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感悟的写法

时间:2019-05-12 08: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事一感悟的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事一感悟的写法》。

第一篇:一事一感悟的写法

一事一感悟的写法(一)

愚蠢的人,经百事而不明一理;睿智的人,见一叶凋零而知世事变迁。聪明的人,每经历一件事,都会稍作停留,把深入思考与经验总结作为生命的一次短暂的修整,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人、对事、对物的认识,校正自己错误的看法,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事物的本质,调整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向和方法。因为人们有这种随时总结的需要,因而产生了一事一感悟的感悟类文章。一事一感悟的文章,有多种写法,本节要介绍的是其中之一——一事联想感悟法。

所谓的“一事联想感悟法”,就是:先写一件事,然后通过联想,将这个特定事件,与人生、事业、命运等联系起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左右和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找到行动的指南。具体写法如下:

一.文章的框架结构

特定事件 + 联系人生,指出特定事件与人生(人生某方面)的相似性 + 从相似性中获得启迪(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

二、各部分具体写法

(一)特定事件的写法

特定事件,共分三部分,依次书写:

1.做一件事,或面对一个事物,绝大多数人都是如何认识,或如何做的。2.描述事物的实际状态或本质是什么。

3.就事论事,明确这件事本身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做;或者描述人们明白事物的本质后,在这件事上是怎么做的。

(二)联系人生,指出特定事件与人生的相似性 这一部分依次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明确指出某种行为与人生具有相似性,或者指出这种行为与人生的哪方面具有相似性。2.依次指出具体有哪些方面相似。先概括说,然后举出生活具体事例进行印证。

【写这一部分的目的】由对个别偶发事件的认识,上升为对生命、对人生的普遍认识,通过偶发事件和人生的共性,明确什么是影响事件结果和人生方向的本质上的共同要素。

(三)从相似性中获得启迪(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1.明确影响人生的真正本质要素;

2.指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有时只指出应当怎样认识生命、人生;有时只指出如何做才真正正确;有时二者兼有——正确认识在前,正确行动在后)

三、经典作品范例

一路逆风---------宋志军

因为经常要出远差,每年都要乘坐几次飞机,我的许多朋友亦如此。每当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对别人说或听别人对自己说,祝一路顺风。

后来遇到一个曾经当过飞行大队长,在天上飞了十多年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对乘飞机出行的人千万别说一路顺风。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飞机在飞行中最害怕的就是顺风,因为顺风对于飞机飞行的速度和安全都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飞机起飞的时候,遇到顺风是很危险的。

看着我一脸迷茫的样子,他进一步解释,飞机飞行靠的是涡轮机制造气流,靠强大的气流向后冲击,进而推动飞机向前飞行,逆风对于飞行的飞机来讲,更容易进入涡轮机,而顺风则不然。我听得尽管不完全明白,但多少是懂了一些。明白了飞机的动力和火车、汽车不一样,火车、汽车是靠拉力前行,动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方向一致,而飞机则是靠推力前进的,动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方向相反。

从那以后,再遇到乘飞机出行或送别人乘飞机的时候,我不要别人说,同时自己也不再说那句一路顺风的话了,只是衷心地祝一路平安。

我联想到乘飞机的过程与人生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短暂。由于飞机的速度很快,再远的路程都不需太多的时间。相对于时间长河来讲,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过百年,难道不是很短暂的吗?二是历 程的相似。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不仅要开足动力,而且要逆风而上,可以说是非常艰难而又充满风险。这一点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开端何其相似,我们进入社会之初,一无所有,赤手空拳打天下,每取得一点成绩,每获得一点进步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当飞机终于爬到万米高空,飞行在云端之上的时候,又平稳得如家里的客厅一样,坐在飞机的座位上像靠在家里的沙发上一样舒服,让你的身心放松,昏昏欲睡。这一点也与我们的人生相似,当你历尽艰辛,功成名就,很容易进入志得意满的状态,安享现状,无所事事,让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等到飞机要降落的时候,又要经历一个危险的过程,飞机不仅要按计划设定的时间准时准地点降落,还要尽量保持飞行的平稳与安全。这也与人生的经历一样,特别是对于仕途中的人们来讲,体会更深。许多人由衷地感慨,不管今生能做到多大的官,能够平平安安地退下来就是最大的福分。我又想到了一位贪官在身陷囹圄之后忏悔时讲,其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生经历太顺了,三十几岁就做到厅级,到处是鲜花掌声,于是不知不觉中昏了头脑,得意忘形,以致走上了不归之路。这大概就是一路顺风的悲剧吧。

唉!人人都希望一路顺风,顺风顺水,可现实中,又有谁能够遇到这样的好运呢?还是时时遭遇到一点逆风更好,这样,可以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心态冷静,对于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是非常必要的。(选自《意林》)

四、写作实践

白雪何色?-----------曾老师下水文

一入冬,雪就纷纷扬扬的飘起来。妩媚,婀娜,轻灵,圣洁。每当飞雪轻扬,便会唤起人们的踏雪寻梅、兰亭赋雪的情怀与浪漫。雪,早已在人们的心底定格成一种高洁傲岸的意象,一如我们一见到松竹梅兰,心底就会油然而生敬意。即便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也会吟诵那句咏雪的绝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试问:白雪何色?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问话人不是脑残,就是智商出了问题——正如黑夜是黑色的一样,白雪难道不是白色?!

姑且别追究我父母的责任。请在飞扬的雪中——净手,然后双掌合拢——如勺状,以顶礼膜拜的姿势,静待雪花飘落掌心,静待这灵异的白雪,在掌心悄悄地融化,放眼手中那一汪浊水,朋友,你还能掷地有声的告诉我,这不见一丝杂色的白雪,就是我们所见的白色吗?

其实,这飘零的白雪和人生每天面对的旖旎世事是那样的相像:一.它们的外表同样的炫目多彩,亮丽迷人。人们喜欢内外兼修,就理论而言,这是真理,就实践而论,这是假话。因为欣赏外表异常简单,除了盲人,所有的人都会,而欣赏内在则比较复杂: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其次又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因此,无知的人只能也只会欣赏外表;有能力的人,常常又懒得费力伤神。结果不言自明,只修外在与内外兼修的人被混为一谈,外丑内秀的人常常被忽略在一边。人们也因此更注重外表的装扮,即便是猪八戒的母亲,出门前也要在镜子前修饰一番。外表的亮丽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人们常常会对其他缺点视而不见。二.遮掩和粉饰都是它们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越是有毒的蘑菇,色彩越是五彩斑斓。越是流氓巨贪,在台前越是满口反腐倡廉,越是道貌岸然。市场上叫价最高的茄子,身材窈窕,满身清亮,殊不知昨夜还披着一身农药。从服务最殷勤,态度最良好的柜台买来的产品,往往质量超出意料地糟糕。驴粪蛋要充珠宝,最重要的一环,注定要追求表面的光鲜和造型的花哨!

