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欣赏心得

时间:2019-05-12 07: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剧欣赏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剧欣赏心得》。

第一篇:音乐剧欣赏心得

音乐剧欣赏心得

回顾整个音乐剧,精彩作品不断。音乐剧好像比歌剧好懂,又比普通情节剧多些质地。你在攀登歌剧高峰的时候,或许已经力不从心,那时歇息,会看见另一番风景,那就是音乐剧。

百老汇的历史很漫长,它是一个时代的美国梦和恒久的象征。百老汇音乐剧保留着传统的戏剧元素,却同时拥有着跨越文化领域的巨大潜力。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曾说: “能够把每一部分的表现手段都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又能够使整体的各个部分取得配合和平衡,而不让任何局部因素脱离开这一总的整体演出,脱离开这一总的结构统一。” 这是音乐剧的最为难能可贵之处。

《巴黎圣母院》让我深深沉浸在这样的音乐剧里。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巴黎,满街的游吟歌手和诗人唱着爱曲情歌——这是个多情的艺术之城;然而,每当夜幕降临,街头巷尾藏匿着的恐惧与不安却让每个人不寒而栗——这是个纷乱的年代。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灰漆漆的石柱;没有完美浪漫的爱情,只有现实的残酷。所以才能在这个粗俗的世界触动心底最细腻的感情。作为音乐剧的音乐,我认为它比韦伯的作品更琅琅上口,且具罕见的咄咄逼人的气势。的确,它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它本身是一个大杂烩,然而,无论是摇滚风格的音乐,杂技表演式的舞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美造型。它们具有独特个性的意念,具有一个合乎逻辑的,有生命力的整体,并最终成为一件艺术珍品。

与西区的传统音乐剧相比,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确实显得有些“另类”。最扎眼的是歌唱演员嘴边挂着的麦克风,如此大型的制作,难道连几个“小蜜蜂”都舍不得买?还有就是不用现场乐队而用事先录制好的伴奏,这样的做法让人觉得也许失去了一些真实临场感。再听听音乐,多为短小的歌谣体,演员每唱完一段,都可以享受一下观众的掌声。

值得品味的是音乐剧的舞台表现手法,由于音乐剧舞台的限制和特殊情境,它很难将激烈的,真实的场面复原给观众。但是整部音乐剧看下来却发觉它处理得十分到位,演员坐在台上轮番上场并没有显得死板,反而是清新自然的,倒是用戏剧的手法来展现冲突会显得累赘,为了弥补在戏剧手法上运用的不足,它选择了旋转式的舞台,高科技屏幕,增强人物个性表现(如旅馆夫妇)来增强整部音乐剧的客观性和戏剧性。

作为一部音乐剧,音乐及舞台效果都是表意所必须,其真正的精髓还是在其内容本身,本身的不可超越性变决定了这部音乐剧的高贵出身,更加重要的是,它完美地展现了主题。

音乐剧中一切的音乐都以这样深刻的含义与鲜明的主题出现,与诗化的言语相融合,使我们的心弦时而被温柔轻叩,时而遭遇猛烈撞击。不论是视觉也好、听觉也罢,亦或是思想、价值与心灵,都深受洗礼。我想,这便是音乐剧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关怀的力量所在,也是艺术家们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期盼所在。

第二篇:音乐剧欣赏

我认为,音乐剧相比于其它剧场艺术,如歌剧、话剧、舞蹈等应该更容易使观众有亲切感,最直接的原因是,音乐剧是一种大众娱乐型艺术。不过由于我们对音乐剧缺乏了解和认识,神秘感和陌生感自然存在。

所以要能真正欣赏音乐剧,得从了解音乐剧开始。了解音乐剧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很难实现的现场观看之外,还可以通过欣赏音像制品来走近音乐剧。音像制品包括音乐剧唱片、电影版音乐剧、音乐剧专题晚会、以及为数很少的现场版音乐剧。当然有空的时候读一读音乐剧的有关书籍也是很重要的。

