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时间:2019-05-12 08: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第一篇: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

——郭艳萍主任关于学校办学特色在全体语文教师会上的报告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就我校的办学特色——国学教育,给大家交流一下。

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学无疑肩负着比其他学科更重的责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早期阅读、背诵大量优美的经典,渗透到血液,深入到骨髓中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感悟与表达,还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学校自2011年起打造语文课改特色,开始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经典的阳光照耀拔节的生命,让孩子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渐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诵读特色形成

(一)立足校情发展特色

我们农村学生大部分父母因打工挣钱,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关爱、管教和引导,孩子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都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对父母不尊敬,不爱做家务,缺乏礼貌,甚至有撒谎的坏习惯。

为了改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孩子的行为习惯,我校以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来增强孩子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同时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培植下了爱心、诚心、孝心,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之后,他们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也懂得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了“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二)立足课堂研究,形成课堂特色

我们以课堂为圆心,向课外扩展,形成一个“文化场”。各年级组深入研究教材,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典型文本,进行重锤敲打,在组内研讨、上课,然后推选优秀课在全校交流。于是,一道道以现代手段展示传统文化的语文“盛宴”呈现在我们面前:袁向春老师执教《但愿人长久》,勾勒了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带领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苏轼兄弟的手足情深和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尧菊香老师执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唱三叹,以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熏陶感染着学生;覃咏梅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展示出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恬淡、自由且充满乐趣的农家生活图景的同时,体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向往;白永忠老师的《孔子游春》则使学生走进春天,走近孔子,读懂“真君子”的内涵,真正沐浴到古典的阳光、文化的阳光。

三)精心选择教材

想成为有文化涵养的学生,一本语文书只是杯水车薪。2008年开始,我校将国学经典《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全校普及诵读,2009年分为低年级以《弟子规》、中年级以东坡诗词、高年级以《论语》和课本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2010学年教材增加和调正: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道德经》,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

(四)环境文化建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环境对人的熏染作用毋庸置疑。校园内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1、在国旗下讲话中,我们跟学生谈《和好书交朋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激起学生诵读的欲望。

2、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让古人睿智的形象和精辟的言论深入人心,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3、校园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4、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有个性班级橱窗,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五)建立两项机制 1.活动保障机制

开展诗文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为了将经典诗文诵读落在实处,学校建立了三个保障机制:一是定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坚持诵读20分钟,为此特安排每天上午7:30-7:50的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语文课上,课前让学生诵读每周一诗或两诗(一、二、三年级一诗,四、五、六年级两诗);二是定检查人员,每天有专人负责检查;三是定诵读内容,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诵读、背诵计划和内容。

2.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各年级开展了各种实践活动。三年级“经典诗文大擂台”,设计了“为画配诗”、“我为古诗找作者”、“数字诗句大比拼”等活动形式,诗意荡漾、乐趣无穷;四年级“赛诗会”,以《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为主要内容,分必答与抢答,学生争先恐后,一展风采;五年级“东坡文化”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六年级“诵诗会”、“诗文表演”、“名句接力”等异彩纷呈。

学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等汇报活动,期末评选并表彰“经典诵读小明星”,促进了学生的持久兴趣和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确保两个延伸

我们坚持立足于校内、放眼于校外,实施两个延伸:

1.向家庭延伸。“家长学校”定期开课,聘请专家给家长做讲座,使家长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倡导父母子女共读。

2.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我们主张学生要将书读“活”。除了背诵、积累,同时引导他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和作文中学以致用,变“要我记”为“我要记”。

二、万紫千红春满园——初见成效

(一)早晨因经典而美丽 踏进学校的第一件事,孩子们便是享受经典的熏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将这首诗演绎得如同音乐一般美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在品味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声音如长夜中的明灯,点亮我们心中的智慧,在学校的上空回响……“口诵其文,耳闻其声,心通其意”,师生充满韵味的新一天开始了。

