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评课》学习心得
《有效评课》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本次继续教育的培训,在课下我又认真阅读了《有效评课》这本书,给我有很大的感触,对于观课议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从教多年来,关于观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观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议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正确的方法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我觉得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
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
第二篇:有效评课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本次继续教育的培训,在课下我又认真阅读了《有效评课》这本书,给我有很大的感触,对于观课议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从教多年来关于观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观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议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
有效评课学习心得(2):
通过参加本次继续教育的培训,在课下我又认真阅读了《有效评课》这本书,给我有很大的感触,对于观课议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从教多年来关于观课评课,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势。观课者认真听认真记就完成了任务,在多人参与的集中评课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发言,即使发言了,也是对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议课者的收获和心得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探究较少。观课议课所倡导的前提基础是授课者和观课议课者是平等的地位,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学生自主探索阶段,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之时,在学生做课内练习之时,我们可以站起来,看看学生们在做什么?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观课的老师,可以不必再那么规矩。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看老师的教学策略是否是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不是有效,看学生是不是有兴趣,老师教得是不是有效。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是观看老师的表演。而是带着共同研究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课堂实效的探究目的一同参与的。观课议课打破了“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被别人指手画脚”。也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教学”这种“私下默契”的状态,它致力于让所有教师互相观摩教学,直面现有问题,相互坦诚批评,共同商议办法,谋求教学创新,实现共同成长。
“观””是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议课和以往评课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议课者并不完全是从旁观者的立场来评论上课教师,而是把自己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执教教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二是议课者与执教者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是议论式的而不是评判式的。所以,这种方式不但适用于有专家参与的指导性议课,也适用于校本教研中的教师互相观课的同伴交流。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并提升实践经验,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观课时必须做到: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不论哪种形式的教研,都要有自己的主题,不能泛泛而谈,要针对一个问题或者现象,做到透彻而细致地分析好和解决。正确的方法未必是一种,但是追求民主、平等和鼓励的人文性教研是当前教研的总趋势。
我觉得今后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课:
一、对于课堂教学中成功的亮点,请上课老师叙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一刹那的想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教学时怎样想到采用这种策略的,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是怎样处理的。然后由观课老师们议论,这样做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大家对执教老师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的建议,从而起到了提升实践经验的作用。
二、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讲解中的存在的问题,师生交流中卡住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新颖的想法但思维还不完备,老师却轻易地否决了学生的想法,这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请执教者谈自己当时的想法,所采取处理方法的依据,反思可能导致的正反两方面的后果,及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处理。观课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的产生及处理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与上课老师一起协商,形成解决类似课堂问题的设想或方案。
第三篇:如何有效评课
如何有效进行评课
执教者要突显自己的一个亮点。
事实上,我们以为再好的课也会有缺点,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教师的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不要求尽善尽美,不要求完美无缺,允许有瑕疵,允许有遗憾,允许有“漏洞”,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亮点。
这个亮点可以是某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是一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某一个方法的尝试,总之,只要是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努力都行。
这样松开了教师的手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探索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公开课摆脱了形式主义,真正回归了课堂教学本身。
