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西县旅游资源概述及空间分布
黔西县旅游资源概述及空间分布
一、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
位于黔西、大方两县交界处,距黔西县城32千米,距大方县城45千米。百里杜鹃西起大方县百纳乡、普底乡,经黔西县金坡乡、仁和乡、红林乡,东至大方县黄泥乡,呈马蹄状连片分布,绵延50千米,宽1—3千米,总面积达125.8平方千米。百里杜鹃分布着马樱、鹅黄、百合、青莲、紫玉等37种杜鹃花,占世界杜鹃花5个亚属中的4个,其花色品种之多,天然连片之大,可谓罕见的大自然遗产,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大花园”。景区内有植物160种,菌类131种,鸟类动物104种,兽类31种是一处春游踏青,赏花观鸟的游览胜地。属国家级旅游资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东风湖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南部,321国道公路旁,因修建东风水电站而形成。湖区总长62千米,宽度60—1000米之间,湖水面积近20平方千米。湖水清澄,倒影沉碧,宁静秀丽,两岸峰壁险峻,气势恢弘,且多瀑布山泉跌落湖中,是千里乌江上最美的崖壁画廊。景区交通方便,距省城贵阳80千米,距黔西城33千米,水路连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形成贵阳西部风光一绝。景区主要景点有号称“小织金洞”的溶洞奇观八仙洞,天下第一大座佛水西座佛(罗汉山),金庸先生题名的天竹峰,人面狮身、天鹅戏水、红运天书、大鹏展翅、天蟾静卧、灵猫戏鼠、水西姑娘、返老还童、哈冲燕城、省级旅游资源 “苗族歌舞之乡”化屋苗寨和中国最高的双曲率薄拱坝东风水电站大坝等。属国家级旅游资源。
三、支嘎阿鲁湖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西南部与织金、大方、纳雍三县交界处,因修建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标志工程洪家渡水电站而形成。湖水面积80.57平方千米,干流水面长度85千米,是贵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景区距黔西县城28千米,距地区行署驻地毕节市区130千米,距省城贵阳145千米,距国家级风景区织金洞25千米,下游连接东风湖。水西湖融喀斯特山水风光于一体,属省级旅游资源,是打造精品旅游区的理想开发地。四、六广湖旅游区
位于贵毕高等级公路旁,距省城贵阳70多千米,距黔西县城40多千米,属乌江渡库区的一部份。河岸山形奇特,古树奇石、拨萃奇观,分布有峡谷、峭壁、瀑布、溶洞。主要有省级旅游资源六广湖特大桥和一线天、龙泉阁、姐妹池、猴愁峡、刺猪洞、屯江苗寨、古胜城、武显台等景点。
五、索丰湖旅游区
位于贵毕高等级公路旁,因修建索丰营水电站而形成的峡谷型人工湖,距黔西县城30多千米,距省城贵阳80多千米。峡谷湖区集峭壁、瀑布、溶洞、古树、民族风情等众多景观为一体,风光旖旎。
六、沙坝河旅游区
距黔西县城12千米,距省城贵阳130千米,因修建火电厂用水水库而形成。流经永兴乡、甘棠乡、谷里镇,全长10.12千米,湖面开阔,多湖叉港湾,湖周植被良好,山势壮阔,湖水在山峦峰岭中随势而转,曲曲折折,九弯八拐,适宜开发休闲度假项目。
七、柯家海子天然岩溶湖泊群旅游区
位于黔西县城郊西南部9千米处,距省城贵阳126千米,是黔西县城通往水西湖和织金洞的必经之地,由33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然岩溶湖组成,是贵州省三大喀斯特高原天然岩溶湖泊群之一。湖泊群内林木葱翠,青松田畴,优美如画,竹林荷池风光旖旎。早在元代,此地就是当时全国十大牧马场之一的亦溪不薜牧厂牧马场,今尚留有“洗马糟”遗址,著名的水西马就主产于此,古人因之誉为“黔西之景此独秀”,是黔西古代八大景观之一。
八、沙井观音洞旧石器古文化遗址旅游区
国家级旅游资源——观音洞旧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二十四万年前古人类曾在此生息繁衍。该洞坐落在黔西县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的锦山村,有主洞和南、北支洞,经考察发掘,获得旧石器4000多件,动物骨化石数十件,是长江以南迄今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专家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在考古界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贵州文物图片社出版发行的《观音洞—贵州黔西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一书,贵州电视台录制的风光艺术片《黔西古城》和上海科教片厂摄制的《中国古人类》科教片,都对“观音洞文化”作了大量报道。
九、大海子旅游景点
大海子位于黔西县绿化乡境内,距县城16千米,距李世杰墓陵2千米,湖面面积4平方千米,水质清澈,果林、翠竹环绕四周,青山、秀水、田园风光、原始植被集于一体,民族风情浓郁万分,有如世外桃源之境。大海子岸边有东汉墓碑,传说是古夜郎王子和王妃之墓碑。
十、凤凰穿洞新石器古文化遗址旅游景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穿洞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位于距黔西
县城2.6千米的新民村。与穿洞相邻的大龙洞,洞长1千米,洞内玉柱、石花、石幔、石笋错落交织,钟乳密布,千姿百态,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中国与法国地质洞穴专家考察时认为很有探险旅游开发价值。景区四面环山绕水,贵毕高速公路和水西湖旅游区公路从旁经过,将之与柯家海子群旅游度假区、水西湖、沙井观音洞连接一线,区位优越,适于科考旅游、探险旅游和观光旅游开发。
十一、撞钟山古柏旅游景点