长叹息兮以掩泣兮,世事难料!人人都希望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表里如一,可是一旦面子在上,私利在前,哪一个不在做虚伪的粉饰,哪一个不醉心于华丽的包装。我知道大家都不是圣人,可是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还是有两件事可做的:一.自己做人做事的时候,尽最大努力缩小内与外的差距——力争少点骗人的成分;二是练就一双慧眼,洞悉白雪圣洁的色泽——尽量不被骗!

一事一感悟写法

(二)上一讲,我们就一事一感悟,重点介绍了“联想法”写作技巧——先写一件事,然后通过联想,将这件特定的事件,与人生、事业、命运等联系起来,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左右或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找到行动的指南。这一讲,我们重点讲解一事一感悟文章的“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技巧。

一.先有感悟之水

俗话说:“四十不惑”。为何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看清了,一切都明了了?因为几十年的世事磨练与经验积累,中年人已经具备较高的理性认知水平,他们不再为事物光怪陆离的外表所迷惑,某种事物一出现,他们就能准确地洞察一切,如看一碗清水。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常常因为作者经历了许多事,对某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或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他想把这种理性认知借助典型现象阐发出来,给他人以启迪和指导,帮助人们调整、掌控自己的人生。这种独特的感悟,是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认知的深化和升华,是行动的警示和指南,如同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纯出来的圣水。

二.找一个合适的杯子

经过诸多经验和磨砺生成的感悟,如提纯的圣水,如果我们把它封存在瓦罐里,陶壁的视线阻挡,封口的隔绝密闭,会让我们看不清这陶罐里到底盛着什么东西。只有当我们找到了一个通透的杯子,用它来承载这美妙绝伦的精华,才能让人们透过容器,清晰地看到这个容器内在的完美。对于写作而言,这个通透的容器,就是我们从众多事件中选出来,借以阐发自己独到感悟的经典实例。能够表现同一个哲理的事件林林总总,哪件事才是最合适的杯子呢?主要取决于事件表现感悟的通透程度——如果选择的件事,作者读完,就能直接感受到作者要阐述的哲理,这件事就是承载这个哲理最合适的杯子。

三.移花接木

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来揭示人生哲理,也可以通过人物行为来揭示人生哲理。但我们生成的感悟,绝大部分来自人的行为活动。借助人的行为活动来揭示人的感悟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技法。

如果直接记述人的行为,借助事件阐发作者的感悟,写出来的作品往往过于直白,缺乏艺术感染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优秀的作家,采用“曲表”(间接表现)形式——将整个事件、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对应转化一种自然现象、一个核心事物、事物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结果,运用二者之间的“神似”,将“人事”转化为“物事”,把直接叙事揭示哲理,转化为借物喻人间接揭示人生哲理。

写作时,根据表达需要,有的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赋予了这些非人的事物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事物人性化,这样,就在借物喻人之中,又融入了童话寓言的表现形式。

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要先将选取的“人事”想清楚,确定具体写法。叙写蕴含哲理的事件,有以下三种写法:第一种写法是:先集中精力写一种人的行为方式与结果,然后再重点描述另一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故事里蕴含的道理。第二种写法是:在一件事中,并行描述两种人的行为,然后并列描述两种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通过对比突出故事要蕴含的道理。第三种写法是:整个故事描述的是一个核心人物,事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集中笔墨描述第一个阶段人物的行为以及对应的结果,然后描述第二阶段的人物行为及结果,通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与结果的对比,突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二步,确定具体写法后,对应整个事件,通过联想、想象,找到一个与事件蕴含同样哲理的自然现象,将事件与自然现象、人与物、人的行为与物的行为、人的行为结果与物的行为结果对应起来,确保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然后依照顺序,对应写下来,我们就完成了移花接木式的写作过程,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

直接写人事,通过人事来阐述要表达哲理,是这种写法的前身,也是最简单的一事一感悟写法。

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阐述哲理的方法有三种:

(一)完全借助故事情节的表现,全文含而不露;

(二)在事件记述完成后,另起一段,以“编者按”的形式,集中阐述出来。

(三)在叙事结尾部分,借助文中人物或人格化的事物之口,直接说出来。

四.经典范例

(一)直接写人事,人事分先后两个阶段,主要人物先后行为与结果构成对比凸显哲理,结尾下按语揭示感悟(哲理)

人生蜜糖

养蜂人在一次收获的季节里,想要尝试酿蜜。他并不懂得其中的技巧,于是便请教他的父亲。

这位已经年老退休的养蜂人告诉他的儿子:“你照着一般的方法做就行了。不过,在即将完成以前,记得在蜂蜜里滴一点苦药。”

他听了,觉得很不以为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简直是糟蹋宝贵的蜂蜜。” 他的父亲只是笑笑,并不回答。

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酿蜜。等到蜂蜜熟成之后,取出一点来尝。可是,他所酿成的蜂蜜,却不如自己父亲做的甜。

他百思不解。最后,他只好问自己的父亲。

“请问,为什么您告诉我,要在酿好的蜂蜜里加苦药呢,这样不会破坏蜂蜜的味道吗?” “正是因为里边有点苦味,刺激人的舌头,才能显出蜂蜜的香甜。”

是啊,其实酿蜜的过程也就像是由青春到老年的过程。人生里的一点泪水,可以使往后的回忆变得更甘美。

(二)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将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在事件的结尾,借助文中人或事物直接说出来

朋友 菲利普和罗杰是一对好朋友。

一天,他俩出去旅行。当他们来到了一片树林中时,遇到了一只大狗熊。菲利普立刻就爬到了身边的一棵大树上。而罗杰呢?却因为害怕,站在那儿直发抖,没有跑,直到狗熊走近时,他才灵机一动,躺在地上装死。

狗熊来到他的身边闻了闻,没有闻到呼吸的气味,于是就掉头走了。菲利普见狗熊走远了,便从树上下来,问罗杰:“狗熊对你说了什么?” “狗熊告诉我,千万不要跟不能和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在一起!”罗杰说。

(三)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将要揭示的人生哲理,含而不露地藏在故事情节中 螃蟹和狐狸

有一天,一只狡猾的狐狸走在马路上,突然,它听见“哎哟”的声音,它朝下一看,咦,这不是螃蟹大哥吗?狐狸一见它身上扛着一袋种子和一把锄头,就问:“螃蟹大哥,你这要去干吗呀?”螃蟹谦虚地说:“我要去田里种南瓜。”狐狸眼睛一亮,就假惺惺地说:“螃蟹大哥,我也去帮你种吧,不过,种好后丰收时我要果实,你吃剩下的,好吗?”螃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狡猾的狐狸和善良的螃蟹种的南瓜成熟了,狐狸把南瓜都摘回去了,而螃蟹只好把瓜藤吃了。第二年,狐狸和螃蟹种了一片西瓜,像往常一样狐狸把西瓜拿走了,螃蟹只能把藤条给吃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狐狸生活的自由自在,螃蟹却每年只能吃茎根条。有一年的秋天,狐狸和螃蟹的行为被“小博士”老虎哥哥看见了,它半夜三更来到螃蟹家,螃蟹听了老虎的解说,恼怒地一夜没有睡。突然,它想起它爸爸说过,传奇山上有一对神奇的钳子,螃蟹决定去找神奇的钳子,螃蟹翻山越岭。一年后,它终于走上了传奇山,找到了神奇的钳子,背着钳子就下了山,螃蟹来到狐狸面前,拿起钳子向狐狸的尾巴钳去,狐狸见了马上逃走了,忠实的螃蟹战胜了狡猾的狐狸。

