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急预案管理知识培训小结
应急预案管理知识培训小结
培训时间:2017-9-29 培训目的: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关心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我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应急知识的学习。
通过此次学习大家深入了解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明白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的含义,应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才能实现本质上的安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要以降低和减缓事件的严重程度。此次培训还让大家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具体的任务。明确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培训时间:2小时 参加人员:43人
主讲人:**
院办
2017-9-30
第二篇:应急预案管理知识试卷及答案
应急预案管理知识试卷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急预案管理知识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国内通用火灾报警电话是 ,急救电话是 ,环保投诉电话是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2、通常情况下,应急预案每 年修订一次,综合性应急实战演练每年组织 次。
3、根据重大事故发生的特点,应急救援的特点是行动必须做到 、 和 ,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 。
4、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监测组织主要负责迅速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范围及危害性质,监测 、、 、 的污染情况以及气象监测等。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 、 、、 四类。
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 、 、 等因素,将其分为四级。
7、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报警、 、 、 、、和 等几个过程。
8、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 、 、 三个阶段。
二、判断题(20分,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
1、扑救电气火灾,首先应做的是切断电源 ( )
2、发生火灾时,如各种逃生的路线被切断,适当的做法应当是大声呼( )
3、遇到高楼发生火灾,应躲避到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地等待救援 ( )
4、遇到地铁发生火灾,应跳入铁轨逃生 ( )
5、当身上衣物着火时,应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灭火焰( )
6、遇上发生火灾,应躲在有新鲜空气的窗户边等待救援 ( )
7、燃气钢瓶燃气不足时可以将钢瓶放倒使用 ( )
8、发现煤气中毒人员,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并将病人送到新鲜空气环境( )
9、发现人员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 )
10、当有人被烧伤时,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 )
11、有异物刺入头部或胸部时,马上拔出,用纱布简单包扎后送医院抢救 ( )
12、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用纱布包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 )
13、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 )
14、当有异物进入眼内,用手揉眼,把异物揉出来 ( )
15、物体刺入眼睛中,以下措施中,送医院急救,途中尽量减少震动 ( )
16、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立即打开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 )
17、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妥当的是在室内遭遇地震时选择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 ( )
18、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 )
1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 )
20、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你认为最适合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把( )和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
A.预防艾滋病 B.防范恐怖袭击 C.应急管理
2.( )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A.防灾减灾工作 B.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C.防汛抗旱
3.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国家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 )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4.《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 B.属地管理为主 C.政府主导
5.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6.《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自愿 B.有义务 C.没有义务
7.《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 )。
A.应当给予补偿
B.应当给予双倍赔偿
C.无需给予补偿
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 )。
A.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
B.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补偿
C.其损失的工资待遇和福利由被救援单位或人员所在地民政部门补偿 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预警分为四级预警,其中最高级别为( )预警。
A.红色 B.黄色 C.蓝色
10.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和社会安全事件。
A.地质灾害 B.森林火灾 C.公共卫生事件
11.《安全生产法》规定,(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 B.市 C.省
12.《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A.纺织企业 B.机械加工企业 C.矿山
1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 )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A.员工宿舍 B.厂区每个路口 C.每个办公室
14.生产经营单位对( )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事故频发场所 B.每个操作岗位 C.重大危险源 15.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 )提出申请,取得《焰火燃放许可证》。
A.公安部门 B.安全监管部门 C.环保部门
1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等内容。
A.应急救治措施 B.逃生路线 C.岗位操作规程
1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 )预案,定期组织演练。
A.防爆 B.贵重物资重点保护 C.应急疏散
18.《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B.经请示分管安全的领导,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C.经过安全技术人员检测,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1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A.2 B.3 C.4
20.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 )。
A.应当废弃不用 B.应当及时修订 C.可以免于重新备案
21.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 )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A.1 B.2 C.3
22.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 ),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A.限期整改 B.停产停业整顿 C.关闭或取缔
2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 )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 B.安全管理人员 C.特种作业人员
2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
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
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不受破坏
25.如果是遇湿易燃物品发生火灾,禁止用( )灭火。
A.水、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沙土 26.点燃烟花爆竹如发生瞎火现象,不允许伸头靠近观察,一般等( )分钟后再处理。
A.5 B.10 C.15
27.大型坍塌事故现场,在周围道路上要禁止( )行驶,这有助于避免因震动引发现场的二次倒塌。
A.救护车 B.救援挖掘机 C.所有非救助车辆
28.遇重、特大交通事故,有众多伤员需送往医院时,应( )。
A.先重伤,后轻伤 B.轻伤重伤同等对待 C.先轻伤后重伤
39.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应当在故障车来车方向( )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
A.80 B.100 C.150
30.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时要对准火焰的( )喷射。
A.上部 B.中部 C.根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的含义是什么?