撞钟山位于黔西县钟山乡贵毕高速公路旁,距黔西县城20千米,以其山形似古时庙宇中的大钟扣在地上,故称之为扣钟山,又因山上庙宇撞钟声不断,亦称为撞钟山。山上古柏参天,林密幽深,庙宇香客甚众。1684年清朝<<黔西州志>>记载“扣钟山者多古柏”,山上有溶洞名曰观音洞,洞前修有观音庙。此山集古柏资源,溶洞风光,佛教朝拜为一体,是一处具有观光价值的佛事景点。十二、九龙山古象祠旅游景点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象祠。象祠,即祭祀象的祠堂。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兄弟,初时不仁,多次谋害舜,后在舜的仁慈感化下改恶从善。象祠始建于隋代。明正德三年(1508年),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应水西彝民之求翻新象祠,请明代大儒王阳明作《象祠记》。《象祠记》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收入《古文观止》,成为千古名传之作。建象祠之灵山,清初改名九龙山,该地群山峭壁峥嶙,山峰耸立,一峰翘首,众山相从,既有洞穴吞云吐雾,又有石笋挺拔峭立,山形奇特,宛若九龙腾飞。九龙山象祠遗址,位于贵毕高速公路素朴出口处5千米,距修文阳明洞20余千米,距黔西县城30余千米,交通方便,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十三、英雄桥红军战斗遗址景点
位于黔西县到金沙县的主要交通要道黔金公路旁,有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渭河桥(黔西古八景之一的“谓滨鱼窦”)和中国工农红军、人民解放军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
十四、大箐坡林海旅游景点
大箐坡位于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境内,海拔1627米,百座山头方圆10余千米,3000余亩林木,加上5000多亩野生乔、灌木丛林,构成了宏大的林海气势。景区山奇水秀,山风呼啸,松涛滚滚,景色分外壮观。这里有99个山头,有99个美丽的传说;这里有99个溶洞,有99个神奇的故事。在大箐坡,奇山秀水足以令人留连忘返,林海风涛声不亚于大海之响。
十五、李世杰墓陵旅游景点
李世杰墓院,位于黔西县城南9千米的绿化乡扯泥坝,原占地2238平方米,分天、地、人三台,天台为李世杰及夫人高氏的合葬墓。李世杰曾为清代乾隆年间兵部尚书,以为官清廉、注重农教而扬名天下。1986年省人民政府将其墓院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院左侧2千米处即是风光优美的大海子湖泊。
十六、碧上园度假村旅游景点
座落于“321”国道公路旁,距黔西县城11千米。园区群山环抱,湖岸柳树成荫,游泳池、钓鱼池、水上娱乐、棋牌室、盆景园、露天茶座、酒吧、歌舞厅等设施齐备,既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雅逸景观,又有刺激动感的游乐设施,还有极具特色的全羊烧烤……是游人家庭同乐、老小同游的怡乐悠然的度假佳地。
十七、金洲园度假村旅游景点
座落于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专线旅游公路野普路旁,距黔西县城5千米,距百里杜鹃金坡景区27千米。园区占地面积830亩,水域面积1.2平方千米,园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林,集山、水、田园风光于一体,湖边柳树成荫,果园成林,水中亭阁、休闲木房、风雨长亭、游泳池、垂钓池、户外烧烤场、酒吧、餐饮、乡村特色客房等功能设施齐全,是理想的休闲、度假的“世外桃园”。
十八、县城旅游区
1、水西公园旅游景点
省级旅游资源——元明清历史文化遗存水西公园,以明正德年间所修观音阁为基础,始建于民国初年。园区位于黔西县城东面狮子山簏,占地6万平方米。悠久的历史沉淀在园内留下了元代彝族女英雄奢节“烈姬冢”、观音阁、正德残钟亭、观文塔、乾隆御赐尚书坊、道光年间吴嵩梁诗碑、观音阁碑记、东山寺诗碑等元明清古迹文物。解放后,新建三角亭、去思亭、半山亭、杜鹃亭、荷塘、鱼池、清兵部尚书李世杰雕像、元代彝族女英雄奢香夫人雕像等景观。园区古树苍劲,阁亭飞檐,渠水环绕,曲径幽深,是有名的旅游胜地。
2、回龙河玲珑洞旅游景点
回龙河玲珑洞,位于黔西县城西门,是一处风景秀丽的佛教活动圣地。洞居河畔半崖,古树遮掩,若隐若现。洞前回龙河碧水清澈,河上明代古桥历史悠久。景区游人不断,香客众多,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3、观农台旅游景点
观农台位于黔西县城狮子山上。雍正初年,黔西知州陈得荣登山遥观农事,于石壁上书“民依在目”四字。事隔两年,俞汝奎书“观
农台”刻于石壁之上从此而得名。由此,名人墨客结伴而登,赋诗作对,饮酒欢歌,楼台亭阁相继建成,乃成民众游览之处。清末和民国年间因战乱两度毁坏,解放后,经逐年修缮,建楼台亭阁植花种树,现佳木成荫,奇花争艳,楼阁辉煌,蔚为壮观,是不可多得的袖珍式旅游佳地。
4、武庙旅游景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庙,位于黔西县城中街,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现存正殿及两厢,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武庙在贵州省内的清代建筑中,是较大的单体建筑之一,特别是双观音兜的墙,全省仅此一处。作为水西古城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5、三楚宫戏楼旅游景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楚宫戏楼,位于黔西县城中心,始建于清嘉庆年(1801年),光绪十九年(1892年)重建,建筑面积193.6平方米,是我省仅存较大的深浮雕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布局严谨,结构巧妙,木雕技术精湛,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二篇: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
统计分析报告概述及范文
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统计分析报告,就是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独特的表达方法和结构特点,表现所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文章。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表现;它不同于一般的总结报告、议论文、叙述文和说明文;更不同于小说、诗歌和散文;它乃是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数字与文字相结合,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表现。统计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式、图形式和文章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文章式的主要形式是统计分析报告。它是全部表现形式中最完善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表格、图形等形式;可以表现出表格式、图形式难以充分表现的活情况;可以使分析结果鲜明、生动、具体;可以进行深刻的定性分析。
