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总结[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07: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础护理知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础护理知识总结》。

第一篇:基础护理知识总结

基础护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1、患者资料最主要的来源是(患者本人)

2、属于客观资料的是(体温39.1℃)

3、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的根据是(住院证)

4、手术室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24℃)

5、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内容不包括(治疗方案)

6、患者在门诊候诊时出现剧烈腹痛,四肢冰凉,呼吸急促。门诊护士应(安排提前就诊)

7、病室通风的目的,不恰当的是(抑制细菌生长)

8、护士为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准备麻醉床,应是(床头和床中部各铺中单及橡胶单)

9、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的根据是(住院证)

10、病人住院期间,病案中排列在最前面的是(体温单)

11、“脾破裂”患者需入院手术治疗,住院处护士首先应(急速给予住院处置)病房护士首先应(铺麻醉床)

12、不符合特级护理的要求的是(每2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13、运送腰椎骨折患者时最佳的方式是(平车四人搬运法)

14、失血性休克患者最适宜的体位是(中凹卧位)

15、处理出院病人医疗护理文件的方法,错误的是(诊断卡、治疗卡夹入病历内)

16、护士应协助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采取的体位是(端坐位)

17、失血性休克患者最适宜的体位是(中凹卧位)20、车祸导致面部开放性伤口,经清创缝合后入院观察应采取的体位是(半坐卧位)

21、护士协助胎膜早破患者采用的卧位应为(头低足高位)

22、为保护因下肢瘫痪需长期卧床患者双足功能,可选的保护具是(支被架)

23、破伤风患者换下的敷料应(集中焚烧)

24、在行纤维胃镜消毒时,宜选择的化学消毒方法是(2%的戊二醛浸泡)

25、护士应对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床头柜进行(消毒液擦拭)

26、高压蒸气灭菌锅进行灭菌时,锅内压力达到所需数值后,应维持(30分钟)

27、烧伤病室进行空气消毒的最佳方法是(过滤除菌)

28、用纯乳酸对换药室进行空气消毒,换药室长、宽、高分别为4米、5米、3米,需要乳酸的量为(7.2ml)

29、长度为16cm的无菌镊子,存放于其浸泡容器中时,适宜的消毒液深度为(8cm)30、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手套)

31、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的无菌用品,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其有效期为(24h)

32、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不得超过(4h)

33、戴无菌手套时,错误的是(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内面取出手套)

34、在传染病区中属于污染区的是(病室)

35、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不需准备的用物是(吸水管)

36、口腔护理时,开口器的应(臼齿处放入)

37、患者的活动义齿的处理方法是先清洗后(放入冷水中)

38、女性患者卧床多日造成长发打结且粘结成团,护士欲其湿润疏通头发宜选用(30%乙醇)

39、护士给给左下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擦浴,脱衣时应(先健侧再患侧)40、长期卧床患者应着重预防压疮发生的部位是(腰骶部)

41、压疮淤血红润期的主要特点是(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42、护士对病人进行按摩时使用了50%的乙醇,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43、成人腋温的正常范围为(36.0℃~37.0℃)

44、稽留热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45、患者自测体温时,先把体温计甩到(35℃以下)。

46、心律极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102次/分,脉率78次/分。此脉搏属于(短绌脉)

47、测量脉搏首选动脉是(桡动脉)

48、护士测量房颤患者脉搏与心率的方法是(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同时起止,测1分钟)

49、脑膜炎患者呼吸呈周期性,由浅慢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为浅慢,经过一段呼吸暂停后,重复上述过程。该患者的呼吸属于(潮式呼吸)50、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最底层,即居民膳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五谷类)

第二篇:基础护理总结

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内。

6、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

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7、常用的体位及适用范围: 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 半坐卧位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端坐位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8、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

(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2)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3)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4)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9、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1(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按摩受压部位;(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10、何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WHO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1、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2、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微生物。

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的作用原理: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消毒灭菌的具体方法见《基础护理学》)

13、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

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域是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又称非无菌区。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人群流动少,在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和换床单;(2)无菌操作前,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衣帽穿戴好,必要时穿戴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保存期以一周为宜;(4)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明确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的划分;(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操作台或腰部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和接触无菌物品;(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常见的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看书)

14、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15、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

(1)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

2(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护理人员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计划;

(4)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入公共下水道;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显标记;(5)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

(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

(7)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

(8)解除隔离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停止隔离。

(隔离的种类及其护理措施见基护教材)

16、紫外线的杀菌机制:

(1)促进微生物的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

(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17、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使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口腔温度 36.3~37.2℃ ;**温度 36.5~37.7℃;腋下温度 36.0~37.℃

体温过高或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

(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发热患者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收集资料、降温措施、饮食调养、保持清洁和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注意每点需要进行阐述)

测量体温的方法: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口腔温度、测量的时间为3--5分钟;腋下温度测量的时间为8--10分钟;**温度测量的时间为3分钟。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口温:禁用于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患者。

腋温:适用于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禁用于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

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患者;禁用于直肠或**手术、腹泻、心肌梗 3 死病人。

18、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正常血压的范围是(以肱动脉为标准): 收缩压 90~139mmHg; 舒张压 60~89mmHg; 脉压

