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

时间:2019-05-12 07:3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

第一篇: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

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

目录

桥牌的思维与梦想 集约高效的第三条路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的优势 桥牌的第三功能 桥牌是妥协的艺术 桥牌技术的本质

桥牌的思维与梦想

很多人认为聪明、时间多,经过艰苦的努力,也能在省(区、市)甚至全国的桥牌比赛中取得冠军或崭露头角,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也很多。实际情况是,很多人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初几年确实有不小的进步,在本地小有名气,但是后来进展甚微,甚至感觉有点踏步不前。所以我们面临这样一个事实:聪明+努力 ≠ 冠军(好成绩)。

桥牌赛场上的成功取决于很多种因素,个人的素质条件不能差,这是首要条件,但是聪明与个人素质条件好不能划等号,仅仅用“聪明”两字来评价个人的素质条件远远不够。很多人加入桥牌行列之后,很快被桥牌的魅力所迷倒,因此树立了要在桥牌竞赛中竞争夺冠的理想。有理想是好事,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有些条件是生来就具备并且无法改变的,所以要认清在桥牌的前进方向上,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个人素质就至关重要了。专业牌手对个人素质条件的要求可以有很多方面,这里只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够条件的,我觉得只能认命,往专业牌手方向发展毫无前途,更不必做争夺全国赛冠军的打算。

我们常说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我准备要谈三个方面中的两个),在棋类中,形象思维不太行的棋手是没有前途的,逻辑思维差一点影响却不大。参与桥牌(不是指专业牌手)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均有一定的要求,太低不行。我们拉拢大众来学桥牌,常说“会两位数的加减就行”,当然我们心里有数这是为了扩大桥牌队伍之“善意的谎言”。正因为参与桥牌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均有一定的要求,才会出现不少人退出桥牌的现象。

逻辑思维好则叫牌技术能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形象思维好则做庄防守比较出色。棋类爱好者转到爱好桥牌时,此现象比较明显。(题外话,棋类爱好者在棋类方面进展不大的话,不妨试试桥牌,你未能发挥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桥牌中大有用武之地)。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示比较容易把文字在脑海中变成图象,甚至变成可移动的牌,有的人你给他讲一个三四张牌的打牌过程,他理解不了;用真实的扑克牌来摆,他一下明白过来了,就属于形象思维能力差。据我的教学经验,女性桥牌爱好者的形象思维略逊于男性。

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示头脑同时允许多个逻辑链工作,或者一个多分支的树形逻辑链能够正常工作或显示。反映在桥牌上就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某一层安排,可以用逻辑关系来联系或表示,或者通过逻辑关系找出分支。叫牌体系不少人是死记硬背以及通过实际运用来熟记,那些靠逻辑关系类推,迅速掌握一个叫牌体系的人,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现。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者有一个比较强的话,在桥牌中都可能有出头的机会,或者说比较容易在本地崭露头角。但是,这两者不均衡的话,前程堪忧,即在赛场上可能会有几副牌让你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是最终比赛成绩不会好。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差的人只能玩娱乐桥牌,去打比赛肯定一败涂地。

我观察到的省级比赛中,形象思维比较好的牌手,叫牌过程大多是应付过去,比较粗糙,然后在做庄或防守中发挥功力。只要这副牌不属于难叫类,结果就取决于做庄或防守了。恰好,难叫的牌所占比例不高,叫牌过程也存在歪打正着的现象,形象思维好(也就是做庄防守出色)的牌手,只要叫牌方面不是明显差,基本上都能在赛场拥有竞争力。这类牌手是赛场的主流。比省级更高的比赛我了解不多,所以说不出什么。

逻辑思维好的牌手很少,这类牌手很容易叫出一些艰难的局或满贯,杀伤力相当强。一些问题提前在叫牌阶段中解决(有“叫、打一体”的味道),也就是避免了有漏洞的甚至必宕的定约。某些牌因叫牌不好,难题在做庄中出现,例如选择有将还是无将局会把难题留到做庄阶段,一旦形象思维不太行,做庄差,会导致重大失分。加之逻辑思维好的牌手与逻辑思维差的牌手在叫牌认识上相差较大,不太容易协调,所以逻辑思维好、形象思维差的牌手不是赛场的主流。

从上面两个方面知道,形象思维差或者逻辑思维差都是不行的,而且两者还不能相差太明显。同时也可看出,形象思维好的牌手,如在叫牌方面没改善(与是否引入约定叫无关),即便能在赛场红几年,最终还是会落到别人后头。

无论形象思维能力强,还是逻辑思维能力强,都是天生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分”。天分就是天分,是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的。有句古语叫“勤能补拙”,天分方面的“拙”也确实能补,但有很大局限性。我们后天加强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这是挖掘潜力,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智力开发。智力开发确有作用,但是不能大幅度地补偿天分的不足。

