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用表实用检测技术
万用表实用检测技术编辑词条编辑摘要
摘要I S B N :7502588426 作 者:马克联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时间:2006-08-01版 次:初版开 本:16开包 张:平装目录
1内容简介
2目录 目录
1内容简介
2目录
收起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以实用为出发点,用较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指针、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实用检测技术。介绍了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等电子元器件,检测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激光二极管、LED数码管、液晶显示器等光电器件,检测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及电动机的方法和技巧。涵盖了部分家电的结构、原理及检修技术,其中包括电熨斗、电热毯、电热水器、饮水机、电热淋浴器、节能灯、调光灯、电饭锅、电子脉冲点火器、微波炉、消毒柜、食品加工机、吸尘器、洗衣机等。在家电检修方面,详细讲解了一些故障案例的现象、检修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初、中等水平家电维修人员、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中专、中技以及短训班的辅助教材。本书以实用为出发点,用较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指针、数字万用表的 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实用检测技术,介绍了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光 电器件,以及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及电动机的方法和技巧,涵盖了部分家电的 结构、原理及检修技术。在家电检修方面,详细讲解一些故障案例的现象、检修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初、中等水平家电维修人员、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中专、中技以及短训班的辅助教材。
编辑本段目录
1万用表基础知识1.1模拟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1指示部分
1.1.2测量电路1.1.3万用表的操作面板1.1.4万用表的准确度等级及测量误差分析
1.1.5使用万用表时应注意的事项1.2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2.1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1.2.2显示位数及显示特点1.2.3准确度1.2.4分辨力1.2.5输入阻抗1.2.6抗干扰能力1.2.7功耗低1.2.8集成度高1.2.9测量功能全1.2.10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1.2.1l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1.2.12数字万用
表的使用方法1.2.13使用数字万用表注意事项1.2.14常用袖珍式数字万用表介绍2常用电子元件的检测2.1电阻器及其检测2.1.1固定电阻及其检测2.1.2电位器及其检测2.1.3湿敏电阻及其检测2.1.4光敏电阻及其检测2.1.5热敏电阻及其检测2.1.6NTC功率热敏电阻器的检测2.1.7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的检
测2.1.8氧化锌压敏电阻及其检测2.1.9排电阻检测2.2电容器及其检测
2.2.1电容器概述2.2.2电解电容极性的判断2.2.3电解电容容量和漏电电阻的检测
2.2.4可变电容的检测2.2.55000pF以上非电解电容的检测2.2.6小电容好坏的检测
2.3二极管2.3.1晶体二极管的种类及命名方法2.3.2普通晶体二极管的极性检测
2.3.3普通晶体二极管的性能检测2.3.4万用表判别硅管和锗管2.3.5稳压二极管
2.3.6稳压二极管的极性与好坏的判别2.3.7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的鉴别2.3.8稳压二极管稳压值的测量2.3.9三管脚稳压管与普通三极管的区分2.3.10普通发光二极管2.3.11普通发光二极管好坏和极性的检测2.3.12数字万用表检测普通发光二极管好坏和极性2.3.13普通发光二极管工作电流的检测2.3.14双向变色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检测2.3.15三色变色发光二极管的检测2.3.16数字万用表检测三色变色发
光二极管管脚及性能2.3.17闪烁发光二极管的检测2.3.18变容二极管的检测
2.3.19光电二极管的检测2.3.20激光二极管的检测2.3.21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检测
2.3.22红外接收二极管的检测2.3.23红外发射、接收对管的检测2.3.24整流桥的检测2.3.25磁敏二极管的检测2.3.26高压整流硅堆的检测2.3.27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检测(一)2.3.28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检测(二)2.3.29单结晶体管的检测
2.3.30单结晶体管与三极管的判别2.3.31单结晶体管质量的检测2.3.32单结晶体管分压比η的检测2.3.33保护二极管的检测2.4晶体三极管2.4.1晶体三极管概述2.4.2晶体三极管基极和管型的判别2.4.3硅管与锗管的判别2.4.4用万用表测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2.4.5高频管与低频管的判别2.4.6用数字万用表测三极管2.4.7三极管质量好坏的测量2.4.8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测量
2.4.9三极管的在路测量2.4.10光电三极管的检测2.4.11磁敏三极管的检测
2.4.12用万用表判断三极管是否工作于振荡状态2.5电感器的检测2.5.1电感器概述2.5.2电感通断测量2.5.3电感量L的测量2.5.4伏安法测量电感量L和品
质因数Q2.6变压器的检测2.6.1变压器概述2.6.2变压器直流电阻的检测
2.6.3变压器的空载测试2.6.4电源变压器的测量2.6.5变压器绕组平衡测量
2.6.6变压器质量好坏的估测2.6.7变压器绝缘电阻的测量2.6.8变压器同名端的测定
2.6.9两个变压器的并联测定2.6.10中周(中频变压器)的检测2.7单向晶闸管的检
测2.7.1晶闸管概述2.7.2晶闸管的极性判别2.7.3单向晶闸管的好坏判别
2.7.4单向晶闸管的触发能力测试2.7.5晶闸管的直流转折电压、反向击穿电压的测量
2.7.6光控晶闸管的检测2.7.7双向晶闸管的检测2.7.8单、双向晶闸管的区分
2.7.9万用表检测可关断晶闸管GTO2.8场效应管的检测2.8.1场效应管概述
2.8.2场效应管的电极和沟道类型判别2.8.3场效应管的性能测量2.8.4结型场效应管夹断电压测量2.8.5结型场效应管零偏压下的跨导测量2.8.6绝缘栅场效应管电极的判别2.8.7绝缘栅场效应管好坏的判别2.8.8绝缘栅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判别
2.8.9VMOS场效应管质量性能的检测2.9光电池的检测2.9.1光电池概述
