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阅读心得体会
2016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阅读心得体会
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名思义,不同的人或不同阶层的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不同。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全党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对于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来讲,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学习感受: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状态。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而应该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创势。第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全民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一个政策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近几年来,以权谋私、贪脏枉法等腐败现象滋长,而惩治又不够得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忧虑。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受到了严重损害。几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不懂或不熟悉群众的路线的原理和方法,有些人还热衷于照搬照抄西方的某些管理学,甚至以此贬低、否定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这些都是严重错误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面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只有深深地根植于人民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才能经受考验、战胜因难,做出突出的成绩。
第三,深入开展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讲团结、讲统一、讲大局,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极其宏伟艰巨的事业。只有在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才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保证党的决策的正确和有效实施,也才能增强党的纪律和战斗力,使我们的事业顺利前进。应该注意进一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广大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在党内生活中发扬敢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力发表意见,开展批评。对侵害党员民主权力、压制党员批评,进行打击报复或污告陷害的人和事,要认真查处。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员个人有意见,可以并且允许保留,但必须服从和执行集体的决定。在党内生活中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我们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情况问题,单凭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靠集体智慧,靠群策群力。团结就是力量。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这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取得巨大成绩的一个基本原因。讲团结、讲统一、讲顾全大局是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并且必须具备这样的政治品质和遵守这样的政治规律,继承和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第二篇: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
怎样写思想汇报
要求入党的同志要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组织观念,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
思想汇报主要是写自己的思想情况,也要涉及到工作和学习情况,具体内容应根据本人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对党的路线、方针或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有什么看法,可以在汇报中阐明自己的态度,写清楚自己的认识或存在什么疑虑、理解不清的问题等,如果参加了重要的活动或学习重要文章,可以反映自己所受的教育、体会和认识;如遇到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如何对待处理的情况向党组织汇报。为了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思想情况,应实事求是地将自己最近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提高等写清楚。在汇报的最后部分,可写上自己对党组织的请求和希望,如希望党组织加强对自己的培养教育,或请组织上派人与自己谈心,给自己提出努力方向。
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最重要的是真实,有感而发,切忌空话套话,做表面文章。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做好培养考察工作,不能简单地以思想汇报多少来衡量是否积极靠拢党组织。
注意事项:
1、写思想汇报之前,要认真学习党章和有关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纲领和任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感情,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2、要紧密理想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的认识,向党组织交心,要真实、有感而发,切忌只抄书抄报、空话套话、不谈真实的思想,做表面文章。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提出需改进的问题;
3、一季度写一份,用钢笔写在双线报告纸上或用A4纸宋体4号字打印,末尾写上自己的姓名,年、月、日。
(学生预备党员在毕业离校时须及时转接组织关系,预备期内应进行入党宣誓、每月缴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每季度写思想汇报,预备期满前一个月写转正申请。)
第三篇:怎样认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
怎样认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的心得体会
经过我们组的讨论个查询资料,我们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就是我们组的讨论和查询的对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学习。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样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继建党之初就郑重地写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七大又郑重写上毛泽东思想之后,现在又郑重地写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这面旗帜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在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实现这种结合,出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把革命引向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胜利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以后,中央又出版了《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一个学习和运用这个科学理论的热潮正在广泛深入进行。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要被人们普遍接受并用来指导实践,总要有一个廓清模糊思想、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特别是在历史大转折时期,革除旧体制、旧思想、旧传统,确立新体制、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长期复杂的过程,各种不同的思想认识都会反映出来。例如,有的人思想方法片面,看到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权谋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一些党员干部理想失落,为人民服务思想淡漠,党风和社会风气下滑等消极现象,思想上产生种种犹疑和困惑;有的人从表面上看问题,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许多都是一些短篇的谈话、讲话,总觉得理论性不强,似乎只有堆满名词概念和长篇大论的专著才是理论;有的人缺乏分析,看到理论原则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某种“反差”,就怀疑指导理论的科学性和改革实践的正确性。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归根到底是怎样看待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怎样看待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问题。这是当前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二、正确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
1、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着眼于分析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迫切问题,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显著的特点。
每一个科学理论的产生都是时代需要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结晶,都带有时代的特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在这样的时代里,一方面,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他们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出现了失误和曲折,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处于低潮之中。历史提出了如何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的问题。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不可能是专心致志地去撰写长篇大论的专著,而是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总结历史经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出的迫切问题,解决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这是一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理论创造工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因为“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借鉴国际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着眼于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问题,这是时代提出的历史使命,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邓小平同志不负时代的重托,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出现了蓬勃的生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着眼于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迫切问题,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缺乏理论性,没有科学体系。看一个理论是否构成科学体系,应当主要看它是否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基础,是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否有围绕主题而层层展开的系统理论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这个理论正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基础,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层层递进、逐一展开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的论述,科学地提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浓厚的实践品格,即从实践中抽出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并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有些人没有搞清楚什么叫理论,抓不住科学理论的实质,认为邓小平同志著作许多都是一些短篇谈话、讲话,总觉得缺乏理论性。这完全是一种糊涂观念。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多年前就曾经批评过这种糊涂观念,批评只会背诵马克思主义词句、不会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所谓理论和理论家。他深刻地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只有“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邓小平同志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家,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科学理论。
