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李 霞
摘 要:近年来,发生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恶性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的校园暴力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危害性极大。对社会、家庭、学校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应紧密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
校园暴力
原因
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或多或少的都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有着明显的暴力倾向。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让老师烦心、家长担心、社会痛心,同时使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也破坏了校园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可将校园暴力简单地分为以下八类:一是、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二是、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三是、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四是、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五是、老师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如要求学生当众做出一些有损人格尊严的动作、辱骂学生等;六是、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七是、老师以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的性侵害;八是、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涉及到国家、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当综合分析其成因,寻求有效防治对策。
(一)国家方面的原因
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之一。现实社会中,中小学生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名牌”学校,而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也相对集中到较差的学校。习惯上所称的“差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在学校内得不到恰当的引导,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矛盾激化而得不到正确处理时就可能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对防治校园暴力的责任确定不够明确,使施暴者得不到及时惩处,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救济。其次是社会生活中电脑游戏、影视文学作品充斥看恐怖、暴力、色情;对于这些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喜欢模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很容易被这种环境毒害和同化了。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多数学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学校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2、青少年中存在着盲目攀比的消费观,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重视不够。
3、学校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片面重视学业成绩,致使某些学生产生挫折感而寻找发泄的目标。
4、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
5、学校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对侵害他人的校园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多数与会者认为,形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大致有: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
2、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简单粗暴,或溺爱过分,或放任自流。
3、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长又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强行借贷,甚至变相地放“高利贷”。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学校周边地区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风气聚集,学生在离校后、到家前暂时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很容易进入这些场所而受到腐蚀和影响。同时,大众传播媒体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极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当模仿的负面效果。而且,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
(五)个人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身心发展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疾风暴雨变化剧烈时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加之面临考试、升学、就业等诸多人生选择的压力,往往遇事不冷静、情绪化、敢于冒险,处理问题也比较容易冲动或不计后果。其次,从个别的人格特质看:一部分中小学生的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三是容忍、迁就。有些同学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或担心失去友谊,或害怕被打击报复,一味地容忍、迁就,久而久之,便助长了侵害行为的升级;四是、炫耀自己。有些同学自尊心强、希望自夸得到认可和赞赏。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能够促进学习进步。相反,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成为受侵害的目标;五是、好奇、逆反。有些同学单纯无知,辩别是非能力不强,产生逆反心理;六是、报复心理。一些学生受到外界刺激或挫折后容易冲动,产生报复心理,采取不正当手段解决冲突,去侵害他人。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后果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点:(一)、使弱小的中小学生从小接受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遭受暴力侵害的过程中想到什么了呢?他们眼睛看到的和他们头脑里当时意识到的,就是有力量的人可以侵害没有力量的人,力量加野蛮使侵害者获得了尊严,而文明和没有力量使他们自身失去尊严、受到伤害。这种意识又导致在他们有了力量以后再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成年以后还实施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
(二)、对受害中小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
由于受到暴力侵害,有的学生身体受伤要住院治疗;有的学生导致精神失常;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等等。这种伤害对于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四)、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应当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应广泛合作,对症下药,努力寻求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得以在和谐、友爱、尊重、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而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国家的职责