2.9.2万用表测光电池开路电压2.9.3万用表测光电池短路电流2.9.4万用表检测光电池的好坏2.9.5耳机检测光电池的好坏2.10光电耦合器的检测2.10.1光电
耦合器概述2.10.2光电耦合器饱和压降的测量2.10.3光电耦合器好坏的检测
2.10.4光电耦合器输入一输出之间绝缘电阻测量2.10.5光电耦合器电流传输特性的测试2.11LED数码显示器的检测2.11.1LED数码管2.11.2用电阻挡来检测LED数码管2.11.3数字万用表的hFE挡检测LED数码管2.11.4LCD液晶显示器
2.11.5液晶显示器的检测2.11.6真空荧光数码管(VFD)2.11.7真空荧光数码管的检测2.12继电器的检测2.12.1继电器分类2.12.2电磁继电器2.12.3电磁继电器的检测2.12.4干簧管继电器2.12.5干簧管继电器的检测2.12.6固态继电器的检测2.13集成稳压器的检测2.13.1集成稳压器的分类2.13.2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2.13.3正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的检测2.13.4负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的检测2.13.5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2.13.6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好坏的检测
2.13.7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稳压值的检测2.14电声器件的检测2.14.1耳机的检测2.14.2扬声器好坏的检测2.14.3扬声器发音是否有失真的简易检测2.14.4扬声器阻抗的估测2.14.5扬声器相位的检测2.14.6压电蜂鸣片的检测2.14.7电磁式蜂鸣器的检测2.14.8动圈式话筒的检测2.14.9驻极体话筒的检测
2.14.10对驻极体式话筒相位的检测2.14.11电容式传声器的检测2.14.12录音机磁头好坏的检测2.14.13录音机磁头是否被磁化的检测2.14.14交流抹音磁头与直流抹音磁头的判别2.14.15单声道和双声道录放音磁头的区分2.14.16消音磁头和录
放音磁头的判别2.14.17磁头绝缘性能的检测2.14.18万用表检测1vrL系列集成块的好坏3万用表在电气检测中的应用3.1一般电气及电子线路检测3.1.1数字万用表判别电源火线、零线3.1.2指针万用表判别电源火线、零线3.1.3检测墙体中的导线接头3.1.4电烙铁的电阻及功率测量3.1.5电子蚊蝇拍的检测
3.1.6电热灭蚊器的检测3.1.7利用万用表对纽扣电池充电3.1.8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检测3.1.9检测石英晶体的好坏3.1.10检测电子手表功耗电流3.1.11彩色
显像管是否老化的检测3.1.12高压包相位的检测3.2万用表对电动机的检测
3.2.1电动机极数的简易判断3.2.2测定电动机三相绕组首末端3.2.3绕组串接法测定电动机三相绕组头尾3.2.4三相电动机绕组反接的检查3.2.5测算三相电动机转速3.2.6绕组断路故障的检测3.2.7绕组多根断线的检测3.2.8绕组短路故障的检测3.2.9感应法检测绕组短路故障3.2.10从电动机的引线头测定旋转方向
3.2.11星形多支路并联三相绕组断路检查3.2.12三角形多支路并联三相绕组断路检查
3.2.13三相电动机转子断条的检查3.2.14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通地检查
3.2.15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短路故障检查3.2.16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断路故障检查3.2.17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接反故障检查3.3万用表对电气控制线路的检测3.3.1检测电气线路故障的方法3.3.2断路故障的检测3.3.3短路(短接)故障的检修3.3.4检测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4万用表检修家用电器4.1电热器具4.1.1普通型电熨斗的检修4.1.2调温型电熨斗的检修4.1.3电热毯的检修4.2电热水器的检修4.2.1电热杯的检修4.2.2电热水瓶的检修
4.2.3电热饮水机的检修4.2.4电热淋浴器的检修4.3灯具的检修4.3.1节能灯的检修4.3.2石英射灯的检修4.3.3调光灯的检修4.4厨房电器的检修
4.4.1自动保温式电饭锅的检修4.4.2压力式电饭锅的检修4.4.3电子脉冲点火器的检修4.4.4机械式微波炉的检修4.4.5微电脑控制微波炉的检修4.4.6电子消毒柜的检修4.4.7食品加工机的检修4.5吸尘器的检修4.6洗衣机的检修
4.6.1电动机4.6.2定时器4.6.3电容4.6.4进水电磁阀4.6.5水位开关
4.6.6安全开关4.6.7选择开关4.6.8电加热管4.6.9温度控制器4.6.10排水泵4.6.11程序控制器4.6.12排水电磁阀4.6.13蜂鸣器4.6.14万用表检测洗衣机的三种方法4.6.15双桶半自动洗衣机的检测4.6.16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故障的检测及排除方法4.6.17滚筒式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与维修
第二篇:检测技术[推荐]
《检测技术》实验时间安排表
第九周星期四上午 8:00-11:20C11-4班前半班20110143--20110163
星期六上午 8:00-11:20C11-4班后半班 20110164---…
第十周星期四上午8:00-9:40
20110143--20110163
星期四上午9:40-11:20
20110164---…
C11-4班前半班C11-4班后半班
第三篇:MF47万用表组装与检测教学教案
MF-47型万用表的组装与检测
现在万用表已不再是专业人员使用的专用检测工具,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万用表正在走向千家万户。选择自己装配一台万用表,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电子技术,同时也可以留着家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本项目主要介绍市场上能买到的标准型MF47万用表套件的组装和检测。简述万用表的电路工作原理
万用表一般是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的仪表。早期称三用表,现在都称万用表。
指针式万用表的显示部份是一个动圈式表头。在测量过程中,表头中的动圈在通过直流电流时,由于磁场的作用,与动圈相连的指针会随着动圈在表头刻度盘上一起偏转,从而显示各种测量结果。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高电压电路的基本原理是用串联电阻分压的方式来扩展电压的量程;检测大电流电路的基本原理是用分流电阻分流的方式扩展电压的量程;在测量电阻时,万用表内的电池、表头、表内的标准电组及外部的被测电组都是串连的。当被测电阻为零时,表头偏传最大,当被测电阻不为零时,表头指针的偏转角度大小是随着被测电阻和表内的标准电阻的比值增大而偏转减小,我们用它的对应位置,检测电阻的阻值。
单一检测电路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用同一只表头检测到多量程的电压、电流、电阻,就需要通过一个多点切换拨动开关来实现,这样就显得比较复杂了。庆幸的是,现在的万用表在电路设计上已经非常成熟,只要我们将所有的配件都按图装配上去,即可正常使用。
MF47型万用表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F47型万用表安装过程
1、清点材料
