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京剧的感受
学习京剧的感受
其实开始我并不喜欢京剧的,一听就烦,伊咿呀呀的没个完,而作为国粹的那些美感,韵味,我都没感受到。最初接受那些京剧唱词唱曲,是在老版的红楼梦中,那个时候还是在黑白电视机里,本来因为那些穿红着绿的古装人物产生的兴趣却被那些京剧的唱段所折磨掉。从此我对京剧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烦琐,无趣。
后来便在中央11套里面见过京剧的身影,但还是匆匆把台换掉,似乎一分钟也不想看下去。慢慢的到了高中因为学习需要,我们班集体观赏《西厢记》和一些《红楼梦》的选段,那个时候学习枯燥乏味,整日整日的为备战高考努力,好不容易有一个可以娱乐的时间,那一次我听得认认真真,托着腮帮子细细地看他们的动作,觉得京剧也没有那么的难以接受。
在老师的课上我们看的是《霸王别姬》,每当看到台上《霸王别姬》中虞姬那一袭黄袍的扮相,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每当看到台上的那绝美的身影总是能让心灵上颤动便是无休止的,而这个故事也是让人看一次落泪一次。从那之后对于京剧也是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接触去聆听,不经有种入戏太深的恍然。原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京剧,不吝啬的夸赞,这便我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仔细去发现,“国粹”并不仅仅在荧幕上咿咿呀呀的听不懂的唱段,而是给予真正意义上灵魂的震撼。京剧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最美的一张名片。
在选京剧课之前,我对于京剧也知之甚少,兴趣也不浓厚。总觉得那是老人们为纪念过去的时光而津津乐道的古老的剧种。我和所有被当下繁杂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冲击着的年轻人一样,觉得京剧有着强烈神秘感而不敢接近。同样,与同龄人交流,也许流行和通俗,甚至歌剧与芭蕾更容易让彼此的交谈没有距离也许正是因为国门敞开后,人们对音乐艺术的选择范围更大了,使得人们在不经意间冷落了京剧这门传统艺术。
聆听京剧,给我的是一种安和的情节,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柔美,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其次,它的表演风格也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让我不禁沉醉于其中,我无法抵挡它所带给我的美和调剂。然而现在的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很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世俗音乐。他们不喜欢听戏剧更不要说国粹——京剧了。他们认为京剧难懂,老土,无用,没有流行乐易懂,有趣。我想,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相信他们只要用心聆听过 一次便会感叹于京剧所带来的美了。
京剧作为国粹,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京剧的美,无论在服饰,在唱,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都能体现出来。生、旦、净、丑、杂。我最喜欢京剧中的旦角,京剧里的旦角常常被塑造成那个社会制度审美下的理想模式——小碎步、柳叶弯眉、抛水袖、忠贞、柔和温婉、轻盈…….也有部分反应的是敢于冲破封建桎梏的女性,性格刚烈、聪慧。可以说,京剧里的女性,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美。
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历史里充当配角,在舞台上环配叮当、风化绝代、褶褶生辉。细弱的嗓音柔韧的唱出来,连绵着充满力量。
现在京剧的美就像一层朦朦胧胧的面纱被我掀开,不再变得曲高和寡,难以接近。而现在对京剧的热爱,更多是老人们的专利。老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思想开始沉淀、安静下来,喜欢一种恬淡的生活,喜欢回忆。因为特殊的年代的熏陶,京剧是回忆里不可磨灭的记号。再者,老年人离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来喜爱这门陶冶情操的艺术,可以细细品味演员们的表演。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自己开始欣赏京剧的美的内涵,希望经过学习京剧,心能慢慢静下来,不再浮躁,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把京剧作为一个可以陶冶情操的艺术。
12物流管理2班
0120854
管茜
第二篇:京剧
《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准备: 歌曲《唱脸谱》。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 学生畅谈。
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明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陕西 乾隆 融会 荟萃 综合 粗犷 笙 唢呐 琵琶 烘托 锣 钹 铙 铿锵
2、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充分的预习工作,文章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现在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把你们弄明白的,没弄明白的做好详尽的记录。准备全班的交流。
4、全班交流:
西皮: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
二黄: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
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汉剧:中国戏曲剧种。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
昆曲: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对白:在戏曲中所有唱出的台词都叫对白。
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文武场: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
三、默读文章,概括内容
1、默读文章: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①本文师一篇说明性的散文,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的常识。②
1段:对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概括性介绍,主要介绍了京剧的名称。2段:介绍了京剧的来历。
3段:简单介绍了京剧的艺术表演形式。4段:介绍了京剧的脸谱及任务分类,并逐项介绍了:“生旦净丑”等角色的类别及特征。5段:介绍了京剧的音乐伴奏。
