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找爱的征途——一例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辅导案例
寻找爱的征途
——一例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辅导案例
〔关键词〕个案辅导;重组家庭;焦点短期家庭治疗;沙盘游戏
一、案例背景
重组使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本熟悉的一切在孩子眼中开始变得陌生,易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安全感丧失等,各类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其中一些孩子变得情绪消沉、抑郁少动、沮丧失望、缺乏自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等,严重时可能发生自虐行为;另一些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经常激动,无故愤怒、烦躁,对家及周围的一切采取猜忌、蔑视和非难的态度,甚至寻衅滋事,出现针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上升以及由此带来的重组家庭的增加, 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一例来自重组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探讨了重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辅导的策略。
刚在我校做完心理讲座回到办公室,小C 就来找我,“老师,我想预约,您晚上有时间吗?”自我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来,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并不多,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缺乏自知,另一方面对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顾虑重重。我跟他约好了当天晚上七点半在心理咨询室见面。
小C 如约而至,跟我谈起了内心的困惑。
“明天是星期五了,周末放假,我一点儿都不想回家,可又很想我的妈妈,想见到她。我现在心里很痛苦,这种痛苦每天都困扰着我,让我没有办法学习。老师,你一定不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他双眉紧蹙,神情凝重,一口气说了上面的话,让我不由自主地为他担心。
“我无法忍受那个人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他霸占了我妈妈,害得我跟妈妈都没有办法说话。我妈以前非常爱我,就是因为他的出现,妈妈现在都很少理我了。其实我知道妈妈工作很忙,她要赚钱养活我。那个人很小气,他赚钱很少,从来不会给我们钱。他当初对我还可以,会带着我出去玩,但跟我妈妈结婚后,就对我一点儿也不好了,他当初分明是利用我,利用我得到了妈妈,我很恨他,有时真想杀了他。老师,你知道吗?我都不知道哪天会控制不了杀了他。”小C 满脸通红,眼睛里透出许多愤怒,双拳紧紧地握着„„ “明天是周五了,可我实在不想回家,但我又想妈妈,想见到她。”这是小C 反复跟我说的一句话,我同理着他内心的矛盾、痛苦及愤怒。
小C 是我校高一的学生,他来自于一个重组家庭,父母在他5 岁的时候离婚了。当初他的监护权归父亲,可是父亲长期酗酒无法照顾他的生活,当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将他接到自己的身边,将全部的爱投注在他一个人身上,悉心照顾着他的生活和学习。在小C 读五年级的时候,继父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从此,在小C 看来“原本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现在变了”。母亲与小C 现在沟通的机会很少,周末回到家,小C 通常都是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妈妈现在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叫我了,以前我们经常一起逛街,一起购物。现在妈妈有时也会叫我一起去,但三个人走在一起很别扭,而且我感到他根本不希望我跟他们去,说实在话,我也不想去,我都这么大了,老跟着妈妈也不好。”
来我校之前,小C 在原来的学校曾经与教导主任发生过剧烈的争执,据现在的班主任反映,小C 是一个特别容易愤怒、冲动的学生,会因为很小的事情与周围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打架,对老师也常表现出敌意和仇恨。