从此,狡猾的狐狸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再也没有人相信它了。

五.写作实践

境 界(曾老师下水文)一片落叶,在最后一场严霜过后,带着无上的眷恋,在飒飒的西风中,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枝头,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为了集体的利益,这片平凡的树叶,春天,敢为叶先,首发新芽,用第一抹新绿,为暗淡的生活,增添了勃勃的生机;夏日,甘当配角,衬树托花,用清凉的绿荫,为燥热的岁月,平添了清爽的繁盛;金秋,不畏风霜,发挥余热,将生命最后的光和热,化作斑斓的色彩,在萧索的秋凉中,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即将到来的严冬,它已作出高尚的抉择,效法远去的落红,将生命融进大地,化作滋养明天的沃土!这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每一片树叶学习!

于是,这片树叶带着树对他生命价值的肯定,带着令自己傲骄的荣誉与境界,欣慰地凋零在树根下。它要继承和发扬树大力弘扬的优良传统——落叶归根,庄严地将自己最后的魂魄,化作动人的尘土。

一年过去了,偶尔有人在佳节时提及这片绿叶,三年过去了,它的形象、境界已随着叶片一同腐烂,没有谁还会想起它。人们从树下经过,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树的身上:看,这棵树长得多努力,将来一定会成为名垂青史的栋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树卓越的表现,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扬,上级给了这棵树极高的荣誉,并让它在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代表,为所有的树做经验报告。

站在领奖台上,这棵树,挺着本来就非常挺拔的脊梁,形象庄严神圣,语言谦逊庄重,经验发人深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今天这些成绩,如果非要让我总结一点经验,就是对境界的内涵和意义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管理是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法宝。树叶的知识水平有限、能力有限,思想境界也不是很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能够发挥境界的引领、导向作用,使自己所属的每片树叶,大义凛然地放弃自己的理想,让他们在一种宗教般的境界信仰里,坚定不移地、心甘情愿地为我们的事业服务!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领导,为了达成自己的私利政绩,常常以宣扬境界为手段,上纲上线,整治、折磨有思想、有自己独立理想的人,同时又以境界为谎言,欺骗属下、奴役大众,实现自我的野心,张嘴仁义道德,闭嘴集体奉献,冠冕堂皇地欺世盗名;而有很多人,看不清这些伪君子的本来面目,为表面的言辞所动,辛辛苦苦为他们无怨无悔地做嫁衣,脂尽膏枯之时仍不觉醒,甚至感激涕零。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作者通过移花接木,通过树叶和树的行为,以及最终结局的对比,将这个做人的道理揭示出来。

学习这种文章,要先从小文章写起,逐步复杂起来,不能渴望一步登天。进行自我训练时,可以先阅读《意林》等经典刊物,总结写作规律,模仿最简单的小短文来进行探索实践,然后逐步增加文字,写出内涵丰富的一事一感悟记叙文!

第二篇:预备党员转正写法一

一、标题。可以写“入党转正申请书”或“入党转正申请报告”。

二、称谓。应写“敬爱的党组织”或“敬爱的党支部”。

三、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人简况。说明本人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入党,何时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何时预备期满。若被延长预备期的党员,要写明因为什么原因和什么时候被延长预备期,何时延长期满,并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要求。

(二)本人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这是转正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应尽量写得具体、详细。首先,要着重写清楚自己成为预备党员以来,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践锻炼,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提高。其次,要按照党员标准和党员义务进行对照检查,看自己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哪些方面基本做到了,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还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再次,要写明党组织和党员在讨论自己入党时对自己提出的意见的改正情况,哪些方面改正了,哪些方面没有改正或没有完全改正,原因是什么。总之,要如实地、全面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

(三)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如果本人在入党时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而没有说明的,或者是在预备期间又发生了应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党组织讲清楚,以便让党组织更好地了解自己。

(四)表明自己对能否转正的态度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预备党员要根据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如果自我感觉还不十分具备转正条件,而难以按期转为正式党员的,还应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态度。

四、署名和日期。

附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入党转正申请书

(一)敬爱的党支部:

200x年x月xx日,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至今已届一年。按照党章的规定,我的预备期已满,为此特向党组织正中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根据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讨论通过我由预备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下面,我将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向党组织作详细的汇报。

在一年的预备期里,我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争当模范,从而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通过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使自己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通过学习,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预备党员,我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委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中,我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和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多做贡献,一年来,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地保证了自己能够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过去一年中,我先后担任编辑和记者工作,完成了大量组约稿、编辑和采访写作任务,编辑与采写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工作作风上,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过去,我在工作作风上比较漂浮,在采访时不够深入。但这一年来,我深入到全市一些基层单位,以及二三十个区县的乡镇和村社,进行调查研究和采访,从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写的文章的深度和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赢得了领导与同事的好评。

去年,支部大会在讨论我入党时,有同志对我提意见,说我作风比较散漫。这一年来,我针对自己存在的这一缺点,努力加以改进,基本上克服了这一毛病。同时,我努力团结同志,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

总之,过去一年来,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我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有时还有畏难情绪,编辑和采访的策划意识还有所欠缺。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如果这次我不能按期转正,说明自己

还不具备一个正式党员的条件,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如果能够按期转正,我绝不骄傲自满,而是以此作为自己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征途上继续不断努力,争取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0x年x月xx日

入党转正申请书

(二)敬爱的党组织:

20XX年X月X日党组织接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根据《党章》第一章第七条之规定,到今天我的预备期已满一年,现在我申请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下面,我向党组织汇报一年来我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请支部大会讨论。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针对入党时上级领导以及支部给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视个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下决心给予改正。同时也注意保持并发展自己已,有的长处和优势,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处处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党员该做的就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党员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并且要抵制。可以说跟一年前相比,我更加成熟了,党性更强了。

按照党章规定和新时期的特点,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讲学习。讲学习当然是全面的学习,但对一名中共党员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真正按照***同志所要求的: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功夫,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信仰、志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一年来,我不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自然科学知识,用理论、用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了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了分辨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了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其次,讲政治。我知道,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一定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认识、坚定的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我始终把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坚定地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积极认真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党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时刻提醒自己要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为党工作,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入党要求是真诚的,对党的事业是忠诚的。在这一点上,我自己从来不敢有丝毫松懈和马虎,始终坚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入党,并为党的事业作出实际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三,讲正气。***同志指出:讲政治,必然要体现在讲正气上。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讲正气,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遵循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作贡献。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做合格党员的一项基本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价值取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入党誓词,并且身体力行,使自己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与指导下,我能够积极认真地、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独立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提高。如果我能够顺利地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将成为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自己政治生活新的开端。我将以此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用党员标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真正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词,使自己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申请人:XX

