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传审计心得[小编推荐]
审计心得
1.进入公司,了解公司的业务环境:股权结构,高管变动情况,主营业务,内销、外销,收入来源,毛利率,同类型企业毛利率,是否有特殊的法律监管,如环保等
2.货币资金,主要风险:现金白条抵库,银行账户未入账,大额资金进出不入账(股东占用资金),有价证券质押,审计手段:突击盘点现金,检查贷款卡详细信息,抽查银行对账单,特别关注金额比较大的进出,看有价证券原件,或函证详细信息,关注保证金与具体项目的比例关系。
3.固定资产,主要风险:入账价值有误,账存实不存,未足额提取折旧,审计手段:审查原始入账凭证,抽盘重要资产,重新计算折旧。4.库存商品,分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主要风险:数量金额入账不匹配,未正确结转成本,审计手段:抽盘重要存货,关注破、残、损、过时等情况,成本结转方法的一贯性,毛利率的分析比较。
5.往来款,应收、其他应收、预收,应付、预付、其他应付,主要风险:关联方往来,费用入资产、负债,资产、负债同时挂账,审计手段:账龄分析,函证关键账户,对长期挂账的账户重点分析,对同时挂账的进行清理。
6.无形资产,主要风险:入账价值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摊销是否合理,审计手段:审计原始凭证,重新计算摊销。7.借款,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押汇借款,主要风险:分类,少计借款,审计手段:审查贷款卡详细信息,审查借款合同与从合同的详细信息:时间,金额,利率,附加条件,抵押、授信、担保等条件,函证期末余额的真实性。
8.应付票据,审计手段:票据开具的真实性、合规性,开具时间、到期时间,票据的保证金、抵押、担保等情况,手续费,票据去向问题。
9.应付职工薪酬,薪金、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等,主要风险:本科目与费用类科目不匹配,保险费、公积金等与工资不匹配,审计手段:把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与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在建工程中的人工成本进行匹配,社保支付与工资总额进行匹配,每月计提数与支付数进行分析,是否有异常现象。10.应交税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水利基金,所得税,重新计算税费。11.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主要风险:无据收入,关联方交易,视同销售,随意变更成本确认方法,收入成本不匹配,毛利率变动很大,审计手段:对销售收入逐年、逐月进行分析,重新核算成本,与同类型公司毛利率做比对。
12.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分明细,逐年变化情况分析,费用转化来源分析,审查有无该费用化的进入资产里面了,或者该资本化的费用化了。
第二篇:审计心得
审计心得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独立,是审计人的工作品质;严谨,是审计人的工作态度;能力,是审计人的工作要求。”当时我不以为然,然而在这短短几天的审计实训中,我却深切体会到了其中的含义。
独立,在日常的审计理论学习中,我们只是单纯从课本上去了解独立的含义,机械地背诵着独立性包含着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内心觉得独立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品质,为什么会被如此反复地强调呢?然而在实践中,当我看到一串串人员名单和一个个金额数字时,才发现独立性确实必不可少。如果没有独立性,在实践工作中接触到被审计单位各式各样的人员,你就会迷失在中国式的人情社会中,而丧失了自信心和独立判断,今天对这笔账目错误视而不见,明天在存货清点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审计工作就将失去其意义,人们将不再信任注册会计师,审计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只有使用保持独立,才能做到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审计工作才能避免腐败,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严谨,在填写审计报告过程中,我因为粗心等各种原因,屡次出错。而一个注册会计师要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理出思路,找到证据,进行严密地审查、判断和得出结论,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只有当我们有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后,我们才会耐心地处理会计记录中包含的各种数据和金额,我们才会细心地评价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框架下的审计扩展证据,而不是因为数据的繁杂,找不到有用的审计信息就放弃审计的工作,导致审计失败。审计人员应当思维严谨严密,条理分明,对被审计事项的审查、取证、判断、做结论,容不得一点马虎,这样才能明察秋毫,鉴别真伪。
能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如果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一项审计工作很可能不能按期完成,甚至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审计能力的训练。在审计实训的过程中,我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在书中只是简单地列示为盘点的名词,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变得极为复杂,如果本身就对概念和流程不清楚,那么实际处理时更是一头雾水,折旧要求我们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只有能力提高,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部署,而不是把固有的程序千篇一律地生搬硬套,灵活地评价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性,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差错与弊端,简练、明快地解决问题。虽然只是填制了审计业务的工作底稿,但从中我体会到了审计的复杂性与其困难性,在之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也会继续提高自己独立、严谨和能力三方面的水平,增强鉴别和分析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处理意见。
