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安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扎实开展平安xx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xx市平安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以来,xx市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省、郑州市政法委、综治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多策并举维护社会稳定,千方百计服务经济发展,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整体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平安xx建设,深入推动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进程,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了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不稳定事件。xx城乡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8%,位居全省第三位、郑州市首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原平安杯”,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联动,构筑平安建设责任体系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平安xx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把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党的建设同步安排部署、同步督促检查、同步考核验收。年初召开了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签订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投入200余万元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干部调动、晋职晋级、组织任免、评先表彰、提拔任用时,要首先经过综治资格审查、听取综治部门意见,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增强了领导干部抓好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综合保障。近年来,我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平
安建设的表彰奖励,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政法、综治、信访、稳定等部门办公条件,更新先进工作装备,使科技强警、人防队伍、技防覆盖率等指标始终处于郑州市前列。全面整合乡镇平安建设的资源和力量,全市15个乡镇(街道)全部高标准建成了综治工作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兼纪委书记,全部解决正科级待遇,信访办主任解决副科级待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了政法干警队伍、公安防暴队伍、治安巡防队伍、交通协管队伍、民调员队伍、“六护员”队伍、信访稳定队伍、技防监控队伍、保安员队伍、责任查究队伍等十支队伍,每年由市乡两级财政发放工资或补贴共计2150多万元,通过保待遇落实、保作用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部门统筹配合。树立统筹思想、采取综合手段,着力构筑“党政统一领导、综合部门牵头、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政法委、综治委等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切实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增强工作实效。政法、综治、信访、司法、宣传等部门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制度,确保平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按照综治工作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两套牌子、一个机构”的思路,我们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所有行政村(社区)成立为民服务站,整合多部门资源,组成协作联动平台,通过统一工作模式、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制作版面、统一人员培训,形成了健全规范的基层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
二、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各类不稳定问题
我们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处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苗头化解工作。
(一)“下访接访”早防范。坚持每月15日领导干部到村组、企业下访和定点接访、上门寻访制度,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
干部下访为群众家访,变群众家访为息诉罢访,不仅使老百姓有苦有处诉、有难有人帮、有事有人办,而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近年来,市乡两级干部走遍了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共接待处理各类问题3200多起。
(二)“三调联动”常疏导。我市创新工作理念,充分运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市级建立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市法院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在市交警大队成立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在市住建局成立城建劳资纠纷调解中心,在市人社局成立劳动仲裁调解中心,在市卫生局成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各职能部门调解中心主要对诉讼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劳务纠纷、交通事故等进行调解,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每个调解中心的业务指导,并派驻专职调解人员。在乡镇、街道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公安派出所、中心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在村(社区)认真落实“一村一(律)师、一村一(民)警”制度,所有行政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105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万余件,防止矛盾激化340余件,防止“民转刑”40多件,防止个访1200多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27件400多人次。
(三)“案结事了”多救助。坚持解决问题是硬道理,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利益问题,只要合理合法就毫不保留地解决,有困难的想方设法救助到位。在全省首家设立了300多万元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救助专项基金,在依法依政策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诉求合理但无政策依据、涉案金额较小、确有实际困难的“无主案”、“钉子案”、“骨头案”,通过一次性救助、适度救助、个案救助等方式予以解决。截止目前,共使用信访救助基金236万元,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9起,均实现了息诉息访。
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四严一创”、“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必打,及时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了犯罪,教育了群众,全年我市共发生刑事案件1671起,其中侦破案件856起,打掉11个涉恶团伙,刑事拘留253人,抓获逃犯258人。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及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交通运输局、规划管理局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警民大清查活动、“百日会战”排查整治活动,对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藏身的场所展开拉网式清查,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开展大清查行动、排查整治行动以来,共组织集中清理清查23次,突击清查登记流动人口32891人,通过清查抓获逃犯5人,抓获其他违法犯罪人员19人,破获案件30余起。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治安乱点整治合格率达100%,“两抢一盗”犯罪案件较去年下降5.7%,无挂牌督办案件,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3.3%。
