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全
论浙商文化的丰富内涵 ————以娃哈哈集团为案例
摘要:浙商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浙商文化既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又带有浙江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的气息。本文试图通过以娃哈哈集团为案例,展开浙商文化丰富内涵的研究。从娃哈哈集团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建立自主品牌,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体现浙商文化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浙商文化;丰富内涵;管理理念;自主品牌;社会责任感
浙商以独特的创业实践创造了独有的浙商文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浙商以其一贯的敏感和迅捷,用新兴文化中蕴含的崭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想象力,对浙商文化进行着新的演绎。而娃哈哈集团是其出色的代表,本文通过阐释它独特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捐献善款,帮助贫困地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详述浙商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和浙商文化。
一、“家文化”管理理念
娃哈哈一直被称作是一个“家”,宗庆后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娃哈哈的全体员工都是这个“家”的孩子。很多人都把这种“家”的比喻等同为娃哈哈是一个家族式企业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娃哈哈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家”,是因为它拥有如家一般的温暖、和谐,以及共同奋斗振兴“大家”的团队精神。
在娃哈哈集团,“四种关系”是企业构造“和谐”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娃哈哈集团提出了一个“家文化”的理念,即“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在积累巨大财富的背后,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企业样本,也是娃哈哈创业20年来所追崇的一个目标。金顺星告诉记者:“遵循这个理念,集团对职工生活上给予关心、工作上给予帮助、管理上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性关怀。” 据了解,早在前几年,娃哈哈每年用于员工生活、发展和工资等方面的投入平均每人就达到了9万多元,“所有的员工都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目前娃哈哈分给单位员工的住房就达2000多套,在即将建设的浙江海盐基地,还将兴建一批专为外来务工者提供结婚用房的住宅楼”。[1] 娃哈哈集团一位从事政工工作的员工表示,除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之外,娃哈哈集团内部员工的精神生活也很富足,在处理内部员工关系上也独具人情味,这使得集团上下始终拧成一股绳,目光紧盯着企业的长远发展。该员工透露,娃哈哈员工的待遇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员工流失率却是相当低的,“我们有任何建议和问题,都可以通过畅通的渠道直接传达到管理层。” [2] 娃哈哈集团把儒学中的“家文化”理念引进到企业管理中,让企业这个“大家”和职工这个“小家”融合在一起,让企业“大家”成为职工“小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主要来源。体现了对人的关怀与尊重。重视感情投资,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职工的需求,努力搞好职工福利,建有职工家庭档案,职工家里遇困难,领导会登门造访,帮助解决困难。“家文化”带给职工的不仅是缕缕温情,还向职工传递一个信息:你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手里。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中所有的成员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念激励和诱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总之,娃哈哈集团十分重视人性化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并将之切实落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平时员工的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了追本溯源的企业文化合力。
此外,浙商在他乡发展,特重人伦价值,讲血缘、地缘,树立“隆帮”精神,凭着自身的团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求得共同生存和发展,也使中华传统文化群体本位得以发扬光大。
二、建立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
商界有一个传言,说是在全国各地同时展开一个调查,从大江南北,到西部边陲、东部沿海,同时摘录商场、店铺的商品商标,可能随处可见的商标最多只会有3个,而其中肯定有一个是“娃哈哈”;在过去的15年里,让每个中国人都掏钱买过的品牌不会超过三种,而“娃哈哈”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
“娃哈哈”,向人们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名牌,什么是名牌真正的力量。
娃哈哈集团在全国27省市建有70余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形成“销地产”格局,同时,在市场推广上采用独特的确保分销商利益的“联销体”策略。二者形成了快速进入市场的物流系统和高效运转的销售网络。不少人把娃哈哈的成功归因于此。然而,宗庆后则认为这是表面现象。在他心中,“娃哈哈”品牌扎根中国人心的原因是六个字:“大众化,高品质”。
所谓大众化,就是要让娃哈哈产品遍布全国各地,消费者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得见、买得到,就是要让娃哈哈产品价格便宜,人人都能消费得起;所谓高品质,就是要让娃哈哈产品真正有使用价值,要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宗庆后有一句口头禅:生产出真正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品牌也有不同的目标人群。“娃哈哈”最可珍贵的是,在存在东西差别和城乡差别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不断缔造着最多数认可的且够得着的价值。
可口可乐前总裁杜达夫曾说过:“将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唯一对手可能是来自娃哈哈的挑战。”宗庆后和他所创办的娃哈哈,已成为中国饮料业乃至中国经济活动中的”强势力量”。很多人对于娃哈哈的了解,来自于娃哈哈的产品,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最角落的鸡毛小店,你都可能发现娃哈哈的产品。
娃哈哈集团专业打造的企业协同办公平台将工作流程管理、企业内容管理、项目管理、协同办公等诸多功能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流程管理、指令流转、发布公文、绩效考核的完美结合,使得微宏协同办公平台有效融入娃哈哈集团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提升其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包括ERP、HR等,有效整合在一起,消除企业信息孤岛、整合企业信息资源。
宗庆后运筹娃哈哈的方法被称为”宗氏兵法”,而娃哈哈的企业运作模式又被人们称做”娃哈哈模式”.。”娃哈哈模式”在一个神话破灭的年代创造了一个企业崛起的新神话,其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方法,是了解中国市场现状的一把钥匙。几乎所有娃哈哈人对自己的企业都有着一种天然的自信:“娃哈哈的东西别人永远也学不了。”[3]别人学不了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点上,娃哈哈无疑是中国饮料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三、捐款帮贫,有着崇高责任感
近些年,娃哈哈集团在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也在同步增长,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2005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也频频露面。一切尽如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一贯推崇的——“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为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4] 娃哈哈集团的不少员工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个温馨的场面:2003年11月19日,“娃哈哈”号爱心航班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起飞,5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搭乘那趟班机,前往韩国开始了他们的“生命之旅”,宗庆后则亲自到机场为他们送行。
