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商文化感想
浙商文化感想
中国自古就把经商视为贱业,“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对各职业的排序是“工农兵学商”,“商”依然排在最后。中国人以谈商为羞耻。浙江商人很早就突破了中国的面子观,突破了经商的心理障碍,不以经商为耻辱。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肩挑着担子,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懂的噪音吆喝着做修修补补的小生意:弹棉花、修鞋……不少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赚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下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默默无言地承受着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浙江人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他们敢于背井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在浙江商人的眼里,皮肉之苦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在他们发达之前,很少有人看得起,甚至遭受侮辱。
英雄不问出身,大约90%的浙江民营企业精英,出身贫寒。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是打铁出身;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本是修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出身农民;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是汽车修理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是打工仔;正大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最初是个小学徒。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商人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最让人佩服。”
浙江人是天生的商人,在做人上更是无可挑剔,小生意靠智慧,大生意靠做人。经商讲的是利润,不追求利润的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但要做成大生意,首先要做好人。无商不奸,但浙江人的“奸”是对事对钱不对人。做人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会做人各种资源就慢慢地积累起来;不会做人,拥有的资源会慢慢丧失。
浙商最会做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讲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创业之本,不讲诚信,可能会赢得一时之益,但终究会失长久之利。“诚”就是待人真诚,童叟无欺;“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创业不久,由他投资开发的位于浦东地区的四星级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每平方米可卖到8000元,但他坚持只卖7000元。这一举动招来小股东的责怪,但他不以为然。张文荣表示,只售价7000元每平方米,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他说“赚钱不要赚到尽”,反映了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今天,张文荣的公司拥有资产12亿。浙江商人重信誉,追求个人信用价值,而信用则靠个体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在浙江,有的老板到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担保抵押手续,签名就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授信额度达2亿元。
以德经商。古书上说,“德者,得也。”有道德就会得到。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认为,“企业与做人一样,做人应重在品德,做产品应重在质量”。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负责、平和、忠诚、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一个德商高的商人,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就会拥有更多成功机会。台湾1000大企业用人调查显示:54.9%企业主用人最先考虑的是德性。浙江商人注重德商,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脚踏实地是正道。浙江人对金钱的认识是务实的,为人处世也是务实的,把务实当作人间正道。他们始终把赚钱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既没有爱财如命的贪欲,更没有想赚钱又羞羞答答、畏畏缩缩的虚伪,而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赚钱。只要实践需要、实际中行得通、法律明文没有禁止的生意,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比如农民进不了城,他们就建农民城;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自己创办信用社。分散的家庭经济在市场大潮中难以奏效,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浙商思维灵活多变,不从教条出发而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行。他们面对现实,不讲大话空话,实实在在地求发展。他们的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浙商文化教程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浙商的强大,身为浙江人,我很引以为傲。如今浙江的经济如此发达,离不开他们一路以来的勤奋与刻苦,我深深感激他们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发扬他们肯吃苦,会做人的精神,当然,他们那敢闯敢做的果敢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浙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怀着感激之情好好学习,争取在将来也可为浙江做点小贡献。
第二篇: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
《泯灭》这部作品是由梁晓声创作的,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这本书有个特点,也是留给我的一个疑点就是作者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刻画了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梁晓声”。不知道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但隐约地感觉这书中人物真实可感,就像是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的一个形象。书是读过一遍了,人物的角色也都很清晰,可是突然间回忆书中人物的名字,除了梁晓声,另外一个是……哦!是子卿——很是文雅的一个名字。大概N年过后,再提《泯灭》我想到的也就是由梁晓声继而延续的故事情节乃至其他的思考吧!这样想来,作者用自己真实姓名及身份也就说得通了。至少对作品是一种保鲜。呵呵!
