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教学反思
国学经典教学反思
永兴中学:谭建华
近期全国各地的国学教学正在开展,国学已成为全国上下一致推崇的学习典范,各大学校也都开展国学诵读,从小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国学知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和道德以及人格方面的全方位的有意发展,国学已经成为我们未来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我想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有关国学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初步了解,受到国粹教育。我们可以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下面总结一下国学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的形式
1、趣味化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3、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和活动体会。
三、具体的教学方法:
1、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课前朗读古诗词积累成语。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
3、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年来,我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篇:国学教学反思
国学《自羲农》教学反思
杨芙蓉
本次国学研讨课活动,我选择了执教《三字经》中的《自羲农》一课。选择这一内容参加国学研讨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小学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2)我校一年级开始国学教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我校语文特色。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经典诵读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逐句学习《自羲农》,对生字进行指导。(2)多种方式练读,读熟,读出节奏感。(3)动画出示,讲解经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经文中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导入,让孩子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利用课件中的配乐朗读,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小声读,让孩子们对经文有初步认识。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来读,把
字音读准。自由读结束后,请个别孩子来读,相机指导生字难字的发音。然后,全班齐读,检查孩子们是否能完整地读出经文。接着,我还采用男女生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让学生多次练读。最后,我让孩子们再听课件范读,注意电脑老师读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孩子自由练习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最后,指导孩子拍手读,让他们体会经文的节奏感。等孩子们读熟,能掌握一定的节奏感后,我用动画片的形式让孩子一边看动画一边听电脑老师讲解经文意思,让孩子们对经文有直观的认识。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我让孩子们各自谈谈学习经文的感受和想法,再做一个简单的课后总结。但是,在实际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谈感受想法和教师课后总结部分没有展示出来。
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小组比赛读之后忘了叫学生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大禹等人很多孩子都还没听说过。此篇经文也比较长,孩子朗读和理解也相对困难些。因此,只能让学生通过动画自由想象。本节课我注重学生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在讲解经文意思时,我借助课件出示动画来讲解,勾起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有点过度依赖课件了。在时间的把握上,我最后的学生谈感受和教师课后总结没有时间展示了,实是一大憾事。时间上还是得计算好啊!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小学课堂中国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三篇:国学教学反思
国学教学反思
阜沙小学 林晶
国学教学已开展一年多了,到底该如何开展教学呢?我一直很困惑。根据教材内容,我结合教材的安排,给孩子们增添了一两个书本上没有的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发现他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可课上完了,一切都归于零。国学教学开展了一年,不见他们有一星半点儿的改变或对国学有一丁点儿认识。直到今年九月份报名参加了国学妈妈团,在一次活动中听到刘孝听教授的讲座,以及与国学妈妈团中的几个国学爱好妈妈交流后,慢慢感受到:国学要深入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受到国学的灵魂塑造,必须要经历诵读关。
经典以精确化、简洁化、优美化的语言千年不朽,自然有它的魅力。刘教授说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增长智慧、提升眼界、增进道德勇气。古今中外的大家都是伴随着经典成长的,如古代的奇才王阳明,近代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大作家鲁迅、以及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甚至是美国总统布什一家,之所以能出那么多个总统和能人,就是因为他们一家历代坚持读世界各国的经典,包括我国的。更让我震惊的是《论语》居然是日本的个人修身之学,人手一本《论语》。而经典作为语言,只有以鲜明的形象存在于孩子的意识之中,才能深入他们的意识,而且也深入到内心和灵魂。没有一定的诵读,孩子的记忆中没有一丁点的语言积累,他们根本无法感受国学经典深厚的文化积淀,那么国学经典要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变成锐利而准确的刻刀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必然是一句空话。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典故,我们的***也喜欢引经据典,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诵读,这些经典不是烂熟于他们的记忆中,他们又如何能很好的运用呢?因此我认为学经典,不能少了反复诵读这一环节,而且必须坚持每天都有一定的诵读时间,才有一定的效果。
诵读必然是苦差事,怎样使诵读变得不那么枯燥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经典诵读教学方法要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孩子投入激情,要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就是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或是找出作者写这首诗歌时特有的故事,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典故。或是画画法:有些诗形象鲜明、意境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发现法:在特定季节或节日,带领学生去感悟诗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去领悟诗句的奇妙。如初春,带领学生去感受什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还有不同形式的读,或比赛,或齐读,或听老师朗读,甚至是和老师比记忆力等。