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因“留守儿童”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
(二).学校的工作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现代教师要有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切实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都要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教学成绩,轻视德育工作的育人理念。要把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尽量排除任何诱发、增强及扩大青少年暴力倾向的学校社会环境;要训练学生应对学习生活中各种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指导学生建立和谐、友好、可信赖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及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2、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安全事故)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学校的大多数暴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学校能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防、监督和责任机制。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有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和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打架斗殴的苗头或暴力倾向,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外,还要用法律、道德、纪律、规章等去约束学生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尝试与所有的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
3、教师要避免发生体罚或伤害学生等现象的发生。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中小学校应抓紧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有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改进教育方法。要尽量避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师生间矛盾的激化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家庭环境
1、转变教育观念,远离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具有教育子女的职能。家庭教育对子女思想品质、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并且设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遗弃等条款,严格禁止亲权的滥用。一方面,夫妻双方应避免因家庭琐事引发家庭暴力,使子女受到影响或伤害;另一方面,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要避免“棒子头上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现象的发生。目前,有许多未成年子女情感发育严重不足,身上普遍出现了冷漠、孤僻、暴燥等情感特征,这与子女在家庭受到暴力伤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转变人才观,把子女当人看。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庭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若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做错了事都会成为被斥责、遭惩罚(或体罚)的导火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生活在压抑和不安的状态之中。若这种情绪一旦带到学校后,很可能因为同学间产生矛盾给诱发出来,使其他同学成为被发泄的对象或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家长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学会尊重子女,把子女实实在在地当人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四)社会的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一方面,社会各方面要花大力气,治理整顿不良社会风气,改善治安环境,特别是要预防发生在中小学校的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限制或禁止媒介对暴力文化的不当传播(如暴力影片、暴力玩具、网络暴力游戏、口袋书等),以最大限度地净化文化市场。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应尝试开通“反暴力”热线电话,对有暴力倾向的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对遭受过暴力伤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治疗,使之早日摆脱因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
(五)青少年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家长、老师和社会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呵护着我们,中小学生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中小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遇事不要忍着不吭声,要及时告诉家长或着老师;身上尽量不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立即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不刺激对方,以减少被侵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谨慎,少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或私自会见网友;出外办事不单独行动,要与同学结伴而行,以免发生意外。
3、养成谨言慎行习惯。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在公共场合遇到可疑者时,设法避开;化妆、服饰要得体,不要过分暴露;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对陌生人交付现金以及物品;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尽量用和缓的语言和手段加以处理等等。
总而言之,发生在我国中小学校园的暴力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预防,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①李春雷.校园伤害案件及防空对策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
报,2010(6):48.②张歇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5:113.③陈荣武.校园外来暴力与安全空间[J].当代青年研究,2010(7):14.④吴武典.校园暴力行为的防治与辅导[J].现代教育,1997(7):15 题目:论述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杨建冲
李霞 籍贯:云南泸西
通信地址: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电子邮件:lxyjch768005@126.com 工作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杨建冲)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李 霞)邮编:652499 联系电话:***
