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前言: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开始拼搏奋斗的三年。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一些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归结如下。在此之前,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一、起步 对一个刚踏进北中高中门槛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有野心。千万不要沉浸在考上北中的欢乐里,把目光放到三年后的高考,那才是人生关键的一步。从高一开始就要比初三更刻苦,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才能一路走好。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逐渐成年了,应该意识到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中心,做到一切为学习服务。这并不是说要死抓着书本习题不放,而是时刻明确自己肩上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收放自如。如此稍作调整后,心中的杂念自然少,进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打好高
一、高二的基础 高
一、高二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课本的阶段,打下牢固的基础,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高三复习时才能够站在主动的位置。偏科是基础学习的大忌,同学们一定要明确自己高考必考的科目,对这些科目平等看待,不要受自己情绪的影响。一旦丢下了某个科目,缺失了某个基础板块,要想在后面的时间里补回来是十分痛苦的,因为高中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基本上是很难再挤出回补的时间。在这两年的学习中,除了阶段性考试前的复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都应该以预习为主,预习从精,复习从简,加以适当的练习量。现在的中学课本起点都比较低,一般来说都是同学们自己就能够看懂的,那我们在课前就可以做好预习工作。预习前先翻看目录,让自己对全书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接下来的学习才不会显得盲目。预习时间一要抓紧假期的时间,尤其是理科的预习;二要利用好上课前一天晚上的时间,这对文科的学习比较有效果。预习要做得精细,划出重点内容,并且在疑难问题上做上记号。做好了预习工作后,老师讲述对应的内容时,我们就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学习的信心就比较足,课堂效率也比较高。课堂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做好了预习的同学,在听课时就等于是对知识的一次梳理,也相当于第一次复习。这时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已经看懂了就没必要再听了,一来老师会增加一些拓展的内容,这甚至比课本本身的内容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重点知识的深化和融会贯通;二来我们预习时不免会对某些知识有理解的偏差,认真听课可以起到纠正的作用;再者,即便课堂上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重复,那也可以作为记忆的深化,有些识记内容可以当场就记忆一遍。总之,课堂时间是绝对不能够浪费的。一旦课堂上轻浮,无所谓的同学就容易变得松散,削减学习的劲头;较执著的同学就容易产生负疚感,也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另外,上完一节课后,疑难问题一定要马上请教老师,不要拖,以免生疏。由于预习工作已经占用了不少时间,复习工作就应该从简。这里所说的复习是指课后的及时复习,即在上课当日就简单地把课堂讲述的知识过一遍,该识记的马上记住,给知识体系的锁链紧紧地扣上一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最好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要被打断,否则打断后把知识重新调度出来,重新进入“热”状态又要浪费一段时间。不同科目的学习可以文理交错,以保持学习的乐趣,避免枯燥乏味。另外,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归纳十分重要,每个科目都应该准备一本本子记录。一是对难点、易混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写写自己独到的见解,毕竟用自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加深记忆;二是对自己好的思路,精彩的解题步骤的总结归纳,这些都是瞬间的灵感,不记录下来就容易流失;三是对错题的总结归纳,错误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记录下来,一错不要再错,这是对知识体系的巩固。阶段性考试前的复习是统领本阶段学习内容的重要步骤。这需要我们对本阶段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形成章节的树状结构(树状结构类似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也相当于书本的目录),以利于下一阶段对已掌握知识的抽调。
三、高三的拼搏 进入高三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复习备考。高三的学习安排会比高一高二更加紧凑,因此首先要明确各科老师在接下来一年里的安排,以便自己跟上老师的进度。在高三,最忌讳的是老师讲一套,同学自己另外搞一套,这样只会得不偿失。相信老师,配合老师,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在高三繁忙的学习任务下,偏科的现象更容易产生,这需要我们计划好每一天的学习,约束自己均衡地完成好各科的任务。对于学习计划的制定,最重要的是张弛有度。过松的学习计划不利于充分地利用时间,过紧的学习计划则难以完成,容易产生负疚感,影响心理情绪。最好是大致上各科都安排好时间的情况下再有一个小时的机动分配时间,以应付特殊情况。安排计划时,用脑方式相近的工作应该分隔开,比如说按“背英语单词,做数学题,背文言文,做物理题”的顺序进行,以合理用脑,提高大脑效率。另外,还要充分地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如饭前睡前等零碎的时间,做一些零散的复习工作,如看地理地图册。由于高三是用不足一年的时间来复习高中三年的知识,因此不断地回顾复习过的知识点,避免遗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有两种回顾方式,一是课后对复习的知识作一次小结,我个人比较习惯课后利用中午和自习课的时间及时小结。这种小结不用花太多时间,大多数是思考课堂上还未弄懂的问题,或者对堂上复习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过程与高一高二的复习是类似的,但在高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二是做一些前后知识综合的题型,在复习后面知识的同时回顾前面的知识。在一环扣一环的紧张气氛中,身体和心理是复习备考的重要条件。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倘若感冒个三五天,学习效率必然受到影响,失去的时间也难以弥补,更不用说住院了。为此,我有几条建议:(1)加强体育锻炼,最好的方式是跑步;(2)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要明白“开夜车”并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仅仅是在攫取第二天的时间罢了;(3)骑自行车、上下楼梯、体育锻炼要注意安全。