(二)课堂因经典而精彩

有人说,语文教育其实十分简单,十分素朴,无非就是“吟诵吟诵,再讨究讨究;讨究讨究,再吟诵吟诵”,如此必有大效。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包容,像流水一样从容的是老师娓娓的朗诵,如溪流一样清脆的是孩子们投入的背诵;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有了如水的追求,爱国情、智慧美、山水乐,老师矢志不渝地带领着孩子们去追寻人生的至情至理;课堂宽容的四十分钟更有了如水的自由,无论何种观点,无论是好动还是喜静,一切都开始顺乎天性,上善若水。

(三)思想因经典而深刻

诵读经典,我们的学生有了思想。流连于水绘园、花木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的诗句脱口而出;被老师表扬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谦逊表露无遗;松下读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对话汩汩流淌……经典,像氧气一样慢慢浸润孩子的心扉,传统文化给他们注入的是富有灵魂的血液。

文以载道。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丽雅致,《诗经》的拙朴自在,《史记》的开阖跌宕……它们里面都蕴涵着“道”。在咀嚼中体悟,从体悟中吸收,学生的举手投足有了悄然的变化:学习上潜心思考的多了,交往中主动宽容的多了,家庭中体贴孝敬的也多了。我们期待孩子具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天人合一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魄力,诚信公正的操守……而阅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可以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四)教师因经典而成长

教和学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实惠”的时候,我们语文教师同样也受到它的“滋润”。解读教材时,开始有了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和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面对学生时,不再只盯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作业;与同事、领导相处时,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和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老师们在对《论语》的分析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对“老庄”的解读中品味自己的哲理人生,在对唐诗宋词的吟诵中咀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滋味…… 可以说,老师们在选择经典的同时,更选择了一种成长方式。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发展愿景

书海浩瀚,经典的阅读任重道远。我们将开辟经典诵读更美好的前景:

(一)在“听”与“读”中感悟积累

我们将把学校红领巾广播台的主播内容定为经典诵读,由学生主持,播放经典诗文诵读节目,安排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经典诗文的趣闻轶事、寓言故事等内容。另外每周安排1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全校学生诵读教育局发下来的国学经典中的诗文。

(二)在“看”与“抄”中拓展积累

学校即将建设的文化长廊将开辟传统文化名人专刊,各班利用班级橱窗开辟“古诗角”、“经典壁”,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帮助记忆。同时,布置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学会有目的地进行经典诗文的拓展积累等。

(三)用“赛”与“查”来强化积累

我们将扩大阅读经典的范围,继续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各种比赛。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浏览古诗词网站,向学生和家长推荐精品,加强自主学习,涂抹亮丽底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创建语言规范化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力求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交融,课内与课外相沟通,形成立体效应,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让我们记住历史和时间,去探寻语言的生命之源,去塑造一个个具有丰厚底蕴、完美人格、高尚境界的幸福的通小学

第二篇: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传承国学经典

践行特色办学 ——在传统文化熏染下的南北中学侧记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

赵春庆

在以创新为主竞争力、以和谐为主旋律的21世纪的中国,特色就是一个团队的标识和生命力。践行特色办学,亦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而传承国学经典,更是一所学校的生命之源。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但当前的现状是,学校更多的充当了知识技能的训练场,“育人”内涵却普遍缺失,学生的道德素质普遍下滑。而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修身养性,最大的功效就是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个人修养、文化底蕴、远大志向和意志品质。在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下,学校理应是提供这种育人环境和教育的最佳场所。而且,纵观各地的百年名校,其支撑不仅仅是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都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文化脉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与不竭动力。

齐河县晏城镇南北中学,充分利用全县2009年开展的创建特色学校的契机,依托学校已经形成的浓厚古诗文诵读氛围,提出了“以经典塑造经典,用精神熏染精神”的特色理念。以国学经典塑造经典名校,成就经典人生;以国学精神熏染精神世界,创建精神乐园。让国学真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