通过几年的实战,有的人某些方面的能力呈增长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越来越强,这与个人的身体状况有关。早期智力没有得到开发的,后 来看出有增长趋势,表示这个人的潜力正在发挥出来,不代表潜力无穷。相当多的人,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处在未被挖掘的状态,参与桥牌之后,其原先的潜力被激发出来,看到自己进步,也是迷上桥牌的一个原因。但是不要盲目乐观,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参与桥牌对智商没多大影响,影响比较大的是情商,这是因为他们参与桥牌时,智力已不存在开发的问题。

第三,要有一颗强壮的心。这是个人素质条件中最容易忽视的,强壮的心脏可以保证大脑能够较长时间的工作仍处在清醒状态。我觉得这个条件是能够在桥牌大赛中竞争的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技术全面的高手,打比赛打到一半就处于晕乎乎的状态,是绝无可能发挥水平的。所以有发现自己心脏明显比别人弱,一定要放弃在赛场竞争出成绩的念头。这是量力而行,不应该勉强为之。我加入桥牌行列并参与赛场上的竞争之后,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缺陷,于是放弃了在赛场的竞争,转向桥牌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可以炫耀的地方。所以说,针对各项素质不同的人,不应该每个人不问自身条件都往赛场竞争方向发展。

揭示不宜往专业牌手方向发展的秘密,估计会打破一些桥牌爱好者的梦想。梦想被打破是痛苦的,对这部分桥牌爱好者,我向你们说一声“对不起”。揭示这个,是因为不想让随便浪费时间的人更多,有些人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还在做无谓的努力,还蒙在鼓里,不说出来我心里不安。有人会痛恨别人说破自己脆弱的、不堪一击的理想,“可恶,除了这个梦想我什么都没了,你为什么要打破我的美梦?”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拥有伟大的主体思想,精神上是最富有的,你觉得不错,但是其他人希望有别的选择。

我希望参与桥牌的人都能够理解,往专业牌手方向发展并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或唯一选择。其实,摆正自己在桥牌中的位置,也就是说自己给自己在桥牌中的定位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

集约高效的第三条路

目前,国内桥牌爱好者在走两条路,一条是竞技桥牌,另一条是娱乐桥牌。但著者推崇的是第三条路。

玩竞技桥牌要投入很多精力,看很多的书。玩娱乐桥牌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不看书的。如果他们去打比赛,成绩会很差,所以他们基本不打正式的比赛。

被大量桥牌书的熏陶,桥牌爱好者中很多人成了求道派,在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很认真地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求道派很耗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做求道派相当辛苦,而且受到天分方面的制约,收到的效果也有限。

另有一部分人,看了不少的书,也花了不少时间来练牌,虽然他们投入的时间不是全部,但他们参照的仍然是竞技桥牌。由于受桥牌舆论界的影响,在这条路上走的人不少,可 是竞技桥牌很不容易,所以这些人的比赛成绩也不理想。

桥牌界人士都推崇多读桥牌书,20世纪末之前国内生活节奏比较慢,那时有很多时间来看书。21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已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书,通读各种桥牌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另一方面,已出版过的桥牌书有几百种,就连看简介都是负担,更不要说都去读了,快节奏时代只能选择有限的桥牌书来学习或阅读。

第三条路,既不是竞技桥牌也不是娱乐桥牌。核心是不要看太多的书——看不过来;不要用太多的技术——太累。主张看有限的书,按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在比赛中贯彻特定的方案(当然是第三条路的方案),就可以取得不差的成绩。指导思想是投入不太多、产出不太差即可,这样,“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不会太低,符合集约高效的原则,也符合快节奏时代不能耗太多时间的要求。

桥牌的理论在变化中,这是桥牌在进步,但是基础的内容基本上不会改变。著者的系列桥牌书属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不必担心学了之后会过时。相反,有很多桥牌爱好者忽视基础去追求时髦、追求最新的理论发展,到头来他们的基础很差,常常打着打着突然在一副简单的牌上栽了跟头,这样的状况绝不会获得一场比赛的好成绩。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的优势

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都属于低档的桥牌技术,只学这些,怎能抵挡会高级技术的对手?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质的问题。2009年我到外地给某单位讲桥牌基础课,顺便也和他们单位的主力队员谈到过这个问题。

首先,一般的桥牌爱好者的时间有限,什么技术都学的话,铺开的面广,所有的东西都点到,肯定是无法熟练各项技术的。别人也是面面俱到,但人家时间比我们多,我们以所有的不熟练对人家的所有熟练,我们绝无获胜的可能。我们用将近100%的时间来弄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弄熟相关的技术。恰好,比例相当大的桥牌爱好者喜欢钻研中高级技术,相对忽略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其次,高级的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得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中高级的技术也很有诱惑力,于是这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耗去了其他队大部分时间,疏忽了基本功方面的时间投入。

以上一正一反的走向,使我们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熟练程度超过对手(很多队),因而在劣势中造出局部优势。虽然我们投入的总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多,但 “有所为有所不为” 造就了我们局部的优势。否则所有技术都与别人一样并且低别人一个档次,那是绝无可能取胜的!