心理状态的平稳是顺利复习的重要保障,以下是我自己调整心理状态的几点经验:(1)多做深呼吸。(2)多让自己微笑。(3)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不卑不亢,不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4)多点为他人着想。虽然自己是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但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多一分包容,多为身边的亲朋、同学着想,自己的心也舒坦。(5)高三的大型考试比较多,不要太在意每次考试的分数与名次,应该清楚只有高考才具有决定性,只要自己完成了该阶段的复习任务就应该为自己高兴。(6)大气。清楚自己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后,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东西,不要为琐碎的事情作茧自缚。在高三的最后阶段,高考分数的增长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审题,二是规范,三是错题。审题是开局,可谓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规范是得分的保障,如果答案意思正确,但表述不规范被扣分,就实在冤枉。回顾错题,是对自己过去劳动成果的充分利用,也避免了将来的后悔。高三的题目做得多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比如说看到与做过的题目类似的物理模型,心头一热,暗自窃喜,用过去的方法一做,错了,原来题目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为了走出这个圈套,我们必须对每道题都具体分析,切不可想当然。以前常听人说高三是地狱式的训练。走过这一年,我却并没有感受到地狱式的压迫。我认为,只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一天一天地走过来,高三是充满挑战与激情的。
四、重要提示 师生交流 在学校,老师是我们的长辈,也是我们很好的朋友。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生活上的,学习上的,都可以找老师交流。我是经常在课外找老师交谈的,通过这样的交流,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了,我也学到了老师身上的许多东西,更加深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情谊。班风 我们是在班里面学习的,班风就决定了我们的学习环境。每个同学作为班的一分子,都有义务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作出贡献。作为班干部,更应该尽自己的职责,为增强班的集体凝聚力而努力。一个班就是一个统一的作战部队,只有在良好的班风中,同学们才能团结协作,交流借鉴,共同提高学习成绩。记忆方式 有些同学老是说文言文篇目难以记忆,我在这里说说我的记忆方式。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抽一段头脑清醒的时间开始背诵。把文章分成三到四个部分(或者直接按自然段落分),先背第一部分,再背第二部分,然后回顾一次前两个部分,再背第三部分,然后回顾一次前三个部分,依此类推。当天背完后,洗澡时回顾一次全文,第二天上学路上回顾一次全文,第二天放学路上再回顾一次全文,那基本上就背熟了。当然,阶段性考试前要复习一次,高三就是每天都复习了。对自己负责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不要老想着别人会为自己做什么,或者对很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心理。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比如按时到校,穿好校服,做好两操,做好值日工作,按时上交老师布置的东西等等。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看似细微的东西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做好这些小事,无论对今天的学习还是明天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后话 我会好好过我的高三生活,高中这三年我将过得很充实,我感受到充实生活带给我的幸福,创造自己充满激情的高中生活。
第二篇: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前言: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开始拼搏奋斗的三年。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一些经验来分享,归结如下。在此之前,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 的。
一、高一
高一要有野心,不要沉浸在考上好高中的喜悦中。把目光放到三年后的高考,那才是人生关键的一步。从高一开始就要比初三更刻苦,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才能一路走好。
在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的同时,也要专注于学习,提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后及时巩固练习。
到了高中阶段,我们逐渐成年了,应该意识到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中心,做到一切为学习服务。这并不是说要死抓着书本习题不放,而是时刻明确自己肩上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收放自如。
如此稍作调整后,心中的杂念自然少,进而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高二
高二和高一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一定要打好,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基础好的同学更占优势。所谓打基础,在我看来,就是吃透知识,啃透书本。很多辅导书上讲的速效方法都是鸡肋,表面华丽,其实不值得看。你重点需要看的是老师上课讲的笔记,结合书本的内容去理解,去深记。然后才去翻教辅书。
给各位讲个例子,我高中的同桌是个学霸,高一高二时老师讲课提到以前的内容,她都记得很清楚,而且运用灵活。她常年霸占年纪第一的位置(佩服她~~)。切记!高一高二打基础,看课本最重要!
三、高三
高三最苦但也最难忘。在高三的最后阶段,高考分数的增长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审题,二是规范,三是错题。审题是开局,可谓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规范是得分的保障,如果答案意思正确,但表述不规范被扣分,就实在冤枉。回顾错题,是对自己过去劳动成果的充分利用,也避免了将来的后悔。高三的题目做得多了,容易产生思维定势。比如说看到与做过的题目类似的物理模型,心头一热,暗自窃喜,用过去的方法一做,错了,原来题目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为了走出这个圈套,我们必须对每道题都具体分析,切不可想当然。以前常听人说高三是地狱式的训练。走过这一年,我却并没有感受到地狱式的压迫。我认为,只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一天一天地走过来,高三是充满挑战与激情的。
四、提示
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不要怕问老师,有问题不要只和同学讨论,我有切身体会,一般同学讨论时不可能得出都满意的结果的,只有老师最权威,毕竟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什么问题他们没见过?