可以看得出,小C 所体验的正是许多重组家庭孩子的普遍感受。在这个案例中,小C 先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后来又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生活环境的变化对他影响很大。本来跟母亲两人过得很好,却要面临“陌生人”的闯入,原本平静的单亲家庭模式被打破了,旧的家庭系统的功能失效,而新的家庭系统的功能却发挥不出来,其中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丧失了原有家庭成员给予的安全感和爱。这些孩子往往对新父(母)充满了敌意,不愿意接受他们,觉得新父(母)夺走了母亲(父亲)对自己的爱,并认为母亲(父亲)对自己原来的感情发生转移,他们不再爱自己了。伴随这样的认识,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轻则不按时吃饭、做事无精打采、不按时回家(上下学)、在外逗留很久,重则表现为对家人或周围人的明显不满、偏激,语言中常用一些消极的词语;情绪上表现出孤独、退缩、忧郁、冷漠、沮丧、焦虑,严重者表现出攻击、破坏,与人容易冲突、打架。
一个家庭系统发生改变,其中的孩子感觉到安全感将受到威胁,原本获得的爱将面临被剥夺,以他弱小的能量无法抗拒这种家庭系统的改变,于是他采取某种“无效”方式回应家庭其他人或周围人,但这种回应注定要失败。如果这个孩子反复地或持续地暴露在这种毫无出路的境地中,他就会学会借助于同样的回应方式比如攻击行为应对周围环境,如父母、同伴、同学、教师等,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手段,这个个体将从此以扭曲的方式来应付和解释所有的关系。
二、案例过程
(一)“空椅子”技术:处理愤怒情绪
在第一次与小C 的会谈中,我认真地倾听着他说的每句话,观察着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在会谈的前二十分钟,小C 一直紧握双拳,尤其在讲到“那个人”的时候,双拳握得更紧了,我能够感觉到他的这种愤怒已经压抑了很长时间了。因此,第一次会谈,处理愤怒情绪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搬来了一张空椅子放在他的对面,告诉他,“明天你回到家,看见‘那个人’就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想对他说什么吗?”鼓励小C 将自己对“那个人”的不满和愤怒表达出来。在来访者需要倾诉或宣泄情绪的时候,“空椅子”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空椅子”代表的人是来访者小C 认为曾经给自己带来伤害的继父。平时生活中,小C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长期郁积在心,此时他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衡。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哭泣,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小C 的情绪缓缓平复下来,他与我分享了上个周末家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当时的许多情绪体验,有焦虑,有沮丧,有失落,有愤怒,当然也有这个年龄的孩子所期望的快乐和轻松。
在结束这次会谈时,我对他能主动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给予了肯定,他很开心地接受了这种肯定。
(二)寻找“例外”情景:激发当事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潜力
第二次会谈的约定时间就要到了,说实话,我一直为小C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的家庭生活的状况有些担心。然而当小C 准时来到心理咨询室,轻松和快乐洋溢在他的脸上。一看见我,他就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与妈妈一起逛街的愉快情景,他滔滔不绝地叙述着,但整个叙述中都没有提到“那个人”。原来继父出差了,他有了与母亲单独相处的机会。
“看得出你今天非常开心,我也很高兴!我很想知道你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曾经有过这么快乐和轻松吗?”小C 回忆起继父刚成为家庭成员的第一年与自己的相处时光,那时候他年龄小,继父经常在周末带他出去玩,还带他去看过电影。“那么最近一个月有没有令你感到愉快的时候?”小C 想了一会,谈起了发生在一个周末的经历。由于与母亲闹别扭,自己任性跑到家附近的网吧,一天一夜未归。虽然母亲阻止继父来寻,继父还是趁母亲不在家时偷偷溜出来,到网吧后跟自己一起玩,没有半句埋怨,没有半句指责,甚至还指导自己如何获得高级装备,“我一开始觉得他好假,后来一起玩,很快我们就超越了其他玩家,很开心!”说这话时,小C 显得非常轻松,随即又陷入了沉思中。过了一会,他向我谈起了继父,在小C 的眼里,继父是一个不苟言笑、尊重别人的人,“很少强迫我做什么事情”,“对妈妈很体贴,感觉妈妈最近两年,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这恐怕就是继父带给她的。”„„
谈话进行得很顺利,临近结束,我给他布置了两项家庭作业:(1)写出继父的10 个优点和尽可能多的缺点。(2)写日记。记录接下来的周六一天的家庭生活,重点记录继父跟自己互动的情景。
(三)沙盘游戏:处理现实关系
小C 第三次来到心理咨询室的时候,跟我提到继父周五晚上出差回家的情景,在他看来,当时母亲太激动了,太高兴了。继父还给他带来了一本书,他虽然不太喜欢,但这次感觉跟以往有些不一样,“好久没收到礼物了,挺感动的!”