统计分析报告有哪些类型
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作用不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是政府统计机构通过报刊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由国家、省一级以及计划单列的省辖市一级的统计局发布的。如《国家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定期报表为依据,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和形成的原因。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和分析。从时间上看,它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中的和期末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它又可分为专题和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两种。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讲究时效,力求内容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规范,看后一目了然。
3、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从客观的角度,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
4、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的一种分析报告。它的目标集中,内容单一,不像综合分析报告那样,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为如此,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更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灵活选题,做到重点突出,认识深刻。
5、典型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后所写成的报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习惯上称为“解剖麻雀”,统计上叫做典型调查。
党员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
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如何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写好统计分析,使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统计工作者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统计分析,是一种高级理性思维活动。它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出产成品、精品的阶段,是统计认识的高级阶段。写好统计分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统计文化的需要,更是统计工作者肩负的职责。统计分析研究,是以文字报告形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讲出道理,服务社会公众、服务领导,为决策者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做出科学的预测。
笔者认为写好统计分析,应符合4条标准,即:题目新颖突出、观点鲜明正确;内容详细具体、材料新颖充分;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清晰;语言简练通顺、用词通俗简朴。4条标准既是统计分析的要求,也是一般文章的要求,但作为统计分析,除此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作文章。
广度是指分析反映事物、现象的全面程度;深度指对事物、现象分析的深浅程度;力度指通过对事物、现象分析所掌握其规律及变化的准确度,从而确立观点,提出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实用性、价值量的大些定于分析思路和表述思路,归结于写作思路。
所谓统计分析的写作思路,是指撰写者在一定背景下,通过对接触、感受到的统计资料所进行的高级理性思维活动的程序、路线及其轨迹。这种轨迹非指物理意义上的“形”为轨迹,而是指统计分析的结构、层次、布局以及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思维运行轨迹。因此,虽说其表面“无形”,但实质为“有形”,即当一篇统计分析成文定稿之后,其写作思路——思维运行轨迹业已固定成形,具体显示在文章的内容范围、标题、结构、布局、层次、语言、词汇及运用顺序,它既可以体现出作者思维线路示意图,又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性的强弱程度。
思路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思域、思路(总思路的具体细化)和思理。思域,是写作者思维空间及包括内容范围的形象比喻;思路,是对事物、现象分析表示的路标所向;思理,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理性认识的思维逻辑显示。把思域、思路、思理与广度、深度、力度相对应联系一起,即可得出一个结论:思域决定广度,思路决定深度,思理决定力度。统计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数字说话,依数成理是基础,依理立论是灵魂。所以,作者要做到思域宽广、思路深远、思理有据,其统计分析就会有广度、深度和力度。