30~40mmHg 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血压:做到“四定”---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定血压计;(2)观察病情;

(3)注意休息减少活动;(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5)保持稳定的情绪;(6)注意饮食合理;(7)健康教育

21、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不能张口的病人、早产儿和病情危重、拒绝进食的病人。测量鼻饲法插入的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成人鼻饲法插入的长度是: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

(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

(2)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22、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注意事项: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3)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

保留灌肠目的: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的目的。

慢性细菌性痢疾灌肠时应取: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灌肠时应取: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23、多尿: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或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无尿者。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且每次尿量少。

24、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目的:

(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以减轻痛苦。

4(2)协助临床诊断。

(3)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 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手术后;(4)尿失禁或会**有伤口

27、注射法: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人体内的方法。注射原则有:(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针、一人一止血带、一人一棉垫;(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应选尖锐、坚固且直、无倒钩、型号合适的针头;(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6)注射的药物应临时抽取,即时注射;(7)注射前应排尽空气,并防止药液浪费;(8)注药前检查回血;(9)运用无痛注射技术: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刺激性强的;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常见的注射法:(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掌握注射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度)

肌内注射法常用的部位: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定位法:(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 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2)“联线法”: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肌内注射时应注意(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弯曲;(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采用臀中、小肌注射;(4)长期注射者,应轮流交换注射部位;(5)进针角度为90 °,深度为2.5cm(针梗2/3);(6)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静脉注射常见失败原因有:(1)针刺入过少 ;

(2)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静脉;(3)针头刺入较深;(4)针头刺入过深

28、如何判断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如何记录?

答:注射后20min观察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 发痒。有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结果记录:阴性用蓝色笔记为(—)、阳性用红色笔记录为(+)。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1)立即停药,就地平卧;

(2)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l;(3)给氧;

(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5)补充血容量;

(6)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7)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记录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5(1)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3)严密观察病人反应;(4)青霉素应现用现配;

(5)配置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专用。

链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不同之处在: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以减轻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如何为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脱敏注射法?

答:TAT脱敏注射法 次数 TAT量(ml)加生理盐水量(ml)注射法 1 0.1 0.9 肌内注射 2 0.2 0.8 肌内注射 3 0.3 0.7 肌内注射 4 余量 稀释 成1 ml 肌内注射

TAT脱敏注射时应注意多次小剂量注射药物、每隔20min注射一次、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出现全身反应即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

29、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输液的目的有: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补充营养,供给能量。(3)输入药液,治疗疾病。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如何调节输液滴数:根据病情、年龄及药液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40~60gtt./min,儿童20~40 gtt./min。对于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静脉输液溶液不滴的原因?

针头滑出血管外、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压力过低、针头阻塞、静脉痉挛。30、急性肺水肿发生的原因有: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典型表现:咯粉红色泡沫痰

防治急性肺水肿:

(1)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儿童、心脏病人必须特别注意。

(2)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高流量给氧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5)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利尿等药物。

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在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等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有发生气栓的 6 危险。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突法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空气栓塞的防治措施有: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以防止空气栓塞发生。

(2)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3)立即为病人安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4)高流量氧气吸入

(5)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630、急性肺水肿发生的原因有: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典型表现:咯粉红色泡沫痰

防治急性肺水肿:

(1)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儿童、心脏病人必须特别注意。

(2)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高流量给氧

(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5)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利尿等药物。

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在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等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突法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空气栓塞的防治措施有:

(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以防止空气栓塞发生。

(2)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3)立即为病人安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4)高流量氧气吸入

(5)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1、输血的目的有:

补充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输入抗体、补体,增加***。如何检查库存血的质量:

正常库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血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者界限 7 清楚,且无凝血块。如血浆变红或浑浊,血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明显凝血块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不能输入。

32、冷疗法目的有: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2)控制炎症扩散;(3)减轻疼痛 ;(4)降低体温

冷疗的禁忌症有:

(1)循环障碍(2)组织损伤、破裂(3)水肿部位(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5)冷过敏者(6)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心

热疗法的目的:

(1)促进炎症消退(2)解除疼痛

(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保暖

热疗禁忌证有:(1)早期软组织扭伤、挫伤(48hr内)(2)未确诊的急性腹痛(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4)脏器出血(5)恶性肿瘤(6)金属移植物(7)麻痹、感觉异常这伸用。

33、抢救物品的“五定”制度: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

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心肺复苏步骤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三个步骤。

心肺复苏的目的: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保证重要脏器血氧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指征: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紫绀、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心电图检查、伤口不出血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手法:抢救者站或跪于患者一侧,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胸骨下陷大于5cm。胸外心脏按压应注意:(1)两手指不能触及患者胸壁(2)压力适当,频率为80-100次/分(3)婴幼儿,则用拇指或2-3个手指(4)放松时,抢救者的手掌不能离开按压部位(5)操作中途换人应在心脏按压、吹气间隙进行(6)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 单人2:30,双人1:5

34、临床死亡期患者的表现: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

35、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正确填写体温单:(1)用蓝色钢笔填写眉栏各项;用红色钢笔填写:手术(分娩)后日数。用红色钢笔在40~42 ℃间相应时间栏内填写入院时间、分娩时间、死亡时间、手术、专科、出院等时间。

