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心得
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安全检测技术实验》这门课程是安全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安全检测技术和安全检测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特点及选用范围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在安全检测方面人类感官功能的延拓。它涉及到物理学、电子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等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安全十分重要,所以安全检测技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随着人们对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化,安全检测技术必将会有长足的发展,必将为安全工作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条件和手段,而《安全检测技术实验》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掌握这些技术。
地质雷达作为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以其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快速经济、灵活方便、剖面直观、实时图象显示等优点,备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地质雷达是安全检测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也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浅层工程地质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在界面上的反射探测有关目的物。地质雷达可用于基岩探测、滑坡预测、堤坝隐患探测、溶洞和裂隙探测、隧道开挖撑子面前的地质灾害预测、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地基及质量检测、水底沉积和埋藏物探测、地下埋藏物(金属和非金属管线,桩基)探测、污染区划界、管道漏水及漏气探测等。
通过对公路检测图谱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路基密实度或缺陷主要根据雷达反射波的同相轴连续性进行评价。若同相轴平直、规则并连续,表明介质均一性、密实度较好;反之,若同相轴出现弯曲、错断、分叉和紊乱等不连续特征,则表明介质均一性、密实度较差,并伴随沉陷现象。
管线的种类繁多,其波场特征也表现各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射同相轴呈向上凸起的弧形,顶部反射振幅最强,弧形两端点反射振幅最弱,它们的差异性表现在:(1)由于金属管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大,导电率极强,衰减极大,则金属管顶部反射会出现极性反转,无底部反射。而非金属管的介电常数均低,导电率小,衰减小,顶部反射极性正常,管底部反射同相轴明显。(2)对非金属管而言,管内流动的物质不同,管线的波形特征不同,当管线内部充水时,在水界面发生极性反转,来自管底的反射需较大的旅行时间。
地质雷达具有分辨能力强、观测效率高、信息量大等优点, 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作为新计术, 也有其缺陷。对地质雷达利用的重点应放在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上,在进行资料解释时应结合地质、钻探和其它资料,并注重不断积累经验;同时采用多种探测手段, 将不同探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 提高对雷达图像的解释能力。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在岩石性能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岩石工程中,岩石强度的获取通常是现场采样,然后通过室内岩石试验求得,但是通过采样得到的岩石试件,相当于卸去了围压,对岩样产生很大的扰动,由此获得的岩样与其原状应力相比仍存在很大的误差。而超声波测试技术正由于其扰动很小,相对于实际工程来说,可以忽略,再加上其测试方便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岩石中的超声波的速度取决于其矿物成分和孔隙充填物的弹性。矿物中波的传播速度与矿物的密度有关,对于主要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等,波速一般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对于金属矿物和天然金属,波速一般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岩石密度和孔隙率是影响岩石破坏强度和纵波速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孔隙率越大,岩石的强度越小、塑性变形和渗透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同时岩石中由于孔隙的存在,使之更容易遭受各种风化作用,导致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一步恶化。对于可溶性岩石来说,孔隙率大,可以增强岩体中地下水的循环与联系,是岩溶更加发育,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并增强其透水性。
超声波纵波速度对应力比较敏感。通过实验表明 ,岩石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中轴向和横向纵波速度在压密过程中均随荷载增加而增加;在压密过程结束后轴向波速增加缓慢,而横向波速基本保持恒定;在裂纹扩展阶段,轴向波速变化微弱,横向波速随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在岩石接近破坏时,轴向波速有轻微的下降,但横向波速却剧烈下降。由此可见,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岩石纵波速度能够反映出岩石中裂隙变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质。也就是说,超声波纵波速度对应力非常敏感,也就是说岩石密度与波纵波速度有着正比关系。
在工程爆破施工中, 会产生因爆破作用引起的振动、空气冲击波、噪音、有毒气体及露天爆破引起的飞石等爆破危害。爆破振动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危害, 它会对爆破点周围的建(构)筑物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爆破工程地震安全评估监测设备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 MINI-SEISMOGRAPHS(微型地震数字记录仪)产 地:美国
关 键 词:振动速度 振动加速度 噪声 地震记录仪
应 用:建筑振动安全,工业生产、矿工开采、施工建设的振动噪声影响环评,爆炸振动冲击安全监测,噪声影响监控及回放等 标准配置:Mini-Seis地震记录仪一台,加速度计,噪声传感器各一支,仪器箱一个,数据线及电缆线一条 ② Mini-Blast I 型爆破测振仪 产 地:中国·重庆
关 键 词:振动速度 安规测试 安全规程 独立运行
标准配置:Mini-Blast I 爆破测振仪壹台,三分量振动速度传感器,专用分析软件一套,专用仪器箱一只,联机电缆一条 ③ Mini-Blast II 型爆破冲击仪 产 地:中国·重庆
关 键 词:空气冲击波 水下冲击波 超压测试 安规测试 标准配置:Mini-Blast II 爆破冲击仪壹台,冲击波传感器两支,专用分析软件一套,专用仪器箱一只,联机电缆一条 ④ ZS30R 型智能噪声仪 产 地:中国·重庆
关 键 词:噪声测量 分贝测量 噪音监测 噪声计
标准配置:ZS30R 型智能噪声仪壹台,专用分析软件一套,专用仪器箱一只,联机电缆一条
由爆破破山机理可知, 岩石爆破 是一个炸药能量释放、传递和作功的过程, 这个过程非常短暂, 只有几十微秒。在这个短暂的时间中, 炸药在岩石中爆炸,爆轰作用形成的应力波和高温高压气体, 由药包中心即爆炸中心向周围作功和传播, 在药包周围形成的压缩粉碎区、破裂区和震动区, 亦称为近区、中区和远区, 其大小与炸药能量的大小、岩石可爆性的难易和炸药在岩体内的相对位置有关。在近区内,震动速度下降很快, 爆破近区速度的衰减异常迅速, 对应于爆破地震近区;过渡区内,震动速度下降变慢,对应着中距离区域, 该区内速度的衰减由快变慢;在远区 ,震动速度下降非常缓慢,表明在爆破远区,速度的衰减非常缓慢。
根据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工程爆破实践,可以采用以下多项措施和技术降低爆破地震的强度。
⑴ 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①选择适当的爆破作用指数 ②孔网参数要合理 ③取合适的单位炸药消耗量 ④控制一次爆破炸药量 ⑵ 采用微差技术: ①微差起爆 ②按地震效应最小的原则确定微差时间