20XX年X月X日

第三篇:中期报告写法一

一、中期报告的写法:

(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

课题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课题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

课题中期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

一般第一次进度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课题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

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

课题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第四篇:一事一议型评论文的写法终极版

一事一议评论性作文的基本写作思路

【思维指南】

评论性作文,是现下作文的主要形式,其特征就是一事一议,它也是现下所说的“任务驱动性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

因为是一事一议,是对于具体事件或现象的评论,所以我们在思考时一定要围绕事件本身来展开,切不可抛开事件,另起炉灶,一般情况下,我们应从下面几个角度来展开思考:

(1)表态度,要明确你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2)说现象,由特殊到一般,联想同类现象或事件,分析这一特殊事件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3)探本质、论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其本质属性;或分析其特征。(4)看问题,思考这一问题或现背后存在或反映出的问题。

(5)析原因,分析持此态度的原因,或产生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等。

(6)论影响、后果、危害,谈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或导致后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7)谈价值、意义,从正面或反面思考价值意义。(8)想办法、提措施,针对问题,指出应该怎么办。

一般看到材料,要从上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这些角度中,第一位的是要明确态度,然后,根据自己的态度来展开下一步思考。第二步思考,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抓住自己最有感触的几个方面,深入进去。

在构思文章时,主体部分一般以一两个角度为主展开,形成并列或层进式结构,开头一般要表态度、析本质,结尾部分多想办法,提措施,当然若是主体部分是从这些角度展开的,要另作安排。

【写作示例】

1、正反分析法

正面,从意义、价值角度思考,反面,从问题危害角度探讨,但不平均用力,以其中一个方面为主,以另一方面为辅,形成对比。这样的方式,对比鲜明,结构清晰。

【例文】

购书热,热出了什么?

(题目巧,抓住一个“热”字,以粘连手法,指向明确,耳目一新)

据姜雅然文章修改

无论是2012年的莫言,还是今年的鲍勃˙迪伦,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都引起了民众的欢呼,也引发了一场抢购狂潮。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思考:购书热,热出了什么?(简述材料,提出思考,回扣题目)

虽然获奖前的莫言与鲍勃都已是知名作家,但与其获奖后红遍全球相比,可谓天壤之别。他们的获奖就如倍增器,使他们的影响力更大,影响面更广。一方面,文学界大受鼓舞,作家的创作热情无疑会被大大激发;另一方面,多少有些冷清的文学圈,也因他们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诺奖购书热,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预期,随着购书热的进一步发酵,文学市场也将会步入一种令人欣慰的良性循环。

所以,购书热,热出了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分析价值意义一,注意论述过程的展开)诺贝尔文学奖一次又一次颁布,购书热一次又一次兴起,这一波波热潮中,那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图书,为大众提供了一道道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西哲曾言:“读书时,思想在路上。”在这样一个时针都会拼命追赶分针的时代,人们能够静静地捧一卷书,细嗅书香,那是多么的可贵。这些书滋养着人们有些贫血的心灵,平衡着人们有些失重的灵魂;它塑造着人们人格与情操,提升着人的道德与品质。购书热,让人们实践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中国文化传统。

所以,购书热,热出的是国人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文化氛围的日益优化。(分析价值意义二,注意引用和语言)

然而,购书热也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热”的背后是“冷”,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当诺奖引起的购书的热潮消退时,冷清的书店总让人生出一种莫名的悲哀。这“冷”,其实更能让我们看到真相——国人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而持久的读书习惯,猎奇、跟风式的阅读还广泛存在。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想一想中国国民的平均阅读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真令人心生忧惧。

所以,若从另一面看,读书热,热出的是我们自身的不足,以及需要蠲除的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内容上前后对比,结构形式上形成并列,注意过渡语言)

诺奖引出的购书热,热出了喜,也热出了忧,而要存喜去忧,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能将这购书热一直持续下去,就如《诗经˙小雅˙天保》中所言:”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从想办法的角度结尾,要言不烦,注意精彩的引用,让全文生辉)(全文总体上是并列结构,内容上又是对比,结尾还能再生光彩)

购书热的喜与忧

(题目,喜与忧点明文章内容,简洁醒目)

据徐菲作文改写

四年前,莫言的作品随诺贝尔奖的名号而走进千家万户。四年后,鲍勃的作品也因诺贝尔奖而畅销一时。(简述材料)

这种因某一奖项而引发的购书热现象,近来可谓数见不鲜,甚至在影视、美术等各个文化领域也同样适用。我以为,这类热销现象,既是文化之喜,也是文化之忧。(联想同类现象,表明观点态度,引出下文)

可喜之处在于,文学作品的热销与文化产业的繁荣,直接反映了当下群众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于是人们开始转而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应该说,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结合这两年不断飞涨的网络图书交易额以及出版统计报告,我们不无欣慰地地感受到文化蓬勃的复兴之势以及社会上日渐深厚的文化氛围。这实为文化之喜。

(正面谈可喜,即意义价值,只用一段,是次要部分)而可悲之处则在于,一个奖项就能轻易主导大众的取向,似乎奖励与名声成了评价一部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其中的盲目与浮躁,实在堪忧。(转到可悲,总领下面两段,注意过渡的方式)

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但难称文化大国,国民平均阅读量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令人汗颜。而这也恰好说明,国人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文化审美的欠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于是,他们走进纷繁芜杂的文学市场时,必然会手足无措,一脸茫然。当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时,奖励、名气便成了他们选择的依据,流行、风潮就成了他们选择的指南。这样盲目的选择,怎能让作品真正抵达他们的内心?怎能让他们真正得到文化精品的洗礼?(谈盲目,说原因,论危害,注意思路逻辑及与现实的联系)

中国文化自古讲求风雅,于是文学也就有了崇高的地位。但常有一种附庸风雅之人,怀一颗“媚雅”之心逡巡于书市,遍收名家之作,这诺奖作品,他们当然更会趋之若鹜。但这些作品的结局也只能是被他们藏于书房,作为一种门面的装点,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媚雅”,其实就是最不堪的庸俗,它是与风雅无关的。这种叶公好龙之举,正是当今浮躁世相的一种典型表现。这种浮躁,不仅消解了文学的意义,更会使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堕落,怎能不让人为之忧心?(说浮躁,说表现,析本质,谈危害,注意思维展开方式)

诺奖购书热,有喜亦有忧。何以解忧?我想还是要从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入手,当我们中国的国民平均阅读量能真正排在世界前列时,何愁国民的审美素养得不到提高?何愁国民的阅读心态不能端正?(想办法,要言不烦,收束思路)

君不见,“全民阅读“正在中华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我们应该坚信,不远的将来,中国这个文化古国,必能成为文化大国。(结尾,提起文章格调)

(全文从正反两方面展开思考,并且主次分明,中间过渡自然,段落内在逻辑清晰)