(2)体温的绘制:一般口腔温度以蓝点“·”表示;液下温度以蓝叉“Ä”表示;直肠温度以蓝圈“o”表示。用蓝线相连。(3)脉搏的绘制:脉率以红点“·”表示,相邻的以红线相连。脉搏短绌心率以红圈“o” 8 表示,相邻心率用红线相连,脉搏与心率两曲线间用红笔划直线填满。

(4)底栏填写:用蓝色钢笔填写呼吸、血压、体重、尿量、大便次数、出入水量、及其它内容,数据以阿拉伯数字记录,免写计量单位。

医嘱:医嘱是医生拟定治疗、检查等计划的书面嘱咐,也是护士执行治疗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还是护士完成医嘱前后的查核依据。

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是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后 嘱方才失效.临时医嘱:临时医嘱是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

临时备用医嘱:临时备用医嘱(sos): 12小时内有效,只执行1次,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医嘱的处理原则:医嘱的处理原则是(1)先执行,后转抄;(2)先急后缓;(3)先临时后长期;(4)医嘱执行者签全名。

处理医嘱时应该注意:(1)医嘱必须经医生签名后才有效。(2)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查询清楚后执行。(3)医嘱及执行时间的写法以24h计。(4)凡已写在医嘱本上而又不需执行的医嘱,不得贴盖、涂改,应由医生用红笔写“取消”,并在医嘱后用蓝钢笔签全名。(5)医嘱应每班查对、每周总查对一次。(6)凡需要下一斑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班,并在护士交班记录上注明。

患者摄入量的内容有:摄入量的内容主要有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

每天排出量的内容有:排出量的内容主要有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量及伤口渗出量等。

病室报告的书写要求有:要求:(1)应在巡视和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书写(2)书写内容应全面、真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3)字迹清楚、不随意涂改,日班用蓝钢笔书写,夜班用红钢笔书写,但床号、姓名、诊断均用蓝钢笔填写。(4)填写时,先写床号、姓名、诊断;后报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明测量时间;再简要记录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5)对新入院、转入、手术、分娩患者,在诊断的下方分别用红笔注明“新”“转入”“手术”“分娩”,危重患者作红色标记“*”或用红笔注明“危”。(6)写完后,注明页数并签全名。

第三篇:基础护理知识急诊科1

基础护理知识急诊科1 考试时间:4分钟 总分:0分

一.单选题(共14题,每题0分)1.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在应用抗胆碱药时,下列哪项临床表现不能表明阿托品化:()A.颜面潮B.皮肤干燥

C.心率:110次/分D.肺部啰音增加

2.病情级别为Ⅱ级的急诊病人符合下列哪一项:()A.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病人B.有潜在危及生命的可能

C.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D.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 3.中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血胆碱酯酶活力为:()A.70%~50%B.50%~30% C.30%~29%D.

4.经口气管插管的深度是指:()A.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m±2cmB.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 C.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m±2cmD.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 5.有机磷农药中毒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是:()A.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B.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 C.头痛、头晕、乏力D.共济失调

6.蜜蜂蛰伤后,可用下列哪种液体涂擦:()A.3%氨水B.0.5%碘伏 C.75%乙醇D.95%乙醇

7.成人经鼻气管插管的深度为:()A.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B.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m±2cm C.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5cm±2cmD.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9cm±2cm 8.EMSS是下列哪项的缩写:()A.急诊体系B.急诊服务

C.医疗服务体系D.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9.急诊分诊时,一般将病人病情分为几级:()A.一级B.三级 C.四级D.五级

10.抢救急性乙醇中毒较理想的有效药物是:()A.美蓝B.纳络酮 C.安易醒D.阿托品

11.急诊分诊护理体检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观察病人的意识、精神状态B.查看双侧瞳孔

C.测量生命体征D.实验室检查

12.给中暑病人体内降温时,用于灌肠的葡萄糖盐水的温度为:()A.4~10℃B.10~15℃ C.0~4℃D.15~20℃

13.环境降温是中暑病人降温的方法之一,通常将室温调节为:()A.15~20℃B.20~25℃

C.26~30℃D.10~15℃

14.下列哪种药物可以对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的毒蕈碱样症状:()A.阿托品B.纳络酮 C.解磷定D.氯磷定

二.多选题(共9题,每题0分)1.院前急救原则包括:()A.先复苏后固定B.先止血后包扎

C.先救治后运送D.先重伤后轻伤E.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2.基础生命支持包括:()A.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B.畅通呼吸道 C.人工呼吸D.建立有效循环E.脑复苏 3.中暑病人降温的方法有:()A.环境降温B.体表降温

C.体内降温D.药物降温E.物理降温

4.蜈蚣咬伤后,可应用哪些药液敷贴:()A.3%氨水B.5%碳酸氢钠溶液

C.溶化的蛇药片D.20%硫酸镁E.75%乙醇

5.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临床表现的毒草碱样症状包括:()A.瞳孔缩小B.恶心、呕吐

C.腹痛、腹泻D.多汗、流涎E.肺水肿

6.为保持淹溺病人呼吸道通畅,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有:()A.清除口鼻中的异物B.将舌头拉出