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应急演练参演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19 120 12369 122
2、3 2
3、迅速 准确 有效 抢救受害人员
4、空气 水 食物 设备(施)
5、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6、性质 严重程序 可控性 影响范围
7、响应级别确认 应急启动 救援行动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
8、演练准备 演练实施 演练总结
二、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三、单项选择题
1~5. CBBBC 6~10. BAAAC
11~15. ACACA 16~20. ACACB
21~25. CBAAA 26~30. CCACC
四、简答题
1、答:一、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实现本质安全
二、假定事故必然发生,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的目的。
2、答: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3、答:
A.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
B.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C.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D.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答:
A.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
B.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C.获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
D.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第三篇: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体会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体会
按照上级的安排和要求,在2012年11月26日到12月18日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参加了2012年全国中小学校园应急管理知识远程专题培训。作为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深深的懂得了学校常规管理和应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培训中我们围绕当前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学校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与处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依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解读、如何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怎样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校园心理危机的干预与管理、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经验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我深深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就是维护校园安全。学校财力有限,还有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做到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突发事件、面对校园安全的紧迫性,从中央到地方、从精神到物质都体现着全社会对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守护。因此,增长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技能迫在眉睫。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关注安全管理的细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习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工作学习生活,更不用说管理,只要时时事事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融入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之中,就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未然,更不可能有责任追究。学生的一切成长必须有安全来作保障,离开“安全”二字谈什么都无任何意义,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我安全防护内容有: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气体中毒,防拐骗,防灾害性天气(雷电、大风、暴雨等)、防交通事故、防偷窃盗抢、防其他意外伤害等。我觉得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十防”安全防护知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校园应急安全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正如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培训过程中,我单位通过调研和收集大量数据,帮我们分析。近来,就全国范围因校方直接或间接责任,造成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伤亡的交通、火灾、爆炸、踩死踩伤、翻船溺水等特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食物中毒、服用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不法分子冲击校园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师生的案件都有增长趋势。这些事故、事件的发生、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伤害、死伤学生的家庭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案件的酿成、固然有因,但与我们主观上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以及对社会不法分子斗争不力有很大关系,致使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甚至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事件发生了这使我们非常痛心。
这次的学习内容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校园安全不能忘。校园的安全是实行教育教学的保障,没有安全的保障,就没有办法实行教育教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平谷第四中学)见春贵
2012-12-19
结合培训学习,我觉得我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门卫的管理,严格值班教师工作职责,杜绝社会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谨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每周要对校园内的所有设施、场所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尤其注意电、火、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努力为广大的学生、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经常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使广大学生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珍爱生命,平安一生”的观念,并掌握简单、基本的自救知识。
四、高度重视学生交通安全,在校园外公路旁设醒目的交通警示牌,放学时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有序过马路;每时每刻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安全,提高警惕。
五、对学生普及必要的意外事故处理的方法,学会自救,他救的常识,记住几个重要的报警电话:“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此外,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知识也应告知学生,如: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后怎么处理,哪些不良行为有害健康,如何防溺水等等的安全常识。
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并做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方能实现!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和谐、安康的蓝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救援救援管理培训内容
第一章
概论
1.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部分往往是重叠的,但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预防就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
预备又称准备,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
