情,激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以我手写我心”来表达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不少同学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听着这首歌,你有想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 “体验亲情,书写母爱”(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老师想到了阎维文的一首歌——《母亲》。同学们会唱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跟唱。同时,总结一下歌曲里面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 附阎维文歌曲《母亲》的歌词: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中,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面,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
咱
的妈!
生回答: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包三鲜馅,我们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我们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我们高兴时,母亲会乐开花。
师:是啊,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那我想知道:这些小事,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回答略
师:相信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时时刻刻无私地深爱着我们,她们也同样的伟大。如果老师要求把刚才大家所说的感动情节写下来,该如何落笔呢?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几招。
三、探究佳作的情感精髓,追寻真情流露的方法
1、标题含情。我们知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拟一个好的标题呢?把握两个原则就行。其一,标题要小角度,标题涉及的范围越小越好。如把题拟成“感受母爱”,开口就比较大,写时就不容易把握。其
二、标题要具体化,要有内容,流露情感。如果拟成“母爱”、“爱的力量”等就显得空洞,起不到吸引读者的作用,若拟成“留言条”、“ 浓浓粥中情”、“妈妈的唠叨”、“我是妈妈的小棉袄”、“我和妈妈冷战”、“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妈爱似水”等具体的题目,读者一眼就可以知道文章所写的大致内容,又容易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好处不言而喻。
如:大屏幕多媒体展示:【学生例文】《浓浓粥中情》
这篇文章中小作者着眼点非常好,没有直接说母亲如何疼爱我,而是从“粥”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极小的角度入手,通过“我”因怕迟到拒绝喝母亲为我熬的养胃粥,并且用话语伤到母亲,到后来明白真相十分忏悔等感受的描写,不仅刻画了一个不太懂事孩子的转变过程,更突出了无私、永恒的母爱。
(板书:标题含情——勤于动脑,拟好标题)
2、叙事传情。通常我们通过叙述母亲的某些事来赞美母亲,或者侧面表现或者反面烘托,这样流露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就是通过写母亲教育“我”的几件具体的事来表现的,其中有对我的严格要求,也有对我的独特教育。如“我小时候身体弱,母亲为了保护我,就不准我乱跑乱跳”,“母亲很注意保护我的自尊,从不在别人面前打我、骂我。而是第二天早上对我进行教育,让我认错,教我做人”等。通过对母亲生活中几个片断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
(板书:叙事传情——善于观察,体会母爱。)
3、细节衬情。抓住日常生活中人物的细小神情、动作及微妙的心理活动及环境,进行精心刻画,从而衬托作者或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对自己父母及长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从不知道感恩。叫他写表现亲情的文章,总觉得无话可说,事实上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描写,说真话诉真情,就能打动读者。
如:课件展示:《羚羊跪拜》跪拜的细节。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藏羚羊眼里流出来。
当老猎人就在他瞄准母羚羊而准备射击的时候,母羚羊突然回过了头。老猎人本以为她要逃跑,没想到母羚羊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竟然跪在了猎人的面前。这是母羚羊的最后哀求,虽然它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它的这种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却令人类震撼。
其实我们的生活虽没有作品中、故事中那样轰轰烈烈,生活中母爱无时无刻不洋溢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细细品味。
讨论一:现在你能说几句体现母爱的一些细节吗?
组织学生发言。(略)
讨论二:如何来描写这些细节?(用什么方法)
组织学生发言。(略)(可作提示: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修辞的运用、抒情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板书:细节衬情——捕捉细节,凸现情境)
四、范文引导
1、多媒体展示范文一《妈妈的唠叨之歌》。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范文《妈妈的唠叨之歌》片段)生: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何以见得?
生 :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师:其他同学呢,你的妈妈会唠叨吗?会的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看来我们的母亲也是爱唠叨的。母亲为我们所做的小事体现了爱,原来唠叨也是爱呀!那么母亲的严格要求呢? 生:也是爱的体现。
师:对,只是爱的方式不同。小作者写作时选取了妈妈的唠叨来体现母爱,这说明他平时对母亲的言行观察的很仔细。这是否也给我们启示呢?
明确 :平时应多观察母亲,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板书: 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2、多媒体展示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师:这样我们有许多小事可以写,那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请推荐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名学生朗读)
师:谢谢!读的很好。看了本文后,谁能说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吗?
生: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这个情节最令我感动。师:为什么呢?