第二篇: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校园暴力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008-10-13 23:19近年校园暴力的问题不时见诸报端,而且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让全球头痛的问题。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成因 防治
随着近年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民生活形态的改变,社会治安的恶化已成为人民心中的痛。其中,最大令人忧心的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充斥着享乐、坠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静的校园也存在了暴力的阴影。校园暴力发生事件逐年提高,暴力行为的伤害也日趋严重。使得校园暴力问题,一夕之间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一、校园暴力及其现象、危害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近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一)校园暴力现象
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有逐步增长之势。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综合近年来各报章杂志的报道,职业中专,普通中学的校园暴力问题比重点中学和大学严重得多。因此,我根据本市部分学生和心理学老师提供的案例可以把各类校园暴力现象分为三种形式,即语言暴力,力量暴力和心理暴力。
1.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指包括起侮辱性外号,造谣污蔑等一系列对学生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2.力量暴力。力量暴力主要指包括校园凶杀,肉体伤害等一系列对学生身体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力量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据警校学生反映,力量暴力在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力量暴力表面上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很有可能让受害者残废,甚至死亡。但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更大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因为暴力已经对人性有歪曲的认识,严重的很有可能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严重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施暴者也有极其严重的影响,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增添了大量的阻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成人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社会归属感长期得不到满足。
3.心理暴力。心理暴力主要指包括孤立,侮辱人格等一系列对学生的精神造成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心理暴力的问题常被忽略,但其危害又非常大。心理暴力可能无处不在,而且任何学生和老师都可能成为施暴者。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近几年的有关报纸已经披露了我国数起由于同学的长期勒索、敲诈、抢劫、欺侮而发生的学生出走乃至于自杀的恶性事件,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由于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而学校的收报率较低,受害学生也就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往往是在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后,学校、家长才会得知,才会进行处理。那么在学生受害期间,受害学生必然在学习、生活和其他各方面都受到影响。简而言之,校园暴力的危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而对于老师实施的暴力侵害行为,一般都会导致受到伤害的学生畏惧学校,不愿意再去上学。
2.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对施暴者,有可能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走上犯罪道路。
3.破坏了社会秩序,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如果这种校园暴力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就连他们的家人、同学等也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最终导致我们的法制宣传事倍功半。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1、张黛眉、谢淑芬研究发现:攻击行为的学生有社会认知缺陷的现象,他们对人际互动情境中的讯息归因、问题解决策略方面都出现僵化。其它如脑神经功能的失调、长期的慢性疾病等也都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相关。
2、享乐主义,需要金钱时,用暴力向他人索钱,满足个人需求。
3、仗着认识一些帮派大哥人物,有靠山而欺辱人。
4、被不同帮派吸收,凑钱孝敬老大,或为组织筹钱,进行恐吓勒索。
5、电视,电影暴力动作,幻想自己当老大而耍狠,或以暴力解决人际间的磨擦。
6、感觉家庭前缺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真情、社会功利有无情,因而反抗家庭、社会、学校,胡作非为,铤而走险。
7、学校过渡的容忍和姑息、加上社会的过渡保护,使多数的青少年形成温室的花朵,只知收获而不知耕耘;只要享受权利,却不愿去尽义务和责任;过分自我中心而无法尊重他人;号争辩或强词夺理,面对困难不愿解决,只知反抗逃避,使得与父母、师长或非我族类的朋友冲突不断。
8、此时的青少年情绪控制能力不如成人来得控制自如,在遭遇情绪不稳定、挫折或攻击时,往往会失控而实行暴力,以发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
9、自信不足,耳边的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互动来往,整日沉默寡言,与外界隔绝,缺少同样的良性刺激,是值得令人正视的问题。
10、缺乏适当的沟通技巧,说话长不经修饰脱口而出,甚至习惯以骂人的方式互动,令人感到难堪而引发冲突。
11、缺乏成就感的一种转移,学业的挫败、师长中的危险分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只有以打架等暴力行为来压过别人的气势,已获得赢的优越感,证明自己不使用
12、以暴制暴,有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冤枉,觉得难以忍受及不平衡,所以选择暴力解决,或认为自己长大了,可以承担责任,所以常喜欢替人抱不平,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二)、家庭方面:
1、父母和家庭因素与暴力行为问题有关的包括: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或亲子互动关系等。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学,导致孩子到处游荡,结交不良友伴,生活缺少重心,学习没有目标。
2、管教方式不当:如过于严格易导致反抗攻击;过于柔弱易养成子女说谎或欺骗行为;放任不管则易使子女任性、放肆;期望过高易造成子女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则易使子女无所适从而紧张不安或投机取巧;父母(棒下出孝子)的打骂方式,易使孩子学会以武力解决问题。
3、亲子关系疏离:在冷漠、拒绝的家庭关系中,子女情感的舒解与进化、处理情绪问题的行为模式,将受到不良的影响。如与人保持距离、以冷漠猜忌的态度对待他人,如此与人很难建立亲密的关系,将使其一直生活在不快乐的阴影下。
4、破碎、单亲家庭:根据以往研究,自幼失去父或母亲,会造成缺乏性别认同之人格发展上的困难,不论国內外的调查均发现:暴力青少年属于破碎家庭的比例较一般的为高。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父母对子女态度形成影响比父母给子女的遗传因子影响更大。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是每一为人父母者关心的首要问题。