电阻27只,阻值如下: R1 0.47 R6 30k R11 1.8M R16 1.78k R21 20k R26 6.75M R2 5 R7 150k R12 2.25M R17 165 R22 2.69k R27 6.75M
R3 50.5 R4 555 R8 800k R9 84k R13 4.5M R14 17.3k R18 15.3 R19 56 R23 141k R24 20k
R27 0.025k(分流器)
R5 15k R10 360k R15 55.4k R20 15k R25 20k
安装小贴士:
1、打开元件包时请小心,不要将塑料袋撕破,以免材料丢失。
2、清点材料时可以将表箱后盖当容器,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里面。
3、清点完后请将材料放回塑料袋备用。
4、清点元器件时,电阻较多,阻值不同。可以预先将每个电阻的阻值测量好后,按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在白纸上标上各电阻的阻值,以备焊接线路板时方便查找。
电路板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1、线路板正面元器件的安装 取出线路板,将各元器件按线路板黄面上的标识插在线路板上,并用烙铁焊接牢固。如下图所示
安装小贴士:
1、焊接工具一般选用35W电烙铁和0.8mm直径的焊锡。焊接各焊点的时间不易太长,以免印制电路板上的焊盘因温度过高而脱落。
2、焊接元器件时,注意不要将焊锡粘在线路板绿面三圈电刷环上。焊接完毕后,可用橡皮将电刷环上的松香及汗渍等残留物擦干净,以免造成电刷与电刷环接触不良影响到万用表的使用。
3、装配完线路板后,请仔细对照装配图,检查元件焊接部位是否有错漏焊。对于初学焊接者来说,还需检查焊点是否有虚焊、连焊现象,可用镊子轻轻拨动零件,检查是否松动。
万用表的总装
1、电池夹的安装
a.如下图所示分别将各个连接线焊接在电池夹的焊接端。b.将焊好线的电池片分别插入表头一体化面板上相对应的电池片插孔内。
2、表头正负极线与线路板的连接:
将表头一体化面板上的表头的正极线(红线)和负极线(黑线)分别焊在线路板正面所标示的B+ 和B-插孔内。
3、V型电刷的安装:
将V型电刷安装在表头一体化面板的电刷卡槽内,如下图所示。
安装小贴士:
因为线路板上的3条电刷轨道中间2条间隙较小,外侧2条间隙较大,与V型电刷的三个凸出点相对应,所以一定要注意电刷的安装方向。安装完成后,用手轻轻按,看是否有弹性并能自动复位。
4、线路板的安装:
将焊好连接线的线路板卡放表头一体化面板中。将线路板上的三个卡槽卡在表头一体化面板上的三个卡钩下,听到咔嗒声响后,线路板就安装到位了。安装小贴士: 安装完线路板后,旋转表头一体化面板上的档位开关旋钮一周,检查手感是否灵活。如有阻滞感,应查明原因后加以排除。可重新拆下线路板检查线路板上电刷(刀位)银条(分段圆弧,位于线路板中央),电刷(刀位)银条上应留下清晰的刮痕,如出现痕迹不清晰或电刷银条上无刮痕等现象,应检查电刷与线路板上的电刷银条是否接触良好或装错装反。直至档位开关旋钮旋转时手感良好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5、安装电池、后盖和Ω调零旋钮:
装后盖时左手拿面板,稍高,右手拿后盖,稍低,将后盖从向上推入面板,拧上螺丝,注意拧螺丝时用力不可太大或太猛,以免将螺孔拧坏。抽出后盖上的电池盖板,分别将2号电池和9V层叠电池装入电池槽内,注意电池的正负极不要装反,最后合上电池盖板。将电位器旋钮安装在表头一体化面板正面的电位器处。
安装小贴士:
装上电池后需检查电池两端是否接触良好。插入+、— 表棒,将万用表档位 旋钮旋至Ω档最小档位,将+、—表棒搭接,表针应向右偏转。调整Ω调零旋钮,表针应可以准确指示在Ω挡零位位置。依次从最小档位调整至最大档位(R×1Ω-蜂鸣器-R×10k),每档均应能调整至Ω挡零位位置。如不能调整至零位位置,常见故障如下:指针位于零位左边,可能是电池电压不足(更换新电池)或电池电刷接触不良。MF47型万用电表的简易检测方法
万用表套件中所提供的各种零部件都是预先经过标准化设计的。安装完成的万用表只要正确装配,不少零件,不漏焊虚焊焊点,通常不需要逐档检测,其测量精度即可达到一般指针式万用表的各种技术指标。但是在业余情况下检测万用表的好坏是每一个电子爱好者完成装配后的第一心愿。下面介绍在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几个基本档位的检测方法。
在检测自装万用表前,需准备电流/电压源和用于对比检测的标准表。
1、检测用的电流/电压源:可以使用成品MF47型万用表替代。将档位旋钮拨至电阻档,此时表棒插口输出的电流大约为:R×1Ω档(100mA)、R×10Ω档(10mA)、R×100Ω档(1mA)、R×1k档(0.1mA)。输出的直流电压大约为:R×1Ω(1.5V)。如果能找到专用的电压/电流源,可以逐个检测所有量程的档位。
2、用于检测对比的标准表。可以用同型号指针表,检测时标准表与被测表放在相同档位进行对比测量。也可以使用精度较高的数字表,检测时两只表应选择功能相同,量程相近的档位进行对比测量。
1、电流档的检测:
a.检测电路如图所示串联连接:
b.将表
(一)的档位旋钮拨在电阻档上,使其输出相应的电流。
c.将标准表和被测表的档位旋钮拨至相同的电流档位置,如两只表显示值相同,则被测表与标准表同样准确。
2、直流电压档的检测:
a.将电池、标准表和被测表并联连接,如下图所示。
b.将标准表和被测表的档位旋钮分别旋至相同的直流电压档,如两只表显示值相同,则被测表与标准表同样准确。
3、交流电压档的检测:
将标准表和被测表的档位旋钮分别拨在交流250V或500V档,分别测试市电220V,如两只表显示值相同,则被测表与标准表同样准确。
4、直流电阻档的检测: a.准备一些普通电阻,阻值尽可能靠近被测表的中心值。如47型中心值为16.5,就可分别选用16Ω(R×1档用),160Ω(R×10档用),1.6k(R×100档用),16k(R×1k档用),160k(R×10k档用)。
b.将电池装入万用表,按照R×1档-R×10档-R×100档-R×1k档-R×10k档的顺序逐档测量。用标准表和被测表分别测量同样阻值的电阻,如两只表显示值相同,则被测表与标准表同样准确。
安装小贴示:
1、指针万用表每更换一次档位后,必须重新调零,即短接万用表的两根表棒,调整Ω调零旋钮,使指针准确的指向表盘右边的零位(满度零位)。
2、测量高值电阻时,应避免用手接触电阻两端,否则测量数值不准确。自装万用表常见故障的排除
1、测量所有档位,表针都没有反应 a.检查表棒和保险丝是否完好。
b.表内零件或接线漏装错装,电刷与线路板接触不良。c.表头损坏了。
2、电压、电流档测量正常,电阻档不能测量 a.表内电池没有装或者没电。b.电池和电池夹接触不良。c.电池夹上的连接线没连好。
3、使用直流电压/电流档时,测量极性正确,但表头指针反向偏转,检查表头上红黑线是否接反。
4、使用电阻档时,表头指针反向偏转,检查电池极性是否装反。
5、电压或电流的测量值偏差很大
a.电路板上的零件错装、漏装、虚焊。b.相关电阻损坏
6、电阻档测量值偏差很大
线路板上的15.3Ω或165Ω电阻烧坏。表头指针不能准确停留在左边零位用一字起调整表头一体化面板上的机械调零。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将指针细调至准确的位置。如果指针偏差较大,调整机械调零,仍然调整不到零位,可以用镊子拨动表头一体化面板后部的焊片(如下图)进行粗调后,然后再用机械调零进行细调。
第四篇:检测技术及仪表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组
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0年5月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精品课程
建设方案