看电影《音乐之声》后的感触 12月26日晚,明珠台放映了一部音乐剧老片《The sound of music》,观影过程中我就按耐不住想把感想记下来,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尽管眼皮一直在往下掉,中间又穿插多次广告,我一直坚持着看到凌晨一点,写完感想已经两点,影片引起的人的思绪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入睡,一遍遍回忆着那些美丽的风景、歌声、笑脸和画面……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被德国吞并了的奥地利,讲述的是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玛利亚用智慧和爱心逐渐温暖了上校的七个孩子,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教会了孩子们许多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一份久违的情愫在不苟言笑的上校和身份悬殊的家庭教师中萌生,上校被玛利亚美妙、动人的歌声和她带给整个家庭的快乐所融化,它讲述的故事是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重要方法是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还有借助音乐来创造快乐的重要方法。它讲述了爱情的故事、家庭的故事,它描绘了善良、爱心、智慧、自由、积极、热情、尊严、尊重、气度、原则、团结、忠诚、爱国和坦诚相见等等。我不知道电影叙述的故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但这个故事的确给人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和思考,让人精神愉悦,从内心里也向往着故事中的欢乐,还有那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脉,翠绿的草地,潺潺的流水,夕阳中的背影……故事的最后讲述的是上校和玛利亚勇敢、智慧地带领七个孩子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突出重围,不屈服德国纳势力逃离家园,跋山涉水找寻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的情景,紧张的逃离让人凿实为他们捏了把汗,也为上校作为一名故国将士、一位丈夫、一位父亲所表现出的沉着担当、不屈不挠之精神喝彩,而此时他善解人意的妻子一直勇敢站在他身边,尽心保护着孩子,默契地配合着最终获得胜利。电影中很多地方由歌声代替叙述,每首歌都恰如其分地安排在剧情中,每句歌词都弥足珍贵地向人们讲述着人生路上要不断坚信的道理。比如对初恋的珍藏,不要执迷于年轻时一时的感觉,要耐心等待“the star belong to you”;比如修女院院长告诉玛利亚,修女院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地方,对于人生路上遇到的迷茫、困惑和问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想办法去解决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静、平和和精神上的舒畅;又比如本来不愿孩子们参加民歌大赛的上校为解救全家不得不参加比赛,最后拿着吉他在台上独唱《雪绒花》,唱道“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时,想起自己的祖国沦陷自己要被迫离开时哽咽着唱不下去,一个大丈夫平时埋藏在心的情感通过吉他声和噙着的眼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一切被玛利亚敏感地捕捉到,她迅速用歌声接上,随后孩子们加入,最后全场奥地利观众加入,影片达到一个高潮。

一个好女人是一粒火种,是一本好书,是一首温馨的音乐,是淡淡而持久的芳香,是得体温柔的笑厣,是耐人寻味、引人追随的一股力量。而玛利亚正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让我敬佩、欣赏!值得一提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差点成为上校妻子的男爵夫人,她美丽、高贵、优雅、富有,也有聪明、善解人意的一面。电影先把男爵夫人以上校妻子最佳人选的方式带进情节,他们地位相当,品味相同,在一起也能谈得来,在一般人眼里这是最完美的结合。男爵夫人也就此认为她即将要成为七个孩子的继母,和上校开启强强联手的幸福婚姻。可玛利亚与上校在舞会上的一段默契完美的奥地利民族舞蹈所流露出来的感情让男爵夫人有了危机感,企图说服玛利亚离开让这根还未发芽的感情之苗就此夭折未果,两颗心灵深处火花的产生、激情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灵魂的契合最终谱出真爱的篇章。男爵夫人的退出姿态是让我欣赏的,她始终是高贵且优雅的,在即将亲耳听到上校对她说出所爱非伊人之前,她选择了保存自己的尊严,不让自己面子尽失的方式,说出上校其实也不合适自己的理由,噙着眼泪、带着微笑轻轻吻别爱人,优雅地转身离去。没有争吵、没有中伤、没有愤怒、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嫉妒、没有流言蜚语……这样的退出其实很体面,即使最终没有得到所爱,也没有失去本身的尊严,有勇气!

总之,《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是很久以来再次深深感动我的一部外语片,它带给人的思考和回味是永恒的,我将把它给我的所有美好感觉深深烙印在心里。也希望自己能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上汲取到精神营养,学习到玛利亚那些美丽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宽容、豁达、智慧,也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用她告诉的精神指引自己找到生命中的真爱!