2、平面分析法

文章的主体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或析实质,或谈特征,或析原因,或谈问题,或论危害,或谈价值(意义)等,总之,要分析出三条,使文章形成并列式结构,这样的结构方式,在评论性文章中,仍然是最受老师青睐的。

【例文】

“热购”还需“冷”思考

(题目醒目,一“热”一“冷,对比鲜明)

综合金以舒、侯博文文章改写

诺奖一出,人们便蜂拥而上,将获奖者的作品抢购一空。在感叹诺贝尔奖的巨大影响力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问题。

(概述材料,引发思考,入题)

首先,它彰显了某些人判断力的缺失。

参照诺奖选择阅读对象,当然不能说错,但将诺奖当做唯一的选择标准时,这类人的判断力显然便出现了问题。一来,诺奖并不能涵盖全部优秀作家。艾柯、村上春树等未获诺奖的优秀作家比比皆是,而鲁迅也从未获得诺奖,难道他的作品应当不值一读?按图索骥,显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无知。二来,诺奖的评选总会滞后。无数大师都是在垂垂老矣之时才获得诺奖的垂青,纵天才绝伦如马尔克斯,也是在《百年孤独》出版若干年后才得到诺奖承认。只关注诺奖,必会错过无数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做法岂不是弱智?

(问题分析一,注意两个角度的展开,同时也要注意加到“购书热“上,不能只谈诺奖)

其次,它反映了人们阅读心态的浮躁。诺奖的权威性当然不容置疑,但当它成为我们唯一的阅读风向标时,只能说我们的阅读心态出现了问题。也许是世界的喧嚣扰动了我们的内心,浮躁和功利也成为当下的主流。试看,多少人的抢购只是一种盲目从众,以使自己在风潮之中显得并不落伍;多少人的抢购又只是为了炫耀和攀比,在代偿心理的驱使下获得一些可怜的“文化自信”。这就好像一幕幕滑稽戏,不仅无助于文学价值的提升,反而锈饰了我们连接文化本体的精神之锚,可不悲哉?

(问题分析二,注意语言形式的与众不同)再者,它无助于形成真正的阅读风尚。

诺贝尔奖引发的购书风潮,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披着文学外衣的追星潮,它将会如昙花一现,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真正形成阅读风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并无大益。在网络传媒日益发达,微信、朋友圈盛行的当下,一则获奖的消息便足以唤起一批又一批“阅读追星族”的热情,但他们能不能算做读书人,实在应该画个问号。也许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阅读,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有廓清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次热购才会有其积极意义,一种真正的阅读风尚才能形成。

(问题分析三,注意逻辑和思路的展开)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个人如此,整个社会的面目也是如此。可以说,一个不会读书的人,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人;一个不会读书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民族。

(以论危害做收束,注意引用和语言)

所幸的是,在这热购中,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毕竟越来越多了,我们大可相信,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我们的社会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读书种子”。

(结尾,将文章的基调升上去,不要谈问题太悲观)

(全文采用并列结构,并将观点独立成段,以突出之,这样更清晰)

3、综合分析法

从两个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按照认知逻辑安排全文结构与层次,开成层层深入的思维与结构形式,析原因(或本质)——论危害——想办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例文】

热购还需静读

(题目,抓住购与读,热与静,对比鲜明,观点明确)

据李彧白文章改写

诺奖一出,人们闻风而动,获奖者的著作迅速售罄。热购之余,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以追逐潮流为目的的购书是无益的,热购还需要静读。

(简述材料,表明观点态度,简洁有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这种“热购”是有其意义的,在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能手捧一卷名著,与名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实是不易。不管读者能否真正品味出字里行间的奥妙,这种主动向文学靠拢,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正面说意义)

但,我们必须看到另一面,另一些人。买书者虽多,读书者未必这么多,其中更不乏在虚荣心的从众心理支配下的盲目的“跟风者”。购书,只是他们显示自己品位的方式;名著,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炫耀的谈资。这样一种浮躁的心态,怎能让他们去静心品读,怎么能让阅读触及他们的灵魂?(反面说问题)

(以上两段,辩证分析,说意义,谈问题,思维全面、严密)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设若你的心是一座火山,你又怎能希望玫瑰在你掌中绽放?”的确,心态浮躁,则书香难觅。那些以装点门面为目的的“热购者”,永远触碰不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的静美,理解不了马尔克斯跨越百年的孤独与沧桑,感悟不了海子诗歌中那绝望的深情。于是他们的精神会越来越贫血,他们的灵魂会越来越苍白。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也将变为喧嚣而浮躁的“名利场”,最终走向堕落。

(深入分析论危害,从个人到社会,层次清楚,注意排比性举例,全文一大亮点)是的,我们不反对热购,但我们更需要静心的读者,更需要让人心静的社会。要有这样的读者,需要他们有高雅的情趣和格调,需要他们有人文的精神与情怀,当他们对阅读怀有一种神圣与敬畏之感时,他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领会书中的真谛。要有这样的社会,需要有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环境氛围,需要一批真正为民族未来而奉献的文化工作者,当这些条件具备时,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处处飘溢书香。我们深知,这是一个个人与社会相辅相成的艰苦的过程,但我们坚信,有了我们的共同努力,“购书热”一定会转变为“读书热”、“文化热”。

(联系现实想办法,仍然是从个人到社会,层次清楚)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写道:“我还是无法忘记自己的初心,尽管它是那么沉重,有时又那么黑暗。”这位诺奖“陪跑者”永远怀有一颗深静的心。那么就让我们也成为他的“陪跑者”吧,宁静致远,将热购变为静读。

(结尾,照应题目,注意引用和呼告)

4、驳论法

事件或现象总是会有正反两面的意见,我们可以选择相反的观点做为靶子,用驳论的方法来增加论述的力量。但这种手法往往不用于全篇,而只是用于文章中的某个局部,与其它的论述方法综合运用。

【例文】

热购,无可厚非

(题目表明态度,简洁明了,有力度)

据王雪莹作文改写

中国人好像有一种“诺贝尔奖”情结,尤其是文学奖,无论是谁获得,他的作品都会引丰收一波争购狂潮。四年前的莫言如此,今年的鲍勃˙迪伦也是如此。(简述材料)

有人对此现象颇有非议,但我认为,这样的热购无可厚非。(表明态度,过渡到下文,简洁干脆)

首先,类似的名人效应并不鲜见,并不是诺奖获得者的专利。杨绛先生去世后,人们又捧起了《我们仨》,阎肃老人去世后,人们又唱起了《红梅赞》;易中天火了,人们争相品三国,阿里巴巴成功了,人们争相读马云。这其实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它是对逝者的怀念,是对成功者的尊敬。既如此,那诺奖引起的读书热又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原因一,同类现象类比,这是分析原因的一种办法,并且显得材料丰富)

其次,这种诺奖效应有益无害。你看,这样的购书热,既不会败坏社会风气,又不会引发社会动荡,反而会让人们关注经典,关注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何乐而不为?毕竟,人们疯购的不是毒品,而是名家的作品,是给人智慧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使人的精神得以充实和升华,还可以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我们该为其“火上浇油”,使其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才是,为什么要提出什么非议呢?(原因二,说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常见的原因分析法)