生 :因为作者不让母亲来,可他母亲还是来躲在角落里看他。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为的是省下车钱。师:那我就奇怪了,不让来就不来好了,干嘛还要来呢? 生 :因为母亲对孩子非常关心,放心不下。
师:那为啥要偷偷的来呢?
生 :因为作者不愿让同学们看见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就叮嘱她别来学校。师:说的好!这件小事足以体现母爱。如果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呢。(多媒体展示改文:有一次,我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躲在角落里来看我,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妈妈,你真是太好了!)师: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为什么?
生 :原文好。因为原文讲了不让母亲来,可她还来。而改掉的没有讲“我”不让母亲来,这样不能更好的体现妈妈的爱。
师:分析的好极了。
生 :原文好,因为原文“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没有。
师:对。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选取的是一件小事还是大事? 生(齐答):小事。
师: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呢?
明确:我们写作时可选取日常小事来表现母爱。应该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写作时把事情的缘由和当时的感受写出来。师:对,特别应把当时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来,我们总结一下: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板书: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五、学以致用
师:(多媒体展示)
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 母亲。2、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
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多媒体展示: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教学反思:
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只有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第一篇例文的分析明确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入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母亲的唠叨等),从而解决学生作文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的状况;通过第二篇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如何选取典型事件(细节)来表现人物,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写作中情境交代的重要性,从而能使文章感人,富有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既抓住事物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
2、放胆想象,联系生活,关注生命。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生活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他们创造的语言都与生活有千丝万屡的联系,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激励他们敢于探索。
3、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口语表达。教学中应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是学生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体现。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写法。学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没有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调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总之,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分析与反思]
1、本课以话说“母爱”贯彻始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本课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用歌声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2、认为家庭活动太平常,以至不能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枯燥乏味。所以本节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以我手写我心”来表达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
3、“文以情感人”,要想让学生写出的文章能感动人,首先得让学生自己感动。有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以情促写,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自始至终都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借助观看多媒体,听感人故事,欣赏精彩片段等多种方法的情感渲染,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悟到至爱亲情。
附例文:
妈妈的唠叨之歌
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 “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 上了。”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 “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真受不了,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 喊: “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背出来了。晚饭 时,妈妈又唱了: “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 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 脚下守着几亩地辛勤耕作的母亲。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野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 托人带来书信,逼着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地守在破旧的 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 件事深深地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城里的姑姑家,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 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 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 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 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时,她却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为了我——她心中唯一的希望。母亲,我曾给了你太 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你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 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挥霍似的。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当我在繁华的都 市学习,受到嘲笑或极少的表扬时,我都在心里默念:你是母亲唯一 的希望,你不可以后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读着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 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我在内心深处默 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我永远爱你、敬你!浓浓粥中情
“爱”无处不在,也许是一个拥抱,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碗热腾腾的粥。
——题记
“叮——”,急促的闹铃声把我从甜蜜的睡梦中惊醒,睁开朦胧的双眼一看,呵!太阳早已升几丈高了。我“忽”的一下坐了起来,咦,我的衣服呢?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上衣,裤子有不知去了那里,终于找到了裤子,可拖鞋在那里。
眼看就要到上课时间了,我急忙背上书包准备冲出家门。