教师对公开课也一改以往的“躲闪”“推让”,渐渐“钟情”于公开课了,每每学校开放公开课,广大教师总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说清自己的一点感受。
对于评课,反对“好好先生”,反对不痛不痒的“无病呻吟”,反对不着边际的“纸上谈兵”。
在评课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同时,提倡评课者和上课者的现场互动。
活动的开头总有一点难,大家“羞”于开口,但随着少数教师的积极引领,现在评课活动气氛非常火热,大家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评课,要突出个性化
一、发现授课者的个性特点。
可以说,每位老师在上课时,所采用的方式都不尽相同。作为评课者应该善于发现教者的教学风格,并将其展示给其他听课者,这实在是培养个性化教师的佳径。
二、展现评课者的个性特长。
评课并不仅仅是评一评授课者的课如何,还有更深层的价值是通过评别人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深度。评课中不仅有授课者的思想,更体现出评课者对教育的独特感悟,使人豁然开朗,心有所悟。
这样去评一堂课,既使公开课本身的优点得以发扬,又使他人从评课者身上学有所获。
情感·策略·学会学习1.评教师的情感运用。
一名教师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关键。教师上公开课,他所感受的压力可以使他呈现出一定的兴奋与紧张。而适度的兴奋与紧张可以起到增强动机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所以一节公开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情感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
2.评教师的教学策略。
要想上好一节公开课,要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策略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评教师是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所以在一节课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该教学生会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想什么,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想,教师不应该把知识像塞东西一样塞进学生的头脑中,而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头脑中的潜能、才能挖掘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创新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得。
评课文化的反思
我们要倡导、建立一种新的评课文化。
应该承认,“评课”这个词本身就容易给人一种潜在的影响:你是来评我的,我是来接受你的评价的。那当然,你说了算,我说了不算。这样,教师是被动的,没有成为一个评价的主体。评课者的地位明显高于被评者。在这样一种文化当中,我们的教师
是最缺乏作为教师的独立性的,也是最缺乏对教学的专业评价权利的。
课程呼唤的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人,对自己的课都能够有一个自己的评价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
如何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明明白白求个“真” 一评老师是否有学生意识。
在一节省级公开课上,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老师让学生登台参与活动,学生一不小心把投影屏幕碰落下来,学生吓得手足无措,怯生生地等候老师的“发落”。老师也呆了,继而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下去!下去!”学生灰溜溜地下去了。
也许凭一个细节就否定一个老师有失公允,但一个心中装着学生的老师,必定会呵护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兴趣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养成,这些会通过课堂上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来,只要是有心人一定会体会得到。
二评学生权利的兑现。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思考、表达、质疑、提高的权利。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不在于形式上是动还是静。
三评学生的收获。
一堂成功的课,最终要看学生的所思、所感、所得。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说说,相信他们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总之,评课应该是过滤网,过滤掉做秀、表演的成分,留下供人思考、借鉴的东西。
评课要老腔出新调 一、“有我”
公开课要有授课教师的教学个性,如果一堂课千人一面,无棱无角,就不是一堂好课。每个教师有自己的个性,不同个性的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往往不同。
二、“有生”
评价一堂公开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后是否变成了知、懂、会。
如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无所获,那就是一堂糟糕的课。师不能只是了解学生的共性,还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三、“有新”
评课要有切磋教艺、推动教研、推进教改的真诚态度,不敷衍应付。评课既要全面更不失重点,在赞扬其优点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抓住特色、新颖的地方进行点评。
许多有经验的评课人都注意评出特色评出创新。好的教师,好的课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特色。评课时抓住了特色、优点,既可绕开老生常谈,还可唤起其他听课教师对创新课堂的重视,产生学习效仿的欲望。
评课的逻辑
作老师的都从年轻时候走来,都有过被评课的经历。而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别人的评棵,这也让自己反思评课的逻辑。
相信任何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对于自己的整堂课程有一个系统的安排,但如果以旁观者的身份去以偏概全去评价的话,这样是很不公平的。当然作为年轻老师,去被评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和评价相比,年轻需要的是爱护,帮助,哪怕是旁观。
对上课者的建议:
在大家评价之前,首先简短但全面,至少系统/总体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思路,包括自己的认为的一些闪光和困惑。这样在帮助大家进入状态。非常忌讳一句话不说就让大家评议,这样很难插话,更把握不住话题,这意味着失控。
对评课者的建议:
首先应该明确大家是同行,人家是听您的建议。教育具有不可借鉴性,对于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别人完
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课,也不能。关键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堂课程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就换位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了解上课者的全部思想,也没有办法体验他所处的全部环境,这样我们所看到的所想到仅仅是他全部的部分,我们对他的所有评价都是以偏概全。