娃哈哈集团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娃哈哈集团与韩国非营利性儿童福利组织“韩国儿童保护财团协会”签署协议,共同资助杭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赴韩免费治疗。第一批赴韩的5名患儿是由杭州慈善总会在各儿童福利院挑选出来的孤儿以及贫困家庭的患儿。另据了解,当时治疗每名患儿的平均治疗费用为5万美元。
娃哈哈集团外联部副主任单启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热衷于慈善事业是娃哈哈一贯的作风。2003年“非典”期间,娃哈哈曾一次性捐赠了市值900万元人民币的商品;2005年1月份,娃哈哈集团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赠近千万元的纯净水和童装。
根据胡润“2005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宗庆后的捐赠金额是4340万元,主要捐赠领域是健康、教育、文化事业等。但事实上,近些年来,娃哈哈集团仅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就超过了2亿元。
除了对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和地区进行捐助,提高企业形象,娃哈哈还进军西部,帮助他们扶贫脱困,又扩大了市场范围。浙江是资源小省,土地、能源资源十分有限,后来成了众多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娃哈哈却显得游刃有余,这主要得益于宗庆后超强的战略眼光。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抢占先机“跳出浙江”发展。1997年以来,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取得了“双赢”,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崇高的责任使命感,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宗庆后是当之无愧的“西部开发功勋浙商。作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娃哈哈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发展之重,彰显了大品牌的大风范。20多年来,娃哈哈累计上缴税金近百亿元,资助教育和各类其他社会公益事业2亿多元。在发展过程中,娃哈哈共计采购180多亿元农副产品,通过采购茶叶、白糖、奶粉等,直接、间接解决了130余万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良好解决。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东北老工业区投资建厂40余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饮料市场历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娃哈哈却能在这场“群雄混战”中,独领风骚,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企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娃哈哈的成功令人羡慕,但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它的成功并不是无迹可寻、侥幸而得的,企业的金字塔也是有一块接一块的砖头垒成的。其中体现的浙商文化也可以让我们细细咀嚼和认真学习。独特的“家文化”管理理念、自主品牌的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使命感都是企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也是浙商文化价值独一无二的体现。参考文献:
[1]子夜.娃哈哈的家文化.[J].企业文化.2008年01期
[2]张小瑜,朱美琳.基于聚类分析的员工满意度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 [3]韩亮.娃哈哈食品饮料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J].山西大学2009 [4]祝晓路.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
第二篇:丰富学校文化内涵1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促进老师专业发展
新洲乡中心学校陈刚
20世纪80年代以后,老师专业化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也逐渐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走向。教师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人的变革,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升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也是适应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应该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入手,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文化立校,是凝聚全校师生共同奋进的推动力
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办一流的学校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经营学校,因为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感染师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它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影响着师生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二、校长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形成教师群体向共同目标前进的合力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大多数人在学校中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指做事的价值取
1向,即实施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所谓“内隐规矩”就是指不约而同的某种方法,即实施教育活动的共同的基本方式。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的精神的培育。校长的任务是创造和支持一种追求每一项工作效率和价值的态度,从而引领学校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的价值观塑造通常是由校长这一“总指挥”来完成的。校长主要借助诗性的、感人肺腑的语言,融合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共同愿景,凝聚学校全体成员愿景,将学校的核心灵魂抒写出来。这一整体愿景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统帅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激励着教师群体向整体愿景目标共同奋进。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论述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时,强调教育要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提高民族素质是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核心内容。
孩子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主要靠学校。现代的学校不仅仅是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地方。现代学校的管理不仅要关注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情况,更要关注师生在校园的精神生活状态,不断提高校园精神生活的质量。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要想教师为孩子们创造成长的乐园,管理者就必须考虑为教师创造教师教育生命发展的诺言,让教师感受到校园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当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获得快乐后,他才能
