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6: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

第一篇: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

初探多媒体教学在国学中的运用 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本次班主任教学展评活动,我选择了执教国学——《三字经》。选择这一内容参加班主任公开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1)作为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代表性内容,《三字经》已经进入幼儿教育内容中。源于南宋,迄今700多年历史的《三字经》相传为宋朝末年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经后人不断增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全书1500多字,融“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2)我园大大班早在2006年开始国学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办园特色,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亲临指导。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园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针对大大班幼儿年龄等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1)逐句学习《三字经》(部分段落,即: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讲解蕴意;(2)学习生字“犬、苟、曷、酿、物”,了解字面意思;(3)唱诵《三字经》,体会语言节奏和韵律感;(4)理解体会《三字经》蕴含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龙游戏和吟唱形式,让孩子们唱诵三字经。配上古典音乐背景、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拍手吟唱,轻松活泼,避免了单调、死板和枯燥;接下来,进入内容复习,“孟母断机”和“孔融让梨”,孩子们一起分享孟子三迁、孔融尊重长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蕴涵的道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由于配上了幻灯图片,这部分过渡顺利;学习新三字经为这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先播放幻灯,让孩子观察,领会意义,然后出示课文,解释意义,然后开展朗读和跟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义,我还设计了生字学习过程,让孩子指认识字,充当小老师。从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大部分的字都能诵读,基本达到了设计效果;最后,我以集体诵读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并开展接龙游戏和自由交流体会,让孩子思考如何将三字经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后部分,由于时间紧凑,未能深入进行,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在认“曷”时,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样,我没能及时强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蚕、公鸡等,因此,只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个别学生回答并进行描述,在这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详细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于个别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同学中。本节课认字设计略显多,学生更在于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接龙的时候,需要指认句子。认字和表达常常容易出现集中在个别口语表达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照顾群体,在认字的时候,如果多放几张黑板,让学生去圈读字,指认,或者幻灯中动态字浮现,配上教师的语境表达,教学效果可能会辐射更多的孩子,也会轻松活跃;图片具有直观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信息,如果能引用到动态的视频,结合儿童小故事,则减少了汉字字面理解所带来的困难,学生通过情境获得感悟。因此,本堂课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诵读、指认字等设计任务,但是体验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潜在的任务,囿于技术、时间等原因,初步达到效果,但还需要再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领悟。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幼儿课堂中国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三字经》教学反思

《三字经》武术操教学的反思

沛县曙光小学毛健

《三字经》武术操是我自编的校本教材系列武术操《武韵曙光》的基本部分。主要是练习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武术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在没武术功底的小学初学阶段,通过“做操”这种简单易学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步法十分有效。

我认为用小学生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儿歌配上武术基本动作,孩子们非常喜欢,易学易记,在浅吟低唱的同时就学会了动作,锻炼了身体。

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在准备活动部分,我设计了“寻找武术秘籍”的活动,进行热身,改变了准备活动的单一枯燥,激发的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我摒弃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学生以分组结对的形式,相互激励,合作学习,在互学互教互帮互联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而改变了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练习的能力。

在预习和复习的环节,我以导学单的形式,安排预习和复习,采用不同的梯度要求,有针对性,学生基本都可以做到。

但是在个人、小组和全体展示,评价方面考虑的不周全,评价细则还有待于改价,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后在基本功和武德方面要加大培养和练习力度,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的含义.小组合作方面,还要研究新的适应体育教学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发展学生。

教学挂图的制作还要进一步提高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三篇:三字经教学反思

《三字经》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二年级校本课程《三字经》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部分时,以展示学生喜欢的《三字经》小故事开始。这是对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也是对接下来要学习的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互相读等多种新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不断阅读中领悟经文所要传达的一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生理解出现歧义时出示了动画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能够通过更直观的影响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经文的意思。

学生在多读多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孙敬,苏秦,车胤,孙康四位古人所共有的精神,并能够说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勤学小故事,可以看出学生确实准备充分。对于没有自主学习的同学,我又设计了推荐书目,让学生的自学有所可依。推荐作业也二选一,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我自身而言。比如灵活性差,一旦学生的思路脱离预设,作为教师没能尽快的设计应对办法。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提高,部分学生还不能得到背诵的水平。

第四篇:国学经典《三字经》诵读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国学经典《三字经》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2.初步了解三字经。

二、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

三、所用学时:两周

四、教学用具:教学用音频播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提问:我们班有从河南来的同学吗?]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2、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粗略讲解

5、指名领读。

六、总结:

1、组织学生诵读。

2、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习,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七、作业:

课后摘录并背诵《三字经》

第五篇:国学《三字经》读后感

国学《三字经》读后感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四川省延秀小学四年级:张韵炀

下载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三字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学天文《三字经》

    国学天文《三字经》 《国学天文三字经》是由现代古天文学家王笑冬先生增补而来。王笑冬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没有天文学的国学不是真正的国学,没有天文学......

    国学“三字经”公开课

    活动名称:三字经“孝经通——书之奥” 活动目标:1.熟读“孝经通——书之奥” 2.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3.通过《学习应急电话》,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生活安全常识,提......

    国学经典《三字经》第九课

    第九课时《三字经》36——39组 【教学内容】: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2、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3、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4、......

    三字经教学反思5则范文

    三字经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教学反......

    三字经 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三字经》教学反思 俞卉 一、吵闹。自始至终都在吵闹。 吵闹的原因: 1. 学生喜欢《三字经》,压不住的喜欢。所以要说出来,甚至叫出来。 2. 老师不熟悉教案。 虽然整堂课就四个......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Fpg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

    2010国学三字经课程计划

    国学《弟子规》、《三字经》课程计划 根据2010—2011学年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了明确《弟子规》、《三字经》的教学目标,明晰国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规范课程实施的流程,确立国学......

    小学国学三字经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 2、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