其次,班风也很重要。班风好的班级一般成绩都不差。当周围的人都在玩时,你可以好好学习,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学。千万别找“他们都在玩,我怎么学!?”的借口,你一定可以克服的。
还有,上课认真,这对高中很重要。有些问题你在辅导书是找不到的,这与中小学不同,自学都不行。记住了!要上课专心!高中很容易走神的,因为信息量巨大。五.怕老师,怎么破
各位叔叔阿姨的孩子都是高一新生,而高一新生最不会的不是学习,最缺的也不是学习方法,最不会的就是与老师交流,最怕的是和老师说话。而和老师交流沟通做朋友是我最擅长的,那我就斗胆献丑了。
许多学生都把老师想成特别凶猛的老虎,但是老师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位老师。老师是他的职业,所以请这样想,只有在工作时他才是老师,一下课,他就是一个长辈甚至是个朋友。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平时才不会打心底里惧怕老师。
我认为,和老师改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问问题。下课后有事没事去老师那蹭一下,不管这道题会不会,都去问一下,顺便和老师说说话,一下就把和老师的关系拉近许多。问问题还有其他有用的地方,例如我高中阶段经常会被大林老师批评。这时,我就随便找一个化学题下课去问他,每次他解答完后就会笑着拍拍我的头说“小伙子要老实点呀,还要再加把劲呀,李老师相信你”,就这样,我和老师关系都很好,尤其是物理老师。
顺带把和老师关系好的好处说一下。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和老师关系好学习上会被多关注一些。但是,极少数人知道,和老师做朋友更大的好处是在生活上!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我曾今在群里说,我把我们年级很多的办公室变成我的饮水机。学校的饮水机供水很不稳定,经常停水,所以一停水大家就没水喝了,而我和老师们关系好,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办公室倒水喝。二.很多孩子抱怨说人很多抢不到饭,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过。因为,一旦人多,我要么是让老师替我提前去买饭(o(∩_∩)o 哈哈),要么就是让老师带我在教师窗口冒充她儿子买饭。综上说述,你们懂的。。也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以后的人生做重要准备。
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有用!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天天愉快!(@^-^@)
第三篇:高中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顶尖的学生,在我之上一直存在不少的我难以超越的牛人们。我能分享的只是这三年学习中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与从老师那里汲取的经验,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说实话,高考的知识点并不是非常多,但是学生之间解题的差距也的确非常大,我个人认为与如下几方面有关,就让我以一次完整的解题过程为线索来铺开我的整个叙述 第一步:审题
重要性: 尽管审题只是一次题目的阅读,但是在阅读中,你便吸收了各项题目给出的条件,进入这道题目的环境,开始为后续的解题作准备,就像是建筑中的打地基,只有打好了地基,才有可能建起稳固的楼,才有可能顺利的解题。
而且审题的错误是致命的,无法挽回的(你也题目都看错了,后面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带给人远大于解答错误的遗憾。方法:
审题一般需要两遍,须分别注意两方面,关键点和具体细节。
关键点,就像文件查找中的关键字,是整个题目的骨架(你完全可以通过关键字还原出一道完整的题目),显示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的范围(比如数学,是函数,向量,三角,还是别的)与方向(是噱头,定义,性质,还是综合应用)以及题目要求(切忌答非所问)。了解了关键点,你就能够把握住解题的大致思路。对于关键点,在第一遍审题中应该尽数找出,做好记号(可以用下划线或者圈圈,但既然是关键点,就既能充分概括无信息丢失又不冗杂)。
细节条件,比如具体的数据,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基础。毕竟正确方法也无法用错误数据得到正确结果(RP特别好的人也许会用错误的方法与数据得到正确的结果,但是一般人都不建议尝试,呵呵)。细节需要在第一遍审题中大致了解,在第二遍中逐一落实,也是做记号,在计算题中也可以另寻一处空白逐一清晰列出,这样有助消除差错。
这样,经过两遍各有偏重的审题,你就能把握住题目,知道解题方向,解题时要的就是这种自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就是通过精密如机器般的审题产生的。技巧:
1、因为不同科目不同题目各有差异,不会有老师进行什么审题特训。一个良好的解题的习惯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在一次次失败后,通过一次次总结与完善逐渐养成。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可以适当挑选几道比较复杂(就是故意来搞混你的那种)的题目,由慢到快(以无差错为前提),锻炼自己的审题能力。
2、作业与考试的审题存在区别,作业时存在大量相似习题,可以适当加快审题的速度。但是考试是一定要慎之又慎。
3、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张,许多人舍弃了仔细的审题,从而依赖惯性思维,这在许多创新性考试(高考就是典型,你不可能碰见做过的题目)是致命的。因此在考试中,对于每一题(即使你有熟悉的感觉)都要仔细审题,当做新的敌人来对待,不能掉以轻心。最后,审题时的慢带来的是解题时的顺利,两者综合,是远快于审题粗糙从而解题时需不断返回看题的。这一点可以去慢慢体会。(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时心态颇为重要)
二、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重要性: 如果说审题是寻找方向,那么解题就是开辟道路,这是最困难的,是整个解题过程中的主体。它是对你学习成果的检验。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完成它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地事。方法:
1、稳固详细的知识点储备
高考范围内的知识点是有限的(在一本考试说明中尽数列出),在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中会得到逐步落实与巩固,这便是基础,重中之重(不要说偏重记忆的语文,生物,化学,就是灵活性极高的数学也需要熟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中的性质与公式)。
一个完整的,运行迅速(在考试时你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回忆,应该做到信手拈来)的知识储备的建立需要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堂上老师的教学与课后的练习巩固。
因此,在高一高二学习需格外注意上课听讲(错过了可要追悔莫及),即使是一轮复习也无法达到上新课时的详细程度。
一节课45分钟,争取有35分钟是在一心一意地听讲,还有思考。有成效的听讲首先要求的是注意力的集中(争取不遗漏老师任何一句有用的话,怎么知道是否有用呢?都听进去吧,让时间来检验),这是一般的,常见的听课要求,其实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就是老师引导下有自主性的思考(经检验,这对于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有莫大的帮助),具体一点,就是在跟随老师的前提下,多做有预见性与发散性的思考。所谓预见性,即利用刚学习的知识适当猜测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方向(例如新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考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还能制造紧张气氛,缓解上课的沉闷情绪,就当自娱自乐,但切忌走神)。所谓发散性,就是多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相似性与相异性)。新课的编排多按照课本,而课本里知识的顺序是比较合理,一般都有前后联系,所以刚开始训练这种思考时可以优先考虑最近几天学习的内容,再发展到更为自由的思考(拿我来说,高三时,老师讲到一点,我总能反应出它的相近以及相反的许多方向)。
2、灵活的知识点运用
从知识点到运用,是学习的一大飞跃,知识点因为在题目中的体现更具真实性,能更容易为我们所认知,所掌握。
知识点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对象。而题目的具体的,有数据,要求结果。运用知识点得出结果也是解题的一大步骤(比方说,最简单的数字运算,不就是利用加减乘除法则来得到运算结果嘛,其实比较复杂的高中题目亦是如此)。
在学习的开始,运用一定是生疏的,时常出现差错,这时会有老师进行指导与纠正。另外每天的作业中一定会出现大量的相似的运用练习,这些练习一般都囊括了高中里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所有一般的基础的应用。所以请不要感到厌烦,争取通过反复的锤炼使得自己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某一道题目。
正所谓从题目中领悟知识点的真谛,接着跳出题目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
3、复杂的知识点联系
尽管高考的知识点有限,但将各个知识点相互结合,其能产生的组合的数量是恐怖的。(假如有10个不同的小球将其排列,就有10!=3628800种可能,然而高中的知识点又何止10个)
由此说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而我的个人观点是:
联系以储备为基础,发挥储备之妙用。
如果没有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那知识点都不过是一个个的孤岛,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果没有充实的知识储备,再怎么联系也只不过华而不实。具体一点,在数学中,一道导数的题目会用到分类讨论,方程,基本函数,数形结合甚至数列的思想,它们分工合作,分别解决了一道大题目中的一小部分,汇聚起来便是一次很完美的解答。然后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又是颇为困难的,这便是解题难度之所在。
其实知识的储备与联系的建立并没有明确的先后关系,而是共同发展。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上课听讲的重要性。老师在传授新知识时,一般都从已学的知识出发,举一反三,进入正题,以便同学理解,此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些最最基本的联系,就像一个大国的普通公路。
至于飞机、高铁什么的,则需要在不断的联系以及高三特有的难题解题训练中逐步建立。
技巧:
1、前文中提到的听课时的预见性与发散性的思考其实就是优秀的解题思维的雏形,许多难题的解决就是通过熟练的思维跳跃(也就是知识点的联系与结合,比如数学中利用向量证明柯西不等式,函数与方程的转换)得以实现。具体的解题思维是不能一一列举的,需要 学习,练习,复习。
2、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我采用的方法是归纳(我们老师叫做化归,有一种万法归一的味道)。也就是,从许多较为相似的题目中提炼出一道原型题,作为一个知识点的代表(现在很多参考书也开始做这个),今后这一类题目都可以从原型题中变化得到。
3、虽说知识点的组合是无穷尽的(这也是题目无穷尽的一个原因),但正如前面所说知识点是有限的,而且考试时题目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一场考试中你所需要用到的它们的组合数也是有限的。因此不必过于惊慌,只要你掌握了知识点,这并不是问题。
三、规范快速的计算、书写与表达
重要性:
计算:在数学(尤其是解析几何、导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解题中,计算尤为重要,计算的快速、准确意味着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检查,也消除了你对于答案的顾虑,是准确解题的有效保证。
书写: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有权力对字迹不清的解答扣分。
目前许多大型考试(期中、期末、联考)均已采用电脑阅卷的模式,由于扫描难免会增加模糊度,使得阅卷老师阅读难度增加,因为整洁清晰的卷面是必须的。特别是语文与英语的作文,一手好字能为你增分,这一点在英语作文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几乎近似的两篇作文因为书写问题会相差2-4分。