谈起创建国学特色学校,除了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相契合,源于母语文化对民族性格的反复锤炼,源于经典书籍对正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影响,更源于南北中学有一巨大的优势资源——校长讲座。奚兴华校长毕业于德州师专中文系,酷爱读书,知识渊博,尤其在《大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书经典上颇有研究。且说话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得同学和老师们的爱戴,在当地社区也是很有名气的。“奚校长讲国学”早在2008年就已陆续开始。前期主要结合老师们的身心健康讲了点《黄帝内经》、《大学》。今年上学期解读了《三字经》,下学期重点研讲《弟子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校长讲座能挖掘国学精髓,注重在道德、精神、品性、修养、学习、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解读,与日常生活学习相融合,让历史悠久、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在每个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校长讲座的前期运行,为2009年全面、系统的创建国学特色学校做足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并积累了初步的经验。而纵观各地开展的国学传承活动,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甚至如组织学生穿戴上古代的服饰,手中捧本线装《论语》,席地而坐,前仰后合等场面也屡见不鲜。难怪著名作家王蒙也戏称“难道大清朝复辟了吗?”由此可见,如何把国学教育做到内容大于形式,真正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才是当前真正要做的。

南北中学的国学教育就是本着立足实际,不搞花架子,以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熏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第一要务和最终目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展开:①忠孝篇——百善孝为先。孝,徳之本也,立身之基也。忠,是对国家、人民的忠诚,而非对君主、个人的愚忠。②仁德篇——修身养性,存羞恶廉耻之心,在天地间挥洒大写的“人”字。③劝学篇——诸子百家,比肩而立,著述天下,文传千古,受惠国学,培育精英,开启未来。④宜生篇——人和还需天时地利来添翼,绩优仍要康健良习去护庇。

在以上四大模块的统领下,学校创建了文化长廊,将校内的四条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忠孝路、仁德路、劝学路、宜生路。每条街道为一个核心,设计安排文化墙报。正冲校门的是忠孝路。忠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忠孝路正处于学校的中心位置。我们选取了《弟子规》、《大学》、《孝经》、《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等古籍中的段落或句子。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弘扬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塑造感恩情怀。仁德路和劝学路纵贯整个教学区,展板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内容上选取了《论语》、《孟子》、《中庸》、《荀子》、《诫子书》、《三字经》等典籍。为避免呆板枯燥,在形式上设计有诗词欣赏、格言摘录、书法艺术等。在仁德路尽头的一面墙上,就赫然挂有一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条幅,给人很强的震撼。贯穿生活区的道路是宜生路,主要给学生生活习惯、饮食常识、休养生息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走在校内,如同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俯仰之间全是经典,谈笑之中尽被感染。这种环境熏陶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环境改变人”的经典格言,而且是“良好环境塑造美好品质”的经典格言,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除了学校整体外部环境的熏染,南北中学还特别注重了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创造性的开展了双班名的设计、挂牌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各班的情况从国学典籍中选取词句,设计成自己班级的另一个名字,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如今走在南北中学的校园里,你就会发现诸如“睿智班”、“仁和班”、“智信班”、“仁静班”等新的班级,令你惊讶,让你深思。而且,不但室外有变化,同学们还围绕新班名设计制作了四块室内展板,将教室重新打扮了一番,可以时时刻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染。比如“静心班”的展板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须静,才须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同学们还自发的将设计活动延伸到了宿舍里。“集贤居”、“卧龙居”、“静心阁”、“德馨斋”等新宿舍牌已挂了上去。宿舍内也设计张贴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图画、文字,形成了以国学文化为内容的独特的宿舍文化。

同学们看着自己亲自设计制作的班牌、宿舍牌、展板,心里美滋滋的、暖融融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熏染与教育。

为避免学生因古文基础薄弱而感到学习苦闷乏味,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国学节目创作展演、就餐时校广播站的“国学之声”、墙报展示、手抄报比赛、班级汇报展演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国学学习的内涵。