从小玩到大,情甚比亲兄弟。小的时候子卿的理想是当作家,晓声的理想是做有钱人。长大以后,多年不曾谋面的两个兄弟,却在一个冲刺着浑浊的空气的场所尴尬相遇。成长让人摆脱了稚气的同时似乎在这里多了几层“俗”的味道。所有的改变皆因了一个“钱”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子卿为了钱,丢弃了从小时候的质朴,西装革履,手戴名表,腕夹黑包,一副财大气粗的暴发户的样子。为了钱,留母亲孤寡一人守在偌大的房子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这在年轻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的,那时候的子卿,自己受再多的苦都是为能陪护着母亲而忍的。为了钱,如花的贤妻冷淡置之,若有若无,在外面淫乱不受约束。
因为有了钱,他不再淳朴,他眼里的一切除了用钱来衡量以外,真情和良心都随欲望的膨胀在逐渐销蚀直至泯灭。他用钱亵渎了年轻的美好初恋,用钱设计了兄弟以名的晓声弟,用钱埋葬了自己的妻母,最后也用钱买断了自己的未来,掏空了自己的心肺和思想。人性的泯灭就此苍凉……晓声,小时候要成为有钱人的梦想最后和子卿戏剧性的调换。他倒成了作家。
在发达的子卿没出现之前,他的生活看似也体面,作家,文者。名声好。当平静的生活突然遭遇了子卿这颗具有诱惑力的石子以后,他的内心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了。子卿和他形如兄弟,甚至子卿是晓声的互体,他即子卿,子卿及晓声。然而,子卿的百万财产是不能和晓声共享的,他住的豪华公寓,晓声是住不进去的,他的全副大款的武装,晓声依然不能像自己的东西一样,可以随手带走。
这样的现实,毕竟还是给了晓声很大的心理落差的,甚至还有了一种嫉妒心理。以至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看来只有破烂的东西才具有共性,而值钱的东西则有属权性。正是这种属权性,使人不能亲和如旧。事实上人们都很难承受别人比得过自己,特别的自己亲近的人。
晓声在这小说里的命运也是悲惨的。也许是感情使然,但是他超越了道德的界限与自己的兄弟的妻子孕育了新的生命,可惜这可怜的小生命只是背负着错误教训而降临的,降临得哪么惨烈,猎狗吞噬了它的生命,留下了一堆血肉模糊,给谁看?最重要的是要给晓声教训。生命,灵与肉竞相泯灭。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变化于矛盾之间。在矛盾中,我们要善于适时给予润滑。否则,锈迹斑斑的生活,会为我们呈现难以名状的现实。生活原本可以很美好,只要我们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媚俗。我们不会因为缺少金钱而活不下去,相反在最艰苦的时候,我们想的就是怎么努力才能过上温馨幸福的日子。但是当我们民灭掉人性的本源——真,善,美。在麻木中聚敛财富和欲望,最终的财富和欲望又归属何方?也许创造财富和滋生欲望的本身就已经是在失去……
这部小说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好老师-李老师和冼老师,读后感《浙商文化教程读后感》。这两位老师竭尽自己全身心的精力去教育他们的学生,言传身教、和蔼可亲,待学生如同自己亲生骨肉,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一丝不苟的教授学生知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由于种种原因,两位老师的结局非常悲惨。李老师在饥饿、灾荒中离开人间,冼老师则被误判成外国间谍接受劳改,在蒙受羞辱中上吊自尽。读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那段不寻常的历史,震撼着我的心灵!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地震中媒体、报纸经常出现的一幅幅画面让我惊讶,同时也使我猛然醒悟。当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在废墟中寻找活着的生命时,被一幅埋在废墟下的一幕幕情景震撼了。一位老师为了保护他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身体当作擎天的支柱来保护他们,本来他可以安然无恙的脱离危险,但是他选择了留下,留下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我们的班主任宋老师曾经在课上说过“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是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从这些老师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这话的深刻含义。
想起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我是多么希望《老师》中的两位伟大的老师,以及千千万万的为学生献出宝贵年华和生命的老师们,能重新回到现在我们生活的幸福时代。尤其是冼老师,他把自己从西方来到祖国怀抱的经历告诉给同学们,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资助没钱上学的贫困生,直到离开人间的前一天,还给作者的弟弟妹妹买饺子,不让他们挨饿。这样可敬的老师,难道你能不被他感动吗?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相信今后的日子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悲剧。想成功,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每付出一份爱心,就会获得一个果实。当你的爱心树硕果累累之时,也就是你站在人生的颠峰,享受人生的壮美与瑰丽之时。
和老师的付出相比,我们在学校没有做到全力以付!因为没有全力以赴,所以我们没有能力报答他们!因为我们的不懂事,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白发,更虚弱的身体,更深的皱纹!请反省一下自己吧!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他们就将终身无悔!我们都是老师艰辛的付出哺育成长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努力学习本领,建设祖国,复兴祖国,以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天的每一分钟,对我们的未来完全负责!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追求成功!
