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园科普活动心得
关于2015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的考察
报告
由国家林业厅、中国植物园联盟、北京植物园共同主办,峨眉山生物资源试验站承办的“2015峨眉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于2015年5月26日在峨眉山植物园顺利启动。中国植物园联盟北京植物园代表、峨眉山市管委会党委书记秦福荣、峨眉山市教育局局长等领导嘉宾出席参加启动仪式。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峨眉山以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享有“植物王国”的盛誉。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峨眉山生物实验站收集保存的植物种类已经达到229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2种(其中一级16种,二级56种),占全国的25%,濒危植物140种,中国特有种111种。尤其是药用植物种类超过1200种,位居全省第一;蕨类植物资源种类达到379种,位居全国植物园前三。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体会到峨眉山生物实验站的专家们在保护珍稀植物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数十年专注与珍稀植物研究与保护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峨眉山生物实验站的建设发展情况给我们德胜集团正在筹建的四川植物园发展定位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一个重要的提示是:面对生物丰富多样的峨眉山,我们的植物园建设已不再是简单比拼拥有珍稀植物数量的多少,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植物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通过对今天活动的参与,我觉得植物园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重点打造地域特色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植物园的建设应当考虑到峨眉山本地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峨眉山地区的植物生长的条件,合理的利用峨眉山的生态资源,创造经济价值。
二、充分利用景区地理优势,凸显动态植物园建设 植物园的发展整合旅游景区资源,充分利用峨眉山风景区的景区效益和景区文化效益。在植物园的营销策略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植物园的动态性,将不同时间节点,植物园不同的风貌与不同时节的旅游特色和游客心理相结合;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各类植物的特性,并赋予植物园文化性和故事性,打造形象感受体验,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看一下花花草草,而是在了解花木特性的同时,深切的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息的熏陶,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体验,以此打造植物园的独特魅力。
三、加强植物科研投入,注重植物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 现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植物园对实现城市生态化和园林化的和谐统一具有重要作用。纵观世界著名的综合类型植物园都有丰富的物种收藏和优美宜人的园景园貌,并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与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系统分类与进化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因此,植物园的发展应在找准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找到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并加大科研投入、技术示范和推广,为植物园注入科普价值。
四、加大媒体营销,注重主题活动策划
峨眉山生物资源试验站承办的“2015峨眉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科普展”在本质上是对峨眉山植物园的一次主题营销策划。通过主题活动媒体造势以及特色校企联合建立科普教育站的方式,实现对植物园的推广。
由此可见,在植物园的筹建发展中,对项目的营销策划已然是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我认为在校企合作,建立科普站方面,可以加深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局限于简单的师生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真正将植物园作为科普课堂和“教室”。与此同时,加深于高校专家学者的合作,发挥专家效益。
(以上是个人体会,欢迎诸位同仁参与讨论)吴超
2015年5月29日
第二篇:西南大学天文馆携手重庆植物园共同举办天文科普活动
西南大学天文馆携手重庆植物园共同举办天文科普活动
9月19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西南大学天文馆工作人员携带***,***,***及***等型号天文望远镜,联手重庆市植物园,在南岸区南山风景区植物园,共同开展天文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的举办主要针对中秋节前往植物园游览的游客,特别是在植物园中露营的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居多)。活动中,西南大学天文馆共派出三名解说员前往现场,为游客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并详细介绍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近百名游客透过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及其形态。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也了解到了月亮发光的原理、月食日食的形成及其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并在讲解员的协助下亲自调试并使用望远镜。这次活动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进一步了解天文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激发了青少年朋友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对科普工作的进行起到了推进作用。
第三篇:科普活动实施方案2014
津门小学科普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结合我校实际,决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校科普工作深入发展,不断促进我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活动主题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
三、活动时间
2014年9月17日-9月26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科普活动。
四、重点活动安排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并认真按照方案实施。通过校会、电子大屏幕等形式,在学生中、班级中营造科普教育的浓厚氛围。
2、组织开展一个讲座,对学生进行科普基本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各班认真组织科普教育主题班会。档案资料、图片资料等要齐全,由班主任具体负责,上交班会记录。
4、四年级根据本次活动主题制作一期板报,向师生宣传科普知识。
5、在各年级观看科普宣传光盘,各班保留影像资料。
6、在各班观看关于节约能源的光盘,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各班的资源优势,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
2、各班中队要紧密配合全校的各项活动,要做好活动总结,档案资料、图片资料等要齐全,及时上报活动信息。
3、各班要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将我校科普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东丽津门小学 2014年9月16
第四篇:科普活动自查报告
六盘水市二十一中学科普活动自查报告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指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我校科普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为使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科学普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此,学校完善了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室等。学校设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台,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科技教育专题节目。不管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科技知识氛围中。与此同时,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让学生在“理化生”科技活动中长知识、练技能、培养科学素质。学校、班级、师生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性、序列性、实效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活动、处处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
二、学校科普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成立组织,精心布署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因而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创建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赵元生任主任,负责科普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创建工作开绿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民族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普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
2、重建制度,计划先行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学校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十几项,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学校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3、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来,使科普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目前有80%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科普活动中来,成立学校兴趣小组,指定辅导员,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动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三、创设浓郁的校园科普环境
1、创建科普宣传站营造科普氛围
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成了科普宣传站,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科普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2、打造硬环境,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
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现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室、定期为学生开放,并发动师生捐赠图书,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全力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3、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
学校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科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为此,我校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重点体现在社会、自然、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的课堂上。每学期都有与科普活动相关的主题班会,由相关老师自编内容,向学生传授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课堂中主渠道,渗透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期我校均举行一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公开课和防震自救安全演练。让学生从中学到防震减灾的知识,学会逃生自救,感受生命的宝贵。我们一方面还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
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四、学校科普活动总结。
由于积极推广科普活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是让校内师生对科学技术的普及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知识、人类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真理。科学知识的获得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其次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科普活动的推广及普及。
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建校时间短,到现在才一年多的时间,学校对科普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普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普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懈怠或不力的现象。
3、科普教育还未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完全认同,给学校的科普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第五篇:科普活动自查报告
六盘水市二十一中学科普活动自查报告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指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我校科普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为使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科学普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此,学校完善了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室等。学校设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台,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科技教育专题节目。不管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科技知识氛围中。与此同时,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让学生在“理化生”科技活动中长知识、练技能、培养科学素质。学校、班级、师生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性、序列性、实效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活动、处处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
二、学校科普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成立组织,精心布署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因而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创建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赵元生任主任,负责科普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创建工作开绿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民族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普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
2、重建制度,计划先行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学校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十几项,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学校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3、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来,使科普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目前有80%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科普活动中来,成立学校兴趣小组,指定辅导员,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动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三、创设浓郁的校园科普环境
1、创建科普宣传站
营造科普氛围
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成了科普宣传站,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科普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2、打造硬环境,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现有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室、定期为学生开放,并发动师生捐赠图书,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全力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3、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
学校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科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为此,我校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重点体现在社会、自然、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的课堂上。每学期都有与科普活动相关的主题班会,由相关老师自编内容,向学生传授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课堂中主渠道,渗透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期我校均举行一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公开课和防震自救安全演练。让学生从中学到防震减灾的知识,学会逃生自救,感受生命的宝贵。我们一方面还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四、学校科普活动总结。
由于积极推广科普活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是让校内师生对科学技术的普及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知识、人类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真理。科学知识的获得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其次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科普活动的推广及普及。
存在问题:
1、由于学校建校时间短,到现在才一年多的时间,学校对科普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普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普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懈怠或不力的现象。
3、科普教育还未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完全认同,给学校的科普工作带来一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