“儿子,赶紧把粥喝了再走”,妈妈端着已经凉好的粥站在我面前。我连头也没抬,一边穿鞋一边说:“我走了,回来再喝。”“不吃早饭不好,你的胃„„”“你烦不烦呀,不就是一碗粥吗?”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没好气地回敬了妈妈一句。回头看着满脸的疲惫妈妈,心中闪过一丝愧疚,我知道那是她早上5点钟就起床给我熬的补胃的粥。可是我心里想的只是千万别迟到,于是把门一摔,丢下一脸失望和无奈的妈妈,头也不回地向学校奔去。
上了两节课后,我后悔了,那不争气的胃开始隐隐地痛了起来。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原来伟大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放心的吃鱼肉,自己竟然坚持吃了一辈子的鱼头。我猛然想起了早晨妈妈逼我喝粥的情景。多少个夜晚,我在睡眼朦胧中看见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把花生、红豆、莲子、黑米,一样一样的洗好,再用温水泡好,然后才满意的上床睡觉;又有多少个早上,天还不亮她就已经起床,为我熬一碗我从来就不怎么喝的粥。因为我的胃从小就不好,妈妈就四处为我打听治疗的方法,我害怕吃药,妈妈不知从那里听说喝粥可以养胃,就„„可是,我却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妈妈从来没有抱怨过我,只是毫无怨言地默默把浓浓的爱熬进了粥中,在每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盛开一缕缕母爱的馨香。
明天,我一定早早的起床,仔细地品尝妈妈为我熬的那碗浓浓的粥。
第三篇:感悟亲情 学会感恩
心理健康课课题:感悟亲情 学会感恩
闽侯路小学 唐玲 一.学情分析: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也就是知恩、报恩,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小皇帝”都冷眼横对他们的父母,漠视他们的付出,认为这种付出都是应该的,因此“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三.教学重点: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四.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五.教法和学法:采用故事、测试、创设情境、体验、感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层层深入,学会感恩。六.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导入话题: 1.看课件《母亲一生撒的八个谎言》
2.让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和母爱;世界上最深的情,莫过于儿女情。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父爱和母爱却永远留在我们心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父母,去体会一下人间最温馨的亲情吧。板书课题:感悟亲情 学会感恩(生齐读课题)
(二)诉心声 感悟亲情
1.谈谈体验活动《护蛋行动》的感受。2.吟诵《游子吟》。
过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深深地感恩之情。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多大年纪,在妈妈的心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可爱、最需要保护的孩子。这就是母爱,这份爱不要任何回报。
3.看课件《天亮了》
4.谈感受,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爱。(在音乐《烛光里的妈妈》中体会)5.小结:正因为有了父母的爱,你才会觉得你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但是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你们和父母之间肯定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请学生谈一谈。
6.分析学生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原因。(出示课件)
7.生朗诵《唠叨的爱》后,教师教给学生减少父母唠叨的一些方法。8.听一位家长写个孩子的信后,谈感受。
9.小结:没有阳光,就没有冬日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源泉,就没有生命的可贵;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唱歌《鲁冰花》
(三)反思自我,回报亲情
1.学生答“亲情调查问卷”,答完交给班长,班长和两位同学统计人数。2.出示课件:请同学演两组情境,思考:哪一个情境中的孩子做得好?学生答后,分析原因,再出示课件做总结。
3.统计小结:从刚才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和家长对我们的付出比较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啊!4.谈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在心形卡片上写一句感激父母的话,并贴到黑板上。(播放歌曲《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2.合唱《感恩的心》。(边唱边做手语)
3感恩作业:①帮父母做一次饭,洗洗碗,扫扫地!②帮父母捶捶背,陪父母上街买菜,买东西。
③用自己攒的零用钱为父母买一件喜欢的礼物!④走进父母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⑤其他我可以做的事„„
第四篇:“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一天天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面,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父母、亲人对自己的一味付出,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得到了这些来自父母、亲人的关爱,可他们在索取这些爱的同时,却很少有同学想到去回报这些爱,付出自己的爱。致使大家都普遍的看到现在的孩子,自私自利,感情淡薄、冷漠,缺少爱的付出。由于在较长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学生成长中的“感恩教育”,再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与纵容,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后果不堪设想。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亲情的可贵,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受到人间的亲情,并学会回报亲情,特别设计此次活动。学习者分析:
1、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正确引导,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亲情的可贵,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受到人间的亲情,并学会回报。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人是如何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存在对父母、亲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学会体谅父母、亲人,学会对他们感恩。
3、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人间亲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无私。过程与方法:
1、与老师共同欣赏图片,在亲情诗、亲情故事中感受亲情。
2、通过讲亲情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亲情。
3、通过写“感恩卡”,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感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对父母、对亲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为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积淀基础。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人是如何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存在对父母、亲人们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学会体谅父母、亲人,学会对他们感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因为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什么是亲情呢?(板书:亲情)
1、学生自由谈感受。
2、课件出示图片
生看图,师讲述
图1:洪水来袭,这位父亲把自己的孩子架在肩膀上,而洪水即将没过他的头顶。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孩子活下去。
图2:在地震灾区,人们刚刚抢救出一位母亲,她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
图3:小女儿给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洗脚。
图4:星期天,父母带两个孩子外出游玩,姐弟俩悄悄咬耳朵的一幕被拍下,留作永恒的纪念。
图5:这是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妻子伺候瘫痪的丈夫十几年如一日。
图6:祖孙俩往安全的地方转移。
图7:春节前夕,拥挤的人流阻挡不了他们回家的脚步。亲情的召唤让他们回家的欲望更强烈了!
