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
株洲市2010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总结
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7轮大暴雨的大范围、长时间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
株洲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株洲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
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55个,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气象台开始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主要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
二、制度健全,科学预警
株洲市地质灾害预警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掌握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在全市地质灾害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与主要致灾因素——降雨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气象预报适时对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预报预警。2010年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等,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株洲市气象局针对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易发区,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与国土资
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同时国土资源局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气象部门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报预警,从而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 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
作用。
四、群测群防,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两家单位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
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
典型避让事例
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置了100多名群众。
五、存在不足的地方
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
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
第二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总结会发言材料(范文)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发言材料
气象台
曾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联合召开2010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气象台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
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了7轮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暴雨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
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我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60个,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我台开始着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二、国土、气象联合,科学预警
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国土资源局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比较了解。我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株洲市国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地质灾害出现后,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我台专业技术人员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警预报。两个部门的专家在今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势联合,尽职心尽责,为地质灾害的科学预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敬岗爱业,工作严谨、操作流程规范
国土、气象两家都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敬岗爱业,工作严谨,讲求高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局的易局长、周局长、鲁局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多次专题会议进行布臵安排。在今年两家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国土局的伍海主席、监测站的傅坚站长等同志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我台的干部职工,促使我台全力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最好。年初,两家为了把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好,于3月份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等,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的顺便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
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 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五、应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我台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 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
典型避让事例
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臵了100多名群众。
六、存在不足的地方
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
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
2010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发挥了气象预警在 地质灾害防治中防灾减灾的作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领导及社会对气象预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台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加强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加强与国土资源局的进一步合作,创新举措,上下求索,把我市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第三篇:2010年国土局地质灾害预警方案
株洲市二〇一〇
地质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方案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和构建平安株洲,现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湘国土资发
[2003]54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人民政府《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气象服务预防地质灾害的特点,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组织领导
地质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的工作涉及面大、技术含量高,需要进行组织协调的事务繁多,为此,将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顾 峰
副组长:伍海 鲁金舟
成员:曾欣傅 坚吴孝航粟志钢 李煜李细生 汪大春
二、工作内容
1、国土资源、气象两家及时联合向本市党委、政府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2、国土资源、气象两家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地质灾害
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
3、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向气象部门提供全市相关监测网
络人员名单和电话号码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地名称;
发生地质灾害后,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将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通
报给市气象台;
4、气象部门采集并及时向本市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
指挥部提供雨情实况信息;
5、气象部门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提供雨情预报和雨情
实况信息;
6、市气象局给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局领导和有关科室
人员安装地质灾害监测相关平台。
三、服务形式
1、气象局及时向国土资源局提供雨情预报和雨情实况
信息:当气象部门预报有大到暴雨以上天气过程时,及时通
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向市国土资源局通报;强降
水过程或长时间降水过程出现后,市气象局及时利用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国土资源局通报雨情实况。
2、当强降雨有可能引发3级以上地质灾害时,国土资
源、气象两家联合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信息:双方联合制作预报后,以双方名义用文字向党委、政
府汇报。(说明:预报等级,统一划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
很小、2级为可能性较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
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其中3级在预报中为注意级;4级
在预报中为预警级;5级在预报中为警报级。)
3、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预警信息:
国土资源、气象两家联合通过电视、手机短信、96121电话
主叫服务系统、96121电话自动答询系统、气象网站等向全
市人民发布,特别是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区、重大地质灾害隐
患点所在地的服务工作。