响应又称反应,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该地区恢复到正常状态。1.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1.3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1.3.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五个方面: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1.3.2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高速的应急行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准备;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1.3.3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标是:(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2)测试紧急装臵、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3.4 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资与装备;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测;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1.3.5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系统进行的恢复活动主要包括:现场警戒和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1.4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救援系统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首先应明确系统的结构体系。
前面已经论述了各机构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系统进入有效的整体运作状态,完成整个应急救援任务,实现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
1.5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是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第二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基本要求是: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
《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特别强调了对重大危险源、使用有毒物品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2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五种级别: 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
Ⅱ级(县、市/社区级)应急预案 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Ⅳ级(省级)应急预案 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2.3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及基本要素 2.3.1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2)应急响应预案(3)互助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预案
2.3.2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4)应急设备与设施(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6)保护措施程序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2.4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2.4.1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
2.4.2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程序文件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1)预案概况(2)预防程序(3)准 备程序(4)基本应急程序(5)专项应急程序(6)恢复程序 第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3.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通常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如下:(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7)编制各级应急计划
3.2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1)安全(2)环保(3)生产(4)保卫(5)工程(6)技术(8)医疗(9)环境(10)人事
此外,小组成员也可以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
3.2.1 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2)明确人员和职能(3)明确需要的资源 3.2.2 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3.2.3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注意事项
预案的主要部分是整体反应策略和应急行动,还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实际紧急情况。
预案应包括至少六个应急反应要素:(1)应急资源的有效性(2)事故评估程序
(3)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4)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5)应急反应行动(6)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
3.3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3.3.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音速辨识与分析(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3.3.2 危险辨识方法
3.3.2.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3.3.2.2 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
3.3.3 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3.3.4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3.3.5 危险辨识结果 3.3.6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已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常用的危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等几大类。3.3.6.1 定性评价方法 3.3.6.2 指数评价方法
3.3.6.3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3.6.4 风险评价软件 3.4 人员和职员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2)消防与营救(3)工程措施(4)环境状况(5)医疗救护(6)安全保障(7)后勤保障(8)行政管理
3.5 应急资源的评估
本阶段,编制小组要评价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所具有的资源和控制紧急事故的人员。
报警要求有良好的系统。
应急时使用的通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类型。3.6 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能在紧急时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部署完毕。3.6.1 最初反应组织
最初协调应急行动的责任一般由项目经理负责。最初阶段,项目经理要临时担任应急总指挥的功能。职责分配要预先明确,而不是等到紧急时刻再开始。3.6.2 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3.6.3应急总指挥
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
(1)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应急总指挥的职能可由总经理担任,应急总指挥的主要功能是总 体指挥,大量实际反应和协调任务主要由负责生产或安全的副总指挥执行,因为他更具有技术、经验和更熟悉应急反应操作。
应急总指挥是分配给组织内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某个人。
所有应急职位特别是应急总指挥应该有代理人,以免总经理或其他领导不在现场时代替履行职责。3.6.4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6.5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是在直接事故现场最高级的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主要职责是: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4)控制紧急情况
(5)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3.7 应急预案的组成
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主要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等内容。3.7.1 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是整个应急预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论述针对事故应急行动所需采取的应急准备,包含若干子程序。3.7.1.1 评审程序
(1)横向回顾(2)纵向回顾 3.7.1.2 明确应急责任程序