在刚刚结束的“全县创建特色学校现场会”上,县教育局的段局长看了学生表演的国学节目后,感慨地说:“三天前,我来的时候还没有看到这些节目。现编是演不这么好的,看来平时就是这么搞的。”是的,把国学教育抓在平时,落在实处,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其实,国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教师更不能落后。学校为每位教师都印发了一份《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在课余时间可随手拿来翻阅讨论,并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但提高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更给全体学生做了榜样。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搞国学教育,能有什么结果呢?”其实,许多人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凡事都注重最后的结果,而不看重过程(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是典型)。而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却应是最该关注过程的。学生的精神面貌焕发了,道德修养提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就是最好的成果吗?如果非要找点有形的成果的话,那就请你来南北中学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无任何污损的室内外展板,干净整洁的路面,文明有礼的言谈举止,邻里乡亲赞许的目光,这些就是最好的成果。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再听一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同学袁x x说:其实,一开始学《三字经》时,我们并不主动。甚至认为小孩子们的东西干吗还让我们来背,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随着奚校长解读《三字经》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才认识到原来对《三字经》我真的并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陌生的。但逐渐的,我对它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奚校长能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从此,认识到尊老爱幼,修身养性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发现了我身上存在的坏毛病是多么的可恶与羞耻,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现在,我真的改掉了这些恶习。原来从不打扫卫生的我,现在还能主动帮别的组的同学倒垃圾桶、擦黑板;原来打饭、刷碗、买东西都让被我欺负惯了的朱某某去,不去就恐吓他甚至揍他,现在我已经诚恳地道了歉,这些活都自己干,而且还主动帮他,同时还充当了他的保护者,我还主动承担起了抬饭、分饭等活;我感觉原来同学们都躲着我走,现在我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用行动让他们相信我是真的想变好,真的想成为同学们中的一员。《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真的重新塑造了我的精神,可能还会改变我的一生。洒满阳光的日子真的很舒服!

老师张x x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做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理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那也就更应该深入地学习研究。说句实话,其实当老师的也未必有几个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尤其是象《弟子规》、《论语》、《大学》、《孟子》等经典古籍,更是只停留在当学生时积累的几句格言上,但这又是多么的肤浅啊!借着这次活动,正好可以充充电,补补课。再说,这个活动的好处并不只停留在增长学识,开阔视野上。它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更好的处理与家庭、同事、领导及社会等关系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奚校长结合有的教师忙于工作而忽视对父母的关照,有的女教师婆媳关系比较紧张,开展了《弟子规》、《孝经》的讲座及组织观看录像《生命是一条河——国学宣讲团系列讲座之一》,效果很明显。“常回家看看”、“婆婆也是娘”。观念的转变,理顺了关系,增进了感情,稳定了秩序,这就是普通老师对国学教育最切身的感受。

如今,诵读国学已成为南北中学学生和教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也已成为南北中学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0年,南北中学被授予全县“国学教育示范校”,县电视台《齐河方圆》栏目专门为南北中学的国学创建活动制作了一部专题片并连续播出3天,德州市关工委、县人大、县委宣传部等上级部门多次来校指导工作,各兄弟单位也纷纷派人来参观学习。

2010年暑假,南北中学与恒昌集团联合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当地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南北中学的师生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赞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其实一开始,动机很单纯,就是想通过这一活动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行。活动搞到现在,师生热情高涨,社会上也有了更高的期待。既已欲罢不能,就不如索性搞得更深入一些,影响更大些,说不定还能用学校的这块小土壤改变周围社会的大环境呢!

学校下一步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成立国学宣讲团,走进社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讲孝道、讲感恩、讲邻里相处、讲社会交往、讲奉献精神团队精神、讲经典名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讲养生保健、、讲如何修身养性、讲提升自己素质对家庭及他人的影响„„为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二是发挥每一个学生每一名教师的单核影响力,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使其能量辐射每个家庭、每个村落,尽可能的革除陋习、扫清积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的内部动因。

三是将学校的国学教育深入下去。不能只停留在读几本经典,背几段古书上。可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纵向上对经典古籍的研读要深入,深刻体会经典在锻造人格精神、培育人文性情、积淀文化内涵上的重要作用,真正能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横向上要拓展国学的外延。不单经典古籍是国学,现代名篇同样是国学;不单文学书籍是国学,哲学、历史、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同样是国学;不单传承民族文化是国学,发展民族内涵创新民族艺术同样是国学。

总之,南北中学的发展愿景是要将国学教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精神、灵魂中去,变成他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一名真真正正的中国人!南北中学也期待着有志于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教育的有识之士前来多加指导。

第三篇:足民小学教师传承国学经典彰显学校特色

传承国学经典彰显学校特色

足民小学 岳丽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您在每天早晨,伴着学校第一节的上课音乐一响起,走进美丽的足民中心小学时,你会听到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着悠扬的韵律从一间间教室中传出,这俨然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二年多来,学校以“漫步经典 传承文明”为主题,开展了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校园的氛围。

一、编辑教材,走进经典

经典是岁月孕育的精华,中华文明五千年,无数经典作品一个连着一个的精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还有那千锤百炼的唐诗宋诗,无一不是诵读的经典。怎能不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这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怎能不如饥似渴地咀嚼这丰盛的精神食粮?