⑶ 改善爆破条件: ①选用低爆速、低威力的炸药 ②创造良好的自由空间 ③调整爆破传爆方向 ④利用自然条件爆破 爆破振动是无法回避的危害之一, 工程爆破地震效应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影响因素较多。这要求在工程爆破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必须全面了解爆破振动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并根据具体的工程爆破实际情况, 采取一定的措施, 就可以降低工程爆破振动的影响, 使工程爆破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从而实现爆破目的。
当今,人们对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生活中蔬菜、水果和家庭装修、装饰等方面的污染已有一定认识并引起重视,但对环境污染中另一大害,电磁波辐射特别是手机使用中所射放出的电磁波,能损害脑细胞,影响免疫功能,导致“亚健康”的发生与发展,知者甚少。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调查显示,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热作用、非热作用、刺激作用和累积作用等不良影响,能直接和间接地引起各种疾病和基因的病变。长期生存在强烈电磁波辐射的环境中,可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的紊乱及血液化学成分的病理变化。国内专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论断,电磁波辐射环境的污染,导致T淋巴细胞的凋亡,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是“亚健康”的成因之一。
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检测仪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机刚接通的时候电磁波的强度是最大的。所以我们要避开手机打开和接听时电磁波辐射最强的瞬间,此时最好不要将手机贴近身体,特别是贴耳接听,避免离头部太近危害大脑组织。使用手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接听,降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这是很重要的措施。手机在开机状态下,尽量远离头部和躯体,更不要将手机放在上衣兜内,尤其不宜放在离心脏较近的左上衣兜内,男士切记不要将手机放在腰间离生殖系统太近之处,以免对泌尿生殖系统造成影响。手机充电时人体最好距离远些,30cm以外为宜,1m以上更好,开机状态下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入睡。
众所周知,放射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地质层中,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我们的身体对放射性的承受能力有一定限度,过度了则有可能引起不适和病变。所以说,放射性物质超过一定标准就一定会造成危害。研究证明,建筑装饰材料放射性超标,直接影响消费者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体内辐射与体外辐射:体内辐射主要来自于放射性辐射在空气中的衰变,而形成的一种放射性物质氡及其子体。氡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在作用于人体的同时会很快衰退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核素,进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统计资料表明,氡已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因此死亡的达5000~20000人,我国每年也约有50000人因氡及其子体致肺癌而死亡。另外,氡还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体外辐射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的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后产生一种生物效果,会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新购买的家具或刚装修的房子中大多数具有极强的放射性,所以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使用。
安全检测技术实验这门课程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安全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加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二篇:安全检测技术
生产安全关键技术:1.灾前抑制2.前兆检测
3.早期监测4.灾害扑救 安全检测:为获取工业危险源的状态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转化为
可观测的物理量
安全检测的任务:检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判
断其是否正常,进行安全预测和诊断,指导
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安全检测的目的: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预
防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设备管理维修方式的三个阶段:早期的事后
维修,定期的预防维修,正向的视情维修
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1.精确性(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2.稳定性3.静态输入输出
可靠性:在规定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内,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联动控制装置等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形式:1.区域报警系统2.集中报警系统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超声检测的优点:1.适应范围广2.不会对工件造成损伤3.只需从一侧接近被检测工件4.穿透力强,灵敏度高5.对确定内部各参量比其他方法有综合优势6.成本低,速度快,能快速自动检测7.仪器体积小,质量轻,现场使用方便8.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超声检测方法:1.脉冲反射法2.共振法3.穿透法4.接触法5.液浸法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射线通过被检测物质时,由于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发生吸收和散射而衰减 检测和转换装置保持原有产品技术性能的能力。
衡量可靠性指标:1.平均无故障时间2.可信
任概率3.故障率4.有效度
检测系统的现场保护:1.防爆问题2.防腐蚀
3.防爆措施:防冻防热4.1.防尘防震控制易爆气体 2.控制爆炸范围
3.接地目的:安全的需要,对信号电压的一个控制引爆源
基准电压的需要,静电屏蔽的需要,抑制干
扰噪声的需要
传感器的分类:1.按输入量分类2.按转化原
理3.按能量转换的方式4.按输出信号的形式
5.差动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比变极距型电容按输入和输出的特性
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一倍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压着一定的方向
施力使其变形,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
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外力去
掉是,恢复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在通有电流的金属板上加一匀强
磁场,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时,在他们
都垂直的两表面间出现电势差
传感器的选用指标:1.灵敏度2.响应特性3.线性范围4.稳定度5.精确度6.测量方式
温度的检测方法:接触式测温方法;非……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
度定律、标准电极定律、匀质导体定律
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是应用物体的热辐射能
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1.温度修正法2.冰浴法3.补偿电桥法4.补偿导线法
热电阻不需要温度补偿
黑体辐射定律:1.普朗克定律2.维恩位移定
律3.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辐射测温方法:1.亮度测温法2.比色3.全辐
射
流量的检测方法:1.节流差压法2.容积法3.速度法4.流体阻力法5.涡轮法6.卡门涡街法
7.差压式流量计原理:质量流量测量
节流装置取压方式:1.角接取压法2.法兰取
压法3.理论取压法4.径距取压法5.管接取压
法