第四篇:国学教学反思
平林镇小国学教育小结与反思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芳菲四月,我校有幸成为“路石乡村国学教育”项目实施学校,开设了国学教育课程。课程的开设,正有如阳光、春风、雨露,实施两个月以来,无声地滋润了全体学生稚嫩的心灵,起到了无以言喻的教育作用。
两个多月来,在邱塑荣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分别设一(1)班、二(2)班为国学教育实验班,增设了《汉字启蒙》和《国学诵读》两门课程。并在其他班级也相继以《国学经典启蒙读本》为教材,每周开一节国学诵读课。目前,学校国学课题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校内外形成良好声誉。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收获:
1教学模式更为清晰。我们把国学教育课程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诵读公开课,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研讨。现全体教师对于国学诵读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课前演诵——新课诵读——聊诗意——演诗情——画诗意。明确了课堂教学流程,教学更易把握,解除了以往不知所措的困惑。
2见识国学知识融会贯通之妙。几位上示范课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带领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将积累的旧知与新知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的课堂,自然诗意浓浓,韵味无穷。由此可见,上课教师及所教班级的学生不但能背诵,而且能够理解运用,且运用自如,花样翻新,表现出孩子无穷的智慧。这样的课堂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将把脚步迈得更加坚实,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开阔。3 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充实了自己。在教学课本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诵读、积累,老师也能熟练背诵下来,提升了自己。并且为了上好课,查阅网络和相关书籍,搜索的过程中,接触了更多古代贤人,从各位哲人的文字中,了解了人生道理,不得不佩服古人立足点之高、目光之远。收获的古诗、古文多了,头脑自然充实许多,印证了“教学相长”的说法。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潜以默化的影响。我们把国学教育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在六一儿童节之际,编排了一台“经典润泽童年,红星伴我成长”的文艺演出,国学操、课本剧、诗词诵读、唯美舞蹈等形式多样,内容精彩,为全校学生乃至家长奉上了一道“国学”盛宴。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教育,孩子们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气质也达到一定高度,学校文明风气被社会称颂。
二 不足 1 对课本钻研深度不够。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各位教师总是忙于一些杂物,占据大量精力,不能充分地钻研教材,理解的深度明显不足,教学时自然难以自如,当然无法“贯通”,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不够精益求精。2 古诗、古文知识还不够丰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现在这个桶里只有半桶水,或许还不到,怎能自如把握课堂?怎样深入浅出?更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应该借着国学课题的东风,走近先贤哲人,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代经典,并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老祖宗的智慧引领自己少走弯路。国学课堂的把握还不自如。“玩中学”的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更注重趣味性、灵活性、艺术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学习国学的快乐。
4汉字启蒙课程的困惑。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汉字启蒙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启蒙”中字的古义不为学生所知,而他们的思维已经定性在字的今义上,难以改变,理解有难度;其次是字的启蒙与训诂是否有差距,学生学习汉字究竟怎样识记,教学中仍感到困惑。
国学教育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洗涤教师的思想。所谓学无止境,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我们将继续耕耘在国学的课堂上,品味经典,美化人生。
第五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定稿]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吸收知识最快的阶段,甚至是全盘吸收,海绵式吸收。经典虽然深奥难懂,但我们不必要求学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它的韵律美、简化美就可以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他们积累。如果能坚持下来,相信一定会硕果累累。也许在短时期内不能立刻见效,但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将会有深远的意义。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一同成长,是我非常乐意做的事情。
思想转变,行动才能改变。我们学校对经典诵读非常重视,很多年级都有统一的经典背诵内容。例如我所在的四年级,就会背课文中的经典原文;背与课文有关的经典;背诵课文外的经典,《弟子规》《声律启蒙》《三字经》还有宋词等。学生有专门的积累本,每天拿出来抄一抄,背一背,渐渐的我们看到了了学生的转变。一是记忆力得到提高。原来很多孩子背诵语文课本都觉得困难,但是经过半学期的经典背诵,他们背诵语文书的速度明显提高,也觉得白话文的背诵非常简单。二是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长期的实践,让学生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平时学习中,学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另外就是反复记忆方法。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该记忆的东西就是要牢固记忆,大部分学生树立了这个观点。
当然我们的国学经典背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下面几个方面还可以加强:例如可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评比,超额背诵的小组全员奖励,以此保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利用班会时间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组织学生排练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让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级部各班级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活动。找一些背诵好的孩子谈谈做法,或者班级之间举行比赛活动,让学生的背诵活动新鲜一些,有趣一些。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祝愿我们的经典诵读之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