C.取下义齿D.松开领口E.松解紧裹的内衣 7.电击伤的院内救护措施包括:()A.保持呼吸道通畅B.维持有效循环

C.脑水肿的防治D.维持水电解质平衡E.创面处理

8.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是:()A.立即终止接触毒物B.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C.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D.对症治疗.E.特殊解毒剂的应用 9.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出现阿托品化的临床表现包括:(A.颜面潮红B.皮肤、口腔干燥

C.肺部啰音增加D.心率增快E.瞳孔扩大 三.简答题(共14题,每题0分)

1.抢救急性乙醇中毒较理想的有效药物是什么?常用剂量是多少? 2.急诊分诊护理体检包括哪些内容? 3.何谓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4.中暑病人降温的方法有哪几种? 5.电击伤的急救原则和院内救护措施有哪些? 6.心肺脑复苏分为哪三期? 7.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8.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氧疗方法是什么? 9.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10.院前急救的原则是什么?)11.毒虫(蜜蜂、毒蜘蛛、蜈蚣、蛭类)蜇伤的简易处理方法是什么? 12.为保持淹溺病人呼吸道通畅。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13.气管插管的途径有哪两种?气管插管的深度是多少? 14.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和救治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 1.D 2.B 3.B 4.A 5.A 6.A 7.A 8.D 9.C 10.B 11.D 12.A 13.B 14.A 二.多选题 1.A,B,C,D,E 2.A,B,C,D 3.A,B,C,D,E 4.A,B,C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D,E 三.简答题

1.纳络酮是目前抢救急性乙醇中毒较理想的有效药物。根据病人临床表现,兴奋期用纳络酮0.4mg肌内注射,共济失调期0.4~0.8mg肌内注射,昏睡期0.8~1.2mg静脉注射,根据病情变化,必要时每半小时左右重复用药,至清醒后停药。

2.护士接诊后,首先观察病人的意识、精神状态,查看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应、敏感度,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对病人强调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但不宜做诊断。除注意病人的主诉外,可通过自己的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感受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辅助分析判断。

(1)用鼻闻:病人是否有异样的呼吸气味,如乙醇味、呼吸的酸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2)用耳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杂音或短促呼吸。

(3)用眼看:病人主诉的症状表现程度如何,哪些症状未提到。观察病人的面色,有无苍白、发绀,颈静脉有无怒张。

(4)用手摸:测脉搏,了解心率、心律及周围血管充盈度,可以探知皮温、毛细血管充盈度。触摸疼痛部位,了解涉及范围及程度。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是指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急、危、重、伤病人的身边,进行现场初步急救(院前急救),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的医院急诊室进一步诊治,少数危重病人需立即手术,送入监护病房或专科病室救治的过程。这一体系包括院前急救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和加强监护病室或专科病房,它们既有独立的职责和任务,又相互紧密联系,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的急救网。4.中暑病人降温的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

(1)物理降温:包括3种措施。①环境降温:迅速将病人安置在通风的树阴下;使用电风扇吹风;置于20~25℃的空调室内。②体表降温:冰水乙醇敷擦: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用加入少量乙醇(5%~10%)的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皮肤。冰水浸浴:将病人采取半卧位,浸于含碎冰块、水温在15~16℃的水中,水面不超过病人的乳头平面,浸浴每达10~15分钟应将病人抬离水面,测肛温一次。如肛温下降至38℃时,即停止浸浴;下降的温度若又回升到39℃以上时,可再行浸浴。③体内降温:用4~10℃的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1000ml经股静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也可给病人灌肠或采用胃管内灌入。

(2)药物降温: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①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②氯丙嗪:25~50mg稀释在4℃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内,快速静脉滴注,2小时内滴完。

5.急救原则:迅速脱离电源,注重现场急救,对心搏、呼吸骤停者施行心肺复苏术。院内救护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为使呼吸与心跳恢复,应尽早作气管插管,给予人工呼吸机正压供氧,并注意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

(2)维持有效循环:一般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开始后仍未听到心音时可使用心脏复苏药物。盐酸肾上腺素为触电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触电后发生室颤,行胸外电除颤。

(3)脑水肿的防治:可用冰帽,在颈、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使肛温维持在32℃,以降低脑代谢。并静脉用脱水剂及能量合剂,改善脑细胞代谢。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搏骤停病人血pH值明显降低,常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5)创面处理:用消毒无菌液冲洗后无菌敷料包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6.心肺脑复苏分为以下三期: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畅通呼吸道(airway,A),人工呼吸(breathing,B),建立有效循环(circulation,C)和转运等。

(2)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CLS):在BLS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包括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

(3)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PLS):包括脑复苏,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7.一般将病人病情分为四级。分清病人的轻、重、缓、急,决定就诊次序。

(1)Ⅰ级: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2)Ⅱ级: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而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3)Ⅲ级:急性症状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寒颤、呕吐、闭合性骨折等。

(4)Ⅳ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8.院前急救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将病人放置在空气新鲜处。

(2)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者,要保持气道开放,持续吸氧。

(3)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送至有高压氧的医院,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氧疗方法包括常压吸氧和高压氧治疗。氧气吸入,最好吸纯氧或含5%二氧化碳的混合氧,有条件者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宜早期应用。无高压氧舱条件者可经鼻导管给予高浓度氧,流量8~10L/min,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持续低浓度氧吸入,清醒后转为间歇给氧。