一、课程简介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是自1972年我校创办化工自动化专业以来,一直是自动化专业以及现在的测控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30多年来,很多老师曾主讲过本门课程,也使用过很多版本的教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使得该门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本门课程是在学习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控制理论之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检测压力、温度、流量和物位的方法和仪表类型,以及显示装置的种类、结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根据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名牌大学”的定位,以及“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新型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现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课程的基础性与前沿性。落实讲授、讨论、作业、考试考核和教材等教学要素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向教学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转化。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的现代化改革,结合检测技术及仪表研究的进展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各教学环节的培养能力和功能。开展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学件等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制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的教与学构建高效、畅通和灵活的多维网络环境。并且形成一支合理的优秀教师梯队,将本课程建设内容继续细化,从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成有影响力的校级精品课程。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力争使“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建设,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将该课程建成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特色
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校自动化和测控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也直接影响这两个专业学生的就业就职。因此课程组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准备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1)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依据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要紧紧跟随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发展步伐,站在学科的前沿,将最新、最适用的检测技术及仪表装置引入教学内容。教学上要采用板书、多媒体、实验、实训、设计等多种模式。开展双语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形成具有一定创新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工程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结合,加强课程的实用性。
(2)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要大力提高课程组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们走出校门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编写具有特色的适用的高水平教材和讲义,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4)重视实践教学。结合工程实际,自制实验装置,自编实验讲义、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装置,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抓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鼓励老师多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题目,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担负起自己的具体实际工作任务。
四、课程建设的步骤与进度
经过近两年的优秀课程的建设,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们的积极努力,已经基本达到了最初设定的优秀课程建设目标,这次如能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为达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经课程组研究决定,将按照如下步骤和时间进度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1、课程建设步骤:
(1)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着力培养并
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梯队。
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课程组老师的职称层次和学历层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提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实验室建设
“检测技术及仪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经费,购置了检测技术、自动控制仪表与装置、传感器、虚拟仪器等大量实验装置,满足了基本实验要求,下一步的计划是:开设针对性强的综合实验项目,开放测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并结合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室设备与实验项目。
(3)教材建设规划
采用全国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的重点教材,保证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同步。
同时积极参加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近年来课程组已出版教材2部。目前《检测技术及仪表》和《智能仪器基础》两门课程2009年获学校教材立项。这些教材将融入课程组教师科研成果,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将会极大推动课程建设。
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技术及仪表实验指导书》。
(4)双语教学改革