(以上两段为主体的第一部分,说原因)

有的批评者说,诺奖引发的购书热,只是人们迷信权威、盲目从众的表现。人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作家,甚至以前根本就未闻其名,更别说去读他的书了,所以,人们抢购的仅是诺贝尔奖的虚名而已,并无多大益处。(立反面观点,树靶子)

他们的话不假,就拿今年来说,大多数抢购者真的对鲍勃˙迪伦不甚了解,就是因为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欣然购买。但这真的就无益吗?我看未必。就算他们是跟风,是盲从吧,但这不正好激发了人们对于一个优秀作家的好奇与热情吗?即便他们对于作者不了解,但在这跟风阅读的过程中,他们最起码可以有所了解,这也是收获啊。也许有人无法与作家产生共鸣,但看看不一样的作品,了解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也算是开卷有益吗?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人,通过阅读真正得到了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怎能说无益呢?(一驳,抓漏洞,分三层驳之)

想起前一段朋友的阅读故事。他们有的在读完杨绛的作品后感叹:他们仨,终于在天堂团聚了。他们有的在自己的空间里晒自己阅读莫言的脚印,他精彩的感悟,引得许多好友点赞。这不正是人们开始阅读与思考的表现吗?(二驳,联现实,说收获)

(以上为驳论,为主体的第二部分)一边感叹“向学之风、读书之风泯然矣”,一边却对这图书热购风大泼冷水,横加指责,实在让人不懂。还是劝某些人一句:与其阴阳气,何如“煽风点火”?(收束,指出应当如何)

最后,还是要再说一遍:热购,无可厚非!(结尾,强化并照应题目和开头)

(当我们思路受限,觉得无法展开时,加一段驳论,你是不是会觉豁然开朗,文思如涌呢?)

附:整理中的没用上,但很精彩的材料:

1、几个优秀题目: 热购何如热读 理性对待购书热 热购有何不可 购书热的冷思考 从热购走向热读

2、两个典型材料:

(1)调查显示,中国2016年的人均阅读量只有4本,排名世界100名之后;地铁里每5个人中有4个人拿着手机。

(2)近日北上广三地发起的“地铁丢书”活动,意在效仿艾玛˙沃森在伦敦进行的藏书大战,令人尴尬的是,伦敦市民积极参与,营造出全民阅读的效果,北京市的近一万本书却被置之不理,无人问津。

(3)莫言对一个小女孩说,我的作品不适合你现在读,等你长大后读才好。

3、三段精彩语言

(1)人们买的根本不是一本好书,而是一个效应;人们看的根本不是一本好书,而是一个热点;人们关注的不是一个歌手,而是一个诺奖得主。

(2)商业的喧嚣会污染文学的纯洁性,会埋没文学真正触及灵魂的声音。

(3)背后的浮躁心态,是个人的悲哀,是作者的悲哀,是文艺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集体病症。

4、一些名言名句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狄更斯 历史会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林贤治

当文化成为滑稽戏,这种文化也就要灭亡了——赫胥黎 一本书是一个作者创造的世界——屠格涅夫

我愿意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甚至变得贪得无厌。——奥斯特洛夫斯基 没有理性的热情,就像一条随波逐流的船——詹姆斯˙乔伊斯 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萨特

第五篇:“一事一理”型记叙文(教师版)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

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一事一理”型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并能学以致用,写“一事一理”型记叙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考点透视】

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在阅卷工作结束后,专家学者们总是会慨叹优秀的记叙文少之又少,下一届考生在购买翻阅上一届考生的优秀考场作文时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记叙文成为广大考生考场作文的第二甚至是第三选择呢?对于那些议论文基础同样薄弱的学生,我们还能否可以依靠记叙文获得高考的生存资格?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们就对“一事一理”型记叙文中进行彻底的揭秘和解剖。希望通过范文的学习,使我们对“一事一理”型记叙文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学以致用。

【解题方略】

一、道具——让我们的故事更紧凑

父亲的洗发水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

其实,父亲早在一个月前就写信给我,信重复了“不要节省,饭要吃饱,衣要穿暖”等五年来一贯的内容之后,末尾加了一句“过年了,早点儿回来”。

可我学业实在太繁重,没时间——不,这只是借口,事实上我潜意识里已经不太想回家了。在上海求学的时间长,有时候觉得上海和家乡简直就是正反两个“命题”:在上海我喝自来水、用“海飞丝”洗头发、和同学高谈阔论、看各种各样的精彩影视节目……可是,在家乡我只能喝又黄又苦的井水、用碱粉洗头、和儿时的伙伴相对无言、看14 英寸 黑白电视机中寥寥无几的电视节目…… 但生活总还是生活,家乡也总还是家乡,每年的春节我还是要从一个“命题”到另一个“命题”的。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都洗头发,父亲又要去拿碱粉,被我拦住了:“爹,你不是买了洗发水了吗?” 父亲愣了一下,才想起来:“瞧我这记性!” 洗完头发,父亲竖起大拇指:“这洋玩艺儿洗完了,就是舒服。” 我也洗了头发,可觉得有点不对劲,仔细看看瓶子的包装,我知道了让儿子别花冤枉钱的父亲,这次自己却的的确确花了冤枉钱:“海飞丝”是假的。但为了不让父亲

心疼那二十几块钱,我没有告诉他。

正月初十,我有些事,就提前向另一个“命题”转移了。临行前,按照家乡的传统习俗,父亲点燃一串长长的鞭炮,母亲则红着眼圈,依依不舍地问我:“放暑假还回来吗?”

我小心翼翼地回答:“暑假要搞社会实践,可能……可能没时间回来。”“不能回来就算了,学业要紧。”母亲说着从围裙里拿出了那瓶“海飞丝”,“本来这洗发水,你爹买来留着给你寒假和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就带到上海去吧。”

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转头就走了,走出去老远,才敢回过头去,鞭炮还在炸响,泪眼蒙眬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一片永恒的召唤。

【分析】 家洗发水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1.假洗发水承载真情感

身:离家——回家——离家

心:也离——未回——皈依

2.假的海飞丝——实用价值:趋近于零

情感价值:飙升

正如唐诗宋词一样,我们任何复杂的情感都可以寄托在一定的意象上。学会选择恰当的道具是一事一理记叙文的基本功。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道具

二、点题——让我们的故事有价值

勇于放下(学生习作)

那年,凭着对高中新生活的激情,一进校便当上校文学社团的社长。

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疲于应付,想把社团发扬光大的宏伟志向一下子被冲的烟消云散。从取稿到审稿,送给老师进行二审,打印出来进行校对,一系列的任务仿佛一个人做了,社员难召齐,场地难安排,一堆的问题搞得我焦头难额,说实话,真有放弃的冲动。但真要把这些事交给社员做,我还是不敢,看着他们一个个不上心的样子,实在是很难交付。所以,我多想把自己撕成两个人,一个应付学业,一个忙于活动。