以上观点获得了他们的认可,并且坚定了信心,因为他们也曾遇过强队,有输有赢。有一次碰一个懂得很多高级技术的强队,强队小输一点,强队队员很不服气地说“竟然败给你们?!这次没碰到合适的牌,否则你们不输才怪”。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对手(强队)钻研的牌没出现,没有机会发挥,所以输了!

中高级的技术确实有趣,在现有桥牌书上可找到的这些中高级技术,其出现率是很低的(低于10%),花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来熟悉这部分内容,感觉良好。但是,桥牌是一项与概率的关系密切的游戏,到了比赛场上,出现这样的牌的机会低于10%,一场比赛出现不 了两三副,辛辛苦苦地准备却没能用上,面临简单技术的牌却因忽视练习而不能应付自如,这样的“强队”学习和训练的效率是很低的,原先投入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基本没回报。这样的“强队”很多,成绩常不理想,我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之后也有较多机会把他们打败。

桥牌的第三功能

昨天,一同事跟我说,来单位几十年,非常庆幸跟我学了桥牌,这些年学到的、最值得的东西桥牌算一个。从桥牌活动中得到的东西超出了桥牌,例如如何处理当前这个局面,或者就目前条件选择更好的结果……

(看样子是认为我过几天就退休了,肚子里有话得倒一倒。)

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何惊讶?这个职工的桥牌水平并不高,可以说很低,他连单位2队队员都排不上(连转移叫都不用),他有这样的收获,是我没想到的。其实正因为如此,更彰显出我在单位普及桥牌的方向正确。

我在单位普及桥牌,是从介绍很低档的叫牌法开始的,这样的做法常被人(特别是高手)质疑,但是多年来的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这是一个普及桥牌很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很多桥牌著作中,很容易看到恨不得一个晚上就把初学者拽到高级的做法,这是一个错误的倾向,这也是桥牌普及失败的原因之一。

朋友,桥牌并非只是竞技和娱乐,参与桥牌却获得桥牌之外的东西,当属于玩桥牌的上高境界,并且与你的牌技高低无关。

桥牌是妥协的艺术

桥牌的比赛形式决定了比赛的输赢取决于两个人合作的结果,一场比赛的结果取决于一对牌手的发挥。一般来说,一对牌手的水平会有高低之分,根据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两个牌手的发挥,不是取决于水平高的牌手的发挥,而是取决于水平低的一个牌手的发挥。由此可以推理出来:为了让一对牌手的水平最大程度的发挥,怎样保证水平稍低一方的发挥,应该是双方共同考虑的重中之重。

试想一下,如果有两对牌手,一对(简称:甲)的水平是另一对(简称:乙)的两倍,如果甲只能发挥40%,而乙发挥了90%,那么甲还会输给乙。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不过说明一个问题,即使水平相差那么悬殊,弱队也有可能取胜。这也就是百慕大杯上经常上演黑马的原因。

通常我们衡量一个牌手的牌技总是看他叫牌、做庄、防守的水平怎么样。其实大家往往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牌手和别人的合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他在比赛中能发挥多少自己的水平,尤其是当他和水平比他低的牌手合作时,能让对方发挥多少水平。合作能力虽然不能说是牌技的一部分,但是对牌技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牌技的高低,还应该包括合作能力。如果在合作过程中,水平高的一方总是要求水平低的一方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进行的话,水平低的一方往往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哈曼曾经和九个不同的伙伴搭档得过九个杯赛的冠军,哈曼的水平很高,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更高超的是他和别人的合作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希望别人认同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这是人性。所谓合作就是一种妥协,而合作能力的高低,就在于妥协能力的高低。所以说桥牌是妥协的艺术。

桥牌技术的本质

我们所追求的桥牌技术,就是在每次面临多项选择时,正确分析每个选择的得分预期,然后做出数学上最优的选择,去争取尽可能好的得分。怎样才能在每次决策时都做出数学上最优的选择呢?这涉及到两方面的能力,也就是桥牌技术的两个方面: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编评:在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方面可扩充部分内容,构建《桥牌信息学》基本理论。)