综上所述,提高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在写作思路的培养锻炼上下功夫,达到升华和提高。
首先要对写作思路进一步加深理解。文中所讲思路“有形”,是指成文定稿的文章其思路可以显现成形。其实一篇文章的思路形成存在有初级勾画和完善精炼两个层次和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级层次,始于构思分析,经资料搜集、加工、选用,到产生观点、形成腹稿为终,这一阶段只是一种思维“勾画蓝图”,没有形成文章,其思路无法显现成形;
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决
第二阶段为高级层次,它从开始动意分析,在初级层次基础上,经过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劣到精的去伪存真逐步修正、完善精炼,到成文定稿为终,思路才可显现成形。
由写作思路形成的两个阶段、层次,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所决定,就为学习、培养、锻炼思路提供了机会和方法。其次,利用思路有形特征,以成文定稿的分析报告进行同类对比。
具体做法是选择同类型统计分析文章(本人、他人),按主题观点、内容、标题一一列出进行对比,从中进行思域、思路比较,看其宽广度和深远度,然后把是什么(现状特征及问题)、为什么(原因剖析)和怎么办(建议对策)联系起来,捉摸其思理强弱度。再次,在对比基础上对同类报告进行鉴别。鉴别是对比的继续深入,它是通过对比其差异分出好、中、差,然后着重于分析其差异,即为什么好或差,找出其因,明之其理。具体方法有三,一是自我鉴别。
二是借助他人鉴别,就是对众所公认(评选鉴定)的分析报告,进行思路有形化,以评判者身份对其思域、思路、思理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以思维内容范围看其思域,以分析、表述的思维层次看其思路,以思维逻辑性强弱看其思理。三是本人与他人联系一起,综合鉴别。
具体是将自认为质量水平高的满意之作,与他人评判结果联系一起,若是自我和他人评判一致,表明认识思维方法水平相同,或差别不大;若自我和他人评判结果反差,则要从思维方法水平的认识上找差距,分析反差,找出其因,达到鉴别提高。不论哪种方法鉴别,都要切忌简单的、不负责任的盲从和认同,否则无法取得鉴别的效果和作用。
最后,运用写作思路产生形成的两个层次,由无形到有形的特征,采用积累法。具体步骤:一是将无形与有形思路比较分析。将自己写统计分析时,从资料搜集整理、加工选用到写作提纲形成以及草稿所有资料(包括统计数据资料、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报刊文摘、市场信息、基层素材、典型资料等)全部保存、积累起来,将不成形、不定形的思维过程与最后成文定稿形成的有形思路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一篇统计分析写作思路形成过程,通过总结达到提高。二是搜集积累本人所写统计分析(成文定稿),将有形思路作以纵向对比总结提高。
除上述4种方法外,还可采取联想法,即通过非统计分析文章,或他人的统计分析文章,将自己摆到作者的位置,以作者身份,去联想思索。这一方法关键是把自己融入文中,将本人写作方法及思路与他人作以对比,从中学习、吸收知识,使自己的思路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为此,很有必要多看、多学一些经济论文、文学作品,趣味性、娱乐性的长、中、短篇文章,借鉴他人思维方法及思路。只有经常学习、认真品尝,久而久之,必会对自己的写作思路有所启迪和帮助。
归结到底,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力度决定于统计分析写作思路,即思维活动过程。思维过程就是理性认识,感性升华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所以只有在统计分析写作实践中,多学、多写、多想,并参考文中介绍方法,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得到锻炼提高,从而保证统计分析具有一定广度、深度和力度。
第三篇:人力资源部概述及机构
人力资源是饭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饭店管理的基础,饭店的管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人事部的工作是饭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人力资源部组织机构
人力资源总监1
人事招聘1人
培训专员1人
秘书1人
第四篇:营销策划细节概述及
一、前言
(一)本案策划目的(二)整体计划概念
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企业形象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竞争分析
(五)消费者分析
三、SWOT分析
(一)营销目标和战略重点
(二)产品和价格策略
(三)渠道和促销策略
1、门户网站的建立
2、网站推广方案
(四)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四、网络营销方案
五、实施计划
六、费用预算
七、方案调整
案例:某化妆品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一、网络营销品牌策略
在网络营销领域中,网络营销品牌是一个由域名、网站、产品品牌的统一综合的概念。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网络品牌:
(一)产品品牌策略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是一家直销化妆品的公司,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化妆品的销售;对顾客(会员)提供额外的美容增值服务。
从化妆品竞争环境而言,化妆品的销售现在是三国鼎立,洋品牌、合资品牌、内资品牌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无论哪类品牌在科技创新、新品开发、销售渠道、价格策略、促销手段等营销组合方面都各显神通,竞争几乎白热化。在如此竞争环境下要想将一个品牌尽量经营维护且最大化地延长品牌生命周期,就不是仅重视以上所列营销组合所能解决的了的。还必须重视产品的附加价值——服务的重要性。