师:这些都是亲情,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3、师小结: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亲情是一阵和煦的风,温暖人心;亲情是一阵蒙蒙的雨,滋润大地。亲情是人间最美的情感,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二、走进亲情诗
师: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有不少亲情诗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亲情诗,一起来感受亲情吧!(板书:感受)
1、师:有一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小草,把母爱比喻成温暖的阳光。这首诗是——
生:《游子吟》
2、师课件出示《游子吟》,生读
3、师: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小结:是亲情让他们心心相连,彼此牵挂。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亲情诗。
5、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搜集到的亲情诗。
6、指名读
7、随机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佳节,诗人王维身在异乡,不能与亲人团聚,因为思念亲人,写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秋思》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题材。诗人张籍选取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这一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是亲情流露的真实写照。
《月夜忆舍弟》
因为对故乡有着浓浓的亲情,诗人杜甫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无比思念。读这首诗也可以明白杜甫在《春望》中写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诗人看来,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
《渡汉江》
诗人思念亲人,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亲人的消息,期待见到亲人,享受亲情,却害怕听到坏消息,而伤了美好的愿望。诗人内心的矛盾源自于对亲情的渴望。
三、走进亲情故事
师:古人用短小精悍的诗篇,寄浓浓的亲情于其中。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亲情故事呢?你知道哪些?谁来讲给大家听。
1、生讲古代亲情故事
如:《彩衣养亲》、《卧冰求鲤》、《黄香温席》、《花木兰代父从军》等
2、师:这些动人的亲情故事打动了无数后人的心,才让这些经典故事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再想想我们自己,沐浴在亲情里,我们得到了无数的爱和无数的宽容。你能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或者你看到的亲情故事吗?(课件出示问题)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指名讲
四、学会感恩
师:同学们讲述的亲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幸福。相信
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就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化作笔尖流淌的文字,把你对亲人的感恩之情写在这小小的感恩卡上吧!
1、生写感恩卡 师:写好了吗,谁先来?
2、展示
五、总结 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
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才有了感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丽!让我们心存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感谢拥有的一切!(板书:学会感恩)
出示课件 师述: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甜美的。师引读:
让我们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感恩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感恩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请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板书设计:
感受亲情 学会感恩 案例分析和反思:
一、活动主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的目的。
二、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但实践并不等于走过场,应该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多开展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一个心存感恩之心的人。
第五篇:体验亲情 学会感恩
体验亲情 学会感恩
一、设计理念:
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素养,“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似乎对父母的情感不是那么丰富,甚至有些淡漠。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再加上他们现在所处环境优越,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看,一点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离家出走等等。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换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课。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父母的恩情,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从而深刻意识到应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3、让学生明白应该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化情感为行动的力量,去感恩和报答父母。
4、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社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和社会对我们的爱,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把感恩之情转化为行动的报答。
(三)时间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采用故事、测试、创设情景、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五)教学环节:
1、谈话导入,故事明理
2、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3、创设情境,学会感恩
4、拓展延伸,感恩社会
5、设置作业,实践巩固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故事明理
草木为了感谢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谢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谢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谢冬的到来把大地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的心。
热身活动:手语中这样表示感谢,右手握拳,伸出大拇指,朝向被感谢的人,像点头一样弯曲大拇指。大家一起来试一下!故事1:《一只乌鸦》
夜晚,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父子俩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是只乌鸦!”“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故事二:《感人的画面》(播放视频)
“5.12”汶川大地震,当救援队员发现一个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见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伏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了回来,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有个孩子还活着!”,一番艰辛的努力之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的庇护,毫发未损,医生做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行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是爱你的”看惯了生死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禁不住流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师:故事1中父亲对儿子25次提问不厌其烦,每一次都耐心解答,儿子对父亲第四次提问却已经非常不耐烦了。故事2中伟大的母亲在灾难来临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亡留给自己。
读了两个不同的故事,大家的心情怎样?此时,一定有更多的话想说,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感悟:从故事中我们知道,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甚至不惜生命,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的?让同学们写出来。引导他们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把写下来的不良行为,扔进垃圾桶,算是对过去不良行为的告别,一切重新开始。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下面的活动主题。
(通过两个不同角度的故事,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让学生自由谈体会,目的要在学生心中掀起千层浪,达到自我醒悟的效果。)
(二)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只有爱父母,才会爱老师、爱学校、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父母作为切入点,找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出示)这些图片是孩子们生活的缩影,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一下过去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学生一边看,我一边叙述:“同学们,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同学们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想想生日时父母的祝福,想想生活中父母的关怀,回忆一下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刻,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再回忆一下父母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父母每天做的事也许很琐碎,但是没有他们,我们还能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吗?引导学生讲一讲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事例,说一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小组交流)请每组选出代表,跟全班共同分享心得。
心理健康课对老师来说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说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的机会和场所。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说出他们的心声,在感知、倾诉、明理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用实际行动关爱父母。
(三)创设情境,学会感恩。
1、亲情小测试:
你们对父母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呢?(现场测试)三个问题(出示):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
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答案写在纸上)
再结合测试结果让学生画一个天平,在天平的左侧写下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在右侧写下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写完之后,称一称哪边重,哪边轻。通过测试比较,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为我们付出很多,而我们为父母做的是那么少。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总是那么重,那么重!生活中,每一个父母都倾其所有,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我们,我们不能习惯和麻木于这种关爱中,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父母, 让学生从这个小测试中懂得做子女的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让学生深切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在情感上触动学生,激发学生关爱父母的内在需求,自然地引出下面我为父母做什么这一话题。)
2、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创设情境:“请你闭上眼睛,把双手抱于胸前,拥抱自己,轻轻地拍拍自己,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找2——3名学生交流)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唤回学生爱的良知,把亲情回报付诸于行动,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3、朗诵《为父之难》(放背景音乐):
我多么想甩掉手中严正的父鞭,永远不再鞭笞你匍匐前进; 我多么想让蓝天碧海陪你飞翔,听你嘻嘻哈哈笑成霓虹。但是,不不不,我不敢!