父亲看出了我的异常,问我怎么了,我如实相告,语气里带了种种不满,父亲笑了笑未知可否。

星期天的下午,父亲正巧也在家,他翻出一套很久没穿的休闲装旅游鞋,说“女儿,我们去爬老城墙吧。”带了一包东西让我背着,且再三申明不许我打开看。包很沉,不过还好我年轻。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们就步行出发了,家离老城墙还是很远的,觉得肩上的东西愈发的重起来,爬起老城墙,似乎都没什么支撑的力

气了,口渴、疲劳更让我这个难得锻炼一次的人难以忍受。

“把包打开吧!”父亲看着我的表情,淡淡地说。

好奇的我立即打开,原来是两瓶大号装的盐汽水,它们折磨了我一路。三下五除二我便和父亲各自喝了一大瓶,看看古城墙下的风景,休息了一会。父亲拍拍屁股,说我们原路返回吧。

同样的步行回家,因为肩上没有了重负,所以我们走得很轻松。

“你是社长,理应多担一些,然而你把一切都放在肩头,当然很累。”父亲看着轻快的我,淡淡地继续说道,“勇于放下一部分,学会信任你的成员,合理分工,你能做到的,对么?”父亲循循善诱,他的金玉良言也徐徐进入我的耳朵。

勇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父亲的一席话堵住了我对生活喋喋不休的抱怨。

我试着转移自己的重荷,按计划分配任务,你去取稿,你筛选优秀的稿件,你负责录入排版,你负责校对……

果然不出父亲所料,在我勇于放下一些之后,社员们也变得更加充实,他们不再是空头挂名,每个人都认真地完成了所分配的任务。

“完成了!”“搞定!”“OK!”

一群人围在印刷室里,看着亲自参与的杂志出版,大家都笑了。

父亲说的没错,勇于放下,活得自在。

【分析】要想依靠一件小事说清一个大道理,在小事叙述结束一定不能忘记点题。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结尾处从普通故事中提存、升华,简洁干脆地点题。

三、细节——让我们的故事有看头

这也是一种美丽(学生习作)

“你,就是你,把贴在墙上的传单给撕下来。”不远处那个身处材魁梧,肩戴红臂章的人喝道。

捧着一叠传单正准备离开的我顿时一惊,众目睽睽之下,只好悻悻的把刚贴在墙上的传单又撕了下来。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戴个红臂章吗?”我愤愤的转身走开,临行前当然不忘狠狠的白他一眼。一拐弯,刚好看见他正用力的撕着墙上的传单。

我心里余恨未消,记下了他冰冷的目光。

星期天,我出门去找同学,路上刚好经过那堵墙。我不屑的向墙边瞟了一眼,那个肩戴红臂章的人果然又在用力的撕着满墙 的传单。要知道那些贴在墙上的传单显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撕下来的,有的还要花好一番功夫。看着满墙的传单,我得意地笑了笑。

傍晚的时侯,我托着疲惫的身体慢悠悠的往家走。离很远就看到那堵墙边的人影还在撕着传单。等我走的稍近些却发现他忽然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出神的看着墙上。我沿着他的视线看去,是一张已经快被撕下来的传单,在风中无力的抖动,好像在祈求他放过自己一般。呼,又是一阵风吹过,那张传单终是不经风吹,从墙上滑了下来。他一个激灵,连忙追上这传单,从地上捡起来又拍拍像是怕弄脏了一样。回到刚才的位置,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圈胶带。小心翼翼的又把传单贴回了墙上,看了很长时间,用手拍了拍才转身继续工作。

我揉了揉眼睛,仿拂刚才看错了一般。这个冷面人居然放过了一张传单,还亲自贴紧了它。我掐了掐自己,确信不是在做梦后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去。等到他转过身子到对面时,我连忙冲上前去,空荡荡的墙面上只有那一张传单被贴的很紧,再大的风也不能吹动它的一角。

我抬头看向那张传单,“寻母启示”四个大字顿时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愣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再转身看去,他仍在用力的撕着其他传单,冰冷的眼神里却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美丽。

墙边仍然人来人往,他也依旧戴着红臂章在撕传单,但却少了一个嘲讽他的人,因为我知道他也有一种美丽的一面。

【分析】细节是一事一理型记叙文的生命力和得分点,没有细节描写,我们的故事便会黯然失色,文中小作者对“红臂章”的观察细致入微,且用心感悟,所以描写起来才生动形象。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细节

四、蓄势——让我们的叙事有张力

做好手上的事(学生习作)

“没办法活了,你就不能替自己的家人考虑考虑。”老张的妻子坐在床上呜呜的哭着。

老张心很烦,将灯关了。老张根本睡不着,事情发生在上个月。老张是工地上的一个小头儿,因为施工现场没有保护措施,他手下的小李昨天从四楼摔下来,瘫痪了。老板太黑了,四千元钱把小李打发了。老张准备以小头儿的身份,用罢工的方式,逼迫老板赔钱。

但今天,妻子死活不许。再过几天就到年底了,老板们都是在年底才发工资的。家中的房子已经漏雨了,老张正准备这回拿到工资将房子翻新一下。如果老张这回惹恼了老板,不仅可能卷

铺盖走人,这一年的工资也可能泡汤了。

看着旁边熟睡的女儿,大大的耳朵,皮肤很白,大拇指放在嘴里,可爱极了。宝贝已经上二年级了,最近书包坏了,鞋子也该换一双了,就等工资一拿,就可以给她一个惊喜了。

老张深深的吐了一条长长的烟雾,仍记得老父亲曾记对他的告诫:“自己做好自己手上的事,不该你管的就千万别管。”是的,就因为平时老张坚守这条信条,少一事是一事,所以工作顺利,还被弟兄们推荐为小组长。

老张已经做好了决定。

第二天,老张来到了工地。工友们本以为他能带领他们集体罢工,但老张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大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吧,做好手上的事,过年拿工资回家好交代。小李的事我们管不了!”

工友们一片哗然,一个人大声喊道:“做好手上的事,那下一次不是你就是俺。又得不到补偿金,下半生不就毁了。”

“是呀,是呀。小李这件事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十月的雪已经积了一地。大家好像感觉不到寒冷一样,只是将目光都集中在老张的身上。

老张不停地来回踱着步子。他仿佛看到小李躺在床上,一脸迷茫,一脸无奈,他的妻儿不停的以泪洗面。

雪打在他脸上,工友们的热心融化了他冰冷的心。踱着步子的老张步伐在不断地加快,脸色越来越红。忽然,他大喊:“兄弟们,小李的事现在就是我们手上的事,为了他,拼了。”他们一同肩并肩向老板办公室大步走去……

【分析】本文有很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蓄势”本领高强:老张能做出最终的决定真的很不易——作为丈夫,面临着家庭的生存压力和妻子的叨咕;作为儿子,面对着父亲的遗言(谆谆告诫);作为父亲,面对着女儿的简单的生活需求。而这一切与自己的最终决定是违背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蓄势,老张的决定还有价值吗?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蓄势