6段:介绍了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流派,并出现了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四、生字词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二、交流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
1、出示中心话题,小组交流讨论
中心话题: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京剧的名称:国剧(二黄、皮黄)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体会意境。
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
3、欣赏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资料。
第三篇: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大,而这曲每个唱词之间都隔了好长,起初完全不知道怎么从一个字就到了下一个,但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唱,知道上周听了录音,自己感觉到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还有老师讲解杨贵妃三次饮酒的区别以展现了人物三个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以前是没有听说的,而老师的表演也将贵妃醉酒的姿态惟妙惟肖的展现了我们的面前。所以,京剧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了解的依旧太少。从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其有偏见而不感兴趣,现在发现这是一门值得青年人了解的艺术。
京剧应该逐渐成为小众化的艺术,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和文化,蕴含着东方文化气质与精神,我会继续了解它,也希望通过自己感染身边的人,也希望戏曲走进生活,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戏曲。戏院里人声鼎沸的场景不要只在古代民国时期的书里存在,京剧等戏曲在不断创新,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喜欢它,把属于东方传统的艺术保存发展下去。
第四篇: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
学号
京剧欣赏
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体会
学
班
成生姓名级 绩 计算机一班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11年12月10日
学习《京剧欣赏》的心得体会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
京剧虽是著名的剧种,但我们身居江南水乡的孩子,对京剧是相当陌生的,既没有听觉上的感受,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更谈不上理性认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被大家传唱于大街小巷,脍炙人口的名段和众多名家名旦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绚丽的一笔。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所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人,我个人认为学习京剧是很重要的。
在本学期选修京剧欣赏课程之前,我对京剧最直接深刻的印象还停留在幼年时期在电视上看到的京剧选段。犹记得当时老一辈人对京剧狂热追捧,随便一人都能哼唱两句,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京剧则犹如外星语言,艰涩难懂不说,曲调还一成不变,真是听之无味,无聊之极。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通过这次选修课,我对京剧欣赏有了崭新的认识。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
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很多人选择去酒吧“欣赏”其实他完全不会欣赏的摇滚乐,很多人选择追捧朋克、歌特,却学了个不伦不类,反而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却被丢弃、遗忘。欣赏京剧,欣赏京剧的美,是一种气质的陶冶和培养,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熏陶,京剧从各方各面教导着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生活,它推崇着一种积极乐观又豁达平和生活态度,宣扬着人性的真、善和美。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京剧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交给我们的关于京剧的很多的精髓。我也更加喜欢上这个剧种,我衷心的希望,当代青年人能够将京剧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让我们的国粹永垂不朽。
第五篇:学习感受
教学片段: 给一年级学生讲生字时,教师只带领学生读生字的拼音来帮学生识记生字,而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有两个生字是“牙”“鸭”。有个一年级小学生说道:“老师,我们在记‘牙’‘鸭’时,看到了这两个生字是拼音一样,只是字形和声调不一样。”一句话说的我茅塞顿开,是呀!孩子是在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我怎么就一时没想到呢?虽然孩子的语言权威性达不到老师的程度,我用鼓励的语言和眼光肯定了孩子的说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课堂上顿时人声鼎沸。“老师我也知道‘也’和‘叶’,‘同’和‘童’……”
这下可好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复习识记了好多生字,也让一些对这些生字陌生的同学见识了一下。难道这不比教师往学生头脑里硬灌强的多吗?
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还真是一门学问,真是不可忽视呀!这次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教学方法太死板,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一味地给学生“满堂灌”。我们是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了,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