(二)加快推进防控体系建设。一是人防资源重整合。建立健全专职综治、信访稳定、公安防暴、治安巡防、交通协管员、民事调解员、农村六护员、技防、保安、责任查究等十支队伍,尤其是专门成立了460人专职巡防队伍、170人治安辅助员队伍、1000多人民调队伍、100人的专职应急队伍,确保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拉得出、调得动、稳得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围绕农村基层的长效管理,全市成立了1560人“六护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六护一站”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出台了专门的管护办法,通过队伍培训、制度约束、奖惩兑现等,切实加强管理和考核。在待遇
保障上,每年由市财政出资1080万元,以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招聘“六护员”,每村安排3—5名“六护员”岗位。在监督考核上,通过暗访督查、定期考核、一岗多能、能进能出,走出了一条村级公益事业“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新路子。二是技防设施全覆盖。通过安装高清晰的视频监控设备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在所有出入市口建立视频拍照卡点、在市区主要道路和繁华街道新增1000多个监控探头,实现市区视频监控技防全覆盖、联网一体化;所有乡镇均建立镇区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乡镇主要道路和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农村推广视频监控技防建设,农户实用技防设施安装接入率达到93.2%。全市构建传统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行业单位内部防控网、全视频防控网、区域警方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实现技防全覆盖。三是物防工程建网格。把2011年作为社区建设年,加快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管理与物业管理全覆盖。在3个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根据辖区人口,遵循“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划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片区,明确网格责任人,实行“一岗多责”,全面承担本辖区治安巡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区帮教和社保医保等综合性工作,使网格内的人、地、情、物、事、组织等因素更加细化,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屏障”和“第一道防线”。
(三)深入开展综治专项工作。一是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通过设立护路宣传栏、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护路的责任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公安、司法、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进行集中清理清查,全面排查整治各类治安隐患,进一步提高了
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维护了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元月份以来,共排查学校213所,排查出安全隐患312处,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行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校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全市暂住流动人口17万人,登记率97.5%以上。截止目前,暂住人口录入信息8768条,系统预警152条,全部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处置。四是加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释解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截止目前,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42人,建立了安置帮教档案242份,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控制为零。同时,与移动、联通等部门联合完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避免了发生脱管、漏管等现象,防止重新违法犯罪。五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了切实搞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由团市委、教体局牵头,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思想上帮助青少年构筑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火墙”,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四、以人为本,完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我们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编制不突破、机构不增加的前提下,整合职能相近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一办十中心”建设。“一办十中心”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市“110”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虚拟网络管理中心、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协调机
制。更名成立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调剂公务员编制和新增事业编制共15名,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或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主任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二是拓展“110”联动服务机制。把市“110”指挥中心拓展为“110”服务中心,实现“警务110”向“民生110”转变。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接警、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畅通民生服务渠道,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联动、便民安民。三是探索虚拟与现实社会同步管理机制。成立各单位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构,建立70人的专职网管队伍,把网民当暂住人口来管,把“论坛版主”当业主来管,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和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同步管理。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平安、大综治、大和谐”理念,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创新、加大投入、勇于实践,切实巩固提高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成果,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
第二篇: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在*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委员会的有力指导下,**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会议精神,深入辖区了解实际,更新社会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性将街道行政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创新“*前移*主动”工作机制服务群众和提升社会行政管理水平,建立“**服务中心”倡导社区自治和解决自身造血功能,构建和谐稳定新**。