因为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直销的是国际各大品牌化妆品,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有着很好的影响力。而且,通过网上直销,能够降低成本并且易管理。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在价格上就可以比传统的销售价格略低,在价格上占一定的优势。但价格优势并不是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最重要的品牌策略。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经营理念是服务营销。即经营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提供专业咨询、心理满足、购买方便、使用指导、使用价值跟踪等营销行为的准终结环节,目的就是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在专门负责会员中心这一板块上至营销经理,下到美容顾问都是专门进行过“行业教育”的专业人士,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传播正确护肤理念的习惯。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将对顾客进行“专业化”服务。公司会根据顾客的需求作皮肤结构、生理构造、皮肤类型是护肤的基础知识的专业沟通,让顾客明白应该怎样重视护肤,又该如何护肤,更关键的是顾客适合如何护肤。然后要根据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产品的“独特销售主张”及目标定位向客户作详解,此类产品会对他如何切身受用,之后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会为顾客作一套“度身定做”的化妆品,让之清楚这是最适合他的一套产品,会对他的皮肤有极大的帮助,最后购买时会告诉客户详细用法。
为了更完善的开展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服务营销,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将在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建立美容沙龙,为公司的顾客提供专业美容咨询、新化妆时尚信息、专业护肤服务等。并建立客户档案,便于形成顾客群。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服务营销意识,品牌形象好、品牌生命周期长,而且化妆品市场会更加成形,化妆品市场竞争也更加趋于良性。
二、域名品牌策略
在域名品牌建设中,为了出于顾客的需要,为让他们好记忆,方便搜索。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采用的是多个域名策略是:
网站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大本营,网站品牌的建设是建立网络品牌、开展网上生存空间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服务和产品基本上是通过网站来表现的。网站建设分布之后,网络营销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网站品牌加以建设,其本质就是对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网站加以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的网站,发掘出公司潜在的顾客。为了做好网站品牌这样一个具有长期,远大意义的工作,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做如下的策划以方便网站品牌建设的进行:
(1)行业链接
行业链接是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网站推广的重要的方式,它是网站推广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有以下:
①、在进行行业链接中赢得业内的认知和认可,提高公司网站的信誉度,增加访问量,给顾客在浏览时的印象;
②、为下一个搜索引擎推广增加优势,并打下好的基础。
(2)搜索引擎推广
搜索引擎推广是最经典的推广,能在主要的搜索引擎上取的理想的排名。
1、搜索引擎推广实行步骤:
①、由于搜索引擎的排名因许多网站元素的影响,公司做了以下的调解工作:
Ⅰ、网页标题的调解:
Ⅱ、META标签的调解:
公司介绍属性:
关键字:
Ⅲ、网页主体的调解:
在
的标签中添加多个上述关键字Ⅳ、链接数量
②、向搜索引擎提交网页
为了保证注册的正确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采用人工方式同时在雅虎、谷歌、百度中注册多个网站页面。
③、网站注册后跟踪管理
测试排名,在定期重新注册,定期优化网页元素。
四、商务信息平台发布
时尚春天化妆品公司会在全球商人社区、世界经理人等进行广告宣传。使网站及其服务及时有效的出现在广大客户眼前。
五、邮件列表
1、在发出的邮件中创建一个“签名”,让潜在顾客与你联系。
2、建立邮件列表,每月向用户发送新产品邮件
第五篇: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 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有人口政策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如RazinA和GhoShBN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探讨了人口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996年B irkinM对零售业地址的选择是否可以以人口数据为依据进行了研究。之后,随着GIS和RS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人口分布的研究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如1998年Kar1E和Ryavec等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西藏放牧区的生态类型与当地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2003年QiuF等运用TIGERGIS软件,使用其中的遥感影象数据,分析了城市人口的发展模型。同年,LiuJJ等运用GIS和RS技术收集了巢湖流域的相关人口数据,并运用这些数据研究了当地的人口分布状况。1.2.2国内研究进展