第三篇:审计心得
QA审计心得
9月19日到9月21日是公司的第四年QA审计,从第一次只是作为 “观战”队员到第二次作简单的SOP操作,第三次的SOP操作,再到现在的主力队员,每年我都在准备着,都在努力着,总结过去的教训,改正自己的不足,每年的审计都是对我们QA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鼓励,当然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今年的SOP审计,我负责的是成品二氧化碳及瓶颈空气检测和成品强化仪使用及成品强化检测这两个SOP操作。尽管这两项都没有被扣分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但是我发现在实际审计操作中,确实自己还存在不足,单拿成品二氧化碳及瓶颈空气检测操作来说,这个是我每次内审和审计都特重视的一项,平时操作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尽管经过多次操作,但是还是因为在审计中过于紧张导致差点出现失误。虽然经过我的及时补救并没有被扣分,但我觉得还是反映了我的一定问题,比如在内审环节都是BQA组内成员自己审,所以思想相对放松,不会出现紧张的情况,但是换成CQA来审就会有一定的压力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把内审换到各个组里相互审计,这样既能达到内审的预期效果,还能让大家在审计的过程中去间接学习别的组的知识,形成一个缓慢但一直在进行的岗位互学过程。
今年审计,在管理方面我负责的兼职是组内培训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包括组内每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培训签到表、计划表的整理、培训计划的制定、员工培训需求的整理收集、个人简历的更新迭代等。
以前的时候因为检验工作的原因加上对这份工作的不够重视,导致到审计前一个月才发现有个别项目还没有完成,甚至有些项目还欠缺,尽管在最后一个月进行了修改和补录,但是仍然让我觉得做得不够。所以我决定从此刻起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兼职工作,把它跟检验工作放在同等地位,因为这是主管对我的信任,是同事们对我的要求。
我要做到每月一整理,一排查,每个新人来到BQA都及时建立他的培训资料以备不时之需。保证每月按时完成组内培训相关工作,每年完成组内培训工作,并整理完善,对于欠缺部分及时整改,避免在以后的内审和审计中再次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把自己应做的工作做到最好。
尽管今年我们顺利完成目标,但是我觉得离我们能做的最好的还差很远,今年卫生方面我们没有以前打扫得仔细,管理方面也还有问题,个别SOP操作也还有待加强,但我相信通过今年剩下三个月和明年的努力,我们会做得更好,我们会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以最良好的姿态,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明年的审计,去对待检验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最大力量。
品管部BQA团队,我们一起加油。
品管部BQA陈振宇2011.10.6
第四篇:审计心得
第一次考的话就仔细听刘圣妮老师的课件,虽然耗时间但是非常值得,老师让背的你就背下来,老师说要掌握的一定要掌握,考试要的是真功夫,模棱两可的记忆等于没记住没掌握,所以要一遍一遍地重复,审计不需要做太多题,记忆还是很重要的,记得住还要写得出来,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刘老师讲课啰嗦呢,是因为刘老师重复是为了让你一定要记住要背下来!请大家记住一点:最简单的动作重复一万次就是绝招!
不要问看几遍书才行,看到自己实实在在掌握为止。
另外,记忆是为了加深理解,理解可以促进记忆,背下整本审计书的重点可能只考59分,加上一些对审计思路和审计思想的理解就够60了,如果只能理解但不记忆的话只能得30分(这是高估的),背就是中国考试制度下通用的绝招,看你是背审计文字还是背审计精神。以上是本人通过审计考试的真实感受,仅代表个人观点。
去年听刘圣妮老师课件的最后一节,刘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特感动:请大家坚持!在充满希望的2010年!
不夸张地讲我当时真的感动得流泪了,我是个笨人,但我还是通过了一门又一门考试,所以感慨很多
最想告诉各位战友的是:坚持就是胜利!
还有会计的一个基本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相信朋友们这一路坚持会有收获的!
不管是哪门课,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第一步看教材,第二步听课件同时对照讲义,第三步再回头看教材,第四步做题目,第五步做真题
现在我的复习就是这样白天要工作,晚上坚持4个小时左右的学习,对审计这门课教材基本没怎么看,只是一遍一遍的挺刘老师的课,刘老师讲课注重思路,前后贯通,听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刘老师总是讲前面看后面,没有逻辑,啰嗦;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感触就非常深了,往往在你听到前面的时候,就会想到后面,因为理解前面的理论有些难度,结合后面的实务才能打通理论与实际;第三遍听王生根老师的习题班挺不错,学完理论和书上的实务,去感受一下具体的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自认为挺不错的刚写了会计和税法,现在写写审计,09年过了会计,没过税法,今年成绩刚出来,审计62,税法60,侥幸得紧。
对我而言,审计是一个比会计还陌生的领域,但是我只花了2个月的时间(见注①)。去年准备注会时是大三,时间比今年多,而且今年准备得也比去年晚,7月底才正式开始。但是审计是我觉得学得最好的,考前觉得希望最大的,同时也是最难忘记的。我认为审计相对于会计和税法好学(好学不代表容易),归结到一点,就是审计有很严密的条理性,有很流畅的流程可以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懂会计,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先会计后审计绝对是英明之举。
我的方法还是老五样,课本,录音,轻松过关一,加轻松过关和梦想成真的最后六套题。说到录音,不得不提一下东奥的刘圣妮老师,讲得那叫一个好,没有张志凤,没有叶青我觉得我仍过得了会计和税法,但是没有刘老师,审计肯定过不了。虽然声音没有叶青的好听,但是细听之下,可以明显地发现,虽然都是讲CPA,但是张志凤,叶青明显不是搞实务的,或者说,不是搞审计实务的。没基础的时候听不太明白,讲得很有跳跃性,经常以点带面,还是一大面,讲一章能带出后面七八章的内容,根据我的经验,这种讲法对治疗失眠有很大疗