表达:即便是在理科里,简洁通顺,准确无误,有逻辑性(前后衔接紧密,无自相矛盾)的表达也拥有很强大的力量。在大型考试的阅卷中,阅卷老师存在一定的阅卷疲劳与偏差,有时会导致你的得分打折扣(即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这需要靠漂亮的表达来消除。好的表达就仿佛一个指引者,能引导阅卷老师跟随你的解题思路看你的解答,这样就能在较短的阅卷时间里消除老师的阅读误差,保证得分。
方法: 计算:计算是基本功,同样需要长期的锻炼,尽管一个人的计算能力会随着心态而波动,我们要做的便是提高计算的平均能力(牛人的低谷也强于一般人的高峰)。计算的能力有两方面:速度与准确度,两者看似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我的观点是,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去适当地追求速度,切不可舍本逐末。
计算锻炼靠平时的作业练习。大作业练习中大量存在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包含的法则公式的计算的重复训练。不可轻视这一些训练,刚开始先放慢速度,争取无差错,然后继续认真对待接下来的重复训练(的确有一些枯燥),逐步提高速度(速度的提高也能节省时间),我觉得,看到自己快速顺利得得到一个个正确结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书写:已经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无须担心这一点。但对于像我这样字写得并不好的人,这一点也颇为头疼。由于高中时间比较紧张,不可能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纠正自己的字,我们需要的做是努力把自己的字写清楚(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清楚),特别在考试时,可是适当放慢书写速度。(我的语文老师曾给我们展示过一次考试中不同人的解答经扫描后呈现在屏幕上的结果,我发现有不少人的字都有些模糊,有的更是惨不忍睹,即便你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同,老师看不懂也很难给你分数)。
表达:我的生物老师经常强调表达的重要性,尤其是表达准确的重要性。的确,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写出来的东西与自己思考的结果存在差异,导致失分。因此在写下答案前可以稍作停顿,把自己的整一个解题思路理清楚,再落笔,这样得到的答案就会有一种把握题目整体的感觉,是解题通顺的标志。
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考试中无法使用涂改工具,所以空格是越写越少的,而且更换答题纸在高考中是非常麻烦的)。
技巧:
1、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张,许多人字迹较平时潦草不少,这是一个需要改正的缺点。考试时字迹一定要清楚。那么如何解决时间问题?这里就需要简洁准确的表达,需要高度概括的能力,用最少的字写到最多的得分点。
2、提高表达准确性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运用标准语言(在理科中尤为重要),所谓标准语言就是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标准解答和课本里对于知识点的标准描述。标准语言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令人信服,而且标准语言同样为阅卷老师所熟悉。(说通俗点就是套路,在化学与生物等大题目的解答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去逐渐体会)
3、计算时心态也起很大作用:经过二、三年的训练,你需要对你的计算能力、你的计算结果有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了解,是以长期的努力为基础),计算时畏畏缩缩,反复验证是极其耗时的,也是解题的硬伤。我们要做的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争取不回头,这里的不回头是自信的表现,尽管有时难免有差错,但这样的心态对考试整个有着莫大的好处。
四、详细的整理归纳
重要性:
遗忘是学习最大的敌人(看到熟悉的题目却不会做是很痛苦的)。对抗遗忘的唯一方法就是归纳整理,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路径,不断回顾自己的知识(科学理论证明,多次的重复最终可以把短期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方法:
课堂笔记:对于课堂笔记,我建议记在书本上,方便记录与查阅。上课时记笔记应该主动即不需要等到老师提醒再动笔,主动一点能缩短记笔记的时间,避免手忙脚乱。
错题本: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懒的人,真正做好的错题本只有英语一本,数学物理化学都半途而费。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比较适合女生的细巧活,需要每天坚持,把当天的错题都剪下粘贴好,才不会越积越多。如果时间不够,就需要选择自己弱项下功夫。
错题本的作用不可小视,它是你整个高中学习生涯的缩影,回过头去看,你会嘲笑以前犯下的幼稚错误,发现自己在慢慢进步。在考试前复习的一段时间里,错题本又是一个好选择,它帮助你从头至尾将知识点再梳理一遍,并警醒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语文基础本:这是语文也有的一本基础工具书,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这些是语文前四题考查的内容,是很关键的16分,是可以通过努力去牢牢把握。对于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把握记忆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及时记录进语文基础本,在备考时可拿出来进行复习。
技巧:
1、课堂笔记应注意加强笔记与其相应课本内容的联系,具体方法有笔记记在相应内容附近,用连线等符号语言表示出笔记与课本内容之间的相似点。
2、在建立语文基础本的开始:找一本足够大的空白笔记本,按首字母A-Z分成均等区域(因为中文里没有i开头的字,所以i可以省去),每一个字母区域里又可以分成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相应区域。