我将他带进了沙盘室,给他布置了一个主题:“我的家”,让他完成心中的作品。小C 并没有使用太多的玩具,有一座美丽的房子,房子的后面是一座小山,周围有一些小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房子旁边站立着三个人:一位穿着晚礼服的美丽中年女性、一个蓄着络腮胡的中年男性和一个踩着滑板车的小男孩。小C 一直对三个人的相互位置犹豫不决,此时的他,内心充满了巨大的冲突,帮助他解决好这个冲突,正是我采用沙盘的用意所在。
最开始,他先将小男孩和中年女性紧贴着放在一起,将中年男性放在距离它们10 厘米左右的地方,面朝着小男孩———随即又改成面朝中年女性;又将小男孩与中年女性分开,将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紧挨着放在一起,将小男孩挪得更远些;又将小男孩挪回中年女性身旁。这几个操作,被反复地修改着,渐渐地,他内心的冲突获得了解决。他跟我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决定接受现实,接受继父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尊重和理解母亲,并表达了希望母亲能过得幸福的愿望。我
查看了他的家庭作业,在这份作业里,小C 将继父的缺点写得很少,优点倒写了许多。我跟他共同探讨了继父的优缺点,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学会在享受别人优点的同时包容、接纳别人的缺点。另外,我又跟他分享了一些与他人进行沟通互动的技巧。会谈结束后,他向我表达了感谢,并祝我“母亲节快乐!”因为再过三天就是母亲节了。
(四)调动社会支持,合力解决问题
俗话说,“心病需用心药治”。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创伤需要用更多的关爱才能抚平。重组家庭子女尤其需要情感关爱,父母要对进入新家庭中的孩子用心去爱,用情去育。特别是与孩子没有血缘关系的父或母一方,需要献出更多爱心。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在父母婚姻变故中产生的心理阴影,使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获得新的希望。
征得小C 的同意,我与他的母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电话谈话,希望她与现任丈夫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体察家庭关系变化给孩子生活投下的阴影以及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伤害,希望她多观察孩子的变化并及时地给出反馈;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向孩子说出自己的爱;周末尽可能腾出点时间给孩子,利用周末孩子在家的时间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家庭活动,这些家庭活动尽可能考虑孩子的兴趣,如看画展(小C 比较喜欢画画),鼓励丈夫和孩子参与,增加父子之间的互动。另外,就小C 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我与班主任达成教育和引导上的一致,鼓励小C 多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置身于集体之中,以减轻小C 的心理压力。
一、辅导反思
“家既是爱的最主要的传递者,也是恨的最主要的传递者。”在整理这个案例时,我想起了《广州日报》心理专栏作家武志红说的这句话。而传递的是恨还是爱,则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也取决于孩子对父母的认识。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这样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给我一打健康的孩子,我将把他们培养成为总统、将军、企业家、诗人或歌手;我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无赖、小偷、杀人犯和流氓。尽管这句话本身有夸大的地方,但是这无疑说明了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与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重组家庭的孩子经历了父母婚姻的破裂、陌生人的闯入,经历了与一般孩子相比更深的心灵创伤,他们当中许多人体验着更深的“爱的缺失”,每天艰难地行走在寻找爱的征途上。而心灵创伤的愈合,爱永远是一剂良药。
三、案例反思
这是一个成功的辅导案例。作者综合运用空椅子技术、焦点短期家庭治疗技术和沙盘游戏等,对孩子进行了耐心和科学的辅导,反映出了辅导者的扎实的理论功底,也反映出辅导者在诊断上的准确性和辅导技术的娴熟。从资料的收集到诊断再到心理辅导的全过程,总体结构清楚。从来访者个人、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系统性地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该案例的成功更多得益于辅导者的智慧和耐心。当前,许多家长和教师面对孩子的问题往往不去追寻问题背后的原因,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战胜自我获得成长,结果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如何正确对待出现了问题的孩子,可以说,该案例给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二篇: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沈荡中学 姚培坤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学校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现在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树立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和奋斗,以便使他们能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H(请允许我隐去她的名字,用她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谓),女,16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应也很一般。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做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进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H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H家长的踪影。后经多次催促小H,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H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小H不敢与同学交往,变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胆小。生活使她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她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
了解了小H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她。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小H建立自信,培养她自强自立的能力,教她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的权利和乐趣。