首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从新的实践中抽出来的科学理论。这个理论的许多观点,既总结吸收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更主要的是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受挫折的教训提出来的。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的一贯思想。早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同志就说过:“一切都要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说,建国初期,我们党对这个问题思想上是明确的,实践上也是成功的。1956年党的八大确定的政治路线也是一条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路线。但是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发展,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搞政治运动,搞阶级斗争,直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经历严重挫折之后,面对着我国社会生产力长期停滞,发展缓慢,人民生活长期不能改善的现实,面对着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的现实,邓小平同志反复思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优越性究意表现在哪里?他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邓小平同志这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不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也借鉴了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建设没有搞好。
其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检验是完全符合我国客观实际的科学理论。任何科学理论,不但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而且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东西,才能称得起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为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不但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他坚持用这个标准来检验一切科学理论。一方面,他敢于肯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有人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时,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敢于否定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个别论断。例如,他总结了长期实践的经验,否定马克思主义原来设想的社会主义没有商品、货币和市场的论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要经常总结实践经验,以实践为标准,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不足的要逐步完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实践中创立,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
3、博大精深,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表述形式上的特点。
这个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渊源看,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解决的实践问题看,涉及到经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十四大,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等九个方面,对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不但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且解决了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许多未曾遇到过的新课题、新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并不等于玄奥难懂,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既然是很朴实的道理,而且它需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而完全没有必要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表述。马克思著作中有些名词概念不好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玄奥,而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我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不熟悉、不知道,加上翻译过来的语言不好表述,因而不好理解。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又是同时代的人,他精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变成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动力。因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十分自然的。通俗易懂不等于理论性不强,而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深邃的理论。不精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要我们摆脱对理论的传统偏见,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正确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
1、要用完整准确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来指导实践,防止片面性。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来指导各项工作。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就指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这同样适用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从《邓小平文选》中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的讲话,针对不同的问题,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但他的科学思想是一贯的。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这个理论,而必须从它的科学体系中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善于运用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理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把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这九个方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精髓。
它是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各个方面。第二个层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或者说是这一理论的主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从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并围绕着这一主题来展开的。第三个层次是主题思想在各个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等,都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各个方面的展开和深化,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无论是各个层次之间,还是各个原理、观点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必须从联系中完整准确地去把握它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从个人主观需要出发强调某一方面,抛弃某一方面,这样就会陷入片面性,造成实践工作中的失误。
2、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防止断章取义。
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运用这个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领会这个理论的精神实质,防止从个人主观需要出发来断章取义,歪曲这个理论本身的科学内容。贯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统一的。最基本的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即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最基本的观点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表明了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基本的观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邓小平同志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性中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并用来指导实践,分析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离开这个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从个人主观需要或小团体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就会导致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割裂甚至歪曲这个理论的科学内容。
3、要正确看待理论原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反差”,坚定理论信念。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民主法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加上工作中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与理论原则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在这这情况下,有些人缺乏全面具体的分析,怀疑改革开放的正确性,进而怀疑指导理论的科学性。
当前,我国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与理论原则之间形成的反差,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首先是实践主体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完整准确的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认识上和工作指导上存在片面性。例如,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党风和社会风气下滑,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扭曲,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这与“两手抓”、“两个文明都要搞好”的理论原则就形成了反差。其次,是个私利或局部利益的诱导和驱动,影响理论原则的贯彻。例如,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些理论原则本身并没肖什么深奥,道理几乎人人皆懂。但是有些党员干部就是做不到,甚至说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口头上讲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却以权谋私。其根本原因就是个人私利的驱动,把理论原则束之高阁,并不打算实行。再次,有些理论原则在宏观层次上确立了,但在微观层次上尚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完善,在实现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难免被扭曲变形。例如,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应怎样来掌握,尚不明确。加上法制不健全,有的人就钻空子致富,有的人以权谋私致富,有的人非法聚财暴富,拉大贫富的差距,与理论原则也形成了反差。
应当指出,当前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与理论原则之间形成的反差,并不是现论原则不正确,而是理论原则在实践中被扭曲的结果,是实践行为背离了理论原则的产物。它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理论原则,同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相背而驰的。因此,它既不能说明改革开放有偏差,更不能说明指导理论不科学。相反,它却说明:必须完整准确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来指导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和消除各种违背理论原则的反差现象。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和国际国内政治**的考验,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实践的成功是对科学理论最有力的说服。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其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看到某些漩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是政治上的近视眼。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在国际上遇到挫折、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却呈现出勃勃生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个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践已充分证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和要求的,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来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胜利最可靠的保证。