最高允许浓度:人员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
质在长期分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
应超过的浓度值
测量气体的仪器类型:1.接触燃烧式气体传
感器2.热传导式3.半导体式
粉尘的检测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电集尘
法3.滤纸取样法4.扫描显微镜5.Β射线测尘
原理6.光电测尘原理
噪声的量度参数:1.声压和声压级2.声强和
声强级3.声功率和声功率级
火灾探测方法:1.空气离化探测方法2.热检
测法3.光电检测法4.光辐射和火焰辐射探
测方法5.可燃气体探测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火灾报射线检测的方法:1.照相法2.电离检测法3.荧光屏观察法4.电视观察法5.工业射线CT技术 红外检测:利用红外辐射原理对设备或材料及其他物体的表面进行检验和测量的专门技术,也是采集物体表面温度信息的一种手段 红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检测技术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确定和分析设备的红外辐射特性,早期发现故障并诊断其原因,确诊出设备的故障性质、部位和程度,进而预测故障发展趋势和设备寿命的一门技术 结构防爆仪表的防爆结构形式:隔爆型、防爆通风充气型、防爆充油型、防爆安全型、特殊防爆型 本质安全防爆的原理:严格按照爆炸性危险环境的划分,在电路设计和电器元件上给予特别考虑,从限制电路上的能量入手,采取各种方式限定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及电气参数,严格防止电气设备及电路出现危险火花和限制外部非安全能量窜入危险场所,从而确保在任何事故下只可能产生能量很小的安全火花,绝不会导致爆炸性危险环境中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或爆炸。实现本质安全的措施:1.合理选择原件的额定参数2.降低电源的容量3.机械隔离与电气隔离4.关键部位采用不出故障元件设计 安全检测和监控的一般步骤:1.数据采集2.信号处理3.故障检测4.安全决策5.安全对策 安全检测与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1.可靠性原则2.使用方便原则3.开放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5.短开发周期原则
第三篇:HBV准种检测及相关实验技术
HBV准种及相关检测实验技术
韩 军M201375681同济医院感染科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准种形式存在于宿主体内 HBV准种的变化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从准种角度了解进化特点以及准种与耐药发生的关系将有利于预测疗效克服耐药以及研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等 HBV准种的实验诊断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HBV准种的研究进展,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准种实验诊断方法的引入将对HBV准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实验诊断
准种(quasispecies)是由艾根(Eigen)首先提出用于描述同种生物遗传异质性的概念,它特指不同病毒种群间有一定基因序列差异即基因异质性(差异一般不超过核苷酸序列总长度2%~5%),但尚不构成病原体不同基因型或血清型的现象。自然状态下,准种通常由一种或几种主序列以及一系列变异序列组成,当选择压力平衡时可维持相对稳定。乙肝病毒(HBV)具有的准种特性可能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毒学因素。HBV准种概念的提出,为全面认识HBV提供了新的角度,使人们对HBV存在状态的认识产生了两个重要的飞跃:从单一病毒到病毒群的飞跃以及由静态到动态变化的飞跃。
1.HBV准种特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HBV准种具有以下特点: 1.HBV准种普遍存在于CHB患者体内。2.HBV准种指的是一个病毒群体而非单一的病毒,各病毒之间遗传同源又存在微小差异。3.HBV准种病毒间的微小差异可见于HBV全基因序列,以HBVC区S区核心启动子等免疫攻击主要靶位尤为多见。4.HBV存在cccDNA池和RC-DNA池(relaxed circular DNA)两个准种群。5.外界环境变化时HBV准种中的劣势病毒群可漂变为优势病毒群。6.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不会抑制HBV准种的形成,只会加速HBV的突变和进化。7.HBV准种与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癌的发生HBV免疫逃逸HBV耐药等密切相关。由于HBV准种的以上特点,人们
在近年来疾病转归耐药克服和更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研发中更加关注HBV准种现象。
2.HBV准种与临床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其中拉米夫定5年耐药率可达60%~70%[1],拉米夫定耐药后常采用联合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2],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基因型耐药率为1.2%,临床耐药率为0.8%[3]。HBV耐药除了与HBV RT区相关外,Chen等[4]还发现,HBVS C基因中决定T细胞和B细胞表位的核苷酸变化可导致耐药 Moriconi 等[5]指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产生的HBV准种现象会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疗效,并降低病毒对其他核苷酸类似物的敏感性 外界压力下,准种中的劣势病毒群不一定完全消亡由于基因漂变的作用,原有耐药株在补救治疗中成为劣势病毒群后仍有可能累积成优势病毒群[6]。在一些补救治疗或序贯疗法中,短时间内HBV野生株可替代耐药株成为优势株,但提高扩增效率仍可检测到耐药株,随着治疗的持续,原耐药株仍会被筛选出来,甚至会在原有耐药株基础上出现交叉耐药株和多重耐药株而导致治疗失败[7]。
虽然,HBV耐药是无法逆转的,但在耐药发生前能够预测 Pallier等[8]发现一些耐药性突变在发生病毒学突破前几个月就能检测出来,耐药性突变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而逐渐演化,最终转变为优势病毒群而导致治疗失败 有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4周时HBVRT区的准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的治疗疗效[9-10].HBV准种群中优势准种决定药物的敏感性,劣势准种储备耐药潜力[11],临床上若将HBV优势种群与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联系起来,将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因此,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对准种的动态监测相对于单纯的HBVDNA定量检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准种的动态监测打破了抗病毒治疗管理的常规思想,它可以早期预测抗病毒疗效,有效的准种动态监测和治疗干预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耐药株的积累 由于一些决定HBV T细胞B细胞表位的核苷酸变化也可导致耐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准种的动态监测不应仅局限于HBV RT区,对HBV基因全长的准种的动态监测似乎更为合理,而对准种的动态监测也主要包括准种的复杂度多样性以及进化率等方面.3.HBV准种常用实验诊断方法
当前,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准种检测方法对于克服HBV相关问题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直接测序法
该法是检测病毒突变的金标准,对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产
物进行直接序列分析,并与DNA序列进行对比 该方法检测结果可靠,但是费时费力费用高,尤其不适用于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反复多次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只有当序列改变的DNA比例超过HBVDNA的15%以上,测序才能够检测出来,不能准确地反映准种中优势与劣势种群的情况和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准种的进化模式。
3.2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PCR-SSCP)也可区分多个准种,可以根据条带数直接反映准种的复杂度,对于小片段(<300bp)的缺失突变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敏感性不高,稳定性也较差。