让小H建立自信,是辅导的第一步。但是,自卑使小H对我存有戒心,每一次我们的谈话她都显得非常紧张。看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当着同学的面不去批评她,利用一切机会跟她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谈话的内容不涉及学习,还有意识地引导她和同学一起玩耍。一段时间以后,小H在我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开始跟我讲述家里的一些事情,讲述自己失去家庭以后的苦恼。我趁机开导她,教她体谅妈妈的艰苦,并教她一些生活的技巧,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我让她做班里的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让她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她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小H在这些工作中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本学期我在班级里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和“课代表自荐制”,给好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但是居然有好多学生不敢自荐。在自荐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在班级里做了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小H居然也鼓起勇气,参与了自荐,她自荐担任课代表。面对她的自荐,我非常犹豫。我知道,写自荐对小H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真的让她担任课代表,我自己会面对很多压力,她能不能开展工作?同学们能否配合她进行工作?如果她的工作失败,有可能就意味着我以前的努力都白费,小H很可能比以前更加自卑。但是,如果不给她这个机会,对她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给她这个机会。我觉得,无论对她还是对我,或许都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这件事做好了,她会找到自信,那么,或许可以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对她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让她担任课代表之前,我跟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肯定了她自荐行为的勇敢,向她表示祝贺,相信她能够做好课代表工作,告诉她无论在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老师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全力支持帮助她。同时还让她领悟到,做课代表在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课代表要成为全班的表率,要努力使自己的成绩赶上来,自己要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也一定会帮助她。
在她担任课代表的过程中,我经常密切注视她的工作,适时地给她以一些指导。指导她如何做好常规的工作:如收发作业、帮助老师布置作业和检查作业、和同学校对答案,检查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教导她怎样和同学拉近关系打成一片。在她的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她的自信。在她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引导她在学习上多下工夫。
开展课代表工作的过程,是锻炼小H工作能力,培养她的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小H自我教育的过程。她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要自立,自强,也学会了自律,在学习上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时积极举手争取发言,作业质量进步,正确率提高,有不懂也会问老师,学习上开始出现可喜的进步。
现在,小H已经变了,从一个作业拖拉,被人忽视,孤僻忧郁,对自我失去信心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她的脸上经常出现笑容,眼睛也明亮多了。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同学在一起说笑、玩耍,她变得自信了,她不再因为家庭和学习而自卑。在生活和学习上,她也学会了自强,能自觉地学习,并学着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小H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我想,只要我们对学生满怀希望,只要我们对学生满腔真诚,我们真的可以去转化一切学生。
第三篇: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湖北天海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 李石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重点。
职中学生小陈,今年16岁,父母离异,随父及祖母生活,上初中时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性格外向,倔强,脾气暴躁,喜欢表现自我,聪明、精力旺盛、动作敏捷、有毅力、思维活跃、自尊心强,但在学校里我行我素,常顶撞老师轻慢同学,报复心强。
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一般来说,在青少年时期孩子都与母亲较亲近。但小陈的母亲抛弃了他,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矛盾情感。一方面他有离群心理,与家庭完整的学生相比,他的情绪不稳定,易走向极端,产生破坏性倾向;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冲动,敢于冒险。
小陈的父亲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孩子的家长会他从不参加,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祖母的溺爱娇惯使小陈更加无所顾忌。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陈逐渐形成了任性、我行我素、粗鲁、行动盲目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小陈的任性、粗鲁和自控力差等原因,造成了他乱开玩笑、说风凉话等不良言行,在班内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为了满足自尊心的需求,他采取了顶撞老师、与班干部闹对立、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引人发笑等方法,试图以此惹人注目,以显示自己的存在。
我对小陈的心理辅导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对症下药