经过这次的讨论和学习,让我们对与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在今后能更好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机电09-2班
第一
组
2010-11-14
第四篇:怎样认识自我
怎样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1)正确地认识自我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贵”字不仅表明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而且意味着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大学生应当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考察社会和人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社会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系,并且经常反省自己。
要想认识自己,须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不仅因为“当事者迷”,而且还因为人的确难以客观地观察和把握自己。衡量他人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如实评价,也许你可能当某人的面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话,但你的内心绝对地知道此人的真正的瑕疵。而对于你自己你则不那么苛刻和严厉了,面对你自己的一言一行时,你过滤缺点的网便具有很大的网眼,你也许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你的自尊心有意使然。
下面是一种自己可操作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你不妨一试。
〖认识你自己的二十问法〗
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问你自己10次或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例如:我是鬃(姓名),我是鬃学校的学生,等等。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出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感到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
□ 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大女儿”、“我是小学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胆小”等。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做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在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令人满意的特征),也说到自己不足之处(不令人满意的特征)。如果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是自满;只作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没有信心。
□ 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大学生”),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
(2)客观地对待自我客观地对待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地说,积极悦纳自我就要: ①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②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
③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④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
⑤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
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有效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概念、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般说来,大学生要有效控制自我就应:
①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即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子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关键是每个子目标都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否则会丧失信心。
②增强自尊和自信,使自己有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的更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③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3)走向完善的自我成为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热点之一。成为自己,就是做一个“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
大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是其自我同一的过程,是其自我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是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而是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
完善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辩证地看待社会,分析自我,把握自我,才有可能最终超越自我。
第五篇:怎样认识自己
怎样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我的含义、途径、方法
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我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②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十对社会的贡献。
(2)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①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的美对外在的美起促进作用。②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因为只有先看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③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是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一、孤独地面对自己:也就是说给自己一个孤独的空间和时间,对自己的言行、思想、学习状况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清醒地分析自己的优劣状况,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状况,使自己能较好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实现目标。
二、试着改变某些影响自己实现目标的不良习惯,耐心细心地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积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生活中合理正确地安排控制和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在学业上的突破,使目标的实现更快捷、更优秀。
三、不过分压制自己,这样使自己的个性在良好方面有一个展示空间和机会,使自己的不良个性能够得到抑制,使自己的爆发力、冲刺机会更明显。
四、与自己良好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内心深处的争斗,是正与邪的相互抗争,也是自己思想斗争的根本形式,通过“对话”分辨是非,实现个人完善和学业进步。
五、通过别人充分了解自己。“旁观者清”,通过他人的眼神、语言、态度了解自己言行的对错和自己的社会处境,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此来完善自我,达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来正确认识自己,以此实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使自己不断进步,走向成熟!每个人都有认识自己的过程,曾经苦苦思索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跟周围的人比起来自己好像一无是处,建议都跟周围的人交流从周围人对你的评价中综合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想的话,很容易自卑或者自负。还有就是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去发现自己喜好所在。也可以从你自己的好恶中分析自己的性格。还有就是你的学习,事业,你的朋友,家人,你经常去的地方,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证明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至于优点,在生活细心的发现自己比别人更优秀的一面,要有成就感,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海里,你认识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既有朋友同志,也有冤家对头;既有谦谦君子,也有得意小人;既有可歌可泣的好人,也有令人憎恶的坏蛋„„但是,你认识你自己吗?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却不容易——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也是漫步人生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各自的脖子前后都挂着一个袋子,前面装的是别人的过错和丑事,而且经常摆在自己的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装的是自己的过错和丑事,既看不见,也不容易感觉到。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人生的道路。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太阳,人生中没有永远的红火。生活的道路大都是曲折不平的,人生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可能事业不顺、生活坎坷或身处逆境,但你不能因此而垂头丧气,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因为生活的道路可以改变,遇到的困难可以克服,生活中时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认识自己,就得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一个有理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高估或低估。人生在走上坡路时,有些人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认为凭自己的能耐,好像人生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这样的人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成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得意者其实与那些平庸的人没有多大差别,其最大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人生在走下坡路时,有些人又往往把自己估计过低,容易把困难和各种不利的条件看作自己的无能,自己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动摇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都会毁损自己,毁损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不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你可能貌不惊人,没有俊男倩女的自然条件,但英俊和美貌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更何况红颜薄命者还确实不少呢!你可能智商平平,没有出口成章、过目不忘的才华与天赋,但天才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天才的火花就很容易熄灭。你可能命运坎坷,没有宽裕的经济和成功的事业,但自古雄才多磨难,与苦难抗争而造就辉煌人生的人世界上难道还少吗?善待自己就是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做到扬长避短,把自己的心境调节到最好,把自己的行动发挥到最佳,做到愉快地生活,乐观地奋斗。正确地认识自己,就是不畏人言,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自己该做的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有人是这样定义的:做该做的事就是聪明,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人云亦云,被别人的言论所左右,这是没有主见的表现,也是成功人生的大忌。如果你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就要聚焦自己的动能,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认准这样一条道理:别人认为你是哪一种人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到底是哪一种人。