经典是一股真善美的春风,我们应该让这股春风温柔地把人类最高贵的情感吹进孩子们的心田。于是乎,学校创编了校本教材。这本教材包罗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及《小学生必背诗词70首》。

沉浸经典,我们仿佛吮吸到祖**语那温暖甘甜的乳汁。思念亲人时,李白为我们低吟轻唱一曲《静夜思》,聊解情怀;受挫时,它卷来长风重新为我们鼓帆,送我们远航;心浮气躁时,它像股清泉澄净我们的心灵;迷惘时,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为我们拨开云雾。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深奥的文化,小学生能理解吗?会感兴趣吗?怎么记得住?”其实阅读经典不是生硬的说教,只是利用孩子记忆最佳期,记忆一些永恒的东西。感受经典的魅力,体会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我们教师则用最温柔的方式,唤醒学生鸿蒙未启的灵性,轻敲他们的心智法门,让经典“润物无声”,融化到血液里,流淌到心灵深处。

二、诵读经典,感受魅力

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意义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生良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在悄然中形成。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如李白的《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

2、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

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都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而小学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诵读经典,讲授的是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经典,等于把“圣贤请到家中当家教”,是一种极为见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

3、有助于塑造品德,铸造精神

读经典的孩子可以说是“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很多经典作品都是教育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学生防邪存诚,立志积德的好读物。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智力

在小学阶段广泛开展诵读经典诗词的活动,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提高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读,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注力和记忆力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实践证明儿童很爱背诗词,他们有时会边玩边背,路上走时也在背,甚至边吃饭、睡觉也在背,而且还背得颇有韵味。经典诗词已经进入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漫步经典 雅音传承

1、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

“每天诵读五分钟”,这已成为足民中心小学二年来的一项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每周一、三、五中午1:30分至2:00则为学生读书时间,要求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可阅读经典也可阅读各类有益书籍,阅读时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如此确保了学生充裕的读经阅典时间。

2、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要求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2)以年段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其中有节选自《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中的经典片段,也有中华传统经典及经色经典。展示会中,学生们或吟或唱,或诵之或歌之,或领诵或齐诵,各年段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纷纷展示了对经典的诠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又一次次地在亲近经典中,授受了文明的洗礼。

(3)每学年以“诵读经典”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定期评选“诵读之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读圣贤书,与经典同行”,我校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第四篇:培育传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培育传统文化 彰显办学特色

县城之南,汉水之滨,在绵延起伏的卧牛山下,坐落着礼县石桥中心小学。三年前,我们加入了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第二次实验行列,开启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研讨、渗透、传承之航程。走过了提升意识、凝聚智慧、收获希望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之路。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体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深厚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适应新课改、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弘扬主流文化,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在全国广泛开展,我校以子课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开展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培训人员,先后参加课题活动18人次、培训实验教师4次。三年来通过健全管理流程、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认真组织多种活动,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和渠道,创新研究方法与策略,让传统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以课题开展为源头,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方面我们系统组织实施了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一、营造立体式的课题研究情境,奠基学校文化发展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细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促使研究扎实开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十分重视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素质的培训。通过构建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积极协助,全体教师跟进实验的课题研究流程,使课题研究有了机制支撑;通过不同形式的理 论学习和资源收集,使课题研究有了方法论的引导;通过教科研方法等业务培训,使课题研究有了工具支持;通过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讨活动,使课题研究有了方向;通过聘请相关专家做讲座,使课题研究能够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在此基础上,审视教学现状,我校还制定和细化了阶段研究目标和研究实践课计划,实施在理论指导下的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对接和融合。从教案的探讨,研究课的评议,学生表现,效果检测,研究认识的积累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有效训 练的方法,构建立体式的课题研究情境,为学校文化发展提供有效奠基。