3.3 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
异源双链由于存在碱基不匹配区域,当异源双链中发生碱基错配时,DNA分子的双螺旋构象就会发生改变,在电泳时的移行速度就会发生改变 异源双链的同源性越高,泳动越快,反之则慢 ,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常用于基因亚型的测定,但该方法敏感性不高。
3.4 构象敏感凝胶电泳法
此方法是改进了的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法,它把SSCP和HMA两种方法集成在一张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了适量的温和变性剂从而增强异源双链分子的构象差异提高检出的敏感性 该法拥有SSCP和HMA两者的优点,比SSCP能够检出更大片段和提供更多的准种信息,比HMA更敏感[12]。
3.5 基因芯片技术
此方法是利用核苷酸杂交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成化并行化多样化微型化和自动化的基因检测技术,它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及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和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调整探针的类型和数量的特点,适合于准种的检测[13]。
3.6 质谱技术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分子或原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即可测出不同质荷比的谱线即质谱,通过质谱分析,可获得离子(分子或原子)的准确质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等信息 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多位小数,不会有两个一样的核素质量,也不会有另一核素质量整数倍的核素质量,质谱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准种分析[13]。
3.7 终点有限稀释PCR技术
将检测的DNA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进行多个PCR,当PCR阳性数占该稀释度PCR总数的25%或以下时,该浓度则称为终点浓度,在此浓度进行的PCR称为终点PCR,反映的是单个DNA分子进行的PCR 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单个分子分开扩增,减少错误率的同时能敏感检测出DNA的变异,可用于准种的检测[14]。
3.8 第二代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如Roche454GSFLXSolexa和SOLiD等)直接通过聚合酶或者连接酶进行体外合成测序,具有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Roche454GSFLX采用焦磷酸合成测序法的原理[15],将以往转化大肠埃希菌扩增质粒的过程用简单的体外PCR扩增法替代,每次运行能产生上100万条序列,平均读长能达到400nt,第400个碱基的准确度能达到99%,适合对未知基因组从头测序和一些细菌病毒基因组的研究 Solexa采用可逆终止子法[16],读长片段75~100bp,准确度高达99%,适合小片段如miRNA的研究,由于其被掺入核苷酸标记的荧光探针或终止基因切除不完全会导致测序信号发生衰减和相移,使得Solexa在测序长度上存在缺陷,检测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突变时容易出错 SOLiD法采用双碱基编码的原理[17],具有误差校正功能,读长25~50bp,准确度高达98%,适合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如单链核酸多态性的检测等,由于其测序片段过短,该技术的应用也不够广泛,第二代测序技术准确率低于传统测序技术,但Prosperi 等[18]指出,Roche454GSFLX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组合分析法,体外构建HBV准种的模拟值与真实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 语
HBV准种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由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准种的进化受多种因素影响,HBV的微小突变形式复杂多样,对HBV准种演变检测方法不够精确,这些因素阻碍了人们对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因此,加快认识HBV准种的特点,改进和创新准种检测方法实属必要。
参考文献:
[1]Lok AS,Lai CL,Leung N,et al. Long-term safety oflamivudine treatment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 Gastroenterology,2003,125(6):1714-1722.
[2]Yuen MF,Fung J,Wong DK,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rug resistance for anti
hepatitis B treatment[J]. Lancet Infect Dis,2009,9(4):256-264.
[3]Tenney DJ,Rose RE,Baldick CJ,et al. Long-term monitoring shows hepatitis B virus resistance to entecavir in nucleoside-nave patientsisrarethrough5years of therapy[J]. Hepatology,2009,49(5):1503-1514.
[4]Chen CH,Lee CM,Tung WC,et al. Evolution of full-length HBV sequencesi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sequential lamivudine and adefovir dipivoxil resistance[J]. JHepatol,2010,52(4):478-485.
[5]Moriconi F,Colombatto P,Coco B,et al. Emerg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quasispecies with lower susceptibility to nucleostide analogues during lamivudine treatment[J]. JAntimicrob Chemother,2007,60(2):341-349.
[6]Tang YZ,Liu L,Pan MM,et al.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full hepatitis B virus genome during sequential nucleos(t)ide analog therapy[J]. Antiviral Res,2011,90(3):116-125. [7]吴珍萍,韩涛,高英堂,等. 拉米夫定耐药后序贯治疗中HBV准种的演变[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8):779-785.
[8]Pallier C,Castera L,SoulierA,et al. Dynam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resistance to lamivudine[J]. JVirol,2006,80(2):643-653.
[9]Chen L,Zhang Q,Yu DM,et al. Early changes of hepatitis B virus quasispecies during lamivudine treatment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antiviral ecacy[J]. JHepatol,2009,50(5):895-905.
[10]Liu F,Chen L,Yu DM,et al.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hepatitis B virus quasispecies under different selective pressures: correlation with antiviral efficacy[J]. Gut,2011,60(9):1269-1277.
[11]刘霖,汤影子,俊刚,等.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序贯治疗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动力学[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6):423-427.
[12]刘霖,汤影子,王宇明,等. 构像敏感凝胶电泳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区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准种的初步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1):2102.