第三篇:关于浙商文化问题研究(最终版)
关于浙商文化问题研究
——以周大虎、周小虎的温州大虎打火机为例
公共管理学院徐楹楹1220100232
摘要:浙江的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全球化,更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温州,一座浙江的东南沿海小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凭借其发达的私营经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商人凭借其吃苦耐劳的浙商精神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作为地道的温州人,我为我们的温州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温州商人感到自豪。今天,我想通过介绍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周大虎父子的创业故事以及其个人品质等来认识我们温州商人的魅力,进而浅谈浙商精神和浙商文化。
创业故事: 一 创业之路的启程:从流浪到创业
在“老革命”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下放到乡下邮电所之前,周大虎的童年、少年生活充满温馨和阳光。但在家庭发生变故后,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颠沛流离。
而真正改变周大虎命运的,是不起眼的打火机。
早在1985年前后,温州就已经有人开始生产打火机。他最初进入这一行时,也是迫不得已。1991年,周大虎的妻子下岗,领到了5000元的安置费后便赋闲在家。当时的周大虎琢磨着该如何摆脱困境:“我发现,做打火机比较方便。这主要是当时温州打火机的零部件生产厂家多,我们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生产出打火机。”
依靠这笔安置费,周大虎招了三五个工人,将自己40多平方米的家腾出一间做厂房;工作之余,周大虎还替妻子跑销售,结果,他发现打火机市场利润丰厚。于是,一年后他干脆辞职,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打火机上。
1992年,周大虎租下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招了100多个工人,开始正式创业。
如今,周大虎的“虎牌”打火机已经远销很多海外国家。周大虎还在不断的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我最近几年很有可能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建设跨国的生产基地,这还要看当地的政策及经济情况。”
而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也由此成为温州打火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金属外壳的“虎牌”打火机,则占到全球打火机市场90%的份额,并已击垮了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使当地90%以上的厂家倒闭。(1)
二 创业之路的过程:企业的经营管理
〈1〉周大虎十分注重产品的质量。他会经常到仓库里拿一只打火机,看
似给自己抽烟用,其实是揣在兜里“偷偷”地检验。打火机有许多非技术标准,地域和气压的不同,检验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各国海关的检验指
标也不相同。然而周大虎的指标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出问题。一天,周大虎兜里的打火机摸起来有点滑腻,他拿出来一看,是密封圈有点松了。周大虎当即召集职能部门开会。经查实,这是一批售往香港的货,总共10万只,已经装车起运。周大虎的态度是:拦下来再说。大家七嘴八舌议论,温州到广州有1000多公里,飞机去,汽车回,费时又费钱,不如先通报客商,等那边反馈意见。也有人说,也许就这一只呢?还有人说,货款已经付了,说明客商在起运前已开箱抽检,他和我们这笔业务的手续已经完毕。周大虎说,在质量面前,没有假设,没有也许。既然已经出了问题,就说明我们产品还不是百分之百合格。周大虎义无反顾,亲自飞往广州,把这批货拦了下来,开箱重验。(2)
〈2〉1991年周大虎才开始创业,1992-1993年,在资金依旧贫乏的现状下,他坚持要做虎牌产品的宣传铜牌,赠送给国外的代理商,国外的造价太贵,他便在国内请人做好,打包免费送给自己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市场的代理商,请他们挂在店门口宣传虎牌打火机。开拓市场的时候,他还开出了一个让所有同行目瞪口呆的怪招,即“新客户有优惠,老客户没优惠;买少的客户给予优惠,而买多的没优惠。”或许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周大虎解释说:“从前打过交道的老客户,他清楚我这的东西好,所以下次还会来买,新客户不知道,所以给予优惠,但如果买很多,优惠太大我又给不起,所以买少的客户才给予优惠。”(3)三 企业品牌的维权:打赢反倾销案官司
2002年6月23日,这是让周大虎难以忘记的一天。
当时,周大虎有些傻眼,对于“反倾销”案件,政府不能介入,而且还不能在一些相关场合出面;而自己从未经历过此事,对“反倾销”一无所知。呆坐了半天,他意识到,作为烟具协会的会长,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他立刻把律师叫来商量对策。
让周大虎意外的是,仅仅过了5天,欧盟便宣布对中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可充气打火机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
周大虎迅速将部分协会成员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讨对策。得知被反倾销后,大家都不知所措。通知规定了16天的应诉期,眼看着时间过去了一半,所有的企业老总都坐不住了。经过众人协商,大家觉得还是温州烟具协会出面应诉,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应诉程序随之启动。此后,周大虎代表温州烟具协会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4次报告,说明中国企业反倾销的理由,律师也经常跟欧盟方面进行交涉。
2003年3月21日,温州烟具企业交涉团远赴欧洲,作为中国“民间第一团”,企业代表李中坚与欧盟官员汉森进行了一场“平等对话”。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界第一次组团奔赴国外,面对面地制止欧盟采用CR法规对中国实施技术壁垒限制。
回到温州后,交涉团发言人黄发静披露了交涉结果:欧盟认同中方意见,CR法规草案将打火机安全性与价格挂钩,确实不合理。假如投票后CR法规获得通过,那么,欧盟将启动修正立法的程序,修正CR法规,但这需要时间。
就在周大虎和其他温州打火机企业准备组团远赴比利时听证时,2003年7月25日,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反倾销一案自动终结,以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为代表的打火机企业胜诉。“当时我们只知道胜诉的感觉真好,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首次胜利,也是地方民间行业协会组织中小企业小产品反倾销胜诉的第一案!得知结果后,我觉得一下放松了,而且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成就感!”周大虎笑称。“但是,这次官司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我们在海外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周大虎显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4)