4、采集并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提
供雨情实况信息:市气象局为党委、政府和防汛指挥部开发
好气象监测资料显示平台,将全市所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网资
料随时能在平面上显示,实现气象资料共享。
四、有关费用:
1、免费服务四项:
(1)、市气象局为市国土资源局安装的显示平台;
(2)、气象部门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提供雨情预报和雨
情实况信息;
(3)、国土、气象两家联合向市党委、市政府提供地质
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4)、气象部门及时采集并向市党委、市政府和市防汛
抗旱指挥部提供雨情实况信息。
2、收费服务:
市气象部门向社会公众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
防灾减灾信息:因利用96121电话主叫服务系统和手机短信
系统向各责任人和广大农村群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和防灾
减灾信息需支付通讯运营商费用,工作运行、系统设备维护
也需要维持经费,市国土资源局2010年给市气象局支持三万元。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株 洲 市 气 象 局 2010年3月
第四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气象局转发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气象局转发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
浙土资发〔2003〕83号
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气象局:
现将《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9号)转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国土资源厅与省气象局商定从2003年开始,每年汛期(4-10月)由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共同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省级具体业务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省气象台、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气象信息中心承担。
二、2003年开始省级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按《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试运行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预报预警工作,待条件成熟后,投入正式运行。
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按国土资发〔2003〕229号的要求统一划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2级为可能性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当出现3级及以上等级时,发布预报预警。
四、预报预警结果由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和省气象台以会商的形式签署,气象部门利用现有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制作。预报预警发布的名称为:“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署名为: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在浙江电视台气象预报节目中发布,并同时在省国土资源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七、为保障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开展,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气象局要积极争取将工作经费列入当地地方财政预算,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
附件:浙江省市、县(市)地质灾害预警区灾情表
浙江省气象局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二00三年九月二日
第五篇: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使震区山体普遍松动,岩层变形、断裂,加之汛期降雨过程较多,随时可能发生新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全省在防范地质灾害方面的形势显的更加严竣。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央领导曾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
指示和部署。
作为国土资源部门在防范地质灾害工作上已形成刻不容缓之势,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辖区内灾害隐患点分布、发育等状况,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预见性的分析能力,贯穿整个防范地质灾害工作过程,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当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恢复和重新建设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较好地为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技术支撑,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
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为群测群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和监测选点应坚持“四必须”。一是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的必须设点;二是对村庄、集镇、厂矿和居民点构成威胁的必须设点;三是威胁公路、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必须设点;四是威胁重大基础建设的必须设点。
注重地质灾害调查注重科学评估。对普查出的隐患点要展开综合分析,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对潜在的危险要作出科学判断,对隐患点的危险程度提出搬迁避让、撤离避险、监测预警等具体建议,及时提供给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和条例规定,搞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突出“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好“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应急治理与常治理相结合,突出应急治理原则;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原则;四是坚持当地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实行辖区负责的原则。
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点所在乡(镇)、村、组及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单位,单位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成立监测组,成员由乡(镇)、村、组、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受威胁群众共同组成,并设置电话、传真等通讯设备。监测组设立后要迅速与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对接,形成县、乡(镇)、村、组、监测点“五位一体”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系统。县、乡(镇)、村、组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组织对监测人员进行监测知识培训,使他们达到能正确监测、判断灾害发生前的各类迹象和全面掌握灾情速报以及应急防灾、救灾和预警发布等方面的常识。
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对滑坡、地裂缝一般采用滑坡预警伸缩仪和裂缝报警器等,还应结合人工巡视地貌、地表植被和标志物的各种微细变化,汛期要24小时强化监测。对监测信息反馈和处理,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测数据、信息收集汇总,上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便进行科学安排部署。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并上报上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工作。
继续建立健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制度、地质灾害查询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等制度。
建设群专结合预报预警系统
国土资源部门要实行归口管理和指导乡(镇)、村、组、监测点四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主要负责监测资料和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要积极与气象、水利部门紧密配合,综合气象、水文数据和监测资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向相关乡(镇)、村组和有关单位发出预警通知。要负责组织各乡(镇)、有关单位编写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上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要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和定期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包括村组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
应注重的四个环节
注重主动服务意识。当地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国土资源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针对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需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与服务对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参与排危除险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地质灾害工作的整体效用。
注重经费投入。一是政府要加大对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配备交通工具,测量、监测仪器、电脑等设备和必须的工作经费;二是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项目及经费,保证监测、防治工作顺利
进行。
注重知识结构搭配和业务知识培训。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体系组建事关重大,隐患监测点监测员应尽量选任有较强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青人。有针对性地对监测员在识灾、防灾知识和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进行业务知识强化培训,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强硬了,才能有利于整个系统正规、高速化运作。
注重监测数据统计信息化、网络传递快速化。监测数据包括地质灾害点资料,动态变化数据等,要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在信息系统中,以确保网络传递快速化,监测数据最好以曲线、图表等形式体现,为隐患点发展趋势分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