[13]汪维鹏,倪坤仪,周国华.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遗传,2006,28(1):117-126.
[14]Ramachandran S,Xia GL,Ganova-Raeva LM,et al. End-point limiting-dilution real-time PCR assay for evaluation ofhepatitis C virus Quasispecies in serum: performance under optimal and suboptimal conditions[J]. J VirolMethods,2008,151(2):217-224.
[15]Rothberg JM,Leamon J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454sequencing[J]. Nat Biotechnol,2008,26(10):1117-1124.
[16]Turcatti G,Romieu A,Fedurco M,et al. Anewclass of cleavable fluorescent nucleotidessynthesisandoptimizationasreversibleterminatorsforDNAsequencingbysynthesis[J]. NucleicAcidsRes,2008,36(4):e25.
[17]McKernan KJ,Peckham HE,Costa GL,et al. Sequence and structural variation in a human genome uncovered by short-read,massively parallel ligation sequencing using two-base encoding[J].Genome Res,2009,19(9):1527-1541.
[18]Prosperi MC,Prosperi L,Bruselles A,et al. Combinatorial analysis and algorithms for quasispecies reconstruction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J]. BMC Bioinformatics,2011,12:5.
第四篇:路基路面实验检测技术
判断题
1采用铺砂法测定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时,应直接采用量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错)2基层的平整度好坏会直接影响面层的平整度。(对)
3对于高速公路路面面层,当平整度代表值满足质量标准时,可的满分。(错)
4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筋混凝土路面,因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可不扣分。(对)5按规定,用5.4M的贝克曼梁测定路面弯沉时,应进行支点变形的修正。(错)6车载式颠簸累积仪减震性能越好,测得VBI值越大。(错)
7摆式仪测得摩擦摆值反印了路表潮湿、高速状态下的抗滑能力。(错)
8等距离连续测定的3M直尺法,一般采用测定值得标准差来表示平整程度。(对)
9系统误差表现为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试同一量时,出现误差的数值和正负符号有较明显的规律。(对)10三米直尺法可用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平整度检测验收。(错)11水泥混凝土面层竣工验收,抗滑特性检查可采用摆式测定。(错)
12根据建设项目的划分,有的挡土墙按分部工程评定,有的挡土墙按分项工程评定。(对)13路基路面弯沉应在最不利季节测定,否则应进行季节修正。(对)14摆式仪测定的是路面粗构造。(对)
15只有符合基本要求规定的工程,才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定。(对)16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只需检测上层厚度。(错)
17随机误差在实验中无法完全消除,因此,无法得到可靠的数据。(错)18标准偏差反应的是数据的绝对波动状况。(对)
19横向力系数是测试轮侧面测得的横向力与测试车重量之比。(错)
20检测路段的弯沉平均值小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得满分,否则为0分。(错)
21计算弯沉的代表值时,应将超过平均值2~~3倍标准偏差的弯沉特异值舍弃。并对弯沉过大的点,找出周围界限进行处理(错)
22对同意点进行弯沉检测时,采用5.4M的弯沉仪测得的弯沉值有可能比3.6M测得的小(错)23对同一测点采用承载板法和贝克曼梁法测得的土基模量一般是不一致的(错)24回弹模量反应了材料的弹性特性(对)
25当检测次数N较小时,如果某数据用肖维特法判别,可以舍去,用拉依达法判别一定舍去(错)26如果弯沉的代表值取为平均值,则表示保证率或置信度为50%(对)27当路面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值代表值容许值时,厚度指标评为0分(错)28随机抽样的目的是为了使样本的特性反应总体的性质(对)
29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筋混凝土路面,因收缩产生的裂缝,不应扣分(错)30落锤式弯沉仪测定的是动态总弯沉(对)
31当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用弯沉仪测得沥青路面的弯沉值随气温的增高而增长(对)32土方路基的质量标准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两挡设定(对)33各个结构的平整情况将反应到路面表面,因此应逐层控制(对)34级配碎石基层交工验收时,既要检验压实度,还应检验固体提及率(对)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摩擦系数应在竣工后的第1个夏季测定(√)36弯沉质量评定的合格标准为弯沉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弯沉值(×)
37沥青面层的构造深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应将非标准温度测得的构造深度换算为标准温度的构造深(×)38格拉布斯法每次只能舍弃一个可疑值(√)
39在低速行驶时,细构造比粗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大(√)4045与45.00作为测量数据,两者有明显的差异(√)
4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时,经检查不符合某些基本要求时,应给予扣分(×)42摆式仪法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摆动方向会影响测定结果(√)
43如果某数为三位有效数字,则组成该数的数字中至少有二个是可 靠值或为确切值(√)44教材中弯沉的支点修正公式适用于测定用的弯沉支座处和百分表架处有变形的情况(×)45摆式仪测试原理为动能的损耗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46平整度的检测与评定是公路施工与养护的一个重要环节(√)
47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一级公路土方路基实测项目中的压实度指标以重型或轻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48在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评分时,如果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该面层评为0分(√)49对于钢筋混凝土路面,如果施工完成后,存在收缩和温缩裂缝,可不减分(√)50公路横断面设计线元素中,坡度包括路拱横坡和边坡坡度(√)51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检查项目中强度龄期为7天(√)52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检测应用灌砂法(×)53三米直尺法可用于高速公路面层验收(×)
54对特大或特别重要工程,可提出更严格的质量要求,但这类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仍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准(√)
55一般来说,高速、一级公路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弯沉结果受季节影响的程度不会比三、四级公路大(√)56当平整度代表值大于平整度标准值时,只能得零分(×)
57采用灌砂法测定路面结构层的压实度时,应力求试坑深度与标定罐的深度一致(√)58含水量越大,土基就越容易压实(×)
59测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也可用于测定沥青面层和基层等结构层的模量,但计算方法与土基存在一定的区别(√)
60为确保颠簸累计值VBI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之间的换算,两种测试方法标准的测定速度是一致的(×)61路面粗构造的作用是使车轮下路表水快速排除,以防形成水膜(√)62核子密度仪法测定的现场压实度不宜作为评定验收的依据(√)63沥青路面表面粗构造可由构造深度来表征(√)
64在设计文件中,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路肩(单幅)或中央分隔带边缘(双幅)之值,而不是中线之(√)65环刀取样宜位于压实层的下部(×)
66细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石料的磨光值PSV来反映(√)
67水中称重法适用于密实的I型沥青混合料试件,但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试件密度测定(√)68在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比较容易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69对于含有粒料的稳定土及松散性材料不能用环刀法测定现场密度。(√)70厚度评定的合格标准为厚度代表值应大于等于设计厚度(√)