3、对于成语的积累有一个笨办法,但也比较有用------翻成语字典,找一本尽可能详尽的成语字典,每天翻5-10个成语(20分钟左右),仔仔细细地看每一个成语的每一个意思,例子,思考其常见误用,与语文基础本相结合。我到二轮复习时才开始这项工作,时间十分紧张,看得也非常粗略,但是如果从高一便开始这一项工作,每天的工作量看似很少,最终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
4、前文讲的都是比较大的、长期的归纳整理,其实对于一道比较有价值的题目(开始不会做但一点就通的题,有陷阱的题,典型例题等),也值得我们分出10-20分钟进行反思以及举一反三。说实话,这比多做几道题目有用的多。
前文讲的都是一些普适的比较抽象的体会,下面我针对每一门课(因为我是理科,所以忽略政史地)谈谈具体的体会。
语文:
说实话,我的语文也挺破的,是短板,经常在平均分上下挣扎,作文与大阅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惜,直至高考临近我才摸索出一些门道,这也和我与老师缺少交流有关。不得不承认,老师的知识与经验一定比你要丰富,所以多到老师那里跑跑,就算是听听批评,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学生的进步是每一个老师的愿望。
具体分析语文的题目:
前4题的积累前文已经给出。
语用题,许多参考书中都有语用题的分类指导方案,可以对照学习,解决语用题地关键在准确的审题与表达,我起初是通过模仿与体会标准答案来熟悉语用的一般套路,本身也没有很好的方法。
社科文阅读,这一题包括选择与简答,解题方法偏理性,所以有套路,具体体现在题目表述错误形式只有公认的一般几种(如遗漏,偷换概念等),所以比较好归纳处理,高考复习中也会具体讲解,难度不大。
文言文,文言文的解题很大程度上依靠对有难度的实词、虚词的理解(选择一题实词,一题虚词永恒不变,全文理解与翻译也与重点字词的理解有关),而实词虚词又与积累有关。平时建议每一星期仔细地看一篇课外的文言文,可从《古文观止》中挑选,看的时候尽量做到落实的每一个字的用意、特殊句式,长此以往就会对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知识(白话文中已经消失,比如古今对人、物的不同称呼,字词的特殊指代意义)有所了解,有助于解题。
作文,我本身作文就不好,所以唯一的建议就是用功,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比如我们语文老师会经常出一下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思考但不要求写,一般人都不会写,但如果你写了,老师就会对你进行单独指导,这是有针对性的,有颇大益处。此外,虽然很多对所谓的满文作文嗤之以鼻,但是有不少的确条理清晰,观点突出(这是一篇作文想要出彩的必要条件,写着写着就偏题了是常见问题)。另外,平时的阅读积累也很有帮助,你可以利用饭后课余的时间阅读一两篇名家散文,学习他们的写法,积累素材,这也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数学:
这一块有一点难写,因为我们的老师不错,三年下来我都是跟着老师走的,没什么自己的主见。我能建议在前文也有说过,就是认真听讲,在跟随老师的前提下,多做有预见性与发散性的思考(具体参考前文)。还有就是多多琢磨题目吧,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解一道题目(题目贵在精不在多)。还有数学最好也弄一本题集,因为很多老师讲过的方法不记下来的话,会遗忘很多的。
此外,就是在考试的时候,心态很重要。动笔之前一定要做好思考想出方法,一旦动笔就不要轻易再回过头去做,要一鼓作气。英语:
英语的基础部分主要分成两部分,词汇与语法。词汇的记忆在高一高二可以跟随课本,由浅到难,到高三可以买一本高考核心词汇书(推荐天利38的)。单纯的按照词汇表记忆单词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成效,练习中的使用(比如在阅读中,突然发现有一个词语是最近刚刚背过的,就会印象深刻)能很大程度上的加深记忆。此外,在背单词时最好要将拼写与发音以及中文含义结合,不要出现看的懂不会读,中文英文对不上号的情况。
在考试中,一般很少考查不同词语的词义辨析,而经常考查同一词语的多种应用(比如让你辨析cut后面跟off,in,out,up有什么区别),这一类考查在单选完型中一般占5-10分。
至于语法,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老师会逐步地教授高中的所有语法,速度也不是很快,来得及消化吸收。在学习过程中,一本参考书(语法书)是必要的,个人觉得那些分析课本内容的参考书不错,一般学校里发的也是这种(比如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此外,包括我在内,许多学生初中的语法基础近似于零,而高中又不会从头开始教主谓宾状补语这一些,所以会出现断层,仿佛空中楼阁,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所以要尽早开始让自己掌握英语语法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句子成分等)。
在单项选择与完型填空有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语法考查,只要你对他的考查点有所了解,就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是要注意题目一般都会设置陷阱(考查两个相近语法),所以要仔细审题,谨防上当。
英语还有一大块(30分)内容就是作文,说实话,作文也是有套路(三段式)的。而且,不像语文作文,英语作文中漂亮的字,一些比较书面,比较深奥的好词(所谓的大词,比如不用important用significant,不用join用participate)能为作文加不少分。当然语句思想的通顺也很重要。
许多英语老师强调要english不要chinglish,但是这一点颇有难度,我也不行。要是作文能自然到和外国人一样,那就最好了。物理:
我觉得物理最考查一个人的思维严密程度,因为不少大题目题目复杂,思考起来很麻烦,做着做着不小心就漏条件漏解。所以在做物理,尤其是最后两题大题目时要时刻保持脑子清醒,不必就快,但要求稳。
物理中的知识点并不多,只有运动、力与平衡、天体运动、电磁学、光学、振动与波等,里面的定理公式也不多,都是最基本的通用的。但是如何灵活正确应用是一个关键,就是要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去解题。
其实对于物理我也没有什么捷径,在高一高二也都是一步步跟着老师走下来,所以我的经验也并不见得很好。
在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分析题目,这里我的体会就是,不能做等着老师解题,在老师的解题的同时你也要思考,也要计算,而且最好总是比老师快一步,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题目,把题目记到脑子里去。