该程序对事故应急者的职责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A 总指挥-来自应急指挥中心
B 事故现场指挥者-来自事故现场指挥中心 C 公共关系代表-来自媒体中心
D 支持人员-来自技术支持机构,包括安全人员、环境工作者、医疗人员等
E 信息管理人员-来自信息管理部门 3.7.1.3 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价程序 A 应急资源(1)应急人员
(2)应急设备,分为现场应急设备和场外应急设备 B 应急能力
(1)内部应急能力(2)外部应急能力 3.7.1.4 培训程序
培训的效果好坏是整个应急预案能否成功得到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包括: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2)个人防护措施
(3)对潜在事故的辨识(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3.7.1.5 训练与演习程序
训练与演习的主要目的包括:(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3)测试现有紧急装臵、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4)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5)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
要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必须做好下列准备:(1)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2)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3)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 3.7.2 基本应急程序 3.7.2.1 报警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的过程中,任何人员都有可能发现事故或险情,此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向有关部门报警,提供事故的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在具体执行报警操作时,应该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决定报警的接受对象即通告范围。
3.7.2.2 通讯程序
通讯程序描述在应急中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保持联系,程序中应考虑下列通讯联系:(1)应急队员之间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5)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6)应急指挥机构与顾客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3.7.2.3 疏散程序
疏散程序主要内容是从事故影响区域内疏散的必要行动。
疏散程序应该说明疏散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确定由谁决定疏散范围,还应告知给被疏散人员疏散区域所使用的标识与具体的疏散路线,在疏散程序中还应针对受伤人员的疏散制定特殊的保护程序。
该程序的补充包括提供事故现场区域的路线地图、危险区的标注、可供人员休息或隐蔽的掩体。3.7.2.4 交通管制程序
交通管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警戒B 约定的交通管制C 快速交通管制 3.7.2.5 恢复程序
当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以后,应该开展的最紧迫的工作是使事故中一切被破坏或耽搁的人、物和事得到恢复,进入正常运作状态。恢复所需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1)受损程度
(2)人员、资源、财力的约束程度(3)有关法规的要求
(4)气象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其他因素
3.7.3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是主要针对具体事故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其具体的程序内容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况而定,通常除了包括基本应急程序的行动内容以外还应该包括特殊事故的特殊应急行动内容。
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企业常发生的事故是,危险品的泄漏及其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遭遇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3.7.3.1 危险品泄漏 3.7.3.2 火灾 3.7.3.3大风 3.7.3.4 洪水
第四章
应急救援行动
4.1 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4.1.1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或社区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动:(1)掌握情况(2)报告与通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 4.1.2 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1)交通民警
(2)社区或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4.1.3 应急指挥中心(部)(1)值班员的行动(2)指挥组的行动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4.2 事故评估程序
不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的异常现象,第一反应人就要开始启动应急。对事故分级有几种方法,不同的人判断相同事故会产生不同的分级。为了消除紧急状况下产生的混乱,应参考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事故分级指南。
大多工业企业采用三级分类系统: 一级-预警,是最低应急级别 二级-现场应急,是中间应急级别
三级-全体应急,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
4.3 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
通讯联络对于有效的协调不同应急组织的应急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4.3.1 报警
4.3.2 通知企业人员 4.3.3 通知外部机构
4.3.4 建立与保持企业内的通讯联络
4.3.5 建立和保持与外部组织的通讯联络 4.3.6 向公众通报应急情况 4.3.7 向媒体通报应急信息
4.4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 4.4.1 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处理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事故的关键是确定事故物质。4.4.2 危险物质的探测
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需要探测和了解的情况包括:
(1)所涉及物质的类型和特性(2)泄漏、反应、燃烧的数量 4.4.3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对危险物质事故要设立三类工作区域:(1)危险区域(2)缓冲区域(3)安全区域 4.4.4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要考虑:(1)人员接触(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考虑(3)对环境的考虑(4)财产(5)现场外的财产(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 4.4.5 防护行动
4.4.5.1 搜寻和营救行动 4.4.5.2 人员查点和集合区 4.4.5.3 疏散
人员应该横向穿过泄漏区域下风以减少在危险区的暴露时间。4.4.5.4 现场安全避难
当毒物泄漏时,一般有两类保护人员的方法:疏散或安全避难 4.4.6 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
(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
4.4.7 应急救援行动的支援 4.4.7.1 医疗救治 4.4.7.2 临时区行动
4.4.7.3 互助与协调外部机构行动 4.4.7.4 值勤和社会服务 4.4.7.5 恢复和重新进入 4.5 核电站应急行动
4.5.1 通知与应急组织的启动 4.5.2 应急通讯
4.5.3 事故后果评价 4.5.4 防护行动 4.5.5 补救行动
4.6 应急设备与资源
4.6.1 基本装备(1)通讯装备(2)交通工具(3)照明装备(4)防护装备 4.6.2 专用装备(1)消防设备
(2)个人防护设备(3)通讯联络设备(4)医疗支持设备(5)资料
(6)重型设备
第五章
应急救援培训、训练与演习
5.1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战边练,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总和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5.2.5 特殊应急培训
基本应急培训提供了一般事故伤害的应急培训,但一旦事故发生,应急队员就很有可能暴露于化学、物理伤害,放射性和病菌感染等各种特殊事故危险中,仅掌握一般应急技能是远远不足以保护应急队员的生命安全的,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此类特殊事故危害的应急培训。
5.3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
5.3.1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
训练和演习将尽可能模拟实际紧急情况,要实现以下目标:(1)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点(2)辨识出缺乏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
(3)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4)在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心(5)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6)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