71弯沉测试时,测试车需根据公路等级来确定,一级公路宜采用前后轴重为BZZ-100的测试车(√)72对施工完的半刚性基层评分时,如果存在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情况,则该基层评为0分(√)73轻型击实试验,仅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重型击实试验可适用于粒经大于25mm的土(×)7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规定为路中线标高(√)75路基土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最容易压实(√)
76采用摆式仪测定同一路面的抗滑值BPN时,如果路面温度越高,其测定的BPN值就越小(×)77路基压实度指标须分层检测,但只按上路床的检测数据计分(√)
78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路肩工程应按路基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定(×)79固体体积率与压实质量有关而与集料的级配无关(×)
80当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计算以层底拉应力控制时,竣工验收弯沉值较设计弯沉值小(√)81连续式平整度仪法用标准偏差反映平整度(×)
82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回弹弯沉值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83沥青路面表面细构造可由构造深度来表征(×)
84在高速行驶时细构造比粗构造对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大(×)
85当基层厚度的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厚度这项指标评为0分(×)86水中称重法适用于表面较粗而较密实的I或II型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定,但不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测定(×)
87路堤施工段落短时,分层压实度应点点符合要求,且实际样本数量不少于6个(√)88全数检验是抽样检验的极限,但只适用于有限总体和非破坏性试验(√)
89极差和标准偏差均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但极差比标准偏差利用的数据信息少(√)90压实时,粘性土比砂性土对含水量控制的要求高(√)
91采用贝克曼梁检测弯沉时,可以是双侧同时测定。但进行弯沉的分析评定时,应首先对双侧同时测定的弯沉取平均值后才能进行评定(×)
92烘干法不能正确测出水泥稳定粒料的最佳含水量(√)
93承载板测定回弹模量,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式进行测试(√)94半刚性基层交工验收时需进行弯沉测定(√)95路面构造深度可以用摆式仪来测定(×)
96核子密度仪一般用于路基路面压实度快速测定,但不宜作为仲裁试验(√)97当路面温度为10℃时,沥青路面弯沉测定值不必进行修正(×)98重型击实试验和轻型击实试验的区别在于击实锤的重量不同(×)99弯沉值越小,表示路面的承载力越小(×)
100路基除压实度指标需分层检测外,其它检查项目均在路基完成后才进行测定(√)101弯沉指标评定结果只有两种,即评分值可以得规定的满分或零分(√)102对于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试件应用表干法测定其密度(×)103厚度评定中,保证率的取值与公路等级有关(√)
104用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时,应将三米直尺垂直于行车方向摆放,量测最大间隙(×)105弯沉测定中,当某点的测试值超出L(2~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106在弯沉测试时只需根据情况进行支点变形修正和温度修正,不再进行其它修正(×)107用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性能时,重复5次测定的差值应不大于5BPN(×)108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是指无侧限抗压强度。(√)
109分项工程检查不合格,经过加固、补强、返工或整修后,可以复评为优良(×)110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检测回弹弯沉(×)
111国际平整度指标IRI是衡量路面行驶舒适性或路面行驶质量的指标(√)112环刀法测现场密度,不适用于含粒料的稳定土及松散性材料(√)113某AC-25I型沥青混合料,集料吸水率为4%,则可用表干法测其密度(×)114用3.6m弯沉仪测定土方路基的回弹弯沉时,必须进行支点修正(×)115中位偏位是指公路中线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的偏移量(√)116连续式平整度仪不适用于有较多坑槽、破损严重的路面(√)
117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快速无破损检测方法不适宜作为仲裁试验或其测试结果不宜作为工程验收依据(√)118由于土基回弹模量改变会影响路面设计厚度,所以有条件时最好直接测定(√)119构造深度越小,说明路面的抗滑性能越好(×)
120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时,应按最大干密度成型试件(×)121当压实度代表值大于压实度标准时,则路段的压实度指标可得规定的满分(×)122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常用摩擦系数来表示(×)
3)S时,应将其舍弃。并对舍弃的弯沉值过大的点,找出
123只要有一点压实度小于规定极值,则认为该路段的压实质量不合格(√)124平整度是重要的检测项目,故应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定(×)125承载板法测定回弹模量时,应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方式(√)126当路面温度大于20℃时,弯沉温度修正系数大于1(×)
127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考虑,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128高速公路土方路基平整度常采用3m直尺法测定(√)
单选题
1重型击实实验与轻型击实验比较,实验结果(Po大,Wo小)
2某部分工程的加权平均分为90分,那么该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无法确定)3对于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必检测(抗滑)4填隙碎石基层固体体积率用(灌砂法)测定
5交工验收时,(沥青混凝土面层)需检测弯沉,平整度,抗滑性能。6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时,环刀取样位置位于压实层的(中部)
7根据评定标准规定,某一级公路土基压实度标准为95%,评定结果为(不合格并扣分)8用n表示检测次数,S表示标准偏差,x表示平均值,则变异系数Cv为(S=x)9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由(马歇尔实验)得到
10某路段压实度检测结果为:平均值K=96.3%,标准偏差S=2.2%,则压实度代表值K=(95.2)11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按(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12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质量检验时,需(无测限抗压强度)13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以(28d)为评定
14测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抗滑摩擦系数,应优先用(摩擦系数测试车法)15对土方路基质量评定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压实度)16平整度主要反映了路面的(舒适)性能
17高温条件下用摆式仪测定的沥青面层摩擦系数比低温下的摆值(小)18贝克曼梁测定回弹弯沉,百分表初度数为49,为24.回弹值为(500.01mm)19半刚性基层的下列四个实测中,分值最大(压实度)20含水量的定义是(水重与干重土之比)
21半刚性基层材料无测限抗压强度应以(7d)龄期的强度为评定依据 22交工验收时测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采用(灌砂法)23高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弯沉应在通车后的(第一个最不利季节)验收 24测试回弹弯沉时,弯沉仪的测头应放在(轮隙中心稍偏前)25回弹弯沉测试中,应对测试值进行修改,但不包括(原点)修正 26 0.23和 23.0两个数有效数字分别为(2,3)27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以(抗拉弯强度)为指标
28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评定最大的实测项目(抗弯拉强度)29在交工验收时,(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回弹弯沉检测 30当压实度代表值小于压实度标准时,为(零分)
31用贝克曼梁法测定回弹模量时,各测点的测试取的依据是(肖维纳特法)32填隙碎石基层压实质量用(固体体积率)33沥青面层应按(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34厚度代表值h按(h=h-ta根号nS)计算
35工程质量评定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 36目前,回弹弯沉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贝克曼梁法)