效。
要往下讲,必须先弄明白审计是什么。按我国法律规定,企业的财务报表是由管理层编制的,但是很多人不相信管理层会据实编写,谁知道是真是假,多几个零少几个零都是你自己说,鬼才信。所以审计就是对管理层出具的报表在多大程度上可信进行调查,这是我的观念。审计的书相当厚,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当板砖使。虽然厚,但是它有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审计流程,说白了。这么厚的书就是告诉你这么几件事:
在做审计之前,有两件事要做,一是看自己有没有这能力,有没有金刚钻去接客,比如你一100人不到的事务所想接中石油的报表审计,那不找虐么,第二,道德上过不过关,够不够中立;都可以的话,就可以接客了.价格什么的谈好了,就开始接客了。接客的步骤就是审计过程中的步骤了,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了解客户的情况,学名叫“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情况”,看客户的财务制度,各方面管理够不够严密,作假帐的机会大不大,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见注③),内部控制这个词非常重要,地位相当于雅思等英语考试中的核心1000词之类,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都还不错(见注④)。接着是第二步,第二步是重头戏: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什么,简而言之,既然你的内部控制不错,那么就要测试一下你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防范舞弊风险,比如,既然你有88条规定防止内部人员私建小金库,但是我得试试这88条是不是真能防止,这就叫控制测试,说不好听点,就是以身试法,没事打个110,说有人抢劫,看有没有警察叔叔去抓,这就是控制测试——测试你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是个重头戏,如果测试的成绩好,说明舞弊风险低,那么下一个重头戏,第三步——实质性程序就可以少做点,如果控制测试成绩不好,或者在之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发现根本就没内部控制可供了解,那不好意思,就得上手段了,这手段就是实质性程序。名字挺好听,其实就是忽悠人的,什么实质性程序,就是查凭证,跟大半夜去查嫖娼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技术含量还不抵扫黄来得高。抽凭证就是看会计凭证上做的分录对不对,回到之前那篇文章,抽凭证的主要目的就是看会计上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做得对不对,控制测试的成绩不错,抽查凭证又没查出什么问题,那么就可以基本确定没什么问题了。以上所说是一个主要的流程,这个流程差不多占教材1/3的内容,但这是骨架,其他三分之二都可以放到这个骨架上,而且后面的六章都是这个流程的具体运用,没什么理论高度,需要比较多的记忆。
出来流程,另外一个恶心的地方就是审计概念。书中有专门的一篇(好像一共4章)的内容是讲概念的,主要是“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之类的(书不在手头,记不清,考前我把每章的章节名都记下来了,我认为对付这种条理性强的书,这种方法很不错),这些概念像血管,围绕着骨架,和其他内容一起把审计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说了这么多,我的学习方法也就明晰了:先把条理理顺,然后把非条理的内容往条理上粘,作为条理的拓展。这样能把一本审计教材捋成一条线,非常方便记忆,但是记忆的量仍是非常大。因为我上面的只是一个大概,每个流程下面又可以分为好几个细节,比如,控制测试的时候要用什么方法,要在多大的范围内对控制进行测试,抽凭证要抽多少,要抽哪些凭证才具有代表性,都是需要进一步丰富的内容,但是这些都是围绕这个骨架来开展的,有了骨架,万事好说。
审计就说到这,在搞审计的人看来都是小儿科,堪比放屁,但是从一个非从业人士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说这么多还是有意义的,起码可以算是对这一段时间得一个总结。
第五篇:审计心得
10.计提折旧的问题
哪些应包括在折旧的范围之内
基本的折旧计算方法应掌握
1)双倍余额递减法
①含义: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乘以双倍直线当然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②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年折旧率是双倍,因此分子是2)
第二步:算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注:这里指的账面净值是指每年年初的净值,但不考虑残值)
第三步:算最后两年的折旧
最后两年每年的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净残值)/2
(第三步是一个难点,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要考虑净残值)
2)年数总和法
①含义:是以固定资预计使用年限数字之和为基础,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净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分数的各年折旧率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②计算步骤:
第一步:算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总和
(突破难点:将年折旧率的计算用简单的表述方法简化,分母如果是5年的话,从1加至5,分子应倒过来,第一年是5,再来是4,最后是1。)
第二步:算年折旧额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算年折旧率
第一年折旧率=5÷(5+4+3+2+1)=5/15
(分母从1+2+3+4+5=15,分子第一年先5)
第二年折旧率=4÷(5+4+3+2+1)=4/15
(分母从1+2+3+4+5=15,分子第二年是4)
第三年折旧率=3÷(5+4+3+2+1)=3/15
(分母还是15,分子第三年是3)
第四年折旧率=2÷(5+4+3+2+1)=2/15
(分母还是15,分子第四年是2)
第五年折旧率=1÷(5+4+3+2+1)=1/15
(最后分子是1)
少计固定资产折旧后的调整
借:主营业务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