相对于其他学科,物理的作业量一般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物理上少花时间,相反,这意味着对于每一道物理题目,我们付出的时间要更多。再复杂的物理题目,拆解开来也不过是一份份的基础运算。所以在解题时我们要做不止是把题目做完,做对,更需要剖析题目,学会迅速分解题目要求(比如经常要先解决力的平衡,再去计算物体的运动规律),把复杂的题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再逐一解决。长此以往,你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面对难题也不会束手无策。
物理中存在许多推导公式,这一些在书里并不要求,但是能加快运算。所以有精力的话最好奇去背一下,并用到练习中去,只要一直在用就不会忘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书中没有出现的推导公式有时在考试中不会得到承认,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写出它的推导过程。(装模作样写一下吧,其实也很快的)。化学:
虽然化学里大半部分都是记忆内容,但是如果你丢掉计算的话,计算就会给你致命一击。先说计算,化学里计算一般涉及到:物质的量、反应热、滴定、电化学、工业化学等,考查的内容与形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只要在平时练习中慢慢熟悉,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张,许多人往往舍弃计算,我想说的是计算不能轻易放弃(况且计算的内容并不对,只有没几个空),因为一般来说,题目里计算的数据都是凑好的,不会很麻烦,而且一般计算都与前面的题目思路有所联系,所以只要放松心态,计算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要仔细,不要把数值搞错了,而且最后把答案写上去的时候要考虑是否有附加条件,比如反应热要注意符号)。
接下来说说记忆内容,化学中知识点很多,也很细(比如常见物质的性质,常规实验的步骤),我的方法也是在课上学习,在作业练习中巩固,再利用参考书的帮助(推荐重难点手册)。只要把该记得知识点记住了,并且在题目中遇到时能够用上去,化学解题没有问题。
此外,在化学考试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从来没有碰到过得物质,这个时候不需要慌张,因为出卷人拿你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物质来考你,考查的肯定是与你掌握的同类物质相近的性质,只需要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类比。生物:
在我看来,生物是最偏向于记忆的学科。
所以说,学生物很多时间是用来背东西的,背诵的诀窍貌似也没有。我背的时候就是在脑子里想象一幅图或一个动态片段,这样能帮助理解。
生物里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大题目的表述,我们老师也经常强调,尤其是让你设计实验的时候,有许多一定要写上去的规范用语(高三复习时老师应该会着重强调的)。
生活:
其实高中上课之外的时间的分配也有学问。
首先自修课的利用率很重要,最好不要发呆、睡觉、干坏事什么的,认真学习吧,你就会觉得时间过过也很快的。
还有就是课间饭后的时间,首先我想说活动课的时间就要去活动,不差那几分钟的,饭后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在教室里看看文学类的书什么,压力比较大看看闲书也行。课余的时间最好也休息一下,为后面的课做准备,吵吵闹闹就不要的,上学的时候最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晚上就要早点休息,保证睡眠质量,上课时打瞌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伙食上不要亏待自己,不过零食饮料什么就就少吃点吧,按照我们心理老师的话就是会增加没用的虚耗。高中生活里挫折不断,心情难免会有比较压抑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自习课就不要了,提心吊胆的,有被没收的风险),下下棋,打打球,聊聊天。只是到了该用功的时候就要用功起来。
至于一到假期学习效率大幅降低。玩就玩吧,但不要过头,每天要保证3小时学习时间。
自身感想:
说实话,我们班级的学习氛围很好,有好的老师,牛叉的同学,这一些都是无形的压力与动力鼓励着我们前行。其实都一样,高中学习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大多数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也都喜欢玩,一开始肯定把学习当做是一个强制的过程吧。但是想要更光明的前途,就一定要努力地学习。其实到后来,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比较有趣事情,大概是因为学习能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做出一道难题、英语一篇完形没错什么的),也算是对于自己努力的肯定,算是无聊中自己找乐子。
高中过去,有点遗憾就是和老师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其实我很愿意和老师做做朋友,但由于性格原因不常与他们交流,所以只停留在一般师生阶段。所以我希望你们有空多去自己喜欢的老师那里跑跑,问问问题,不只是具体的学科问题,学习、生活上的困惑,甚至是一般般聊天谈心也未尝不可。和同学也一定要相处愉快,至少不要闹矛盾,不让心里难受就没有什么心情去学习了。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心态的重要。说搞笑一点就是:同学,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呵呵
结束语:
没想到三年下来也就只有这么一点点东西,也许还有许多一时很难想起,只有别人问了才会有所感觉。所以说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就可以来找我(QQ:37517599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这样更好。
此外,这一整篇东西都是仓促写成,思路也不是很顺畅,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与欠缺,所以如果在阅读的时候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和我联系,我一定会及时作出解释与改正。