9.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①立即终止接触毒物;②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③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④特殊解毒剂的应用;⑤对症治疗。

10.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复苏后固定;②先止血后包扎;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救治后运送;⑤急救与呼救并重;⑥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11.(1)蜜蜂类蜇伤:立即用肥皂水擦洗,局部用3%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液(小苏打)湿敷伤口。若有蜂刺留在肉内,应及时消毒后用细针挑拨处理。若为黄蜂蜇伤则可用醋酸或食醋洗敷。

(2)毒蜘蛛蜇伤:伤处可看到有两个小红点,局部剧痛。伤员可出现面色青紫、出大汗、呼吸困难、脉搏慢等症状,需及时处理。如伤口在肢端,应立即用带结扎肢端伤口的近心侧,每隔20分钟放松1分钟,局部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伤口常规消毒后作“十”字形切口,用火罐抽吸毒液,再用苯酚烧灼才能放松结扎带。伤口周围敷以溶化的蛇药片,如蜇伤严重者可口服蛇药片。

(3)蜈蚣咬伤:除局部剧痛外,咬伤处有一对小口,并有淤点,周围红肿。用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冷湿敷,伤口周围敷以溶化的蛇药片。如咬伤严重者也应口服蛇药片。

(4)蛭类咬伤:发现蛭类附在皮肤上吸血时切忌用力牵拉蛭体,可用高渗盐水或盐粒洒在蛭体上使其自行脱落。伤口处用5%碳酸氢钠液加0.02%呋喃西林液冲洗后包扎。如伤口流血不止,可在局部应用止血剂。

12.为保持淹溺病人呼吸道通畅,应立即为淹溺者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有义齿者取下义齿,以防坠入气道。将舌头拉出,牙关紧闭者应设法撬开,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并可采用膝顶法或肩顶法,也可用抱腹法做倒水处理。

13.气管插管的途径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深度为:①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m±2cm;②经鼻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

14.临床表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时间与毒物品种、剂量和侵入途径密切相关。经皮肤吸收中毒一般在2~6小时后发病,大量口服约5~10分钟内出现症状。主要症状分三类:

(1)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瞳孔缩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流泪、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等。这类症状与毒蕈碱样作用相似,可用阿托品对抗。

(2)烟碱样症状: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过度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发生肌纤维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病人常有肌束颤动、牙关紧闭、抽搐、全身紧束压迫感,而后发生肌力减退和瘫痪,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等。急性中毒可分为三级:①轻度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多汗、胸闷、视力模糊、无力、瞳孔缩小,血胆碱酯酶活力为70%~50%。②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纤维颤动、瞳孔明显缩小、轻度呼吸困难、流涎、腹痛、腹泻、步态蹒跚、意识清楚或模糊,血胆碱酯酶活力为50%~30%。③重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并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麻痹、脑水肿、大小便失禁,血胆碱酯酶活力为30%以下。救治方法

(1)终止或减少有机磷农药侵入人体:①将中毒者尽快移离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环境,脱掉沾有毒物的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液彻底清洗毒物污染的皮肤、头发等;②经消化道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溅入眼内的毒物也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促进毒物排泄:输液、利尿、导泻均有助排泄毒物。

(3)应用解毒剂:选用胆碱酯酶复能剂与抗胆碱药联合救治。常用解磷定、氯磷定、阿托品、山莨菪碱。在应用抗胆碱药时,应注意个体差异,若达到毒蕈碱样症状消失或颜面潮红,皮肤及口腔转为干燥,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心率90~110次/分,瞳孔扩大但对光反应存在,此时表明已达到或接近阿托品化,应逐渐减为维持量,既要防止阿托品类抗胆碱药不足引起病情波动,也要防止阿托品类药物过量或中毒。

(4)全身支持治疗:①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变化;②对重度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压疮等;③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④预防和治疗脑水肿,予以脱水剂;⑤早期和及时识别与纠正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警惕和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

第四篇:基础护理知识点总结

1、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2、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3、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4、室内通风的作用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5、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内。

6、平车运送病人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

7、去枕仰卧位适用范围(1)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者(2)椎管内麻醉或脊髓穿刺后的患者

8、半坐卧位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所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3)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的患者(4)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9、端坐位适用范围: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

10、协助患者变换卧位时注意事项(1)颅脑术后,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2)颈椎、颅骨牵引的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3)各种导管和输液装置应安置妥当,防止翻身时导管连接处脱落或扭曲受压(4)石膏固定和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将患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5)操作时使患者尽量靠近护士,以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11、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

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减少组织的压力;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全范围的关节运动、按摩受压部位(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12、何谓医院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WHO提出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13、医院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14、清洁: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微生物。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是指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的作用原理:化学消毒灭菌的原理是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或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15、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域是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又称非无菌区。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人群流动少,在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和换床单(2)无菌操作前,操作者修剪指甲洗手,衣帽穿戴好,必要时穿戴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保存期以一周为宜(4)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明确无菌区域和非无菌区域的划分(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要面向无菌区并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操作台或腰部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和接触无菌物品(6)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钳(或镊);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不可再使用,应重新灭菌(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16、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污染区是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17、隔离原则的一般消毒隔离(1)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3)护理人员穿隔离衣前,必须备齐所需的物品,并集中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计划(4)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或落地的物品应视为污染,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病人的衣物、信件、钱币等经熏蒸消毒后才能交家人带回;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入公共下水道;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置污物袋内,袋外应有明显标记(5)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在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6)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隔离的重要性和暂时性以取得信任和合作(7)了解病人的心理情况,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尽量解除病人因隔离而产生的恐惧、孤独、自卑等心理反应。(8)解除隔离需在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后,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停止隔离。