5、贫困、失和家庭:国內外调查均显示:青少年暴力犯罪来自贫困家庭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夫妻常久不和会造成子女紧张不安、阻碍其正常情绪的发展,促使其向家庭外寻求补偿,往往因结交恶友或忌妒或攻击他人以为补偿。住居环境不良,住居环境不良会对成长其间的青少年产生错误示范或诱发犯罪等负面影响。
6、言语暴力:父母以讽刺或刻薄的口气责骂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大的杀伤力,孩子容易经由模仿使用相同的语言暴力对待同学,极易引发人际冲突。
(三)、学校方面:
1、学校学习的失败,常与未来破坏行为的出现与成人后的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別差异、不适当、不适应有因果关系。学校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适当的标签学生、不一致的行为管理、不实用的课程、不当的体罚、及缺乏有效的增强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
2、生活挫折多于成就:对于学业低成就的学生而言,是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一群,来自家庭、学校、同伴间的挫折,往往使其更加自我放弃、或认同于不良的文化 , 而将成就感建立在拳头上。
3、同伴团体的压力:很多的案例显示,青少年发生破坏学校公物、打群架等行为,常都受同伴压力的影响或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同,而盲目的跟从別人从事一些攻击行为。
4、学校辅导制度不够落实:老师无法有计划的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造成彼此感染、彼此学习模仿,上课捣蛋习惯、下课打架闹事,无视校规的存在。
5、老师辅导能力及知识不够:老师本身欠缺辅导的技能,无法有效的辅导学生,而有的老师热衷于收入高的副业,却放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未能真心诚意的开怀学生,也是一大主因。
6、老师权威的低落:由于家长的教育水准大幅提升,使得老师的知识水准看起来微不足道,再加上电视及报纸等媒体的泛滥,并提供比老师所教的还更新奇刺激的讯息,使得老师的专业权威日渐低落,而无法产生有效引导学生的力量。
7、师为尊,生为卑:师生双方建立在权力基础上,谁有权力谁贏,一旦学生也有权力,如表达不满、暴力相向、便不法容忍,而导致双输的场面,因此,现代的老师应拋开尊卑观念,培养愿意聆听、尊重及接纳的态度。
(四)、环境方面:
1、传播媒体的泛滥: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英雄崇拜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并可在现实生活里,有机会模仿(大哥)、认同与实现英雄崇拜的错误信仰。
2、不理法律: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所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3、重智重利的价值观:对于其他的德育、美育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培养训练,所以每当孩子犯错时,师长常以责备、写悔过书的方式解決,有时青少年只为避免处罚而做妥协,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成长学习,很容易又再犯相同的错误。
4、黑道势力的猖獗:因治安的败坏,青少年学习与模仿到以黑道来撑腰,认为只要有后盾,什么事情都不用担心,并可在金钱及他人的畏惧中获得甜头。
(五)、被害学生的特质:
1、被嫉妒型:因成绩优良、家境富裕、面貌较好等,而遭人嫉妒加害。
2、自大型:态度傲慢看不起別人、说话及行为夸大,易与同学产生纠纷冲突。
3、自卑型:觉得自己是弱小、笨拙或多病的,易受同学欺侮。
4、孤独型:单独上下学、独来独往,易落单成为受害者。
5、福贵型:常上福利社、常带贵重物品、常拿钱给同学,常请吃东西。
6、好欺侮型:凡事忍气吞声、不追究。
(六)、加害学生的特质:
1.怀恨报复型:与他人有冲突或受到欺侮、或觉得老师处罚不公不当,因此心存不满或怀恨在心,以报复来讨回公道并消除愤怒。
2.游戏作弄型:因模仿、恶作剧、好玩或为了与众不同,而产生欺侮同学或破坏公物的行为。3.投机取利型:为了生活享乐,在校内勒索他人金钱或物品,若有不从者则暴力相向,使被害人心里产生恐惊。4.防卫过渡型:不满同学对其违规行为的举发,或预测自己可能受到攻击与欺侮,或受到对方的挑衅,于是事先召集帮手,埋伏袭击对方。
(七)、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人的行为与心理结构是密切联系的,由于心理结构的不同,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反应就不相同。心理结构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校园暴力形成的根源,可以从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来分析。
1.从犯罪心理结构分析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结构有三个子结构,即动力结构,调节结构和特征结构。动力结构是犯罪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个体活动起定向作用,而调节结构对犯罪人的动力结构起加强或削弱、发动或终止的调控作用,对其动机与行为起协调与监督的作用。特征结构显示出个体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区别于他人的某种特征。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是以对外界消极因素的学习和模仿为开端,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映活动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此种行为习惯和态度渐趋定型化,进而萌生犯罪意向。犯罪意向的萌发,是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标志。而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是以主体具有犯罪心理作为内因,在刺激和情境的诱发下,产生犯罪动机,确定犯罪目的,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外化为犯罪行为的。
2.青少年犯罪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在少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内部心理结构的动力以及主观需要和客观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更为错综复杂。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与生理发育水平不同步,两者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由于青少年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因而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支配过剩精力的能力,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精神空虚的少年往往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暴力性的活动,如打架,斗殴,抢劫等。
(2)、好动好奇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青少年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但由于心理发展,特别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分不清是非,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宣泄方式。