孩子,原谅我,我跨不过这一道深渊,我不敢放弃手中的父鞭,怕你稍一天真,就被人间的毒藤活活缠缚。所有我不应允你的厉声,都是舐犊的疼惜,是父的悔泪。
目的:针对有些同学对父母严格管教自己不理解,甚至怨恨,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通过角度转换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严格管教其实是父母心灵深处对自己的期望,是父母另一种深沉的爱,进而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感悟亲情,从而学会感恩。
(四)拓展延伸,感恩社会:
为了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拓展到感恩更多的人和物上,拓展到社会,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同学们,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有我们的父母,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太多了,除了我们的父母还有教我们知识的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赐予我们万物的大自然等等。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着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应在我们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经请人在自己的乞讨用的牌子上这样写道:“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到她。”我们与这位盲人相比,进一步说与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这样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难道不应该感谢命运的恩赐吗?我又讲了地震中三岁的郎铮,(出示图片),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获救后在担架上向救他的人敬礼。可他这只敬礼的右手,有几只手指已经部分截肢。但是痛苦中的孩子却还不忘感激救他的人;还有洛阳女孩宋燕梅千里感恩(图)。
(出示图片)还有许多贫困国家,有许多像我们一样大的孩子,没有书读,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地方住,小小年纪就要做工维持生计。整天在贫穷、饥饿、疾病、战争甚至死亡中挣扎,过着惨不忍睹的生活!而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关怀下,则生活的无忧无虑,我们不用去想怎样维持我们的生计,不用去想我们的衣食住行。是社会提供给了我们一切,甚至现在连学费、书本费都免了。这是社会给我们的关怀,给我们的照顾。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激社会吗?(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当今社会给予我们的幸福,懂得要感恩社会)
进一步阐述: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生活中不仅要感恩帮助我们的人,还要感恩我们大家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样的榜样有很多,且不说各界明星和知名人士,举办慈善事业,如李连杰的壹基金等,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们,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时时刻刻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也感动着我们,如全国各界人士踊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无数的志愿者亲赴抗震前线参与救援,(出示图片)。
同学们,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将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呢?(出示)我感谢—(他人、社会、大自然„„);我要(做)——。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学生发言交流)
社会给予我们很多,你能从中感受到,努力学习,做一名诚实守信、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公民,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下面送给大家一件礼物——一段心理训练词(出示)(师领读):
感激哺育我的人,是他们让我丰衣足食;感激鼓励我的人,是他们让我信心十足;感激授予我知识的人,是他们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感激帮助我的人,是他们给了我再生的希望;感激伤害我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我的心志;感激欺骗我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的智慧;感激蔑视我的人,因为他们觉醒了我的自尊;感激绊倒我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的双腿;感激遗弃我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我独立。通过师生大声诵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设置作业,实践巩固:
假如明天是感恩节,请你设计自己的感恩计划。生活中你需要感恩的人和事有很多,请你课下写一写,你要感激的人以及你打算为他们做些什么。做一做:每天为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等最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所以,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其实,感恩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语、一个行动,都能表达和诠释感谢的真谛;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这样做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这份心,我们终会发现,生活在我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美好!
最后我选择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出示),学生一起跟着唱,用歌声来唱出感激之情,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情感得到升华,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