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性智慧——读《美的历程》有感
诗性智慧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情,如斯亲切,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全书结构严密、气势恢弘,读之使人神弛千年,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国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已卯五说》等书。
楚汉浪漫主义
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款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思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1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2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离骚》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形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的融化成了有机整体。3
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的中国又一大文化传统.12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3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
魏晋风度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都经历了重大的转折。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烦忧。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痛苦。4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阮籍,想要解脱不能解脱,逆来顺受又不适
5应,别看他作为竹林名士是那么放浪潇洒,其内心的冲突痛苦是异常深沉的。陶潜对于政治采取了一种逃避性的态度,也只有他,真正的做到了逃避,宁愿归耕田园,藐视功名利禄,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不为虚名所累,不委屈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寄托和归宿。6
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一忧愤无端,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
盛唐之音
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所以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依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他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7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除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 45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39页。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40页。6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41页。7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70页。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8
中唐文艺
唐代中后期,唐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也正是从中唐起,一个深刻的矛盾在酝酿。9在这批“文以载道”“诗一采风”的倡导者倡导“文以载道”的同时,便不自觉的走向与此刚好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或不得不退出和逃避。
此外,中唐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已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着中唐这一条线,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如果再做一次比较,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中唐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10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81页。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204页。10 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207页。
第二篇:诗性智慧——读《美的历程》有感
诗性智慧
《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情,如斯亲切,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全书结构严密、气势恢弘,读之使人神弛千年,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国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已卯五说》等书。
楚汉浪漫主义
从《楚辞》到山海经,从庄周到“款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异思想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1表现在文艺审美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2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艺术史上享有盛名的《离骚》前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塑造了具有崇高品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形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美的融化成了有机整体。3
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楚汉文化一脉相承,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的中国又一大文化传统.1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93页。
魏晋风度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都经历了重大的转折。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烦忧。因此,有相当多的情况是,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痛苦。4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阮籍,想要解脱不能解脱,逆来顺受又不适
5应,别看他作为竹林名士是那么放浪潇洒,其内心的冲突痛苦是异常深沉的。陶
潜对于政治采取了一种逃避性的态度,也只有他,真正的做到了逃避,宁愿归耕田园,藐视功名利禄,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不为虚名所累,不委屈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陶潜在田园劳动中找到了寄托和归宿。6
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一忧愤无端,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
盛唐之音
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所以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丧、忧郁、悲伤,也依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他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7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除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4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39页。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40页。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41页。
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8
中唐文艺
唐代中后期,唐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李贺、白居易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也正是从中唐起,一个深刻的矛盾在酝酿。9在这批“文以载道”“诗一采风”的倡导者倡导“文以载道”的同时,便不自觉的走向与此刚好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即“独善其身”。结果就形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或不得不退出和逃避。
此外,中唐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题已完全不同于盛唐,而是沿着中唐这一条线,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
如果再做一次比较,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中唐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10 8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181页。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第204页。
第三篇:读《美的历程》有感:以美之名
以美之名
——读《美的历程》有感
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并得以在炎炎夏日静下心来,以美之名游走在历史的罅隙间,流连忘返。
我从书中有了中式美学的初印象:拙而朴,简而精,韧且润。早期的陶土容器,青铜礼器,发挥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展现最原始朴素的信仰。诗三百是简单上口的字句,精要展示了当时的生活图景与追求。隋唐的佛像,以刀刻入山石中,却展示出流畅的线条,塑造出慈悲温润的眉目……一路走走停停,站在当下多元化的文化洪流时代,回望过去涓涓细流汇聚成海,终于觉得自己隐隐抓住了中式文化的脉络与底蕴。
美是她本身,也是观察一个时代整体气象的窗口。