20世纪20-30年代是我国人口分布研究的起步阶段,竺可祯教授在《东方杂志》发表的《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是我国第一篇有关人口地理学的文章;1933年胡焕庸先生绘制了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同时提出了著名的“胡焕庸线”;两年后胡焕庸先生又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中首次明确提出“暖环-腾冲”线。
20世纪50, 60年代受中国当时特殊国情的影响,人口分布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70年代,人口分布的研究以社会结构的深层分析为研究重点,大多集中于区域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阶级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口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分布、人口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人口再生产与人口结构空间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化。如1982年孙敬之论述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讨了我国城镇人口的分布。1983年李仪俊参照国外方法计算了我国人口分布的重心坐标及移动轨迹。1985年胡焕庸发表《中国八大区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圈规划》,将全国人口划分为八个大区,并总结了各大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人口与经济区规划的特点。1987年,陈冰、解书森研究分析了科技、经济和人口分布的交 互效应关系。并探讨了影响城乡人口分布的各种因素。
20世纪90年代,贺清云根据1949-1991年湖南省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了湖南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程希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经济因素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周春山将广州市的人口变动情况分为三种类型并对广州市的地域结构进行划分,并提出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动的模式;1997年孙文生等研究得出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起着或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同年王桂新研究了影响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各种因素,最后指出影响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1999年陈彦光等使用分形测度方法,证明了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多分形假设。
2000年以后,随着GIS等新技术的发展,人口分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利用新技术手段。对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口益增多。2001年,王雯菲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市的人口分布现状特征,并研究了人口分布的演变规律,研究得出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分布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2003年,冯建、周一星分析了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北京市人口数据,并与80年代的数据相比较,最后得出北京市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类人口的地域分布状况,并总结出最新变化情况;2004年周春山等依据全国人口普查中的广州市人口数据,详细地分析了近20年以来广州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并总结出其演变特征;2005年,张善余、俞路分析探讨了近年来北京市人口不断、聚的变化,文章中运用了空间统计方法;2006年俞路等对2000-2003年上海市的乡镇人口密度变化率进行研究;2007年谢守红研究了广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001年赵军等运用GIS技术计算出各民族的人口重心坐标和移动轨迹,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关人口数据库和图形库。2004年王春菊等依据福建省人口统计数据,对其进行空间化相关性分析,并在此过程中运用了GIS技术和SPSS统计软件。2008年孟向京选用人口潜力指数判别法,综合评价了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曾祥旭、陈卓(2010年)研究重庆的适度人口规模,并研究人口的合理分布。余瑞林、刘承良、杨振(2012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研究武汉城 市圈的人口分布状况。1.3研究内容
本文依据人口地理学、人口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基于2010-2014年重庆市人口统计数据,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重庆市人口分布情况为切入点,结合人口密度分布,对重庆市总体的人口分布和各县区的人口分布现状特征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阐述。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指标进行简单分析,并运用人口容量判别法和人口潜力指数判别法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性的对策建议。