我们常规所说的桥牌技术更多集中于信息处理,这也是桥牌技术的基础。在既有的信息下,如何合理的筛选和加工数据,如何进行运算和分析,这种能力有点类似于解数学题,高手和初学者面对同样的场景,决策的准确度、速度和效率完全不同,尤其在打牌中,高手和爱好者在这方面能力的差距尤为明显。在高水平的桥牌竞技中,大家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准上,相差有限,比赛的胜负除了运气因素外常常取决于另外一方面的表现,即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往往是一般的好手和顶尖牌手的差距所在,这里我想将笔墨主要放在信息收集方面。

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是我为了方便理解用的通俗表述,其实我更想用的词是“信息攻防”和“分析计算”。何谓“信息攻防”呢?这涉及到信息收集的两个层面,一是主动的收集和获取有效信息,这是桥牌信息战的”进攻“,二是阻止对方获取有效信息,这是信息战的”防守“。

先来讲讲信息战的”进攻“,也就是主动的信息收集。主动的信息收集是每一个桥牌专家的基本技能,获取信息能力的强弱,可以认为是桥牌高手区别于普通爱好者最显著的地方。主动的信息收集以划分两个层次,一是静态的信息收集,二是动态的信息获取。

静态的信息收集主要强调牌手在场上的精力集中度,顶尖的牌手在场上从头至尾精力高度集中,不仅对每一轮叫牌、打牌的叫品、牌张、花色、号码都熟记于心,甚至对对手叫牌和打牌时每个行为的节奏、停顿、速度、异常的气场甚至一些场外的信息都有敏锐的感知,这些信息有可能完全用不到,但一旦需要进行对牌型、大牌分布的猜断,以上所有的信息和影像都会在牌手脑海中高速回放,不断筛选,最终找到符合实战过程的可能分布情况。

实际上,我个人体会,桥牌的打牌环节,90%的精力和思考都用在判断牌张的分布情况,而确定出牌张分布情况后计算最优的打牌路线,只占10%左右。也就是说,信息收集比信息处理难度更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信息收集能力的高低往往能区分出一般的好手和顶尖牌手。以做庄而言,顶尖高手相对于一般的好手,往往并非在实战中打出更多精妙的杀招,而是在于他们在面临类似双向找Q、判断特定花色张数等猜断时,准确率更高一筹。

动态的信息收集是指在静态信息收集之外,优秀的牌手擅长在桌上主动出击投石问路,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关于如何通过叫牌和打牌探查敌人的牌张分布,已经有许多专业文献,这里不赘述了。再来讲讲“信息防守“,这是我比较想强调的。信息防守能力是桥牌文献中比较少被提及的概念,但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般的好手和顶尖高手之间存在最显著差距的一个领域。很典型的例子是,坐庄时从明手引小牌,下家跟小,然后庄家从手中几个较大的连接张中出一张牌,一般的爱好者往往随便出一张,但顶尖牌手给出的牌张,永远是敌人读牌难度最大,最容易让对方错判形势的牌张。

顶级的专家很重视信息的防守,他非常清楚每一个信息会被对手做什么样的解读,因此在叫牌和打牌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设法少暴露真实牌情而给对方尽可能创造犯错的机会,当常规的方法无法奏效时他一定会设法选择一个敌人犯错可能性最大的路线。信息防守之所以难,就在于你不仅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思考,还要对你每一个行动后对方会怎样思考了然于胸。记得有专门的桥牌文献讨论全是小牌的套怎样出对方最可能犯错,这是信息防守的一个例子。除此之外,一个公认的专家技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假牌”,也是打牌中信息防守的一个典型代表。

再说说叫牌中的“信息防守”。在叫牌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阻击叫,通过阻击叫阻止对方有效交换信息,凶狠的阻击叫是现代桥牌的典型特征。还有一个例子是所谓主打方叫牌的速达原则,不向对方暴露额外的信息帮助防守。这里再提一个例子,1M-2M后面的进局邀请,一度流行的叫法是长套邀请和短套邀请并行,可以很明确展现庄家牌的特征,叫牌准确率非常高。但逐渐的这样用的顶尖牌手越来越少了,因为你叫的清楚了,对方首攻和防守也容易了,目前流行的叫法是简单接力一下表示邀请,应叫人如果接受邀请就自然描述自己边花次级大牌的牌情。

以上是我对于桥牌技术的一个系统思考。归纳一下,桥牌技术的本质就是力求每一个决策都能达到数学上的最优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工作:有效获取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对应两个层次的桥牌技能:信息攻防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对于爱好者,首先需要提高分析计算能力才能成为高手;如果你觉得自己分析计算的基本功已经非常娴熟,再看一看在信息攻防能力上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

第二篇:罗辑思维书单

罗辑思维书单(更新至第二季第22期)第二季

第22期:权力与生意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李德林

《大道当然》王石

第21期:为魔鬼辩护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分治实录》 [美]拉莱・科林斯 [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倒转红轮》金雁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印度]甘地

第20期:看不懂的英美法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

《英美法原论》高鸿钧 程汉大

《批评官员的尺度》[美]安东尼・刘易斯

第19期:爱,为什么会变伤害?