我们从小陈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渴望理解和关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为了对症下药,实施心理矫正,我分析了他的心理状态,慢慢与他亲近,找他谈心。开始时,他还心存疑虑,当我告诉他“我认识你以前的莫老师,老师认为你很聪明,将来一定是好学生”时,他的表情有了初步的良性反应。他点了点头,虽然没说话,但眉宇间的疙瘩少了许多。不久后,我给他调换了座位,坐到离讲台最近的地方。他开始感受到了别人的温暖了,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爱惜他、关心他,并表示愿意做我的朋友。
2、唤起爱心
由于他长期“作恶多端,我行我素”,同学们都很讨厌他,不愿与他交往。要改变这种状况,使他走进正常的交际圈,学会与他人相处,享受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人间真情,就必须让他学会如何先去爱别人,如何帮助别人。
一天,班里一位身体弱小的同学在擦楼道,我悄悄地对小陈说:“你能帮他吗?”他点了点头,从那位同学手中接过拖把,认真地擦起楼道。这时,我走到教室里对同学们说:“小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值日,大家能不能给他鼓励?”同学们齐声回答“好!”等小陈一回到教室,我和学生一起鼓掌。小陈的脸红了,慢慢地坐到自己座位上。我很清楚这掌声对他意味着什么。从这之后,他总是帮着值日的同学拖地、擦黑板,同学们也愿意与他交往了。
有一天课后,我问他最近感觉怎么样,他说现在心情愉快多了,以前,对老师、同学粗暴无礼,现在对老师、同学好了,大家也对他好了。我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下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只有坦诚相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3、架起心灵之桥
为了真正使小陈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与他相约:一周谈一次话或写一封信,给他安排了课前预习、课内问问题、课后复习的学习计划表,并选派了班里的优秀学生给他补课。大家的尊重和真诚使一个易于冲动、我行我素的男孩找回了失去的学习愉悦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4、成功的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陈无穷的力量,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在第二学期他的综合表现由下游一跃为为中上游,获得“十佳学习进步奖”,还经常参加各项活动并多次获奖。他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同学们都说他简直换了一个人。
第四篇: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主。
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
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知识;
2.令案主了解自己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
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
4.丰富案主的日常生活。
(三)具体的行动计划 :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2)真诚,不说慌。(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的误解引起的:1,赌博,2,被谣言找小姐,3,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与妻子吵架时被儿子踢伤。与案主一起探讨打麻将与赌博的关系,使案主从他妻子的角度理解到妻子的认识是“麻将等同与赌博”。了解案主“找小姐”事件的具体过程,让案主换位思考妻子听到这样小心的悲痛心情,令案主体会妻子不肯相信和原谅他的原因的情景,尤其使案主明白自己曾经多么伤妻子的心。回顾拖欠工资事件,案主表示愿意原谅儿子打他的错,自己只想再好好和妻子过。案主与社工约定下次与案主的妻子面谈。
5月8日,12:40-13:10电话辅导。案主电话告之妻子不接受家访。社工了解到妻子并没有拒绝,只是说找合适的时间,案主害怕被拒绝,而自己提出“不见就算了”并与妻子争执,认为妻子不给面子,不理解他的用心。社工运用自我披露,对质,等技巧与案主一起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求别人就范。表示以后再和妻子联系尽量和蔼些。案主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显得沮丧。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增权,与案主一起发现案主的优势,强化案主:肯放下自己承认错误;主动做出改变;坚持(两年来重来没有放弃过在一起的希望)等优势。
5月14日13:25-13:501.准备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请案主明确社工应该和可以表达的内容。(1)表达案主希望与其太太和好的愿望,以次报答妻子曾经的恩情,说明平时电话的争吵是因为脾气不够好。(2)案主承认赌博的错误的做法,希望太太原谅他,他已经不赌了。(3)澄清谣言,案主真的没有找媛交。同时他表示先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询问他太太是否愿意接听社工的电话。2.社工向案主表明了自己案主自决原则并一起分析了他太太不愿接受电话拜访的原因主要是妻子误会社工的来意和目标。3.社工鼓励案主想其他的方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主试图让女儿帮忙,女儿以不便插手父母关系为理由拒绝。案主受打击。4.短信进行辅导和增权。告诉案主事情的解决不是一两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肯定案主做的努力和成果。鼓励案主坚持给妻子打电话,慢慢的争取原谅。案主表示需要时间重新反思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6月13日。8:00-9:00总结。案主主动提出结案,案主认为自己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想好好反思再前进,案主表示已经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更清楚自己曾经如何伤过家人的心。社工条理性的告诉案主他在这段时间案主的进步,并对这些进步进行强化,案主表示以后一定改变和妻子说话的不友好态度1.对以前做的所有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出几点进步:(1)勇于放下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并作出积极的补救努力。(2)体会到自己曾经多么的伤妻子的心。(3)信任他人,不封闭自己,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4)主动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不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来照顾自己,并体会吃闭门羹的酸楚,从而明白以后打接电话语气要适当的转变。2预备结案。提醒案主关注身体健康,少喝酒。此外,针对案主提出先下时间较多,且有老年学校在公明的情况。鼓励案主到老年学校学习和交朋友。3.针对个案目标为达到的情况,真诚的告诉案主,社工认为努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暂时没有看见结果,如果案主以后想继续,社工愿意继续和他一起努力。现在尊重他的决定而暂时停下来。整个个案过程中,总体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实现了“(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2)令案主了解自己的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这些过程目标。在结案的时候社工还与案主一同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社工从案主想接触更多的人以及后悔没有读大学的角度考虑,建议案主报读老年大学,案主表示愿意考虑并争取就读。