(3)、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青少年的腺体发育还未成熟,尤其是脑垂下腺还不成熟,因而兴奋性高,情绪波动大,心境不易持久,与此同时,少年的意志品质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因此,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与冲动,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渐渐发育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并产生朦胧的性意识,如在异性面前怕羞而又被异性所吸引,有些青少年因此而开始初恋;对性机能有好奇和新颖感,但性道德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这时,如果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和性知识教育,就容易接受外界不良的刺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推动青少年犯罪的需要往往是:膨胀的物质需要,嫉妒,逞强好胜,好奇心等,青少年的犯罪动机通常不稳定,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情绪性。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结构是由于个性心理结构内部因素矛盾突出而形成,由此可以了解,校园暴力的根源在于青少年内心机制的发展,要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三、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家庭方面:
1、重视家庭生活:
现代父母常因工作忙碌无太多的时间陪孩子,故多以宠爱及无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子亏欠,其实孩子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无法弥补的,孩子的教育不是金钱可达成的,只有多一点点心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子快乐的成长,否则若子女的行为产生偏差,再赚更多的钱也终究徒劳无功。家长应做到:(1)、倾听、了解、接纳、同理:
尊重并欣赏子女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2)、父母以身作则:
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3)、培养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父母应提供子女培养挫折容忍力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支持及明智的行事方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入正途。(4)、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幸福操纵在父母的手中,因此,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5)、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
对子女建立适当的期望水平,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学校方面:
1、行政措施方面:
(1)、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存在,举办防范措施学习,充实老师暴力事件的处理及防范技能,并学习处理冲突、破坏与意外事件技巧。
(2)、建立(校內危机处理小组),并发挥其组织功能。给予警卫人员完善的设备与训练,加强校园门禁,以有效的处理暴力事件及维护校园的安全。(3)、与学区警局建立(警备网)平常可取缔学校附近不良的遊乐场所,减少学生受害机会,一遇紧急事件则可迅速支援。
(4)、推行校园伦理教育,促近师生良好关系,减少师生对立,重视师生平等的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的交流。
(5)、辩别暴力倾向学生有兴趣之课外活动,引导其将过多的精力,发泄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提供多元化的成就机会,并可增加参与学校生活的动力及成就感。(6)、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如警察、心态卫生中心、家扶中心、社区义工等单位,共同进行暴力行为青少年的辅导工作。必要时予以转介服务。
(7)、学校生活教育与学科教育并重,并加强法律常识教育、性教育、人机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及情绪处理的课程,使青少年得以顺利的成长,建立互敬互重的态度,适应社会生活。
(8)、主动与家长联系,以联络本、电话、家访等方式,使家长了解青少年发展的形态,并能及早处理正常或异常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使其在未恶化之前获得适当的辅导。
(9)、在经费的许可下,尽量改善环境设施,如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等,配合休闲生活教育,指导青少年从事有益身心的康乐活动。
(10)、学校之作为不以升学或考试成绩为判定学生好坏的标准,以免造成低成就学生的挫败,造就少数的明星学生可能会因此牺牲更多的学生。
(11)、学校建筑物的建造规划、夜间照明设备的架设,都应以尽量减少安全的死角为原则,并加强巡逻、装设警铃、监视器或保全设施,以减低暴力行为的发生。
2、训导措施方面:
(1)、开发师生沟通的管道,使受害学生愿意主动报告校方,且学生主动沟通能够消除心中的疑虑,有效协助处理受害事件。
(2)、加强校园巡逻,尤其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应增派人员巡查。(3)、检讨学校的一些规范、措施是否有不明确或不合适宜的地方,一些奖惩制度是否能更民主、更合理、更公平、更清楚、更有效的指导与约束学生的行为。(4)、已犯过错的学生,多予服务表现的机会,使其获得肯定,而能培养负责守法的精神。
(5)、引导老师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促进师生的良好关系,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才能减少彼此间的对立与冲突。
(6)、学校之生活管理,应采取辅导得立场及坦诚讨论的态度,不宜经常使用严格禁止或责备的方式。
(7)、落实导师制度,老师的注意、谅解和关心,可以察觉学生的异常缺席、身上的受伤痕跡、是否和同學起争执、是否和校外不良人士交往、及其家庭是否有严重的问题等,对于校园暴力的发生,有防微杜渐之效。
(8)、加强防范暴力的宣传,如谅解加害者必須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何辨识潜在的加害者、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如何因应被害的情境、及事后该如何求助与保护自己等。
3、辅导措施方面:
(1)、对待暴力的学生,主动列入辅导对象,持续追踪,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以揭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2)、加强老师的辅导能力,使其能及时预防或适当的、出理冲突事件。(3)、重视亲职教育,加强家长家庭经营理念、及管教态度、方法的提升。(4)、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应建立基本资料,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协助其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向、兴趣、能力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5)、加强个別与团体的辅导咨询商,协助其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情绪处理能力、问题反应能力、及自我肯定训练等,以有效减少校园的暴力事件。(6)、以每个学生为辅导对象,以早期发现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7)、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必须寻求全校老师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识,针对问题行为形态,实施有效且持续性的辅导措施。
4、老师角色功能方面:
(1)、掌握班级气氛、同学间的互动联系,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多给予学生赞美及获得成功与肯定的机会,避免彼此间的摩擦或疏离感的产生。
(2)、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应能积极倾听,并能表示关怀接纳,耐心教导、守法观念。并加强其对法律的认识,修正其逞英雄、找刺激、立即享乐来获得满足与肯定的不当价值观念。
(3)、发现学生有暴力倾向时,应主动向校方反应及与家长联系,共同防范。(4)、随时检查自己的管教态度,是否在言语上威吓或放话处分,造成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对立,或不把师长放在眼里的情形,努力减少不公、不当的管教方式与态度。
(5)、加强学生对暴力行为的认识,特别是高危险群的辅导,教导学生学习破坏行为的替代行为及情绪处理之方式,及遇到暴力时应及时求救。并使学生具备危机意识,避免结交不良的朋友及行径阴暗的小巷或偏僻的地方。
(6)、父母的督导及支持程度,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有抑制作用,因此,教导父母教育青少年应有的理念和技巧,帮助父母能采取适当的管教态度和方法,以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7)、不要公开责备及加上坏的标签,当学生被羞辱套上坏的标签之后,如坏孩子、笨孩子、问题孩子等,很可能会导致(自我实现恶言)的恶果。