(7)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5.3.2 训练演习和类型 应急训练主要包括:(1)基础训练(2)专业训练(3)战术训练(4)自选课目训练 演习类型有:
(1)单项练习(2)组合演习(3)全面演习或综合演习5.3.3 训练准备与计划 5.3.3.1 必要性分析 5.3.3.2 训练计划
计划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1)确定范围(2)选择训练类型(3)确定成本和责任(4)目的说明(5)优化目标 5.3.3.3 确定范围
A 确定操作程序B 参加组织C 人员
D 危险类型(1)危险必须具体(2)确定风险程度
5.3.3.4 选择训练类型
完成上述分析后,可选择训练类型 5.3.4 演习的组织与准备 5.3.4.1 成立演习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演习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单位(2)协调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关系
(3)确定演习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臵方案,审定演习准备工作计划、导演和调整计划
(4)检查和指导演习准备与实施,解决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
(5)组织演习总结与评价 5.3.4.2 阐明演习的文件 5.3.4.3 对演习的述评 5.4 评估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
(1)辨识应急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2)辨识出培训和人员需要(3)确定设备和资源的充分性
(4)确定培训、训练、演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5.4.1 训练和演习的评估
训练和演习的评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评估人审查(2)参加者汇报
(3)训练和演习的改正 5.4.2 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包括:
(1)训练或演习总结,包括目的、目标和场景的评论(2)对重大偏差/缺陷的总结(3)建议和纠正措施
(4)完成这些纠正措施的日程安排 5.4.3 应急训练和演习应注意的事项
(1)可设立专门的小组来负责训练和演习的设计、监督和评价
(2)负责人应拥有完整的训练和演习记录,作为评价和制定下一步 计划的参考资料
(3)可邀请非受训部门应急人员参加,为训练、演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4)应尽量避免训练和演习给生产与社会生活造成干扰 第六章
应急救援预案检查表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的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为了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检查表,以核实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可靠。
应急救援救援管理培训内容
第五篇:应急救援管理知识培训教案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培训
第一章
概论
1.1 事故应急管理简介
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部分往往是重叠的,但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个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预防就是从应急管理的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的发生,避免应急行动。预备又称准备,是在应急发生前进行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建立应急管理能力。响应又称反应,是在事故发生之前以及事故期间和事故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继续努力,使该地区恢复到正常状态。1.2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1.3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急培训和演习;应急救援行动;现场清除与净化;事故后的恢复和善后处理。
1.3.1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五个方面:
(1)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2)事故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支持保障机构-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的后方保障;(4)媒体机构-安排媒体报道、采访、新闻发布会;(5)信息管理机构-信息管理、信息服务。
1.3.2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用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高速的应急行动。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准备; 人力、物资等资源的确定与准备; 明确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设计行动战术和程序; 制定训练和演习计划; 制定专项应急计划;
制定事故后清除和恢复程序。
1.3.3 应急训练和演习
训练和演习可以看作是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培训和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主要目标是:(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2)测试紧急装臵、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
1.3.4 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行动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人力资源;物资与装备;个人防护装备。
首要的应急行动是确定现场对策,即应急行动方案:现场初始评估;危险物质的探测;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行动的优先原则;增援梯队。
1.3.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对现场中接触污染的员工和应急队员必须进行清洁净化,设备清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还要考虑伤害和医疗前的净化、分类及处理。1.3.6 事故后的恢复
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对系统进行的恢复活动主要包括:现场警戒和安全;清洁;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1.4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
应急救援系统为顺利完成救援任务,首先应明确系统的结构体系。
前面已经论述了各机构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职责和功能。当事故发生时,系统进入有效的整体运作状态,完成整个应急救援任务,实现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
1.5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
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主要是抓好组织机构、人员、装备三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使救援的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管理。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为有序实施事故救援,应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网络体系。网络体系应包括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体系,各救援部门的通讯网络,以及与上级救援部门的联系网络。除此之外,还应与本区域的公安、消防、卫生、环保、交通等部门建立起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
第二章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的实施救援,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基本要求是: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
《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特别强调了对重大危险源、使用有毒物品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2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
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可将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五种级别: 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
Ⅱ级(县、市/社区级)应急预案 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Ⅳ级(省级)应急预案 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2.3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及基本要素 2.3.1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