七、结案
7月4日,在公明福利院社工约案主最后一次见面,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填写《个人辅导服务意见收集表(个案评估/完结)》,并且了解案主生活近况。案主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表示称赞和感谢,认为自己清楚个案的目标,认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案主告诉社工,就在前几天,案主生病住院,案主打电话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妻子照顾他,并在出院后为他洗衣做饭,案主非常开心。案主表示,如果没有社工之前的与他分析他和妻子之间矛盾的过程,他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妻子求助。案主还说,社工在与他订立目标的时候担心表述不清楚而列了几个目标给作为参考,他在和他的妻子谈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效仿了社工的列举选择法,给妻子三个选择:1,离婚,分财产2,他不再住那栋楼,搬到老人院居住,3,他还是住在家里,但是妻子要和他常联系,他会经常去儿子家看孙子,并和他们住一段。妻子选择了第三个。当然在和妻子谈论这些选择之前他首先改变了对妻子颐指气使的态度。案主特别高兴自己现在能重新与妻子和好,特别感谢社工介入期间对他做的一切工作。
第五篇: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我国国民固有的婚姻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这种反传统的新潮思想使得离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已成为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也是滋生问题学生的温床。
家是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许多心理学家指出:和睦、温暖、健全的家庭是保证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家庭的破裂、残缺往往会使孩子过早地品尝到人生的不幸,从而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产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因此,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基本资料
姓名:小L
性别:女
年龄:15岁
外形特征:体型壮实,身高168cm,体重90kg,无生理缺陷,视力正常。爱好上网,逛街。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小L在小学三年级时经受家庭离异变故,经法院判定,随母亲生活。母亲40岁,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月收入1800左右,无其他经济来源。小L与父亲有强烈的敌对情绪,其父属无业人士,无经济来源,且有入狱经历,故无力支付每月的抚养费。
小L母亲因为工作性质,缺乏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且闲暇时间爱好麻将,忽视孩子心理成长,使得她心理叛逆,不服家长管束。她母亲为弥补离婚对女儿的愧疚心理,对其百般宠爱,缺乏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小L的舅舅也曾经是工读学校学生,进入社会后仍有不良行为,先后入狱多次。她因其舅舅,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并得到“庇护”,同学不敢招惹她,人称“金刚”。
2、受教育情况
小L7岁进入小学就读,低年级时学习成绩较好,后遭家庭变故,四年级开始成绩严重下滑,且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远离并敌视个别与之性格不和的同学。进入初中,学习成绩更不理想,后经原校教师规劝,转入我校职教部接受职业教育。由于被视作差生转到我校,她心有不甘,对老师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对于喜欢的科目较认真,轻视不喜欢的科目及任课教师。
四、教师观察与分析
校内小L学习成绩一般,有偏科现象;对各项集体活动显得较为冷淡,不愿意与同学合作;课间休息经常影响他人,同学鉴于其校外“朋友”,不敢招惹;对于不喜欢的科目注意力分散;容易与个别同学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有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时还与教师对抗。
放学后常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接触,受到不良习气影响,有时语言较粗鲁;对小事斤斤计较,参与校外的斗殴。
在家,母亲常因自己离婚感觉对其女儿的愧疚,百般依顺,过分溺爱;导致小L在家不听母亲管教,常出言顶撞母亲,有时不理睬母亲;与一些社会朋友电话联系频繁。
通过对小L的日常观察,并与其他老师交流意见,个案的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1.母亲的过分宠爱,导致与他人接触时,稍不顺心就容易发生冲突,情绪波动较大,患有轻微心理失调。
2.失去父爱以后,她通过舅舅搭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并且得到“庇护”,这是一种变相的对父爱的渴望,她联系社会不良青年实则是弥补心灵空缺。
3.因为体型偏胖,不热衷运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实则是自卑心理作祟。4.从本质上来讲,小L性情大变源自小学三年级的父母离异,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其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正确面对父母离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遂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
五、辅导目标
1.给予小L更多关爱和情感补偿,协助家长共同培养个案健康心理。
2.通过校内外各项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正视人生挫折,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3.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
六、辅导策略
由于小L身上存在着离异家庭子女普遍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矫治。1.认知方面
让小L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并不是孩子的责任,确信自己能从父母或者家人那里继续得到爱,相信生活中还是有真正关心爱护她的人。此外,通过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得到家长双方的认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和家长共同努力,让其真正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让学生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2.情绪方面