美承担了一个时期的认知程度。狰狞的青铜饕餮及“巫师”的存在,恰恰是认知水平较低的先民对自然的想象,并与治理群落相衔接的产物,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则把关注的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伦中,并生发出以此为中心的礼乐制度,乐曲歌舞便有了端庄的“礼”的姿态。
美是有因果的,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百态。魏晋时期政治环境的混乱却解除了思想界的束缚,人们开始了迷茫的发问,不问那由虚无想象构成的神明,而是问自然宇宙,问自己的内心,终于出现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怅惘心绪,流出一丝空灵之美,也成就了“顾日影而弹琴”的嵇中散,与友人在摇乱竹影中高唱“世故纷纭,弃之八戎”,那狂狷不羁的名士们终于因其绝美的风骨,在我眼前越来越立体……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肥美之态的盛行也有了缘由。宋时南迁完成,朝堂重文轻武,理学兴盛,美也愈发婉约含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空漠之叹便有了历史的厚重感……美在一段时空的多种因素下孕育出来,又在这些因素之上给人以精神的慰藉。
美是无疆界的,我也窥得了她跋山涉水而来的历程。时间坐标来说,李泽厚老师展现了北魏前的佛像故事,印度本土佛教色彩浓重,多野蛮血腥,教人逆来顺受,忍受世事不公的现实,而随着李唐盛世的到来,观念的开放生活的安稳,佛像故事趋于“极乐”,也就更为本土化了,宋后佛像线条更为柔和,较唐时清瘦,融入了宋的气质。地理坐标来看,较远的克孜尔石窟有着鲜明的异域风格,伴着驼铃声声进入敦煌、云冈,佛像就亲切许多,更亚洲的五官,斑斓的色调让人移不开眼睛,进入伊洛之畔,龙门佛龛甚至生出天人合一的意味,为本土所用了……遍历了这段时空,才能品到美的动态演变,和而不同。
当然,但看美本身,就十分让人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中国山水画就带有中式牧歌的美感,从概括意境的追求,到多义性的风神之美,再到精致明确的细节感,静中有动,巍巍高山似有晴岚流动翻涌,鸟兽被定格在画上,却好似下一秒就会发出婉转莺啼,或者扑出画面……我国文字自带了音韵美,《诗经》中赋比兴,诗律词格,明清小说更是朗朗上口,带有坊间的市井气息……
以美的名义,我感受到了美学的发展逻辑,她有继承,又拥有时代的烙印,才成为“变异而多彩的巨川”,她拥有相通的人性奥秘,为后人长久欣赏,“心理结构是浓缩了的人类历史文明,艺术品则是打开了的时代魂灵的心理学”,由此看来,美也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钥匙。
感谢这趟简约的巡礼,让我对美的过往产生哲思,又对美的未来充满期待,更学会以美之名,品味万物,在感性与理性中达到平衡,寻找真与善。
李若虹
第四篇:读美的历程有感
——感受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延续美的历程
读《美的历程》有感
一本书的好坏,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不吸引人。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正如“20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吧。
初次接触。
当收到邮局寄来的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我惊讶发现书中的很多图片都是历史教科书中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激发我对本书的兴趣。从此,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
看了许久,终于看完这本浩浩荡荡的著作,从盘古开天辟地始,美便贯穿整个历程。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徜徉于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震撼”这厚重的字也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通过历史中艺术的美的历程,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本质。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的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震撼中国艺术的同时,无奈自己才疏学浅,也有点吃力的感觉,自认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
精读,感受心灵的震撼。
对于我,插图多的书,往往读得快,遇到了美的历程,发生了变化,畅游在琳琅满目的文字力量里面的同时,同时也感受图画中的深层次含义。沉浸在其中。从来不知道种种神秘图腾的背后有这么多故事。从来没想过自己在西安博物馆里看到的一片小小的秦砖汉瓦上也可以有如此多的情节。也从来没有意识到,饕餮那种凶恶动物图腾对应的社会状况竟然是那样的战火纷争。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这是一本教我读懂文化心理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正如作者所说,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文章了解到这,不得不提提魏晋时期,一个作者着重强调的时期。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个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都经历了巨大转变。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诸多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一个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两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正是这文艺史上的一个飞跃。造就了的是“人的觉醒”!!
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人的觉醒”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和空间中弥漫开来,既有曹氏父子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又有阮籍的“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还有陶潜的“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正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是对外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这种觉醒表现得如此深刻、透彻。对生命和自我的追问如此深入,从文化因素上探究.这种觉醒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或许也起着更内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就证明了,人的觉醒核心是人的生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触动心灵的觉醒
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其积极的表现之一在于人不仅能意识到他与外在对象的区别,而且意识到时间对其生命的限制是那么具体而且充满着悲剧性。生命的悲剧性意识不仅体现为人对自己力量渺小的意识,而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生命存在的时间性限制,即生命的有限性。由此,人才发展出对这种有限性进行超越的渴望,并由此在有限性生命存在中寻求无限性的发展的空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也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表达的,人性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感情和知觉”。一种人的觉醒在怀疑和否定下对人生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也就造就出了一代文艺,一种美。
中国的文艺是人的文艺,文的自觉源于人的觉醒,人的觉醒带来了文学艺术的自觉。没有人的觉醒,就没有文艺的审美自觉,文艺便无从取得独立的地位。只有觉醒的人才能创作出独立和自觉的文。同理,人的发展需要的是人的觉醒,需要在不短的怀疑和否定中进行人的追求。
文末,李先生在美学层面上,给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因该以怎样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对待发展。正像李泽厚先生在最后所说的。“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书名: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兼论中日之异同ISBN:730903374
作者:胡令远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和人的觉醒
扇子生
形”的解放与“神”的解放--略论魏晋和晚明“人的觉醒”在艺术上的表现郭妍琳 期刊网
东南大学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江苏南京210096
“
第五篇:读《美的历程》有感
读《美的历程》有感
《美的历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纵观《美的历程》全书,从青铜饕餮到汉代陶塑,没有一处不让人感受到稚拙的魅力。书中说,青铜饕餮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这种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因此李泽厚说,这些饕餮尽管极力夸张狰狞可怖,但其中仍然存留着某种稚气甚至妩媚的东西,有一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荡漾着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而近年发现的大量铜器很标准,格外精巧,玉器也逐渐失去远古时代的象征意义,而更多成为玩赏的对象,或赋予了伦理的含义。那祭祀礼器,尽管也有龙有凤,却不能令人起任何崇高之感„
所以,在青铜饕餮的最后一个段落,李泽厚说:“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达它的终结之处。战国的青铜巧则巧矣,确乎可以眩人心目,但如果与前述那种狞厉之美的殷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厚、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十分清楚,人们更愿意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青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这本书的跨度很大,但是它点到为止,没有大篇幅的去叙述。从原始社会到明清王朝,波及各个朝代的方方面面,构造了一个古代美学发展的脉络图。这也决定了它只能是笼统的,每一个朝代都只能选取几个点加以阐述,高度概括各个领域的面貌和意蕴,泛泛而谈,引导你循着它的线路图加以深入探寻下去。
书中有有很多的看法,作者也对其做了很多总结,而这些总结细细品位,确实如它所说,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被它所覆盖和推翻,然后按照它的思想进行了一场“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是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时看见自己的内心感动。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