《音乐之声》是部音乐剧,玛利亚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一钟向往。对,是自由,虽然起初她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影片开头,是她的歌声吸引了我。自由,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认为,修道院是修身养性的地方,有点雷同于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但它实质上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规矩甚多。玛利亚显然不属于那种地方,她热爱自由,喜欢奔跑于广阔的草地上,喜欢象小鸟一样地唱歌。她的这种行为是不被修道院里众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向上帝忏悔,幸好院长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们看到她也唱歌,很动听。如果没有这位开明的院长,玛利亚很可能会象其他修女一样在修道院里过着平淡乏味而单调的日子,然后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记任何开口唱歌。院长很可能在玛利亚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辙。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上校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上校妻子的最佳人选,但上校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

音乐之声剧照

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玛丽亚)、Maria(修女们))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丽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本段插曲:I Have Confidence(玛丽亚))

上校要求玛丽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丽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丽莎和罗夫)、My Favourite Things(玛丽亚)、Do-Re-Mi(玛丽亚和孩子们))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丽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丽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上校为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本段插曲:The Sound of Music Reprise(孩子们、The Lonely Goatherd(玛丽亚和孩子们)、Edelweiss(上校和丽莎))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丽亚回修道院。玛丽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本段插曲:So Long, Farewell(孩子们))

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丽亚却没能见到她。玛丽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丽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玛丽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丽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她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丽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院长)、My Favourite Things Reprise(孩子们)、Something Good(玛丽亚和上校)、Maria Reprise(修女们))

音乐之声电影剧照(20张)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本段插曲: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Reprise(玛丽亚和丽莎)、Do-Re-Mi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Edelweiss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So Long, Farewell Reprise(玛丽亚、上校和孩子们))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本段插曲:Climb Ev'ry Mountain Reprise(修女们))

影片清新有致,细腻感人,雅俗共赏。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猫眼中的世界与人生 ——歌剧《猫》赏析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的时间也不长。简单的说,它是一门综合戏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音乐剧有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等的特征。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有许多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音乐剧《猫》,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自从它首次来中国上演以后,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刮起一阵音乐剧的旋风,观众无不被它那奇特的舞台布景、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学美育这门课中观看了《猫》,观后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演员精彩的演出把观众带入了奇妙的杰里科猫族的世界,当然,此剧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美妙的音乐,正是这些风格各异而又高度统一的音乐才把剧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惊喜和兴奋的同时完全融入到剧情当中,进入到曼妙的神话世界。

一、音乐剧《猫》的地位

《猫》是劳埃德·韦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在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一部音乐剧,该剧于1981年5月11日在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后历时21年。1983年,《猫》荣获最佳音乐剧奖等七项托尼奖。

《猫》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

二、音乐剧《猫》剧情介绍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摇滚猫“是猫中的摇滚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气十足的摇滚乐,”摇滚猫"的个子很高,动作矫健而有爆发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猫。他在聚光灯的照耀下狂舞,尽情享受母猫们疯狂的迷恋。

小猫杰米玛是猫族中最年幼的小猫,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当魅力猫唱出了《回忆》以后,首先唤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猫的旋律,使众猫们都流露出感动的表情。

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三、音乐《猫》中的舞蹈元素

《猫》中的舞蹈相当突出,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优美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纯洁无暇的美。轻松活泼的踢踏舞体现了保姆猫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她非常具有亲和力,她总是忙忙碌碌,为猫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业。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四、音乐剧《猫》中的音乐元素

《猫》的音乐非常动人,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它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多次获奖。现在《回忆》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

五、舞台美术

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也是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六、剧情总结

魅力猫载着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获得了新生。这部音乐剧欣赏完了,《猫》的世界就是浓缩了人类社会。《猫》的故事就是一个现代寓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应有尽有。

格里泽贝拉以前是一个美丽又受追捧的猫,由于年岁渐老而风华不再,慢慢受到其他成员的排斥。你听主题曲《MEMORY》就可以知道整个音乐剧的意思。前段诉说着对现在生活的失望和对以前的眷恋,但是最后唱到新的生活已经开始了!最后和猫老大一起飞到月亮上去了。意思就是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幻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个魔术师猫就代表了幻想和创意吧?他的出现可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哦!然后那个恶势力的猫就代表现在的恶势力和困难!在里面我很欣赏那个风流倜傥的猫呢!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吧。虽然他已经很老了,但是曾经的他也是非常有名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这部音乐剧是很好的。还有主题歌很好听。细细品味吧