18、紫外线的杀菌机制(1)促进微生物的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2)破坏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3)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氧化能力丧失(4)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19、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时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使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

健康成人不同部位温度的正常范围:口腔温度 36.3~37.2℃ ;肛门温度 36.5~37.7℃;腋下温度 36.0~37.℃

体温过高或发热: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3)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发热患者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主要措施有:收集资料、降温措施、饮食调养、保持清洁和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口温:禁用于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患者。

腋温:适用于口鼻手术、呼吸困难患者;禁用于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患者。肛温:适用于婴幼儿、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患者;禁用于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

20、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正常血压的范围是(肱动脉)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 60~89mmHg;脉压30~40mmHg 异常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1)密切监测血压:做到“四定”---定部位、定体位、定时间、定血压计(2)观察病情(3)注意休息减少活动(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5)保持稳定的情绪(6)注意饮食合理(7)健康教育

21、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钟

22、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23、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不能张口的病人、早产儿和病情危重、拒绝进食的病人。测量鼻饲法插入的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一般成人鼻饲法插入的长度是:45-55cm。

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2)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24、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解除便秘、肠胀气(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注意事项: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2)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3)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

保留灌肠目的: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的目的。

慢性细菌性痢疾灌肠时应取: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灌肠时应取: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保留灌肠插入直肠深度15~20cm;大量不保留插入深度为7~10cm;清洁灌肠没有规定临床上一般采用15cm

25、多尿: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或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无尿者。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且每次尿量少。

26、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以减轻痛苦。(2)协助临床诊断。(3)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 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手术后(4)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

27、留取尿标本时常用的防腐剂的作用:

甲醛:固定尿中有机成分,防腐。常用于尿细胞记数。浓盐酸: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防腐。

甲苯:保持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变,防腐。常用于尿生化检验。

28、给药的原则有哪些?三查七对的内容有哪些?

(1)按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安全正确用药、按需要进行过敏验、密切观察反应、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

29、健胃药要在饭前服用;帮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饭后服用。

止咳糖浆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因此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止咳糖浆。

服用强心甙药物应注意: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心率)及心律,脉率低于60次/min或节律不齐,应停服并报告医生。

30、无痛注射技术: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刺激性强的;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常见的注射法:(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掌握注射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度)

肌内注射法常用的部位: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定位法(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2)“联线法”: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时应注意(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屈曲(3)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采用臀中、小肌注射(4)长期注射者,应轮流交换注射部位(5)进针角度为90 °,深度为2.5cm(针梗2/3)(6)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注意配伍禁忌。

31、如何判断青霉素皮内试验结果?如何记录?

注射后20min观察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有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结果记录:阴性用蓝色笔记录为(—)、阳性用红色笔记录为(+)。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1)立即停药,就地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l(3)给氧(4)使用抗组织胺药物(5)补充血容量(6)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7)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记录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反应的发生(1)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3)严密观察病人反应(4)青霉素应现用现配(5)配置试验液或稀释青霉素的生理盐水专用 链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处理不同之处在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以减轻链霉素的毒性症状。

32、如何为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阳性病人进行脱敏注射法? TAT脱敏注射法

次数 TAT量(ml)加生理盐水量(ml)注射法 1 0.1 0.9 肌内注射 2 0.2 0.8 肌内注射 3 0.3 0.7 肌内注射 4 余量 稀释成1 ml 肌内注射

TAT脱敏注射时应注意多次小剂量注射药物、每隔20min注射一次、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出现全身反应即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

33、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液的目的有:(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补充营养,供给能量。(3)输入药液,治疗疾病。(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如何调节输液滴数:根据病情、年龄及药液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40~60gtt./min,儿童20~40 gtt./min。对于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静脉输液溶液不滴的原因:针头滑出血管外、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压力过低、针头阻塞、静脉痉挛。

常见输液反应: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

34、急性肺水肿发生的原因有:(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2)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典型表现:咯粉红色泡沫痰,防治急性肺水肿(1)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儿童、心脏病人必须特别注意(2)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高流量给氧(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5)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利尿等药物 空气栓塞发生的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在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看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等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有发生气栓的危险。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突法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低,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空气栓塞的防治措施有(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以防止空气栓塞发生(2)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3)立即为病人安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4)高流量氧气吸入(5)有条件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5、输血的目的有:补充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输入抗体、补体,增加白蛋白。

如何检查库存血的质量:正常库血分为两层,上层为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层为血细胞呈均匀暗红色,两者界限清楚,且无凝血块。如血浆变红或浑浊,血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明显凝血块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不能输入。

36、冷疗法目的有(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2)控制炎症扩散(3)减轻疼痛(4)降低体温

冷疗的禁忌症有(1)循环障碍(2)组织损伤、破裂(3)水肿部位(4)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5)冷过敏者(6)禁忌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心前区、腹部、足心