根据事故应急预案的对象和级别,应急预案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2)应急响应预案(3)互助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预案 2.3.2 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4)应急设备与设施(5)应急评价能力与资源(6)保护措施程序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9)培训与演练
(10)应急预案的维护
2.4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2.4.1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
(1)一级文件-总预案(2)二级文件-程序(3)三级文件-说明书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2.4.2 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程序文件
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包括:(1)预案概况(2)预防程序(3)准备程序(4)基本应急程序(5)专项应急程序(6)恢复程序 第三章
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3.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
通常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如下:(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收集资料并进行初始评估(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7)编制各级应急计划
3.2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 预案编制小组代表来自以下部门:(1)安全(2)环保(3)操作和生产(4)保卫(5)工程(6)技术服务(7)维修保养(8)医疗(9)环境(10)人事
此外,小组成员也可以包括来自地方政府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3.2.1 资料收集和初始评估
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制定预案的必要信息并进行初始评估,包括:(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2)企业安全记录、事故情况(3)国内外同类企业事故资料(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5)相关企业的应急预案等
初期,编制小组的工作可以分为三部分:(1)危险辨识、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2)明确人员和职能(3)明确需要的资源 3.2.2 应急反应能力分析
3.2.3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注意事项
预案的主要部分是整体反应策略和应急行动,还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随时变化的实际紧急情况。
预案应包括至少六个应急反应要素:(1)应急资源的有效性(2)事故评估程序
(3)指挥、协调和反应组织的结构(4)通报和通讯联络程序(5)应急反应行动
(6)培训、演习和预案保持
3.3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所有应急预案都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3.3.1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程序
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
(2)危险危害音速辨识与分析(3)风险分级
(4)提出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3.3.2 危险辨识方法
3.3.2.1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A 厂址及环境条件 B 厂区平面布局 C 建(构)筑物 D 生产工艺过程 E 生产设备、装臵
3.3.2.2 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工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A 材料性质分析 B 生产工艺和条件 C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D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3.3.3 重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3.3.4 危险辨识注意事项
危险辨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3.3.5 危险辨识结果 3.3.6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已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常用的危险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和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等几大类。3.3.6.1 定性评价方法 3.3.6.2 指数评价方法 3.3.6.3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3.3.6.4 风险评价软件 3.4 人员和职员的确定
正确实施应急预案必须要明确职责,特别是什么时候由谁来指挥。编制小组可根据企业正常生产管理系统职位来分配紧急时的任务,这样能减少培训以保证紧急时正确指挥
编制小组应该认真审查领导的能力和在休假时的指挥系统,要保证负责人员经过良好培训,能够在更高级指挥人员到来之前应对局势。
最常见的紧急时刻实施的重要应急功能:
(1)通讯和外部关系联络,包括媒体(2)消防与营救(3)物质泄漏控制(4)工艺和公用设施(5)工程措施(6)环境状况(7)医疗救护(8)安全保障(9)后勤保障(10)行政管理
3.5 应急资源的评估
本阶段,编制小组要评价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所具有的资源和控制紧急事故的人员。
报警要求有良好的系统。
应急时使用的通讯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时所需要的设备类型。3.6 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
应急预案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应急反应组织,能在紧急时刻,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部署完毕。3.6.1 最初反应组织
最初协调应急行动的责任一般由当班经理负责。最初阶段,当班经理要临时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功能。职责分配要预先明确,而不是等到紧急时刻再开始。
3.6.2 全体应急反应组织 3.6.3 企业应急总指挥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为:
(1)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5)保证现场和企业外人员安全(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反应组织
企业应急总指挥的职能可由企业总经理担任,企业应急总指挥的主要功能是总体指挥,大量实际反应和协调任务主要由负责生产或安全的副总指挥执行,因为他更具有技术、经验和更熟悉应急反应操作。
企业应急总指挥是分配给企业组织内的工作职位,而不是某个人。
所有应急职位特别是企业应急总指挥应该有代理人,以免企业总经理或其他领导不在现场时代替履行职责。3.6.4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
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主要职责是:
(1)协助企业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企业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3)保持与现场操作副总指挥的直接联络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3.6.5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是在直接事故现场最高级的应急反应组织指挥,主要职责是: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企业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4)控制紧急情况
(5)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我国核电厂应急组织由核电厂应急指挥部及其领导的应急响应组组成。应急总指挥由核电厂厂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厂长、运行负责人等作为替补人员。应急总指挥的职责是全面负责应急状态下厂区的一切应急响应活动和应急计划里规定的核电厂应当在场外执行的任务。
应急运行指挥由主管核电厂生产运行的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其首要任务是全面负责核电厂的运行、评价并向应急总指挥报告核电厂的安全状态,在应急指挥部启动之前代行应急总指挥的职权。
技术后援指挥由主管核电厂工艺技术副厂长(副总经理)担任,负责向应急总指挥和运行指挥提供运行控制、补救措施、防护措施、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7 应急预案的组成
应急预案的具体组成主要包括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等内容。3.7.1 准备程序
准备程序是整个应急预案的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论述针对事故应急行动所需采取的应急准备,包含若干子程序。3.7.1.1 评审程序
(1)横向回顾(2)纵向回顾 3.7.1.2 明确应急责任程序
该程序对事故应急者的职责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A 总指挥-来自应急指挥中心
B 事故现场指挥者-来自事故现场指挥中心 C 公共关系代表-来自媒体中心
D 支持人员-来自技术支持机构,包括安全人员、环境工作者、医疗人员等 E 信息管理人员-来自信息管理部门 3.7.1.3 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评价程序 A 应急资源(1)应急人员
(2)应急设备,分为现场应急设备和场外应急设备 B 应急能力