让小L学会用倾述的方法,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避免过多的情绪波动,从而缓解其轻微的心理失调。同时,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当前情绪困扰的问题,侧面了解成因,并寻找恰当的时机协助其解决问题。谈话时,注意要避免刺激其自尊的可能,安排合适的交流地点,给她营造一个平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之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她分析原因,排除不良情绪。3.行为方面
要重新激发其对校内外各项活动的兴趣,学会明辨是非,主动远离社会不良青年。通过学校社会活动,树立其人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鉴于离异家庭学生特殊性,要不断给予鼓励,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最终,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的事实,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七、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取得初步信任
基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敏感的特殊情况,不宜直接开展教育工作,必须等待相应的时机,时机的选择对取得个案信任极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小L能与老师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
小L的学习总成绩在班里中等,但是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就是与任课教师的敌对情绪所造成。作为她的新数学老师,我一定要先让她喜欢我,转而再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课上我唯独对她常常抱以善意的笑容,时间久了,她也会对我微笑了。有时课堂纪律不好,她还会利用她在班级的“地位”,帮助我管理班级,我知道她拿我当朋友了,并且很仗义地帮助我这个朋友。
第一次的数学月考成绩出来了,小L不及格,需要家长签名,她的眉宇之间露出难色,我知道机会来了,顺水就卖个人情给她。我找到她,问她是不是对成绩不满意。出乎意料的是她回答我说,她对成绩无所谓,只是怕母亲难过。这一刻我感受到,母亲其实在她心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虽然经常顶撞母亲,但是她内心还是非常爱自己母亲的。于是,我告诉她,我可以给你打上及格成绩,但是按“规矩”,你差的分数要在下次考试中双倍还给我。她不假思索,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临走还说了句,老师,看来你挺讲义气的,放心,我期中一定考个好成绩,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就这样我们第一次正面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我没有提及她的家庭情况,因为我觉得,我是她的副班主任,日后接触的时间还很长,机会还很多,况且她个性率直,如果发生冲突,后果肯定与初衷背道而驰了。这次,我很欣喜,不仅取得了她的信任,而且发现她是个有爱的孩子,只要心中有爱,什麽都可以化腐朽与神奇。第二阶段 “春风潜入夜”
不出所料,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轻松取得她要的成绩。她把期中卷子拿到我的面前,得意地对我说,“老师,我来还分数啦。”我向她表示了祝贺,同时问她准备怎么“报答”,她片刻停顿后说,“老师,我请你喝茶。”
我们第二次正面交谈就是在茶馆店,时间有点长,但是奠定了我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以至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她竭尽全力地“帮”我。
在周围舒缓的音乐声中,她吃着她的小零食,显得很孩子气。我问她为什么同学那么“敬重”你。她说是因为她认识社会上的某某。询问之后她又告诉我是通过他舅舅认识的,随后她又向我介绍她舅舅也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毕业于工读部。我问她,受同学“敬重”的感觉好么,她笑着回答说:“棒极了!”我立即问她,有特别好的能说心事的朋友么。这时她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于是向我道出了,从父母离异之后她就觉得没人可以信任,被人重视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后来又告诉我,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社会上所谓的朋友给她带来了欢乐,也特别抱怨了母亲工作时常不在家,回家以后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四堵墙壁。说到这里,她流泪了。
毕竟是孩子,她心灵还是相当脆弱的,我告诉她,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确实,父爱是无法替代的,但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实,况且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来自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都是你应该珍惜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珍惜,抓紧手中现有的幸福吧!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受人敬重,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没想到她对我的大道理并没有表示反感,只是希望以后放学后能多陪陪她,我答应了。与她告别时,她的笑容似乎轻松了很多,也许是积压了太久的缘故吧。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想该找时间和她母亲谈谈。第三阶段 “双管齐下”
小L的母亲显得很年轻,言语之间也流露出对女儿的歉意,她告诉我,无论女儿对她如何,她依然会很爱她。这是个很伟大的母亲,但是她不知道她的溺爱实则是在害她的孩子。我问她,是否知道女儿结识了社会青年,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她知道,而且是因为她弟弟认识的,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和他们联系,但是她不听话,她也无能为力,除了锁门锁电话,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外,每个月她都会记录下女儿的例假,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了。
很多时候,大事的发生是对小事的忽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道理作为一个母亲应该知晓的,对于这点,我只是稍稍对其点播了一下。但是,我郑重地告小L的母亲,她女儿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因为每每回家以后看到的都是空空的房间、冷冷的菜饭。此外,每次空闲时间,作为母亲不应该在麻将中度过,我了解一个女人抚养孩子艰辛,她需要缓解压力,但是她的女儿更加需要母亲更多的陪伴她,任何的关心都比不上亲人的爱。
这次谈话以后,我发现小L在学校的笑容比过去多了,心情开朗了许多。我故意问她:“最近啥事那么开心?”她说:“不知道为啥,我妈妈最近突然戒掉打麻将了,总是带我到处兜呀,爽死啦!”