输出幸福、输出快乐;当教师体验到校长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发展为本,他就会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学生。教育生态的过程是:学校人性化民主管理──教师人文关怀体验──教师热爱学生及良好职业操守──与学生快乐民主地交流──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因此,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确立一种新的学习型学校文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一种学习型文化,形成教师群体学习、研究、创造的意愿和行为,建立面向实践、面向问题、面向经验的校本化学习、培训、研修制度,是新课程所体现的新型教学文化的内涵与规定。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态度、情感观相统一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学生,要求课程与教学本身成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过程和体验,从而形成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素养,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的人。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适应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成为全面的、充分的、有个性的人,教学才能充满智慧、个性和创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是隐性的,不是命令式的,是融入在教师思想意识深处的,是根深蒂固的,也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和生活各个方面,老师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之,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学校文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县人民医院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建设文化宜居山水城市有关精神和县卫生局《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县人民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我院开展了一序列文化建设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丰富了医院文化内涵,促进了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现将我院文化建设总结如下:
一、开展“抓整改、促发展、保稳定”活动。
医院文化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而精神文化的关键是医院经营的基本信念,体现医院的价值观。医院党总支针对医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20日至2012年8月15日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坚定信念、战胜困难、促进发展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是医院管理者在追求成功的无形力量,是医院全体员工一致赞同的对医院行为的价值判断,从而丰富了医院的文化建设,使职工的思想作风、精神风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抓学习、动员提高职工思想认识。“抓、促、保”活动。动员大会后,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医院党总支利用板报、橱窗等形式宣传杜院长讲话精神及开展“抓、促、保”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放“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新党章材料。党办公室向全院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做好宣传动员,率先垂范,做坚定岗位、尽职尽责的模范。各支部分别采取集中学习-1-
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学习。院党总支对各支部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全院所有职工都参加了“抓、促、保”活动学习,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保证了学习效果,全院全体党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知识竞赛答题。
(二)通过查摆,抓住了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医院在管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整章建制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通过自己找查摆,即对照“抓、促、保”活动有关要求和我院相关规定,逐项、逐条进行查摆。二是科室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坚持不护短、不留情面、不避重就轻,不给工作留死角,有矛盾问题不回避,互相提醒,及时纠正。三是相互帮,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召开了十八大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意见,归纳反馈,班子成员各自追条落实,加以改正。四是向患者征求意见,定期向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三)切实解决了一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习惯认识和作法。在“抓、促、保”活动中,班子集体思想转变较大,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互相扯皮的事少了,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办事多了,如:各职能部门的同志义务加班的自觉性增强,体现了职工新的精神状态;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敢有作为的职责意识正在形成。
通过“抓、促、保”活动,一是职工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加强,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请假制度,绝大多数职工能够按时上下班,不迟
到、不早退,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意识增强,使用文明用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门诊收费处改善服务态度,并向患者承诺在收费窗口排队等候不超过10人,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三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四是转变工作作风,行政后勤人员为一线服务意识普遍增强,主动下科室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一线服务;五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在干事的工作格局。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爱心
2011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汶川县,一场里式8级的强烈地震,震撼了大半个中国,在瞬间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整个华人世界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医院党总支及时向全院职工发出了倡议,呼吁全院干部职工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为汶川大地震中的灾民尽献微薄之力,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此项活动很快得到了全院职工支持与配合,大家积极踊跃捐款,向汶川同胞风险爱心,在医院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职工不能全额发工资的情况下,全院干部职工共捐款641512元,其中,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7960元,充分体现了“大灾有大爱”深刻文化内涵。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我们深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再大的灾难我们都有能力去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办法去克服,并最终取得了抗击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最后胜利!