俗话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更何况我连个师父都算不上。总之一句话,自己不努力,就不会出成绩。
by朱嘉栩
第四篇: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
通过五个月的研究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们研究了近五个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做一个调查报告,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调查的学校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比如这个组去这几个学校,那几人去那个学校,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基础,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而上次研究课后,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和实习班级全班同学的一起努力合作,我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终于在七月圆满结束。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方案的策划,实施和评价,使我对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经过五个月的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运用Internet和查阅文献等方式查找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整理,利用信息等各方面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同学经过了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的参与,初步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分工合作的快乐。
虽然我没有担任组长一职,但我在调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员,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起初,在我们定课题时,我就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他人合作修改题目。当课题定下来后,我又马上与他人讨论如何开展课题,并且给组长提意见,力图我们组的课题能完成得好。后来我又成为了分发调查问卷的负责人。虽然官不大,但是却是我们这个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我负责的将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好,并按时收回来,交给组长。在最后的分析环节,我和大家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了大家都较满意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很遵守时间,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有时即使记录下有意义的发言,为我们组留下了许多不可缺材料。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的确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有许多同学对我们的调查问卷一顿乱填,给我们分析数据带来了许多麻烦。调查了许多同学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却难以得到一个耳目一新的答案。这让我们倍感艰难。但同时我们又有许多值得庆幸的地方:同学间的互帮互助,老师的惴惴教导。都让我们很欣慰。所以这个调查结果渗透了众多人的心血,尽管谈不是很完美,却是我们心中最好的。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第五篇:高中的学习心得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方法正确,学习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就会顾此失彼、效率低下。以前发现有些尖子生对学习方法讲座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到了高二和高三学习都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学不下去了,这就是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后果。结合我自己和所教学生的学习经验,高考状元们的经验来谈学习方法。对大家肯定实用,希望大家做好笔记。
一.学生的困惑
1.高中的各科很难学。尤其数学和英语,而这两科最容易拉开高考成绩的差距,这两科都好考大学就有90%的把握。而我校学生的入学基础普遍不好,那应该怎样抓呢?2.高中有9门科要学,按新的高考方案,至少有6科要考,高考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看总分的。那么如何在高中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总分最高? 3.学习很苦,厌学情绪严重,那又应该怎样提高学习兴趣?4.高中要记的东西太多,记不住?比如英语单词,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到底有没有比较好的记忆方法?今晚就谈谈这些问题。
二.偏科如何补?
案例:我的高中在四川一个乡镇上一所普通中学度过的。高一时很多科目出现问题,最难的是数学。高一上半期考试总分100分拿了37分。到后面,越学越吃力了。真正开始补是从高三上学期开始的。高三数学突飞猛进,最后高考总分150考了121分。高三是两极分化的时期,高三开学初有一个男生发展热头很猛,好几次考试总分比我多40多分,他也非常自信,但是他没有笑到最后,高考总分应届生中我最高,仅少于班上的复读生2分。我为什么能成功呢?
大家想不想了解我是怎样自己补习数学的呢?我想:我为什么数学会比别人差?因为我的基础差,现在很多东西看不懂。那我就去补基础,高一时没学会,我现在是以高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