在教学形式上,拟在课堂教学中部分采用英汉双语教学,并选用国外著名高等学校现用教材。双语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作业,并用英文考试。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改变为考试学英语的倾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检测技术及仪表教学与国际接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网络教学建设
学校校园网的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拟建设检测技术及仪表网站,提供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双语教学中对应的中文学习参考、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实现网上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测试一体化,满足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需求。
2、课程建设时间进度安排:
(1)2010年6月-2010年10月:总结前面优秀课程建设的工作,对照校级
精品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找差距、不足,研究对策;
(2)2010年11月-2011年3月:修改教学大纲、试验大纲、实验讲义等相
关教学材料;编写教材;
(3)2011年4月-2011年9月: 修改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完善教材编写;
(4)2011年10月-2012年6月:编写自学辅导类资料,实现基本教学资源
(教案、课件等)全部上网,至少一位主
讲教师部分章节授课录像上网。
五、课程组已取得的成果及条件保证
1、近几年主要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成就
(1)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现在基本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硕士学位6人,学士学位2人。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师德优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5~6人主讲的教师队伍,并配备数量适当的实验教师。
(2)课件制作 课程组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制作了《检测技术及仪表》,经过几轮使用教学效果良好;并且此课件获得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和校第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3)教学文件修订 修订了测控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修改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讲义等教学文件;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显示仪表、超声波流量计实验,现在测控实验室与自动化实验室合并为自动化测控实验中心,并被评为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实现了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
(5)网络教学建设 学校校园网的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已经建设了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网页,提供了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参考文献等内容,满足了学生进一步自学的需求。
(6)获奖情况 课程组负责人2008、2009年获得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课程组中两名老师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2009课程组老师还获得省部级三等奖。
(7)课程组科研、教研水平大大提高 无论是教改项目还是科研项目以及论文都有明显增加。其中教改项目6项、教改论文5篇、科研项目11项、论文35篇,被EI/ISTP等收录的论文16篇,编写教材2部。
第五篇:pcr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学》综述
PCR快速检测技术综述
1.前言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是肉眼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头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过去几天几个星期才能做到的事情,用PCR几个小时便可完成。PCR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创举和里程碑。
该酶促反应最基本的3个环节是:[1]模板DNA的变性,即在94℃下模板双链DNA变为单链DNA;[2]引物与模板链的特异性复性;[3]引物链的延伸。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建立以来,定性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达到检测单个靶序列的水平、但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定量检测标本中核酸,而不是某一特定序列存在与否,借助PCR对基因快速、敏感、特异而准确定量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定量PCR旨在评估样品中靶分子数,此测定可以是绝对的,如每微克样本中靶DNA的分子数;也可以是相对定量,即与设定的内参照或外参照比较而言。鉴于PCR方法主要有5个,即对PCR产物的直接定量、极限稀释法、靶基因与参照基因的同步扩增、竞争性PCR和荧光定量PCR[1]。这几种放啊各有利弊,对其选择取决于靶基因的特性、对PCR产量的期望值、对准确度的要求、需要相对还是绝对定量。
人类对于核酸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致力于研究基因的体外分离技术。但是,由于核酸的含量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NA的体外操作。Khorana于1971年最早提出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但是,当时的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尚未成熟,对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DNA聚合酶还未发现,寡核苷酸引物的合成仍处在手工、半自动合成阶段,这种想法似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985年,美国科学家Kary Mullis在高速公路的启发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发明了PCR技术,并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PCR技术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此,PCR技术得到了生命科学界的普遍认同,Kary Mullis也因此而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最初的PCR技术相当不成熟,在当时是一种操作复杂、成本高昂、“中看不中用”的实验室技术。