三、发挥群团优势,抓好生态村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源泉,从医院文化入手,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是现代医院谋求发展长远之计,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党支部按县委县政府创建文明生态单位活动要求,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经过院班子认真研究,以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就医环境为突破口,投资近百万余元搞医院环境改造。
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医院精神融汇于各项工作中,植根于大家头脑中,认同医院的核心理念。围绕创建“诚信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服务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二级甲等医院等中心工作,规范医疗行为,增强归属感、主动性和凝聚力。
总之,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种无形力量,是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标,真正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我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县人民医院
2013年1月30日
第四篇: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恩 施 州 总 工 会
立足“四抓四促” 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职工是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群体之一。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对于增强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推进武陵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将结合工会特点,在全州职工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主题,激发广大职工崇尚劳动光荣、争做当代雷锋的热情。
一、抓学习,促提高。大力开展雷锋光辉事迹和雷锋精神基本内涵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工会干部带头学、职工群众主动学的局面,使雷锋精神植根于本职岗位,渗透到工作实践。
二、抓典型、促带动。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学劳模结合起来,“弘扬劳动伟大、争做当代雷锋”。州总工会将积极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氛围,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推荐,将着力选树新时代雷锋式的楷模,突出在平凡劳动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杰出职工,突出长期以来学雷锋具有先进事迹的职工。充分运用工会刊物网站、社会新闻媒体等,集中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职工群众学雷锋、做雷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各级工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不断提高职工学雷锋活动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抓活动、促发展。把学雷锋活动与“奋战十二
五、建功在恩施”劳动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在职工中踊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推动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激发活力,调动广大职工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抓帮扶、促服务。把学雷锋活动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工会系统正在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万名工会干部访万组送万箱”活动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会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工会窗口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大力实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等活动,全面落实州总工会今年服务职工9件实事,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州各级工会将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职工方便参与的平台,组织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运用职工身边的事例,真正使学雷锋活动贴近职工、进入企业,实现常态化、持久化,不断推进全州职工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五篇:浙商文化感想
浙商文化感想
中国自古就把经商视为贱业,“士农工商”商业排在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对各职业的排序是“工农兵学商”,“商”依然排在最后。中国人以谈商为羞耻。浙江商人很早就突破了中国的面子观,突破了经商的心理障碍,不以经商为耻辱。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肩挑着担子,穿行于全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当地人听不懂的噪音吆喝着做修修补补的小生意:弹棉花、修鞋……不少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修一双鞋赚几毛钱没出息,甚至连农民都认为他们干的是很下贱的活。但他们不以为然,默默无言地承受着世俗的眼光,踏踏实实地赚钱,等到讥笑他们的人醒悟过来,浙江人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他们敢于背井离乡,经常一个人背着背包出去创业,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去做别人做不成的事。在浙江商人的眼里,皮肉之苦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在他们发达之前,很少有人看得起,甚至遭受侮辱。
英雄不问出身,大约90%的浙江民营企业精英,出身贫寒。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是打铁出身;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本是修鞋匠;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文荣出身农民;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原本是汽车修理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是打工仔;正大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最初是个小学徒。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浙江商人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最让人佩服。”
浙江人是天生的商人,在做人上更是无可挑剔,小生意靠智慧,大生意靠做人。经商讲的是利润,不追求利润的商人是不成功的商人。但要做成大生意,首先要做好人。无商不奸,但浙江人的“奸”是对事对钱不对人。做人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会做人各种资源就慢慢地积累起来;不会做人,拥有的资源会慢慢丧失。
浙商最会做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讲诚信。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创业之本,不讲诚信,可能会赢得一时之益,但终究会失长久之利。“诚”就是待人真诚,童叟无欺;“信”就是信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张文荣是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他的身上得到最好的演绎。创业不久,由他投资开发的位于浦东地区的四星级酒店公寓面向市场发售,每平方米可卖到8000元,但他坚持只卖7000元。这一举动招来小股东的责怪,但他不以为然。张文荣表示,只售价7000元每平方米,五六天就销售一空,资金早回笼,便可投入下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足够利润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房子质量好而价不贵,为集团未来房产经营做了免费广告。他说“赚钱不要赚到尽”,反映了商人难能可贵的平和心态。今天,张文荣的公司拥有资产12亿。浙江商人重信誉,追求个人信用价值,而信用则靠个体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在浙江,有的老板到银行贷款不需要办理担保抵押手续,签名就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授信额度达2亿元。
以德经商。古书上说,“德者,得也。”有道德就会得到。霸力集团总裁王跃进认为,“企业与做人一样,做人应重在品德,做产品应重在质量”。德商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和道德人格品质,具体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负责、平和、忠诚、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一个德商高的商人,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就会拥有更多成功机会。台湾1000大企业用人调查显示:54.9%企业主用人最先考虑的是德性。浙江商人注重德商,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
脚踏实地是正道。浙江人对金钱的认识是务实的,为人处世也是务实的,把务实当作人间正道。他们始终把赚钱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生存手段,既没有爱财如命的贪欲,更没有想赚钱又羞羞答答、畏畏缩缩的虚伪,而是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赚钱。只要实践需要、实际中行得通、法律明文没有禁止的生意,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比如农民进不了城,他们就建农民城;国家银行不给贷款,他们就自己创办信用社。分散的家庭经济在市场大潮中难以奏效,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浙商思维灵活多变,不从教条出发而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行。他们面对现实,不讲大话空话,实实在在地求发展。他们的务实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浙商文化教程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浙商的强大,身为浙江人,我很引以为傲。如今浙江的经济如此发达,离不开他们一路以来的勤奋与刻苦,我深深感激他们为我们创造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发扬他们肯吃苦,会做人的精神,当然,他们那敢闯敢做的果敢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浙商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怀着感激之情好好学习,争取在将来也可为浙江做点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