第三篇:音乐剧欣赏

音乐剧欣赏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 姓名:李光华 学号:200930581161

对比电影版和剧场版《悲惨世界》的优劣势

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上演以来,一直受到观众们的不舍追捧。尽管在初演时,一些评论家对其有不认同之处,认为用音乐剧的形式破坏了原著的严肃性以及艺术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部杰出的音乐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喜爱,成为了音乐史上四大剧之一。下面我就通过观看的电影版的,和剧场版音乐剧《悲惨世界》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优劣性。

一、受众及影响范围

圣阿伯特剧场版的《悲惨世界》,在英国公演于1985年。之后,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断的演出.在当今音乐剧的四大名剧(《悲惨世界》《猫》《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中,《悲惨世界》是唯一一部改编自世界名著的音乐剧。有了这样一个严谨、成熟的故事,创作者无须在剧本上下太大工夫。因此音乐的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是音乐决定着这部戏的成败。而《悲》剧的音乐果然不同凡响。它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旋律虽简单,却能立即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与大多数音乐剧相比,它的剧情要哀伤沉重得多,也有很多严肃悲壮的歌,偶尔一两个轻松的或是悠扬的歌马上又会被铁和血的声音盖过。1996年8月5日,在伦敦圣阿伯特剧场(St.Albert Hall)举行的十周年的晚会上,《悲惨世界》最优秀的演员聚集一堂,最后由十七位来自不同国家Valjean出场,用各自的语言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也说明该剧在各个国家的知名程度。最后还必须具有经济承受能力,能到剧院里看这部音乐剧的人虽然是比较多,而且是社会高层人士,而电影版的受众可以为普通大众,让观众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同时,还享受了歌舞盛宴,并且不需要多大成本就能在当地电影院观看。受众影响范围更广。

二、细节及音乐分析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在序曲中,耳边总是“mi“”la”(固定唱法)/“do“”fa”(首调唱法)两个音不断的四度跳进。旋律虽简单,却能立即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串铃的声音你一定听到了,它就象牛马身上的铃铛,也暗示着此时的人民正受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这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写照。拉马克将军的死讯传开后,学生领袖恩佐拉带领众人唱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充满着昂扬的斗志,激荡人心,让人听后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过耳难忘。这首歌曾被老妈评为“国际歌第二”。而后面的一首“只待明天”(One Day More)也是一首很有气势的大合唱,与前一首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唱在最激烈的1832街垒战前夕,曲中交织着多个主题:像芳婷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的主题,此时由珂塞特、马吕斯、爱波宁唱出,分别表达出珂塞特与马吕斯分别前的恋恋不舍及爱波宁对马吕斯的爱慕之心;德纳第夫妇“房间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的主题暴露了他们想在战争中大发一笔横财的小人嘴脸;而冉阿让、沙威、起义学生和穷苦百姓各自的主题也都交织在“One Day More”的大主题下,表达了各个阶层、立场的人对于这场战斗寄予的期望。这首曲子虽然主题众多,但却是多而不乱、层次清晰,且曲调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当然全剧感人的场面只不仅表现在革命的激情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道义也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三、成本及震撼力

剧场版《悲惨世界》:高科技下的舞台,灯光、色彩、道具、场景,变幻莫测、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感慨万千。华丽的服饰、精致的布景再加上专业的演员以及经典的音乐,体现出现场感、立体感、真实感,使得这幕来自伦敦西区,后又在百老汇等地上演的音乐剧显得如此美丽、极具震撼力。正如韦伯所说:“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每年要回到伦敦或纽约的剧院里看这部音乐剧。有的人甚至已经看过二三十遍”。但其每场的成本花费、人力、物力却价值不菲。而电影版一次性投入后,呈几何性增长的回报,虽其震撼力不如剧场版,但影响面却比剧场版大。

小结

剧中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通过观看《悲惨世界》我们也应该觉悟到: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做一个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第四篇:音乐剧欣赏论文