1988年初,Keohanog通过对所使用的酶的改进,提高了扩增的真实性。尔后,Saiki等人又从生活在温泉中的水生嗜热杆菌内提取到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使得PCR技术的扩增效率大大提高。也正是由于此酶的发现使得PCR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该技术成为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分析的根本性基石。在以后的几十年里,PCR方法被不断改进:它从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发展到定量测定;从原先只能扩增几个kb的基因到目前已能扩增长达几十个kb的DNA片段。到目前为止,PCR技术已有十几种之多,例如,将PCR与反转录酶结合,成为反转录PCR,将PCR与抗体等相结合就成为免疫PCR等。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基础研究方面的应用
目前从事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使用PCR,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分子生物学家没有使用过PCR。因此,PCR与分子克隆一样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方法,可用于达到以下目的:
[1] 扩增目的基因和鉴定重组子; [2]克隆基因;
[3]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的研究; [4]基因组测序; [5]制备单链模板; [6]致突变;
3.2.PCR在临床上的应用[2]
[1]在遗传学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是因为某一碱基序列发生了突变,使之缺失或形成某一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通过PCR结合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就可以从基因的水平对遗传性疾病进行分析。例如,血友病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FVIII这是由于基因第14个外显子的第336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PstI酶切点,因此可以使用PCR-RFLP对血友病进行诊断。PCR还可以用来检测遗传性耳聋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2]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PCR已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以及肿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中。例如,差异显示PCR技术能针对不同肿瘤寻找其特异而敏感的标志物,并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估。另一方面,在使用普通放疗、化疗的同时可结合定量PCR技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此外,由于癌症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是单个细胞分子发生变化,因而可以使用单细胞PCR技术对癌症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3]在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当进行器官移植时并须先组织配型工作,此时常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多态性PCR(PCR-sequence specific oilgonucleotide polymorphism,PCR-SSOP)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进行分型,使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也可以用于对HLA的分型。3.3.在法医学中的应用[3]
例如:最早应用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PCR-RFLP来进行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目前发现在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使用短串联重复PCR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使用PCR技术进行法医鉴定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并且适于对高度降解材料的检测。除刚才提到的之外,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PCR也可以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所以,综上所述,PCR的确是一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在它30多年的发展中衍生出了诸如PCR-RFLP、PCR-SSOP、VN-TR,以及免疫PCR、致突变PCR和定量PCR等十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PCR技术可以为基因工程提供目的基因,并广泛地应用于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免疫配型、疾病诊断等方面。可以说,PCR已经渗透到了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PCR技术会不断地得到扩充和完善,PCR技术也将4.相关检测技术 4.1.技术原理
DNA的半保留复制是生物进化和传代的重要途径。双链DNA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可以变性解链成单链,在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成同样的两分子挎贝。实验中发现,DNA在高温下也能发生变性解链,当温度降低后又可以复性成为双链。因此,通过温度变化控制DNA的变性和复性,并设计引物做启动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体外复制。
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温时会失活,因此,每次循环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仅操作烦琐,而且价格昂贵,制约了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发现耐热DNA聚合同酶--Taq酶对于PCR的应用有里程碑的意义,该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温而不失活,不需要每个循环加酶,使PCR技术变得非常简捷、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术得以大量应用,并逐步应用于临床。4.2.工作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 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4.3.工作步骤