热疗法的目的(1)促进炎症消退(2)解除疼痛(3)减轻深部组织充血(4)保暖

热疗禁忌证有:(1)早期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2)未确诊的急性腹痛(3)鼻周围三角区感染(4)脏器出血(5)恶性肿瘤(6)金属移植物(7)麻痹、感觉异常者慎用

38、抢救物品的“五定”制度: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

39、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将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心肺复苏步骤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三个步骤。心肺复苏的目的: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保证重要脏器血氧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指针: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紫绀、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心电图检查、伤口不出血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手法:抢救者站或跪于患者一侧,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胸骨下陷46h或空腹时进行,要记录胃内潴留量

41、临床死亡期患者的表现: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

42、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简明扼要。正确填写体温单:(1)用蓝色钢笔填写眉栏各项;用红色钢笔填写:手术(分娩)后日数。用红色钢笔在40~42 ℃间相应时间栏内填写入院时间、分娩时间、死亡时间、手术、专科、出院等时间(2)体温的绘制:一般口腔温度以蓝点“·”表示;液下温度以蓝叉“x”表示;直肠温度以蓝圈“o”表示。用蓝线相连(3)脉搏的绘制:脉率以红点“·”表示,相邻的以红线相连。脉搏短绌心率以红圈“o”表示,相邻心率用红线相连,脉搏与心率两曲线间用红笔划直线填满(4)呼吸的绘制:呼吸以以蓝点“·”表示,相邻的呼吸用蓝线相连(5)底栏填写:用蓝色钢笔填写血压、体重、尿量、大便次数、出入水量、及其它内容,数据以阿拉伯数字记录,免写计量单位。

43、医嘱:医嘱是医生拟定治疗、检查等计划的书面嘱咐,也是护士执行治疗等工作的重要依据,还是护士完成医嘱前后的查核依据。长期医嘱:长期医嘱是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至医生注明停止后医嘱方才失效.临时医嘱:临时医嘱是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一般只执行一次。临时备用医嘱:临时备用医嘱(sos): 12小时内有效,只执行1次,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医嘱的处理原则:医嘱的处理原则是(1)先执行,后转抄;(2)先急后缓;(3)先临时后长期;(4)医嘱执行者签全名。处理医嘱时应该注意:(1)医嘱必须经医生签名后才有效。(2)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查询清楚后执行。(3)医嘱及执行时间的写法以24h计。(4)凡已写在医嘱本上而又不需执行的医嘱,不得贴盖、涂改,应由医生用红笔写“取消”,并在医嘱后用蓝钢笔签全名。(5)医嘱应每班查对、每周总查对一次。(6)凡需要下一斑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班,并在护士交班记录上注明。

44、患者摄入量的内容有:摄入量的内容主要有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

每天排出量的内容有:排出量的内容主要有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量及伤口渗出量等。

45、病室报告的书写要求(1)应在巡视和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书写(2)书写内容应全面、真实、简明扼要、重点突出(3)字迹清楚、不随意涂改,日班用蓝钢笔书写,夜班用红钢笔书写,但床号、姓名、诊断均用蓝钢笔填写。(4)填写时,先写床号、姓名、诊断;后报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明测量时间;再简要记录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5)对新入院、转入、手术、分娩患者,在诊断的下方分别用红笔注明“新”“转入”“手术”“分娩”,危重患者作红色标记“*”或用红笔注明“危”。(6)写完后,注明页数并签全名。

第五篇:护理类专业知识护理学基础部分

护理类专业知识

护理学基础部分

一、绪论

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性质和范畴(护理学的性质;护理工作的范围);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护理概念(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整体护理概念)。

二、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

护士的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仪表素质);护士的行为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护士的非语言行为)。

三、护理理论

护理模式(佩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奥瑞姆的自理模式;罗伊的适应模式);护理的支持性理论(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压力—适应理论);沟通(沟通概念;沟通的形式;沟通的层次;护患有效沟通与沟通技巧;影响沟通的因素;治疗性沟通)。

四、护理程序

概述(护理程序概念;护理程序与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特性);评估(收集资料的目的;资料的类型;资料的来源;资料的内容;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组织和记录);护理问题(护理问题的概念;护理问题的组成;护理问题的陈述方式;书写护理问题的注意事项;合作问题一潜在并发症;护理问题与医疗诊断的区别);计划(排列优先顺序;制定预期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实施(实施前的准备;实施计划;实施后的记录);评价(资料的比较与判断;修订护理计划);护理病案的书写(护理病案的内容;护理记录单;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

五、医院和住院环境

医院(医院的任务;医院的种类);门诊部(门诊的护理工作;急诊的护理工作);病区(病区的设置和布局;病区的环境管理;铺床法)。

六、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病人入院的护理(住院处的护理管理;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病人出院的护理(出院前的护理;床单位的处理;有关医疗文件的处理);运送病人法(轮椅运送法;平车运送法);家庭病床(家庭病床的概念;收治的对象与范围;

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

七、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各种卧位(卧位的性质;常用卧位);帮助病人更换卧位方法(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帮助病人移向床头法;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注意事项);保护具的应用(目的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八、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清洁、清毒和灭菌(概念;消毒、物理灭菌的方法和化学法灭菌方法);无菌技术(概念和原则;基本操作法);隔离技术(概念;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隔离消毒原则;隔离技术操作)。