中外音乐剧的欣赏与反思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剧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畏惧感。从小学过唱歌,弹钢琴和电子琴,最终都被老师授予了个五音不全的称号而半途而废。在大一的时候,几次同学介绍看《歌舞青春》和《妈妈咪呀》等,但由于对外语的抵触和对自己音乐领悟能力的否定,一直都没有勇气进入,只是停留在通俗易懂的国产电视剧的欣赏层面上。

直到这个学期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看了音乐剧,才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音乐剧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深奥难懂。在课堂上看的许多的音乐剧都有诙谐幽默的感觉,即便我们听不懂语言,看着字幕,也很快进入了喜剧的氛围中,享受其中的快乐,真的有一种心灵的放松。

在看音乐剧《发胶》的时候我就深有感触。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被演绎得轻松搞笑,在欢笑过后,我们却又不得不对特蕾西坚韧不拔,执着最求自己梦想的毅力赞叹。如果只是一部普通的“灰姑娘式”的励志剧,也许看过,感慨过没多久也就忘了,它能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整个音乐剧的剧情,音乐与舞蹈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妈妈,我现在是大姑娘了》,那首歌曲给我的感觉就是为《发胶》这部音乐剧中特雷西不顾妈妈的反对,坚持自己理想的情节而量身定做的。同时这首歌也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也是我想要唱给妈妈的歌曲。也许这就是音乐剧不同于普通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当人物情绪激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就会配上与剧情情节很吻合歌曲,许多的时候,歌词仍旧是正常说话的台词,但加上了激扬的曲调,就会有正常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效果。许多的时候,当演员说说话至激动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唱了出来,那歌声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不仅好听,而且易唱,易记,使我们不禁地就会产生一种想要随着唱出来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那些百老汇优秀的音乐剧大多都会推出几首流行一时的歌曲,他们有的时候比作曲家单独创作出来的歌曲更受欢迎,就如同有些电视剧的主题曲一样。因为音乐剧中的音乐是有背景,有情节的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

我还看的另外几部,《猫》,《妈妈咪呀》,《歌舞青春》等,这些音乐剧中的音乐和舞蹈都有一种随心所欲表达情感的感觉,每一段舞蹈和搭配的音乐或歌曲就是角色此刻心情的完美写照。这样的剧情,音乐,舞蹈在情感上的统一就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在观看这样的音乐剧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进入了戏剧中,有身临其境,想要跟着一起唱甚至一起跳的冲动。

看过一部音乐剧,我会觉得很开心,还常常在音乐剧放完后自己哼哼着剧中的歌曲,的确,是获得了压力的释放,烦恼的解脱。然而在欣赏了几部欧美精彩的音乐剧之后,我常常都会陷入一个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一提到音乐剧,大家都想到的总是美国百老汇,是《猫》,是《妈妈咪呀》或是《歌舞青春》,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中国的某某音乐剧?实话讲,我能想到的或是听大家常说的也就只有《白毛女》而已。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中国却很少能创造出来

一些让世界记住的音乐剧呢?

首先,我觉得想要创造出一部好的音乐剧,就要摆脱创作话剧的模式。这在我自己尝试着写音乐剧剧本的时候是深有体会的,也是我自己陷入的一个误区。当写好了一场话剧后再试图将某句话换成一句歌词的时候,便会发现无论插入什么歌曲都感觉很牵强。我理解的音乐剧就是以音乐为载体的喜剧。音乐应该是贯穿情节的骨架,是整个剧的灵魂,应该是将音乐将整个剧串起来,而绝不能是在情节上添加几段音乐而已。国内的音乐剧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重视剧本胜过音乐了,这样就很难让观众感受到音乐剧与话剧的明显区别,这也许是国内的音乐剧难以大量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原因。