(1)内部应急能力(2)外部应急能力 3.7.1.4 培训程序
培训的效果好坏是整个应急预案能否成功得到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包括: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2)个人防护措施(3)对潜在事故的辨识(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3.7.1.5 训练与演习程序
训练与演习的主要目的包括:(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3)测试现有紧急装臵、设备和其他资源的充分性(4)提高与现场外的事故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5)通过训练来判别和改正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
要实际开展应急演习,必须做好下列准备:(1)制定完整的演习计划
(2)做好演习中所有管理部门的准备工作(3)现场外的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 3.7.2 基本应急程序 3.7.2.1 报警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的过程中,任何人员都有可能发现事故或险情,此时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向有关部门报警,提供事故的所有信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适当的应急行动。
在具体执行报警操作时,应该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决定报警的接受对象即通告范围。
3.7.2.2 通讯程序
通讯程序描述在应急中可能使用的通讯系统,以保证应急救援系统的各个机构之间保持联系,程序中应考虑下列通讯联系:(1)应急队员之间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5)应急指挥机构与伤员家庭之间(6)应急指挥机构与顾客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3.7.2.3 疏散程序
疏散程序主要内容是从事故影响区域内疏散的必要行动。
疏散程序应该说明疏散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确定由谁决定疏散范围,还应告知给被疏散人员疏散区域所使用的标识与具体的疏散路线,在疏散程序中还应针对受伤人员的疏散制定特殊的保护程序。
该程序的补充包括提供事故现场区域的路线地图、危险区的标注、可供人员休息或隐蔽的掩体。3.7.2.4 交通管制程序
交通管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警戒B 约定的交通管制C 快速交通管制 3.7.2.5 恢复程序
当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以后,应该开展的最紧迫的工作是使事故中一切被破坏或耽搁的人、物和事得到恢复,进入正常运作状态。恢复所需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1)受损程度
(2)人员、资源、财力的约束程度(3)有关法规的要求
(4)气象条件和地形地势等其他因素
3.7.3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
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是主要针对具体事故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事故应急而制定的指导程序。其具体的程序内容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况而定,通常除了包括基本 应急程序的行动内容以外还应该包括特殊事故的特殊应急行动内容。
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企业常发生的事故是,危险品的泄漏及其引发的火灾、爆炸等,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遭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3.7.3.1 危险品泄漏 3.7.3.2 火灾 3.7.3.3 台风 3.7.3.4 洪水
第四章
应急救援行动
4.1 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 4.1.1 事故发生区
事故现场、企业或社区负责人或安全主管部门应采取以下行动:(1)掌握情况(2)报告与通报(3)组织抢救与抢险 4.1.2 事故发生区的附近地区(1)交通民警
(2)社区或街道(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 4.1.3 应急指挥中心(部)(1)值班员的行动(2)指挥组的行动
(3)其他有关组织的行动
4.2 事故评估程序
不论是谁,只要发现危险的异常现象,第一反应人就要开始启动应急。对事故分级有几种方法,不同的人判断相同事故会产生不同的分级。为了消除紧急状况下产生的混乱,应参考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事故分级指南。
大多工业企业采用三级分类系统: 一级-预警,是最低应急级别
二级-现场应急,是中间应急级别 三级-全体应急,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
核工业应急标准有更加详细的分级:(1)应急待命(2)厂房应急(3)场区应急(4)总体应急 4.3 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
通讯联络对于有效的协调不同应急组织的应急行动是非常重要的。4.3.1 报警
4.3.2 通知企业人员 4.3.3 通知外部机构
4.3.4 建立与保持企业内的通讯联络 4.3.5 建立和保持与外部组织的通讯联络 4.3.6 向公众通报应急情况 4.3.7 向媒体通报应急信息
4.4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 4.4.1 初始评估
初始评估应描述最初应急者在事故发生后几分钟里观察到的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处理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事故的关键是确定事故物质。4.4.2 危险物质的探测
危险物质的探测实际上是对事故及事故起因的探测,需要探测和了解的情况包括:
(1)所涉及物质的类型和特性(2)泄漏、反应、燃烧的数量(3)密闭系统的状况
(4)控制系统的控制水平和转换、处理、中和的能力 4.4.3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
对危险物质事故要设立三类工作区域:(1)危险区域(2)缓冲区域(3)安全区域 4.4.4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要考虑:(1)人员接触(2)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的考虑(3)对环境的考虑(4)财产(5)现场外的财产(6)应急人员的工作区域 4.4.5 防护行动
4.4.5.1 搜寻和营救行动
进行营救行动的人员应该穿戴防护服,营救人员应成对工作,配备自持式呼吸器。
4.4.5.2 人员查点和集合区 4.4.5.3 疏散
人员应该横向穿过泄漏区域下风以减少在危险区的暴露时间。4.4.5.4 现场安全避难
当毒物泄漏时,一般有两类保护人员的方法:疏散或安全避难 4.4.5.5 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迅速有效的对公众通报是十分重要的。4.4.6 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
(1)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展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
4.4.7 应急救援行动的支援 4.4.7.1 医疗救治 4.4.7.2 临时区行动 4.4.7.3 互助与协调外部机构行动 4.4.7.4 值勤和社会服务 4.4.7.5 恢复和重新进入 4.5 核电站应急行动
4.5.1 通知与应急组织的启动 4.5.2 应急通讯
4.5.3 事故后果评价 4.5.4 防护行动 4.5.5 补救行动
4.5.6 应急照射控制
4.5.7 污染控制和医学救护 4.5.8 应急状态的终止 4.5.9 核电厂应急设施
包括应急控制中心、后备应急控制中心、主控制室、备用控制室或第二控制室、技术支援中心、应急通信中心、应急监测中心、应急后果评价中心 4.6 应急设备与资源
4.6.1 基本装备(1)通讯装备(2)交通工具(3)照明装备(4)防护装备 4.6.2 专用装备(1)消防设备
(2)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3)个人防护设备(4)通讯联络设备(5)医疗支持设备(6)应急电力设备(7)资料(8)重型设备
4.6.3 现场地图和图表
应急信息图表是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在发生事故时地图能提供出主要的现场特征,将有利于应急者识别潜在的后果。
现场经常会有变化,把它们变化的数据标到地图上是很重要的,定期的更新将确保地图的信息的质量,确保应急者有最新的地图版本。第五章
应急救援培训、训练与演习
5.1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及基本任务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战边练,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 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总和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5.2 应急培训
5.2.1 应急培训计划 5.2.2 需求分析 5.2.3 课程设计
5.2.4 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5.2.4.1 报警 5.2.4.2 疏散
5.2.4.3 火灾应急培训
5.2.4.4 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A 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 B 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
C 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 D 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 E 应急指挥级水平应急者
5.2.5 特殊应急培训
基本应急培训提供了一般事故伤害的应急培训,但一旦事故发生,应急队员就很有可能暴露于化学、物理伤害,放射性和病菌感染等各种特殊事故危险中,仅掌握一般应急技能是远远不足以保护应急队员的生命安全的,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此类特殊事故危害的应急培训。5.2.5.1 接触化学品 5.2.5.2 受限空间营救 5.2.5.3 病原体感染