不是我们不应该评价,至少我们先知道这样的逻辑。其实老师教学生也是这样,老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是引导/辅助,但老师绝对不是学生的主宰,也不可能决定学生的命运。
教师应建立健康的评课心理
1、要克服“老好人”思想。
有些评课者生怕自己的观点不能被授课人接受而“得罪”人,往往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观点,而是避实就虚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
评课是一种教研活动,所以,不要担心因此而得罪于人。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激烈的辩论中,大家才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活动才能深入开展。
2、要克服从众心理。
有些评课者则是顾虑个人的想法稚拙而贻笑于众人,或是与其他评课者相左而遭到排斥。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惟恐出错。评课有它的依据和原则,有一定的内容和标准,只要把握住这些范围,即使颇有争议,也是观点的不同,而没有对错之分。
因此,要大胆提出独特的见解,发展求异思维敢于创新,我们的工作就会独辟蹊径自成风格。
3、要克服附和权威心理。
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逐步完善。没有谁敢也不能自诩为权威。观念中的权威是虚拟的、神话过的。大家所存在的差异是学识、经验、能力上的差异,同一问题看法不同、观点不一而已,所以没必要为冒犯权威而瞻前顾后。
要敢于向经验挑战,打破传统的框子,只要是不违反教育目标,不违背教学原则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我们就要去认定赞同。
4、要克服畏惧领导心理。
有些评课者怕自己的观点与学校领导不一或是正面冲突而不敢发言,惟恐日后被“另眼相看”。
其实,学校领导是最提倡也最希望出现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评课者不必为此多虑。
第四篇:如何有效评课
如何有效评课
桐城市吕亭镇南翔光彩第五小学 余善华
在我教育教学工作的十一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就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其实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查了很多资料后,我现在已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了。
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观课议课的提出不是简单的名词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是为了认识真实的课堂,听课者往往坐在后面。“观”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心去感悟课堂,体悟课堂,要从大处看,从关键看,不拘泥与偶然个别现象。“议”是围绕课堂去探讨,“评”是句号,而“议”是问号。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促进理解和教师自主选择。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 1
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有效评课,体现新课程有效性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学习意识。老师用自己饱满的情感点燃学生的生命倾颂,创设以激情焕发生命的幸福课堂。学生学得高兴,学生学得幸福,达到教学设计者期望的教学目标。饱含人文情怀,追求生命幸福。我个人认为有效评课时应参考以下几点:
一、学生学习表现是否积极,学生学习投入度。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善于表现,热情高涨,兴趣不减,说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专业素质:老师具有作为优秀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质。
三、情境教学意识得到体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相对应的内容。
四、教学话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收到润色、添彩的效果,使课堂更加丰满,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五、课程内容拓展意识得到体现。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联想,思考,回忆课外内容得到解决拓展。
六、教学设计理念要新颖,内容规范,结构合理。在有逻辑性的教学设计下引领学生步步走向生命的内涵,达到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
七、加强结构化预习,让学生养成深度预习的习惯。
八.老师要学会通过文本发现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问题。
九、目标意识要进一步体现,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得到完善的体现。
十、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走向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习。要让学生学,学生自己能够明白体验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十一、有效备课是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把每一节课当作你成长、发展、研究的过程。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第五篇:有效评课
真正的好课
吕玉静
于永正老师说:“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可见,一堂真正的好课,关键不是看老师讲得多么地激情澎湃,课堂设计多么地跌宕起伏,而是看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是否能从课堂上学到真正受益一生的东西。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所以,课堂教学的立足应该是学生,而不是知识。
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学生看起来积极性很高,老师的问题很精彩,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同桌小组同学之间也有讨论交流,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多大作用。真正有效的互动,必须是基于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对教材透彻的把握,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
语文课是知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课堂,它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也许将来,他不记得哪一节课上,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但他绝对会记得,哪位老师在他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会记得哪位老师给了他一种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和执着态度,会记得哪位老师对他说过的一句激励性的话语而老师自己都不记得,却成了他自信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