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建立组织机构,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绘制了“南山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网络示意图”并上墙,先后召开了工作启动会、辖区单位协调会、困难分析会等会议,确保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如期推进。二是印发了《**街道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方案》(*东*工委„2011‟*号)、《**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东*工委„2011‟10号)等文件,工作思路清晰,责任分工明确。三是在区创新办指导下,以项目化管理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严格时间节点,稳步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社区党建,加强地企共建,辖区**小广场改扩建项目已顺利开工。五是利用辖区宣传栏广泛宣传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了解居民服务需求,收集整理信息30余条,为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支撑。
(二)“三前移九主动”夯实辖区社会管理职能 街道以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突破口,以区12个工作小组职责分工为指导,整合各科室分管工作和资源,形成了“综治布点、党建阵地、主流宣传”三项前移和“辖区民生、特殊群体、流动人口、青少年健康成长、虚拟社会、两新组织、维稳调解、民族宗教、重点地区与行业”九项主动的工作机制,提升行政效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新行政管理巩固党的基础执政地位,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社会新南山。
1.网格化管理,促进综治布点前移
为加强社会管理,街道创新办以苑区分布为基础,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指导,将辖区划分为9大网格(8个苑区和-23 服务,优化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空间,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权益维护和犯罪预防的法律政策环境,夯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基层基础。二是对青少年群体开展调查摸底,就其教育、救助和管理等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和建议,着力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预防工作。三是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的工作意见,探索对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生活帮扶和正确引导新途径,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目前已和辖区**中小、南山幼儿园等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主题教育2次。
8.主动做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工作
指导辖区运营商建立网吧实名上网制度,发挥“五老”义务监督员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检测、信息发布、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舆论倾向监测与判断、重大案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目前已有14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活动。
9.主动做好两新组织管理工作
深入辖区两新组织,摸底调查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引导党组织建立与运行,协调与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企业成长与社会回报。已建立了发展、建设、服务、监管“四位一体”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
民生、务求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客运中心秩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严密治安监控,有效确保了客运中心的安全稳定。
(三)建立“**服务中心”拓展公共服务职能 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街道变管字当头为服务先行,注重工作职能转变,建立社会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服务于街道公共事业发展,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各种利民便民服务,促进辖区和谐,下辖行业协会发展、社区服务站点、社会筹资和财务部),倡导社区和居民自治,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自行运作、自筹经费、自我完善、政社分开、群众满意”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街道社会服务中心已经挂牌成立,组织框架、人员保障、措施制度全面完成。二是建立了2个社区服务站(***社区**服务站已在***小区全面建成,做到了制度上墙、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观景台社区社会服务站计划建在**小区,目前因小广场改扩建,正在筹划建立中)。三是成立了文体活动、社会互助等相关协会,发挥社区能人优势,组建了老年合唱团、书法绘画队、医疗互助小组等专业团队,举办相关专场活动10余次,活跃了辖区文体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四是搭建社区公共服务造血平台。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建设---XX公安局治安系统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为全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效能,我局治安系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安排部署,于二0一一年二月开始在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等工作中尝试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取得了一定工作实效:
一、建立完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三级管理长效机制
(一)、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特别是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涉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2011年我市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三级管理长效机制,即在乡镇(街道)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XX个,在村(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XX个,在小区院落、村民小组、用工单位设立流动人口、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点XX个,实行“办、站、点”全覆盖的网络化管理和“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2011年全市共登记房屋XXX户,暂住人口信息录入数达XXX人次。
(二)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工商、税务、计生、房管、劳动保障)资源共享。2011年政府投资研发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性,从人、房、业三大方面进行信息采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截止2011年底,由移动公司承建的XX市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共计点位XX个)中,城区XX个点位已开通XX个,乡镇XX个点位光缆全部布放完成,目前已调试验收完毕共XX个点。