5.2.5.4 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 5.3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
5.3.1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
训练和演习将尽可能模拟实际紧急情况,要实现以下目标:(1)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点(2)辨识出缺乏的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
(3)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4)在企业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心(5)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的熟练性和信心(6)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
(7)努力增加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社区应急预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5.3.2 训练演习和类型 应急训练主要包括:(1)基础训练(2)专业训练(3)战术训练(4)自选课目训练 演习类型有:
(1)单项练习(2)组合演习(3)全面演习或综合演习5.3.3 训练准备与计划 5.3.3.1 必要性分析 5.3.3.2 训练计划
计划过程包括以下几步:
(1)确定范围(2)选择训练类型(3)确定成本和责任(4)目的说明(5)优化目标 5.3.3.3 确定范围
A 确定操作程序B 参加组织C 人员
D 危险类型(1)危险必须具体(2)确定风险程度 E 地理区域F 真实程度 5.3.3.4 选择训练类型
完成上述分析后,可选择训练类型 5.3.4 演习的组织与准备 5.3.4.1 成立演习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演习目的、原则、规模、参演的单位(2)协调各参演单位之间的关系
(3)确定演习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臵方案,审定演习准备工作计划、导演和调整计划
(4)检查和指导演习准备与实施,解决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问题(5)组织演习总结与评价 5.3.4.2 阐明演习的文件 5.3.4.3 对演习的述评 5.3.4.4 计算机模拟 5.4 评估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
(1)辨识应急预案和程序中的缺陷(2)辨识出培训和人员需要(3)确定设备和资源的充分性
(4)确定培训、训练、演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5.4.1 训练和演习的评估
训练和演习的评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评估人审查(2)参加者汇报
(3)训练和演习的改正 5.4.2 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应包括:
(1)训练或演习总结,包括目的、目标和场景的评论(2)对重大偏差/缺陷的总结(3)建议和纠正措施
(4)完成这些纠正措施的日程安排 5.4.3 应急训练和演习应注意的事项
(1)可设立专门的小组来负责训练和演习的设计、监督和评价(2)负责人应拥有完整的训练和演习记录,作为评价和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参考资料
(3)可邀请非受训部门应急人员参加,为训练、演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4)应尽量避免训练和演习给生产与社会生活造成干扰 第六章
应急救援预案检查表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的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为了保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检查表,以核实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是否全面、系统、可靠。6.1 基本要求
6.2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 6.3 应急指挥与控制 6.4 应急反应机构
6.5 监测、报警与通讯联络 6.6 关闭应急程序
6.7 应急设备与企业外援助 6.8 警戒与疏散
6.9 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6.10 重新进入和恢复
应急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单位: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1.5分
共计15分)
1、火灾报警要讲情
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的大约数量 及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2、生活区宿舍内严禁使用高功率电器和
私拉乱接电源,以及在宿舍内使用煤油炉和液化气炉等,不得在宿舍内存放 易燃易爆物品
和危险化学品。
3、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4、宿舍中禁止存放(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汽油)、(香蕉水)时是否远离明火、通风良好。
5、物质具备一定(燃烧)条件时,火灾就会发生。火灾能够产生高温,并释放出(烟)和(有毒气体),能够危及到人的生命。
6、办公室内禁止使用(电炉子)、(大功率电热器具),如工作需要必须办理(特殊用电使用证)。
7、消防工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防火责任制。
8、“四懂”是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方法)、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逃生的方法)。
9、“四会”是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进行防火检查)。
10、未经保卫专业、安全部门批准允许,严禁在 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和影响大的重点部位私自动用明火,需要动用明火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自觉的遵守《动火作业管理办法》,必须办理 明火作业票
后方可动火。
二、判断题:(每题1.5分
共计15分)
1、进行动火作业时,未采取防护措施,无监护人。(x)
2、乙炔瓶必须有回火防止器,减压表损坏,可不必做防倾倒措施。(x)
3、按照施工要求配臵足够消防器材设施,项目部车辆必须有消防器材;并按时对车辆上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
4、危险化学品库内设施设臵必须规范(排风扇安装的必须是防爆型、存放物品配臵安全防范措施标志牌);材料库房内放有易燃物品照明灯具必须使用防爆灯。(√)
5、施工现场禁止流动吸烟,可以在指定的吸烟点吸烟。(√)
6、氧气、乙炔库无接地防静电、防雷措施。(x)
7、烟气的毒害性、烟气的扩散性、烟气的恐怖性、烟气的减光性都妨碍人员逃生。(×)
8、发生火灾时不能盲目有朝有光亮的地方逃生(√)
9、使用灭火器灭火时不必对准火焰根部(×)
10、未经安全部门批准允许,可以在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和影响大的重点部位私自动用明火,需要动用明火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自觉的遵守《动火作业管理办法》中的规章制度,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后方可动火。(×)
三、选择题:(每题5分
共计30分)
1、由原来的“三懂三会”到现在的“四懂四会”新增加的是什么(D)A.懂预防火灾的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
B.懂预防火灾的方法、会进行防 火检查 C.懂得逃生的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
D.懂得逃生的方法、会进行防火检查
2、下列不属于火灾分类的是(B)
A.特大火灾
B.重特大火灾
C.重大火灾
D.一般火灾
3、重大火灾是指(B)
A.死亡十人以上 B.受灾三十户以 C.重伤二十人以上 D.受灾五十户以上
4、消防工作方针是(A)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积极防范、确保安全
D、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5、下列不是消防安全管理特点的是(C)
A.全方位性
B.全天候性
C.强迫性
D.全过程性
6、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C),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
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A、事故预案
B、事故应急
C、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事故分析预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共计40分)
1、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2、火灾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是哪四类?
答:(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4、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答:(1)当你处于烟火中,首先要想办法逃走。如烟不浓可俯身行走;如烟太浓,须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以减少烟毒危害。
(2)如遇山林火灾时,千万不要朝下风方向跑,最好是迂回繞过燃烧区,并向上风方向跑。
(3)当楼房发生火灾时,如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如楼梯已被火封堵,应立即通过屋顶由另一单元的楼梯脱险;如其他方法无效,可用绳子或撕开的被单连接起来,顺着往下滑;如时间来不及,应 先往地上抛一些棉被、纱发垫等物,以增加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