(三)、社会方面:
(1)、加强社会辅导机构的功能,以主动提供各种咨询和活动,增设满足青少年需求的娱乐场所,目标在预防犯罪、辅导初犯和已犯罪者改过。
(2)、社会教育当前应负起教化之责任,设法改正这种社会风气,并塑造、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观。
(3)、社政机关和学校合作,辅导青少年从事正常交际和休闲活动。加强社会民间力量的参与,使家庭、学校、社会得以紧密配合,达到预防的效果。(4)、大众传播媒体有很多的暴力情节,及污蔑羞辱他人为乐的粗野动作和言语,对价值观尚未明确建立的青少年而言,都是不良及错误的示范。除立法以强制净化媒体內容之外,节目制造商、新闻书刊编辑者,游戏暴力设计者,都应本着教育理念,适度的修正內容,而老师、父母的指导更是责无旁贷的。
(5)、警政单位对青少年常涉足的不良场所应加强取缔,对于失踪及辍学的学生多加注意动向,与学校积极的配合,并协助学校对暴力事件的处理。小 结: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第三篇:扬声器不良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扬声器(喇叭)生产中的问题
分析及改善措施
扬声器音低,灵敏度低:
原因1:
音圈局部短路,但仍有磁力产生作用。可能是局部烧焦短路和绝缘漆脱落部分短路。
预防措施:
a:生产前要检查好音圈有无短路。
b:让在它额定的功率内工作,以免大功率烧坏音圈。c:检查音圈直流阻抗是否偏差过大。
原因2:
音圈定位太高,太低。
预防措施:
a:音圈定位时音圈的卷面高度中心要与华司高度中心在同一平面。
b:扬声器上的顺性材料没有了弹性,音圈下沉,音圈只有小许的卷面在磁隙里,需更换新的顺性材料。
原因3:
磁铁磁性能差,如磁等级小,磁没有充饱和等。
预防措施:
a:选用磁性能较好的磁铁。
b:注意充磁电压要达到扬声器喇叭充磁所需电压。
c:充磁时要注意充磁间隔时间,等充磁电压恢复后再进行充磁。d:充磁要让磁铁充饱和。
原因4:
振动材料。
预防措施:
a:检查振膜的质量、厚度、材质一致,以免影响扬声器高频上限、低频下限、频率特性、灵敏度等。b:注意顺性元件的软硬度,让扬声器的频宽一致。
二、扬声器有异音:
原因1:
中心胶部位脱胶,由于工作温度高,功率过大、生产工艺等。
预防措施:
a:根据扬声器的额定功率采用合适它的中心胶。
b:对扬声器进行各种实验或听音时让它工作于额定功率、特定的频宽内。
c:双组份的中心胶要按规定的比例让它进行充分混合,要在胶水可操作时间内放入振膜。d:在拨音规前检查中心胶是否完全干透,以免忙目拨规使音圈偏移和破坏中心胶固化结构。e:检查中心胶有无断胶、胶水是否足够。
原因2:
音圈变形,温度过高膨胀变形。
预防措施:
a:生产前要检验好音圈骨架有无变形。
b:注意音圈表面的贴纸有无起泡、粘得是否牢固、表面有无卷起,以免贴纸受热膨胀而和华司产生磨擦产生异音。c:选用耐高温的音圈骨架。
d:套音规时要先检查音规上有无胶水。
原因3:
音圈散线。
预防措施:
a:生产前检查好音圈有无散线,绕线是否紧凑、跳线。b:让在额定功率范围内工作。
c:音圈线的自贴力不够,不能耐高温,好的音圈自贴音圈线应在额定的高温下粘得更紧。
原因4:
音圈尾部卷起,大振动时音圈撞到T铁。
预防措施:
a:套音规时先检查音圈尾部是否变形。
b:如是音圈定位过低,将音圈卷面中心与华司高的中心调到同一平面。c:如是顺性材料老化或失去弹性引起,更换新的配件。
d:音规外径过小,在生产时音圈松动下滑,扬声器在振动时打到T铁底部。
原因5:
磁隙有杂物,如铁屑、胶水或胶水卡住音圈等。
预防措施:
a:做磁路时将磁铁内壁的磁屑擦干净,检查T铁和华司有无电镀层脱落的现象。b:在放音圈前将磁路中的灰尘吸干净。c:整个扬声器生产环节做好防尘措施。
d:在打华司胶弹波胶时注意不能让胶水溢到或流到华司中孔。
e:检查好弹波中孔是否过大、中孔有无破损以免让中心胶流至华司中孔卡住音圈。f:音规、磁规上有胶水的先要把胶水清洁干净。g:生产时检查音圈卷面上有无胶水。
h:在生产磁铁内径和华司内径相差较小的扬声器时,注意磁路胶要打在磁铁内径向外一点,以免磁路胶溢到华司中孔里而引起擦圈。
原因6:
振膜变形产生移位。
预防措施:
a:生产时注意不能用手大力的去按纸盆,使纸盆变形而引起擦圈,特别是金属振膜刚性虽强,但韧性很差,变性后不易恢复。
b:来料需要检查纸盆是否变形。
c:如是纸质材料要注意防潮,以免受潮而变形。
原因7:
纸盆破裂,可能振膜受潮或使用时间过长老化。
预防措施:
a:纸盆扬声器要特别注防潮,如晚上裸露在室外,被雨淋等。
b:扬声器不能过长时间老化或超大功率老化以免纸盆锥部碳化而破裂。
c:扬声器长时间和超大功率工作同时也会因振幅过大使振膜受损而引起破裂。
原因8:折环老化失去弹性或脱胶。预防措施:
a: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对折环有腐蚀性的物质。
b:在施边胶时,胶量一定要足够,要让有限的粘接面积承受大的振动。
c:边胶要让折环和盆架完全粘好,以免产生缝隙而让折环和盆架相对振动而产生异音,特别是泡边。d:要检查盆架与折环的胶合面是否平整,防止不平引起折环脱胶,粘接不好。e:如是折环老化,发霉、发白、无弹性需更换折环。
f:折环要在施完边胶后要及时放入,不要因为怕翘边等边胶起膜再放入。
原因9:
弹波老化失去了弹性或弹波变形、断裂。弹波部位胶水没有到位。
预防措施:
a:打弹波胶时,在粘好弹波与盆架的接触面同时让它外围一定要有均匀的一圈溢胶,并且要让弹波胶渗入,弹波放入要及时。
b:不能采用弹性差基至没有弹性的弹波。c:有损坏的弹波不要使用。
d:不要让弹波受潮和其它稀释物质而让它失去弹性。
原因10:
盆架变形。预防措施: a:盆架来料不良有变形不要生产。
b:生产过程中不要去摔扬声器,至使盆架变形而损坏。.原因11:
T铁中柱生锈,偏离中心。
预防措施:
a:T铁因电镀层脱落或没电镀不要采用。
b:长时间隔放而使T铁中柱生锈的不要采用。c:检查T铁中柱有无松动、毛刺等。d:有缺口的磁规不要用来定位。
原因12:
华司与盆架之间露风产生杂音。预防措施:
a:补风胶打得过少或完全没有打胶
b:盆架底部有变形,生产前注意挑选。c:华司表面有不平,而产生露风。
原因13:
锦丝线打到纸盆产生杂音。
预防措施:
a:锦丝线要按规定的长度进行生产,不能过长。
b:锦丝线从纸盆出来后一定要向上或向下按纸盆的弧度出线。
c:如果锦丝线出线较低,可将它从纸盆锥部用胶粘着向上引出,再按一定的弧度牵至端子。
三、扬声器断断续续有声音:
原因1:
音圈引出线折断但有接触。
预防措施:
a:在绕引线时用力过大、没有给音圈引出线余量。b:八字胶没有完全覆盖音圈引出线或没有打八字胶。c:音圈引出线生产前不能故意去折。
原因2:
焊接部位假焊。
预防措施:
a:焊锡要到位,焊点要求光亮、无虚焊。b:检查音圈引线有无脱漆、上锡、氧化。
原因3:
锦线丝折断,接触不良。
预防措施:
a:如果是纸盆附近的锦丝线折断,一般为锦丝线过短、八字胶过少、在锦丝线上覆盖的胶水过长;生产时八字胶要控制好胶量,以覆盖锦丝线与振膜五毫米为准。b:如果是在锦丝线的弧度处,一般为锦丝线成直角形而使受力点单一折断,生产时应让锦丝线形成较大的弧度引向纸盆。c:如果为端子板附近绵丝线断,一般为焊接时间过长,使锡点焊得过长、锦丝线氧化使得锦丝线过硬而不耐折。
四、球顶高音主要故障: A:无音
原因1:引出线断,引出线余量不够长振断,线材质量差或压线不到位。预防措施:
a:生产一定要将音圈至支架间的引线用捏子压成一个 “S”形,但注意不能用力过猛。b:音圈线采用质量好的线材。
c:需要让音圈引出线贴在音膜上并用胶水固定让它紧贴音膜引至支架。
原因2:引出线与锦丝线部位断开或假焊,一般为音圈来料不良。预防措施:
a:音圈引出线与锦丝线没有焊接好。
b:引出线与锦丝线焊接点粘合胶要耐高温耐磨擦,同时焊接点要用胶水牢固的粘在音圈骨架上。c:引出线是否上锡、氧化、脱漆。d:引出锦丝线比较细或接确不良。
原因3:音圈烧坏,一般为功率过大。预防措施:
a:听音要加合适电容、并让它工作在额定的频率范围。b:让在额定功率内工作。
c:如要打磁液的扬声器没打或少打。d:音膜胶不能耐高温而胶落。
五、音小,灵敏度低
原因1:
音圈部分烧短路或局部短路。
预防措施:
a:听音要加合适电容并让扬声器在额定功率内工作。b:来料时检查音圈线有无脱漆、断线造成短路。
c:音圈直流阻抗与清单是否一致,偏差要在额定范围内。
原因2:
音膜扼环失去了恢复力,下垂,音圈不在磁隙中心。
预防措施:
a:音膜扼环失去恢复力经常在丝、绢、布做的球顶扬声器发生,是由于长期工作、受外力压所制、在老化了的软材料扼环音膜上比较长见。
b:可选用恢复力较好的材质做球顶音膜。c:音膜扼环生产时不能拉或人为去压。
d:生产时在返修中恢复力较差的扼环不要采用。
e:音膜透气性差的要打通气孔,让前后腔气压相等,防止音膜下陷。f:音圈在磁隙中被卡死,而中高频减少。
原因3:
磁体质量差。预防措施: a:选用磁性能较好的磁铁。
b:注意充磁电压要达到扬声器充磁所需电压。
c:充磁时要注意充磁间隔时间,等充磁电压恢复后再进行充磁。
原因4:
振动部分。
预防措施:
a:来料检查音膜质量、厚度、高度是否一致。
b:生产时胶水用量要一致性要好,以免影响高频伸延。
c:要求使用磁液的扬声器要控制其使用量,使fo附近频率特性一致。d:注意音膜的后腔外理一致,让高音起始频率一样。其它原因: 高音扬声器打磁液的注意磁液的量,如若磁液的量不一样,声音大小会因中高频衰减程度不一样而产生音高音低的现象。磁液的量过大,会因中高频SPL低而声音小;磁液的量小则反之并且容易烧坏。
制作:汪 勇
2012年11月08日
第四篇:职业学校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
就业部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