(三)完善软硬件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政府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站、点”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培训、信息采集、维护,协管员工资、信息采集补贴等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目前,各流动人口采集点的XX名专兼职协管员(其中专职XX名)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已配备到位;2011年3月,我局通过开培训会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分期对信息采集和录入人员进行了培训。今后我局还将定期对协管员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保障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稳步推进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政务中心工作 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做好户籍工作社会管理创新,XX市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政务中心”的要求,切实解决户籍办证窗口工作效率、服务态度问题,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2011年11月底,由XX领导等组织召开了安排部署会,就进驻单位、人员、设备、行政办证事项等与政务中心进行了协调沟通。现拟将城区X个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因市政府政务中心现正在对政务中心三期工程进行装修,2012年3月左右才能装修完毕,故城区派出所户籍窗口要在工程装修完毕后才能进驻。
三、规范行业管理,管理服务并重
(一)加快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旅店541家,已安装系统XX家,安装率为XX%。其中XX个床位以上的旅店共有XX家,已全部安装;XX个床位以下的旅店有XX家,已安装XX家,完成了总数的XX%。在全力抓好旅店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局还加大了对旅馆业违反国家管理规定,不安装信息系统、不按规定如实登记、不实时上传数据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实现“实名、实时”上传信息,提高使用率,增强服务实战的能力。目前旅业信息系统上传率为91%。
(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业管理。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我局治安管理部门不断强化措施,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工作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审批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全能型管理向有限型管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移到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上来,不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业治安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目前全市市区内的XX家再生资源回收业(其中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的XX家,非生产性XX家)已全部进入位于马道镇的宏达废旧回收专业市场。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业管理,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做好宏达公司在市内各乡镇拟设立的XX个回收站点的审核工作,在行业中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强化监督检查制度。2011年我局共查处废旧物品收购场点X家,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X名,取缔废旧收购场点X家。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局治安管理部门将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推进各项治安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推进平安XX建设为结合点,以提高治安民警素质为切入点,以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着力点,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努力实现公安工作上水平、执法工作上质量、队伍建设上台阶,让社会平安、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
第四篇:2011年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情 况 汇 报
中共观庄乡委员会 观庄乡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8日
观庄乡位于隆德县城北23公里,北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接壤,西与西吉县什字乡相邻。全乡总面积120.3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 77个村民小组。4330户、19130人,均为汉族,为全县汉族聚居大乡之一。耕地面积84878亩。2010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306元。
近年来,观庄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花卉、马铃薯、中药材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伴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革,社会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社会矛盾也呈现出新的变数,诱发矛盾的各种因素日益增多,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并持续增加,导致社会矛盾凸显、信访问题突出,并且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2011年,观庄乡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资源配臵、创新工作机制,全力开创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现将我乡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加强和完善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缠访人员等易诱发违法犯罪和社会矛盾高发的重点群体,乡党委、政府在和谐创建活动中通过提升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系,有力推进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乡、村建立健全了特殊人群管理组织,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臵帮教网络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了登记建档、协议帮教、首次谈话、法制宣传、回访谈心、生产扶持、定期排查、学习培训、情况汇报、目标管理、责任承包等一系列特殊人群管理制度。通过对全乡特殊人群的全面摸底排查,共摸排出重点人员21名,其中刑释解教人员9名,精神病患者22名。与相关监护人签订了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有效减少和预防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年内,积极与市民政局联系,将倪套村重症精神病患者孟向东父子和观堡村杨汉俊之子杨等子三人及时送至固原精神病医院进行诊治,目前孟向东父子病情好转已出院,杨等子还在治疗期间,尚未出院。
(二)坚持以深化“平安观庄”建设为抓手,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突出严打整治,加大打击力度。结合我乡社会治安形势,坚持“严打”方针,加大了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治安突出问题场所及校园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处理力度,尤其是针对我乡部分村存在的“法轮功”等非法邪教组织人员77人,乡派出所对其在重点监控范围之内。
2、加大排查力度,认真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工作。采取重点地区重点排查、一般地区全面排查,逐村、逐组、逐户、逐人排查 的方式,不放过任何可疑对象,对非煤矿山、中、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水利工作站、街道等重点单位(区域)进行了重点排查,尤其是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健全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园内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工作。二是按照县委、政府和县政法委总体部署,结合历年来全国重大校园惨案,汲取经验教训,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派出所、司法所和各行政村及中、小学校认真开展了专项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和问题一一进行化解。三是切实做好企业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过排查,我乡林园村委会与一企业因承包费发生纠纷尚待解决。