对于周大虎、周小虎父子的认识:
周大虎,从流浪到创业,艰难的获得了今日的成就。他相信:只要自己有毅力和耐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创业起步的艰辛,打火机行业的激烈竞争,虎牌维权的艰难旅程,周大虎都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坚持了下来。周大虎的好胜让他充满了斗志,信心满满地为自己的事业打拼。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决不服输”。而正是这份永不服输的执着,周大虎获得了今日的成功。出生平凡的周大虎,在管理企业方面却别有一番心得。他十分注重细节,力求完美。在企业文化中,特别强调卫生清洁,特别是厕所的清洁。同时,他用军事化制度来管理员工,强调时间观念,同时讲究粮食节约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周大虎十分强调产品的质量和诚信。这也是温州虎牌打火机拥有大量的海外订单,并在海外畅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平日的生产过程中,周大虎经常亲自到车间去检查产品,严格把关,力求出厂的产品没有瑕疵。与此同时,周大虎十分重视诚信。他相信:唯有讲究诚信,虎牌打火机才有市场、才有未来。
为培养下一任领导人——周小虎,周大虎也煞费苦心。周大虎为虎牌能不断打响,将儿子的名字改名为“周小虎”。此外,还将儿子远送加拿大留学进修商务管理。在培育儿子方面,周大虎严格要求,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担此大任。在厂里,大虎没有给儿子特权和优待。小虎平民化,员工化,与工人们一同乘车上班、吃饭。周大虎认为:儿子需要更多地与普通员工、管理人员、车间工人相处,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儿子将会成为这个群体的核心,需要周围的人支持。虽然小虎如今学业有成,工作能力也很突出,但父亲仍有一定的担忧。作为一名父亲、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和创办人,周大虎希望自己亲手创出的品牌能够传承给下一代,下下代、生生不息。好在小虎肯学习,肯钻研,定将能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运用浙商文化理论评价周大虎:
提起世界打火机行业,不能不看占据全球八成左右市场的温州。而在温州打火机行业,又不得不提到周大虎。
周大虎——浙江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之所以会受到关注,并非由于周大虎的过亿身价,而是因为在打火机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时候,周大虎被推到前台,成为这一产品的中国代言人。因此周大虎,被称为世界打火机教父。周大虎,这位打火机业的传奇人物,温州企业家的佼佼者之一,在其光华的背后,却又是那么平凡朴实的温州人。如今,我们看到了成功富有的大虎,却忽略了他为企业奔波劳累的背影;我们羡慕身为富二代的小虎,却不知他学习企业管理的努力和即将接手家族企业的压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正如每一位成功的浙商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奋斗史。周大虎从平凡的邮局员工起步,为了给下岗的妻子谋生计开始投资生产打火机,进而找到商机,毅然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全身心地建设属于自己的事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念。起初打火机生意的黯淡,市场竞争的激烈,一周连续三次遭遇车祸的霉运,令大虎陷入人生的低谷,但他没有抱怨,没有言弃。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有回报。正是凭借这样的吃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大虎成功了,大虎打火机走出了国门,走向了海外市场。
大虎是典型的浙江商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浙商的平凡踏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他值得我们去崇拜,值得我们学习。
结语:浙江,这片风水宝地孕育出了无数位像大虎这样的浙商。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为浙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的浙商精神也随着浙商文化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当代的有志青年。在温州,一段段家族创业的辛酸血泪史创造了发达的私营经济。拥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温州商人遍布全球,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创造属于他们的奇迹。
作为温州人,我自愧不如,但温州商人的美好品质已深深影响了我。创业不仅需要智慧,更贵在坚持。我们没有经历父辈的艰难,不能深切体会吃苦耐劳精神,但我们现代的温州青年,通过努力学习管理知识,运用我们的智慧来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的奇迹。每位温州青年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梦,那便是早日回到日思夜想的温州,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温州,因我们而美。浙江,因我们而荣。参考文献:
(1)摘自3edu教育网 创业故事
(4)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3331472.htm 百度百科
第四篇:八八战略感想摘录 浙商想
八八战略感想摘录 浙商想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浙江省委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希望浙江以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为新起点,保持战略定力,秉持浙江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迅速在之江两岸引起强烈反响。
7月10日,浙江省委召开“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座谈会。大家认为,“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域范围的先行探索,彰显了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鲜明地体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治国理政风范。大家相信,“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必将在新时代谱写出新的壮美篇章,不断在实践中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价值和真理力量。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也一定能继续走在前列。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沂,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富润控股集团董事长赵林中,沁园集团创始人、水艺集团董事长叶建荣,杭钢集团董事长陈月亮等浙商也纷纷发表了践行“八八战略”的感想。以下是部分感想摘录。