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须靠学校、政教处、部、班主任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直接沟通,使教育力量迅速贯彻,才能达到真实的效果,否则只是作表面文章。毕竟最后的问题是在学生身上,必须从学生身上找方法、用方法,才能在学生身上看见效果。因此,我部除了全力推动《就业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三级诚信构建方案》制度以强化改善学生安保意识外,只有彻底落实《校园暴力三级预防措施》,才能消除校(班)霸及各种欺凌现象,才是解决校园暴力的最终方法。
三级预防措施中,对高关怀学生的个案追踪与辅导(二级),是重中之重。有效落实二级预防,避免高关怀学生误入歧途,不但能解决校内问题,也对将来社会冶安有重大影响。
第一部分
一级预防----教育措施
一、目标:通过教育宣传,以人为本,全面关怀,塑造健全人格,构建健康、温馨、和谐就业部。
二、对象:一般学生及违纪C级以下(含C)学生,要进行教育与引导。
三、策略:减少危险因素,增加保护因素。强化法治教育、亲孝教育、品德教育,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
四、作法:
1、强化我部依法治班教育。
我部牢固树立以法治班思想,落实《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培训,处理违纪学生照章办事不走样,强化法治观念,使人人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防范聚群结帮。
2、强化家校共教
班主任要持续推动家校共教,及时与家长沟通,开好家长会,将我部给父母“六条”建议通达家长,激励父母以亲情善尽教养之责,促使家庭与部、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防止学生偏差行为。
3、强化学生品德教育
鼓励学生优良表现,培养学生知文明、达礼仪、自尊尊人、自治自律的处事态度;引导学生身心发展,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健全人格,养育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符合我部要求的行为习惯;确保班级教学及学校教育活动正常进行。
4、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引《弟子规》、《道德经》等古典文化进课堂,组织具备丰富辅导知识、能力与助人技巧的教师,用传统观念与诚恳态度来教导学生,启发学生,营造德育氛围。
5、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
我部教师要以活动引领,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经常组织正向娱乐活动及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育教于乐,陶冶学生人格。每一个教师都应以爱心关怀学生,以耐心照顾学生,搞好个体帮教,避免学生涉足不良场所被不良势力吸收、利用。
6、借力维护我部安稳
①组织护送队,在学生上、放学所经路线,加强巡视,防范不良事故发生。建立从聂家庄到田家庄的一段路为安心走廊。
②将防止校园暴力纳入我部例会与班周会固定议题,总结违纪案例,分享管理经验,检讨执行《三级预防措施》成效。
③与警方保持密切联系,充实我部危机处理及应变能力。定期邀请警官向学生灌输法律、人身安全等常识,增进学生防暴知识。联手合作维护校园安宁,减少伤害。第二部分 二级预防----高关怀措施
一、目标:对高关怀学生早期筛选,即时辅导,预防学生涉入不良场所及发生不安事件。
二、对象:针对需高关怀学生和出现偏差行为及D→E级问题学生,及时引导。
三、策略:进行危险群筛检,早发现,早介入,即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四、作法:
㈠、高关怀学生早期筛选,及时辅导。
1、筛选高关怀学生---筛
①个性较冲动,有不服管教或暴力倾向者。②单亲家庭者。
③孤儿及隔代教育者或留守儿童。④经常出入网吧,有网瘾者。
⑤常迟到、早退、旷课,生活作息不正常者。⑥有吸烟、喝酒习惯者。⑦班霸、欺凌学生者。⑧行为偏差遭校规处分者。⑨患有特殊疾病及精神疾病者。⑩与校外不良人员勾结者。
⑾一次违纪达D级(含C级吸烟)以上者。
2、了解学生---知
①进行家庭访问或电话沟通。
②从个别辅导及课任老师了解学生情况。
③从其它学生、朋友、邻里等多渠道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形。④阅读错误累积记录及个人资料。
⑤详细记录访察所得信息。
3、检查异常现象---察
①安排嫡系学生就近观察,立即通报异常言行。②请课任老师留意,立即通知异常言行。③与学生交谈或从学生日常行为中察觉异常言行。④从与家庭成员联系中掌握异常情形。
4、采取引导(引领+辅导)措施----辅 ①课任老师
将本节旷课学生及发生严重违纪学生,报、交班主任,将撞高压线学生送交部,并配合追踪引导,对违纪较轻学生进行教育警告并保留记录。
②部政教
建立由部主任、政教和班主任组成的危机处理小组,强化危机意识,应变能力,突发事件要迅速通报,查纠违规行为,劝导改正;严重问题学生实施高关怀课程,辅导矫正。对已有违纪参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给予适当处分。
③班主任
建立行为偏差学生档案,搞好矛盾排查、安全排查。对违纪学生进行调查引导,对高关怀学生进行密集辅导,对旷课学生、严重违纪学生、特殊学生,及时进行家访或电话沟通,恳请家长严加管教。
接受并处理学生告知、申诉事件。重视弱势学生受欺侮事实。
5、强化及时通报----报
依事件等级及时通报班主任、部、政教处、校。D级以上问题(含C级吸烟)通报家长或监护人。对超越我部处理能力的严重事件报110,协请妥处。
6、处理暴力事件----处 A学生打学生
B学生打老师﹝严重的报警﹞ C家长打老师﹝报校、警﹞
A、B所有违纪照《就业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进行妥当处理并落实我部高关怀课程。
(二)建立二级预防辅导机制
①由课任老师、班主会、部、政教处组成辅导群,密切配合,各司其责。承包高关怀学生,加强个别辅导,以避免学生发生暴力事件、涉足不良场所与涉入不良组织。针对个案辅导的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以收预防重于治疗,培养重于预防之效。
②对行为偏差学生实施高关怀措施,唤醒学生感恩、惜福及亲孝意识,降低偏差倾向发展,同时加强监管、追踪,掌握其动态,防止再犯。
③令其写出增分计划,给予改过自新机会。
(三)加强就业部安稳保全及防护工作
落实我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加强校园安全检查,以制度保安;充分利用如金属探测仪、对讲机、视频监控等设备,以科技保安;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教育保安;加强个别追踪辅导,以爱心保安。
第三部分
三级预防----认辅矫正
一、目标:认领辅导、积极导向、协助脱离
二、对象:针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E级以上问题学生)进行认辅矫治及身心康复。
三、策略:降低危害、有效处理、预防再犯。结合认辅教育及强权力量,开发教育资源,协助脱离不良组织,除掉霸凌暴力意识,引导正向健康行为。
四、作法
1、即时通报
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强化管理,对涉入不良组织、携带管制刀具、严重顶撞老师,发生暴力事件等一次违纪达E级学生,从发现起立即报部、政教处及学校,同时加以妥切控制和教育,收取并保留证据。
2、认辅矫正
建立支持性及矫治性辅导小组。①该小组至少由学校责任人、家长和班主任三名人员组成,前二者认领并承担教育管理责任,后者接收并承担教育管理义务,共同完成有效辅导,救助学生。②该小组成员均可参与危机紧急处理,受委托并有权处理该生的突发安全事件。在规定时间与地点通过强力宣教,施以个别辅导,导正学生偏差行为,促其尽速认错,改错,脱离不良场所及组织,回归正常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实现我部“招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③做好个案辅导记录。④完成高关怀课程〔见《就业部管理白皮书》〕。
3、加强与警方联系,以《就业部教师管教与引导学生办法》为原则,强化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不折不扣完成我部高关怀课程。对E级以上问题学生,制度上要劝免退学或勒令退学;2E级问题学生定义为自动退学;恶性事件移交派出所。
4、从六中事件中,我们应看到生命的宝贵,需要形成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珍爱,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我部对严重行为偏差学生的管理理念是强制加引导,从救助到开除,要处处体现人性关怀。
2009.12.7
第五篇: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原因
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原因
翦
伟
校园暴力个案:
某校学生张某,小集团中的“老大”。父母均为聋哑人,家庭赤贫。张某在上初一时比较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尚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虚荣心及自卑心理也随之增加,开始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大打出手,同时向低年级同学敲诈钱财。其父母无法与之正常沟通,老师一家访就认为儿子做了坏事,对其拳脚相加。后来由于张某打架名声在外,周围聚集了一小伙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团伙,他们欺负小同学,敲诈勒索,为朋友经常打群架,搅得学校鸡犬不宁。因为学校规定,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处罚学生,否则严惩老师,结果使他们的行为日益猖獗。到初三时,新换的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待其如子女,管其吃住,天天谈心。一度张某出现悔意,宣布脱离小集团,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团伙中成员集体下跪,恳求他继续当“大哥”,张某终未能抵制诱惑,重返小集团。而且由于学校对其行为的一再姑息,使其更加变本加厉,常与社会上的黑社会人员接触。集团中的六七名主要成员都持有砍刀,并在上晚自习时,先后三次因为朋友解决矛盾而砍伤同学(轻伤),而此时学校对其已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都有这密切关系。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所有影响人的生活的社会团体中,家庭的影响是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有调查显示,在一个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到75%以上。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父母“背后的形象”是孩子学习做人的最好教材。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模范作用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暴力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诱发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家庭教育的水平、方式等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平时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 活动。尤其是一些经常在校闯祸的孩子的父母,通常以拒绝到校配合的处理方式,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即使到校也是无理取闹,包庇孩子的缺点,这无疑助长了学生的气焰,加剧了暴力行为的产生。如上文中提到小集团中的几个孩子的父母,都曾先后到学校找老师“算帐”。因为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全权负责,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找老师;而他们自己对管理孩子则无能为力。同时,有些父母教育重心失误,只关心成绩,而且期望值太高,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人格出现扭曲,极易产生暴力行为。
2.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
有人曾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 型和民主型。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且倾向于采取 棍棒方式来督促子女成才,结果子女耳闻目染的是父母的暴行,不知不觉中沾染 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一般来说,孩子在最初的几年中学习和培养对 人信任、依恋感和同情心,同时开始学习对与错之间的区别以及认识有害行为所 带来的恶果。可惜,许多孩子早期在家庭中并没有学得这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事实上,许多暴力少年在心灵和肉体上都曾遭到父母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在经 常吵架的家庭中,父母态度粗暴,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在这种家庭环境 中成长的孩子,逐渐变得感情冷漠,自我中心,易发怒,与人疏远,甚至变成 一个施虐狂。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一遇到导火线,则会作出暴力行为,那些无辜 的受害者就成了他发泄的目标。象个案中的张某,父亲与他交流的方式就是打他,这无疑给了他极大的伤害。德国反暴力委员会研究表明:童年时受父母虐待或者 目睹父母间暴力冲突的孩子,长大以后虐待其配偶或孩子的危险性较高。他们把 这种关联成为“暴力循环”。可见,家庭中的暴力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在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有着过分的保护欲望,对其百依百顺,袒护放纵。曾有个调查,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有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 犹豫的回答:“打他”。因为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从而使孩子的人格极易出现缺陷。上述调查还表明,决大多数 的独生子女都有极为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缺乏社会合作意识,不懂得理解。一群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一起,互不谦让的结果就是使部分孩子的的心理产生 2 挫折感,而根据心理专家的研究,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对象的报复和攻击行为。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到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父母象牛马一样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家庭的叛徒,就是社会的暴君”。而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值一般较低,或期望高而子女无法达到,令其丧失了管教的信心,于是在强迫命令的同时,多对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态度极易使子女出现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孩子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缺乏排解
心理压力的手段和场所,于是变得自暴自弃,放荡不羁,形成攻击性人格。一旦 在学校中有合适的机会,就会大大出手,成为暴力中的主角。
3.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
许多有暴力倾向孩子的家庭收入较低,间接的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或 强行借贷,同时家庭赤贫也是易被同学看不起的原因之一,长期的自卑和受欺侮 易造就他们的叛逆性格,因此也易出现各种暴力行为。比如个案中的张某,家庭 极度贫困,但吃穿用度却相当大方,其收入源自暴力索取或其他同学的“供奉”。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模仿成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网吧,打台球,吃喝 玩乐,一旦经济紧张,便不择手段搞金钱;或精神空虚,为寻找刺激而参与欧斗,这也是产生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家庭结构缺陷带来的影响
上海市社科院孙抱弘研究员认为,家庭结构的缺陷等问题家庭,会给青少 年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由于单亲家庭的特殊气氛,子女容易引发异常心理。更有一些离异者双方都不愿意担负抚养子女的责任,将子女抛向社会,这些孩子要么受生活所迫,要么出于报复心理,在学校易发生暴力行为。还有的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教育,使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改正。比如张某的家庭情况使他自卑,但虚荣心又很强,认为不被别人看不起,就必须让别人都听他的,不服气的话,就用暴力解决。这些孩子由于觉得命运对他们不公,有强烈的反社会情绪,时有暴力行为发生,他们生活窘迫,悲观厌世,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了仇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