标准的PCR过程分为三步:
1.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 2.退火(25℃-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
3.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3′ 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每一循环经过变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既增加一倍。现在有些PCR因为扩增区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复制完成,因此可以改为两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时在60℃-65℃间进行,以减少一次升降温过程,提高了反应速度 5.研究方案
医学检验大致可分为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清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几大类,其分别代表几代实验诊断技术。6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及半保留复制模式的出现,70年代基因重组及体外基因克隆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使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85年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使医学界真正兴起了基因诊断技术热,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用于临床检验的PCR技术与经典的PCR反应在操作上稍有区别,有其自己的特色。一般在样品处理上,多采用非离子去污剂一次加热处理,这种方法对DNA纯化有限,但适应临床微量、快速的特点。另外PCR反应体系中各组成成份往往都预分装到反应管中,既减少操作者的工作强度而且也减少了污染的机会,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本公司率先研制并推出单管单人份的PCR诊断试剂,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些改进都不影响PCR效果,同样表现出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简便快捷等PCR最优秀的特征,在常见传染病、性病、肿瘤、遗传病、寄生虫病、优生优育、法医学等广泛领域中有相当高的实际应用价值。5.1研究方法
① 早期诊断,因为PCR扩增极其敏感,理论上可检出100CID/ml乙肝病毒的患者血清,在感染潜伏期即可被PCR法检出。
② 对低持续感染乙肝病人的诊断,有些乙肝病人体内的病毒长期低复制感染,血清病毒浓度极低,一般酶标试剂无法检出,可以用PCR法检出。
③ 疗效跟踪及病程判断,因为PCR能半定量检测乙肝病毒基因,是病毒是否存在及其数量多少的最直接指标。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血清或白细胞中病毒基因存在与否及其动态变化即能准确地了解病情。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清中的浓度很低,丙肝病毒的分离尚未成功。目前用于丙肝病毒检验的方法主要是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HCV抗体。由于HCV尚无法分离纯化,所以用于包被的抗原是人工合成肽或基因工程蛋白,这些人工抗原与天然病毒抗原有一定的区别,理论上是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同时血清中抗体的出现及动态变化与病人病情无线性相关关系。RT-PCR技术使这些困难得到解决。HCV是RNA病毒,需先将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RT)后再进行PCR扩增,这种技术称之为逆转录-PCR(RT-PCR)。PCR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出血清中低浓度的病毒,了解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动态状况。RNA纯化要求严格,是RT-PCR的技术关键,本公司目前使用的高效基因释放剂,联合特异性固相基因吸附乳胶颗粒,对样本中的RNA进行分离纯化,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通常用于RNA→cDNA逆转录的酶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低温逆转录酶,如AMV/MLV逆转录酶,高温逆转录酶,如Tth酶。Tth酶在锰离子作用下,具有逆转录酶活性,Tth酶活性温度高,可以使核酸充分线性化,提高逆转录效率及特异性。Tth酶在镁离子的作用下,又具有DNA聚合酶活性,从而真正实现单管单酶单人份的扩增要求,这样就在不降低扩增敏感性的条件下,一步完成扩增,不仅简化操作,而且又减少污染,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国内本公司已采用这种技术推出单管单酶单人份的RT-PCR诊断试剂。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协同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急性病人粪便样本中,戊型肝炎病毒也长期存在于血清中。在PCR检测时,需注意取材的合理性。在消化道传染性疾病中,另一类最重要的感染性疾病是幽门螺旋杆菌(HP)所引起的胃炎、胃溃疡等。HP可以经口-口途经传播并定位于胃粘膜上皮细胞,早期表现为浅表性胃炎,可发展成为胃溃疡。我国胃炎发病率之高估计比乙型肝炎更严重,对HP的检测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对HP的检测可以用生化法测试尿素酶或用免疫法测试血清中对HP特异性抗体,也可对胃液、胃粘膜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PCR法检测HP非常敏感且特异性高,有研究发现可以从病人的唾液或口腔含漱液中检出HP.PCR法避免了取胃液及胃粘膜,减少病人痛苦,5.2.技术路线
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可扩增RNA或cDNA、对起始材料质量要求低等优点。5.3.所用仪器与材料
引物: PCR产物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引物链的特异性。由于存在同源序列,随意设计的引物链,其PCR产物在电泳分析时可能出现多条链,因此在设计引物链时应充分考虑引物特异性。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碱基,G+C含量为40-60%,浓度0.1-1umol/L。TaqDNA聚合酶:浓度为1-4ul/100ul。TaqDNA聚合酶单位用量增长可能导致非特异DNA扩增。模板DNA:应避免混有任何蛋白酶、核酸酶、DNA聚合酶抑制剂及能结合DNA的蛋白酶。DNA摸板的制备方法有加热法、冻溶法、超声波粉碎法、碱变性法、SDS裂解法等多种。
4×dNTPs : dNTP储存液pH应为7.0,在反应体系中,4种dNTP的浓度应相同,每种dNTP的浓度以50-200 umol/L为宜。缓冲液及其他成份:PCR反应体系中,一般采用Tris-HCl缓冲液。适宜的Mg2+浓度为高于dNTP总浓度0.2-2.5 mmol/L。
6.研究内容