二、构建读写教学机制,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为确保课堂教学活而不浮、实而不死,课题研究实而不虚、宽而不泛,我校深入开展以强化课堂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1)把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校是育人的家园,语文教学是 “塑造国民灵魂”的熔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的丰厚博大,吸收名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段话指出传统文化培育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后现代主义和多元价值论的冲击,传统文化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传统文化认同遭到不小的危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反而对许多洋节日却表现出不少的热情,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日渐被淡化,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力度被削弱,德育变得越来越苍白。要扭转这种趋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因此,传统文化教学必须永驻语文课堂,在 2 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在阅读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①搜集文化名人故事,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述文化名人故事,如:“凿壁借光”等勤奋好学的事例,背诵古代名家的诗词名句,讲述钱学森、张海迪等人的优秀事迹,并相互交流。②诵读经典美文,以自然美、人性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启迪学生心灵。如孟郊《游子吟》揭示伟大的母爱,于谦的《石灰吟》所赞颂的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精神。《论语》论述哲理美等。③通过对经典的朗读和情感的植入,感悟诗文魅力。

(3)在写作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①以传统文化之本——“真善美”来教育学生作文要写真情、说真话,发表自己的看法。②以历史名人思想教育学生作文要有思想、有情感。③以传统诗歌和对联教学引领学生作文讲韵律、敲文字。

通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首先是语文教学得到了全面提升,进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文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放大传统文化精华

新课改要求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学校依据地域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积极开发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本化课程。

(1)渗透地域特色文化。课文《清明》讲述作者家乡清明节的习俗,学生理解清明节风俗并不得心应手,教者渗透“谈家乡清明习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清明的习俗,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发言:家乡人在清明节一早去登山,去点火,拜祭祖先,扫墓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不 仅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而且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渗透节日文化。近年来,我校为了更好挖掘地方教材,进一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利用元旦、元宵、清明、端午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作文大赛、故事会、灯谜晚会等,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革命烈士的事迹,唤醒学生“缅怀烈士,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打扫烈士陵墓,向烈士墓碑敬献花圈,新入队的学生举行入队仪式,集体宣誓。然后学生在烈士墓前畅谈理想、心得体会。利用这些传统的节日既丰富了节日的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节日意识,又灌输了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

(3)收集俗语、谚语、歇后语、楹联。它们是我国古文化遗产,是全民族每个成员的共同财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收集整理,既挖掘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4)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打破了学科界限。如科学课教学古代历法时,可让学生背诵“24节气歌”。让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感知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以传统美德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准则,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丰富德育活动载体,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德育是立校之基,育人之本。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处感染学生,我校为学生积极构建了一个“德馨满校,书香满楼”的人文环境。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①积极争取美国教育协会为我校捐助经典文化诵读读本,学生人手一册。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心灵为之净化。②开展经典诵读知识 竞赛,每学期一次,对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③把传统文化与才艺展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配乐诗朗诵、书法、剪纸、绘画、手工制作等健康有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④每班配备图书柜一个,方便学生借阅。⑤开展评选“读书大王”活动。通过面试、口语测试等形式每期每班评选数名“读书大王”,给予奖励。上述活动,不仅可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学习水平。

(2)召开班级主题班会。通过定期举办的班级主题班会,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蒙启老师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田蝉老师的“讲文明,有诚信”等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感染力强。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并逐步强化成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3)举办诚信考试签名活动。社会需要诚信,校园更需要诚信。为了培养学生“讲诚信,不虚假,言必行,行必果”的良好习惯,我校多次实行无人监考诚信试场,举办了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学生集体宣誓:要争做石小诚信人,愿做天下诚信人。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诚实守信的健康公民。

(4)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他人帮助之恩及祖国培养之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亲手制作礼物,给父母过生日;给父母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通过开展感恩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歌咏大赛、观看影视作品及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忠孝思想,创新教育形式,提升人文素养。(5)编纂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利用地方文化优势,编写适合小学生解读的人文校本教材。我校校本教材《古诗文名句录》已编写入册的主要内容有:言理、述志、施教、修身、叙情、绘景。《经典文化》读本的内容有三字经、天干地支、百家姓、笠翁对韵、论语(节选)等内容。