37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低温条件下测得深度(等于)高温条件下测得的深度
38平整度测试仪分段面类和反应类两种,3m直尺和累积仪属于(前者是断面类,后者是反应类)39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定平整度时,其技术指标是(标准偏差)40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标准为0.8mm,那么测试值应(≥0.8mm)41一级公路路基下路床的压实度标准(95%)
4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为(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3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时,有可能对变形线进行(原点)修正 44目前对于土方路基压实度,最大干密度的确定方法是(击实实验法)45回弹弯沉测定,左轮百分计算结果正确的是(左右轮弯沉分别考虑,其值为28,260.01mm)46二灰砂砾基层按(分项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47不属于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特征是(中位数)48当弯沉代表值小于设计弯沉值,得(规定的满分)49测定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应优先采用(灌砂法)
50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弯沉测试中,当(路面温度15C,沥青面层厚度10cm)51贝克曼梁的杠杆比一般为(1比2)
52若检测弯沉的平均值35.2,标准偏差为9.7,则弯沉代表值为(29.6)
53半刚性基层设计厚度为20cm,允许偏差为-8mm,则结构层厚度合格标准为(≥19.2)54平整度测试设备有两类,其中(3M直尺,连续平整度仪)55用5.4m的贝克曼梁测得回弹弯沉比用3.6m的测得(大)
第五篇:测试技术实验心得汇总
测试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测试技术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操作;还有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并且在做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实验,获取数据时,注意读取波形要改变采样频率,等等。当然不只学到了这些,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测试技术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测试技术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
不过这次实验虽好,但是我认为它安排的时间不是很好,还有测试技术考试时间,因为这些时间安排与我们的课程设计时间有冲突,使我不能专心于任一项,结果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质量,所以如果有什么出错请指出!
实验体会与感想
经过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个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课本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现在我总结了以下的体会和经验。
这次的实验跟我们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我是真真正正的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是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的。就是实验的过程全是我们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的,这样,我们就必须要弄懂实验的原理。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哲学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弄懂实验原理,而且体会到了实验的操作能力是靠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开动脑筋,亲自去请教别人才能得到提高的。
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我们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比如回转机构实验,是利用频率特性分析振动的,就必须回顾课本的知识,知道实验时将要测量什么物理量,写报告时怎么处理这些物理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做电桥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电路图,仪器面板的布置及各键的功能,瞎着接线,结果显示不到数据,等到显示到了又不正确,最后只好找同学帮忙。
我们做实验不要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应该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弄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改良总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在做电桥实验
中,我们可以通过返回旋动,测量回程误差。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你在实验这方面很随便,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尽管你的成绩会很高,但对将来工作是不利的。比如在做回转机构实验中,经老师检查,我们的时域图波形不太合要求,我首先是改变振动的加速度,发现不行,再改变采样频率及采样点数,发现有所改善,然后不断提高逼近,最后解决问题,兴奋异常。在写实验报告,对于思考题,有很多不懂,于是去问老师,老师的启发了我,其实答案早就摆在报告中的公式,电路图中,自己要学会思考。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对一些测试硬件、软件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我在电桥实验中,我知道应变片是怎么样的,面板是怎么接电桥的;在回转机构及悬臂梁实验中,我知道压电传感器是如此微小的,怎样通过放大、接口电路进行微机分析,滤波、窗函数的选择,及怎样使用LabView采样和分析,另外,用文档形式写报告,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可以说,做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们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跟以往那些充满条条框框的实验是不同的。
本人认为,在做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中,学习LabView和传感器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因为LabView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它能够对各种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实在是太神奇了;而传感器则是测试技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所以我觉得LabView和传感器对测试技术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这次的测试技术实验我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的理解,对于实际的操作和也有了质的飞跃。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整体对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少的提高,希望以后学校和系里能够开设更多类似的实验,能够让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
心得体会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
论。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测试技术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实验,以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传感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各种测试中不同传感器的选择方法。
2、培养具有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来解决测试问题的基础理论;
3、培养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以实践证实理论,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是我们快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设置操作员权限时要注意先建帐套,再设置权限。
(2)在修改会计科目时,注意将客户往来款项和供应商往来款项设置为总 账系统核算。
(3)注意由003出纳签字,001审核凭证,由002填制凭证。
(4)先对帐,后结账,最后制作资产负债表。
(5)制作报表时选择企业类型为股份制。
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成功之处在于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通过实验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是不知道的,实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1)