3、充分发挥党员综治责任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综治责任区党员的“五员作用”,即:“疏导式”调解员、“忠实式”宣讲员、“超前式”情报员、“感化式”帮教员和“动真式”服务员,做到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4、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道路交通、粮场防火、非煤矿山等安全生产责任书,保证了全乡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和第十次党代会期间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乡村综治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社会
一是及时补充调整了乡综治委(办)组成人员,对各村治保、调解组织负责人重新进行了登记整理。二是完善了综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喷绘及时上墙。三是按照县综治委文件要求,乡、村健全完善了各种综治档案资料,设立了专门的综治工作办公室,成立了
乡综治工作中心,各村设立了综治工作室(站)。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在全县率先建立了乡便民服务中心民生维权服务热线转办制度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整合乡属林业站、农经站、司法所、派出所、财税所等服务职能,开设6个便民服务窗口,对群众办事来访实行“一站式”管理,大大缩短办事行程,提高办事效率,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将面临着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落后,治安警务室延伸面仍需扩大;
2、乡、村综治工作中心(站)虽然均已成立,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能满足正常办公需要,因此,基层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3、群众的文化素质有限,对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在全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共同谋划“平安观庄”建设工作;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解决乡、村级综治工作办公经费问题,做好警务建设与项目工作配套;
3、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整合资源,乡村并举,务求实效,强化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xx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xxx建设
xxx镇党委、政府
xxx镇位于我县东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xxx平方公里。全镇下辖x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万人,xxx万亩耕地。近几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是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我镇各村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执政为民的关键环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做好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并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综治维稳中心运转良好。我们整合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劳动、国土、民政、妇联等职能部门,以“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为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通过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工作机制,协助镇党委、政府开展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把治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共同维护了社会稳定。
2、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充分利用综治维稳中心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的平台作用,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建立了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司法所为支点,以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网眼的排查调处动态网络。
3、依托平安志愿者协会,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我们把筹集到的平安保险经费全部用于综治大巡防,巡防队员由平安志愿者协会管理,专款专用。下辖2个巡防中队,购置了巡防车辆和必要的警用器械,由派出所正式干警任中队长,昼夜巡逻,实现了对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安装监控探头xx个,覆盖面约32%。限于财力有限,还没有安装监控大屏幕。
4、加强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我们整合派出所、司法所、计生办、综治办等单位力量,建立了系统的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由派出所对辖区内流入人口予以严密监控,计生办对流出人员的工作、生育等情况给予热情服务,司法所对各类刑释解教人员定期帮教,民政所和团委、妇联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有效帮扶,综治办统一协调、检查、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和服务情况。
5、加强了对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防范。镇党委政府成立了 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领导小组,为每所学校都配备了2-3名安保员,购置了必要的安保器械。定期组织校园周边专项治安整治行动,各校治安状况都较以前明显改观。
6、大力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我们按照上级要求,为综治办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元万元,整修综治办办公室;建立了综治专项经费、综治奖励基金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综治维稳中心运转正常,各项规章制度完整;2个巡防中队办公场所按上级要求达到标准,坚持常年巡逻,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三、社会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难点问题。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问题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大,成为社会治安的难点之一。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困难。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活比较困难,又缺乏就业再就业的技术,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的举动,致使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3、治安防范存在不足。我镇的x个巡防中队尽管尽职尽责,但在责任意识、防范技能等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兄弟乡镇、上级业务部门的交流有待支持。
四、对策与建议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 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全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转变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乡镇作为最基层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关键位置,国家各项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一级来完成,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各种困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平安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