文章分析了2010年—2014年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空间特点,并总结出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得出:(1)2014年重庆市38个县区总人口数差异明显;不同县域之间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较大;(2)2010年以来重庆市各地市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的增长都十分明显,个别地区出现负增长;全市人口空间分布整体比较合理,人口分布趋同趋势逐渐减小,表现出逐渐分散的趋势。
对影响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自然地理条件是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基础。各县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形成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此外,地方政策鼓励农民进城,中小城镇化水平加强也是影响重庆市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对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现状的合理性分析,运用人口容量判别法和人口潜力指数判别法分别对重庆19个县区的人口数据进行计算,对空间分布进行合理性评价,并总结出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发展较均衡,大多地区发展潜力较大,有些地区发展潜力适度,个别地区发展潜力较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北均衡的特点,人口分布总体均衡合理,局部人口压力较大。最后为解决重庆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合理状况,提出促进重庆市人口合理分布的对策和建议。1.4研究方法 首先,文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现状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简单分析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区县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做了评价。
其次,文中运用比较分析法,先后运用两种方法对重庆地区人口是否合理分布进行判断,并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是人口容量判别法和人口潜力指数判别法。
最后,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人口分布重心等指标,总结重庆市人口分布的现状特征和2010-2014年人口分布的动态特征;在分析人口分布理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判断重庆市的人口空间分布的合理与否。第二章 人口合理分布的理论基础
2.1人口空间分布的概念
人口空间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人口空间分布还可从地理位置角度划分成人口水平分布和人口垂直分布。人口水平分布是指人口按陆地面积投影的地理位置分布。人口垂直分布是指人口按海拔高度所在位置的分布,人口多数集中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人口空间分布还可分为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静态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的人口变化过程和人口空间现象。动态分布是指一种变动情况,指人口空间分布现象随着历史时间不断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动的情况。人口静态分布的 研究能够得出某地区人口的分布现状特征,对动态分布的研究能够得出人口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对人口静态和动态分布的全面研究才能够完整地展现某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2.2 人口理论基础 2.2.1迁移理论一推拉理论
推力—拉力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迁移理论模式之一。1938年,R.郝伯尔首次提出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作用理论,他提出:某些因素构成的“推力”促使一个人离开迁出地,而另一些因素构成的“拉力”吸引他到迁入地,迁移过程的发生就是由于推力和拉力相互作用。某个迁移过程的发生,不可能只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原因造成的。1969年,D.J.博格对引发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进行了概括。他指出推力作用主要是:资源的减少及其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的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机会的减少;政治、宗教或种族歧视;企业破产或产业的地域转移;原住地就业、婚姻或发展机会的减少;自然和其他灾害等。拉力作用主要是:对迁入地更好的预期,发现更好的条件,对产品有更高的需求,相对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更适合的地点,对市场的预期等。虽然推拉理论仍然广泛应用,但其对迁移中相关的或与之有关联的问题却不能做出合理解释。2.2.2迁移理论—迁移七大定律