另外,欧美音乐剧受欢迎的原因可能还在于音乐与剧情的紧密结合。在音乐剧的创作中我觉得还很需要的是编剧和作曲家的协调和配合。作曲家一定是要在故事情节很熟悉的情况下创作的。最好是整个剧本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中作家和作曲家都参与进来的。我感受很深的就是《妈妈咪呀》中开场几个少女从一本日记谈论起其中一个女孩母亲的爱情故事时,就越说越甜美,说到后来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甜美的程度,那几个姑娘就由心自然而然地唱了出来,又跳了出来。他们唱出的歌词也是很通俗,就和他们正常说话的语言一样,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感觉音乐都已经“入戏”了。而相比之下,觉得中国的音乐剧似乎就缺乏了这种“入戏”的感觉,音乐的歌词总要比标准普通话更优雅一些,这样反而会搞得音乐与剧情有隔阂,不能很好地接洽。如果我们国家音乐剧的音乐能够更通俗,更简化,那么能够欣赏

进去的观众也会更多,对国产音乐剧的发展的繁荣只能是有益而无害的。

音乐剧除了创作上,在演出方面也对演员有较高的要求,即便是现代化的设备能够实现演员在拍摄过程中的假唱,但至少要求演员是善于演戏,并且能灵活地操控舞台的舞蹈家。而且,多数的百老汇音乐剧为了营造更真实的戏剧氛围,都是采用演员原唱的。因此,需要的是能歌善舞,灵活应变的高素质演员。在我们国家,总是觉着音乐剧这个产业还没有被开发起来。影院里上映的多半是单一的主要是语言的戏剧,却很少有音乐剧。我们国家的艺人也大多是主要擅长演戏,舞蹈,唱歌之中的某一方面,缺少全能型的人才。这也与我们国家的高等艺术教育割裂开的客观事实有关,音乐学院的学生就主打音乐,戏剧学院的学生就主打演绎,这样就很难全面发展。对于一批资质优良的艺人,如果唱歌,跳舞,演绎都是他们的主修课,那么当他们从艺术院校毕业以后,我们国家的音乐剧发展就有了强大的资源。

欣赏欧美的音乐剧同时,我们不要忘了的是借鉴和学习,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不错。音乐剧是从西方发展起来的,但那不代表我们比他们晚发展,就一定要比他们发展的差。我们可以改变我们之前错误的传统模式,吸收西方音乐剧的精华。经过一代或几代艺术人的努力,也创造出让世界赞叹的音乐剧。

第五篇:音乐剧《悲惨世界》欣赏

音乐剧《悲惨世界》欣赏

摘要:

音乐剧《悲惨世界》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唱词感人至深,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欣赏音乐剧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关键字:

音乐剧 主题性 悲惨世界 人物性格 正文:

音乐剧在艺术的殿堂里总能经久不衰地绽放耀眼的光芒,其魅力毋庸置疑。与戏剧相比,她还能以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姿来表达故事和打动观众。能够选上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真是无比荣幸,无论对我的艺术修养还是思想水平都有大大的提高。课堂上我们欣赏了《雨中曲》,《屋顶上的小提琴手》,《钟楼怪人》等音乐剧,而其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改编自维克多雨果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悲惨世界》的内容和音乐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震撼,因而选择了它作为论文的议论对象。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感人的世界名著,而由 Alain Boublil和Claude-Michel Schonberg谱曲,Herbert Kretzmer作词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则又一次极大地震撼了世人,并红遍了世界。维克多·雨果说,那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囚犯、一个孤女、一个警察、一群热血青年;一些亲情、一些爱情、一些友情;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在大时代的狂飙中挣扎生存的小人物们满身泥泞„„后来,一个名叫Cameron Mackintosh的音乐剧制作人,将《悲惨世界》改编成了音乐剧,1985年,《悲惨世界》在伦敦红了,从此,它就彻底红了。在世界范围内,《悲惨世界》有54个制作,用21种语言演出,在38个国家、217个城市演出。