按照步骤做,要不然容易出错。
(2)
在修改会计科目时,注意将客户往来款项和供应商往来款项设置为总账系统核算。
(3)
在设置操作员权限时要注意先建帐套,再设置权限。
(4)
填制凭证要认真,不要出错。
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1)软件应该升级,用U8.50(2)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这是本学期我们信号处理的最后一次实验,而且是设计实现FFT,即快速傅里叶变换。通过本实验,使得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深了对FFT的理解,熟悉了应用FFT实现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的方法,掌握了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因为数字信号研究的方便性,所以对连续信号进行数字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 的,即离散傅里叶变换,再与计算机的二进制数表示结合即可导出FFT,并且在本次实验中分析比较了相关时间复杂度。
通过参考代码编程实现,我体会到了MATLAB作为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灵活的图形处理与可视化功能以及易学易懂的自然化语言的数学工具软件的强大功能,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对该软件的编程使用的巩固。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了信号处理原理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以及强烈的趣味性。
临近期末,非常感谢周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们的细致生动的教学,也许以后不见得会再学习更多更加专业的后续课程,但是它对于拓展专业及相关知识面、温习所学的高数内容、应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会让我受益匪浅。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视的,这一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做相关实训并完成单片机实验报告,在实验的形式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从单片机实验心得中学生就可以总结出大量的经验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学习单片机这门课程(教学中选用 inter公司的mcs-51),要掌握单片机指令系统中汇编语言各种基本语句的意义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输入输出中断等接口技术。使学生从硬件软件的结合上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掌握单片机的应用。
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认识、基础、综合3个阶段。以往的单片机实验是进行软
件的编制和调试,与实际应用中的硬件电路相脱节。使学生缺乏硬件设计及调试分析能力,对单片机如何构成一个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缺乏认识。单片机论坛http://www.xiexiebang.com/bbs/ 发布的单片机实验板,通过计算机连接仿真器在实验板上把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一起调试,软件的修改也非常方便,软件和硬件调试都通过后,把程序固化在 eprom当中,插上8051单片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跟我以前做的实验不同,因为我觉得这次是我自己真真正正亲自完成的。所以我觉得这次实验最宝贵,最深刻。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了团结的重要性,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不能被
分割,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核心。面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不应恐惧实验偏离了自己的预想,实验总是以课本相关的,要善于运用网络或书籍着手解决。盲目的实验是
不可行的,在实验进行之前要理出实验思维,有条理的去进行,尽量减少实验操作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实验效率,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加以思考,我们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 的看法。
郑涵镜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与以往的大不相同,这次实验没有老师辅导,也没有老师帮忙,通过小组的力量自己完成得出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慢慢的完善。实验中有出现异常,与预期的结果不同,但我们小组经过不断的尝试完成了。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不同的书籍去解决。这次实验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每个成员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互帮忙、合作、纠正。
实验还要有实验思维,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想到并做好记录,记录好之后并思考实验原理,进一步的探究,不能妄加判断要亲自实践后才能加以定论。
吕平
实验心得
这次试验和以前一点都不一样,以前的实验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的,而这次是我们自己组建的小组一起做的实验在寒假共同努力做,实验是经过我们一次次的修改,慢慢的改进慢慢的
领悟得到的实验。虽然实验中有不同的结果但是还是不错的。在这次实验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的的改善,关系也渐渐的加深。实验让我们觉得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这次实验中有不同 的实验结果但我们一直相信彼此,通过不同的努力和实验到我们满意,减少实验的错误让实验更加的好。实验的每一步记录着我们的快乐和辛苦。进行实验的每一步探究有着我们的疑问和辩论。
附件5 实验心得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得机会参加了常福辰老师组织的植物开拓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有用的专业知识,如部分同学测了3种植物—菱、丹参、野蔷薇的多项生理指标,使我们对这些植物之间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分析了镉离子胁迫水生植物—菱的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后,参考文献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就我本人来说收获颇丰。
首先,可能是自己的知识有限,所以想的不是很严密。但是这里非常感谢常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实验,放手做,只是加以指导的办法,所以才在相对独立完成实验中碰到那么多问题。开始自己以为想的很好,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乎以外,甚至差点前功尽弃!这里充分说明了科学研究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实验设计时,我们的构想是仙林校区内的丹参、野蔷薇比较多,而且相对于菱,三个物种的区别应该比较大,所以测的结果应该很明确,有说服力。但是在做到第二项生理指标—测叶绿素含量时就发现了问题,吸光度明显有问题,问题的来源是野蔷薇的叶子含丰富的胶质,在研磨的时候就很黏稠;丹参叶子的有机色素含量也很大,这样就严重干扰了实验进行。然后我们尝试了用丙酮萃取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然后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是脂溶性的,用脂萃取可能会有效果,只是条件不允许,才将实验重心都放到菱的身上。这件事对我影响不小,我意识到了想法和实践的差距。
首先对我们本科生能用到试剂盒表示非常荣幸,但是后来的实验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就是在按照过程一点一点来的时候,也有许多不成功的例子,比如最后一天的糖蛋白的测定就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某个环节发生了致命的错误吧,否则实验就很完美了。
在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经验不足,所以实验纪录不完整,比如当时镉离子胁迫的浓度,菱胁迫的时间等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是幸亏还有些印象,才将论文完成。不过我相信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看别人的论文时也学了不少东西,比如胁迫的时间都用d表示,看了很多文章才理解了这个概念,再比如POD的计算方法,有些不同的表示,我通过对单位的分析自己推出了公式,很开心。
现在实验虽然结束了,但是自己通过实验得到的经验会受益终生,而且现在回想起当时真的很难忘。我这里代表全组再次由衷的感谢常老师!
学生:
文少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