E.G.雷文斯坦较早系统研究并归纳了人口迁移规律,19世纪末,他在研究了20多个国家的人口迁移历史资料后,针对迁移模式、迁移距离、迁移动机和迁移特征等问题,在其著作《论迁移的规律》中第一次提出了“迁移七大定律”。他认为,人口迁移与距离远近存在很大相关性,多数人的迁移都属于短距离的短途迁移,长途迁移仅限于向比较繁华的大都市中心迁移;迁移人口随着距离城市中心越远而变得越少;并且人口迁移呈现阶段性,都市商业中心主要吸纳周边的乡镇居民迁入,而迁入大都市后留下的空缺由更远处村民代替,并依次类推逐步影响到更偏远的村庄;反之,大城市的人口向外扩散也是呈阶段性的,先是向城市周边扩散,再依次向更偏远的地方扩散。他认为人口迁移的流向同时也有反流向存在,城镇居民发生迁移现象较少,乡村居民较多;短途迁移一般都是女性人口为多数;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他认为经济因素是发生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的人口迁移现象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而发生的。
雷文斯坦的迁移定律对后来人口迁移流动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对迁移理论进行探讨研究。至今雷文斯坦的迁移定律仍能解释很多迁移现象。雷文斯坦奠定了人口迁移的理论基础。
在雷文斯坦的迁移规律基础上,E.S.李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他提出了有关不同条件下的人口迁移量、迁移流和逆迁移流、迁移者特征的规律。他提出在人口迁移中主要有四个相关因素在发挥作用,分别是:人口的原居住地的影响、迁入地的影响、迁移的距离影响及迁移者自身特征和认知程度等个人因素。2.2.3二元经济理论
20世纪中期,西方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理论。他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种经济,即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他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可以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刘易斯作出一种平衡机制的假设: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劳动力也相应地发生迁移,最终实现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都达到平衡。该假设强调了就业是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但是他的理论也具有局限性,没有考虑技术水平因素,也没有解决如何节约成本等问题。M.P.托达罗之后发展了刘易斯理论,创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但他的模型是以城市失业角度为前提的,他指出应通过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来达到稳定城市发展的效果。他强调城乡收入的不均衡影响了人口的迁移,某城市更高的工资水平,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吸引更多的迁入者。这一理论模型更好的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迁移情况。
2.2.4适度人口理论
适度人口论(optimum population theory)主要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最优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时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适度人口规模是人口最合理的理想状态,既不是人口“过剩”,也不是人口“不足”。早期经济适度人口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德温·坎南、纳特·威克塞尔、卡尔·桑德斯等。坎南最早提出并系统阐述“适度人口”理论。他指出适度人口是在获得最大收益点时所具有的人口规模。之后维克塞尔又指出,一个国家的适度人口应该是国家生产率最大时所容纳的人口规模。后来道尔顿又深化发展了适度人口论,提出了人口失调度M的计算公式为M=A-O/O,其中M代表失调度,A代表实际人口数,O是适度人口数。他的计算公式只限于静态人口,具有局限性,他忽视了人口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不断变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之后桑德斯从更多的角度表述了人口失调度,指出一个国家的适度人口数量的实现以很多条件为前提。
20世纪中期后,适度人口理论从静态扩大到动态,理论研究的范畴扩大到社会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以及时期变化等因素。从“产业收益”细化到“人均收入”,从“适度人口规模”扩展到“适度人口增长率”,而且把经济适度人口扩展到非经济领域。之后,又出现了以索维为代表的现代的适度人口理论,相比之前的理论,现代的适度人口理论更加实用。2.2.5人口可持续发展理论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的发展给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矛盾也口益加深,有些国家的人口问题甚至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越来越多人关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麦多斯学派代表人物金(King)和中国学者田雪原都对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做了相关论述,都认为人口规模的发展应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因此,应积极改善人口发展问题,克服由人口问题对社会和资源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和素质提高的持续进行,并最终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3本章小结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