《雍正传》冯尔康

第18期:大国不能不识数

《数据之巅》涂子沛

第17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再造文明的尝试》罗志田

《胡适文选》胡适

《胡适杂忆》唐德刚

第16期:囚徒嘉庆

《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张宏杰

第15期:大英帝国:不控制的智慧

《帝国》尼尔·佛格森

《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

《帝国的时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第14期: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自由选择》[美]米尔顿·弗里曼德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阿丽西娅·敖迪兹

第13期:最后一个计划

《大国空巢》易富贤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12期:发现你的太平洋

《人类群星闪耀时》[奥] 斯蒂芬·茨威格

《世界尽头的发现》姜守明

《历史之岛》[美]马歇尔·萨林斯

第11期: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李鸿章政改笔记》雪珥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

第10期:右派为什么这么横

《改变美国的时刻》刘戈

《唐宁街的岁月》玛格丽特·撒切尔

《投资哲学》刘军宁

第9期:倭寇真相

《大国海盗》雪珥

第8期:傻帽悲观派

《理性乐观派》[美]马特·里德利

第7期:开会是个技术活

《艰难的一跃》易中天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亨利·罗伯特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美] 麦迪逊

第6期:魏忠贤:道德下的蛋

《庸人治国》苗棣

第5期:致终将逝去的隐私

《信息简史》[美]詹姆斯·格雷克

《智慧政府》徐继华 冯启娜 陈贞汝

《文明的进程》[德] 诺贝特·埃利亚斯

第4期:女神是怎样炼成的?

《超级恋爱催眠术》林贞年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斯蒂芬·吉利根

《魔鬼约会学》阮琦

第3期: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晚明史》樊树志

《崇祯皇帝传》苗棣

第2期:我们应该反垄断吗?

《商业无边界》薛兆丰

第1期:女人是一道题

《把妹达人》[美]尼尔·施特劳斯

感谢新浪微博@cal_lightman_tim 的好建议,我们把书单“升级”为倒叙,方便大家获取新一季书单。

第三篇:罗辑思维推荐书目

1.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2.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3.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

《贸易造就和平》李子旸

《帝国的回忆》郑曦原

《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依勒

4.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董磊

《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陆铭

《野蛮生长》冯仑

5.石油永远用不完? 欠抽的歪理邪说

《看不见的心》(美)罗塞尔•罗伯茨

《用科幻的眼睛看现实》刘慈欣

《第一本经济学》(美)罗伯特•墨菲

《三体》刘慈欣

《增长的极限》(美)丹尼斯•米都斯

《煤炭问题》(英)杰文斯

6.治不好的地域歧视

《信任论》郑也夫

《西铭》张载

《1934 扬州案中的歧视》章敬平

《丧钟为谁而鸣》(美)海明威夹缝中的 80 后

《专业主义》(日)大前研一

《冬吴相对论》吴伯凡 梁冬

《失控》(美)凯文•凯利房产税与地沟油

《房产税不符合当前国情》许善达

《个税政治成本最高对社会公平毫无帮助》李稻葵《一个帝国的生与死》夜狼啸西风慈善的善与恶

《白人的负担》(美)威廉•伊斯特利

《协和医院的诞生和成长》李子旸

《十个人的德意志》孙世龙成名的代价

《新闻抄袭历史》宋燕

《鲁达拳下的郑屠和法庭上的王三》十年砍柴《道德经》老子权力之下无真相

《苏联大清洗 70 周年祭》黄章晋

《逆臣录》明太祖

《大数据》徐子沛民意真的可信吗

《乌合之众》(法)勒庞

《1941:民意斩杀富二代》章敬平

《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詹姆斯•M•布坎南 戈登• 塔洛克 合著13 剩女照亮未来

《神似祖先》郑也夫

《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

《迎男而上》燕公子 薛好大 合著我和左派谈谈心

文章《教科书之外的圣西门》阿忆

《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专题》秦晖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大国不能认死理

《脆弱的崛起》徐弃郁

《一战秘史》(美)梅尔

《八月炮火》(美)巴巴拉•W•塔奇曼杀死上帝的达尔文

《神似祖先》郑也夫

《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史钧

《生命的壮阔》(美)古尔德反腐的曙光

《守卫底线》孙立平

《重建社会》孙立平

《大数据》徐子沛腐败黑箱必被砸爆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打造美国》(美)詹姆斯•西蒙

《大法官说了算》何帆在一起 有后代

《顾准文集》顾准

《趣味生活简史》(英)比尔•布莱森

《哥伦布大交换》(美)克罗斯比为泡妞之成功而读书

《新华字典》(1998 年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后望书》朱幼棣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传》邓广铭