我们上课所看的音乐会式乐剧《悲惨世界》给以现场演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与恨,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它的所有表演都是在台上现场完成。现场歌唱家深情的演唱,卖力的表演,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的法国大革命社会。而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和男主人公的博爱人格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音乐剧独有的魅力。剧中展现了诸多主题,我认为有三个始终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笔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难、爱和革命。而音乐剧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于原著,甚至,我认为,音乐剧通过最能让人心产生共鸣的方式——音乐和诗歌,把悲惨世界的深刻内涵表现的比原著还突出。《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我曾有梦,人们都很和善,生活充满希望„„但梦中的我不是生活在这地狱里,现在的生活粉碎了我的梦);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芳汀主题不仅成为芳汀角色自身的诠释,随着歌剧进行,我们会发现,芳汀的主题几乎和冉阿让的生涯并随。当冉阿让从监狱逃出,内心充满抱怨苦毒时,背景音乐是芳汀主题;卞福汝主教将冉阿让从警察手中救出、用烛台把冉阿让从黑暗势力中挽回进入光明时,也出现芳汀主题。这时的冉阿让,其实并不认识芳汀,但透过芳汀主题的背景音乐,预示未来冉阿让将走出怨毒的黑暗,抱持爱与悲悯,并与芳汀的苦难紧密相连。随着剧情发展,芳汀主题还隐隐浮动在冉阿让与沙威的对恃中,直到冉阿让死前,芳汀主题仍出现。于是,芳汀的音乐主题在多次成为冉阿让的背景音乐、或片段主题音乐下,成为冉阿让“悲悯的人道之爱”的象征。

沙威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反派。我认为他的音乐形象塑造得非常有特点相比之下,沙威的音乐主题处理的非常“像沙威”,节奏持续进行带有紧张感,每次沙威音乐一出现,就让人觉得危机浮现有事要发生。而最终沙威自杀前,这种充满危机感的节奏,成为沙威自己一生命运的注脚——自我价值幻灭的危机。让人深刻回味的,是序曲中的冉阿让主题,至少两次跟沙威主题等量齐观的互相对立,一次是在芳汀死后冉阿让与沙威的对恃中,还有一次是沙威自杀前。沙威主题节奏有持续进行的紧张感,与冉阿让主题沈重的悲剧感交织,意图很明显的要让冉阿让的人生悲剧,跟沙威的人生悲剧有绝对密切、却互相对立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旅店老板的音乐,让人印象很深刻。《悲惨世界》原本沉重深远的音乐曲调因为旅店老板的出场而展现欢快的气氛。老板所唱的曲调让人记忆犹新,那般欢快的气氛,配合戏谑的歌词突显出旅店老板吝啬贪财的性格。可以说,旅店老板集合了所有的人性缺点,他们的打扮又是如此的让人捧腹。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感觉,音乐剧《悲惨世界》对原著的理解是很透彻的,能够精练地把事情的本质刻画出来,即便有些地方对原著加以了大大地修改,但是并不影响原著的内涵。冉阿让唱段的“who am I”,让我感觉他简直就是一个哲学家,面对深邃的星空,追问人生最为质朴的真理。虽然剧本没有把冉阿让自首前的那一漫长的内心煎熬完全表现,但是通过这一唱段,通过让人心力交瘁的弦乐煎熬,至少可以把握原著的精髓所在。

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下载音乐剧欣赏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剧欣赏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剧欣赏 论文

    浅谈音乐剧 摘要: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它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

    欣赏音乐剧(精选五篇)

    欣赏音乐剧《猫》 1.作者简介: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和钢琴教师之家, 就读......

    音乐剧欣赏论文范文合集

    浅谈音乐剧欣赏 摘要:艺术分为摹象艺术和意象艺术两类。音乐剧起源于20世纪,流行于纽约和伦敦。音乐剧是音乐和戏曲的综合体,是一种独立的大众表演体系。音乐剧具有艺术的综合......

    音乐剧《贝隆夫人》欣赏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音乐剧《贝隆夫人》欣赏 摘要: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

    音乐剧欣赏课程学习小结(合集五篇)

    音乐剧欣赏课程学习小结 出于自身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兴趣驱使,我一眼选中了音乐剧欣赏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使我更加体会和了解到音乐剧所具有的......

    音乐剧欣赏论文--歌剧魅影(共五则)

    一个学期的结束了,我觉得获益匪浅.整个学期里,我们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像……但最令我印象深刻,久久回想,陷入深思的还是韦伯笔下的.是韦伯杰出的作品,更是世界四大音乐剧......

    音乐剧

    我所了解的音乐剧摘要:本文介绍了音乐剧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欣赏音乐剧。关键字:音乐剧的定义和特征如何欣赏音乐剧音乐剧的魅力音乐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

    音乐剧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艺术学 当代罕见的旷世巨作,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一出改编自法文学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