看到她开心的生活着,我很高兴,后来她母亲也告诉我,不知道怎么,她女儿最近变听话了,她做事顺心多了。我笑着告诉她,这个都是因为母爱的力量啊!第四阶段 “是金子总会发光”
每天放学,个案都是跟着我乘615回家,她在我后一站下车,很多时候她都跟我下车了,她告诉我,妈妈还在上班,不想一个人回家孤孤单单的。于是,我常会请她吃晚饭,反正我也一个人。偶尔我会给她买点小零食,买个小玩具,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很高兴。
有一次,她很郑重地告诉我,我是她最喜欢的老师,跟我在一起很开心,说我下课以后一点都不像老师。她偶尔会没大没小的直呼我大名,我总是假装生气地说,再也不理你了啊。她就会马上改口叫老师的。就这样,除了周末,这个大孩子就没有单独的时间去见那些社会上的朋友,我也告诉她,朋友可信也不能全信,但是有一样东西你可以永远相信,她好奇的问,是什么。我故意卖了个关子,说你帮我办成了一件事,我就告诉你。她依然不假思索地说:“no problem!”
第二天,我就告诉她,下周的红旗下讲话轮到我们班,你就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吧,发言稿我帮你搞定,我够意思吧。她张大了嘴巴,愣了好久说,别、别、别,全校的眼睛会“杀死”我的。我说,你放心,平日里你讲话总是整个楼层都能听见,这天籁之音可不能埋没了,而且这个也是我要你办的事。
接下去的几天,她总是很紧张地看着她的演讲稿,还向我讨教演讲的技巧,我都很乐意去帮助她,其实我内心真的觉得有点悬。她不是班委,自从跟老师发生敌对情绪后,再也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发过言,况且是很严肃的红旗下讲话,我怕她临阵打退堂鼓。更有班委私下来问我,平日里已经对她够偏爱了,为什么连“发言权”都交给了她。老实说,我是有点私心,我想真正使她自信起来,只要冲过这一关,往后很多事都好办了。
周一的升旗仪式终于开始了,她很镇定地上去了,至少在别人看来是这样。加上她壮实的体格,她的讲话很成功。讲完后她冲下司令台拥抱着告诉我,她是如何紧张,但是为了我她就豁出去了。我笑着告诉她,你很出色,这就是你个人的能力。她若有所思地对我看着,良久,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第五阶段 “独挡一面”
校运动会上,她可以报名参加跑步了,虽然胖胖的体型有点妨碍,但是她不再介意别人的目光;又一次红旗下讲话,她可以自己准备稿子了,自己上去发言了;校外社区运动会开幕式,她报名参加了志愿者,顶着烈日很多同学都退缩了,她却在那里鼓励着别人„„ 慢慢地,极少听她提及那些朋友那些事了,我很高兴。也许她的转变没有靠学习成绩来证明,但是她的生活态度正悄悄发生着质的变化!如今她即将毕业,希望她一路走好!
八、成效分析与反思
本案通过长时间细致观察,了解了个案心理特征,把握住了各个教育契机。在与个案建立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的基础上,让个案用倾述的办法表达出儿时对父母离异的感受,从根本上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和暴躁,使其能正视父母离异的事实,理解生活的现状,理解母亲以及对其寄予的期望。
通过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加强与社会交流,个案重拾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心胸逐渐变得开阔,学会包容一些人和事。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知道以良友为伴,自觉远离了不良社会青年对其的精神腐蚀。
离异家庭的特殊性是造成个案各方面与众不同的原因。目前,在各个学校中离异家庭的学生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家庭结构的突然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无疑给孩子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无法正确的面对父母离异,就会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扬“师者父母心”,努力使其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要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爱,爱是最好的教育。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日常生活中,如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关怀,用师者的爱去填补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冷落和歧视,使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充满温暖。
此外,要努力创设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并通过有益活动来激发离异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特长,通过不断努力学习以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从而真正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我想,这些问题孩子如果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的话,那么,种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当然,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教师要帮助离异家庭的父母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协助他们了解孩子所思所想,及时地做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的环境,同孩子一起走出心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