《岳飞新传》王曾瑜

《岳飞之死与暴力均衡》吴思奸臣指南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何忠礼

《论秦桧久相与高宗朝的政局制衡》董喜宁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张宏杰击溃牛顿的钟表匠

《经度》 戴瓦•索贝尔

《经度之战》 土摩托

《地图的发现》杨浪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

《美国内战》(美)乔弗里•瓦德

《美国人民》(美)纳什

《我也有一个梦想》 林达这一代人的怕与爱

《与机器赛跑》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安德鲁•麦卡菲

《伦敦底层社会》托马斯•霍姆斯

《背包十年》 小鹏一个被吃掉的少年

《洞穴奇案》(美)彼得•萨伯

《公正:该如何是好》 迈克尔•桑德尔

《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说英雄 谁是英雄

《从会党到会匪:被遮蔽的革命史》 刘永峰(来自《看历史》的文章)

《重说中国近代史》 张鸣

《千年悖论》 张宏杰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国运 1909》雪珥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 马勇慈禧:这个婆娘咋疯的《戊戌纪略》袁世凯

《戊戌变法史事考》 茅海建

《戊戌变法的台前幕后》马勇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与机器赛跑》[美]埃里克•布林约尔松/ [美]安德鲁•麦卡菲

《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分享》汪丁丁

你的女神你不懂

《魔鬼搭讪学》魔鬼咨询师

《勾搭宝典》电子书 魔鬼咨询师

《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 姜奇平

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

《管理的实践》[美] 彼得•德鲁克

《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

《管理思想史》[美] 丹尼尔•A•雷恩

官僚为什么当骗子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赵鼎新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揭开行政之恶》[美]艾赅博/ [美]百里枫

躺倒也能当英雄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 金错刀

《史蒂夫•乔布斯管理日志》金错刀

《进化的大脑:赋予我们爱情、记忆和美梦》 [美] 戴维•J•林登

正版进天堂,盗版走四方

《书籍的社会史》[美] 周绍明

《互联网、版权与职业作家》 肉唐僧

《印刷书的诞生》[法] 费夫贺/[法] 马尔坦

大家都有拖延症

《番茄工作法图解》[瑞典] Staffan Nöteberg

《拖延一点也无妨》[美] 约翰·佩里

《迫不及待的书》“三个月不读,字迹就会定消失”的书,如果

你还没看完,那不是书的错,因为它已经等了你 3 个月。

政客林肯

《硬球》[美] 克里思-马修斯

《林肯与劲敌幕僚》 [美]多丽丝·科恩斯·古德温

《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 邓蜀生

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

《乾隆十三年》高王凌

《论自由》 [英] 约翰·密尔

《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

被排斥的中国人

《华人的旧金山》 陈勇

《华工史话》 董丛林

《不死的中国人》[意] 拉菲尔-欧利阿尼 / [意] 李卡多-斯达亚诺

法治国什么样?

《皇上走了》 章敬平

《北洋大时代》陈钦

《正派社会》 [美]阿维夏伊·玛格里特(Avishai Margalit)

大公司:和蚂蚁一起舞蹈

《不可思议的年代》 [美] 乔舒亚·库珀·雷默

《信号与噪声》 [美] 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

《大国悲剧》 [俄]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离开达尔文的日子

《自私的基因》 [英]里查德.道金斯

《进化是什么》 [美] 恩斯特·迈尔

《进化思维》 [荷] 布斯克斯 Chris Buskes

土地私有 到底有多痛?

《田园诗与狂想曲》 秦晖

《致命的自由》[英]哈耶克

《落脚城市》 [加]道格.桑德斯

中国窄门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晓波

你怎么知道他该死

《1877 帝国司法的回光返照》 陆永棣

《冤案何以发生?》[美]吉姆.佩特罗 南希.佩特罗

《死刑论辩》 [美]欧内斯特.哈格 约翰.P.康拉德

一次大国崛起背影

《拿破仑三世传》[法]路易.吉拉尔

《大国的兴衰》 [美]保罗.肯尼迪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卡尔.马克思

教育难题的意外答案

《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未来脑世界

《互联网进化论》 作者:刘锋

全方位地介绍了互联网的技术要点和商业模式,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生命是什么》 作者:[奥]埃尔温·薛定谔

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脑的进化》 作者:[澳]埃克尔斯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古猿进化产物的故事,也是具备反思意识的人性故事。49 一次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日]盐野七生

失控的天朝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作者:张宏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帝”两个字,包含了解读中国社会的大部分密码。

《中国崛起》作者:张剑荆

怎么当个明白人

《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明智行动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人人都爱经济学》 作者:王福重