徐冠巨:以“八八战略”为指引 再创企业发展新优势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敏锐地洞察到了浙江人创业创新的智慧和激情,因势利导,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谋划浙江发展、提出“八八战略”当中,突出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浙江经济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确定了战略方向。
浙江大地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发挥好体制机制的作用,每个浙江人就会前赴后继地行动起来,就会不断地开拓创新。浙江15年来的发展表明,“体制机制优势”是一切活力的源泉。特定的土壤和环境,为浙江民营经济这颗种子创造了阳光和雨露。“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是“八八战略”实施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浙江工作期间,总书记要求“亲商、富商、安商”,让浙商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总书记也一直关心、关怀传化的发展。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七次视察传化。到中央工作后,仍一直关注传化。
总书记的关怀和指引,一直是我个人成长和传化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向新时代,如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推进转型升级。
当前,正值我们企业谋求新一轮战略发展的好时机。我们浙江民营企业决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王建沂:让“八八战略”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关心、关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中的第一条优势,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
民营经济是浙江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的重要体现。“八八战略”的高度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最优环境,是驱动浙江民营经济持续走在前列的最大动能。“八八战略”所展示的高瞻远瞩和巨大智慧,必将为浙商在“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征程中提供强大动力。
面向新时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上,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以及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进程中,我们会坚定不移地遵从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遵从“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让“八八战略”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陈爱莲:做“八八战略”的践行者、捍卫者、执行者、引领者
重温“八八战略”这一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回顾15年来浙江的突飞猛进,前瞻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整体思维令人深深折服。
浙江的广大民营企业,有幸较早得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亲切勉励和大力支持,一句“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阳光、雨露和养分。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在“八八战略”的道路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出一系列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与改革,使浙江民营企业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在浙江工作期间,总书记曾到万丰集团考察,鼓励万丰团队要“走出去”,融入全球化,特别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习总书记对万丰的殷殷嘱托高瞻远瞩、意味深长,时刻萦绕在我们耳畔,这些都与“八八战略”核心精神一脉相承。
作为受惠于“八八战略”高速成长起来的先进制造业样板,万丰一路走来,始终初心不忘、矢志不渝,积极践行着“八八战略”,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推进生产力发展”。在伟大的新时代,更是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蓄势待发、扬帆起航。万丰一以贯之地专注实体经济,弘扬工匠精神,将“实业强国、产业报国”作为责任和使命,致力转型升级,建设全球领先的智慧工厂,做精做强航空产业和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国际品牌、构筑百年企业。
万丰愿与全体浙商一起,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心无旁骛,全面发展,打造中国制造新标杆,勇当中国创造排头兵,争做“八八战略”的模范践行者、坚定捍卫者、有力执行者、坚强引领者,秉持“永恒提升价值、不断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为实现浙江省的“两个高水平”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万丰智慧和力量。
赵林中: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浙江企业界对“八八战略”并不陌生,“八八战略”同企业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率先融入到“八八战略”中的企业,已经收获了丰硕成果。“八八战略”将带领浙江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前提条件,就是观念革新。所谓观念革新就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否则会南辕北辙。再就是必要条件,建立创新体系。这两个条件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逻辑递进的关系。在企业里面革新什么观念呢?就是革成功的观念。在企业里头不应该有成功的想法。作为企业领导人,不能因为外界说你成功,你就自认为是成功。实际上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做企业像冲浪一样,前面冲到最高峰,只不过是一个浪头,只不过是一个浪峰而已,很快会下去,你的任务是找下一个浪,如果找不到只能跌下去。