五、对比——让我们的主题更突出

破 例(学生习作)

石阶上夜色如水,白云镶着银边的月光,敲打着光滑的青石街面,“叮叮咚咚”地如同泉水流淌过一般。

转而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宁静小镇夜晚苍凉的静谧,“咚咚咚”又是几声沉重的敲打在木门上的声音。“孙大夫,孙大夫,快来啊。我家这伢儿不知怎的了,今儿个刚睡下便发起了高热,还请您行行好,快开开门吧。”门外女人的声音已明显带了哭腔。不

登时,门内便传来些许窸窸窣窣的声音,接着便是木板门栓与铁锁的摩擦声,“孙大夫……”女人刚欲开口,一个沙哑的声音便打断了她,“莫说了,我都知晓了,大晚上的,看在伢儿的份上,暂且破这一次例吧。”

原本被暗黑笼罩的小镇里,便有了一盏豆点大小的灯烛在摇曳。

孙大夫这个人有很多规矩,这是小镇人都知晓的。平日里,孙大夫便端坐在“悬壶济世”的那块大匾下望闻问切。虽然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身形也开始略显佝偻。但那双眼睛却清澈地如同一汪湖泊。也正是因为那双眼睛,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精神许多。但凡是来看病的人听到的最多的,莫过于“破例”这二字了。“今儿个我破例跟你多加了味中药”,“今儿个,破例,再给您一剂”……诸如此类。

小镇上没人知道孙大夫的“例”是什么,但又好像全都知道一样,遵循着孙大夫的伪例。

今日药局门口又熙熙攘攘了,聚了很多人,中间躺着个用竹轿抬过来并还在哼唧的人。“怎么了?”“钱掌柜家的小儿子摔了个跟头,好像胳膊脱臼了。”“啧啧,这父子两个,一个贪一个横,平日里欺横霸市惯了,终于有报应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不多时孙大夫晃悠晃悠地托着一嘴紫砂茶壶出来了,人群慢慢敞开了一条道。走到当中,孙大夫斜睥了一眼躺在地上的人,嘬了一口茶缓缓地说:“这两天照例闭馆三天。”说罢又慢慢踱回店里,任凭地上的人呼天抢地。

后来,任凭钱掌柜又是求情又是送药材,孙大夫就是不为所动。镇里的人看着钱掌柜每天风风火火提着一堆东西进了药局,又垂头丧气地回去,心里无不暗暗叫好。再后来,那小儿子的胳膊还是接上了。不过却也是结结实实的疼了三天三夜,每天鬼哭狼嚎,一时间成了镇里人茶余饭后的消遣。

孙大夫的“例”依旧没人知道。只是又是一夜月明星稀,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分析】

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孙大夫对待的不同病人的态度进行对比,在这样的对比中,将孙大夫的人物形象塑造立体化。

在一事一理型记叙文中可使用的对比包含两种:①甲乙双方对比②甲自身前后对比。本文用的就是第二种。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对比

六、虚实——让我们的主题有深度

守住自己的宝(学生习作)

那双棉拖鞋是我的宝,我的宝就是那双棉拖鞋。

寝室里,大家都在泡脚,热水的温度从脚往上蔓延,暖暖的。“咦,你还穿着那么老的手工鞋啊。”室友坐在床沿,边泡脚边问我,全寝室的焦点聚集在我的一双棉拖鞋上。

我低着头,向他们的拖鞋瞥了一眼。都是市场上质量上层拖鞋,除了颜色有差异而已。我看着自己那针线不整,颜色老土的手制拖鞋,心中有难以名状的不快。室外的照明灯今晚格外耀眼,晃得我都难以入睡。自进入这座大城市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尽管身着校服,可还是怕被别人一眼就辨认出是外地人,农村人;说了十几年的方言也瞬间被不习惯的普通话所替代。尽管那么拗口。一直以为自己掩饰的还不错,可一双拖鞋就将我的底掀了个底朝天。

妈妈,我之前就告诉你我不需要你手工的东西,可你却像做宝似的,硬是熬了一夜为我赶制。你错了,它虽然很暖脚,却凉了我的心,这怎么能成为我的宝?

那晚的夜特别长,长的让我想了一遍又一遍拖鞋的问题。后来几天,我刻意最后一个回寝室,最后一个洗脚,为的使他们能够无暇注意到我的那双拖鞋。

周末,我的床下换了双新拖鞋。旭荣牌的。我带着愉悦的心情把那双面棉拖鞋用袋子装好,毫不犹豫地将它搁置在箱子底部,我看了棉拖鞋最后一眼,合上箱子,扣上锁。

晚上,整个寝室被水汽笼罩着,我刻意先于其他人洗完脚,穿上那双崭新的拖鞋。“哒吧,哒吧。”不仅穿着舒服,踏着地板的声音都那么有节奏,得意而忘形。我一不留神,已经摔坐在地下。疼,酸像一下子被唤醒一般,从腿部传来。我回过神,看见那双已滑出脚,底部针线已近散了的新拖鞋,突然脑海里浮现了妈妈吃力的一针一线。“旭荣”这两个烫金的字在室外光线的反射下显得那样刺眼,是的,那分明就是“虚荣”。的确,我德才兼优,没有什么不如别人的,可却在虚荣的膨胀下一步步迷失自我。我要守住自己的不卑不亢的宝,坦然地做自己。我转身打开箱子,郑重地拿出那双棉拖鞋,周围空气一片清新。【分析】

文章中被守住的“宝”是坦然做自己的精神,但是文章借用了一个很好的道具——棉拖鞋,这个“宝贝”,这样的虚实结合让文章的主题有深度。这种虚实相生、虚实转化的方法在比喻性作文题很实用,如《人与路》、《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隐形的翅膀》、《世界因你而精彩》、《人生的作业》等等

一事一理型记叙文必杀技——虚实相生

【课后巩固】

(201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下载一事一感悟的写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事一感悟的写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事一结标准[优秀范文5篇]

    一事一结标准模板(一律要求为word文档) XX活动总结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具体到报告厅或教室) 五、举办单位: 六、活动参与对象: 七、前期准备:......

    学习心得感悟一

    心得感悟一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我的感悟是: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目标作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否则,师生双方就像在黑暗中走路,......

    颁奖词写法一新闻标题[推荐五篇]

    一、什么是颁奖词 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通过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感悟(简短)[五篇材料]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感悟(简短)这是一部影片,它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是否在影片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影子?我们是否从影片中找到了某些力量?是的,不是因......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心得汇总_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感悟范文合集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

    一)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

    一)入党申请书的基本写法 根据党章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

    一辩稿的大致写法[精选5篇]

    一辩稿的大致写法 一辩担任的职责是为本方开篇立论,奠定辩论的基调,即:“立论—提出论点—填充论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一辩如同其他辩位一样,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本方......

    公文培训一:常用公文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公文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一、常用上行文种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公务文书中的上行文,从单一角度看,主要是“报告”“请示”两个文种。“意见”这个文种,是一个具有多重行文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