九、病人的清洁护理

口腔护理(目的;用物;常用漱口溶液及其作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头发护理(床上梳发;床上洗头要点;头虱、虮卵的灭除法);皮肤清洁护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褥疮的预防和护理(概念;发生的原因与诱因;易发部位;分期与临床表现;预防;护理);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的目的和内容;晚间护理:目的和内容)。

十、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体温的产生与调节;正常体温;异常体温;测量体温的方法;体温曲线的绘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方法);脉捕的评估及护理(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异常脉搏;测量脉搏的方法);呼吸的评估及护理(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异常呼吸;测量呼吸的方法);血压的评估及护理(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异常血压观察;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一、患者饮食的护理

医院饮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鼻饲饮食(目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出入液量记录法(内容和要求;记录方法)。

十二、冷热疗法

热疗法(目的及影响因素;禁忌证;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冷疗法(目的及影响因素;禁忌证;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十三、排泄护理

排尿护理(正常与异常排尿的观察及影响因素和护理问题;尿失禁、尿潴留的护理;男、女病人导尿术及留置导尿管护理);排便护理(正常与异常粪便的观察;便秘、腹泻与大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各种灌肠法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排气护理(肠胀气病人的护理;肛管排气目的及操作方法)。

十四、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给药的基本原则(药物的领取与保管原则;药疗原则;给药途径及次数和时间);口服给药(取药、配药和发药的方法;注意事项);雾化吸入疗法(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注射法(注射原则;用物准备及药液抽吸的方法;各种注射法的定义、目的、部位、体位、持针姿势、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及注意事项);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皮试液剂量、皮试结果判断、过敏反应表现及护理;链霉素皮试液剂量及过敏反应护理;TAT皮试液剂量、结果判断及脱敏注射法;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皮试液剂量;碘过敏试验法)。

十五、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及作用;输液的目的与适应征;静脉输液的部位与方法;注意事项;输液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静脉输血法(血液制品的种类;输血目的;输血前准备;输血途径及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十六、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的原则(保证标本的质量;培养标本的采集);各种标本采集法(静脉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尿标本采集方法;粪便标本采集方法;痰及咽拭子标本采集方法)。

十七、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

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病情观察的内容;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抢救室的管理(抢救室的设备);抢救配合操作—吸氧法(缺氧的症状及吸氧适应征;氧气筒及氧气表的装置;鼻导管给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他供氧方法;氧气吸入的浓度及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方法);抢救配合操作—吸痰法(吸痰的目的;电动吸引器吸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抢救配合操作——洗胃法(洗胃的目的与操作前准备;口服催吐法;漏斗胃管洗胃法;注洗器洗胃法;自动洗胃机洗胃法;洗胃注意事项;几种药物中毒的灌洗溶液和禁忌药物);抢救配合操作——心肺脑复苏术(心脏聚停的原因;心脏聚停的临床诊断;心肺脑复苏术);抢救配合操作——人工呼吸器使用法(简易呼吸器的装置和操作步骤;人工呼吸机通气参数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十八、临终病人的护理

死亡的概念和分期(死亡的概念;死亡过程的分期);临终病人的护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临终病人的躯体及心理护理);尸体护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九、医疗文件的书写与保管

医疗文件的重要性及书写和保管要求(重要性;书写要求及保管要求);医疗文件的书写(医嘱的内容、种类、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特别护理记录单的记录方法;病室报告书写要求、书写顺序及交班内容)。

二十、病区护理管理

特点和内容(特点;内容);组织行政管理(工作分配原则);业务技术管理(病区环境的管理;护理质量管理)。

转载来自

下载基础护理知识总结[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础护理知识总结[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护理重点内容总结

    基础护理重点内容总结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映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外环......

    护理知识

    大量输血时应如何配血? 有时患者因外伤、出血、手术输血等病情需要,在短期内大量、迅速地输入异体血液,以维持正常生命和生理功能。输血量通常在500毫升以上,或l000、2000甚至40......

    护理知识

    从踏上护理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怀着一种对护理工作无比热爱的情怀, 倾注全力的投入到了儿科护理工作并始终保持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配合护士长......

    PHP基础阶段知识总结[大全]

    php基础阶段内容: 1 php 基本概念,常规语法 什么是php 一种服务器端的 HTML 脚本/编程语言,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

    基础护理试题

    护士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一患者以“急性阑尾炎”腹痛入院,护士应给予满足的需要是 (A )A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爱与归属需要D 尊重需要 2、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某一护理措......

    名词解释基础护理

    名词解释: 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改变体位.称为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称为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楚,也有......

    基础护理演讲稿

    许多护士都有这样的误解:我一个堂堂大学毕业生怎么能给病人整理床铺、洗头、洗脸甚至伺候大小便呢?那可是保姆干的活,让我干不是大材小用了吗?其实不然,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

    基础护理内容

    基础护理内容:面部清洁、梳头、口腔护理、足部清洁、协助有效咳嗽、协助有效床上移动、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留置尿管护理、协助更衣、修剪指甲、压疮预防、失禁护理、床上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