(6)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广播每天宣讲传统文化知识10分钟,在家乡文化专栏中选登传统文化宣讲文稿和师生学习心得,读报栏、黑板报、文化长廊每周一期及时呈现传统文化重大新闻、张贴相关文化采集;在墙壁悬挂杰出人物的画像、格言和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图片、文字等。借上述媒体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以学习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实验成果显著,后续科研任重道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三年的实验使中华传统美德在我校得到发扬光大,师生的人文素养明显提高,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标兵和文明之星。学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县级示范小学”、“教研教改先进单位”、“陇南市基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2010、2011年三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优秀实验学校”,2009年、2010、2011年学校先后四次获得“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优秀成果展评一等奖”。三年来教师发表论文128篇,其中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入编15 篇,参加省、市、县 课堂教学竞赛获奖12人次 ;2007年在江苏太仓举行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课堂教学录像比赛中,我校蒙启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辨日》获得一等奖。2008年写话训练《一双手》荣获省级语文教学课堂大赛一等奖。2009年,陈秀娟老师执教的《春晓》获得省级复式教学示范课 奖,2010年在延安结题大会上执教的《游子吟》荣获课堂大赛一等奖,16名同志获得“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08、2010年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在全镇举办的“中小学生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成绩,我们愈加感到责任重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如何有效地守护、传承传统文化,更有效的做到夯实语文基础,提升人文素养,打好传统根基,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所要不断挖掘和探索的新领域。我们将不断努力,寻找现代与传统、课堂与研究的最好契和点,把研究永久地植入课堂,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校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五篇:抓好养成教育彰显办学特色

养成教育

我校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每学期初通过入学教育给学生提要求、定规矩,要求班主任“紧跟一个月,跟紧一学期”,通过参观校园了解学校、培养爱校情感。大队部通过“班风学风”、“文明卫生”流动红旗评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各班级“比学赶帮超”的劲头。我校推行的班主任“三到“、“五到”制度增强了老师责任感,通过开展了“学雷锋见行动”活动美化校园,以榜样带动全校师生,使学校学雷锋活动蔚然成风。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一是构建长廊文化。二是加强阵地文化建设。阵班级布置好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光荣榜、中队角等文化宣传阵地。学三是打造文学艺术特色。同时每月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检查使校园文化建设常态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二)我校确立“诚志于学、立人为本”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设立礼仪岗、监督岗,定期评选“礼仪之星”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明素质的提高,营造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师德教育,凡在师德方面有不良行为的一经查实,在评优树先、竞聘上岗中一票否决。因此,中新小学以教风正、师德好而倍受社会、家长赞誉。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访、校信通以及家庭联系薄等方式创建和谐家校关系。

下载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承国学经典 彰显办学特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重教学管理_彰显办学特色

    注重教学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郭家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孙绪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校的教学工作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感谢中心学校正确的领导......

    加强常规管理彰显办学特色

    加强常规管理奠定质量提高基础 (2005年)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成果如何是学校的生命所在,因而学校始终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关于......

    春秋小学国学经典进课堂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5篇

    春秋小学国学经典进课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春秋小学积极响应曲阜市委、市政府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的号召,大力推进《论语》为主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普及论......

    开展科技教育,彰显特色办学

    开展科技教育,彰显特色办学 江宁区上坊中学 汪秀明 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素质......

    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创新办学理念,彰显德育特色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德育示范校评估自评报告河源中学实验学校于2005年9月创办开学,由河源中学与河源市天润投资公司合作创办,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

    竭尽服务职能彰显办学特色

    竭尽服务职能彰显办学特色我镇位于市东部,东邻城区,宁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镇30.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20万人,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有280公顷的现......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彰显办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校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全面发展,让......

    弘扬中营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弘扬中营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中营小学首任校长刘宝慈先生,在创办学校之初提出的"勤、朴、敏、健"校训,这四字校训是刘宝慈先生办学思想的核心,它既是当年中营小学发展的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