谁杀死了罗马人

《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 马可·奥勒留

《罗马人的故事》作者:[日]盐野七生

反腐到底反什么

《饥饿的盛世》 作者:张宏杰

《道咸宦海见闻录》 作者:张集馨

《潜规则》 作者:吴思

阴谋,是可能的吗?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作者:铁戈

《荒漠之岩》 作者:铁戈

《市场的力量》 作者:李子旸

第四篇:罗辑思维2014-06-09-演讲

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2014-06-08 徐贲 罗辑思维

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作者:徐贲

前不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欢呼往往是传染性的,几个人开始鼓掌欢呼,便会在人群中扩散开来,而一两个人停止鼓掌,则又会导致大家都停下来。当“鼓掌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时,鼓掌欢呼便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传染病”。

鼓掌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身体语言,而是一种集体的社会行为。这在罗马时代就已经有了充分显现。鼓掌的拉丁语是applaudere,原意为“击”和“拍”,但重点却在表示欣赏、认同、鼓励、庆祝。罗马人把多种仪式(不一定是拍手鼓掌)都叫作applaudere,它可以是用手指打响指,也可以是挥动宽袍(toga)的衣襟,后来则是挥动手巾。罗马皇帝奥瑞利安(公元270-275年在位)曾经把手巾发给罗马市民,在重要的场合用来一起挥舞欢呼,就像“文革”时的“红宝书”。罗马剧院里一剧终了时,主角就会喊一声:“再见,鼓掌!”(Valete et plaudite!)于是,在鼓掌员(choragus)的带领下,观众便会有节奏地鼓掌。这往往是预先安排好的,鼓掌员也是花钱雇来的。好多年前,某昆剧团到美国伯克莱献演昆剧《牡丹亭》,也是事先把一些自己人的“托”安排在剧场里的不同地方,让他们充当这样的观众鼓掌员。他们每次一开始鼓掌,美国观众就算是莫名其妙,也会照样跟着鼓掌。这与瑞典学者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有人带头的仪式性鼓掌。有组织背景的政治人物登台演讲,还没开口,支持者就开始鼓掌,表示拥护和爱戴。这种鼓掌与这位政治人物在演说中要说什么完全没有关系。这种掌声当然也会在演说之后热烈地响起。哪怕演说很糟糕,了无新意,或者根本就是假大空,听众也照样会热烈鼓掌,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仪式。

在某些时候,政治仪式的鼓掌可以变成恐怖统治的一部分。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说了这么一件事,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城召开政治会议,当地要人们均参加会议。便衣警察像以往一样,渗入了大厅里群众之中。众多的演讲之后,进入晚会的最高潮——歌颂伟大领袖斯大林。歌颂完毕,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了三四分钟还不停歇。人人都知道秘密警察在监视谁先停止鼓掌,于是六分钟、七分钟……掌声还在继续,老年人的心脏跳得厉害。九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害怕起来,没人知道这将如何结束。这时,一位坐在讲台上的造纸厂厂长鼓起了勇气,停止鼓掌,坐下。好像发生奇迹似的,宁静降落在整个大厅内:现在可以不鼓掌了,大家如从噩梦中醒了过来。一星期后,造纸厂厂主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被捕,判监禁十年。审判结束,法官走过他身边时,对他说:“下次涉及斯大林同志时,你可要小心,不要率先停止鼓掌。”在这种表演性的政治仪式中,人们用鼓掌表演对领袖的绝对忠诚,背后则隐藏着极端的恐惧。

政治仪式的鼓掌欢呼并不一定需要用手掌拍出响亮的声音,或者用嘴巴发出激昂的呼叫,它也可以用其他更有创造性的方式表演出来。政治上的“跟风”便是其一。有人批评说,“跟风”是形式主义。其实,跟风更是一种“鼓掌病”,它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罗胖曰:

绑架无处不在。

绑架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未必是监狱和枪毙。

有一次,在我主持的活动上,有个发言者说——

“我刚才的关于环保的动议好不好呀?我的环保主张对不对呀?你要是觉得环保不对,你就举手。”

我当时就制止说——你这是绑架。

一旦你觉得不能自由表达,绑架就已经降临。

第五篇:罗辑思维2014-06-07-能力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2014-06-07 水湄物语 罗辑思维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作者:水湄物语

有个认识十年的朋友来找我,是跳槽的事。还没听3句话我就坚定地说,当然跳,干嘛不呢?他原来在一个传统行业做公关,一个公司待了六七年了,这个行业也就这样,死不了,活不好。新地方行业前景一片美好,新成立的公司人事斗争问题又小,领导正雄心勃勃,当然薪水翻番,各种公费跨国旅游的机会,我还真不明白我这朋友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还需要找我斟酌。

“我当然也是很想去的”,这话一听就有“But”跟着,果然“But,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安全。”