创新体系是什么呢?即破坏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体的两面。破坏性创新意味着什么?就相当于你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找到的跑道,顺着这条跑道可以找到宝藏。当别人也发现时,都会追你,都会跟上这条跑道,你就要延续性创新,不断更新换代,让人追不上你。然而,路总有尽头,此时你必须要再一次革自己的命,再一次破坏性创新,再找一条新的路。你可能找到,也很可能找不到,找不到就会被别人超越。
“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要联系企业实际,“稳中求进,进无止境,蓄势谋远,远有方向”,从“新”入手,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培育新意识,找准新定位,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制定新战略,开拓新市场,培育新的生产要素,立足新空间,塑造新品牌,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创新优化企业制度,探索新管理形式,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体现到精神状态上,体现到各项工作的落实中,致力打造和谐、本分、长久的企业。
陈月亮:杭钢效益的提升正是得益于“八八战略”的指引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总书记满怀对浙江深厚感情作出寓意深远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浙江深情关怀和高度重视,充分表达了总书记对浙江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充分证明了今日浙江的改革发展成果靠的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结果。
杭钢人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的杭钢效益高出历史上最高的两倍,临港作为重点产业基地,环保等作为主攻产业,实现了“产能压缩、结构优化、效率倍增、平稳转型”的目标,正是得益于“八八战略”的指引,得益于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两次到杭钢调研时作出的“要充分发挥浙江的区域优势,发展临港工业”,“要进一步引进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一系列具有方向性针对性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当年的指示,今天读来仍旧倍感亲切,从而使杭钢人更加坚定了以“八八战略”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担当有为,为实现“杭钢强起来,发展高质量”,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叶建荣:“八八战略”一直指导着我们企业的发展
2003年7月,“八八战略”提出之时,也正是我们沁园公司成立5周年,实现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
沁园是在1998年6月30日注册成立的,2003年6月8日,沁园集团位于杭州湾新区的第二生产基地正式开始生产,同一天杭州湾跨海大桥动工。就是这一年,沁园也从一个20多人的小工厂,发展成为销量上亿元的行业小龙头。正是在这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开始讨论公司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八八战略”。
回望我们践行“八八战略”的15年,它犹如一盏明灯,时时在指引着、帮护着我们企业的发展,从一个目标迈向又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比如:
在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方面,我们与杭州司迈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国企与外企合资企业)深度合作,并在2007年整体收购其成为沁园的全资子公司。
在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方面,我们相继在浙江投资或合作投资了水艺集团、永裕竹业、琦丰能源、天草生物等近四十家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五篇: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习近平三叹浙商文化基因
作者:柴骥程
在2003年8月20日浙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会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表示,浙江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在谈到如何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时,习近平生动地解析了浙江商人不断与时俱进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首先感叹浙江人在文化上敢于创新的传统。他说,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中,充分借鉴了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的永嘉学派为代表,在农耕社会中就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
习近平其次又感叹浙江人在计划经济年代“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一大批浙江人离开浙江,在全国各地从事被当地人所不齿的工作,而如今浙江许多身价上亿的民营企业家就是从这些人群中冒出来的,当年他们中有些是收破烂的,有些是弹棉花的,有些补鞋,有些是打铁的小炉匠,但他们从来不以从事这些劳动为耻,善于把握机会,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尽管英雄不问出处,但这些著名的企业家到现在也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出身。
习近平三叹浙江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作风。他说,浙江许多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企业家到现在还一直坚持创业时候的习惯,非常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也是浙江经济能够持续快速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习近平认为,浙商的文化基因能够一脉相承,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优势与浙江的体制机制等其它七个优势结合,一定能使浙江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浙江商人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希望浙江企业家要以轻易为重,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忘回报社会。
-2003年8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考察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借此寄语在西部创业的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