PCR技术的出现对法医学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法医物证如血斑、毛发、组织碎片等的确证,DAN多态性分析远比血清学或等方法确实可靠。早期DNA多态性分析主要使用Southern印迹杂交的方法。1985年Jeffreys首先采用肌红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的串联重复序列作探针,从人的基因库中筛选出小卫量DNA,使用阿交法产生杂交图谱即DNA指纹。这一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这种方法仍受到样本量的限制,当样本DNA数量不足时或DAN严重降解则不能正常检出。且杂交技术常使用同位素杯记探针要求较镐的防护措施。PCR技术的出现,可以对极少量物证如一根毛发、一滴血液、极小精斑都可以进行分析。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许多由10-15bp核心顺序构成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具有单位点特征的称为VNTR结构,多位点串联成为卫星DNA。6.1.检测对象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可引起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不同系统相应的病变。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有肝炎、胃炎及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乙肝)、丙型肝炎病毒(丙肝),其它还有甲型肝炎病毒(甲肝)、丁型肝炎病毒(丁肝)、戊型肝炎病毒(戊肝)、庚型肝炎病毒(庚肝)等。这几种肝炎病毒中只有乙型肝炎病毒是DNA病毒,其余均为RNA病毒。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病人为世界乙肝病人总数的50%。[4]乙肝病毒经血液传播,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增殖,也可以长期存留在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白细胞中。通常用PCR法检测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有报道用PCR法可以在泪液、乳汁、精液及血白细胞中检出乙肝病毒,这些发现提示其它传染途经存在的可能 6.2检测内容
PCR反应混合物经过循环扩增后,所需做的工作就是检测反应液中是否存在预期扩增产物及产物的特异性。目前已经发展了许多检测分析PCR扩增产物的方法。包括凝胶电泳、高压液相色谱、核酸探针杂交、探针捕获酶免疫分析、酶切图谱分析、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核酸序列分析。
PCR技术类型[5]
免疫PCR技术 原位PCR技术 不对称PCR技术 巢式PCR技术 反向PCR技术 逆转录PCR技术
复合PCR技术
彩色PCR技术
抗原捕获PCR技术 增敏PCR技术
酶标PCR技术
二温式PCR技术
锚定PCR技术
定量PCR技术
毛细管PCR技术
多重PCR技术
巢式或套式PCR技术 7.预期目标PCR 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
(1)简单PCR: Meng等以eae基因5′末端附近一段688bp DNA片段为基础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产物为633bp的DNA片段。其退火温度为60℃-63℃, 应用煮沸法与基因释放法,大肠杆菌O157: H7检出限分别为25与38CFU/ml,检测时间为3h。Thomas等用PCR扩增了slt基因片段。引物: 正链5′-(TTTACGATAGACTTCTCGAC)-3', 反链5′-(CACATATAAATTATTTCGCTC)-3’
其PCR产物由凝胶电泳测定,检测时间为ld。
徐建国等根据O157: H7 特有的hlyA、B基因序列设计了PCR引物,产物为338bp。
PCR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2)多重PCR:由于鉴定O157: H7血清型不能仅仅依靠简单PCR,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多重PCR方法在大肠杆菌O157: H7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研究。Meng等同时扩增了eae 上游基因片段、sitⅠ基因片段、sit Ⅱ基因片段,其长度分别为633、210、484bp。此引物设计可有效区别O157: H7血清型与O55: H7、O55: NM。Fratamico等在一个单一反应中同时扩增了eae基因、slt Ⅰ、Ⅱ的保守序列及60MDa质粒保守序列,其产物分别为1087、227、224、166bp。严笠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7: H7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和溶血素(Hly)基因的三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检测12株不同来源的O157: H7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15株。结果复合PCR方法较单一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2株O157: H7取得了稳定、可靠的阳性结果。能迅速、有效地与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志贺菌相鉴别。
PCR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的应用(3)原位PCR: kurokawa等不用培养过程,直接用原位PCR技术结合落射显微镜,在单细胞水平快速检测O157: H7。
4.23SrRNA在大肠杆菌O157: H7分型、检测中
传统的细菌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细菌的形态学、代谢产物、酶活性和表面抗原等特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检测进入了基因时代,以核糖体核糖核酸序列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为微生物的鉴别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6]如16srRNA、23srRNA、16-23srRNA区间序列分析等等,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葛忠源;荧光定量PCR检测DPV弱毒免疫鸭消化道和呼吸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其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2] 徐焕宾,贲昆龙,曾涛,李劲光;检测HIV-1载量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J];中国病毒学;2001年02期
[3] 顾鸣,韩伟.复合PCR鉴定沙门菌的方法.中国卫生检验杂志[J],2003,13(2):154-157 [4] 冉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流行趋势.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1999,3:31-35 [5] 石岚;实时定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6] 王颖.食品安全学技能训练.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