“稳定你个头”,仗着十年老友的身份,我说话一点不客气。“你们那行业,你们公司都算混得好的了,别家更惨。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行业内跳槽,几乎不可能。新的行业发展蓬勃,你做个一段时间,随便去哪家竞争对手的地盘都是香馍馍。”

“But,这个新行业我完全不懂。”

“人家都敢招你,你有什么干不了的。别说你做的是公关,哪一行区别不算太大,就算是让你操刀子给人隔双眼皮,为了高薪你也应该拿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然后拍着胸脯说老子可以。”(当然,我不确定小兔子小老鼠到底有没有眼皮)

“But,可能会很辛苦。”

“当然会比现在辛苦,不过你都三十好几了,过几年公司一裁员,加上你老婆现在还没工作你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结果当然不必说,其实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找我商量,不用说,他内心深处早就是做好决定了,无非是希望我再骂几句,坚定信心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另外一个认识的人,跳槽的时候面临2个机会,一家是比较新的电商,一家是惠普。周围的人口水说尽说那家创业型的电商机会好。可是因为是女生,依然决然去了比较稳定的惠普。这事儿还没过1年了,现在好,惠普全球大裁员1万多人,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就是第一批被劝退的主儿。

真正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些人当然会说知识和能力,也有人会说人脉关系什么的。在我看来,你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资源稀缺性。

在稳定的行业和职位上,除非是公务员这种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否则你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你很容易被轻易替代。说难听点,我那个朋友之所以在传统行业六七年安安稳稳,那是因为根本很少人愿意去那个位置去替代他。而一旦有需要,他立即可以被替换掉。而在新兴行业,由于从业人员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少,而整个行业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力不是十分出众的人也得以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业公司,顶头上司的能力根本没有自己强,因此觉得忿忿不平。嘿,千万别,那是因为你的顶头上司当年没有把稳定和安全感作为借口,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得来这份收益。而你呢,因为追求安全,所以只能落于他手下干活。

身边的小故事,引发的一些小感慨,不用再写总结陈词,相信大家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反过来,你当然可以说,甘冒巨大风险的人都已经死了,没错。不知风险所在盲目冒进的人确实也可能死掉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我说的是这一面。

在原始社会,那些觉得不安全的人,拼命让自己跑得更快,力量更强大。而那些追求安全感躲在洞里的人——我猜他们的基因应该没有遗传下来吧。

文章是“知识拆迁队”熊英从豆瓣网上刨出来滴。

罗胖曰:

这篇文章就最后一句不对。

反倒是那些追求安全感的原始人更容易把基因传下来。

否则,那些鼹鼠般的人怎么会到处都是?

否则,那些社会底层的杰出者怎么能够利用社会转型轻松登顶? 否则,那些敢于走出洞穴的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成为人中龙凤? 他们成功地成为平常的大多数,我们才能平常地成为成功的一小撮。——这句写得真好。啦啦啦。。

下载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桥牌的思维与梦想(辑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辑思维2014-06-08-自由范文大全

    枯燥是旅途最迷人的部分2014-06-07 张向东 罗辑思维枯燥是旅途最迷人的部分作者:张向东选自作者新书《短暂飞行》骑长途是一种仪式,就像信徒的朝圣,修道者的冥想。每日漫长的公......

    罗辑思维2014-06-03-自由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2014-05-28 武志红 罗辑思维 阴谋论的心理逻辑 作者:武志红 模糊中,蕴育着各种可能性。但是,模糊中藏着的各种可能性,会让人不安、难受,最极端时,会让人有失控感......

    罗辑思维2014-06-12-用心

    那些认真看待自由的人 2014-06-12 杨照 罗辑思维 那些认真看待自由的人 作者:杨照 我在1981年考进台湾大学,就读历史系。注册那天很开心的是领到了借书证,更高兴的是到了文学院......

    《罗辑思维》_罗胖推荐书目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闲看水浒》《城市文化》 3 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贸易造就和平》《帝国的回忆》《三帝国的兴亡》 4 回应质疑 罗胖的......

    罗辑思维的成功

    罗辑思维(中国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罗辑思维,国产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属于自媒体新秀,其包括微信语音、视频、线下读书会等具体互动形式,主要服务于80、90后有"读书求知”需求群体,......

    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罗辑思维”读书感悟 最早关注罗辑思维是在2012年,《罗辑思维》是一档知识性脱口秀栏目,由央视《对话》节目前制片人罗振宇发起创办,其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

    《罗辑思维》读后感5篇

    《罗辑思维》读后感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罗辑思维》聚合的不仅是精彩内容,更是一群有想法的人。他们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罗辑思维2014-06-05-数字

    妓女为啥不用安全套? 2014-06-05 同人于野 罗辑思维 妓女为啥不用安全套? 作者:同人于野 哪怕媒体再怎么宣传安全套对防止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意义,哪怕安全套变得非常便宜而且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